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

坐标25°08′09″N 121°30′40″E / 25.135903°N 121.511181°E / 25.135903; 121.51118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迴廊彼端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6日 (二) 08:10 →‎寺務:​ 移除非事實內容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投普濟寺
靈泉山普濟寺
鐵真院
北投普濟寺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溫泉路112號
宗教汉传佛教
本尊觀世音菩薩
宗派臨濟宗妙心寺派
山号靈泉山
開基鈴木雪應
开山时间1915年
地圖
地图
北投普濟寺
位置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號
官方名称北投普濟寺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评定时间1998年3月25日
詳細登錄資料

北投普濟寺,舊名鐵真院,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的臨濟宗佛寺,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捐款建立,1916年1月落成,列為市定古蹟

寺景

大殿

村上鐵道翁略傳碑文

從北投中山路步行而下,可望見北投普濟寺聳立在左側對面山坡上[1]。通往此寺的石板梯約八十階[2],一路為樟樹和相思樹所擁罩[3],門牌是北投區溫泉路112號[4][5]。寺院種滿七里香、秋蘭、山茶、杜鵑花和仙丹樹[2]。依當地林泉里里長張聿文的話,拐上石階梯後,就感覺到了日本[6]

該佛殿建立是由鐵道部員工集資寄附而成。原寺名來自鐵道部員工村上彰一的諡號「鐵真」[7]:「鐵」意旨鐵道部,而「真」指真言宗信徒[4]。1915年由鐵道部員工捐款,迅速在1915年12月至次年元月間組合建造完成[8]。此寺昔日是北投鐵道部員工祭祀與休憩聚集場所[4]裕仁在1923年也來參觀過[9]。因台鐵員工訓練中心就在北投,中心主任陳瑞良就安排課程讓受訓員工知道此寺與台鐵的淵源,「鐵路廟」稱號不脛而走[10]

根據調查,全臺灣除北投普濟寺外,僅花蓮吉安慶修院同屬類似的寺廟[11]。風格折衷了和、唐、禪宗,與觀心寺相若[8]。大殿建築為單簷歇山式,格局為面寬三開間,進深亦是三間,近正方形[1]。寺前方突出供放置香爐處,日語稱「向拜」,以弧形的海老虹樑與主結構部分相連,在臺灣寺院少有[6]。這種向前伸出的形式,乃江戶時代的建築風格[1]

寫有「普濟寺」的廟匾為1949年更名時,由于右任所題[7]。屋頂屬入母屋造[6],飾有五圓圈造型的真言宗鬼瓦與懸魚[4]。屋簷下方木條排列整齊,是處理出簷及裝飾簷下的構造物,稱作「垂木」[6]。製成鐘狀的窗戶亦具特色[1],稱為「花頭窗」[6]

寺內鋪設塌塌米,供奉千手觀音[2][6]。大殿懸樑上有紅色花瓶狀裝飾,被認為是台灣工匠添加上去取「平安」之吉祥意[8]。長年由被當地人尊稱為「楊師姊」的楊吳滿管理,據說在她照顧下,寺內物品器皿幾乎無太大變動[6]

石造

子安地藏像

庭院一隅有日本前鐵道部長下村宏撰文紀念村上彰一的石碑,記載稱為「鐵道翁」的村上是大阪府國分寺村人,安政四年(1857年)生、大正五年(1916年)歿,對日本、臺灣鐵道有卓大貢獻[6]

寺牆上嵌著湯守觀音像,自戰後,寺方不公開此像,直到2017年1月後才首度開放[12]。造型為觀音手執大悲水,下方有烏龜昂首飲水,為依新起町大悲閣的西國三十三番觀音圖之一所設計[13]。根據1909年的《北投溫泉誌》,該像是北投溫泉業者為求保佑,由村上彰一贈送[14]。該像最初供奉於平田源吾的北投天狗庵附近,由臺北堀內商會會長桂光風捐贈觀音堂,於1905年10月17日落成[13]

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表示,網路流傳北投普濟寺的建立時間為1905年,但其實是湯守觀音堂的建立年份,因湯守觀音像後來移入了普濟寺內,讓普濟寺誤得了「溫泉守護寺」的美名[4]

庭院的子安地藏像是主持鈴木雪應任內所立,於1931年4月24日舉行開光[15]。曾被誤會是失蹤已久的湯守觀音像[14]

寺務

1915年參與建寺的妙心寺派臨濟護國禪寺僧人梅山玄秀,於1916年1月鐵真院落成時,向臨濟寺請求,邀請鈴木雪應法師擔任主持[12]。該寺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北布教據點之一[7][12]。1918年11月19日在北投去世的溫泉、製陶業者松本龜太郎就是由臨濟宗贈法號「破庵無住禪師」[16]

1949年格魯派第17世甘珠活佛駐錫時更名[7],全稱是「靈泉山普濟寺」[2][13]。後來由性如法師接任主持[17]

1987年前,臺北市政府擬將普濟寺作為中華漢藏文化協會會址,擔任理事長的星雲法師不忍讓原住持遷出,便與悟一法師前往,當面將政府公文撕掉以表示讓寺方續住[18]

第8、9任住持分別是慧明、如目法師[12]

修復

寺前

一位在寺內幫忙的張姓女子曾說,該寺性如法師、蓮航法師兩位師父都從小出家,並在中國大陸大型寺院修行,養成佛僧本應自給自足的理念與習慣,因此普濟寺內的功德箱都放在不顯眼處,也未設任何販賣佛教文物、禮品櫃台,多年來寺中經費大都僅只夠維持日常開銷。住持性如法師很早即決定僱工修漏、翻修屋頂,但奈何寺中經費不夠。[2]

