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斯多葛主義: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p:​ 内容扩充,来自英文条目
→‎名称:​ 内容扩充,来自英文条目
第1行: 第1行:
[[File:Zeno of Citium pushkin.jpg|thumb|280x280px|斯多噶派始創人[[季蒂昂的芝诺|芝諾]]雕像]]
[[File:Zeno of Citium pushkin.jpg|thumb|280x280px|斯多噶派始創人[[季蒂昂的芝诺|芝諾]]雕像]]
'''斯多葛主義'''(英語:Stoicism)是[[季蒂昂的芝诺]]於西元前3世紀早期在[[雅典]]創立的[[希臘化哲學|希腊化哲学]]流派。该流派关注个人{{Le|幸福 (亚里士多德)|Eudaimonia|幸福}}与[[德性倫理學|德性伦理]],借助自身的世界观与[[逻辑]]体系,它主张德行的实践是达成幸福——享受一种[[道德]]的生活——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斯多葛主義认为,通往幸福的路途需实践[[枢德]],并遵循{{Le|自然 (哲学)|Nature (philosophy)|自然}}。
'''斯多葛主義'''(英語:Stoicism)是[[季蒂昂的芝诺]]於西元前3世紀早期在[[雅典]]創立的[[希臘化哲學|希腊化哲学]]流派。该流派关注个人{{Le|幸福 (亚里士多德)|Eudaimonia|幸福}}与[[德性倫理學|德性伦理]],借助自身的世界观与[[逻辑]]体系,它主张德行的实践是达成幸福——享受一种[[道德]]的生活——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斯多葛主義认为,通往幸福的路途需实践[[枢德]],并遵循{{Le|自然 (哲学)|Nature (philosophy)|自然}}。


斯多葛主义最著名的教诲是“[[美德]]是唯一的善”,而那些外部事物,诸如健康、财富、愉悦等,本身不存在善与恶的区分([[道德中性]]),而是“为美德行动提供材料”。斯多葛主义与{{Le|亚里士多德伦理学|Aristotelian ethics}}一起,为[[德性倫理學]]建立了基础。<ref>Sharpe, Matthew. "[http://dro.deakin.edu.au/eserv/DU:30059463/sharpe-stoicvirtue-2013.pdf Stoic Virtue Ethics]." ''Handbook of Virtue Ethics'', 2013, 28–41.</ref> 斯多葛主义认为,部分恶的情绪来源于个人的错误判断,它主张人们应当保有一种“遵循自然”作出“{{Le|决断 (斯多葛主义)|Prohairesis|决断}}”的意愿。因此,斯多葛主义判哲学好坏的标准不依据他的言论,而是取决于他的行动。<ref>John Sellars. ''Stoicism'', 2006, p. 32.</ref> 为达成一种好的生活,人应当首先理解自然状态,因为一切事物都根植于自然。
斯多葛主义最著名的教诲是“[[美德]]是唯一的善”,而那些外部事物,诸如健康、财富、愉悦等,本身不存在善与恶的区分([[道德中性]]),而是“为美德行动提供材料”。斯多葛主义与{{Le|亚里士多德伦理学|Aristotelian ethics}}一起,为[[德性倫理學]]建立了基础。<ref>Sharpe, Matthew. "[http://dro.deakin.edu.au/eserv/DU:30059463/sharpe-stoicvirtue-2013.pdf Stoic Virtue Ethics]." ''Handbook of Virtue Ethics'', 2013, 28–41.</ref> 斯多葛主义认为,部分恶的情绪来源于个人的错误判断,它主张人们应当保有一种“遵循自然”作出“{{Le|决断 (斯多葛主义)|Prohairesis|决断}}”的意愿。因此,斯多葛主义判个哲学的标准不依据他的言论,而是取决于他的行动。<ref>John Sellars. ''Stoicism'', 2006, p. 32.</ref> 为达成一种好的生活,人应当首先理解自然状态,因为一切事物都根植于自然。


