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相關爭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3.32.119.2留言2021年2月14日 (日) 22:28 →‎大陆最美医护人员遭到假冒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19年冠状病毒病台湾疫情相关争议,介紹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引發的相關爭議。

防疫政策

口罩管制

蔡英文總統戴口罩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在疫情最初主要侷限在中國大陸時,世界各地都有人大量購買口罩希望捐給武漢,然而有台灣人向中国大陆寄口罩的做法引起热议[1]。中華民國政府在1月23日,即宣布禁止口罩出口[2],此舉引起中國大陸人民不滿,將此舉與台灣捐10萬副口罩以支援澳洲森林野火,和日本民間捐100萬副口罩給武漢[註 1]聯繫起來,認為台灣此舉「缺乏人道主義精神」,微博話題"#台灣#"於1月26日以近60萬熱度衝上微博熱搜[7]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起初認為應該把口罩運到中國大陸去,因為「中國大陸的疫情穩定,對我們是有幫助的」,29日改口認為在自己供應無虞的情況下再來出口比較合適,不過國際合作是大趨勢,尤其碰到這樣疫情全世界都擔心,能盡可能合作應該是正確的方向[8]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防疫期間口罩禁止出口,未必是個聰明的決定[9]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這方面問題應該理性務實,需先知道台灣口罩庫存量、產量多少[10]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臉書發文主張支援中國大陸的疫情,引起綠營支持者議論[11]。前立委林濁水則主張直接捐贈口罩給武漢[12]。前中國國民黨副祕書長蔡正元要中國大陸「回敬一些禮物」,同樣引起熱議。統派名嘴黃智賢認為這種做法「沒有良心」[13]

也有其他公眾人物對政府的措施表達不滿,如台灣歌手范瑋琪[14][15]、現居中國大陆的歌手楊培安[16]。中國大陸商人汪小菲表示,妻子大S在日本找到1萬個口罩,將發往武漢。小S也發文表示支持[17],汪小菲事後也表示提供臺灣1萬副口罩,五千個放在台北s hotel給員工還有客人免費使用,另外五千個由汪小菲住家附近的里長捐給里民[18]。在北京讀書的佛光山釋慧固法師在臉書貼文圖批,台灣的禁口罩令“令人感覺寒心”、“人性就是狗屁”,並表示佛光山法師們正製作口罩送到中國大陸,引發熱議[19]。事後佛光山回應,僧團製作這些口罩是為了不時之需,並無對外捐贈[20][21]

在口罩開始管制時,由台灣基進與民間人士發起的罷免韓國瑜活動,推出民眾只要到連署書收受區簽名連署,即可免費獲得一副口罩。引發泛藍陣營召開記者會認為此舉是公然煽惑民眾,並質疑「台澎金馬的口罩短缺,罷韓團體的口罩是從何取得?」。隨後民進黨籍的高雄市議員林智鴻黃文益說明口罩來源合法,無須質疑。全台口罩開始搶購後,高雄市議員參選落敗的張為盛和幾個里長等人發送口罩後遭高雄市調處約談,引發泛藍陣營與部分網民的質疑。[來源請求]

之後隨者疫情在各國傳播,口罩在世界各地缺貨,價格也水漲船高[22]。據2019年的海關數據,台灣的口罩以進口為主且大幅度依賴中國大陸,數量遠超過出口量,因此有些人認為管制口罩出口是合理的措施[23]。而口罩最大生產地的中國大陸亦爆發不同政府機關之間的扣留口罩事件,因此捐贈口罩是否能有效幫助中國大陸人民也有了爭論[24][25][26]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已禁止口罩出口,但2月仍批准出口N95口罩38萬3000片、一般口罩1074萬9000片,至英國、阿根廷、德國、日本、中國大陸與香港[27]。3月12日,台灣解禁布口罩出口,另外每人成人口罩一週可買3片、兒童口罩5片[28]。該月中旬,台灣口罩產能每月平均已提升到1000萬片,並與美國達成協議[29],以每周提供10萬片口罩,來交換只有德國杜邦生產的30萬件防護衣原料,作為供應台灣醫護人員所用[30]。在提供40萬片口罩給美國後,4月中旬,美方承諾防護衣原料有15萬件運抵臺灣[31][32]。經查,這筆30萬件防護衣的合約,是在2月底就已敲定,而且是「交易」而非「交換」。行政院於2月25日會同工業局、疾管署等單位,確定這筆交易。

「不用戴口罩」

2020年2月初,中央防疫中心諮詢專家,台大醫學院教授黃立民張上淳建議,宣導健康者於開放空間無須戴口罩。2月8日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進一步表示搭乘大眾運輸不用戴口罩,引發社會譁然[33]。主要質疑點在於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車廂多為密閉空間,病毒比開放空間更容易傳染。此舉極可能反倒促進病毒傳染。[34]

口罩徵用

對於徵收和配發,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等人在二月中曾撰文指出口罩實名制違反《全民健康保險法》、徵用超商和藥局配售口罩違反《傳染病防治法》[35]。原先以國內防疫為由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在四月開始捐給外國的做法也引起學者質疑[36]。 然而防疫初期為了國內防疫,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四月卻將口罩用於外交,此機制是否合宜引起學者質疑[36]

是否公佈隔離地點

2020年2月2日,台灣將滯留武漢的台灣人與陸配撤回台灣的隔離安置地點衛福部長陳時中原不公開,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出台北市安置場所,引起爭議。同日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不排除開罰。 2020年2月3日,柯文哲接受訪時表示台北的收容地點需要北市府支援醫療人力、警衛、後勤補給,幾百人在一個收容所,不可能家屬不知道,周邊居民不知道,甚至去支援的人都不知道。柯文哲認為,與其遮掩躲藏,不如公開透明,並點名陳時中,認為如果陳時中要開罰,「那你就先跟我講,什麼是我可以講的,什麼是我不能講的」、「不然衛福部給我們台北市公文,上面就給我註明密件」。同日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表示,對於柯文哲說出隔離場所,指揮中心就是依規定辦理,「沒有說要罰他。」至於隔離地點,莊人祥表示「也沒說一定不公布」,指揮中心內部會再研議後續做法。而依據「指定徵用設立檢疫隔離場所及徵調相關人員作業程序與補償辦法」第四條,設立機關為地方政府,應「依指揮官指示」,公告隔離場所,也就是說公開應依照指揮官的指示[37][38][39] [40] [41]

提案暫時凍結部分防疫特別預算

2020年3月9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其中第27案由國民黨立委翁重鈞所提,以希望錢用在刀口上,暫時凍結新台幣600億元特別預算的80%,由於連署人數不足僅有提案人與曾銘宗賴士葆簽名附議。曾銘宗澄清指出,嗣後因有不同看法,已經於立法院審議前撤案。此案提出後引發一番輿論爭議。[42]

醫事師生出入境管制

2月23日禁止醫事人員出境,遭法律學者指出《醫療法》、《醫師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皆未明確授權限制醫事人員出境,若將「遵從主管機關指揮」擴大解釋為包括限制出境,亦不符合比例原則[43]。 三月禁止國高中以下師生出境遭臺北市議員苗博雅、台大法律系教授林明昕、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欣柔等人批評沒有法源依據,且治標不治本[44][45][46]。而湖北台商無法回台,或違反憲法保障的遷徙⾃由,雖然防疫⽬攸關公益,但歐洲和美國的疫情更嚴重,卻仍可以入境後再隔離[47]

