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德聚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Pbdragonwang留言 | 贡献2020年7月18日 (六) 00:45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大門
位置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永福路2段152巷20號
建成时间 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祠堂
詳細登錄資料

陳德聚堂,又名陳氏宗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建於明朝永曆年間,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現為臺南市直轄市定古蹟。過去神龕中的主要牌位將陳澤陳永華混成一個人物[註 1],陳德聚堂管理委員會因而考慮更正[1]

而由於陳德聚堂過去又稱「統領府」,其旁邊的巷子因而稱作「統領巷」[2]

歷史

陳德聚堂建立於明朝永曆年間,約有300多年歷史。陳德聚堂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鄭成功部屬統領右先鋒陳澤府邸,另一說為東寧總制使陳永華府邸[註 2],以前者史證較強[3]。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典權指出陳德聚堂牌位將陳澤、陳永華混為一人,是大約百年前誤認祖先之故[1]。1910年的《漳州海澄陳氏世系》中即寫說「澤公,字永華」,而《陳氏家譜》中,則將澤公名字右方用鉛筆寫上「永華」兩字[1]。又《島嶼DNA》〈陳澤與陳永華(之二)〉一文指出陳德聚堂內供奉開漳聖王,而陳澤是漳州海澄霞寮人,陳永華則是泉州同安人,故陳德聚堂顯然應為陳澤故居[1]

清廷收臺灣後,陳氏後人修建改為陳氏家廟,現為全臺陳姓大宗祠所在。由於正殿上有康熙卅二年(1693年)的「翰華生藻」,故陳德聚堂可能是在此年改成家廟[4]

建築

陳德聚堂坐東朝西,中央面寬三開間,兩側有廂房[4][5]。中軸線上依序有正門、中庭、拜殿與正殿,正門入口為內凹型式[4]。而在正殿兩邊牆上,有陳玉峰所繪製的壁畫[4]

註釋

  1. ^ 上面寫著「明 統領大元戎光祿大夫 贈資政大夫正治上卿 永華公諱澤字濯源諡文正暨配 洪氏太夫人 二品夫人郭氏……」。但身為「統領」的是陳澤,光祿大夫是陳永華;陳永華字「復甫」,「濯源」是陳澤的字。此外洪氏是陳永華夫人,郭氏則是陳澤的夫人,此處將兩者並列[1]
  2. ^ 過去陳德聚堂長期供奉陳永華,連雅堂《東寧總制府》也認為陳德聚堂前身是總制府[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陳耀昌. 《島嶼DNA》〈陳澤與陳永華(之二)〉. INK印刻文學. 2015-06: 頁152─154. ISBN 978-986-5823-87-0. 
  2. ^ 曹婷婷. 《府城‧老時光 從安平到舊城區》.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95、96. ISBN 978-986-04-3031-8. 
  3. ^ 陳德聚堂介紹.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2). 
  4. ^ 4.0 4.1 4.2 4.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162. ISBN 957-30880-4-5. 
  5. ^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頁18─19. ISBN 978-986-6782-47-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