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修订间差异
第1,004行: | 第1,004行: | ||
以上可知,這其中有[[Wikipedia:可供查證|可供查證]]的問題。我看到只是副本,只是證實有存在這份公告,但無法證實其真偽,只能向苗栗縣政府調閱正本,只有他那裡才能見到關防章、部長職銜章、紅色騎縫章能接上。--[[User:Kai3952|Kai]]([[User talk:Kai3952|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18 (UTC) |
以上可知,這其中有[[Wikipedia:可供查證|可供查證]]的問題。我看到只是副本,只是證實有存在這份公告,但無法證實其真偽,只能向苗栗縣政府調閱正本,只有他那裡才能見到關防章、部長職銜章、紅色騎縫章能接上。--[[User:Kai3952|Kai]]([[User talk:Kai3952|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18 (UTC) |
||
**我修正,每一份文件的保存期限都不一樣,未必是像我查的3年,所以可能1年或5年,我們在網路上看不見期限(現場調閱實體文件才有顯示),哪時候過期也不知道,過期了又哪時候自網路撤下公告也不會知道。--[[User:Kai3952|Kai]]([[User talk:Kai3952|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20:00 (UTC) |
**我修正,每一份文件的保存期限都不一樣,未必是像我查的3年,所以可能1年或5年,我們在網路上看不見期限(現場調閱實體文件才有顯示),哪時候過期也不知道,過期了又哪時候自網路撤下公告也不會知道。--[[User:Kai3952|Kai]]([[User talk:Kai3952|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20:00 (UTC) |
||
::請問閣下此行帶回了什麼收穫,可以獻給維基百科呢?-[[user talk:克勞棣|游蛇脫殼]]/[[user:克勞棣|<span style="color:#5e4">''克勞''棣</span>]] 2017年11月20日 (一) 14:42 (UTC) |
|||
== 有關[[Template:臺灣教育]]在手機版顯示的問題 == |
== 有關[[Template:臺灣教育]]在手機版顯示的問題 == |
2017年11月20日 (一) 14:43的版本
討論遞進機制試行案公示結束,進入試行期。 若您對試行期間的實行過程及相關規範有任何疑問,都歡迎在這裡提出。 |
目前此頁面已過於龐大,可能影響載入及儲存效率,建議優先使用徵求意見制度發起討論(↓查閱相關議題)。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公告] 选举监察员运作细节及开放自由提名管理员等权限申请、修订WP:外文重定向方针与首句MOS:外语名称格式指引,并将他们对应、規範資訊框內母公司子品牌的列出方式(重公示版本)、在本地启用安全投票及electionadmin权限、調整COVID-19條目共識的規定、規範日本選舉條目命名、禁止有關藝人演出的獨立列表條目羅列非固定參與的節目及修订政治人物关注度指引已經通過。
- [公告] 不限期不是永久-解封指引與第二次機會、仲裁委员会成立后的管理人员解任机制及修订用户名方针与用户页指引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 [討論] 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討論是否將格式手冊移動到MOS命名空間下、在非原創方針新增例子以禁止綜合常識及可靠來源、擴充ITNR獲選類別、根据WP:用戶頁对WP:用戶框进行修订、被不限期封禁用户不应默认复审移除IP封禁豁免权限、電子遊戲與日本動漫條目命名的標點符號使用規定、重提為可供查證方針與可靠來源指引調整有關用戶生成內容的規定及請求澄清有關快速刪除方針O1款的條文,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討論修订过滤器警告信息,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正在討論有關日本內閣條目的命名問題,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討論实装Automoderator工具、是否应关闭中文维基百科以抗议基金会举措、管理人員任免制度檢討等事、本地部署安全投票及相关权限、禁制復核及提议将每日提示内容同步到首页提示版块展示,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棧試行案討論區正在討論討論遞進機制試行案-檢討意見分享,請踴躍參與討論。
- [廣告] 第四屆臺灣-斯洛伐克編輯松正在進行中,直到12月31日結束,歡迎踴躍貢獻!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 | 💭 話題 | 💬 | 👥 | 🙋 最新發言 | 🕒 (UTC+8) |
---|---|---|---|---|---|
1 | 關於公司活動節目類條目的「所有權者」、「母公司」、「營運單位」的疑問 | 90 | 5 | HK5201314 | 2024-12-25 10:51 |
2 | 建议把东罗马帝国条目标题改回拜占庭帝国 | 1 | 1 | Jimmy-bot | 2024-12-29 00:14 |
3 | 是时候在阿富汗条目及模板挂上塔利班的旗帜了吧? | 1 | 1 | Sanmosa | 2024-12-23 11:14 |
4 | 没有目标条目的独立消歧义页 | 1 | 1 | Sanmosa | 2024-12-21 12:00 |
5 | 建议把南京大屠杀的条目标题移动到南京事件 | 1 | 1 | Sanmosa | 2024-12-23 09:59 |
6 | 有關輕武器條目中「流行文化」章節的問題 | 1 | 1 | Jimmy-bot | 2024-12-29 00:14 |
7 | 誤用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惡作劇內容的書籍 | 6 | 4 | BigBullfrog | 2024-12-24 00:27 |
8 | 建於西夏的建築物歸為「宋朝建築物」是否合適 | 18 | 10 | 红渡厨 | 2024-12-25 12:18 |
9 | 关于“西安市市长列表”一条目的名称问题 | 6 | 4 | Nishino Asuka | 2024-12-24 14:26 |
10 | 丹麦语译写导则 | 12 | 4 | BigBullfrog | 2024-12-24 00:25 |
11 | 提议将伊尔汗国的条目标题移动到伊利汗国 | 4 | 4 | 阿南之人 | 2024-12-26 12:13 |
12 | 疑似又有老师布置「编辑维基百科」作业? | 2 | 2 | SCP-2000 | 2024-12-24 13:01 |
13 | 请求协助评级 | 1 | 1 | Gaolezhe | 2024-12-25 19:42 |
14 | 「五代十國」與「五代」、「十國」分類 | 1 | 1 | Yumeto | 2024-12-27 21:00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您可在回饋請求系統訂閱以收取特定主題相關討論通知。 |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島嶼國家 § 建議把「相對的概念是『內陸國家』」改成「相關的概念是『內陸國家』」建議把引言的「相對的概念是『內陸國家』」改成「相關的概念是『內陸國家』」。
因為「相對」一詞很容易被讀者理解為「相反」,而「相反」又容易被理解為互斥,然而島嶼國家與內陸國家並不是互斥的概念。
邏輯上一個國家可以同時是島嶼國家與內陸國家。比方長野縣如果是一個國家,那麼它就是一個島嶼國家(因為它全部的國土都位於本州島上),而它也是內陸國家(因為它完全沒有海岸線)。
雖然目前世界上尚無兼為兩者的國家,但邏輯不容混淆,維基不應暗示或誤導讀者這兩類國家是互斥的,所以我認為行文應作更改。(內陸國家的引言也應把「相對」改成「相關」,但為避免重複討論內容,就不在那裡發起討論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4年11月10日 (日) 13:32 (UTC)
我注意到在向史公哲曰于10天前开始大幅删减本条目的内容之前本条目的内容已有一年多都保持稳定,期间并没有人对本条目的内容提出大幅删减的意见。
向史公哲曰在发起第一条大规模删减编辑时留下这段编辑摘要:
“也不知道是谁胡编的,我只能告诉你:在中国大陆,太平洋岛国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新西兰,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另外这个注释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比prc的大洋洲研究者要聪明,令人忍俊不禁。最后,这个条目充斥大量原创研究,包括将自治政区划为属地,刻意忽略了新西兰的联系邦,我认为条目编者没有资格质疑译名。”
很明显,向君是以PRC的定义为标准来编辑的,但维基百科是全世界中文用户的百科,不是百度百科,况且我们都知道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是被禁的,大多数中文维基的用户都不是中国内地的用户,维基百科向来没有以中国内地的定义为唯一标准这一说。
另外他说“这个条目充斥大量原创研究,包括将自治政区划为属地,刻意忽略了新西兰的联系邦”,这完全颠倒了黑白。首先,该条目是从作风严谨的德语维基翻译过来,其所描述的区域其实跟地质学和人文地理学里的Remote Oceania区差不多,属于大洋洲海洋性岛屿聚集的区域,跟大陆地壳覆盖的Australia-New Guinea区完全不一样,这在外文维基上已有大量学术资料支持,并非原创研究。其次,新西兰的两个联系国也是主权国家,并没有被原条目忽略。再者,原条目对该区域的国家、境外属地和境内领土(即普通的一级行政区)有着精准的划分,并没有所谓的把自治政区划为属地的问题,反倒是向君明显搞不太明白后两者的差别。
也就是说,从向君的第一条编辑开始,他的方向就是错的,既没有尊重原作者的既有贡献,也没有对条目进行改良,只是凭一己之见就认为该条目无价值,因此肆无忌惮地进行删减,将好好的一个条目删减成只有两句话的小作品。目前该条目除了列举了十几个大洋洲的国家外无任何有用的资料,着实可惜。
当然,在通过跟向史公哲曰在各种讨论页交流后,我相信他并不是恶意删除本条目的大量内容,只是他并没有对原条目各位编辑的贡献给与足够的重视,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在没有充分了解原条目内容的情况下对条目进行了大幅删减。我请求将本条目恢复到之前稳定的版本。
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6%B4%8B%E5%B3%B6%E5%9C%8B&oldid=85075246 N. Mortimer(留言) 2024年12月3日 (二) 11:53 (UTC)
近日,Leoshuo于汉族条目进行了一笔争议性的重大改动:他在原编者被封禁的时候,立即将原有的赵孟頫(唯一的元代汉人和画家代表)和蔡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第7名)换成了岳飞和史可法这两位具有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武将,打破了图组的选人平衡,过于倾斜军政人物。 我虽是一位新用户,但也认为Leoshuo的改动有不妥之处,于是便恢复了稳定版本内容。但Leoshuo仍旧不带任何理由,违反中立方针恢复了争议性编辑。经本人查明,此人曾因为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扰乱性编辑,获得两次警告,并曾被封禁3日。 根据WP:CAUTIOUS的说法,“应谨慎作出重大改动。请在重大修改前先在条目讨论页得出共识,以避免出现编辑战。不同编辑对如何改善条目的看法或有不同。如您决定大胆作出修改,则应在讨论页详细解释。”;根据WP:BRD的说法,““修改、回退、讨论循环”是维基百科上达成共识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便发起此次讨论,力求能够解决问题。--一心扫尽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2024年12月7日 (六) 05:28 (UTC)
关于波兰第三级行政区划单位,从现有的中文及英文条目来看,应该译为“市镇”更好。诚然中国外交部使用“乡”的名称,但这层行政区划单位有三种类型:城镇乡、城镇乡村结合乡和乡村乡,听起来怪别扭的!况且县级市也是一个“乡”!但如果称为“市镇”的话就明了了。市镇有三种类型:城镇型市镇、城乡结合型市镇、乡村型市镇。而县级市既是一个县,也是一个市镇。
欧洲(至少是欧盟)各国的基层政权单位都应该译为“市镇”,因为在欧盟文件各语言互译里都会采取英文municipality在各语言里对应的单词(参见之前Talk:希腊行政区划里的讨论)。类似的讨论还有Talk:乌克兰行政区划、Talk:丹麦市镇、Talk:市鎮 (亞美尼亞)、Talk:市鎮 (格魯吉亞)。中文来源里至少《欧洲时报》采用“波兰市镇”的说法。
波兰有近2500个市镇,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市镇都有自己的条目。另外还牵涉到分类等。因此影响范围很广,希望能在社群内取得共识后统一更新。--万水千山(留言) 2024年12月10日 (二) 20:12 (UTC)
两本地名词典给出的译名是“喀尔巴阡山麓省”。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没有信息。但此译名确实使用度不高。现条目名有绝对高的常用度,且中国外交部也在使用。另外新华社及央视网也使用“喀尔巴阡省”,但总体用法不多。请社群讨论一下条目名该采用那个译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4年12月11日 (三) 09:30 (UTC)
两本地名词典给出的译名都是“希隆斯克省”,在网上找到一份应该是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也是用此译名。谷歌搜索比“西里西亚省”少,但“西里西亚省”有可能包括历史上相关地名的结果。个人觉得应该根据译写导则的精神来采用根据该国官方的标准地名的译名。另外这个讨论结果也适用于下西里西亞省 (波蘭),就不再另外提出来讨论。@BigBullfrog @Kethyga--万水千山(留言) 2024年12月11日 (三) 23:26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Talk:护理学 § 合併請求:護理人員合併到此目前正在翻譯護理人員條目,但發現英文維基百科的Nursing對應本條目。此外,護理人員和護理學兩者的內容高度重疊,甚至可以說護理人員就是護理學主體,因此建議直接合併。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4年12月21日 (六) 03:20 (UTC)
Herbertman认为天作創意官網提及只是Lolly Talk推廣發行代理,並不從屬其唱片公司;CD封面及包裝只提及由Lolly Management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可是根据各大音乐平台,如Apple Music、Spotify等,显示版权℗ 2024 Daymaker Creatives Limited,应该是经过授权才正式出版。照这种说法,但应该依靠于可靠第三方来源的支持。2001:D08:2932:155D:1806:8A18:4128:5BEC(留言) 2024年11月10日 (日) 08:05 (UTC)
如題,根據去年的公開資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集英社持股48.5%,基本可以肯定雖然集英社不是股東,但對REMOW而言,集英社有遠比智寶的影響力,故建議將智寶國際開發#REMOW一節切過去集英社條目。--SunAfterRain 2024年12月23日 (一) 04:50 (UTC)
数月以前我给“社会主义国家”加了{{需要第三方来源}}模板,后被U:The Puki desu移除,U:向史公哲曰倾向认同我的编辑而U:Flyinet不认同。我认为用某国宪法来佐证某国性质实在有悖《WP:可靠来源》指引中的“使用第三方来源”要求。并且这并不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建议参考英维,直接写为“国家”。--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7日 (三) 15:26 (UTC)
我注意到在向史公哲曰于10天前开始大幅删减本条目的内容之前本条目的内容已有一年多都保持稳定,期间并没有人对本条目的内容提出大幅删减的意见。
