跳转到内容

大甲溪铁桥

坐标24°16′50″N 120°44′45″E / 24.280464°N 120.745827°E / 24.280464; 120.74582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甲溪铁桥
大甲溪铁桥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中市丰原区朴子街260号巷2弄50号旁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全日开放
参观费用:免费
官方名称大甲溪铁桥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桥梁
详细登录资料
大甲溪铁桥
坐标24°16′50″N 120°44′45″E / 24.280464°N 120.745827°E / 24.280464; 120.745827
承载台湾铁路管理局标志 台铁旧山线
跨越大甲溪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点台中市丰原区
官方名称大甲溪桥[1]
其他名称大甲溪铁桥
上游桥梁埤丰桥
下游桥梁大甲溪桥
设计参数
桥型桁架桥
全长382.2米(1,254英尺)
宽度7.67米(25英尺)
高度11.6米(38英尺)
历史
施工单位大仓组[2]
开工日大日本帝国1906年11月11日
完工日大日本帝国1908年4月10日
开通日大日本帝国1908年4月20日
关闭日台湾地区1997年10月8日[3](或9日[4][5]
地图
地图

大甲溪铁桥,俗称大甲溪花梁钢桥,是台湾铁路旧山线上的铁路桥梁,属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4月10日完工的后里葫芦墩(今丰原车站)路段[6],跨越大甲溪中游,是原本纵贯铁路非常重要的南北之间的联络桥梁。1997年10月8日旧山线后里丰原段停驶后[3][7][注 1],规划成后丰铁马道的一部分,并于2004年2月6日公告为历史建筑[6],成为台湾目前硕果仅存的几座钢桁架桥之一[4]

历史

[编辑]

铁路桥时代

[编辑]

大甲溪铁桥位于山线铁路后里—葫芦墩(今丰原)间,1906年11月11日开工兴建,1908年4月10日完工,并随着此区间铁路于同月20日通车而启用,为6孔62.4米(200英尺)下承式枢结(接)桁架桥[2][8]

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新竹州台中州震灾严重,此区隧道、桥梁、铁轨损毁至钜,费时3年始修复完成[6]

1945年台湾战后时期,山线铁路由台湾铁路管理局接管,1950年代末期因已使用50余年,原桁梁之枢轴及眼圈多已腐朽,且原设计载重仅KS-13,未达标准,故台铁进行抽换钢桁梁工程,并将桥梁载重提升至KS-15标准。新的桁梁为同孔径铆结(接)下承式华伦式桁架,于1964年(民国53年)4月19日全数抽换完成[8]

1970年代十大建设进行铁路电气化工程,本桥所属的旧山线苗栗~台中间电气化通电,桥上增设悬臂组与电车线等设备,25日正式启用[9][10]

1990年6月24日,台风欧菲莉过境带来豪雨,本桥遭洪水冲击,清晨6时最南端P5桥墩下陷倾斜,桥面钢轨弯曲,所有列车改驶海线铁路[11],后由台铁局与荣工处抢修,于同年7月20日修复通车[12]

1997年10月7日后里车站丰原车站间双轨化完成,7日至8日后里=丰原间旧山线切换铁路路线改线至新山线,8日停驶铁桥与九号隧道,大甲溪铁桥正式走入历史[3][6][注 1]

停驶后

[编辑]
  • 1998年9月24日后里以北旧山线全线停驶[13]
  • 1999年921大地震后,由当时的台中县文化局进行油漆保养工程。
  • 2001年12月,铁桥入选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中华民国文化部)举办的台湾历史建筑百景[14]
  • 2004年
    • 2月6日,由当时的台中县政府公告为历史建筑[6]
    • 8月,由当时的台中县政府交通旅游局,在拆除铁轨之后,将原来的铁路路线规划改造成为铁马专用车道[4]
  • 2005年
  • 2006年(民国95年)6月9日,碧利斯台风来袭,因大雨使大甲溪水暴涨,洪水强力冲击造成桥墩位移、钢桥自行车专用路面扭曲,铁桥封闭[4],经台中县政府修复后,于2007年2月16日重新开放[18]
  • 2008年(民国97年)9月14日,台风辛乐克来袭,大甲溪水暴涨,洪水冲断台13线公路后丰大桥。后丰大桥修复期间,开放250cc以下机车行驶大甲溪铁桥,做为替代道路[19]
  • 2016年6月13日,桥墩基础补强工程中最南端P4、P5两桥墩受豪雨洪水冲刷,总重600吨的P4桥墩倒塌、800吨的P5桥墩倾斜。前因2014年发现该二桥墩基础有掏空情形,且包覆加固部分毁损严重,遂决定重做墩基,先架设4座临时钢架墩支撑桥面,并在2015年12月枯水期进行P4、P5两墩移置一旁临时平台,然后重做基础,原定2016年6月完工,却在完工前遇豪雨酿灾。承包商在桥墩倒塌后撤离,导致百年老桥墩横躺河床半年余[20][21]
  • 2017年3月,台中市政府观光旅游局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经文资专案小组审查同意,追加新台币4,094万元预算,办理桥墩修护工作[22]

