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共经贸论坛
2006年国共经贸论坛(第一届国共经贸论坛),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继2005年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后,再一次的双方高层会晤。两党人士和两岸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台商代表等共400余人出席了会议。
2006年4月13日,连战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身份前往参与国共经贸论坛,也是卸下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后第一次启程出访中国大陆。同行团员除了台湾的政治人物以外,并有许多台湾工商界的重要人物,如辜濂松、严凯泰等人随行。长荣前董事长张荣发之子张国政,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戴胜通等人均随行。据统计,这次国民党代表团的团员达到两百人以上,而这次随行的企业家所代表台湾企业的总市值达到全台湾产值的48%。
前期波折
[编辑]2005年两党领袖会谈达成五项共同愿景,举办两岸经贸论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新闻公报中有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共识。两岸经贸论坛原拟于2005年12月下旬在台北举行。计划邀请中台办主任陈云林赴台参加论坛。但陈云林及有关人员入台两次未获得批准。
根据大陆媒体的报道,其中具体过程为:先是陈水扁断然拒绝,后又以立法院长王金平参加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作为交换条件,再后来又提出大陆方面应允许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到大陆访问,再后来还提出应通过两会协商。海基会为此两次致函海协,要求大陆方面派人协商或台湾方面派人来大陆沟通陈云林赴台一案。但此要求最后未被大陆方面所接受。
于是,陆委会于2005年11月18日宣布,对陈云林等61人来台案“不予许可”。国民党方面随后向陆委会提出诉愿,希望能改变当时的决定。12月19日,内政部开会讨论陈云林一行赴台一案,最终维持不予许可的决定。
2006年3月15日,中国国民党建议将两岸经贸论坛移至大陆举办。3月22日,陈云林与国民党智库代表团商定,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两岸经贸论坛。论坛主题为: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
国共经贸论坛
[编辑]4月14日,国共经贸论坛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工商企业界代表郭台铭、辜濂松等人。
在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行一个小时的专题报告,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炳才主持,大陆经济学家吴敬琏与台湾经济学家孙震进行专题报告。14日下午的研讨有两大议题:一,全球化浪潮下,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15日的议题研讨从早上8时开始,共有三大议题:一,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二,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
15日下午3时许,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在北京饭店举行,对论坛进行总结,贾庆林和连战出席。闭幕式由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的资深顾问徐立德和中台办副主任李炳才共同主持,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副董事长林丰正及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分别讲话。最后由中央台办副主任李炳才宣读的《共同建议》中,宣布了十个两岸开放或合作的领域。
《共同建议》全文如下:
-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期望。
- 积极推动两岸直接通航。共同推动两岸民间航空行业组织尽快按既有模式,就两岸货运包机便捷化和客运包机节日化、周末化、常态化进行协商。
- 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呼吁台湾方面同意农产品采直航方式经高雄等港口销往大陆,以争取时效,减少损耗。
- 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促进两岸经贸发展。鼓励和推动两岸金融行业组织就监管机制的建立开展研讨。大陆将创造条件,为中小台资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方便。呼吁台湾尽快同意大陆金融机构在台湾设立代表处。
-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台湾其他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加强两岸在通讯、资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信息产业标准的制定。大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海峡西岸及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与台湾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积极推动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促进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关系发展。呼吁台湾参照春节包机澳门协商模式,同意台湾民间旅游行业组织与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协商,建立健康有序的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机制。
- 探讨构建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两岸学者专家、工商界就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两岸共同市场进行探讨。
同时大陆方面在会后公布了数项开放措施,包括开放11种台湾主要蔬菜品种零关税输入,承认台湾高等院校学历,允许台湾医生在大陆执业,台湾投资者在与中国合资医院中的股权最高可占70%,制定中国居民赴台湾旅游管理办法等。不过在台湾方面事前关心的金融机构赴中国开设分行等议题,则未有结论。
胡连会