向史公哲曰在发起第一条大规模删减编辑时留下这段编辑摘要:
“也不知道是谁胡编的,我只能告诉你:在中国大陆,太平洋岛国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新西兰,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另外这个注释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比prc的大洋洲研究者要聪明,令人忍俊不禁。最后,这个条目充斥大量原创研究,包括将自治政区划为属地,刻意忽略了新西兰的联系邦,我认为条目编者没有资格质疑译名。”
很明显,向君是以PRC的定义为标准来编辑的,但维基百科是全世界中文用户的百科,不是百度百科,况且我们都知道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是被禁的,大多数中文维基的用户都不是中国内地的用户,维基百科向来没有以中国内地的定义为唯一标准这一说。
另外他说“这个条目充斥大量原创研究,包括将自治政区划为属地,刻意忽略了新西兰的联系邦”,这完全颠倒了黑白。首先,该条目是从作风严谨的德语维基翻译过来,其所描述的区域其实跟地质学和人文地理学里的Remote Oceania区差不多,属于大洋洲海洋性岛屿聚集的区域,跟大陆地壳覆盖的Australia-New Guinea区完全不一样,这在外文维基上已有大量学术资料支持,并非原创研究。其次,新西兰的两个联系国也是主权国家,并没有被原条目忽略。再者,原条目对该区域的国家、境外属地和境内领土(即普通的一级行政区)有着精准的划分,并没有所谓的把自治政区划为属地的问题,反倒是向君明显搞不太明白后两者的差别。
也就是说,从向君的第一条编辑开始,他的方向就是错的,既没有尊重原作者的既有贡献,也没有对条目进行改良,只是凭一己之见就认为该条目无价值,因此肆无忌惮地进行删减,将好好的一个条目删减成只有两句话的小作品。目前该条目除了列举了十几个大洋洲的国家外无任何有用的资料,着实可惜。
当然,在通过跟向史公哲曰在各种讨论页交流后,我相信他并不是恶意删除本条目的大量内容,只是他并没有对原条目各位编辑的贡献给与足够的重视,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在没有充分了解原条目内容的情况下对条目进行了大幅删减。我请求将本条目恢复到之前稳定的版本。
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6%B4%8B%E5%B3%B6%E5%9C%8B&oldid=85075246 N. Mortimer(留言) 2024年12月3日 (二) 11:53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Talk:小沈阳 § 关于繁体“小沈陽”有资料可以证明“小沈阳”的繁体是“小沈陽”吗,我记得他曾经在歌中唱过“沈是沈阳的沈哪,阳是沈阳的阳”。参见Wikipedia:字词转换/修复请求/存档/2017年5月#小瀋陽。--杰里毛斯(留言) 2024年11月29日 (五) 08:28 (UTC)
提議描述熱帶氣旋的形成至消散之段落標題統一採用氣象歷史
發現中文維基百科上的熱帶氣旋條目,用來描述其形成至消散之段落標題有的採用氣象歷史,而有的採用發展過程,而熱帶氣旋發展過程的定義是一個熱帶氣旋到其最後一次巔峰的過程,並不包含消散過程,所以按照此定義,熱帶氣旋的形成至消散之段落標題採用發展過程為不恰當,既然有部分是採用氣象歷史,故提議全部採用氣象歷史。學生會書記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19日 (四) 12:28 (UTC)
- 請問「熱帶氣旋發展過程的定義是一個熱帶氣旋到其最後一次巔峰的過程,並不包含消散過程」這個定義的來源是?-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0月19日 (四) 13:47 (UTC)
- @克勞棣:我去查了一下發展的定義,確實是進步、變強,而衰弱非發展的定義之一,故熱帶氣旋的發展過程段落應僅敘述到最後一次巔峰為止。學生會書記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20日 (五) 12:24 (UTC)
- (+)支持:薇子就是想到這點,所以自己主編的條目都是這樣寫。謝謝閣下提出!--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0日 (五) 13:55 (UTC)
- (+)支持,但數量可能有點大了...--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0月20日 (五) 16:36 (UTC)
- (+)支持:但整理需時...--B dash(留言) 2017年10月21日 (六) 00:56 (UTC)
- (+)支持:在近期已針對不同的主編條目採取此類的編輯手法。--🍫|📖留言 2017年10月21日 (六) 01:50 (UTC)
- (-)反对:天蓬君所說並非全對。例如我們會說「事情的發展」,而那件「事情」可以是壞事。另外亦有習慣問題,建議西太風暴條目用「發展過程」,其餘用「氣象歷史」。--M.Chan 2017年10月21日 (六) 09:59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習慣問題不是理由。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和其他洋域本質無異,為什麼要有分別?--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1日 (六) 10:23 (UTC)
-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M.Chan 2017年10月25日 (三) 09:45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進步』變化」。--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8日 (六) 12:51 (UTC)
-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M.Chan 2017年10月25日 (三) 09:45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習慣問題不是理由。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和其他洋域本質無異,為什麼要有分別?--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1日 (六) 10:23 (UTC)
- 說明,數量可以用機器人解決,(先講這幾天我沒空)如過幾天仍大多數支持,煩請擁有機器人帳號的維基人協助。學生會書記最近超缺人,希望各位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31日 (二) 14:27 (UTC)
- (:)回應@林天蓬:依目前這樣的狀況來看,算是有共識產生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日 (三) 15:35 (UTC)
- 還需要一些支持才算有顯著的共識(支持至少占80%,至少8個支持)。學生會書記歡迎參觀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9日 (四) 08:22 (UTC)
- 請R96340、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MCC214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9日 (四) 12:11 (UTC)
- (+)支持:「氣象歷史」一名並無不妥,可避免爭議。--Win. M. 2017年11月9日 (四) 13:15 (UTC)
提議各洋域熱帶氣旋條目之首段模板統一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在熱帶氣旋條目之首段模板上出現了二種,一種是颶風模板(顯示效果如颱風納莉 (2001年)),一種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顯示效果如颱風天兔 (2013年)),即使被稱作「颶風模板」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但事實上二者的應用範圍並不僅限於某個洋域,因為皆有全球各主要氣象機構的參數,簡直可以互相替換(後者可將其他非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機構做出模板統合,但前者則須將其他機構的評級,放在各國家或地區的影響章節上)。故在此邀集各方研議,是否要統一各洋域熱帶氣旋的模板?若要統一的話,要使用颶風模板抑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請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相關編輯人士參與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7日 (五) 22:42 (UTC)
※註:此處可由任何用戶補充,且不必簽名。 反對統一優點
缺點
支持以「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統一優點
缺點支持以「颶風模板」統一優點
缺點
|
意見反映
- (-)反对,理由如下:
- 長篇幅的原創颱風條目較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因為影響很多地區,需要用到多個地區的評級來敘述。
- 而中短篇幅的颱風條目及不完全翻譯的颱風條目偏向透過討論的方式決定。
- 完全翻譯的颱風條目需用颶風模板,較能比照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面。
- 其他洋面一律使用颶風模板,因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無法表示。
- 跨洋面熱帶氣旋,除非在西北太平洋時期的關注度大於其他洋面時期,否則應用颶風模板。
學生會書記最近超缺人,希望各位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28日 (六) 02:40 (UTC)
- (:)回應@林天蓬:
- 北大西洋有很多受颶風侵襲的國家,至少十來個氣象機構,所以不只是西北太平洋,就算是其他洋域亦可適用颱風基礎模板,只要另外為那些機構另外寫套參數就好。問題就是影響地區如果不多,那還有必要放這麼多機構的強度評級?
- 若用討論的話,效率將顯然不彰,何況熱帶氣旋動態須時時刻刻更新。
- 對照什麼?這樣的話,若該英文維基條目如果有更新,中文亦應立即更新,但顯然這麼做的人是幾乎為零。
- 其他洋面的氣象機構明明也能用颱風基礎模板,只要在該模板的原始碼加上若干機構的強度參數就行了。
- 為什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須與其他洋域有分別?--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8日 (六) 13:26 (UTC)
- (-)反对,天蓬君的意見有道理,不過小妹建議中短篇幅及不完全翻譯的颱風條目透過先到先得原則決定。--Win. M. 2017年10月28日 (六) 05:00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先到先得會有個問題,就是主編若認為排版會壓縮而影響讀者查閱,其他編輯用戶能否就此妥協是個問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8日 (六) 12:45 (UTC)
- (:)回應,條目在建立時多半是剛形成時建立,無法判斷該條目在未來的篇幅有多長,消散時判斷篇幅不會很長,就需要討論,而先到先得是無共識時採取的方法。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2日 (日) 05:48 (UTC)
- (+)支持:热带气旋有必要参考艺人模板一样整合一个通用的模板,毕竟大部分参数都是相同的。中文维基完全不需要跟随英文维基,而且英文维基各洋区气旋也是使用同一个模板。最起码风格统一是可以做到的。——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0月28日 (六) 10:25 (UTC)
- (:)回應,如過通過的話,是否要提刪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學生會書記最近超缺人,希望各位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28日 (六) 12:36 (UTC)
- (:)回應@林天蓬:如果是颱風基礎模板統一的話,反而會是颶風模板將被刪除,所以結果為何其實很難說。--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8日 (六) 12:46 (UTC)
- (:)回應,如過通過的話,是否要提刪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學生會書記最近超缺人,希望各位申請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0月28日 (六) 12:36 (UTC)
- (+)支持。中二少年西奥多 留言 2017年10月28日 (六) 13:35 (UTC)
- (-)反对,大致意見同林天蓬。--B dash(留言) 2017年10月30日 (一) 01:44 (UTC)
- (+)支持,理由如下:
- 許多用戶認為颱風條目不應使用颶風模板,並引發編輯戰。
- 大西洋或其他洋域機構評級可以整合至颱風基礎模板,並廣泛使用在中文維基。
- 若以討論方式作為決定,其他用戶是否就次妥協是個問題,不如藉此統一模板解除爭議。
- 翻譯的颱風條目可以使用颱風基礎模板,並無須完全遵照英文維基條目的方式。
- 若統一使用颶風模板,各區評級可回歸至各區影響段落首段撰述。
--🍫|📖留言 2017年10月31日 (二) 01:35 (UTC)
- (-)反对,意見同林天蓬一樣。--Cyclone2017 2.0(留言) 2017年10月31日 (二) 12:07 (UTC)
- (-)反对:小弟相信兩個模板各自切合所屬洋面的需要,例如西太這邊除了JMA之外,亦有中、港、台、澳、南北韓、菲律賓等不同地區的官方部門,「颱風基礎資訊」的形式較切合(部門公信力如何、把哪個部門放進去或剔除是後話),統一並非勢在必行,且強行合併只會引發更大反彈。若真的有逼切需要,小弟傾向用「颱風基礎資訊」,因為「颶風模板」需要另放路徑圖,無助改善排版,RSMC以外官方部門的強度評估亦要放在「影響」,但該章節實際上是用來敍述警告處理、防風措施和災情。附筆:真的要統一的話,就不要用「颱風」或「颶風」了,屆時獲保留的模板乾脆重新命名為「熱帶氣旋資訊」吧。——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0月31日 (二) 16:35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因為中美洲有很多國家,所以觀測北大西洋颶風的氣象機構,可能還比西北太平洋(含南海)這邊還多,那這樣是不是應該也要沿用颱風基礎模板?不過那樣模板會更狹長,比颶風模板在「氣象歷史」、「發展過程」頂部放置路徑圖的問題更嚴重。再者,正因為有廣泛討論,才不會有「強行合併」的問題在。--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23:19 (UTC)
- Tenbeens君:大西洋的機構根本不會有甚麼人關注,更不要說印度洋和南半球熱帶氣旋,故「颶風模板」更適合。「颱風模板」全是較為人知悉的部門,而排板問題只需調整一下圖片等就可以了。只是在下認為在「颱風模板」毋需增設其他洋域的參數,應按熱帶氣旋巔峰所在洋域決定使用「颱風模板」或「颶風模板」。--M.Chan 2017年11月9日 (四) 07:12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什麼叫做「颱風模板」全是較為人知悉的部門,而大西洋的機構根本不會有什麼人關注?在寫「發展過程」章節時,到底有誰會為PAGASA、NCHMF和TMD寫出強度升降格?況且,加拿大氣象中心(CMC)身為北大西洋重要的氣象機構以及全球模式預報提供者,在大家都在關注該洋域的颶風時,怎麼會無人關注此機構?為何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的熱帶氣旋模板只出現RSMC及JTWC,抑或美國氣象機構?難道其他語言的人未嘗聽過上述這些其他機構?其實不然,數據堆砌不等於如實呈現客觀資訊,將問題留給讀者只是讓他們無所適從、手足無措罷了。全球只有中文維基百科有二套熱帶氣旋模板在並行使用,個人認為熱帶氣旋的實際強度,應留給專業氣象研究者去討論,中文維基只要做到如實呈現數據並附上可靠來源就好,何必在這兒過份追究?