许多斯多葛主义哲学家,例如[[塞內卡]]和[[愛比克泰德]],他们强调“德性足以达成幸福”,拥有高尚德性的{{Le|圣人 (哲学)|Sage (philosophy)|圣人}}能抵御不幸的情绪,这种说法类似于“斯多葛式冷静(stoic calm)”。<ref name="Stoicism">{{cite encyclopedia|url=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toicism/|title=Stoicism|encyclopedia=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via=plato.stanford.edu|accessdate=}}</ref>
许多斯多葛主义哲学家,例如[[塞內卡]]和[[愛比克泰德]],他们强调“德性足以达成幸福”,拥有高尚德性的{{Le|圣人 (哲学)|Sage (philosophy)|圣人}}能抵御不幸的情绪,这种说法类似于“斯多葛式冷静(stoic calm)”。<ref name="Stoicism">{{cite encyclopedia|url=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toicism/|title=Stoicism|encyclopedia=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via=plato.stanford.edu|accessdate=}}</ref>


芝诺在雅典時常「在門廊」(希臘語發音為斯多噶)講學,傳人有[[克雷安德]]與[[克呂西普]];在[[羅馬帝國]],代表思想家有[[塞內卡]]、[[愛比克泰德]],以及罗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自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斯多葛主义开始衰落。自那时起,该哲学流派有过多次复兴,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Le|新斯多葛主义|Neostoicism}}以及当代的{{Le|现代斯多葛主义|Contemporary Stoicism}}。<ref>{{cite book|last1=Becker|first1=Lawrence C.|author-link=Lawrence C. Becker|title=A New Stoicism|date=2001|publish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location=Princeton|isbn=978-1400822447|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bqFt3RPsuQC}}</ref>
芝诺在雅典時常「在門廊」(希臘語發音為斯多噶)講學,傳人有[[克雷安德]]與[[克呂西普]];在[[羅馬帝國]],代表思想家有[[塞內卡]]、[[愛比克泰德]],以及罗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自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斯多葛主义开始衰落。自那时起,该哲学流派有过多次复兴,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Le|新斯多葛主义|Neostoicism}}以及当代的{{Le|现代斯多葛主义|Contemporary Stoicism}}。<ref>{{cite book|last1=Becker|first1=Lawrence C.|author-link=Lawrence C. Becker|title=A New Stoicism|date=2001|publish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location=Princeton|isbn=978-1400822447|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bqFt3RPsuQC}}</ref>

== 名称 ==

=== 起源 ===
斯多葛主义最初被称为芝诺主义,以其创立者[[季蒂昂的芝诺]]命名。但这个名称很快就被抛弃了,因为斯多葛主义者们并不认为该流派创立者是全然智者,并且也为避免它发展成[[个人崇拜]]。<ref name=":1">{{Cite book|title=Stoicism and the Art of Happiness|last=Robertson|first=Donald|publisher=John Murray|year=2018|location=Great Britain}}</ref>

斯多葛主义的名称来自{{Le|斯多噶柱廊|Stoa Poikile}}([[古希臘語|古希腊语]]:ἡ ποικίλη στοά),[[列柱]]位于雅典北部[[古雅典阿哥拉|阿哥拉]]一处神话与历史遗迹,芝诺常在此与学生讲学。<ref name="etymologymerriam">{{Cite web |date= |title=Definition of STOIC |url=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toic |website=merriam-webster.com |publisher=[[Merriam-Webster]] |accessdate=}}</ref><ref name="Williamson2015">{{cite book|last=Williamson|first=D.|title=Kant's Theory of Emotion: Emotional Universalism|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2WCDAAAQBAJ&pg=PA17|date=1 April 2015|publisher=Palgrave Macmillan US|isbn=978-1137498106|page=17}}</ref>

因此,斯多葛哲学有时也被简称为“斯多噶”,或是“门廊哲学”。<ref>Robertson, Donald (2018). ''Stoicism and the Art of Happiness''. Great Britain: John Murray.</ref>