政策違法侵害人權

三月時有些政治人物和學者擔憂部份防疫政策過度侵犯人權、且部份行政命令沒有法源依據;「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造成各種嚴厲手段無限上綱[48][49]。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等人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35]。為了找出感染源,疫情指揮中⼼結合資安處、警政署、電信公司調閱通聯紀錄和路⼝監視器,但通聯紀錄通常要有刑事犯罪對國安重大危害嫌疑才能向法官申請核准後調取,路口監視器則需依警察職權⾏使條例調閱[47]。政府援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作為各種限縮自由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副秘書長葉慶元認為其構成要件「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空泛、授權手段「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不知所云,並認為政府的作為正如在司法院690號解釋(有關SARS防疫措施之法源依據)時,許宗力大法官的部分不同意見書中提到的「專業濫權」、「整肅政治異己」、「種族偏見或歧視」[50]

血汗醫護

防疫期間醫護被要求大量加班、限制休假和出國,然而中央政府卻僅提供少量的的獎勵金。4月中,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及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抗議防疫獎勵金細部制定並不明確,而且獎勵範圍未納入放射師、呼吸治療師等醫事人員[51]。至四月底,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政策,原先說的醫師每日、護理師每班一萬元津貼其實是多人共分,每人實際領到的有些還不到一千元,比17年前SARS期間還少,甚至低於最低工資[52][53]

民眾黨呼籲提升指揮官層級

2020年3月25日,立法院台灣民眾黨黨團總召賴香伶指出,部分防疫措施閣揆蘇貞昌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說法不同,指揮中心似乎已無法掌握情勢發展,指揮官層級是否應提升的相關疑問[54]。此番言論引發外界譁然,認為民眾黨有意撤換指揮官。3月26日,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發言人楊寶楨都出面澄清沒要求撤換陳時中,昨日意見對事不對人[55]

境外生返台

中華民國政府因應疫情於2020年1月26日出台境外生暫緩來台政策,致使2萬6000多名境外學位生滯留在外。即使4、5月以來東亞疫情已趨緩,但境外生遲遲無法入境,遭受到學業和生活上的種種困難。[56]

陸配子女返台

自中國大陸疫情全面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於2020年2月6日起宣布暫緩中國大陸(含港澳)人士入境[57]。而部分陸配子女因不具中華民國國籍,只能以專案長期居留或專案探親居留等方式留在台灣。他們多年來讀書、生活都在台灣,也有健保身分,卻因此無法返台[58]。台灣大陸委員會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於2月11日宣布「持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的國人陸配、中國大陸子女,准予入境」。嗣因網民反對聲浪,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當天召開記者會,宣布只有符合「在中國無人照顧」及「未成年」兩個條件才能入境,且要專案申請,並於11日深夜緊急發布,另增加「父母雙親都在台灣」的條件。然而,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於2月12日以「國人優先」的名義宣布如果陸配子女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仍滯留在中港澳地區者,不同意入境[59][60]。5月19日,陸委會以書面回覆媒體提問指出,目前中國大陸恢復內部交通及人流往來管制措施,尚待密切觀察,陸委會與指揮中心將持續研議相關配套作為[61]。為向政府爭取開放陸配子女盡快返台,6月18日下午1時,約30名由陸配夫妻所組成的「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赴指揮中心集合,共同觀看2時舉行的記者會,並在現場進行簡單的訴求陳述後,步行到行政院陳情[62]。6月17日,陸委會表示已研議提出各種擬處解決方案,但如何解禁涉及台灣防控措施、國外整體疫情專業評估、解封恢復常態生活的管理等因素,相關方案正在進行跨部會討論[63]

针对英国变种病毒的防疫政策

2020年12月27日,一架自英國返台的班機,机上114名旅客中有3人確診感染由变种病毒引发的冠状病毒病。消息传出后,民众开始質疑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因應政策,國民黨立委鄭正鈐批评称:「英國的大明可以來,大陸的小明不行來」,又称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對英國採取封鎖措施,但陳仍認為,毋須比照他國對英國下禁令,因此此做法被认为是雙重標準[64]。其后在12月30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禁止無居留證外籍人士入境,觀察期一個月。但台灣民眾的外籍、陸港澳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經專案許可者不在此限[65]

疫苗採購進度延遲與禁用中國疫苗爭議

可能引發防疫漏洞的爭議事件

人員不配合居家檢疫

2020年2月25日,一名男子自北京返臺應居家檢疫至3月10日,卻於2月27日失聯,直到28日新竹縣政府公告姓名後才主動前往新竹縣六家派出所報到。3月3日新竹縣衛生局依違反居家檢疫規定對他開罰百萬罰鍰,為新制法規(《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於2月27日起生效)公佈以來的最高罰款[66][67]

2020年3月11日,台北市政府開罰100萬元並將男子移送高雄集中檢疫場所安置。一名從廈門入境的男子未配合填寫資料,經機場協助到防疫旅館入住後,政府有關單位查訪卻不見人。

2020年3月12日,桃園市一名居家檢疫者無視規定,4次外出遭警察單位查獲,桃園市政府衛生局今天除了祭出鐵腕重罰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外,也將違規民眾強制安置於檢疫處所[68]

2020年4月1日,台北市衛生局重罰1位自北京返台的男子100萬元,為台北市第2例因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而遭重罰的對象。該民眾入境後隨即失聯,於衛福部「入境檢疫系統」線上填寫之手機門號還是空號;3月22日民政及警政人員去該民眾住家確認情況,確定該民眾未依規定於住所檢疫,便通報失聯。台北市內的某間網咖被市警局所尋獲,因其失聯79小時[69]

2020年9月間,康軒文教事業董事長李萬吉遭投訴未配合居家檢疫政策進行外出,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對李萬吉裁罰新台幣100萬元;其後發生康軒文教事業某女員工非自願離職,但最終勞資雙方成立調解[70][71]

病例判斷

第一例死亡的白牌司機沒有出國歷史且接獨人員繁雜,防疫中心認定的感染途徑為:浙江台商→司機→家人[72]。然而台商的父親致電談話性節目,說台商的家人以及和他坐在一起搭飛機回臺的同事都沒有感染,對防疫中心的判斷提出疑問,卻遭防疫中心以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為由函送偵辦[73]。該名司機接待的其中一名乘客是從當時已有疫情的日本返台,但防疫中心卻只檢驗三名自中國大陸返回的乘客,對此,疾管署以「個案隱私」為由拒絕向媒體說明判斷原則[73]。司機確診後隔天,其外甥女婿也確診,媒體質疑兩人發病日僅差一天,是否代表有其他社區感染源,張上淳僅說,「潛伏期僅適用多數個案,偶爾還是會有例外」[72];然而在第44例中,指揮中心卻又用「2人僅差1天,感染機率很低」為由,說明該案是境外移入,而不是在台感染後才出國傳染給隔天出現症狀的國外友人[72][74]