- 這裡的確是中文維基百科,但僅此而已,不應僅偏重華人圈甚至氣象愛好圈的資訊,畢竟其他機構總可能就某些熱帶氣旋評級。當模板放置CWB、HKO、SMG、CMA等評級,卻以所謂「在華人圈不具知名度」此理由而不放其他機構的資訊,就有可能產生地域觀點嚴重倚賴中文資訊之嫌。再者,如果閣下論述是僅因為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那麼CWB、HKO、SMG、CMA等機構在普世上是所謂「較為人知悉的部門」的這個論述,將無論證足以支持。維基本來就應參照可靠來源而撰寫條目,什麼機構比較準確或是較為人知悉的這些討論,這些皆僅流於氣象愛好圈。薇子自己亦同樣身為氣象愛好者,並在兩岸四地氣象討論區上和大家閒聊,可是此股風氣實在不宜帶入維基編輯上。最後薇子要說的是,為什麼西北太平洋一定要與其他洋域有別呢?那樣將不利於全球熱帶氣旋條目的整合。--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9日 (四) 12:00 (UTC)
- 但颶風模板也有收錄並非RSMC的JTWC。不覺得颱風模板是「數據堆砌」。--M.Chan 2017年11月11日 (六) 17:04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因為JTWC有針對中北和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外的洋域進行監測,且有各洋域熱帶氣旋研究報告可查詢,亦屬於全球權威氣象機構,故須放上JTWC的評級。再說,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上明明數據這麼多,卻不見內文有對PAGASA、NCHMF和TMD的評級作出敘述,數據放這麼多意義何在?不是堆砌數據是什麼?--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2日 (日) 06:06 (UTC)
- 但颶風模板也有收錄並非RSMC的JTWC。不覺得颱風模板是「數據堆砌」。--M.Chan 2017年11月11日 (六) 17:04 (UTC)
- 這裡的確是中文維基百科,但僅此而已,不應僅偏重華人圈甚至氣象愛好圈的資訊,畢竟其他機構總可能就某些熱帶氣旋評級。當模板放置CWB、HKO、SMG、CMA等評級,卻以所謂「在華人圈不具知名度」此理由而不放其他機構的資訊,就有可能產生地域觀點嚴重倚賴中文資訊之嫌。再者,如果閣下論述是僅因為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那麼CWB、HKO、SMG、CMA等機構在普世上是所謂「較為人知悉的部門」的這個論述,將無論證足以支持。維基本來就應參照可靠來源而撰寫條目,什麼機構比較準確或是較為人知悉的這些討論,這些皆僅流於氣象愛好圈。薇子自己亦同樣身為氣象愛好者,並在兩岸四地氣象討論區上和大家閒聊,可是此股風氣實在不宜帶入維基編輯上。最後薇子要說的是,為什麼西北太平洋一定要與其他洋域有別呢?那樣將不利於全球熱帶氣旋條目的整合。--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9日 (四) 12:00 (UTC)
- (=)中立目前颱風模版有點太「風力中心」的感覺——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22 (UTC)
- (!)意見:如果真的要統一的話,我建議使用的是颶風模板,因颱風模板所佔的空間實在太大了,影響了整個條目的觀感,尤其是20世紀的颱風條目。--Win. M.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44 (UTC)
有關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名稱的若干建議
由於今天2017年熱帶低氣壓23W的條目命名爭議,使得這件事還是得拿出來說。關於此事,太平洋颱風季當中的命名慣例有作相關論述,但薇子認為不夠完整,故建議加入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以進行整合並避免後續爭議。以下是薇子提議的條目命名要素優先次序:
- 國際名稱(1999年以前則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
- 菲律賓熱帶氣旋名稱,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編號,如熱帶低氣壓WP012016。
- 具其他機構編號或其他慣用稱呼者,如熱帶低氣壓618、丁丑風災。
- 無特殊稱呼者,則以「公元年份+月份+侵襲處+热带低压」」稱之,如2009年9月越南热带低压。
此外,關於條目名稱轉換部份,個人建議1999年以前的風暴,在中國大陸的詞語轉換上使用中國氣象局之颱風編號(如:颱風6213號),因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嚴格而言不是「國際名稱」,而是立場親美的國家或地區所使用的名稱。若有國家或地區實無確切稱呼(如1946年颱風英格瑞在港澳並無稱呼),則仍沿用條目名稱。
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14:42 (UTC)
- Tenbeens:建議名稱優先於編號,即使該國家不承認,有名比無名好。另外JTWC似乎從未使用「WP012016」請問該編號從可而來?JTWC似乎一直用「01W」。--M.Chan 2017年10月31日 (二) 15:04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問題是對於該國或地區的人,明明就有既定習慣稱呼,為什麼條目轉換名稱還是要跟著港澳譯名走?另外,01W是通用編號,正式編號請見此網站和此網站,惟注意前者網站中,正式編號前面的B為最佳路徑(Best track)之意,不屬於正式編號的一部份。--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15:25 (UTC)
- 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無論是發佈警報還是年刊皆便用「01W」格式,而英文維基百科及各颱風論壇亦使用前者,「Wp012016」僅在最佳路徑使用。HKO、CWB、CMA不承認菲律賓名稱及JTWC編號,如果官方不承認便不能用,那麼菲律賓名稱及JTWC編號也不能使用。--M.Chan 2017年10月31日 (二) 15:51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CMA不承認JTWC名稱,是不是也不能用?是不是只要為丁丑年的颱風,不管侵襲哪裡都可以是「丁丑風災」,所以也不能用?正因為有稱呼上的爭議,所以才考慮到「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有既定稱呼即使用之,若無則沿用標題名稱。再者,正式編號是專屬該熱帶氣旋,何必以「01W」這種每年都有的編號來稱呼?難道日本通常報導或提及颱風時,皆僅以當年編號稱呼而不加年份(如此),所以國際編號可以只寫當年的「第幾號」颱風而已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16:26 (UTC)
- Tenbeens君:「WP012016」和「01W (2016年)」表示的資訊一樣,而後者更多人使用,為何不能用?RSMC的名稱亦不是專屬於該熱帶氣旋,名單是會重用的,是否也不能用?--M.Ch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02:14 (UTC)
- (:)回應@Michael Chan:編號和名稱不能相提並論。國際編號都有專屬性了,既然JTWC也有專屬於某熱帶氣旋的正式編號,如果需要用到JTWC編號,條目名稱亦應以使用正式編號為宜。打個比方,假設要為1999年7月侵襲華南的熱帶風暴創建條目,雖然JTWC當時未給予名稱,但因為JMA有升格熱帶風暴,所以還是有國際編號「9906」,而相信諸位應該不會想看見「熱帶風暴第6號 (1999年)」這種條目標題吧,這就是為什麼我個人比較傾向於使用JTWC正式編號的原因。
- Tenbeens君:「WP012016」和「01W (2016年)」表示的資訊一樣,而後者更多人使用,為何不能用?RSMC的名稱亦不是專屬於該熱帶氣旋,名單是會重用的,是否也不能用?--M.Ch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02:14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CMA不承認JTWC名稱,是不是也不能用?是不是只要為丁丑年的颱風,不管侵襲哪裡都可以是「丁丑風災」,所以也不能用?正因為有稱呼上的爭議,所以才考慮到「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有既定稱呼即使用之,若無則沿用標題名稱。再者,正式編號是專屬該熱帶氣旋,何必以「01W」這種每年都有的編號來稱呼?難道日本通常報導或提及颱風時,皆僅以當年編號稱呼而不加年份(如此),所以國際編號可以只寫當年的「第幾號」颱風而已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16:26 (UTC)
- 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無論是發佈警報還是年刊皆便用「01W」格式,而英文維基百科及各颱風論壇亦使用前者,「Wp012016」僅在最佳路徑使用。HKO、CWB、CMA不承認菲律賓名稱及JTWC編號,如果官方不承認便不能用,那麼菲律賓名稱及JTWC編號也不能使用。--M.Chan 2017年10月31日 (二) 15:51 (UTC)
- (:)回應@Typhoon Lionrock:問題是對於該國或地區的人,明明就有既定習慣稱呼,為什麼條目轉換名稱還是要跟著港澳譯名走?另外,01W是通用編號,正式編號請見此網站和此網站,惟注意前者網站中,正式編號前面的B為最佳路徑(Best track)之意,不屬於正式編號的一部份。--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15:25 (UTC)
- 另外,名稱是方便大眾和各機構的稱呼,當各機構編號不統一時(如1997年颱風溫妮的國際編號為9713、CWB編號為9714、CMA編號為9711,JTWC編號為WP141997),如果能用名稱稱呼即可避免各地誤指,名稱本身只要能稱呼當下的某一熱帶氣旋就行,那才是命名的目的,與專屬性問題無關。--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0:56 (UTC)
- 我說過「01W」比「WP012016」更多人使用,所以前者更有可能是正式編號。「正式編號」和「通用編號」並非以專屬性論。--M.Ch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25 (UTC)
- (:)回應@Michael Chan:不然閣下如何解釋「WP012016」這種格式?何況正因為「01W」廣為使用,所以才能說是「通用編號」。然而通用編號只能用在當年度(所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年鑑也是那樣用),所以才要研議是否在條目名稱上以正式編號取代通用編號,並以「通用編號 (年份)」的格式作重定向。編號當然要以專屬性論,如果熱帶氣旋編號還需要使用年份來消歧義,那樣會非常奇怪,可能還要弄個消歧義頁,上面列舉著從戰後以來使用「01W」這個通用編號的每個熱帶氣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2:31 (UTC)
- 我說過「01W」比「WP012016」更多人使用,所以前者更有可能是正式編號。「正式編號」和「通用編號」並非以專屬性論。--M.Ch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25 (UTC)
- 另外,名稱是方便大眾和各機構的稱呼,當各機構編號不統一時(如1997年颱風溫妮的國際編號為9713、CWB編號為9714、CMA編號為9711,JTWC編號為WP141997),如果能用名稱稱呼即可避免各地誤指,名稱本身只要能稱呼當下的某一熱帶氣旋就行,那才是命名的目的,與專屬性問題無關。--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0:56 (UTC)
- ( ✓ )同意M.Chan的意見。--B dash(留言) 2017年10月31日 (二) 16:05 (UTC)
- 雖則以PAGASA命名作為條目名稱是有先例,但PAGASA命名只限菲律賓使用,且不會有官方的中文翻譯,小弟不認為PAGASA命名比JTWC編號理想。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就是這個情況,我不知「南度」是誰給的譯名,內文甚至沒有PAGASA命名該熱帶低氣壓為「Nando」的來源,以「南度」為命名是無法服眾。小弟建議把JTWC編號的比重移至PAGASA命名之上,最少氣象愛好者都知道是甚麼,在討論區/Facebook專頁上大多亦樂意用此編號作識別。至於通用和正式編號,考慮到一般討論都以通用編號為準,而正式編號亦要到出了Best Track才確認,小弟的提議是先以通用編號及年份作命名(必須和使用國際命名的做法一致,包括年份,否則會被以無獨特性為由提刪),到出了Best Track時才轉用正式編號,例如先開「熱帶低氣壓01W (2016年)」,後再重新命名為「熱帶低氣壓WP012016」。當然歸根究底,大家都是要想清楚,是否逢「掛波」就等同值得開條目,還是應該真的等到有重大傷亡/證實其特殊性,才為一個無名TD開文,始終不等風暴命名就開條目會被視為偷步。順帶一提,以「先到先得」處理中港澳和台灣國際命名是規例,但不知為何近期不斷有用戶企圖衝擊此原則,是否為了政治就可以連基本尊重都要毀掉?——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0月31日 (二) 16:35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很多颶風和其他洋域的熱帶氣旋皆無官方譯名,但這些條目可多得是(飓风多格、2011年熱帶風暴唐等),在無官方和媒體譯名的情形下,當然能使用自己的譯名。再者,使用菲律賓名稱亦出現於路徑圖(如 File:Auring 2017 track.png)、衛星雲圖(如 Auring 2017-01-07 0140Z.jpg)、維基共享資源分類(如 Category:Tropical Depression Auring (2017))的命名等,既然已是使用上的社群共識,應繼續沿用菲律賓名稱。至於JTWC編號方面,其實正式編號並不必等到最佳路徑才可確認,雖然這不如通用編號常用(其實也是,不然也就不會叫做通用編號了),但那才是該熱帶氣旋專屬的JTWC編號。
- 最後閣下有提到「為一個無名TD開文」的問題,或許與最近的熱帶氣旋關注度提案相關,建議可移駕至此頁面,提個意見就好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23:10 (UTC)
- PAGASA命名的問題是很多讀者不會立即想到是哪一個風暴,不像JMA命名或JTWC編號般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無論中、港、台、澳的讀者,如非刻意查看PAGASA的發佈(很多氣象愛好者都置之不理,最多也只是看看便算),是不會知道PAGASA給了甚麼命名,更遑論「菲律賓華語譯名」從何得來。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的問題在於沒有來源證明PAGASA命名和誰給了華語譯名,因為內文對PAGASA發佈或菲律賓所受影響隻字不提,這種情況下很難接受用PAGASA命名作條目名稱。「威爾瑪」等過去了的便算,但小弟始終不傾向以PAGASA命名凌駕於更多人知道的JTWC編號。至於JTWC通用與正式編號的問題,一開始直接使用正式編號的做法都可以,但還是要為相應通用編號連年份的標題開重定向。小弟都有留意關注度提案,稍後再回應。——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1月1日 (三) 00:59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問題是JTWC編號無媒體使用之,PAGASA名稱則有(菲律賓媒體會使用),若媒體與氣象機構相較,後者顯然更親近於大眾,所以反而是PAGASA名稱會更通俗一些,JTWC編號亦僅研究氣象的人或是氣象迷才看得懂,而非閣下所謂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會閱讀條目的人又不是只有氣象迷或研究氣象的人。還有個人認為應該訂立一套標準,免得後續出現編輯戰,不能因為2013年熱帶低氣壓威爾瑪是過去的條目而不改,放在那兒總有一天,還是會有人特意去改成「熱帶低氣壓WP302013」或「熱帶低氣壓30W (2013年)」而引發爭議。
- 關於閣下所提到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的問題,純粹是因為編者沒有放置PAGASA報文或其他來源的問題,怎能怪PAGASA名稱本身?至於華語譯名是必須使用的,不能因為沒有官方中文譯名而使用原文作為標題,不然優典熱帶氣旋條目幾乎都要重新命名成諸如「熱帶風暴Don (2011年)」之類的標題名稱,這樣有比較好理解?符合命名常規的要求嗎?而且「JTWC編號相較PAGASA名稱,更多人知道」此說法根據何在?
- 另外,薇子(+)贊成閣下關於以「JTWC通用編號+(公元年份)」作為重定向的意見。最後很抱歉要催促閣下,但閣下有提到稍後會對熱帶氣旋關注度議題進行討論,但遲遲未作表態,在此煩請移駕至此頁面進行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08:29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我同意你和Typhoon Lionrock所說,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讓讀者立即想到是哪一個風暴,而且其實PAGASA的命名的華語譯名全憑你自己認為這個讀音是甚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如熱帶低氣壓克里辛 (2017年)PA--M.Ch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02:14 (UTC)GASA的命名Crising,有人會讀作克里辛,但是其他人會認為它不是讀這個,如此命名恐怕難以服眾,而天秤P Iūstitia*Spēs~☆所言PAGASA名稱更親近於大眾,難道JTWC編號為氣象愛好者/討論區/Facebook專頁所用,就不親近於大眾?如果媒體與氣象愛好者/討論區/Facebook專頁相比較,誰更親近於大眾?相反JMA命名或JTWC編號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而且編號固定(只是要為相應通用編號連年份的標題開重定向而已),氣象愛好者/討論區/Facebook專頁上都樂於採用,再看看PAGASA的華語譯名,基本上難以在上述地方找到,至於提議和Weather Synchronize差不多,命名常規方面,好的應該繼續保留,但是不好的就要改,而且條目命名和命名常規要貼合時勢變化,總不能一成不變。--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7:18(UTC)
- 最後閣下有提到「為一個無名TD開文」的問題,或許與最近的熱帶氣旋關注度提案相關,建議可移駕至此頁面,提個意見就好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1日 (二) 23:10 (UTC)
- 有關PAGASA華語譯名方面,一來可參考菲律賓世界日報的相關報導,再來可參照此表,如果有國際音標在旁輔助唸法,相信是更有公信力的。當然了,媒體絕對比氣象愛好者討論區更親近大眾,討論區內容何時成了關注度來源之一?請證明氣象討論區的大眾親近程度大於媒體本身?就算是好了,但氣象討論區是一手來源,媒體是第二手來源,但根據關注度方針所述,要以二手的可靠第三方來源作為論證,顯然以氣象討論區來佐證將處於不利。薇子即使同樣身為氣象愛好者,亦和各位一樣出現在各大氣象論壇上和大家討論(有時會潛水),但非常不能苟同將這種習性帶到維基上來,維基是講可靠來源是否能支撐全文,並維持中立客觀與理性,追求正確都是要建立在這些來源上面作為依據的。而且閣下亦無證據可提出「JTWC編號有普世性」此項論點,以上回應還望閣下三思檢討,當然薇子或許也有錯誤的地方,屆時煩請提出給予指教,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6日 (一) 16:31 (UTC)
- PAGASA的華語譯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再者,以菲律賓譯名做為條目名稱一樣具有關注度問題,敝人有留意部分編輯先前為其他菲律賓命名的氣旋進行華語譯名的來源,但相關名稱並沒有受到廣泛的運用亦未受到官方的認可或是做為其他研究用途,這部分必須先解決。
- 再者,中國氣象局似乎開始針對其他洋域的氣旋名稱進行翻譯,而中央氣象局也開始陸續針對造成其他洋域重大災情的氣旋進行事後譯名。--🍫|📖留言 2017年11月1日 (三) 04:54 (UTC)
- 嗯,但還是(&)建議採名稱為主、編號為輔的模式,來為條目命名,各個機構的編號亦有關注度上的問題,更無法反映在二手來源上(至少菲律賓名稱在有些媒體還是會使用)。至於條目名稱上的地域轉換,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比較適合在另一篇討論串提出。--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日 (三) 15:31 (UTC)
- @MCC214:由於閣下是此爭議之當事者之一,故煩請參與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08:29 (UTC)
-
- (:)回應@My doom:上面的回應已經有關於JTWC正式編號的來源了。還有薇子明明就用粗體強調「優先次序」了,第一個就是國際名稱。--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46 (UTC)
- @Tenbeens:我想澄清一個問題,究竟中港澳的熱帶氣旋等級應不應該和台灣譯名一起合成條目名稱?(或是台灣的熱帶氣旋等級應不應該和中港澳譯名一起合成條目名稱?),還有條目名稱以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或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來命名是否恰當?--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8:08(UTC)
- @MCC214:當然恰當。引用「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條目存廢討論當中的話:「(以此理由而刪除為前提)這樣等於風暴條目命名僅能使用中港澳譯名,對臺灣編者而言非常不尊重、不公平。即使臺灣中央氣象局在中文是使用輕度颱風,但英文仍是Tropical Storm以及Severe Tropical Storm。」--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19 (UTC)
是否应该建立“X国人列表”?