=== 现代使用 ===
在[[現代英語|现代英语]]中,''stoic'' 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无视痛苦、愉悦、悲伤、快乐等情绪。<ref>{{Cite web |date=9 February 2016 |title=Modern Stoicism |url=http://buildthefire.com/modern-stoicism/ |website=BuildTheFire.com |language=en-US |publisher= |access-date=2016-06-22}}</ref> 这种“压抑情感或保持耐心”的用法最初于1579年作为[[名詞|名词]]使用,于1596年开始作为[[形容词]]。<ref>{{cite web |last=Harper |first=Douglas |date=November 2001 |title=Stoic |url=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term=stoic |work=etymonline.com,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access-date=2006-09-02}}</ref> 与另一哲学术语“[[伊比鳩魯學派|伊比鸠鲁主义]]”不同,[[史丹佛哲學百科全書|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指出,“英文形容词 ''stoical'' 与它的原始哲学意义没有显著差别”。<ref>{{cite encyclopedia|url=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toicism/|title=Stoicism|encyclopedia=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access-date=2006-09-02|last=Baltzly|first=Dirk|date=13 December 2004}}</ref>


==歷史==
==歷史==

2022年9月14日 (三) 03:23的版本

斯多噶派始創人芝諾雕像

斯多葛主義(英語:Stoicism)是季蒂昂的芝诺於西元前3世紀早期在雅典創立的希腊化哲学流派。该流派关注个人幸福英语Eudaimonia德性伦理,借助自身的世界观与逻辑体系,它主张德行的实践是达成幸福——享受一种道德的生活——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斯多葛主義认为,通往幸福的路途需实践枢德,并遵循自然英语Nature (philosophy)

斯多葛主义最著名的教诲是“美德是唯一的善”,而那些外部事物,诸如健康、财富、愉悦等,本身不存在善与恶的区分(道德中性),而是“为美德行动提供材料”。斯多葛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英语Aristotelian ethics一起,为德性倫理學建立了基础。[1] 斯多葛主义认为,部分恶的情绪来源于个人的错误判断,它主张人们应当保有一种“遵循自然”作出“决断英语Prohairesis”的意愿。因此,斯多葛主义评判个人哲学的标准不是依据他的言论,而是取决于他的行动。[2] 为达成一种好的生活,人应当首先理解自然状态,因为一切事物都根植于自然。

许多斯多葛主义哲学家,例如塞內卡愛比克泰德,他们强调“德性足以达成幸福”,拥有高尚德性的圣人英语Sage (philosophy)能抵御不幸的情绪,这种说法类似于“斯多葛式冷静(stoic calm)”。[3]

芝诺在雅典時常「在門廊」(希臘語發音為斯多噶)講學,傳人有克雷安德克呂西普;在羅馬帝國,代表思想家有塞內卡愛比克泰德,以及罗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自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斯多葛主义开始衰落。自那时起,该哲学流派有过多次复兴,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新斯多葛主义英语Neostoicism以及当代的现代斯多葛主义英语Contemporary Stoicism[4]

名称

起源

斯多葛主义最初被称为芝诺主义,以其创立者季蒂昂的芝诺命名。但这个名称很快就被抛弃了,因为斯多葛主义者们并不认为该流派创立者是全然智者,并且也为避免它发展成个人崇拜[5]

斯多葛主义的名称来自斯多噶柱廊英语Stoa Poikile古希腊语:ἡ ποικίλη στοά),列柱位于雅典北部阿哥拉一处神话与历史遗迹,芝诺常在此与学生讲学。[6][7]

因此,斯多葛哲学有时也被简称为“斯多噶”,或是“门廊哲学”。[8]

现代使用

现代英语中,stoic 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无视痛苦、愉悦、悲伤、快乐等情绪。[9] 这种“压抑情感或保持耐心”的用法最初于1579年作为名词使用,于1596年开始作为形容词[10] 与另一哲学术语“伊比鸠鲁主义”不同,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指出,“英文形容词 stoical 与它的原始哲学意义没有显著差别”。[11]

歷史

斯多葛派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雕像

前3世紀早期,腓尼基芝諾創立斯多葛派,學說繼承人是克雷安德,再傳給克呂西普。早期斯多噶派學者多是敘利亞人,後期則大多是羅馬人。斯多葛派思想以倫理學為重心,與早期純粹希臘哲學不同,芝諾是唯物主義者,強調德行,不重視形而上學,後來斯多噶派卻滲入柏拉圖主義,逐漸放棄唯物主義。斯多噶派比較投合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以後的許多君王,都自稱是斯多噶派信徒。在羅馬帝國,1世紀時的大臣塞內卡、出身奴隸的愛比克泰德,以及2世紀羅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都是斯多噶派的代表學者,最後者著有《沉思錄[12]亞歷山大城的希臘文法學家迪斯科洛斯英语Apollonius Dyscolus也深受斯多噶派影響[13]:446