案88最初公布其發病日為2月14日,當日個案正要出國,但後來發病日期改為3月6日,判定為境外感染,理由是2月14日僅有咳嗽,3月6日才發燒[72]。然而記者追問咳嗽也是症狀,其他案例是否也都應該改以發燒認定,指揮中心只回答「個案判定」[72]。第268案沒有出境史,在2月28日就出現症狀,就診六次,卻在一個月後才確診[75]。這些證據讓一些人懷疑台灣其實已有許多未知的境內感染[72]。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參照外國經驗,認為台灣不可能沒有社區感染[73]

宗教活動是否取消

農曆三月是台灣媽祖遶境的季節,又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等宮廟繞境而聞名。有外界質疑遶境期間多人共行、同車、共食、打通鋪共寢等近距離接觸問題,加上韓國香港也發生參加宗教活動而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媽祖遶境這類大型宗教活動是否要如期舉行引發討論[76][77][78]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2月26日表示,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在政府未建議前擬如期籌辦。但首次取消千桌起駕宴、媽祖之光晚會及在新港奉天宮的祝壽大典,避免人群密集接觸,節省下來的經費率先捐贈新台幣3000萬元給疫情中心,提供政府做防疫使用,並於沿途加設防檢站進行防疫管理。亦不提供鑽轎腳及摸轎腳等活動以避免人群聚集。提議大家設香案歡迎媽祖,在遠處雙手合十,也可以表達誠心,無法到場者也可以透過直播跟隨媽祖[79]。內政部同日表示與廟方持續溝通中,請各宗教團體隨時注意疫情發展,務必要做好延期舉辦的備案[80][81]。2月27日上午,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宣布遶境活動延期舉辦[82];同日,白沙屯拱天宮也宣布媽祖徒步進香延期舉行[83]

另外,「桃園龍德宮四媽祖」仍遵從傳統自23日起展開8天7夜的遶境活動,讓民眾相當憂慮 [84]。龍德宮在2月27日發出聲明將遶境8天行程縮短為6天,提前結束進行一半的繞境行程。[85]

境外輸入引起民怨

2月初武汉返台包机,引發台灣民眾對台商與陸配強烈排斥。後3月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多半為境外移入病例,導致不少返台的海外留學生在網路上無辜遭受言語謾罵。甚至認為都是海歸害台灣確診爆增。[86][87]

觀光局主管公器私用

2020年3月20日,交通部觀光局的桃機旅客服務中心主任張維庭派駐桃園機場的員工,奉命接待觀光局主任秘書林坤源返台的兒子,28日兩人確診,29日該名員工的5歲小孩確診[88][89]。 3月29日,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憤怒,要求此案要在24小時內調查清楚,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在3月30日證實,林坤源沒有請假單,以口頭請假報備。交通部同時調查發現觀光局主管公器私用,於3月30日決議撤職並降調接受後續調查。[90]而服務中心主任張維庭違反一般旅客服務原則及防疫規範,尤其派駐桃園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對於防疫期間未能克盡職守,核予「一大過」之處分[91],事後林坤源、張維庭兩人受訪時口徑一致強調沒有「接待」,試圖撇清責任並把責任推給那名染疫員工。[92]

普篩爭議

3月21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記者詢問,在三、四月間對比韓國、德國等地的普篩做法,台灣應進行大量篩檢,過濾出無症狀感染者,確認沒有社區感染。對此陳時中回應說,普篩可能會讓有些人在做篩檢時因病毒量不足而驗出「偽陰性」,反而導致過幾天病毒量增加以後讓被感染者有誤判情形,進而增加傳播、感染等風險。若民眾有特定風險的情況才做篩檢,也以利後續進行適當的分流和隔離[93]

4月10日,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時有立委提問,是否考慮進到機場的人先做快篩檢查,有問題再做PCR確診。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回應說,快篩可能造成有些其實有病的患者人因偽陰性以為沒有被傳染,而四處走動,增加傳染風險。[94]

4月23日,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提出,先要為第一線醫護約4000名做採檢,再爲5000名相關第一線夥伴含里幹事、環保及民政等人員做篩查。[95]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揮官陳時中反問:全面篩檢,篩了以後要做什麼?疫調有必要性嗎?要不要普篩,要由科學基礎判斷及掌握資源利用的有效性。[96]陳時中批評說,沒規定不能採檢,但不能用公務防疫物資去採檢,要控制好檢驗的量能,遇到突然狀況才有餘裕可處理。任何人要做篩檢都是個人自由意志,但不符通報就不能用公務資源[97]。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表示,目前武漢肺炎在台盛行率低,若普篩會有偽陽性的問題,篩檢可能還是選擇高風險族群…要尊重專家意見,疾管署專家會議會做最好的疫情評估跟判斷,也許「順時中」順著疫情指揮中心的作法,是比較一致性的作法[98]

高雄市部分基層醫護亦反對此事,並由台灣醫事行動聯盟發起連署,6小時內已有2千580名醫護人員連署反對。該聯盟指出,「一、目前台灣疫情,一線醫療人員只要由醫師判定,本就可以進行篩檢。而普篩根本沒有必要,會造成檢驗能量的浪費。二、市府對篩檢方式或實際篩檢對象皆含糊其詞,但所有檢查皆非百分之百。偽陽性的狀況必定造成多餘的醫療人力浪費(一個偽陽性要有幾十甚至幾百人居家隔離),也可能讓臨床人員輕忽反造成防疫破口。請問高雄市政府除了籌措資金外,對於屆時普篩造成的後續效應,做好準備了嗎?」該聯盟認為, 高雄市政府應配合中央防疫政策,取消針對高雄市一線人員的普篩,將籌措資金用於充實各醫院防疫物資存量。此外,由防疫、公衛及感控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來評估封城演練的必要性及施行細節,不要為了博取鎂光燈而勞師動眾,浪費更多資源和行政人員的時間。對此,高雄市衛生局表示尊重醫護人員意願,普篩並非強制性[99]。韓國瑜表示,他經兩度座談聽取醫界心聲,感念第一線4000多名高風險醫護人員從大年初一辛苦防疫,出於「感恩的心」由市府撥發經費對他們全面篩檢,且採自願制,並非強迫,還須報請中央同意[100]

5月29日,疫情降溫,但普篩聲浪未減。有媒體社論提到應對台灣民眾進行普篩。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回應說,當對於社區中病毒流行狀況不了解,需要透過廣泛性檢查找出沒有被辨識出來的感染者,以免病毒進一步擴散時,才會需要普篩。他強調,普篩目的在於找出沒被找出的感染者,專家諮詢委員會幾經思考,決定擴大採檢條件。舉凡司機、旅館從業人員出現類似症狀都要檢驗,醫事人員更是連「咳一下也檢驗」。台灣的作法其實就是在做普篩,但是針對有一點點風險症狀者採檢,至今做了至少上萬例不符合通報病例者採檢,還是沒有找到潛伏感染者。既然如此,再對大批健康者做檢驗,在臨床上是沒有意義的[101]