本讨论的主要原因是Jasonnn~zhwiki通过翻译建立了大量的形如“XX国家人列表”的条目,但屡次被不同的维基人送到存废讨论中提删,因此我认为可能需要进一步细化列表有关方针,减少此类存废讨论。
依照该用户的讨论页,目前遭提删的“XX国家人列表”如下:
以及范围稍微窄一点的
一些不是Jasonnn~zhwiki建立的列表,但在存废讨论中有所提及,供各位参考:
WP:列表中有方针提及“列表不应仅单纯的列出各项名称,而应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即该列表不应该可简单的由分类取代。”Jasonnn创建的“xx国家人列表”系列条目中均有附上各位人士的生平成就,因此符合以上列表方针的准则。然而,“xx国家人列表”仍然被众多维基人提删,可能是各位对方针的理解有所区别。
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列表的横向比较带来了查阅价值,就应当建立。这些“xx国家人列表”虽然符合方针,但我个人不会想到需要通过查阅“xx国家人列表”来查找该国的某位公民。比如我想找“诺基亚创办人,好像记得是个芬兰人,诺基亚就是芬兰公司”,我会点进诺基亚条目里去找,而不是在芬兰人列表中Ctrl+F。“美国演员列表”同理——如果我想找“和XX有过绯闻,是不是还演过yy电影的”,我会用“XX”、“yy”等作为关键词去搜索,而不是去美国演员列表去找。进一步打比方,有点类似于“我查英文单词可以直接谷歌出来,我为什么要去翻纸质字典”。
因此递交互煮客栈,请各位定夺。燃 灯 2017年11月2日 (四) 05:59 (UTC)
- 我也认同,如果分类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这种弱解释的列表去罗列(强解释就是指,每个列表项有足够详尽的定义项而非一笔带过),其次不要收录判断条件主观或者没有明确收录条件的列表(例如世界悬索桥列表、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等可以考虑)——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2日 (四) 06:10 (UTC)
- 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比如芬兰企业家分类里有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只看到名字未必能知道他是谁?但是在列表里可以这样:“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创立诺基亚” --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06:33 (UTC)
- 我也认同,如果分类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这种弱解释的列表去罗列(强解释就是指,每个列表项有足够详尽的定义项而非一笔带过),其次不要收录判断条件主观或者没有明确收录条件的列表(例如世界悬索桥列表、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等可以考虑)——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2日 (四) 06:10 (UTC)
比如我先知道了“原来诺基亚是芬兰人的品牌”,后来又知道了“原来愤怒的小鸟也是芬兰人开发的”,后来又知道了“原来甩葱歌原版是芬兰民歌”,于是我就对芬兰产生了好奇,芬兰还有些什么人?还做了些什么事情?当然我可以去互联网上搜索,不过得到的信息多半不全面或者过时或者有错误。而在维基百科上建立这样一个列表,则可以最大化避免这些问题。这个列表的价值可以认为是“芬兰名人”或者“芬兰人对世界尤其是中文地区做出了哪些贡献,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06:27 (UTC)
- 奥利斯·萨利宁是干什么的?埃罗·内利马尔卡、海莱内·谢尔夫贝克、胡戈·辛贝里有什么区别?塞缪尔·杰克逊,请问神盾局在哪,我想去报到。还有ST重启两个主角没登上,不够“知名”?Category:美國電影演員就有200多页,为什么不应该列出美国演员列表,难道不够“知名”或者不够“美国”?这类列表都有收录条件不明确或者描述不明确的问题,就算搞翻译之前先看看有没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2日 (四) 06:47 (UTC)
- 说白了是WP:OR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1月2日 (四) 06:52 (UTC)
- 请具体说明这些列表中哪些“词句”是我的原创研究。--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07:10 (UTC)
- 类似芬兰人列表等列表是动态列表,欢迎随时添加补充。收录条件非常明确“芬兰国籍的知名人物”,如果你一定要强调“知名”,可以认为条件是收录维基百科上已有芬兰国籍的人物条目也可以。描述条件确实不够明确,不过多收录人物的重要作品或者知名角色,如果你认为塞缪尔·杰克逊的描述“神盾局局长”不明确,大可将其删除,或者换成其电影作品名。美国演员列表全部收录Category:美國電影演員200多页所有人物,我认为并无不妥。--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07:09 (UTC)
- 200页均收录也真是……那列表会奇长无比。列表超过一定长度的话,您上面构想的那个列表可以帮助“探索芬兰人物”的功能也就失去其作用了。燃 灯 2017年11月2日 (四) 13:24 (UTC)
- Wikipedia:条目长度#技術問題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1月3日 (五) 16:28 (UTC)
- 说白了是WP:OR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1月2日 (四) 06:52 (UTC)
- 奥利斯·萨利宁是干什么的?埃罗·内利马尔卡、海莱内·谢尔夫贝克、胡戈·辛贝里有什么区别?塞缪尔·杰克逊,请问神盾局在哪,我想去报到。还有ST重启两个主角没登上,不够“知名”?Category:美國電影演員就有200多页,为什么不应该列出美国演员列表,难道不够“知名”或者不够“美国”?这类列表都有收录条件不明确或者描述不明确的问题,就算搞翻译之前先看看有没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2日 (四) 06:47 (UTC)
- 我認為“列表不应仅单纯的列出各项名称,而应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即该列表不应该可简单的由分类取代。”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就算有寫簡介,如果該國的知名人物太多,使得讀者一樣很難從此列表找到這個人,那就不該建立。另外,具有X國國籍應是X國人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例如石黑一雄明顯就是日本人。-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日 (四) 08:06 (UTC)
- 列表的作用并不是要从中找出某一个人。石黑一雄是日本出生,后加入英国国籍,故可算是英国人。--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我說的是,石黑一雄算是日本人哦!-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日 (四) 16:29 (UTC)
- 列表的作用并不是要从中找出某一个人。石黑一雄是日本出生,后加入英国国籍,故可算是英国人。--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可是有一個問題:怎樣才會收入進列表之中?名氣完全是主觀的標準,可能你特別喜歡一個明星就把他收錄進去,所以這種條目完全是原創研究。--【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2日 (四) 12:05 (UTC)
- “特別喜歡一個明星就把他收錄進去”没有问题啊,只要这个明星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将其收录到列表里并无问题。至于担心会产生原创研究,就算没有列表,“如果喜欢这个明星”照样会产生原创研究,比如可能建立条目或者直接添加到其他条目。--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你這樣說就代表你不了解方針。這種憑個人喜好寫成的東西是不適合寫在維基百科的。--【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3日 (五) 09:03 (UTC)
- “特別喜歡一個明星就把他收錄進去”没有问题啊,只要这个明星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将其收录到列表里并无问题。至于担心会产生原创研究,就算没有列表,“如果喜欢这个明星”照样会产生原创研究,比如可能建立条目或者直接添加到其他条目。--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反对存在此類列表,收錄方針全憑個人喜好,功能性又極度存疑。上面舉到的例子,例如「「原來諾基亞是芬蘭人的品牌」,後來又知道了「原來憤怒的小鳥也是芬蘭人開發的」」,這種說法本應是芬蘭條目的功能,如在經濟章節提及,「原來甩蔥歌原版是芬蘭民歌」,這應該不到放在國家條目的知名度吧?宜去找甩蔥歌條目本身。--Aizag(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2:15 (UTC)
- 个人喜好的前提也要国籍对应才可以啊。另外我想知道“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去哪里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个百科网站编写条目,如果百科网站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要什么网站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就是百科类网站该解决的么?--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找答案可以從分類下找,因為對世界毫無影響的芬蘭人就是不具備關注度的人物,自然不會、也不應該出現在維基百科中。何況維基百科不是雅虎知識家或是知乎,我不認為作為百科全書具備回答問題的功能,比較像是查閱更詳細人、事、物資料的資料庫,更何況是這種主觀意識極強的問題。--Aizag(留言) 2017年11月3日 (五) 09:48 (UTC)
- 个人喜好的前提也要国籍对应才可以啊。另外我想知道“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去哪里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个百科网站编写条目,如果百科网站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要什么网站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就是百科类网站该解决的么?--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反对:我的立場跟Aizag一樣,國家條目的知名人物段落就可以達成一樣功能。另外強烈要求Jasonnn~zhwiki不要再針對人攻擊,方針跟指引都擺在哪裡,提刪如果不合程序直接就會被管理員關掉,惡意刪改一樣會被回退,一切都有跡可循,沒有人是"故意"找你麻煩,就事論事,不要對人攻擊。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3:33 (UTC)
- 國家條目的知名人物段落的确可以達成一樣功能,但是当人物特别多的时候,这个段落将会非常长,比如“德国的知名人物”“美国的知名人物”--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 那麼“德国的知名人物”寫成列表就不會很長?-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日 (四) 16:29 (UTC)
- “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这个直接去芬兰人分类,随便点一个都是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不然会因为关注度问题删除燃 灯 2017年11月2日 (四) 16:56 (UTC)
- 此外,如果真的有心弄个“探索芬兰”,我觉得应该去维护Portal:芬兰,而不是把应该属于主题的内容放在条目里燃 灯 2017年11月2日 (四) 17:12 (UTC)
- 國家條目的知名人物段落的确可以達成一樣功能,但是当人物特别多的时候,这个段落将会非常长,比如“德国的知名人物”“美国的知名人物”--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5:51 (UTC)
以我来看,这个讨论完全是两套很不同的个人观点之争执,几乎没有客观性。大家说的观点真的是很个人的观点,说法也很含糊。--120.230.155.239(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20:15 (UTC)
- 不论是"会还是不会这样找资料"的看法,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很长的列表收录是好还是不好"、"收录要条件还是不要条件",完全是一个个人观点。只是在每个人的眼里,他自己的一套才是"理所当然"的而已。--120.230.155.239(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20:20 (UTC)
- 说得好极了,但共识就是这么吵出来的。燃 灯 2017年11月2日 (四) 22:51 (UTC)
目前为止,所有说分类可以取代列表的无一人敢正面有逻辑合理的回答此描述: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比如芬兰企业家分类里有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只看到名字未必能知道他是谁?但是在列表里可以这样:“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创立诺基亚”,这些人对这个描述视而不见,可是这是列表比分类最大的优点啊,光这一点就足以保证列表条目的存在。做为对分类的补充有什么不好么?一定要删除的目的是什么?另外有的说法是这种列表会依个人喜好产生更多原创研究,请问现存的这些XX人列表产生了多少原创研究?任何条目包括分类都不能避免产生原创研究,比如我觉得比尔盖茨这么能赚钱也许有犹太人基因,因为犹太人很会赚钱,那我往比尔盖茨页面的分类里加个“犹太人”分类好了,这就是原创研究,甚至可以说是破坏,看,分类也会产生原创研究,干脆取消所有分类好了?如果你对这个例子有疑问,欢迎回复,但是请先描述下你对“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的看法,不然你又是在故意视而不见,避重就轻。--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07:30 (UTC)
- “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是真的、對的,但在下也請問您,荷蘭人列表是不是應該把"所有"在中文維基百科裡有條目的荷蘭人都收錄進去?-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5日 (日) 09:58 (UTC)
- 依照Jasonnn此前在存废中的发言,是的。燃 灯 2017年11月6日 (一) 14:03 (UTC)
“ | 目前为止,所有说分类可以取代列表的无一人敢正面有逻辑合理的回答此描述: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比如芬兰企业家分类里有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只看到名字未必能知道他是谁?但是在列表里可以这样:“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姆,创立诺基亚”,这些人对这个描述视而不见,可是这是列表比分类最大的优点啊 | ” |
- 说得好啊,好啊。我现在就来正面告诉您,“分类并不能‘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是完全错误的:
- 拿到一个分类(比如Category:上海人),请问您会怎么用呢?您大概知道它可以这么用:Category:上海人。您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链接中的内容只有条目标题,不包含简介。
- 但您知道,分类还可以这么用吗?——Special:Search/incategory:上海人。不知道,不要紧,您可以现在欣赏一下这个链接里边的内容。
- 请问这个链接里面有没有“提供各项名称简介或各项之间可比较的信息等其他资讯”?有。
- 请问这个链接能否解决“只看到名字未必能知道他是谁”的问题?能。
- 如果仅仅如此,我可能还不会留这个言,下面我倒想问一下您,您的人物列表能具备以下功能吗?
- “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调整每页显示的条目数量,请问您的列表可以吗?
- 当条目导言发生变化时(比如当事人突然逝世,殁年已经确定)“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即时更新,请问您的列表可以吗?
- “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显示兄弟/姊妹维基的内容,请问您的列表可以吗?
- “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按照浏览量排定条目的显示顺序,请问您的列表可以吗?
- “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运用多个分类,请问您有什么办法把“芬兰人列表”和“科学家列表”取交集/并集吗?
