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場
西市場 | |
---|---|
大菜市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中正路、國華街、正興街所圍成的街廓裡 |
座標 | 22°59′37″N 120°11′53″E / 22.99352°N 120.19811°E |
建成時間 | 1912年 |
官方名稱 | 西市場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公共建築 |
評定時間 | 2003年5月12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西市場,居民習稱大菜市(臺灣話:Tuā-tshài-tshī)。是位於臺灣台南市中西區的市場。該建築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南市最具規模,主要食材批發交易的商業建築設施之一,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上具有歷史意義。
該市場最初建於明治38年(西元1905年),為木構造建築,因1911年臺灣南部颱風襲擊而倒塌。大正1年(西元1912年)重建為L字型鋼筋混泥土建物,為現今主體。[1]該市場在戰後時期仍持續營運。後因1990年代之都市開發工程及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導致商圈沒落、食材貿易量增加空間不足等因素,而遷出另覓他地為批發市場而逐漸沒落。
民國92年(2003年)5月12日,西市場列為臺南市市定古蹟[1],古蹟指定範圍包含西市場本館、西市場外廓賣店二期、西市場魚賣店、原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2]。建築部分由臺南市文資處負責管理,營運部分由臺南市市場處負責管理。2024年10月,配合「2024台灣設計展」修復落成[3]。
沿革
[編輯]市場管理政策
[編輯]日治時期初期,日本政府認為臺灣傳統市場衛生不佳,於是開始規劃建設新式市場[4]。1896年後,日本政府針對既有民營市場,陸續提出規範來因應,如私人市場必須符合街路衛生取締辦法,又或者在1900年後同意民間組織設立管理但須報請地方主管核可等措施,此時新設置的市場以官辦民營方式辦理。到了1904年,依據臺灣總督府頒布的六十五號令,規定各地市場與屠畜場為公共建造物,且市場為公共事業,市場和屠畜場為公共設施,由地方政府為直屬管理單位。爾後更在1937年的《臺灣都市計畫令實施細則》,將市場視為都市計畫中的一環。[5]:26
1900年臺灣總督府推動市場納入公家體系,此時期大部分屬於市場官辦民營,由政府為主管單位,負責場地、硬體設施;民間團體負責規劃、經營,從地點、營造到經營等必須提出相關管理辦法。[6]:51直至1904年官方全面接管市場以前,臺南府城地區共設置九座市場,另有安平、學甲、關帝廟(關廟)、鹽水等地申請市場設置。[6]:52
以1900年營業的開先宮市場為例,民間單位首先提出「市場設置願」,並針對營運管理設置「魚菜市場創立規約」條列共27條辦法,再經由臺南縣(當時地方行政機關)核可後才可營運,。其中明訂市場管理人,以及規範市場應運目的、商品種類、資金、門票及清潔法等等。[6]:52
始建
[編輯]依據總督府六十五號令市場歸為公營事業,限定臺南市與街庄需各有一處公設市場。[6]:55明治38年(1905年),政府擇地於台南市西門町四丁目,興建第一代西市場,其位置原為城牆西側的魚塭,西市場建起時仍有保留魚塭水景。市場於9月開業,佔地3870坪,除市場主建築外亦規劃戶外綠園供遊憩,是當時南臺灣最大、且同時也是臺南唯一公營的市場,稱之「臺南市場」、或「臺南大市場」[6]:56-57。市場營業時間為早上七點至晚上六點。
市場本體建築佔地182坪,設置東、南兩棟建築,合計舖位96攤,並設置有冷藏庫,提供給商家委託冷藏保鮮食材之用。[6]:52開業年底於建築西南角增設小吃飲食部一棟,1907年又於綠園中設置冰店,服務夏季傍晚來此散步納涼之民眾。1908年增設飲食店露店。隨著都市人口擴張,臺南又另設東市場、西市場的分市場,以分散人潮。[6]:56-75
明治44年(1911年)8月南部颱風風災,市場木造建築於27日凌晨四時倒塌損毀[6]:78,隔年予以重建。
第二代建築
[編輯]第二代西市場於大正1年(1912年)12月完工[7],並設有通往灣裡的輕便鐵道,以運輸市郊蔬菜過來販售[8]。
受到前年風災多數屋舍傾毀之故,第二代西市場建築採用鋼筋混泥作為主要結構,於原南、西兩處賣店位置進行重建,並由一兩層樓中央棟連結兩座賣店形成L形建築,在每個入口處正面裝飾有西洋風格的古典花草泥塑[6]:82-84。東翼主要為魚、鳥、獸肉之賣店;北翼則為蔬果、雜物等賣店[7]。原魚塭水景在1927年因都市計畫開闢田町道路而被填平。[6]:87
西市場隨著時間與使用需求,陸續進行增建,包含於魚批發市場、青物市場(後又遷出遷出西市場另覓地點獨立)等區域。在1930年又進行本館整修以及外廓增建,1930與1932年分別完成新館(外賣店)第一期、第二期的興建工程,興建兩層樓磚造木構建物,販售雜貨、衣物、餐具,並有臺南著名的西洋料理「滋養軒」進駐在內[6]:89-98。1933年,政府為了促進「臺南銀座」末廣町「銀座通」(今中正路)一帶的商業活動,便在西市場東側的中庭噴水池周圍,建造41間販售日常用品的店鋪,稱為「淺草商場」[8],與附近的商家、戲院形成熱鬧的商圈。
戰後發展
[編輯]西市場的屋頂因二戰而部分損毀,之後在中央加蓋藍天舞廳,西市場也繼續風光一陣子,後來逐漸沒落,而淺草商場(今西門商場)則轉型為布料集散地迄今。民國55年(1966年)4月2日零時50分,西市場發生大火,時任臺南市警察局長李正漢到場親自指揮[註 1],但因水壓不足、風勢助長等因素,火勢仍蔓延擴大[9]。最後乃向鄰近的消防隊請求支援[註 2],到了4時左右火勢才完全熄滅。這場火災造成西市場一帶18間房屋全燬,6間半燬,損失1058萬元,並有1人死亡。
約在1970年代,原中央棟二樓拆除,時間未明,推測拆除原因為年久失修、嚴重漏水之故。[6]:181
1993年因海安路拓寬工程,西市場所在位置的中正商圈一帶,受到衝擊而逐漸沒落。
修復工程