同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經蒐集國際間執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面篩檢國家初步調查結果,多數國家篩檢方式以抗體檢測為多,篩檢陽性率大多小於10%,遠不及以群體免疫力(至少50%民眾具有抗體)形成的防護網;另單一時間點檢測抗體盛行率可能有偽陽性情形,導致民眾自認已具保護力而疏忽自我防護措施;此外,抗體檢測陽性者是否具有保護力及維持時間仍待後續研究釐清,因此在有效疫苗成功發展與接種前,需藉由民眾健康行為以積極因應次波疫情所造成的衝擊。另有關核酸檢測的調查結果,即使在疫情嚴峻國家也僅5%以下,故在台灣疫情控制良好狀況下,目前並無實施普篩之必要性[10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李秉穎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提出,普篩的用意是當對於一個社區病毒流行情況不了解下,需要廣泛性的檢查,以免病毒再擴散出去,但是台灣不需要,因為連續47天無本土病例零確診,可說是全世界第一。台灣是沒有新冠病毒存在的,會有感染病例一定是從境外移入。現在防疫重點是要防堵來源是境外移外可能病毒,而不是去找本地根本不存在的病毒。核酸檢驗比較貴、比較費時,而抗體與抗原檢驗有準確性的一些缺點…這樣反而會造成困擾,在社區並無任何病毒存在情況下做此檢測,其中會有一些人是陽性,接著要做接觸者追跡與調查,結果可能是偽陽性。所以是不需要做普遍篩檢[103]

6月24日,日本政府通報一名20多歲日本女學生於機場入境時被檢驗出新冠肺炎陽性確診[104]。雖然根據日方檢驗結果卻認為弱陽性,研判不具感染力,但也因此又讓普篩、廣篩等聲浪再起。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先前華航紐約回台班機經驗,決定不普篩,維持有醫師懷疑才可採檢的政策。他表示,3月30日曾有一架美國紐約返台班機,因機上多人相繼確診武漢肺炎,因此指揮中心對全機人員進行採檢,最後發現只有12名有症狀者為陽性,其餘無症狀者均為陰性,這就是指揮中心不普篩的決策根據。目前全世界還沒有國家進行全面性的普篩,韓國之所以採檢個案這麼多,主因仍是韓國確診個案多,「隨便篩隨便有」,而台灣每天檢驗量約為110例上下,但近期並沒有社區的個案,因此通報的個案數也隨之減少。對於外界質疑台灣採檢量過低,莊人祥回應,台灣每驗到1例確診病例,通常會額外再驗160、170例,以這樣的檢驗量已算相當多。[105]

彰化篩檢

8月17日,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主動採驗無症狀居家檢疫者,而後被檢疫者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由於不符合指揮中心篩檢作業程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同日下令政風處調查此事[106][107][108][109][110]。。 8月18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這次調查並非衛生單位有錯」,主要為釐清依中央規定無症狀不採檢,為何地方衛生局採檢,再者是釐清還有多少無症狀者也採檢[111]

台商返台被错误确诊

10月13日,疾管署通报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台湾籍40多歲男性(案号530),2020年2月至中國江蘇昆山市工作,10月1日出現流鼻水及有痰等症狀,僅自行買藥服用未在當地就醫,其辦公室有另2名同事有感冒症狀,亦自行服藥未就醫。個案10月11日返台休假,因入境時有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於機場進行採檢(Ct值僅26),並於13日確診[112][113][114]。14日下午,疾管署邮件回覆确认该個案12日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中国江苏昆山市疾控中心亦于13日連夜对其所在企业进行环境监测和消杀,对企业所有应检人员进行血清和咽拭子采样检测,共采集样本1,970人,结果均为阴性;共排查出密切接触者40名,血清和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15]

10月28日,经疾管署確認,案530其病毒陽性之唾液檢體,應為同日自法國入境之案536檢體,將案530自確診病例移除,原案號(530)以(空置)處理,並同步通知中方與世界衛生組織IHR窗口有關此案例之處置[116][117]。事发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並未就此公開道歉,但陳時中仍強調中国大陆仍爆發零星個案,台湾必須維持高度警戒。陳時中会上还表示,否認錯置與檢驗人員過勞有關,也不會懲處實驗室,但會建置進一步防錯機制,鼓勵增加實驗室人力,強化實驗步驟中的檢體比對[118]。也有舆论认为,这等同“还大陆疾管单位一个公道”。29日,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民众生命健康不是儿戏,病例确诊应科学严谨,“不能掺杂政治因素,更不能成为政治操弄的工具”。朱凤莲亦在回应中强调,此次从江苏昆山回台湾的台商被台湾方面错误确诊,既对该名台商造成困扰和伤害,也使昆山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连夜进行2000人次的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处置。她最后表示,希望台湾有关方面引以为戒,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才是疫情防控的应有之道,更要求疾管署向该名台商真诚道歉[119]

紐西蘭機師染疫不配合疫調

長榮航空一名紐西蘭籍機師(案765)確診武漢肺炎,然而他早已出現咳嗽症狀卻不戴口罩,甚至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密切接觸女性友人(案771),違規進出百貨公司、大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疫調也不誠實交待足跡。屢次違反防疫規定,造成2名同事及1名友人感染,也讓台灣零本土案例紀錄在253天止步。針對該機師不當行為,長榮航空於12月23日因其違反相關防疫規定及傳染病防治法,並造成公司商譽受損,將其即日免職[12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國籍航空機組員染疫事件,經與航空公司共同檢視現行公布的「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發現機組員在機艙內及外站管理上尚有待加強之處,要求民航局及航空公司研議如何強化現有航空檢疫措施[121]

名稱爭議

2020年1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此次疾病官方名稱為「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各國依照國際衛生條例第三條與2015年之建議,「新的人類疾病應該要用社會能夠接受的名字命名,不能對人或國家有冒犯性,也不能使用動物名字」,不要繼續使用「武漢肺炎」名稱。

2月12日,世衛正式命名此疾病為「COVID-19」,指揮中心表示由於「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或「COVID-19」名稱不好記,為了方便溝通,即日起所發布情相關資訊,將COVID-19簡稱為「武漢肺炎」。[122][123][124]

3月4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武漢肺炎」一詞已經出現了負面的隱喻與汙名效果。認為如果仍然不在意名稱,認為無關緊要,這樣的看法所突顯的可能正是對於汙名歧視欠缺敏感、不願花費力氣追求改變世人偏見的消極立場。「如果連這麼相對容易的一步都不願意邁出,要如何期待人類社會改變對於他者標籤與汙名歧視的不敏感乃至慣性呢?」[125]

3月19日,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智明發起聯署,呼籲政府和社會不該忽視「武漢肺炎」背後隱藏的歧視,獲得800多人響應,其中300多人來自學界,其餘的還有各行各業人士。王表示期待對疾病的稱呼可以有所討論、獲得社會共識。[126]

3月30日,民進黨許信良洪奇昌建議政府全面停止使用「武漢肺炎」一詞,一方面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表達文明進步價值;另一方面此舉無助使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127]

31日,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質問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為何不遵照世衛指示與美、日等國作法,仍堅持使用「武漢肺炎」稱呼[128][129][130]。4月1日,羅智強援引許信良、洪奇昌勸阻政府一事。認為此事無關藍綠,更不是對特定政權示好。[131][132]4月2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蘋果日報網路民調結果指出,93%的受訪者認為「武漢肺炎」一詞不是歧視,只有5.7%認為是;如果不使用這個名稱,最合適的是「中國肺炎」有71.1%支持。認為羅智強的質問僅獲得少數支持。[133]

獨立媒體人岳理認為,使用「武漢肺炎」與其說是對當地平民的歧視,不如說是控訴相關責任者及執政者。「非典型」、「新型」等中國大陸官方的命名思路,一來本身毫無信息增量,二來避重就輕,不具備社會討論脈絡。而這命名的曖昧性很可能使這個事件和責任方被淡忘,在未來消失。並希望武漢的事件需要一個命名,例如「武漢瘟疫大暴发」一類。因而不違逆民間希望記住、追蹤與檢討整個大型瘟疫事件的責任的情緒。[134][來源可靠?]