- 一句话,您所谓“列表比分类最大的优点”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优点,恰恰相反,列表还有很多弱点。毋庸讳言,传统的纸质百科全书通常有像您撰写的人物列表那样的索引页,这您也许知道。但是维基百科是一部电子百科全书,它“索引”的过程可以是完全自动化的,如此,人工建立这样的纯粹为了索引的列表,又有什么意义呢?--Antigng(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2:38 (UTC)
- “incategory:”……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以前都不知道……顺便提一个问题免得被deltalk,如果根据社群共识,允许保留X国人列表,那么请问一下以前删掉的“中国人列表”“台湾人列表”等条目会不会恢复呢?--№.N(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2:51 (UTC)
- 我觉得可以。如果能共识保留的话。燃 灯 2017年11月6日 (一) 03:38 (UTC)
- “incategory:”……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以前都不知道……顺便提一个问题免得被deltalk,如果根据社群共识,允许保留X国人列表,那么请问一下以前删掉的“中国人列表”“台湾人列表”等条目会不会恢复呢?--№.N(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2:51 (UTC)
- 不會太長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6日 (一) 03:56 (UTC)
- 如果共识能够保留,我猜长短的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不管长度如何,我个人跟从共识的决定燃 灯 2017年11月6日 (一) 05:21 (UTC)
- 不會太長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6日 (一) 03:56 (UTC)
- (~)補充:不过话说回来,知道“incategory:”这种用法的感觉不算多,就算老手都知道,但很多新手应该都不知道吧……--№.N(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6:21 (UTC)
- +1(于是我果然是新手),应该在全部分类页面里全局加入指向incategory:搜索页面的链接,也许能更有用一些燃 灯 2017年11月6日 (一) 06:33 (UTC)
- (~)補充:不过话说回来,知道“incategory:”这种用法的感觉不算多,就算老手都知道,但很多新手应该都不知道吧……--№.N(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6:21 (UTC)
- 回复User:Antigng,请点击进去看一下 Special:Search/incategory:芬兰人 和 芬兰人列表 的内容差距有多大。--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2:56 (UTC)
- 回复User:Liu116,你自己都说“顺便提一个问题免得被deltalk”,换言之你知道你提的问题的敏感性。若你对“中国人列表”有看法,请自行建立一个新的讨论。--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2:56 (UTC)
- @Jasonnn~zhwiki:,满不满意?--Antigng(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3:25 (UTC)
- 隐藏在“满不满意”4个简短汉字后面的是一长串汉字“incategory:芬兰人|各職業芬蘭人|芬兰运动员|芬兰音乐家|芬兰东方学家|芬兰作家|芬兰哲学家|芬兰导演|芬兰建筑师|芬兰民歌收藏家|芬蘭政治人物|芬蘭科學家|芬蘭記者|芬蘭軍事人物”。另外你并没有回答 Special:Search/incategory:芬兰人 和 芬兰人列表 的内容差距有多大? --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3:41 (UTC)
- @Jasonnn~zhwiki:,看上去您并没有搞清楚我在谈论的问题是什么。我说的是列表可以实现的功能分类都可实现,您说的是现在版本的芬兰人列表和 Special:Search/incategory:芬兰人内容存在的差距。请分清楚“可以实现的功能”和“已经实现的功能”的区别。正如我不能自己创建一个空页面中国人列表,然后让您比较它和Special:Search/incategory:中国人内容的差别那样,您不能在所有芬兰人物传记没有加入一个或数个索引分类的情形下直接将母分类搜索结果和列表页面相比。如果要比,至少应该把搜索功能完整地实现出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在人物模板中设置索引分类,比如Category:芬兰人索引;2、引入德语维基的工具de:MediaWiki:Gadget-DeepCat.js,直接搜索芬兰人分类的所有子分类。--Antigng(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5:15 (UTC)
- 隐藏在“满不满意”4个简短汉字后面的是一长串汉字“incategory:芬兰人|各職業芬蘭人|芬兰运动员|芬兰音乐家|芬兰东方学家|芬兰作家|芬兰哲学家|芬兰导演|芬兰建筑师|芬兰民歌收藏家|芬蘭政治人物|芬蘭科學家|芬蘭記者|芬蘭軍事人物”。另外你并没有回答 Special:Search/incategory:芬兰人 和 芬兰人列表 的内容差距有多大? --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3:41 (UTC)
- 什么“提的问题的敏感性”?我怕被deltalk是因为纯粹放个关于incategory的感慨可能会被认为“和本讨论无关”但当时想不出其他什么可以说的(后来抖出来说到incategory很少人使用的事,不过人家早答完我的问题了),而且我不觉得提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我纯粹只是不希望在X国人列表存废问题上出现双重标准而已,毕竟这也是我最希望能够确认的事,所以就趁这机会问一下。--№.N(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6:07 (UTC)
- @Jasonnn~zhwiki:,满不满意?--Antigng(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3:25 (UTC)
邀请曾经在有关存废讨论中因各种原因投过保留票或撤销提删的@王家林、SzMithrandir、Thomas.Lu、RekishiEJ、John123521@Techyan、Bxxiaolin、Cbliu、Hecdak、蘭斯特@Kou Dou、AndyAndyAndyAlbert:前来参与讨论。燃 灯 2017年11月6日 (一) 18:31 (UTC)
- 个人对“xx人列表”系列条目一向持(-)反对态度,理由还是一样,不是名人就要被开除某国国籍?——by 小林林“何それ?意味はかない。”全速前進 ヨーソロー 2017年11月7日 (二) 01:09 (UTC)
- 在下是反对删除有助于搜寻及提供资讯的列表,分类只是纯粹罗列一堆条目,未能能办到为各条目提供资讯,认为分类可以代替列表存在根本性的误解。认为列不完就没有用同样是根本性的误解,维基百科本来就一直在扩充,没有哪个页面是须要保证永恒不变,很明显反过来就是百科一直处于不完善状态,如果认为达不到一个所谓的终点,编者那就不妨检视自己为什么要编辑没有明确终点的维基百科。不是什么名人就开除国籍更是想得太多,某某国籍的分类都是如此,某人不被加入某个国籍的分类又是否被开除国籍。如果搜寻器打入关键字可取代列表,那分类同样无须设置,因为搜寻器肯定比自行查找分类页便捷,而且分类不提供列表的简述令查找更为不便。现在的情况反映相比起包括英文版在内的外文版,中文维基特别喜好经常在列表及分类的问题空转。--Thomas.Lu(留言) 2017年11月7日 (二) 02:12 (UTC)
- 我认为独立列表页面应该适合列表项不能作为独立页面详尽介绍的类型(例如一票作品事物列表……)或者有可靠来源支撑的数据比较类(例如之最类的),现在这些列表要么收录条件主观导致收不全或者质疑为什么不收,要么介绍过于短小,还不如直接看分类。所以没必要建这种条目,尤其是en有些垃圾条目真的不值得搞翻译,en的这些条目感觉是没新收录靠拆东补西的做法,不值得也没需要我们区去跟进。——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7日 (二) 02:30 (UTC)
- 个人态度差不多同楼上,这种“xx人”系列更适合直接去创建分类,而不是单独建立条目。如果非要建立“xx人列表”,收录谁?不收录谁?估计又要打起来了……另外,燃灯兄一开始提到的问题,按照个人理解,应该是查询“oo是xx国人”的问题,而不是查询“xx国有oo这个人”的问题。我们在找某个人的资料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找那个人的条目,而不是先找到他的国家。——by 小林林“何それ?意味はかない。”全速前進 ヨーソロー 2017年11月7日 (二) 05:45 (UTC)
- 我认为独立列表页面应该适合列表项不能作为独立页面详尽介绍的类型(例如一票作品事物列表……)或者有可靠来源支撑的数据比较类(例如之最类的),现在这些列表要么收录条件主观导致收不全或者质疑为什么不收,要么介绍过于短小,还不如直接看分类。所以没必要建这种条目,尤其是en有些垃圾条目真的不值得搞翻译,en的这些条目感觉是没新收录靠拆东补西的做法,不值得也没需要我们区去跟进。——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7日 (二) 02:30 (UTC)
- 我个人倾向于(○)保留,因为既然英文维基有了,而且不是那种西方国家特有的、在中华圈这边关注度太低的(美国小村镇、191几年沉的几千艘船中的一只、豆瓣读书/影评上都毫无线索的书籍和电影等)东西,那么搬运过来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不过我发现删除派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也不能强求保留。然后,对于Antigng的search法,我有一点异议,search毕竟会浮动,而且简介其实是有点过多,假设点成单页查看200个人,那就会很长的滚动才能到底,而列表条目则会好很多,基本都控制在单行了;以及,search in category的话,又会丢失“可跳转性”,丢失了cat本身向上向下点击的操作——换句话说,(这种)列表的角色正好是介于cat和search/incat之间的。 我就讲这么多,纯被at路过;到时候要表态了,我什么也不说,这是坠好的,参考Talk:英格兰。建议诸位不要由于各种表层的和深层的原因互煮太多,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做。--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7日 (二) 03:47 (UTC)
- (○)保留,此類列表能簡要說明某國有哪些名人及公眾人物,也能提醒維基人仍有眾多重要條目尚未建立。至於某人是否要收錄則看該人是否符合Wikipedia:人物收錄準則。--RekishiEJ(留言) 2017年11月8日 (三) 12:26 (UTC)
- 条目创建者jasonnnn的意思是,收录且仅收录已经在中文维基中建立条目的人物。因此应当不存在“没有收录等同于开除国籍”的问题。这个列表和那些“X月X日”日期系列条目中的“出生”、“逝世”小节差不多应该都是自动化工具可以实现的自动化列表,感觉确实。。。没什么用。另,如果尽数收录各国家人物,列表势必将会越来越长,也就失去了“进一步探索国家”的功能(可以想象一下一份完整不过时的男人列表、女人列表)。但如果放在各国家的portal中倒是合情合理。燃 灯 2017年11月8日 (三) 18:19 (UTC)
- 于是这问题就不了了之了……个人还是希望能够出共识的……--№.N(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7:16 (UTC)
關於美國氣象機構在各洋域之熱帶氣旋強度級別
美國氣象機構(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國家颶風中心)一般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其中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另外在西北太平洋使用如{{TC scale old}}此強度級別,但北印度洋和南半球洋域同樣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監測,習慣上仍是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稍早在2016年颱風洛坦此條目當中,有些用戶由於強度級別稱呼爭議而發生編輯戰,一方以等級名稱為「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為由,主張應使用「n級颶風」;另一方則認為各洋域稱呼熱帶氣旋的習慣名稱不同,主張在西北太平洋應使用「n級颱風」。
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MCC214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
在西太平洋,JTWC在颱風以上只有颱風和超級颱風,不過在此網站,亦會顯示1-5級颱風。--B dash(留言) 2017年11月2日 (四) 16:14 (UTC)
- (:)回應@B dash:在西北太平洋,二套強度級別系統是否能混用,如「四級超級颱風」?--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日 (四) 22:47 (UTC)
- 個人認為問題不大,傾向(=)中立。--B dash(留言) 2017年11月3日 (五) 00:06 (UTC)
- 是絕對不行,兩套標準根本不同,「4級超級颱風」這怪物是甚麼?說到底都是當初的模板設定和風暴條目一開始已經寫錯,把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SSHS)強加於JTWC的分級制上,到今日我都不知找誰算帳。我明白很多氣象愛好者都喜歡以SSHS作對照,但其實在2015紅霞競逐優良條目時已談過了,因為SSHS不是西北太平洋採用的制度,所以根本沒「X級颱風」這回事,要對比就只能寫「相當於SSHS之X級颶風」。事實上我們都已經「見有就改」,但總被某些用戶回退,這樣的話何時才會完成修正?更遑論那些仍未把「JTWC升格為X級颱風」改正的舊條目⋯⋯對,我知道要改就得全部改,但總不能指望一個人去負責修改所有條目吧?——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1月6日 (一) 09:06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CIMSS和優利的網頁上出現了SSHS又從何解釋?另外,維基的路徑圖一律以SSHS作圖,在西北太平洋上亦一樣。如果此討論串有共識出現,並且納入之後預定設立的格式手冊上,薇子將同意以共識結果來協助修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6日 (一) 16:09 (UTC)
- @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Typhoon Lionrock、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煩請參與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6日 (一) 16:43 (UTC)
- SSHS跟JTWC在這並沒有任何關係。--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7日 (二) 07:43 (UTC)
- (:)回應@AndyAndyAndyAlbert:可是維基的熱帶氣旋路徑圖都是採用SSHS,西北太平洋也是......另外,薇子不知道JTWC會不會在西北太平洋以外洋域使用SSHS,有誰可以查一下嗎?感激不盡!--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7日 (二) 10:36 (UTC)
- 其強度已經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標準(EXAMPLE FROM 1979 TIP) 2017年11月7日 (二) 10:41 (UT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對話|貢獻)於2017年11月7日 (二) 11:41 (UTC)加入。
- ( ✓ )同意@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乾脆只寫「相當於SSHS的n級」來避免爭議,相當理想且可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7日 (二) 15:19 (UTC)
- (:)回應:同意以上W. Sync.君和BL君的意見。--Win. M. 2017年11月7日 (二) 15:13 (UTC)
- @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933103、Cyclone2017 2.0、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MCC214、WinFixer:請諸位提供意見,若在此討論串期限之內無其他異議者,將被視為爭議解決,且社群共識產生。共識內容為:「在西北太平洋風暴條目,若內容有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強度評級作出敘述,且需提及其相對應之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時,應使用『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n級』作為闡釋方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05 (UTC)
- 可以把該等級縮寫成SSHS,或者表述為相當於大西洋的N級颶風,嗎?——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2:22 (UTC)
- (:)回應@C933103:中文維基百科為什麼要用英文簡寫?不諳氣象的讀者會看得懂?應優先選擇中文名稱為宜。再者,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不僅適用於大西洋,亦可用於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北半球洋域,故此說法不妥。--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4:31 (UTC)
- (:)回應1.一定程度的中英文混寫也已經是現代中文書寫的常見規範了吧?而且a.依然會有藍連告知不熟悉的讀者SSHS是什麼,b.用拉丁字母縮寫可以壓縮空間。2.亦可適用於東北太平洋,但是在說「相當於」的時候,舉例一個就夠了吧?——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5 (UTC)
- (:)回應@C933103:中英文混寫不包括直接使用英文簡稱,就好比在寫球評的時候不會只寫「NYY是MLB所有隊伍中奪得最多總冠軍的球隊」是一樣的道理,即使大家都知道什麼是NYY與MLB,但觀感就是會有些彆扭。再者,大西洋所使用的級別是:SSHS一至二級稱之颶風(Hurricane)、SSHS三至五級稱之大型颶風(Major Hurricane)——換句話說,SSHS從未被任何氣象機構直接使用,至多是間接採納。--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6:06 (UTC)
- 不覺得有多大問題,例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發展過程裡面也是JTWC JMA PAGASA IMD一直在混雜使用也很自然——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7:18 (UTC)
- (:)回應@C933103:那樣的話,就連氣象機構都要簡稱了......個人不認為這種呈現方式會比較理想且能廣為接受。--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22:52 (UTC)
- (:)回應我也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寫,只是提出不同的可能的寫作風格而已——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18:58 (UTC)
- (:)回應@C933103:理解。個人是基於條目主編和其他用戶、讀者之間能夠達成共識,才會作出上列回應,望勿見怪。--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2:38 (UTC)
- (:)回應我也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寫,只是提出不同的可能的寫作風格而已——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18:58 (UTC)
- (:)回應@C933103:那樣的話,就連氣象機構都要簡稱了......個人不認為這種呈現方式會比較理想且能廣為接受。--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22:52 (UTC)
- 不覺得有多大問題,例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發展過程裡面也是JTWC JMA PAGASA IMD一直在混雜使用也很自然——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7:18 (UTC)
- (:)回應@C933103:中英文混寫不包括直接使用英文簡稱,就好比在寫球評的時候不會只寫「NYY是MLB所有隊伍中奪得最多總冠軍的球隊」是一樣的道理,即使大家都知道什麼是NYY與MLB,但觀感就是會有些彆扭。再者,大西洋所使用的級別是:SSHS一至二級稱之颶風(Hurricane)、SSHS三至五級稱之大型颶風(Major Hurricane)——換句話說,SSHS從未被任何氣象機構直接使用,至多是間接採納。--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6:06 (UTC)
- (:)回應1.一定程度的中英文混寫也已經是現代中文書寫的常見規範了吧?而且a.依然會有藍連告知不熟悉的讀者SSHS是什麼,b.用拉丁字母縮寫可以壓縮空間。2.亦可適用於東北太平洋,但是在說「相當於」的時候,舉例一個就夠了吧?——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5 (UTC)
- (:)回應@C933103:中文維基百科為什麼要用英文簡寫?不諳氣象的讀者會看得懂?應優先選擇中文名稱為宜。再者,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不僅適用於大西洋,亦可用於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北半球洋域,故此說法不妥。--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4:31 (UTC)
- 可以把該等級縮寫成SSHS,或者表述為相當於大西洋的N級颶風,嗎?——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2:22 (UTC)
為什麼費馬被認為是「業餘」數學家?
