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征服吐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601:285:8180:a880:1df5:e4a5:74ed:d2e2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09:12 (清治改为藩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蒙古征服吐蕃是指13世纪以来蒙古对于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入侵。蒙古帝国最早與吐蕃的交往,根據西藏歷史説法是蒙古入侵西夏以後。當時古鲁格·多爾濟汗派手下尼魯呼那顏到柴達木盆地商量投降,但多数学者認為不是事實。首次真正入侵是1240年多達那波以3000人入侵造成500吐蕃人死亡。之後吐蕃投降成為蒙古帝国一部分。元朝建立后吐蕃地区成为宣政院辖地。[1]

1240年之前

1236年蒙古大军在今文县地区与金朝的战斗中首先接触到了藏族。

1240年

蒙古王子闊端,是窩闊台的兒子和貴由的弟弟,在1240年被委派入侵吐蕃(目的是制服南宋)。當時蒙古屠殺了直贡的一些僧人和平民,烧毁了直贡寺。蒙古人希望找到一個單一的君主來投降,但卻發現西藏各地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沒有一個中央政府。於是找來勢力最大的法主萨迦·班智达凉州谈判。阔端在见识到萨迦.班智达强大的个人魅力和雄辩能力以及医学技巧之后,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极力劝说班智达留在凉州,凉州会盟促成了西藏的主要宗教领袖与蒙古君主以后的布施关系[1]

结果

蒙古人于是在西藏驻军、普查人口、设立驿站,在元朝中央設以八思巴为首的宣政院和派親王出镇,一直到元末帕竹政权成立為止。

后续

1641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發兵攻打西藏藏巴汗政权,并于次年(1642年)再次降服前後藏,建立和硕特汗国。1716年,蒙古准噶尔汗国派兵入侵西藏,次年(1717年)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西藏遂为准噶尔汗国所统治,直到三年后(1720年)准噶尔军被清朝军队驱除出西藏,西藏成为了清朝的藩属

参见

參考文獻

  1. ^ 1.0 1.1 Zofia Stone, Genghis Khan: A Biography, Vij Books India Pvt: 60, 1 March 2017, ISBN 978-93-8636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