另一方面,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4日就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名稱,稱「企圖讓中國背上製造疫情災害的黑鍋」[135],在3月12日推特发文指责美军隐瞒疫情真相[136]等事件的影響,對於名稱的爭議,臺灣存在要求保留命名的看法。

記者胡文輝分析北京政府以「新冠肺炎」卸責的四個步驟:一甩「武漢肺炎」,在世衛組織幹事長譚德塞聽命中國大陸之下把武漢肺炎改為新冠肺炎,不順從即反咬污名化。二甩武漢肺炎的「病毒源頭國」暗指不排除是美國等製造,或誣指臺灣。三甩「疫情暴发地」轉移病毒傳播中心至其它國家。四甩「疫情暴发的所有責任」,並要求世界該感謝中國大陸[137]

明居正教授在1月30日見到中共官方改名“武漢肺炎”為“新冠肺炎”,即預測到中共不只會模糊化武漢疫情源頭,推卸責任後,更會開始指控源頭來自國外[138]

基進黨主席陳奕齊表示,因中國大陸隱匿疫情使得世界各國都陷入危機,而「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的名稱卻有利於中國大陸甩鍋,因此他強調堅稱這次的疫情為「中國病毒武漢肺炎」,提醒全人類疫情悲劇源於「具有中國特色的肺炎病毒」。[139]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3月31日質詢提到,為了武漢肺炎防疫,行政團隊每天戰戰兢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要求正名為「新冠肺炎」、世衛組織幹事長譚德塞更說中國大陸防疫做了最好示範;他質疑這是中國大陸的大外宣,包裝的是北京政府不願替武漢肺炎向全世界抱歉[140]。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疫情就是中國武漢開始蔓延的,其實有很多疾病,像是德國麻疹、日本腦炎、香港腳都有地名,中國大陸是因為對自己沒自信,才這樣弄,現在還進一步要大家感謝它,太過分會引起反彈[141]

4月9日,蔡英文前往台南永康視察陸軍砲兵第43指揮部砲1營,在致詞時以新冠肺炎稱呼疫情,引致媒體以「未以武漢肺炎稱呼疫情」為題進行報道[142]

4月18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議會備詢時,國民黨議員羅志強質詢:“對這一波席捲全球的疾病,你是稱新冠肺炎還是武漢肺炎?”,柯文哲回應“如果現在的話,要叫新冠肺炎,因為這是WHO的標準,標準名稱。”羅志強隨後追問柯文哲有沒有舔共,柯隨即回應:“不是啦,這個就叫國際標準,WHO這樣規定就這樣用,不用故意去講武漢肺炎,就照WHO的標準。”[143]

12月18日,中国大陆各大航空公司先后公布消息,若搭乘两岸航班乘客所持有的核酸檢測證明带有「武漢肺炎」字样会被视为无效,将被拒绝登机及入境。而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蘇貞昌对此表示,政府對於科學檢驗非常重視,用語上也會尊重各國家和地区的要求[144][145]

民間和私人行為

大陆最美医护人员遭到假冒

3月13日,在台湾年代新闻中的突发琪想节目中,资深媒体人丁学伟利用手机中的照片讲述了有关八里疗养院(新北市)一名叫做赖碧莲的护理长,前不久曾参与第二批武汉台胞返台工作。并表示该名医护人员在武汉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导致脸部有勒痕。同时提到过,当她返台后,前来接机的卫生福利部长陈时中想与其合照,面对赖碧莲对于脸上勒痕感到不自信的推脱;陈时中则回答,勒痕一点也不丑,这是“光荣印记”。但随后,这张照片被人扒出本人为大陆最美医护人员的照片,并不是赖碧莲。该讯息在两岸尤其是大陆微博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丁学伟随后也对于该情况在脸书上面公开道歉。但由于道歉的语言问题,导致被部分人批判为张冠李戴。</ref>{{cite news |url=http://www.taiwan.cn/plzhx/plyzl/202003/t20200315_12256034.htm |title=台湾媒体人拿武汉医护人员照片,讲了一个自己的防疫故事 |publicsher=中国台湾网 |date=2020-03-15 20:41:00

蔡依林陳奕迅合唱爭議

4月3日,藝人蔡依林陳奕迅合作演唱英文歌曲《Fight as One》在Youtube上公開。由於MV畫面中出現各國醫護人員的臉孔,卻沒有台灣醫護人員;且當中一幕且各國小朋友手舉感謝中國大陸的圖畫,被部分民众懷疑是為“掩蓋北京政府於此波疫情的責任”,引起爭議。數天後,台灣環球音樂與香港環球音樂在各自YouTube頻道上所發布的該曲倒讚數都超過讚數數倍[146]。4月6日,蔡依林於個人臉書專頁上發表一篇「此刻的我感到渺小」貼文,似乎是針對此段風波的回應[147][148][149]

學生戴上粉紅色口罩擔心被嘲笑

2020年4月,有家長表示男孩子擔心被同學嘲笑,不願意戴上粉紅色兒童口罩上學。而有關議題引起網上有不少人討論,很多人認為粉紅色跟性別的關聯是性別刻板印象。在4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所有5名與會人員均戴上粉紅色口罩,希望能破解性別刻板迷思。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口罩用哪個顏色都是一樣的,稱粉紅色其實也不錯,其後自嘲「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卡通就是《粉紅豹》」[150]

口罩混充事件

2020年8月間,加利科技有限公司八里廠從中國大陸輸入數批約337萬餘片非醫療用口罩,於廠內分裝改標以醫療用名義混充醫療用銷售[151]

因此一事件造成口罩國家隊形象嚴重受損,2020年9月16日起,無論醫療用或非醫療用口罩,業者均須透過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口罩輸入許可申請系統」進行報關始可進口非台灣製口罩[152],且所有當地製造之醫療口罩改為雙鋼印,並於同月24日起全面徵收[153];原訂至年底前全面徵收的計畫,因產能獲得舒緩的問題,在10月15日起改為定額徵收,並開放除實名制通路以外之店家販售[154]

備註

  1. ^ (由於當事企業未說明是否為捐贈[3],部分媒體認為此回答反映口罩為成都市官方購買[4][5],事後證實口罩是由成都伊藤洋華堂所捐贈,總公司廣宣科人當時應該不知情,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日语在重慶日本国総領事館表示伊藤洋華堂的80萬隻口罩確實為捐贈品,另有水户市向重庆市捐赠的醫用口罩。[6]

