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 | |
---|---|
統領府 德聚堂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永福路2段152巷20號 |
坐标 | 22°59′39″N 120°12′08″E / 22.994267°N 120.202195°E |
建成时间 | 永曆十八年(1664年) |
官方名称 | 陳德聚堂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祠堂 |
詳細登錄資料 |
陳德聚堂,又名陳氏宗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建於明鄭永曆年間的宗祠,過去曾稱為「統領府」,其旁邊的巷子因而稱作「統領巷」[1]。
陳德聚堂原為東寧總制使統領右先鋒陳澤府邸,清治時期陳氏後人修建改為陳氏家廟,日治時期改為祭祀公業後,現則作為全臺陳姓大宗祠所在地,其建築曾被指定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現為臺南市之直轄市定古蹟。
沿革
[编辑]陳德聚堂建立於明鄭永曆年間,約有300多年歷史。陳德聚堂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鄭成功部屬統領右先鋒陳澤府邸,另一說為東寧總制使陳永華府邸[註 1],以前者史證較強[3]。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黃典權指出陳德聚堂牌位將陳澤、陳永華混為一人,是大約百年前誤認祖先之故[2]。1910年的《漳州海澄陳氏世系》中即寫說「澤公,字永華」,而《陳氏家譜》中,則將澤公名字右方用鉛筆寫上「永華」兩字[2]。又《島嶼DNA》〈陳澤與陳永華(之二)〉一文指出陳德聚堂內供奉開漳聖王,而陳澤是漳州海澄霞寮人,陳永華則是泉州同安人,故陳德聚堂顯然應為陳澤故居[2],過去神龕中的主要牌位曾將陳澤與陳永華混成一個人物[註 2],陳德聚堂管理委員會因而考慮更正[2]。
清廷治臺後,陳氏後人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修建改為陳氏家廟「德聚堂」,後在1713年和1868年曾進行重修工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割台時,陳德聚堂曾被日軍佔有作為軍隊(憲兵隊)的房舍,導致原奉堂之陳氏祖先牌位被迫遷往三老爺宮,後經溝通後獲允取回祠堂,各房祖先牌位再晉家廟奉祀。
建築設計
[编辑]陳德聚堂坐東朝西,中央面寬三開間,兩側有廂房[4][5]。中軸線上依序有正門、中庭、拜殿與正殿,正門入口為內凹型式[4]。而在正殿兩邊牆上,有陳玉峰所繪製的壁畫[4],正殿則供奉穎川陳氏祖宗牌位,並設有康熙卅二年(1693年)的「翰藻生華」,故能推測陳德聚堂可能是在此年改成家廟[4]。「陳德聚堂神荼鬱壘門神彩繪」指定為古物[6]。
-
中庭
-
內堂
-
虎邊龕祖先牌位
-
中央龕祖先牌位
-
龍邊龕祖先牌位
-
正殿
註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曹婷婷. 《府城‧老時光 從安平到舊城區》.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95、96. ISBN 978-986-04-3031-8.
- ^ 2.0 2.1 2.2 2.3 2.4 2.5 陳耀昌. 《島嶼DNA》〈陳澤與陳永華(之二)〉. INK印刻文學. 2015-06: 頁152─154. ISBN 978-986-5823-87-0.
- ^ 陳德聚堂介紹.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2).
- ^ 4.0 4.1 4.2 4.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162. ISBN 957-30880-4-5.
- ^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頁18─19. ISBN 978-986-6782-47-3.
- ^ 台南陳德聚堂門神「神荼鬱壘」 2025年完成修復.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