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中兩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個中國,兩個中國人國家(英語:One China, two states[1],簡稱一中兩國。1998年2月22日,新黨的「十人小組」連署提出海峽兩岸關係政治性論述[2][3],但被當時眾多統派人士反對,這段歷史也被稱為新黨內部的路線爭議。[4]

連署者

[編輯]

十人小組成員為:

反對者

[編輯]

論述內容

[編輯]

後續反應

[編輯]
  • 1998年2月,姚立明解釋:「一中兩國的"一中"就是防獨,"兩國"則是避統,具有各取所需的優點」。[8]
    • 中國國民黨魏鏞表示:「一中兩國概念中的"一中"未見得說得清楚,"兩國"卻是極為凸顯的主張,到後來無論如何辯解,很難逃脫兩個中國、分割主權,甚至一中一台的命運」。[8]
    • 新黨周陽山表示:「批駁"一中兩國"的說法,否認其代表新黨的立場,因這與該黨堅持中華民國《憲法》的立場違背。強調新黨主張統一的立場不變,儘管兩岸治權分治,但主權絕不容分割。新黨對兩岸主權的看法為"一個中國多元體制,一個主權",唯有肯定"一個主權,兩岸共享原則"才能解決兩岸的基本問題」。[4]
  • 1998年6月,統派學者巨克毅在《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學報》表示:「從現實政治運作上而言,是存在著兩個中國,但從法理層面而言,一個中國則是不可分割的。兩岸未來必須經過談判結合為一體,故在此原則下,冒然提一中兩國,雖可獲得短暫性的掌聲,但終究無法兼顧兩岸法理性思維的考驗」。[8]
  • 1999年7月,時任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同年,郝龍斌的父親郝柏村接受中時電子報專訪批評:「李登輝的兩國論有點像以前新黨幾個糊塗蛋提的一中兩國論,但兩岸關係其實是一國兩中,而非一中兩國,類似說法,中共很難接受」。[7]
  • 2014年8月,新黨黨主席郁慕明批評:「姚立明在一中兩國爭議後他就不是新黨人」。[9]
  • 2016年4月,中國民間智庫有限公司李世衛投書BBC中文網,提出相同概念的「一個中國,兩個國家」。[10]
  • 2016年10月,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東網專欄《兩國論的先行者》表示:「新黨是個小黨,竟然有18位有頭有臉的主張和特殊國與國一樣的一中兩國」,並表示「一個深藍的黨有這麼大比例的一群人提出革命性的一中兩國」。[1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文化浮世繪】現代范蠡姚立明. 民報. 2015-12-10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2. ^ 新黨大事記. 新黨官方網站.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曲兆祥等. 「一中兩國」政策說明. 海峽評論. 1998-04, (88)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4. ^ 4.0 4.1 4.2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5. ^ 姚立明:對黨不必忠誠 要對信念執著. 今周刊. 2016-03-24, (1005)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6. ^ 6.0 6.1 6.2 6.3 6.4 6.5 拋棄自家無盡藏 評新黨「十人小組」的「一中兩國」. 海峽評論. 1998-04, (88)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7. ^ 7.0 7.1 郝柏村. 兩岸最高境界就是「模糊」. 中時電子報. 1999-07-31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8). 
  8. ^ 8.0 8.1 8.2 巨克毅. 「一個中國」策略思維的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1998-06, (7)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9. ^ 姚立明尋求合作 郁慕明打槍. 中時電子報. 2014-08-24. 
  10. ^ 李世衛. 大家談中國:國家定位明朗化是兩岸和解共榮的出路. BBC中文網. 2016-04-28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11. ^ 林濁水. 兩國論的先行者. 東網. 2016-10-09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