思想

斯多噶派秉持泛神主義物質一元論,反對任何形式的二元論,特別是柏拉圖的二元論、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二元對立、靈魂與身體的二元對立,甚至理性與非理性的二元對立。斯多噶派認為,宇宙是完整的神聖實體,由神、人和自然世界共同組成。宇宙是一個統一體,自然、人和神也是一體的。斯多噶派將倫理學和靈魂論奠立在物理學上[14]:1、43,「神」是宇宙靈魂和智慧,此惟一的精神,分散於物質個體之中,神性的精粹和最崇高的智慧,則存在於「以太」中[13]:141-142。神的理性滲透整個宇宙,管理和掌握整個宇宙;人是由靈魂與身體共同組成,人的理性來自神的理性。因著理性,人意識到人的目的當是追求德行。人初生時,如同動物依照本能生活,及至成年,理性方發展出來。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理性,同屬於人類大家族,人要對他人有責任,愛人如己[14]:44、1

斯多噶派認為世界有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起滅,其中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踏進和通過永恒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份。斯多噶派有一格言:「依照自然而生活」,「自然」即宇宙運行的律則,受理性支配。人是自然的一部份,靈魂在自然中最偉大最高貴,理性也是人的主要特徵,成為人和禽獸的主要差別,「依照自然而生活」就是依照理性而行,使自然與人通為一。個體小「我」必須擴大自己,融合於整個大自然。小「我」的靈魂只有飛到高空,進入大自然的核心,才能成就最高度的充實和圓滿。靈魂喜愛在星辰之間翱翔,在那裡靈魂會得到豐富的營養,繼續成長,解除所有的束縛,回歸本源。[15]:216-217

斯多噶派相信美德(virtue)是幸福的根源。美德出於自我節制和理性,還有對別人的公平公正。擁有美德的人,可以超越命運的不幸,得到持久的幸福和真正的自由。不受貪嗔癡所苦,了解真相,掌握事實,擁有意志力和行動力,能夠勇敢地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斯多噶派主張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應獲得公民權[16]

斯多葛主義者

参考文献

  1. ^ Sharpe, Matthew. "Stoic Virtue Ethics." Handbook of Virtue Ethics, 2013, 28–41.
  2. ^ John Sellars. Stoicism, 2006, p. 32.
  3. ^ Stoic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通过plato.stanford.edu. 
  4. ^ Becker, Lawrence C. A New Stoic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1400822447. 
  5. ^ Robertson, Donald. Stoicism and the Art of Happiness. Great Britain: John Murray. 2018. 
  6. ^ Definition of STOIC. merriam-webster.com. Merriam-Webster. 
  7. ^ Williamson, D. Kant's Theory of Emotion: Emotional Universalism. Palgrave Macmillan US. 1 April 2015: 17. ISBN 978-1137498106. 
  8. ^ Robertson, Donald (2018). Stoicism and the Art of Happiness. Great Britain: John Murray.
  9. ^ Modern Stoicism. BuildTheFire.com. 9 February 2016 [2016-06-22] (美国英语). 
  10. ^ Harper, Douglas. Stoic. etymonline.com,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November 2001 [2006-09-02]. 
  11. ^ Baltzly, Dirk. Stoic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3 December 2004 [2006-09-02]. 
  12. ^ 羅素(Bertrand Russell). 第二十八章〈斯多葛主義〉. 《西方哲學史》. 翼報. [2014-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中文(繁體)). 
  13. ^ 13.0 13.1 黃正謙. 《東海西海「心」「理」相通——中西文化比較通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2 [2014-11-10]. ISBN 9789888148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中文(繁體)). 
  14. ^ 14.0 14.1 丁福寧. 〈斯多噶學派的視為己有(Oikeiōsis)〉.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 2013, 46: 1–52 [2014-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繁體)). 
  15. ^ 余英時.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4 [2014-11-08]. ISBN 95708432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中文(繁體)). 
  16. ^ 论斯多葛学派自然法思想及影响.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版》 2012年第5期.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