參考資料

  1. ^ 黃順祥. 口罩寄中國救親人、捐醫院 引發網友論戰. 新頭殼. 2020-01-30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2. ^ 經濟日報. 防疫升級 口罩禁止出口. 經濟日報.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中文(臺灣)). 
  3. ^ 【新型肺炎】日本の企業が中国へマスク100万個を送付と話題! 迅速な支援に中国ネットで感動の嵐 / 送り主はイトーヨーカドー! 詳細を広報に聞いた. ロケットニュース24. 2020-01-27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日语). 
  4. ^ 三立新聞. 「日捐陸100萬副口罩」假新聞!事主出面打臉:沒說捐贈. 三立新聞. [2020-01-28] (中文(臺灣)). 
  5. ^ 日本捐陸100萬枚口罩防疫?企業出面打臉了. 東森新聞.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繁體)). 
  6. ^ 日本國駐重慶總領事館. 日本水户市向重庆市捐赠50000份医用口罩. 2020年1月28日 [2020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30日). 
  7. ^ 微博热搜-台湾. 
  8. ^ 王敏旭. 口罩運大陸 馬英九改口:供應無虞再出口. 聯合新聞網. 2020-01-29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臺灣)). 
  9. ^ 防疫期間 口罩禁止出口 韓國瑜:未必是個聰明的決定【一刀未剪看新聞】. 台視新聞. 2020-01-29 [2020-01-29] (中文(臺灣)). 
  10. ^ 薛孟杰. 口罩大戰 柯P也作答:現階段還暫不用戴口罩. CTWANT. 2020-01-26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11. ^ 聯合新聞網. 賴清德主張支援對岸抗疫 綠營支持者罵翻. 2020年1月27日 [2020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30日). 
  12. ^ 口罩之亂…林濁水籲台灣對中國「這樣做」:直接捐給武漢吧. 三立新聞. 2020-01-27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3. ^ 台湾口罩不捐武汉捐澳洲 黄智贤痛批:泯灭良心. 观察者网. 2020-01-25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中国大陆)). 
  14. ^ 不爽口罩禁出口?范瑋琪爆粗口嗆:這狗官算是人嗎. TVBS新聞網. 2020-01-28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15. ^ 發文道歉了!范瑋琪不爽口罩不能出口 私人臉書飆粗話狂罵. 三立新聞網. 2020-01-28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16. ^ 莊雅婷. 限帶5盒口罩出境 男星粗口轟政府:綠色恐怖懶得演了?. TVBS新聞網. 2020-01-28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17. ^ 狂掃1萬個口罩!大S「全寄武漢」遭酸 她發56字挺到底. 三立新聞網. 2020-01-28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18. ^ 賣汪小菲1萬個口罩 台廠商被找到了. 中時電子報. 2020-01-31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中文(臺灣)). 
  19. ^ 台灣管制口罩出口 佛門法師竟酸:利益當前,人性就是狗屁. 三立新聞網. 2020-01-26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中文(臺灣)). 
  20. ^ 僧團做口罩送大陸!佛光山否認:只供備用 釋慧固深夜貼文再引戰. ETtoday新聞雲. 2020-01-27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臺灣)). 
  21. ^ 王昭月. 法師們製作口罩送大陸?佛光山回應了. 聯合新聞網. 2020-01-26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臺灣)). 
  22. ^ 各國瘋搶口罩 主要國家售價一次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2020-2-4
  23. ^ 奐妤, 林. 為何需要管制口罩出口?一張圖揭「血淋淋數據」:先自救 | 武漢肺炎燒到台灣. NOWnews 今日新聞. 2020-01-30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臺灣)). 
  24. ^ 關於「救人」:台灣暫停出口,對中國有多少影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下雜誌,2020-01-31
  25. ^ 【武漢肺炎】與瀋陽互扣口罩青島官方指問題已解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島日報,2020-02-07
  26. ^ 武漢肺炎燒出亂世!陸各省「互扣」口罩及物資 結局曝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今日新聞,2020-02-07
  27. ^ 陳奕安. 台灣2月仍出口千萬片口罩!經濟部指出原因是這個. 《風傳媒》. 2020-03-04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中文(臺灣)). 
  28. ^ 揭開「實名制 2.0」開跑前,解禁布口罩輸出的台灣經濟奇蹟. 《科技新報》. 2020-03-15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中文(臺灣)). 
  29. ^ 台美共同抗疫/我國與AIT發布聯合聲明 全文曝光. 三立新聞網. 2020-03-18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中文(臺灣)). 
  30. ^ 王玉樹. 與美交換防護衣 口罩產能拚4月中衝1500萬片. 《中國時報》. 2020-03-18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中文(臺灣)). 
  31. ^ 呂伊萱. 台美攜手防疫! 美國承諾15萬件防護衣原料已運抵台灣. 《自由時報》. 2020-04-16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中文(臺灣)). 
  32. ^ 李光儀. 口罩換美國防護衣原料?假的,是買的不是交換!. 《聯合報》. 2020-04-20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中文(臺灣)). 
  33. ^ 陳時中:口罩搭大眾運輸工具免戴 搭飛機一定要戴.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34. ^ 搭捷運要戴口罩?衛福部給出答案 全場譁然:難以置信啊.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35. ^ 35.0 35.1 周宇修、賈文宇、何明諠. 防疫政策亦應兼顧法律與人權. 2020-02-13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36. ^ 36.0 36.1 胡慕情、呂苡榕. 【請問防疫中心3】醫療量能不足 擋湖北台商純粹只有疫情考量?. 鏡傳媒. 2020-04-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37. ^ 張宇韶. 柯文哲乾坤大挪移,全然置換加害者與被害者關係. 2020-02-04 [2020-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38. ^ 謝君臨. 武漢肺炎》柯文哲爆料隔離地點 蔡壁如:若須開罰我沒意見. 2020-02-03 [2020-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39. ^ 武漢肺炎》柯文哲爆隔離安置地點 鄭文燦暗酸:口罩戴起來!. 2020-02-03 [2020-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40. ^ 武漢台商包機回台安置何處? 柯文哲爆:台北分到陽明山台銀宿舍.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41. ^ 爆料隔離檢疫地點引爭議 柯文哲:密件就不會講.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42. ^ 藍委提案凍結480億防疫預算 連署人數不足不成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0/03/09
  43. ^ 林雨佑、嚴文廷. 【法律解析】以防疫之名限制醫療人員出國,國家有權力嗎?怎麼做才合宜?. 報導者. 2020-02-24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44. ^ 「無法源、治標不治本」 苗博雅:師生禁出國最大2問題. 蘋果日報. 2020-03-16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45. ^ 賴佩璇. 行政院拍板禁止師生出國 學者:禁止命令應更細緻. 聯合新聞網. 2020-03-17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46. ^ 林欣柔. 禁止出國事關重大,不容模糊. 蘋果日報. 2020-03-19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47. ^ 47.0 47.1 胡慕情. 【請問防疫中心6】防疫尚方寶劍出鞘 沒法源政府說了算?. 鏡傳媒. 2020-04-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48. ^ 郭文華. 讓防疫從「作戰」轉化為「動起來」. 蘋果即時. 2020-03-20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49. ^ 何冠霆. 「防疫如作戰」不是地方首長綁架中央的口號. 上報. 2020-03-21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50. ^ 葉慶元. 禁止出國、公布姓名,合憲嗎?. 奔騰思潮. 2020-03-17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51. ^ 蔡亞樺. 防疫獎勵金領不到?3大工會喊話:範圍應具體並擴大. 自由時報. 2020-04-11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52. ^ 黃仁杰. 醫護抗疫獎勵跳票?醫護控訴:防疫做好獎勵卻更少. NOWNews. 2020-04-28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53. ^ 陳人齊. 醫護控防疫津貼跳票 不如最低工資. 中國時報. 2020/04/29 [2020-04-29]. 