1990年代中期,許陽明開始致力於北投溫泉鄉的重建,曾推崇此寺證明了臺灣文化的包容[3]。1996年,北投國小師生寫請願書給時任臺北市市長陳水扁,並進一步結合了社區力量,促成普濟寺、長老教會北投教堂等北投建築同時被指定為文化資產[8]。1998年3月10日,臺北市政府通過將北投普濟寺、北投台銀舊宿舍、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列為市定古蹟,而北投公園石拱橋被指定為紀念性建物[19]。陳水扁特地頒發獎狀表揚北投國小學童、與蔡麗美、呂鴻文、黃桂冠等教師[20]

由於該佛寺屋頂過高,僧眾保養不易,過去常發生屋頂滴水現象[2]。2000年3月7日,臺北市文化局因接獲主持蓮航法師反映,表示佛寺屋脊及屋簷已剝離且塌陷,於是文化局副局長黃才郎與台北縣政府、國有財產局相關官員前往會勘[21]。同年11月5日由文化局長龍應台與寺方舉行修繕開工典禮[11][22],文化局撥款新台幣六百八十餘萬元[23],為文化局成立後首宗搶修私人寺廟的補助對象[11][24]。負責工程的是之前曾修復新莊武聖廟的慶霖營造公司[22],修護的日式黑瓦來自蘇州瓦廠[24]

2001年3月13日,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誕辰,舉行上梁[24]。2001年9月15日舉行修復完工典禮,文化局龍局長主持剪綵,與會包括台北市佛教會淨良及清霖、宋誠、法航等多位法師,及台北市議會副議長費鴻泰、市議員魏憶龍均到場致賀,來自社區的大屯吟社、復興高中以音樂讚頌這棟百年古蹟重生[23]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蔡惠萍. 湯守觀音鎮寺之寶 日式風格質樸沈穩 普濟寺 溫泉鄉的吉祥象徵. 《聯合報》. 2000-11-06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簡文燦. 靈泉山普濟寺屋漏又逢拮据時 市內少有的日本佛寺不善募捐經費僅供日常開銷. 《中國時報》. 1996-09-24 (中文(臺灣)). 
  3. ^ 3.0 3.1 沈怡. 打造生活環境博物園區 繁華再現北投溫泉往歷史裡溫存. 《聯合報》. 1999-06-26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林佳儀. 普濟寺俯看小城悠悠百年. 《聯合報》. 2011-10-08 (中文(臺灣)). 
  5. ^ 謝佳雯. 台鐵的廟 北投溫泉區普濟寺 鐵路員工發現身世. 《民生報》. 2002-11-15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王超群. 普濟寺 鐵路人的寺廟. 《中國時報》. 2002-12-15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林一平. 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 《人間福報》. 2017-10-10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8.3 廖瑞宜. 溫泉鄉古蹟 磺泉玉霧鎖清秋. 《中國時報》. 2002-11-02 (中文(臺灣)). 
  9. ^ 牛慶福. 御清遊 走裕仁皇太子的路 北投解說員上路 80年前路線 說一段「涉渡飛石」. 《聯合報》. 2003-03-12 (中文(臺灣)). 
  10. ^ 曾鴻儒. 北投普濟寺 正宗鐵路廟. 《自由時報》. 2009-04-05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11.2 蔡惠萍. 搶救古蹟 北投普濟寺修繕昨開工 黑瓦古建築挑戰高難度. 《聯合報》. 2000-11-06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12.2 12.3 楊明珠. 台日古寺院締結友好揭牌 日老禪師是灣生. 中央社. 2017-12-26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13. ^ 13.0 13.1 13.2 陳盈珊. 《區里縱橫談》湯守觀音 守護溫泉鄉. 《中國時報》. 2003-03-23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簡文燦. 這尊佛像是「湯守觀音」嗎?. 《中國時報》. 1997-04-24 (中文(臺灣)). 
  15. ^ 北投鐵真院の子安地藏除幕式. 《台灣日日新報》. 1931-04-25 (日语). 
  16. ^ 簡白. 莫忘來時路/11月24日-新北投開發先驅. 《中國時報》. 2014-11-24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中文(臺灣)). 
  17. ^ 林清玄. 說法(上). 《聯合報》. 2001-11-27 (中文(臺灣)). 
  18. ^ 星雲法師. 往事百語38 生氣不能解決問題. 《人間福報》. 2015-08-06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19. ^ 張仁豪. 十二處建物 列為市定古蹟. 《聯合報》. 1998-03-11 (中文(臺灣)). 
  20. ^ 朱俊哲. 催生溫泉博物館 師生小兵立大功. 《聯合報》. 1998-07-13 (中文(臺灣)). 
  21. ^ 鄭如意. 古蹟普濟寺屋塌漏水 急救 罕見日本真言宗佛寺 文化局決撥款半年內修復. 《中國時報》. 2000-03-08 (中文(臺灣)). 
  22. ^ 22.0 22.1 陳盈珊. 北投普濟寺緊急修繕 昨開工 循古禮開工 經費八百萬元 半年後恢復舊面容. 《中國時報》. 2000-11-06 (中文(臺灣)). 
  23. ^ 23.0 23.1 陳志豪. 整修開放 普濟寺古蹟重生. 《聯合報》. 2001-09-16 (中文(臺灣)). 
  24. ^ 24.0 24.1 24.2 蔡惠萍. 黑瓦古剎北投普濟寺上大梁 主體結構完成 預計五月完工 堪為私有古蹟修復典範. 《聯合報》. 2001-03-1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