[編輯]西市場的周圍在戰後有許多增建,加上市場使用以及年代已久,急需重新整修,現今進駐眾多布店的西門商場即是戰後增建之一。修復工程原計畫拆除裡面的西門商場[4],不料店家反對陳情,並提出「支持西市場整修」、「反對拆除西門商場」等訴求,後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尊重民意,決議不拆遷[10],維持原本通道,並就近安置攤商[11]。2017年5月開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本館北翼棟與中央棟,第二階段為本館東翼棟、香蕉倉庫及外廓賣店(西門商場主要入口)。因有些結構風化龜裂嚴重,部分修復以拆除並重上板模的方式作業[12],2021年4月14日完工[13]。
後續進行廣場街廓改建,2024年6月6日拆除香蕉倉庫西側、別名「國華三排」的露店[14],2024年10月改建完畢。
建築設計
[編輯]西市場在興建當時為全台灣最華麗的市場建築,設置了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入口上有圓山牆。昭和年間所建之商場是以鋼筋混擬土為材料,柱梁外露,留存部分仍保留了一些昔日風采[4]。
在過去,西市場一共有97個攤位,分別是6攤蔬菜、26攤魚肉、18攤鳥獸類、14攤雜貨、12攤飲食,另外還有其他類21攤,與土地面積相似卻只有27攤的東市場相比,可見當時商業活動的旺盛[10]。
西市場本棟尚留有一些年代久遠的賣店物品陳列臺,早期所設置的臺子使用範圍較小不易使用,故現在市場內的店家皆保留原陳列臺的原貌,於上方再加上石造平臺,以符合現今之使用機能[15]。
建築群
[編輯]台南西市場包含了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群,分別為(粗體字為尚存在者):[4][15]
1905~1908年間:第一代木造西市場、噴水池
1912年:第二代西市場、魚市場
1913年: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西市場冷凍庫)
1912~年至1930年間:魚賣店、賣店、倉庫、及廁所
1930年:煮賣店、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一期(今西門路側店面)
1931年: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二期(今西門路及正興街交叉口,舊海岸西餐廳)
1933年:淺草商場、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2004年:拆除西市場西側的增建,另闢「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
建築群
[編輯]- 台南西市場包含了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群,分別為(粗體字為尚存在者):[7][2]
- 1905~1908年間:第一代木造西市場、噴水池
- 1912年:第二代西市場、魚市場
- 1913年: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西市場冷凍庫)
- 1912~年至1930年間:魚賣店、賣店、倉庫、及廁所
- 1930年:煮賣店、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一期(今西門路側店面)
- 1931年: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二期(今西門路及正興街交叉口,舊海岸西餐廳)
- 1933年:淺草商場、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 2004年:拆除西市場西側的增建,另闢「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
圖片
[編輯]-
日治時期的西市場
-
西市場面向西門路側景觀
-
西市場本館北入口(2010年)
-
西市場本館北翼內部(2010年)
-
西市場本館北翼內部
相關條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254. ISBN 957-30880-4-5.
- ^ 2.0 2.1 黃千真. 文化資產保存與場所精神─ 以台南市西市場為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台南百年「大菜市」古蹟活化 2024台灣設計展正式亮相. [2024-10-12].
- ^ 4.0 4.1 4.2 4.3 西市場古蹟修復計畫 15日說分明. 自由時報. 2016-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鄭安佑、徐明福、吳秉聲. 〈日治時期臺南市(1920-1941)「都市空間—社會經濟」變遷—指向經濟的都市現代化過程〉. 建築學報 (臺灣建築學會). 2013-09, 秋季號 (第85期): 17-37.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陳秀琍. 《臺南西市場》. 臺南市文化局、聚珍臺灣. 2021.
- ^ 7.0 7.1 7.2 西市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 ^ 8.0 8.1 詹, 伯望. 半月沉江話府城.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6年6月: 127、128.
- ^ (台南)西市場修護不易 門面結構保存一半.. 自由時報. 2018-12-14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10.0 10.1 西市場整修 西門商場不拆了. [2021-06-22].
- ^ 台南西市場古蹟通道維持原寬 修復工程20日動土. 台南市市場處. 2017-05-20.
- ^ (台南)西市場修護不易 門面結構保存一半. 自由時報. 2018-12-14.
- ^ 台南西市場古蹟風貌再現 街廓改建接力上場. [2021-10-06].
- ^ 台南人的回憶 國華街三排露店今日拆除 預計2024年完工. [2022-06-09].
- ^ 15.0 15.1 陳銘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臺南市消防局. 2010-12
<references>
標籤中name屬性為「消防」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