  54. ^ 質疑蘇揆、陳時中對武漢包機說法不同 賴香伶籲提升指揮官層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0-03-25
  55. ^ 民眾黨:沒要求撤換陳時中 對事不對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20-03-26
  56. ^ 港留學生學習遇困難 促訂具體規劃助境外生返台.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57. ^ 2月6日起全中國大陸(含港澳)列二級以上流行地區,居住中國大陸各省市陸人暫緩入境.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58. ^ 陸配子女何時能返台 陸委會:持續研議配套作為.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59. ^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不具我國國籍陸配子女返台問題之探討.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60. ^ 強調「國人優先」,指揮中心緊急撤回陸配子女返台措施.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61. ^ 陸配子女何時能返台 陸委會:持續研議配套作為.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62. ^ 陸配子女滯留中國 家長自救會17日赴指揮中心陳情.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63. ^ 陸配子女返台 陸委會:跨部會討論解決方案.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64. ^ 英國「大明」爽入境?藍委一句話嗆爆雙標蔡政府. 中時新聞網. 2020-12-30 [2020-12-30] (中文(繁體)). 
  65. ^ 台灣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 元旦起禁外國人入境. 中央通讯社. 2020-12-30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臺灣)). 
  66. ^ 居家檢疫期間失聯亂跑 林東京遭重罰100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20/03/03
  67. ^ 陳韻如. 新竹男「林東京」居家檢疫趴趴走!破億身家遭起底 爸媽是「竹北大地主」. ETtoday.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68. ^ 武漢肺炎/居家檢疫4度外出 桃園市政府重罰100萬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社 2020.3.12
  69. ^ 居家檢疫男偷溜打網咖 失聯79小時遭北市衛生局重罰100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風傳媒 2020.4.1
  70. ^ 沈佩瑤. 康軒李萬吉居家檢疫6次外出還隱瞞 新北重罰100萬. 中央通訊社. 2020-09-11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2). 
  71. ^ 沈佩瑤; 王鴻國. 康軒爭議和解 女員工哽咽籲立法加強保護勞權. 中央通訊社. 2020-10-12 [2020-10-14].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請問防疫中心4】本土感染或境外移入 選擇性科學解釋?. 鏡傳媒. 2020-04-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73. ^ 73.0 73.1 73.2 胡慕情、呂苡榕. 【請問防疫中心2】被控帶原者父喊冤 科學證據不足為何咬定他?. 鏡傳媒. 2020-04-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74. ^ 林惠琴. 菲台籍患者與案44接觸 莊人祥:發病日差1天互傳機會低. 自由時報. 2020-03-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75. ^ 陳婕翎、陳雨鑫、羅真、施鴻基、魏翊庭、鄭超文. 6次就醫發病1個月才確診 陳時中最憂心這個本土案例. 聯合新聞網. 2020-03-29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76. ^ 郝雪卿. 大甲媽遶境民眾憂疫情擴散 醫師:防疫有困難. 中央社CNA. 2020-02-25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中文(臺灣)). 
  77. ^ bluestonelin. 三月瘋媽祖遶境照常,20萬人同住共食如何防疫?地方盼緩辦,宮廟顧人情仍接待. 上下游News&Market. 2020-02-24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臺灣)). 
  78. ^ bluestonelin. 大甲鎮瀾宮:除非政府明令禁止,否則遶境照常但將簡化,呼籲衛福部決斷,讓宮廟有所遵從. 上下游News&Market. 2020-02-26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臺灣)). 
  79. ^ 顏清標:大甲媽取消起駕宴照常遶境 若政府明令禁止就配合. 中央社 CNA. 2020-02-26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臺灣)). 
  80. ^ 大甲媽遶境精簡版「如期舉行」內政部:一定要有延期備案. 自由電子報. 2020-02-26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中文(臺灣)). 
  81. ^ 武漢肺炎當前三月媽祖遶境辦不辦?內政部:鎮瀾宮應立即做好延期備案.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0-02-26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中文(臺灣)). 
  82. ^ 大甲鎮瀾宮繞境延期說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0-2-27
  83. ^ 白沙屯媽祖進香延期 已報名者保留資格也可退費. 中央社. 2020-02-27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84. ^ 龍德宮直播遶境 醫療人員:「順時中該你説話了」. 聯合新聞網. 2020-02-27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85. ^ 桃園龍德宮宣布提前結束遶境 鄭文燦發文致謝宮. 聯合新聞網. 2020-02-27. [永久失效連結]
  86. ^ 返台隔離慘變獵巫大賽 留學生哭著上救護車:要沒有家了.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87. ^ 台確診飆破3百!他嘆「誰毀好牌」 網一面倒:這群人害的.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88. ^ 過街老鼠 觀光局主秘撤職降調.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89. ^ 觀光局員工5歲小孩確診新冠肺炎 波及幼兒園17人居家隔離.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90. ^ 陳唐葳. 觀光局主管被爆翹班接兒 交通部證實無請假單. 東森新聞. 2020-03-30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91. ^ 處分的張維庭! - 放言Fount Media.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92. ^ 獨╱觀光局主秘、主任全撇清! 染疫職員友人戳破謊言.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93. ^ 羅立邦. 台灣為何不比照南韓實施「普篩」?陳時中這樣解釋. 風傳媒. 2020-03-22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94. ^ 謝佳真. 立委提議入境者一率快篩 林佳龍:恐造成另一種風險. 新頭殼. 2020-04-10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95. ^ 籌錢為醫事人員採檢受質疑 韓國瑜:基於關心.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96. ^ 韓國瑜要醫護普篩 陳時中反問:篩了以後要做什麼?.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97. ^ 高雄擬普篩醫護 陳時中:不應用公務資源影響量能.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98. ^ 陳其邁:普篩有偽陽性問題 疫情防治要尊重專家.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99. ^ 韓國瑜提「一線醫療人員實行普篩」 逾2千名醫護連署反對.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100. ^ 高雄市提議醫護普篩惹議 韓國瑜:抹黑超乎想像.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101. ^ 疫情降溫普篩聲浪未減 李秉穎:根本沒有必要.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102. ^ 我國疫情控制良好,無實施普篩之必要.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103. ^ 台灣真的不用普篩!專家再三解釋普篩迷思:本土沒病毒,篩了只是製造麻煩.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104. ^ 日女確診!普篩是否必要?指揮中心回應了….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105. ^ 堅持有症狀才篩檢!指揮中心說明不普篩依據.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106. ^ 彰化驗出無症狀居家檢疫者確診 指揮中心要釐清採檢流程【獨家】. 中央社CNA. 2020-08-18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中文(臺灣)). 