為什麼費馬是「法國律師和業餘數學家」?怎麼不是「法國數學家和業餘律師」?他和拉格朗日、拉普拉斯、高斯、歐拉等「職業」數學家差別在哪裡?謝謝解答。-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日 (四) 15:13 (UTC)
- 有人能解答在下的這個問題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9日 (四) 05:33 (UTC)
- @克勞棣:此“业余”止于字面,仅指不为主业,费翁的主业仍为律师,数学工作只在其业余时间进行,由是......(但讲出来“业余数学家”还是蛮怪的。)--HAL Le Patrouilleur 2017年11月9日 (四) 06:18 (UTC)
- @Hal_0005:所以費馬花在法律的時間比花在數學還多?-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9日 (四) 15:05 (UTC)
- 顺便想了解一下,该时代是否已经出现"以研究数学作为专业"的业界?会不会在该时代普遍地视"数学"为一种"業餘研究"?我对相关话题不了解,但在阅读时“业余数学家”这名词出现了不少次,所以有这种看法。--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34 (UTC)
- 當時應該已經出現"以研究数学作为专业"的业界了吧!?不然這些專家要靠什麼吃飯?歐拉寫了那麼多論文莫非都是無償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1日 (六) 03:30 (UTC)
- 我发现 費馬比提题中其他職業數學家出生早了一个世纪。--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36 (UTC)
- 所以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1日 (六) 03:30 (UTC)
- 我不肯定「不然這些專家要靠什麼吃飯」是有效的反證,因為也可以是出於熱愛,在研究時另外有其他的收入,例如費馬的例子是律師。早了一个世纪的意思是:我猜測一開始時數學研究者不是受薪的,而到了某個時間之後才出現受薪的數學家,而「費馬早了一个世纪被稱為業餘數學家」,「题中其他數學家是一個世紀之後的人物,可稱為職業數學家」,這顯示出一個規律,同時符合我的猜想。--120.230.156.176(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8:26 (UTC)
- 所以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1日 (六) 03:30 (UTC)
- 顺便想了解一下,该时代是否已经出现"以研究数学作为专业"的业界?会不会在该时代普遍地视"数学"为一种"業餘研究"?我对相关话题不了解,但在阅读时“业余数学家”这名词出现了不少次,所以有这种看法。--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34 (UTC)
- @Hal_0005:所以費馬花在法律的時間比花在數學還多?-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9日 (四) 15:05 (UTC)
- @克勞棣:此“业余”止于字面,仅指不为主业,费翁的主业仍为律师,数学工作只在其业余时间进行,由是......(但讲出来“业余数学家”还是蛮怪的。)--HAL Le Patrouilleur 2017年11月9日 (四) 06:18 (UTC)
關於蒲福風級用語上的建議
在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當中,港澳兩地在各自使用著自己的風力形容詞,但讀者是否會混淆?連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都有自己的風力形容詞,在各機構使用上完全不一致的情況之下,請問在當地的「影響」篇章,使用各自的風力形容詞真的妥當嗎?而且還有清勁風、強風、烈風、暴風、颶風等條目的創建,卻仍以香港的地域中心觀點闡述。以上來說,讀者又不是只設定於港澳用戶,所以這麼做真的對嗎?(關於各機構之風力形容詞,詳見:香港、澳門、臺灣、中國大陸、日本)
個人(&)建議,使用數字風級可達普世觀點,應以此取代風力形容詞,而必要時再考慮使用擴展風級(13至17級)。由於牽涉到數個條目的習慣用語問題(尤其是港澳的「影響」章節),所以還是請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MCC214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日 (四) 15:43 (UTC)
- (-)反对統一使用數字風級,據我所知香港人比較少用到數字風級,香港的新聞也是使用「強風」、「烈風」、「暴風」、「颶風」等字眼。小妹建議不同章節使用不同的形容詞,避免地域中心。至於清勁風、強風等條目應該加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定義。--Win. M. 2017年11月2日 (四) 16:00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但不同章節使用不同的形容詞,那會造成閱讀上的混亂,又該如何解決?當地讀者不可能只看當地的「影響」章節而已。以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為例,「颶風」在香港是12級,但澳門卻是11級,同一條目卻是二種不同的意思,在未經解釋之下只是讓讀者產生誤會而已。--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日 (四) 22:44 (UTC)
- (:)回應:閣下認為加入註腳去解釋是否可行?--Win. M. 2017年11月3日 (五) 11:37 (UTC)
- (:)回應:似乎不可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風力形容詞皆不一致,那樣等於要幫各個地區以數字風級、各自的風力形容詞進行解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3日 (五) 13:13 (UTC)
- (:)回應:其實小妹正正建議這樣去定義風力形容詞,在每個地區的章節都加入註腳解釋,避免誤會。--Win. M. 2017年11月3日 (五) 14:28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那樣會非常混亂,有些風力形容詞是橫跨兩個數字風級(如香港的強風、暴風、烈風),那樣該如何以數字風級闡釋?假如香港某處測得持續風力為70km/h,難道要說吹起烈風,註解卻寫相當於8至9級風嗎?但70km/h就是8級風,這樣還是會增加讀者困擾。就好比跟大家解釋2015年蓮花在澳門被評為颱風,為了向非澳門讀者解釋SMG對於「颱風」的定義,難道可以說蓮花被SMG評級131km/h,這強度就相當於香港的颱風到超強颱風之間嗎?即使SMG對於「颱風」的定義是的確如此,但單一風力數據能跨級別嗎?如果閣下能明白這其中似乎有哪裡不對勁,就可以知道薇子在說什麼了。就註解效果而言,風力形容詞和數字風級「一對多」的註解模式並不可行。
- (:)回應:其實小妹正正建議這樣去定義風力形容詞,在每個地區的章節都加入註腳解釋,避免誤會。--Win. M. 2017年11月3日 (五) 14:28 (UTC)
- (:)回應:似乎不可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風力形容詞皆不一致,那樣等於要幫各個地區以數字風級、各自的風力形容詞進行解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3日 (五) 13:13 (UTC)
- (:)回應:閣下認為加入註腳去解釋是否可行?--Win. M. 2017年11月3日 (五) 11:37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但不同章節使用不同的形容詞,那會造成閱讀上的混亂,又該如何解決?當地讀者不可能只看當地的「影響」章節而已。以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為例,「颶風」在香港是12級,但澳門卻是11級,同一條目卻是二種不同的意思,在未經解釋之下只是讓讀者產生誤會而已。--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日 (四) 22:44 (UTC)
- 另外,臺灣和中國大陸慣用數字風級,這樣還要加上註解嗎?註解內容還是以各自的風力形容詞進行解釋?請示範怎麼解釋,以8級風為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3日 (五) 16:22 (UTC)
- (+)支持統一。--B dash(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58 (UTC)
- (:)回應@Tenbeens::小妹覺得我們可以模仿對「正面吹襲」的解釋(「按照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熱帶氣旋於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或以內掠過,即屬「正面吹襲」)。例如在香港章節第一次提到「烈風」時就寫「按照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烈風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8級至9級,即每小時63至87公里」。如果覺得困惑,以70km/h的風速為例,可以詳細地加入註腳寫「即蒲福氏風級之8級風」,然後再提「烈風」的字眼。另外,其實小妹上面的回應全都是針對「暴風」、「颶風」等風力形容詞,關於颱風分級(如「颱風」、「超強颱風」)的問題我建議容後再議。至於台灣和中國大陸方面,由於香港和澳門的風力形容詞是基於數字風力而定的,小妹建議台灣和大陸不必加入註腳。上面的解釋好像有點亂,如果有問題歡迎再提出。--Win. M. 2017年11月4日 (六) 11:40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但閣下不是說港澳讀者比較少用到數字風級嗎?用數字風級能讓港澳讀者看得懂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影響」章節嗎?個人折衷(&)建議,在港澳章節仍使用數字風級,但表現形式如「吹持續8級風(相當於強風)[註]」。其中[註]的地方就是放註解,解釋香港對於「強風」一詞的定義為何。
- 另外,須留意各地單位習慣不同,港澳慣用km/h,但臺灣、中國大陸、日本均使用m/s。說到這個就氣,為什麼用戶們當初寫蒲福氏風級這個條目時,並無m/s這個單位呢?--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13:11 (UTC)
- (:)回應:引言和「發展過程」用數字風級是可行,但「影響」章節就不改好過改,例如天文台的報文寫「颶風正影響香港東南部地區」、「香港南部地區持續吹暴風」、「多處地區已經受烈風影響」等,改成數字風級未免生硬。小弟同意加註釋,不久前亦對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的澳門章節加了下列釋義:
按照澳門氣象局的定義,蒲福氏風級的11級風在澳門稱為「颶風」,12級風則稱為「颱風」。這與其他地區的風力術語稍有不同,例如香港天文台對10至11級風均稱為「暴風」,而「颶風」則用於12級風。
- 另外風力術語和熱帶氣旋分級是不同概念,大家不是把兩者混淆吧?——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1月6日 (一) 09:27 (UTC)
- (:)回應@Weather Synchronize:嗯,其實可以將HKO的報文改寫為「香港x部/多處地區持續風力達n級(相當於k風[註])」,其中k風為當地採用之風力形容詞。其中[註]的地方就是放註解,解釋當地對於「k風」一詞的定義為何、風力單位須放上km/h、m/s、kts三者、相當於幾級風的範圍,並列舉其他地區之相當級別風力形容詞。呈現效果範例如下:
依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烈風相當於蒲福氏風級8至9級,即每小時63—87公里、每秒17.2—24.4米、34—47節。8級風在各地風力形容詞稱呼各異:在臺灣中央氣象局及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皆被稱作「大風」、在澳門氣象局被稱作「疾勁」、在日本氣象廳則被稱作「疾強風」。
-
- 見見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的編輯歷史[6][7],與其認為要"去台灣"的言行與移除中央氣象局資料的編輯[8][9],就知道這"新用戶"My doom是哪一位。--Outlookxp(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2:24 (UTC)
- (:)回應@My doom:個人無此意圖,請勿誣指。另請先閱讀方針與指引之後再作編輯,勿創建傀儡。--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49 (UTC)
- (-)反对:使用烈風和暴風等字眼就是要讓讀者能直觀比較風力,如果要數字化的話還不如全部轉成kts。再者,即使翻譯成風級,由於各地所採用的平均風速時間長度不一致(1/2/3/10分鐘平均),也還是不能直接比較。——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23:31 (UTC)
- (:)回應@C933103:使用數字風級呈現不會更直觀嗎?這邊談的問題就是因為大家對於「烈風」、「暴風」這些詞有不同見解,所以才需要邀集諸位研議,顯然使用特定區域之風力形容詞無普世性,遑論直觀與否。再者,所有的風力形容詞都是根據數字風級對應,如果數字風級不能拿來比較,基於數字風級而衍生而來的風力形容詞不也沒辦法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0:33 (UTC)
- (:)回應嗯。我指的是在同一地區內的對比。的確,使用這種未標準化的字眼會導致跨地區使用困難,但如果不使用這種字眼的話便會對於同地區內使用困難。我的意思是,既然轉換為數字風級也不能直接比較,那麼主要描述當地的情況會比較好?
- (:)回應@C933103:使用數字風級呈現不會更直觀嗎?這邊談的問題就是因為大家對於「烈風」、「暴風」這些詞有不同見解,所以才需要邀集諸位研議,顯然使用特定區域之風力形容詞無普世性,遑論直觀與否。再者,所有的風力形容詞都是根據數字風級對應,如果數字風級不能拿來比較,基於數字風級而衍生而來的風力形容詞不也沒辦法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0:33 (UTC)
- 另外,我說的「直觀」比較的意思是,HKO的各種熱帶氣旋警告都是用這些風力描述用語來命名的。相關警告發出標準也是對標於相關的形容詞的。
- 另一方面,有關於增進跨地區可用性方面,雖然說「烈風」在HKO定義是8-9級,但在條目中描述的時候,由於大部分會用到這種風力描述詞的場合都是在說X的風力達到烈風程度,在這場合只要括號標注(達蒲福氏風級8級以上)就可以了吧。或者例如說持續受暴風吹襲,那可以括號標示說(相當於風級表10級以上),即使說實際數字都達到了十一級也不會影響這描述的正確性。--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2:46 (UTC)
- (:)回應@C933103:上次有說了,香港所謂的某處風力達烈風程度是指當地風力達8至9級,而非純指8級以上,數字怎麼可能會橫跨8至9級?也不會有人會說2012年颱風啟德是「颱風到超強颱風」強度吧。雖然在集合論上是正確的,但跨級別的說法會讓大家在閱讀時覺得非常不對勁——某時刻的一個颱風只會是一個級別,同樣的道理,某時刻在某處的一場風力亦只會是一個級別。所以才建議是否寫成「x地的持續風力達n級(相當於k風[註])」,其中k風為當地採用之風力形容詞。其中[註]的地方就是放註解,解釋當地對於「k風」一詞的定義為何、風力單位須放上km/h、m/s、kts三者、相當於幾級風的範圍,並列舉其他地區之相當級別風力形容詞。呈現效果範例如下:
依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烈風相當於蒲福氏風級8至9級,即每小時63—87公里、每秒17.2—24.4米、34—47節。8級風在各地風力形容詞稱呼各異:在臺灣中央氣象局及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皆被稱作「大風」、在澳門氣象局被稱作「疾勁」、在日本氣象廳則被稱作「疾強風」。
- --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55 (UTC)
- (:)回應1.或者我的例子不清楚,我的意思是對整句句子而非單詞進行註釋,2.像提案這樣以數字風級為主模述的話對於解釋天氣預報和熱帶氣旋訊號會構成問題,相關標準的文字是基於這些字眼或者km/h風速,而沒有提及數字風速,因此不能直接聯繫。——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40 (UTC)
- (:)回應@C933103:但這種註釋明顯有解釋上的瑕疵,誠如閣下所言使用「某處受暴風吹襲(達蒲福氏風級8級以上)」,將無法確切反映出實際風級;且「暴風」在一個條目各地章節的意義均異,這樣做仍無法讓不諳氣象的讀者理解其意義,乃至引致各地讀者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而且為什麼只是引用預報或觀測相關的風力數據,卻不能由編者自行轉換成具普世性的詞句?當日本颳了「疾強風」,即使加上蒲福風級,會有幾個港澳讀者知道那就是62—74km/h?所以對特定單詞進行註釋是有其必要性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32 (UTC)
- --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55 (UTC)
協助各區氣象中心資訊完善
由於敝人先前撰寫「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及User:Jyxyl9撰寫「日本防灾警报列表」,使警報內容趨於完善,但周邊國家如越南及韓國之資料上不完整,故提出編輯討論以完善警報資料。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戶,對此發表建言,謝謝!--🍫|📖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24 (UTC)
- (+)支持:補充各國的警報資料有助詮釋影響。順帶一提,維基百科好像有兩套截然不同的越南颱風警報,閣下對其資料是否了解?--Win. M. 2017年11月4日 (六) 11:20 (UTC)
- 這部分要越南專題的維基人協助編譯,故若此資訊受肯定之後會協請越南專題的維基人協助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的維基人進行相關資料的探討。--🍫|📖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9:19 (UTC)
- 哪兩套?[10]這個2014年8月頒布的法案提到越南現在的災害系統有五級,熱帶氣旋只會用較高的3/4/5級,發出條件(參照機械翻譯)是:
級別 | 影響越南東海(南中國海),含黃沙群島和長沙群島 | 影響越南沿岸和北中部內陸 | 影響越南南部內陸 |
3級/橙色 | TD 8-9級風暴 10-11級強風暴 12-15級非常強風暴 |
TD 8-9級風暴 10-11級強風暴 |
TD 8-9級風暴 |
4級/紅色 | 16+級超級風暴 | 12-15級非常強風暴 | 10-11級強風暴 |
5級/紫色 | N/A | 16+級超級風暴 | 12-15級非常強風暴 |
- (+)支持:但要找到相关资料恐怕比较困难,需要有掌握相应语言的人士协助。中文世界似乎鲜少有类似资料。——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1月4日 (六) 11:23 (UTC)
- 這部分可能需要進行跨專題的協同編輯。--🍫|📖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9:19 (UTC)
- (+)支持,儘量提供協助。--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1日 (六) 10:01 (UTC)
有關越南的風級表和熱帶氣旋等級
在有關越南水文氣象局對海燕風暴編號爭議的文章中,裡面提到在越南,風力6-7級的熱帶氣旋算ap thap nhiet doi,8級以上算bao,14級以上算sieu bao。但有幾個問題:
- 這是越南誰訂的分級?越南氣象局NCHMF的網站上好像沒有sieu bao這說法
- 越南對於超過12級的蒲福氏風力表是怎樣處理的?按照越南文版的維基百科相應條目,在2010年風力表被伸延到15級,並在2014年按總理命令伸延到16級。也就是說中英文版維基百科蒲福氏風力條目中所提及的只有中國大陸和台灣採用伸延風力表的描述不確實?但是也就是說越南沒有用到17級?
- 另外,在越南維基百科的蒲福氏風級條目,裡面提到一個說是經諮詢的草案把蒲福氏風級表伸延到30級是什麼回事?而且好像還有實際用例?還有條目裡面說按越南標準把12級或以下的風力減1km/h和23級以上風力加1km/h是什麼回事?