[编辑]4月16日,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进行第二次的“连胡会”,胡锦涛并会见所有参与国共经贸论坛的台湾代表。连胡两人在上午9点55分握手相会,随即与陪同连战访问的四位国民党副主席和新党党主席郁慕明握手后,双方随即进入第二会场,和陪同进入人民大会堂的台湾政商代表握手致意(胡与各政商代表握手时间每一位约3秒,独与长荣前董事长张荣发之子张国政握手长达8秒),并进行全体人员的大合照。紧接著展开会谈至10点5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场作陪。连战会中提出希望国共论坛能再接再厉面对更严肃的挑战,如两岸和平安全机制,及国际参与等问题,希望能通过共同市场理念,排除贸易阻碍,鼓励生产要素自由流通。而胡锦涛则对两岸关系提出四点建议:
- 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 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 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也重申,所有对台湾的承诺,都会认真履行;中共方面将推动早日实现两岸三通,并在“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开展两岸平等协商,为两岸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这些承诺不会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干扰和破坏,而有任何改变。不过对于陈水扁在连战行前公开提出,只要中共当局愿意承认一中各表,他也愿意接受的说法,在这次连胡会中并未多所著墨。连战并未提及相关议题,胡锦涛虽多次重申九二共识,但也未提及“一中各表”。
各方反应
[编辑]台湾方面
[编辑]- 中华民国政府
4月14日,在连战前往中国时,陈水扁总统即藉着接见外宾的场合表示,当中国一日不放弃一党独裁、专政、极权统治,一日不放弃武力犯台的企图,一日不实施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权的生活制度,他相信,这些再怎么样的国共论坛,其实都是假象,不管是“国共论坛”也好,或是“连胡再会”也好,其实都是中国政权“包藏祸心的遮羞布”而已。
4月16日,陆委会发表声明,“胡锦涛已清楚说明,一个中国原则并无‘一中各表’的意义,中国当局仍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原则的‘鸟笼框架’,台湾人进入这个鸟笼,一旦中共将鸟笼收紧,台湾人将无路可逃。”“中共始终刻意漠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限缩台湾人民对未来前途的自由选项,这才是两岸关系互动障碍的基本根源。”民进党党主席游锡堃也表示,连战并未要求胡锦涛针对“一中各表”表达意见,胡锦涛也采回避态度,“可见一中各表只是谎言,希望以后国民党不要再提。”对于会后大陆宣布的开放措施,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认为,凡是涉及需要政府协商者,就算胡锦涛找连战会上一百次也是一样,“没有找台湾民选政府坐下来谈,就是办不成。”
- 台湾舆论
4月16日,在连胡会的同时,执政的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陈景峻即表示,“两岸可对谈,但要在坚持台湾主权独立的对等情况下,顾及主权、民主与尊严。”“连胡会看起来好像释放很多善意,其实都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药,极尽笼络与统战手段,不代表台湾2300万人民的意见,台湾人民也不会接受。”台联党也批评对岸放出十五项不能称为利多的“利多”,却把台湾的资金与技术锁在大陆,明显是“中国请君入瓮,连战纳表称臣。”
不过作为反对党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则批评政府的应对方式,认为国共论坛中共释出十五项对台利多,政府应该冷静、沈著因应,“不要破口大骂”,不然将造成不良的印象。媒体人陈文茜则在其主持的节目中表示,这次随行的企业家所代表台湾企业的总市值达到全台湾产值的48%,显示两岸经贸趋势无法阻挡,如果政府进一步紧缩对大陆经贸政策,将导致台商到香港股票上市,“台商”也将化为“港商”,造成台湾产业的空洞化。
4月17日,民进党内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民进党立法委员林浊水表示,这次大陆开放的各种项目,包括蔬果零关税、医师可以赴大陆开业等措施,都是针对传统的民进党支持群众——农民与医师——而来。政府如果还是采取拒绝的态度,恐将失去支持者的民心。台湾新闻媒体也认为,对岸以经贸防止台独的用意明显,手段也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与从前僵化的两岸政策已有不同。如果台湾政府仍旧以政治挂帅,纵然能满足一时的国内政治需求(包括选票等),也将无法克服台湾的谈判筹码逐渐流失的现实问题。
中国大陆方面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4日在两岸经贸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事实表明,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台湾法理独立”的冒险性、危险性在上升。一旦其“台独”分裂图谋得逞,势必导致台湾社会陷于混乱,引发两岸关系高度紧张,严重威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于这种危险性,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国共两党搭建的交流沟通平台所形成的共同建议,可以作为两岸对话和谈判一旦恢复之后的重要参考,以利于推动两岸对话和谈判与解决问题的进程。他表示,两党搭建的交流沟通平台,空间是广阔的,议题是开放的,欢迎两岸各界人士参加。既可以通过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讨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议题、加强文化交流的议题;也可以通过举办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讨论台湾人民关心的其它议题。
- 台商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认为:两岸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在拼经济上。“台湾就是太多政治,太少经济”,论坛跨出务实的第一步很重要,为了人民福祉,应该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信集团总裁辜濂松表示,两岸经济上合作是绝对需要的,这是两岸大家的共识,他展望这次论坛能有好的结果。他说,“三通”对两岸是绝对好的影响,就如连战在演讲中所说,本来台北和北京之间4个小时就可以到,因为没有“三通”,却不得不绕道花费八九个小时,他认为,不能“三通”的主要原因还是台湾政府政治上的考量。
台湾威京总部集团主席沈庆京表示,他一直以来都认为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逆潮流而动者,终究不得民心。大陆方面15项政策措施绝对是利好消息,台湾股市又会涨停。随着两岸经贸论坛成果的不断推进,他相信大陆方面还会释出更多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优惠措施。