  107. ^ 超前部署被疑? 法務部:沒有下令查彰化縣衛生局長.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19] (中文(臺灣)). 
  108. ^ 動用政風處查彰化衛生局 游淑慧批陳時中「好大官威」.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19] (中文(臺灣)). 
  109. ^ 中央下令對彰化衛局政風調查 醫聲援:防疫不該一言堂.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臺灣)). 
  110. ^ 衛福部查彰化衛生局 蔡壁如:被戳破防疫神話 惱羞成怒.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中文(臺灣)). 
  111. ^ 奉令查彰化衛生局?廉政署:釐清採檢流程是否符合程序. 聯合新聞網. 2020-08-19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臺灣)). 
  112. ^ 男赴中國江蘇工作,返國入境檢驗確診COVID-19 (新闻稿).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10-13 [2020-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中文(臺灣)). 
  113. ^ 潘智義. 員工返台確診 友達:他沒去過青島 昆山廠全體採檢無異常. 台北. 中央社. 2020-10-14 [2020-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114. ^ 武漢肺炎增1例中國移入 返台前有症狀未就醫 (新闻稿). 中央社. 2020-10-13 [2020-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115. ^ 台湾防疫部门日前公布的大陆输入病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新华网. 2020-10-14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116. ^ 指揮中心說明案530及案536檢體錯置情形 (新闻稿).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10-28 (中文(臺灣)). 
  117. ^ 1028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 案530例檢體判定錯置與相關案號空置說明-2(於時間06:19至09:10提出說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聯合新聞網 2020-10-28
  118. ^ 陳婕翎; 邱宜君. 大烏龍! 檢體錯置 江蘇台商沒染疫. 聯合新聞網. 2020-10-29 [2020-10-29] (中文(臺灣)). 
  119. ^ 台方承认江苏返台台商被误诊 国台办:台湾方面应引以为戒. 新华网. 2020-10-29 [2020-10-29]. 
  120. ^ 余曉涵. 紐西蘭籍機師違規釀多人染疫 長榮航決議免職. 台北. 中央社. 2020-12-23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中文(臺灣)). 
  121. ^ 張茗喧; 陳偉婷. 紐籍機師違規釀本土病例 指揮中心揪2大防疫疏失. 台北. 中央社. 2020-12-23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中文(臺灣)). 
  122. ^ 新冠、武漢搞不清? 指揮中心:一律簡稱「武漢肺炎」. 聯合新聞網.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臺灣)). 
  123. ^ 新武漢肺炎》污名化中國? 陳時中:叫「中國肺炎」不是更糟. 自由時報.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中文(臺灣)). 
  124. ^ 不理世衛正名COVID-19?台灣官方簡稱武漢肺炎. 三立新聞網.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中文(臺灣)). 
  125. ^ 肺炎疫情下談疾病的命名與汙名, 天下獨立評論, 2020-3-4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26. ^ 中研院學者王智明籲:勿再稱武漢肺炎, 公共電視, 2020-3-19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127. ^ 政府應全面停止使用「武漢肺炎」!許信良:沒必要特別去刺激中國. 新頭殼.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28. ^ 羅智強臉書, 2020-3-31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29. ^ 羅智強要求改稱「新冠肺炎」 藍營聲援!籲政府勿偷渡「抗中」思維. 蘋果日報 (台灣). 2020-04-01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中文(臺灣)). 
  130. ^ 籲勿稱「武漢肺炎」大戰綠學者!羅智強:敬佩這2人.... 中時電子報.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31. ^ 羅智強臉書, 2020-4-1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32. ^ 籲勿稱「武漢肺炎」大戰綠學者!羅智強:敬佩這2人.... 中時電子報.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33. ^ 「武漢肺炎」是歧視?范世平:羅智強其實可以更蠢一點. 自由時報. 2020-04-05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中文(臺灣)). 
  134. ^ 岳理. 我爲什麼認爲「新冠肺炎」的叫法比「武漢肺炎」更有害?. 卓越新聞電子報. 2020-04-05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135. ^ 不滿「中國、武漢病毒」稱呼 趙立堅:想讓中國背疫情黑鍋別有用心. 新頭殼newtalk. 2020-03-04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36. ^ 肺炎疫情:“推特风波”乍起美国向崔天凯提抗议- BBC News 中文. BBC. 2020-03-13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中文(简体)). 
  137. ^ 中國4套甩鍋武漢肺炎奸計. 自由時報. 2020-03-05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38. ^ 明居正預言成真!陸外交部發言人指美軍把疫情帶到武漢. 優傳媒. 2020-03-13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39. ^ 中國展現「無恥近乎勇」文化! 陳奕齊堅稱「武漢肺炎」不讓中國「甩鍋」. 民視. 2020-03-16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40. ^ 中國不滿稱武漢肺炎 蘇貞昌:太沒自信才這樣. 中央廣播電臺. 2020-03-31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41. ^ 急著大外宣…甩鍋武漢肺炎責任!蘇貞昌:中國對自己沒自信. 三立新聞網. 2020-03-31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42. ^ 總統視察陸軍 未以武漢肺炎稱呼疫情. 中華電視公司. 2020-05-16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43. ^ 柯喊不該故意稱武漢肺炎 侯趕行程來不及答. 東森新聞. 2020-05-16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44. ^ 核酸報告用「武漢肺炎」陸不放行 蘇揆:尊重各國要求. 聯合新聞網. 2020-12-18 [2020-12-18] (中文(繁體)). 
  145. ^ 两岸航班乘客冠病报告有“非正确名称”或被拒入境. 联合早报. 2020-12-18 [2020-12-18]. 
  146. ^ 蔡依林合唱陳奕迅「YouTube按怒人數狂飆」!網友看MV傻眼戰翻. ETtoday. 2020-04-06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147. ^ (影)和陳奕迅合唱抗疫歌曲遭網痛批大外宣 蔡依林回應了!. 新頭殼. 2020-04-06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148. ^ 為全球醫護發聲《Fight as One》惹議 蔡依林:此刻的我感到渺小. 自由時報. 2020-04-06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149. ^ 蔡依林 Jolin Tsai. facebook. 2020-04-06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150. ^ 陳凱俊. 粉紅色口罩造成小男孩困擾? 陳時中親自示範破解性別迷思. Mirror Media. 2020-04-13 [202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151. ^ 查獲加利科技有限公司以非醫用口罩混充實名制醫用口罩銷售之說明.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152. ^ 梁珮綺. 防假MIT 16日起非醫用口罩進口也要申請輸入許可. 中央通訊社. 2020-09-10 [202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53. ^ 張茗喧; 陳偉婷. 防新舊標示亂 國產醫用口罩24日起全數恢復徵用. 中央通訊社. 2020-09-16 [202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154. ^ 雙鋼印口罩產能充足 指揮中心:恢復定額徵收. 寰宇新聞網. 2020-10-14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