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2日 (五) 15:52 (补救10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農業機械化時期宣傳海報
洞庭湖平原
至2016年的大豆產量
江苏省太仓市现代农业园
國產的福田拖拉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是支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广义农业(也称“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历史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的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继续进行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初期,中国政府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土地、生产资料,并免除地租。此次改革结束了中国数千年封建地主制度。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农民和地主等個人一同失去土地所有权,僅有使用權[1]至此农村土地收归集体,个人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同年起推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又使政府控制了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通过抽取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的“剪刀差”等方式,农民被政府剥削,最终“一贫如洗”[2]。之後人民公社和文革期間人民勞動積極性不足,長期農產量萎縮並發生三年困难时期饑荒。而当时实行的全民计划供给体制,除了粮食布料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基本被排除出日常物资供给。

1980年代改革開放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將農作物私有化以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短時間內就解決了饑荒問題和奠定工業化社會所需的糧食供應穩定。之後引入地膜等農業科技大幅提高了農產量,21世紀後中國僅小麥產量就為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度美國,2005年中央下令廢除農業稅結束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歷史。

農業科技化方面早在1973年間中國科學家袁隆平使用雜交水稻技術,首次育成三系雜交高產水稻,1975年國務院投入大批人力物力支持得以發揚光大,2004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產800公斤後中央下令全面推廣,2007年中國大陸的水稻產量為5億噸,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稻米生產國,各類稻種合計佔世界稻米35%產量。近代也開始用重离子束加速器、宇宙射线、伽马射线等航天技術跨業支援,對农作物实施诱发突变育種,例如“鲁原502小麥”等成功突變種出現,進一步提高產量。[3]

另一方面官方依然繼續加強增加農產量的方法,包含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有自力研發也有和國際大糧商合作,但也在2007年後發生BT63基因改造水稻事件等意外事件可總體前進路線不變,大致而言中國糧食產量至今依每年增產中,官方也將糧食安全有最低自給自足能力奉為圭臬。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依舊是大米大豆最大進口國[4][5]

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自給率現狀與預測(单位:万吨)[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糧食生產 60635 61338 61954 62862 61546 62435 62515 63399
糧食消費 63414 64769 66153 68565 71006 71877 72678 73411
糧食自給率 96% 94.7% 94% 91% 86.6% 86.8% 86% 86.3%
穀物生產 54137 54696 55108 55904 56084 56942 57730 58103
穀物消費 53128 53890 54663 55447 56242 57048 57867 58696
穀物自給率 101.90% 101.50% 100.81% 100.82% 99.72% 99.81% 99.76% 98.99%

种植业

1986年調查的耕地區
全球小麥產地圖,中國小麥產量為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度、美國
云南元阳水稻梯田
湖北農村
曲阜的農業病蟲害中心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80年代起大量利用地膜技術增產。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花生甜菜玉米大豆等;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农作物多为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

產物[7] 1949產量(噸) 1978產量(噸) 1999 產量(噸)
1. 糧食類 113,180,000 304,770,000 508,390,000
2. 棉花 444,000 2,167,000 3,831,000
3. 油菜 2,564,000 5,218,000 26,012,000
4. 甘蔗 2,642,000 21,116,000 74,700,000
5. 甜菜 191,000 2,702,000 8,640,000
6. 烤菸草 43,000 1,052,000 2,185,000
7. 茶業 41,000 268,000 676,000
8. 水果 1,200,000 6,570,000 62,376,000
9. 肉類 2,200,000 8,563,000 59,609,000
10. 水產類 450,000 4,660,000 41,220,000
  • 粮食产量:6億0710万吨
    • 夏粮:1億3660万吨
    • 秋粮:4億3649万吨
    • 早稻:3401万吨
  • 穀物产量:5億5727万吨
  • 棉花產量:616万吨
  • 油料产量:3517万吨
  • 糖料产量:1億3403万吨
  • 茶叶产量:209万吨

中国大陸主要商品粮基地:

种植面积:112萬7400平方公里

林业

林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 林業總產值:3兆人民幣(2011年)
  • 人造板產量:2.09億立方米(2011年)
  • 木竹地板產量:6.29億平方公尺(2011年)
  • 經濟木材產量:1.34公噸(2011年)居世界首位[8]
  • 木材進出口總值:230億美元(2011年)
  • 木材产量:8178万立方米(2014年)

畜牧业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

中国五大牧区:

  • 新疆牧区
  • 青海牧区
  • 西藏牧区
  • 内蒙古牧区
  • 甘肃牧区

产量:

  • 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
    • 肉产量:5671万吨
    • 肉产量:1751万吨
    • 肉产量:689万吨
    • 肉产量:428万吨
  • 禽蛋产量:2894万吨
  • 牛奶产量:3725万吨
  • 生猪存栏:4億6583万头
  • 生猪出栏:7億3510万头

渔业

渔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中国渔民在从事海洋捕捞时,与他国政府部门发生冲突的事件日益引起关注。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渔业冲突尤其严重。

  • 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

国际合作

加拿大-中国农业与食品发展交流中心 (Canada-China Agriculture and Food Development Exchange Center, CCAgr) 是中国与加拿大农业食品合作最大的平台之一。

参考文献

  1. ^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正式通过. [201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责任编辑:黄家杨. 该怎样评价毛时代的经济成就. 腾讯网——腾讯网历史频道.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简体中文). 
  3. ^ 中華網-航天與農業.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4. ^ 媒体:进口量全球第一 中国为什么还要出口大米. 中國新聞網.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5. ^ 中国去年大豆进口依存度超87% 美国占进口总量约34%.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6. ^ 國家統計局-論糧食自給.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7. ^ Beijing Official Website Internation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beijing.gov.cn. Retrieved on 2012-02-14.
  8. ^ [1][永久失效連結]. 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12.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