- 另外有個和越南有關但熱帶氣旋無關的點也順便問一下,越南一斤有多少克?
有人懂越南的情況嗎?——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5:49 (UTC)
- 關於這部分可以移駕到上方的「協助各區氣象中心資訊完善」進行討論。--🍫|📖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0:02 (UTC)
- 已移動討論——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8 (UTC)
- (:)回應@C933103:請參閱此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39 (UTC)
- 就是看了這條目後產生的疑問——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9 (UTC)
針對過往氣象機構資料進行模板回溯
如題,目前的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僅有現代香港天文台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資訊欄,礙於兩機構歷史淵源的影響歷經重大變革,而其機構組織狀況與代稱亦與其他機構有重大懸殊,如香港天文台的前身機構「英屬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的國際代碼為「ROHK」、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前身機構「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臺灣省氣象所」的國際代碼為「TPWI」,業務性質亦與現狀的機構不同,故在此提出過往回溯,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戶,對此發表建言,以臻模板編輯更加完善。--🍫|📖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35 (UTC)
- HKO 2009年前也是沒有強颱風與超強颱風的,可像CWB般增加另一套模板系統,用於2009年前。--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4日 (六) 15:39 (UTC)
- ( ✓ )同意AndyAndyAndyAlbert君:這部分確實可以調整,相關建議還請氣象學專題維基人協助提供編輯建議。--🍫|📖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9:16 (UTC)
- AndyAndyAndyAlbert君,模板內有年份參數,可以根據年份選擇顯示「颱風(超強颱風)」或「超強颱風」。--M.Chan 2017年11月9日 (四) 10:18 (UTC)
- (+)支持,將儘量提供協助與意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1日 (六) 10:02 (UTC)
關於亞熱帶氣旋認定
先前已提出討論,但並沒有共識與結果,故在此再次提出討論。關於部分颱風季條目有美式機構如NOAA會在相關報告會做「亞熱帶氣旋」的性質追認,JTWC亦會在定位追蹤或是在預報理由當中提及性質認定,故在此提出颱風季條目應該要採納亞熱帶氣旋認定,而非直接否認相關評級。
據了解,在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模板之中也有納入亞熱帶氣旋的資訊欄,因此在此提出討論。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戶協助發表相關編輯建議,感謝。--🍫|📖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48 (UTC)
- 颶風季連亞熱帶氣旋都納入了,颱風季當然可以採納。學生會書記歡迎參觀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0日 (五) 04:53 (UTC)
- (+)支持,可納入各洋域熱帶氣旋季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1日 (六) 10:01 (UTC)
建議設置「地震基礎資訊」模板
關於熱帶氣旋條目已臻成熟,相關條目可視情況採取Template:Hurricane及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惟亞太地區在地震觀測上已有一定水平,故建議地震專題可仿照熱帶氣旋專題建造「地震基礎資訊」模板,並與原有的Template:地震混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富含完整的各機構資訊,可讓使用者在進入條目必可得知各機構的評級,閱覽上也可以知道各機構的評級差異性與測報單位的差異,故建議地震專題可以參考並創建「地震基礎資訊」模板。
相關情形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及地震專題參與者User:Jyxyl9、User:Theodore Xu、User:堅決殺毒2008、User:Ora LETC、User:Damingsama、User:Samchtt、User:Panintelize參與討論,並協助提出專題模板改善建言,謝謝。--🍫|📖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58 (UTC)
- 强烈(-)反对。大部分机构对于国外的地震的数据是参考当地或USGS的数据得来的。中二少年西奥多 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9:55 (UTC)
- (:)回應@Theodore Xu:大部分氣象機構對於颱風的強度數據是參考當地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數據得來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10:34 (UTC)
- (:)回應:@Tenbeens:但在地震领域里,不存在类似于“区域专责地震中心”之类的机构。有时引用USGS的数据是因为USGS的地震台网较为全面,仅此而已。中二少年西奥多 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3:17 (UTC)
- (:)回應@Theodore Xu:大部分氣象機構對於颱風的強度數據是參考當地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數據得來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10:34 (UTC)
- (-)反对,对于台风模板,要建设地震模板相对来说更复杂(有震源、震级、震源深度三个各个机构情报通常不一样的变量),因此不建议设置本模板。Ora LETC(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10:58 (UTC)
- (-)反对,地震与台风不同,地震实测数据一般只有本地机构才有,当前发布地震烈度的一般只有本地机构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另外,地震烈度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当前大部分国家还是使用烈度宏观度量(根据房屋倒塌率、山体滑坡程度等考察)为主,使用加速度数据的只有JMA、中央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台网等少数机构。震级和震源深度也是类似,全球地震基本上只有两到三个机构会公布类似数据,与热带气旋有显著不同。(地震条目插入机构烈度数据的效果参见此处,但现实中不会有这么多机构。)——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1月4日 (六) 12:28 (UTC)
- 我對地震並不太感興趣,暫不發表意見。--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4日 (六) 15:23 (UTC)
- (-)反对:理由同上。--坚决杀毒2008(留言) 2017年11月8日 (三) 03:44 (UTC)
- (-)反对:模板不適合套用在地震。--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9日 (四) 12:05 (UTC)
總結:0支持,5反對:此提案確認不可行。--🍫|📖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45 (UTC)
面部模特是否应该算作演员?
我近日创建了多个人物条目,以泰米尔·加齐为例子,有用户认为其不符合维基百科:人物收录准则,该人物确实有其特殊性,准则中最符合该条目的是“电视或电影之制片、导演、编剧、以及主要演员或配音演员,或多部影视作品的重要配角。作品必须曾经以商业发布,观众不少于5,000人”,但是泰米尔·加齐似乎并非其中任意一类,因为泰米尔·加齐是一个面部模特(face model),这种职业是新兴的,就是采集他本人相貌数据然后制作成模型用到电子游戏中,这个例子中,采集泰米尔·加齐的相貌制作成游戏求生之路2中的游戏人物Nick,换言之,玩家在游戏中看到Nick长什么样子,现实社会里泰米尔·加齐就长什么样子。这一点类似配音演员,很多观众很熟悉配音演员的声音,但是并不知道配音演员长什么样子;而面部模特则是玩家熟悉他长相样子,但是不知道他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想问的是以后这类职业统一规划到“演员”一类(IMDB似乎是这么做的),还是修改下维基百科:人物收录准则,在其中添加上这种职业?欢迎各位来讨论。--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09:38 (UTC)
- 演員與模特兒顯然是兩回事,更不要說面部模特。IMDB收錄是因為他有演戲,不是因為他是模特兒。—AT 2017年11月5日 (日) 09:45 (UTC)
- 您并没有提出这种职业到底应该分到哪一类?若以后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0:36 (UTC)
- 您自己就已把答案寫出來了,分類到Category:模特兒。-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5日 (日) 10:53 (UTC)
- 您的分类我有一点疑惑,模特二字并未出现在维基百科:人物收录准则,所以维基收录一个模特页面的标准是什么呢?--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1:48 (UTC)
- 「大眾廣泛認識的演藝人物」?-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5日 (日) 12:01 (UTC)
- 您的分类我有一点疑惑,模特二字并未出现在维基百科:人物收录准则,所以维基收录一个模特页面的标准是什么呢?--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1:48 (UTC)
- 您自己就已把答案寫出來了,分類到Category:模特兒。-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5日 (日) 10:53 (UTC)
- 您并没有提出这种职业到底应该分到哪一类?若以后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0:36 (UTC)
- 題外話,配音員也很少有在新人時期就會擁有條目的,直到累積了足夠的作品與知名度才會足以建立條目。這個職業雖然特別,但是應該也不脫這範疇,目前他只有1部作品擔任過主要角色,也只是4個可用人物之1,辨識度還不夠。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7:05 (UTC)
邀请各位来表达你们的意见User:Nivekin,User:燃灯,User:Cwek,User:Hat600,User:和平至上,User:Aizag,User:Liu116,User:Antigng,User:Bxxiaolin,--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23 (UTC)
- (!)意見 之前關於配音員的討論,重點是配音本身是否有演的成份,並以廣播劇為例子。當只有播音的劇集,無疑配音員/聲優就是演員。但如只提供面部輪廓,靠電腦合成處理演出,那該位面部模特是否對劇情要有深入了解?如只做幾個表情就當是演員,未免也太少看了演員這崗位。--Nivekin※請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3:05 (UTC)
- 這一部我不熟,另外一部決勝時刻:先進戰爭找凱文·史貝西找來做臉部捕捉是有把台詞唸完的,臉部的表情有都有演繹,不是完全靠CG技術。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3:46 (UTC)
車站結構圖的下一站
我在港鐵的車站條目內經常見到車站結構圖沒有下一站的資料,所以全數補回。可是補回後屢次被人重複刪除。這裡就想問一下,究竟車站結構圖加上下一站有甚麼問題以致要屢次回退?--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7年11月5日 (日) 11:48 (UTC)
- 和楼主问的无关,但是我想说车站结构图里的下一站的表达方式有点奇怪,只有一个名字,没有告诉别人这是下一站。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1月6日 (一) 08:13 (UTC)
- 下一站的资料还是挺有用的,应该加上。--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8日 (三) 19:03 (UTC)
- 找到了,原來是一個叫User:Xeror的人大規模刪掉和精簡掉車站結構圖的。User talk:Kevincli,你來看看。--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7年11月10日 (五) 10:43 (UTC)
似乎是Xeror的個人行為。這個人的編輯(尤其是對車站結構圖的編輯)似乎不是很受維基社群的歡迎,回退後又被反回退。User:Exploringlife,可以考慮暫時回退到受影響前的版本嗎?甚至可考慮VIP?--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7年11月11日 (六) 07:52 (UTC)
- 在很多年前曾討論過車站條目的內容,當時曾根據共識制定指引(由於日子久遠,要找回那篇討論,需花費一些時間,而本人近來並沒有任何空餘時間,如有需要,或可向sameboat查證,印象中他有參與討論,好像是關於金鐘站或中環站提名成為特色條目的時候),而當時的樓層表是沒有下一站,皆因路綫圖及路軌配置圖已有提及下一站。加入下一站是近年的事。再在樓層表內加入下一站的話,同一條目便最少有三處相同資訊了。同樣,開左右門這是身處車廂中才有意義的,列車方向已經有清晰表示,再寫上開左右門是多餘了。最後,近年用手機、平板電腦上網比用個人電腦更普及。如果圖表資訊太繁瑣,會嚴重影響閱讀。曾經有段日子,在幾乎每個車站條目內都有周圍的大廈或地方圖片,使條目充斥著大量不相關圖片,後來都被刪除。
- P.S.或許我不是很受歡迎,主要是本人跟幾位以前參與討論的編輯都認為條目應該簡潔清晰,而非將所有瑣碎的事情都記載下來。所以很多時候本人都會刪減重複或過於瑣碎的資訊。這項工作絕不受歡迎,因而會引來各方批評。--XerorTalk 2017年11月19日 (日) 05:03 (UTC)
公里³這類型的表示方法是否覆核格式手冊
我認為這是中文和數字亂用了,2²非二²,根據國際單位制和國家翻譯,公里³應該正確書寫為「km³」或中文名稱「立方公里」,根據goole未見正式文件、論文如此書寫,只有月球環形山條目大量使用。--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2:18 (UTC)
- 確實沒看過公里³這種寫法的單位。-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6日 (一) 03:58 (UTC)
- (*)提醒:這與Wikipedia:机器人/申请/Zestbot相關,如果無人反對就當作大家接受這修正了。--A2093064→Xiplus 2017年11月13日 (一) 14:47 (UTC)
- 全世界只有中文维基百科这样写。--175.167.130.228(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5:11 (UTC)
据我所知,中文条目的菜蓟和英文条目的en:Artichoke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是互相链接的,所以请哪位大神看看是不是可以互相链接到一起?--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2:13 (UTC)
- @Jasonnn~zhwiki:en:Artichoke(Cynara cardunculus var. scolymus),刺苞菜蓟(Cynara cardunculus)的變種,與食托菜薊(Cynara scolymus,通稱菜蓟、洋薊)都是同一個東西,應該能合併。--Steven |_-。) 2017年11月6日 (一) 07:37 (UTC)
- 我不知道如何合并,尝试了一些方法均无效。召唤大神来合并。--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2:13 (UTC)
- 使用合併工具將 artichoke (Q23041430) 及 Artichoke (Q134609) 二個合併試試看。--Lonicear(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14 (UTC)
- 无效,提示“Failed to merge items, please resolve any conflicts first.Error: Conflicting descriptions for language en.”--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3:43 (UTC)
- Language English在Artichoke (Q134609)及artichoke (Q23041430)裡面都有內容,保留其中一個,另一個的內容全部清空,將他的Label, Description, Also known as複製到保留者的Also known as處,可以解決上面的問題。按第一個方框左下角的 All entered languages 顯示全部語言,檢查是否和English有同樣問題的語言,依照上面的方法排除。-- Lonicear(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0:17 (UTC)
- 无效,提示“Failed to merge items, please resolve any conflicts first.Error: Conflicting descriptions for language en.”--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3:43 (UTC)
- 使用合併工具將 artichoke (Q23041430) 及 Artichoke (Q134609) 二個合併試試看。--Lonicear(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14 (UTC)
- 我不知道如何合并,尝试了一些方法均无效。召唤大神来合并。--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12:13 (UTC)
- 英文上的介紹應該是合併了兩者,要差異的話看西班牙文es:Cynara_scolymus、es:Cynara_cardunculus雖然看不懂西文但學名明顯是一個中文、一個英文的介紹,英文那邊應該算是介紹整個菜蓟族但又有很多東西。--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6日 (一) 07:53 (UTC)
邀请各位来表达你们的意见User:Nivekin,User:AT,User:燃灯,User:Cwek,User:Hat600,User:克勞棣,User:和平至上,User:Aizag,User:風鳴,User:Liu116,User:Antigng,User:Bxxiaolin,--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24 (UTC)
我上面已經說了,他們在西文有不同頁面所以系統合併會變成兩個西文就不給你合併了,要合併就必須將全部語言所對應的物種分開認證確認其所屬。--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4:26 (UTC)
這個頁面既不像消歧义頁面,又不像條目頁面。--120.230.156.108(留言) —此條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7年11月6日 (一) 08:42 (UTC)之前加入的。
- 是个问题,点进刀_(武器)再选择刀还会回到该页面,有些滑稽......--HAL Le Patrouilleur 2017年11月6日 (一) 08:50 (UTC)
- 刀_(武器)有點多餘,至接併在刀#武器寫個二級標題,比較合理。--O-ring(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16:50 (UTC)
- 如此一来,刀是否不需要消歧义了?--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25 (UTC)
- 刀_(武器)有點多餘,至接併在刀#武器寫個二級標題,比較合理。--O-ring(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16:50 (UTC)
條目書寫通常用書面語,我將「是字多餘」問題改善後是否仍有太過口語?
我想請各位看改善後版本,當你看完條目內容後,我想問:
- 你覺得條目這樣寫會不會「太過口語化」?若有,哪些地方才算是你認為太過口語?
- 原先問題是贅字,有人質疑我將口語與書面語分不清,雖然我知道是二回事,但我想問你們覺得這樣寫是否超出書面語範圍?