台湾锡山集团执行总裁王屏生认为:台湾政府正像连战在开幕式上所说,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整天空喊拼经济,实际是在拖后腿,别说台湾工商界不愿再等了,就是台湾民众也已经等得心烦意乱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加大推动台湾政府拼经济的力度,让台湾民众尽早受益。
台湾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表示:两岸最重要的就是经贸交流,这是大家都关心的议题,两岸关系能和缓,对两岸经济、企业交流、实际业务发展都是正面的。他说,大陆是“世界工厂”,可能进一步会变成世界市场,全球五百大企业大都已经进入大陆,在全球化趋势下,台湾不能自外于大陆这个市场。
- 舆论
对外经贸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华晓红认为:不“三通”不直航的影响无需再作解释,一些台湾学者甚至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它的利弊,但是,就是用所有经济学模型分析出来的结果,无论在任何假设条件下,都说明了直航和“三通”对于台湾经济利益都是正面的关系,只是相关的幅度不同。无论如何,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利大于弊。“三通”问题拖到今日,已无研究必要,更无研究价值。实际上就是如何做的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但至今没有人提过的问题,那就是台湾政府很关注它自己作为WTO成员的地位,但是,在你看到权利的同时,你是不是也想到了你的义务,而这个义务是根本不用谈的,这是全球都在遵守的原则。
中国著名台湾问题专家,福建省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先生认为:胡锦涛所强调的和平与发展理应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务实性和前瞻性。从目前世界局势,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和潮流一直到现阶段两岸关系中间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根据综合的分析,把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重点放在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两岸关系上,这符合大多数台湾人民的迫切愿望,也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定位。
而对于民进党的态度,吴所长也指出,最近这样一些事态的发展对于民进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从压力的角度说,民进党会面临着台湾主流民意、台湾工商企业界的非常强烈的压力,面临着台湾经济发展本身需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需要两岸尽快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接“三通”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民进党如果能够顺应民意,能够借势的承认“九二共识”,那么两岸关系马上就可以展开非常乐观的一个发展前景,这样民进党就有可能在台湾人民中间、在两岸关系中间、在国际社会中间都会获得很好的一个影响。反过来民进党如果因为两岸关系这样的发展是在野党促成的,不是他自己促成的,而采取一种逆势操作和抵制的态度甚至是倒行逆施的做法,那么民进党将会跟台湾的主流民意更加的对立,这对民进党未来的发展会构成很大的危机。
香港
[编辑]- 香港《大公报》的评论文章指出:目前两岸年贸易规模达到900多亿美元,占了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台湾从大陆一年获得500多亿美元的顺差,可以说大陆是支撑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大陆市场是台湾经济的重要命脉,两岸经贸发展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支持力量,若没有大陆市场与两岸经贸的发展,台湾经济可能就会很快垮掉。
- 文章指出,陈水扁当局“积极管理”的“锁岛政策”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已很难阻挡两岸经贸发展的大潮。台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突然命令陆委会和经济部必须在6个月内将“两岸客货运包机、大陆第一类人民来台观光、台湾农产品输往大陆”等三项重大决策定案。其态度出乎意料的“大拐弯”,或许正是出于两岸经贸论坛的巨大影响力。
- 香港《成报》的文章指出:胡连再次握手,象征国共两党的合作再向前迈进。今次两岸经贸论坛的成果,既有利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亦对两国人民带来实际好处。台海缓和不但合乎国共两党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亦对区域合作和全球局势产生正面影响,相信可望为胡锦涛即将访美行程打好基础,为胡锦涛与布什的峰会营造良好气氛。
- 香港《明报》的社评文章说:时隔一年,胡连再在北京握手,国共两党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更达成15项推动两岸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共识。大陆当局和台湾在野泛蓝势力最近一年的连串沟通与交流,比较符合台湾的主流民意;近月岛内的一些重要发展,应有助压抑“台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有利于创造两岸和解的条件。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若能接受这些共识,加以落实,必然为两岸人民、国际社会所乐见。民进党政府若是继续固执于一党之私,置两岸人民的最大利益于不顾,台湾人民亦应明智选择。
- 文章在最后指出,台海问题是两岸中国人的事,需要两岸中国人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去寻求和平解决之道。只要海峡两岸朝野都能以台胞福祉为先,纵使眼前的努力未见实时效果,但当条件成熟,水到渠自成,假以时日,两岸中国人必定能够找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行之道。
影响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如果本条目重要性高,该事件必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6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