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两国
外观
一个中国,两个中国人国家(英语:One China, two states)[1],简称一中两国。1998年2月22日,新党的“十人小组”连署提出海峡两岸关系政治性论述[2][3],但被当时众多统派人士反对,这段历史也被称为新党内部的路线争议。[4]
连署者
[编辑]十人小组成员为:
- 时任第3届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共4位
- 时任第3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共4位
- 时任第7届台北市议员,共2位
反对者
[编辑]论述内容
[编辑]“ | 何谓“一中两国”?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国,两个中国人国家”。这个概念代表主权仍是属于全体中国人,中国仍未完全分裂,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在其现有领域内享有完整的主权与统治权。而“一中两国”概念的实践就是海峡两岸均以完整法人的人格签订一个类似两德于1972年所签署的“基础条约”的法律文件。确立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不分裂中国的决心,并且追求未来统一或一个国家的意愿。如此一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对等的国家各自拥有自己的主权、领土及人民,在对外关系上是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在对内关系上则是两个主权平等的“兄弟国”。
其实,海峡两岸的现状,本来就是“一中两国”的状态,只不过这种关系是以模糊的方式存在,而不是一种法律关系。而一旦透过具法律性质的条约确立这种法律关系,则模糊现状即可维持,同时也保障了国家未来统一的契机。总之,我们认为“一中两国”是维持现状追求统一的唯一途径,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具有实现性,更具有前瞻性。 |
” |
——曲兆祥等,《海峡评论》一中两国政策说明[3] |
后续反应
[编辑]- 1998年2月,姚立明解释:“一中两国的"一中"就是防独,"两国"则是避统,具有各取所需的优点”。[8]
- 1998年6月,统派学者巨克毅在《国立中兴大学人文社会学报》表示:“从现实政治运作上而言,是存在着两个中国,但从法理层面而言,一个中国则是不可分割的。两岸未来必须经过谈判结合为一体,故在此原则下,冒然提一中两国,虽可获得短暂性的掌声,但终究无法兼顾两岸法理性思维的考验”。[8]
- 1999年7月,时任中华民国第9任总统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同年,郝龙斌的父亲郝柏村接受中时电子报专访批评:“李登辉的两国论有点像以前新党几个糊涂蛋提的一中两国论,但两岸关系其实是一国两中,而非一中两国,类似说法,中共很难接受”。[7]
- 2016年10月,民进党大老林浊水在东网专栏《两国论的先行者》表示:“新党是个小党,竟然有18位有头有脸的主张和特殊国与国一样的一中两国”,并表示“一个深蓝的党有这么大比例的一群人提出革命性的一中两国”。[11]
参考来源
[编辑]- ^ 【文化浮世繪】現代范蠡姚立明. 民报. 2015-12-10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 ^ 新黨大事記. 新党官方网站.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曲兆祥等. 「一中兩國」政策說明. 海峡评论. 1998-04, (88)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4.0 4.1 4.2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 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 ^ 姚立明:對黨不必忠誠 要對信念執著. 今周刊. 2016-03-24, (1005)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 ^ 6.0 6.1 6.2 6.3 6.4 6.5 拋棄自家無盡藏 評新黨「十人小組」的「一中兩國」. 海峡评论. 1998-04, (88)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 ^ 7.0 7.1 郝柏村. 兩岸最高境界就是「模糊」. 中时电子报. 1999-07-31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 ^ 8.0 8.1 8.2 巨克毅. 「一個中國」策略思維的分析. 国立中兴大学人文社会学报. 1998-06, (7)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姚立明尋求合作 郁慕明打槍. 中时电子报. 2014-08-24.
- ^ 李世卫. 大家談中國:國家定位明朗化是兩岸和解共榮的出路. BBC中文网. 2016-04-28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 ^ 林浊水. 兩國論的先行者. 东网. 2016-10-09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