设计

[编辑]

大甲溪铁桥为钢桁架桥,采下承式曲弦桁架(或称“桁梁”),因外型而称为花梁钢桥,与大安溪铁桥下淡水溪铁桥形式相同。

本桥原测量架桥位置在今天铁桥的下游侧大约800米处,构想架设8孔铁桥,后来改测选定今天桥位,并缩短为6孔铁桥,总长382.2米,高度为11.6米,共有5座桥墩及南北各1座桥台,每座桥墩分为三层,下部结构是混凝土砌块石沈箱,桥墩则以砖角石构成[2][6]

桥桁初建时为单线下承式施威德勒式桁梁(Schwedler truss),钢材为美国桥梁公司(American Bridge Company)制造[2][23]。现在的钢制桁架则是在1964年4月19日完成抽换为下承式华伦式桁梁(Warren truss)[注 2],钢材由台湾铁路局钢梁厂制造,6个桁梁跨在大甲溪河床上,壮观巍峨,整体造型优美[6][4]

相片集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另一说指最后一班列车于1997年10月8日行驶通过大甲溪铁桥,10月9日起铁桥功成身退。[4][5]
  2. ^ 换梁工程分别于1964年1月31日跨2月1日夜间、3月10日跨11日夜间、4月4日跨5日夜间与4月18日跨19日夜间进行。施工时桥梁封锁,列车改驶海线铁路[24][2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湾铁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路線圖(西線)》. 1965年5月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臺灣鐵道史》中卷(未定稿).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11年3月25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页174、229~241 [2020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日语). 
  3. ^ 3.0 3.1 3.2 《三義鄉誌》下冊(舊山線) 縱覽三義篇之肆〈舊山線鐵路史話〉 (PDF). 三义乡公所: 页329. 2015年10月12日 [2021-11-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30)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姚佩妏. 〈來去后豐、東豐騎鐵馬 走鐵橋過隧道逛綠的奇異之旅〉 (PDF). 《源》杂志 100年11-12月 (台湾综合研究院). 2011, 90期: 页56–59 [2014-06-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10) (中文(台湾)). 
  5. ^ 5.0 5.1 周筱梅,〈大甲溪铁桥 再见〉,《联合晚报》,1997年10月9日6版(繁体中文)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5) (中文(台湾)). 
  7. ^ 古庭维邓志忠:《台湾旧铁道散步地图》,台中市:晨星,2010年8月,页106。(繁体中文)
  8. ^ 8.0 8.1 中华民国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中華民國53年《交通年鑑》. 台北市. 1965年10月: 页94 (中文(台湾)). 
  9. ^ 中华民国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大事紀要〉,中華民國67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资讯网: 页272. 1979年6月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中文(台湾)). 
  10. ^ 台湾铁路管理局:《中国铁路创建百年史》,台北市,1981年6月9日,页241(繁体中文)
  11. ^ 〈大甲溪桥倾斜 山线铁路停驶 原行驶列车改道海线或取消〉,《联合报》,1990年6月25日5版。(繁体中文)
  12. ^ 〈大甲溪桥明可望修复 山线铁路将恢复通车〉,《中国时报》,1990年7月19日5版。(繁体中文)
  13. ^ 〈后里車站〉. 《台湾驿站之旅》网站. 2004-2018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4. ^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 中英對照版出爐〉. 《大纪元时报》. 2005-03-03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5. ^ 〈舊山線后豐段大變身,一起來騎腳踏車吧!〉. 《信传媒》. 2017-05-13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6. ^ 〈台中縣后豐鐵馬道 七月一日起禁行機車〉. 《大纪元时报》. 2005-05-12 7:40PM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7. ^ 〈萬人單車接龍為94年觀光季揭幕〉. 《大纪元时报》. 2005-07-16 9:48PM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8. ^ 〈后豐鐵馬道花樑鋼橋完成修復 重新開放〉. 《大纪元时报》. 2007-02-14 4:15PM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19. ^ 〈后豐鐵馬道 今起開放機車行駛〉. 《大纪元时报》. 2008-09-18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20. ^ 〈整修花樑鋼橋洪水沖倒百年橋墩重逾600噸包商束手無策〉. 《中国时报》. 2016-07-19 04:10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21. ^ 〈歷史建築悲歌 百年花樑橋墩倒溪半年無人問〉. 《中国时报》. 2017-01-06 13:01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22. ^ 〈后豐花樑鋼橋受損 市府月底展開修護〉. 《大纪元时报》. 2017-03-16 9:34PM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繁体中文)
  23. ^ 「PDF版 橋の情報と資料 リンク目録」>海外の橋の資料>F7東アジア圏 (PDF). 中日本建设コンサルタント. 201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6) (日语). 
  24. ^ 〈大甲溪桥换梁 火车改驶海线〉,《联合报》,1964年1月31日、3月10日、4月18日等,2版。(繁体中文)
  25. ^ 〈大甲溪桥换梁 后里线今封锁〉,《联合报》,1964年4月4日2版(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