以上,這二個問題是一體二面的,出自DYK發現,我虛心受教;我為求慎重,並誠心面對問題,所以我想勞煩社群,特向各位請教。--Kai(留言) 2017年11月8日 (三) 20:01 (UTC)
- 我認為與其說是太過口語,不如說有些內容不太像百科全書的寫作風格(如歷史南橫健行第二段);不過單就書面語與口語的角度出發,雖然部分辭藻確實有待修飾,行文還是通順的,不認為有兩者不分的問題。坦白說DYK起爭議時我就覺得是個偽議題,究竟何來口語之有?--Der NoobWayne™然而,然而。 2017年11月8日 (三) 23:32 (UTC)
- (!)意見:路过看了一下,发现有这么一句: …必宿之地,令不少參與健行縱走的青年學子曾在這留下青春回憶 请问阁下是否觉得此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这并不是口语不口语的问题。一边打字,我又发现一些: 救國團透過健行隊要在南橫公路5天的行程中,從梅蘭一路走到利稻… 是想说救国团有一个下属分支叫做健行队吗? …高度,不僅學生們已經耗費許多體力,也在這項活動中孕育出不少的男女朋友,因此… 并列成分到底是什么?
为了确保阁下明白我的意思,我把这三句话修改一下:一、去掉“令”字;二、救國團的健行隊…;三、不僅耗費了學生們的許多體力,也孕育出了不少青年男女之間的感情 —— 我其实一直都有疑问,台湾的国文和大陆的语文真的有差这么多吗?为何我总感到台湾的语法很奇怪? --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9日 (四) 00:02 (UTC) - DYK早就被少部分激進份子動壟斷了,只要不是他們的人就是拼命雞蛋裡面挑骨頭,想盡辦法讓人選不上,加上某幾個觀禮員的包庇,根本無法地帶。那邊起的問題不要太往心裡去,自己心裡有數就好。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4:19 (UTC)
- @NoobWayne:部分辭藻,請問是指哪裡呢?南橫健行第二段,可能因為我根據新聞報導去寫,在寫的過程中就犯下「不像百科寫作風格」。在寫法上,假如不要偏重新聞報導,將其轉成百科寫作的風格寫入條目,你心中有何版本可以比當前版本更好的呢?(我不是真的叫你去寫)--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4:39 (UTC)
- 辭藻部份如第二段「不僅是救國團所經營的山莊海拔最高」改為「不僅是救國團所經營的山莊中海拔最高者」、南橫健行末段「使得埡口山莊住滿了全是準備要登山的旅客」、八八風災第一段「林務局考量到埡口山莊的地基有走山之虞發生」發生為贅字應去除;此外文中數處寫道「緊鄰在」,緊鄰可以算是及物動詞(吧?),再加在字就顯累贅;目前看到比較明顯是這些。至於南橫健行第二段老實說我的想法是悉數刪去會比較好,一方面也是因為我想實在想不到要如何潤飾此段,不過由於您才是主編,這個段落是否有其重要性還得由您判斷,因此若閣下認為有保留必要的話則逕予忽視我的意見即可。--Der NoobWayne™然而,然而。 2017年11月9日 (四) 07:22 (UTC)
- @NoobWayne:為了便於看出我回答,我拆成二點來說:
- 辭藻部份如第二段「不僅是救國團所經營的山莊海拔最高」改為「不僅是救國團所經營的山莊中海拔最高者」、南橫健行末段「使得埡口山莊住滿了全是準備要登山的旅客」、八八風災第一段「林務局考量到埡口山莊的地基有走山之虞發生」發生為贅字應去除;此外文中數處寫道「緊鄰在」,緊鄰可以算是及物動詞(吧?),再加在字就顯累贅;目前看到比較明顯是這些。至於南橫健行第二段老實說我的想法是悉數刪去會比較好,一方面也是因為我想實在想不到要如何潤飾此段,不過由於您才是主編,這個段落是否有其重要性還得由您判斷,因此若閣下認為有保留必要的話則逕予忽視我的意見即可。--Der NoobWayne™然而,然而。 2017年11月9日 (四) 07:22 (UTC)
- @NoobWayne:部分辭藻,請問是指哪裡呢?南橫健行第二段,可能因為我根據新聞報導去寫,在寫的過程中就犯下「不像百科寫作風格」。在寫法上,假如不要偏重新聞報導,將其轉成百科寫作的風格寫入條目,你心中有何版本可以比當前版本更好的呢?(我不是真的叫你去寫)--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4:39 (UTC)
- (1)你提出的四例,我逐一回答如下:
- 第一例:差這二個字有無添加,我閱讀起來只感受出這在強調,那麼你建議我添加「中」、「者」的意思也是如此嗎?
- 第二例:我考量到整個段落所表達的文意,你選中在這一處更改會牽動上下句的結構,為了避免文意表達有誤(前面有提及「山友」一詞),另外加上我自己發現「在每年10月……的季節入山」有二句可以改寫成一句,所以我決定選擇「重寫」。
- 第三例:「考量……有走山之虞發生」這話倒像「發生」一詞使用不當,正確寫法是:「考量……未來發生走山」,否則捨棄「發生」一詞就寫:「考量……有走山之虞」。
- 第四例:你說「緊鄰在……」的「在」是贅字,我也發現到「緊鄰著……」的「著」字,它也算贅字嗎?
- (1)你提出的四例,我逐一回答如下:
- 你知道嗎,在你給出這些建議的同時,我也一邊在「盤算」當前版本所寫的內容,盤算的是如果太多改善是對贅字或用詞不當而被簡短的,我考量語句的閱讀通順,雖然沒原本問題了,卻不能放著這麼多簡短的話,我勢必再進行一次改善(重寫),比如前一句話只有七個字,下一句話卻有二十一個字,那麼我將這二句話併在一起寫就得重寫才能維持原本的文意,因為這二句話所描述是針對這一段落裡所介紹之事一部分。
- (2)經過我的思考,你說的話很有道理,若是我修飾太過,這種修飾功夫就比如園藝,一棵樹長太茂密,樹枝被修剪光,乍看像枯木,了無生機,連隻蟬都不會飛過來,所以我能理解讀者是不感興趣去閱讀死板板的文章;另一同時而言,若是我下錯地方去修飾,我校稿也是白費,上來詢問的用心也會使人看不到,畢竟我要做出來而且做對地方,正是這次發問我所要學習的!--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9:19 (UTC)
- 針對閣下的疑問:
- 第一例:加上這兩個字會不僅可以使全句讀來更為通順,也比較貼合百科全書所要求的正式書面語氣。
- 第二例:這裡我提出建議的主要原因在於不論是修訂前版本或當前版本都存在著一個共通的問題,即句尾沒有指明「準備要登山的誰?」,這會讓句子讀來感覺沒有寫完;一般而言這裡填的應該是山友,但既然閣下已在前句使用了該詞,所以我才建議補上旅客一詞代替。在此提供另一建議:「此外,山友多半會選擇每年10月至12月間南橫山區氣候最穩定的季節入山,因此這段期間的埡口山莊往往住滿了大批的登山人潮。」同樣的,閣下才是主編,採納與否全由閣下定奪。
- 第三例:「有XX之虞」的意思就是「有可能XX」,屬於正式的慣用法,之虞後面一般不會再接其他詞彙。不過我既非中文專業,國文造詣也談不上高竿,因此若閣下堅持現下用法我實在也無法說您錯。
- 第四例:緊鄰著應該不算贅字,至於在和著是否是贅字的分野如何界定坦白說我也不是很清楚,一如前揭所述,我的中文語法稱不上專精,因此這方面還是要請其他維基人解答。
- 基本可以了解閣下的用心良苦,其實我在翻譯條目時也經常遇到這類情況;一方面不希望修得太過火、偏離原意,另一方面又想寫出讀者樂於閱讀的文章,分際不是很好拿捏,因此我也十分佩服閣下有這樣的決心與勇氣在客棧提出這樣的疑問。--Der NoobWayne™然而,然而。 2017年11月9日 (四) 12:28 (UTC)
- 第一例:看來我下這功夫要再多努力,我才能學習到有你這般水平。當然是指百科寫作風格,也就是如你說「貼合百科全書所要求的正式書面語氣」。
- 第二例:對於「……住滿了全是準備要登山的」,你想正好與我想的一樣,「登山的」少了受詞,沒有對象是要「的」什麼,我自己寫也明白當初為何犯下這種錯誤,可見我省略省錯了地方(避開前面重覆提及「山友」一詞),變成語法不對。你給我參考這一例,我很感謝你熱心示範,但我沒有現在更改,並不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改才跑來問你,所以當時我先用「盤算條目」這事對你說,用心在於使你瞭解我是在等候全部討論完,將一口氣蒐集每個人建議之後再來改善,如此在紀錄上就只花一筆編輯,沒想到你還是誤以為我需要示範,我對你感到很對不起,使你費心去設想示範。
- 第三例:總言之,「有XX之虞」是正確的寫法,若如此仍不算正確,至今我沒發現「有XX之虞」有何不妥,我只能就「有XX之虞發生」去相較而判斷何者適宜,如你所言,「有XX之虞」後面不能接「發生」一詞,這我能理解。
- 第四例:這種事好解決,你不知道,我會知道從哪裡去讓我自己知道,看來我把問題丟給你是很不好的,希望我沒有讓你有這種感受,如果你有,我很抱歉,我太貪便宜了(我是抱持「順便一問」態度)。
- 翻譯?你的功夫更高一層,因為你還有顧及「語言轉換」的問題,而我這種條目並沒有,除非我引用來源是外文,這時我就要面對翻譯問題。但是你提醒我一個很重要關鍵,無論是否翻譯,一樣都是按照來源所寫、外文條目所述,以眼睛所見「事實記載」去寫的,所以不能因此有偏離原意,否則會有曲解之疑而誤觸中立觀點、原創研究二大方針。如此看來,只要掌握住這種要點,我在表達上、語法上有何問題就很好解決。以上這麼說,你覺得呢?--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16:53 (UTC)
- @Kai3952:
- 第一例:閣下不必太過抬舉,對書面語較為熟悉至多是我的主修專業所帶來的附加效益,要談給任何維基人做榜樣都還遠遠不及。
- 第二例:沒事的,只要閣下心中有底就好。
- 第四例:閣下不必感到抱歉,客棧本來也有解惑的功能,純粹是我能力不足、無法提供詳細解答而已,您若有更好的管道獲取答案那也是好事一樁。
- 這說來就有點尷尬了,因為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原創條目的困難度會比翻譯條目來的高,要自己手動收集資料、彙整成一篇通順可讀的文章,尤其許多人(如閣下您)還願意將條目提報DYK這種說話不給面子的地方供眾人評析,那對條目的要求更是一種挑戰,想到我就腦袋發脹;這也是為什麼我從來沒寫過任何一篇原創條目,也因此非常佩服所有原創條目的作者。另一方面,我雖不敢保證仰賴事實記載與兩大方針就可以寫出「意映卿卿如晤」這般行文通順的文章,畢竟有時候在原始文獻(外文條目與原始參考資料)轉換為條目時哪些該取、哪些該捨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不過至少可以說以這樣標準寫出來的條目品質基本不會差到哪去。--Der NoobWayne™然而,然而。 2017年11月10日 (五) 04:32 (UTC)
- @NoobWayne:
- 這四例,雖然我經由你的說明之後,我可以理解並知道如何改善,若我想在這次發問抱持學習心要有所收獲,經過思考之後,我發現自己盲點出在:我會修改都是建立在別人的指教上,那麼我就反問自己:「在沒人告訴我,我會如何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做?」,以此推論可知,唯有掌握住這四例的要領才能學習到,根本上做法我有找到,從平常多去閱讀別人的作品,在這些「與書對話」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自然就能領會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如此才能融會貫通、巧妙運用,也同時可免除掉我在語法、贅字、用詞不當等種種問題。你看,這不正是驗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嗎,所以若非有你這些話給我指教,我又如何讓自己想通呢,是不是?
- 當你說「提報DYK」一事,可能是受到最近發生「我被人攀誣而遭到反對(註)」一事所影響,不禁勾勒出回憶,在心裡上感受是心有戚戚焉。我拆成二點來說:
- 真正的挑戰,以DYK評審而言:
- 你我都會知道DYK舉薦的是條目,條目有被維基百科一整套方針、指引、論述、使用手冊、討論共識……等等給約束,剩下問題就是條目的主編本身的問題是素質不一,因為被舉薦的條目是由主編所寫,其素質也直接影響條目的質量水平。但重點來了!主編素質可以透過討論、經由自己學習、別人指教……等方式提升,那麼你曾有看過DYK評審哪一位素質有被要求提升?所以真正的挑戰是「DYK評審素質不一」,萬一遇上「素質有問題的評審」,偏偏別人無法被干預與控制的(他不會面對自己有問題),只能任由這種人藉機濫用反對票。你看!維基百科沒有一套制度在約束他們,幸好當中有素質好的評審,反而他們給予建議是實際的(明確指出「事實存在」的問題)。
- 真正的挑戰,以主編自己而言:
- 主編的挑戰乃在於寫條目所遇上的問題(包括你說的取捨),要克服就從自己素質去提升,一種是多方嘗試任何可學習的途徑,以求大大增加進步空間,另一種是閉門造車、嫌麻煩(沒時間做)、維持現狀而感覺良好(故步自封)……等種種心態。你看!那些被鞭策的主編,其實不是每一位都受到DYK評審所影響,他們當中沒沒無名低調的寫,其影響力(貢獻多寡)也不一定被看見,而且所受褒貶也不一,但他們還是照樣可以寫條目。正是如此,其素質是無法單憑DYK所衡量,所以真正挑戰的是:「主編與DYK評審都在不知道之處所存在的問題」,這往往是直接影響主編成長能否大幅提升(將無形障礙給突破),唯一對抗「它」方法就是自己想辦法讓自己向上成長,這也是維基百科沒人教會的事,唯有自己領會,如此才會使自己知道如何突破。
- 真正的挑戰,以DYK評審而言:
- 註:利用虛設問題加諸我身上,並把持反對票去一再要求我不存在的問題;原本問題已被改善,但對方將不存在的問題視為真正問題,導致反對票被人不當利用(對方投下反對票沒拿出證據,其理由卻是虛設出來的問題給我),結果塑造出我是真正有這種問題存在的假象給大家看(大家與他一起誤以為我有這種問題)。--Ka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37 (UTC)
- @NoobWayne:
- @SzMithrandir:這不是臺灣在寫,是我在寫的,你的疑問也正來自於我。「口語」是DYK那裡的人對我說的,我也不知道為何他看到就認定是口語;你說這不是口語不口語問題,按照你列出三例,你是想告訴我「語句潤飾與通順」的問題嗎?經由你的說明,並對照條目所寫來看,我確實發現到(準確地說叫「承認」)自己書寫上毛病:
- 第一例:令不少參與健行縱走的青年學子曾在這留下青春回憶
- 前一句沒有因果關係,「令」字使用是不妥;「曾在這留下青春回憶」語病是當時才有回憶,那麼為何用「青春」去形容回憶,所以準確地寫:『在這留下青春回憶』,「曾」字就可以省略掉。
- (:)回應:曾字并无问题,问题在于令字 -- SzM 05:46 (UTC)
- 前一句沒有因果關係,「令」字使用是不妥;「曾在這留下青春回憶」語病是當時才有回憶,那麼為何用「青春」去形容回憶,所以準確地寫:『在這留下青春回憶』,「曾」字就可以省略掉。
- 第二例:救國團透過健行隊要在南橫公路5天的行程中
- 主詞是健行隊,因為是健行隊在這次活動走在南橫公路健行。
- (:)回應:那请问“透过”(大陆讲“通过”)是什么意思呢?救國團透過健行隊这个下属机构达到了跋涉5天的目的?你觉得这讲得通吗?跋涉5天应该是透过某种方式,而不是透过某个人/某些人。-- SzM 05:46 (UTC)
- 主詞是健行隊,因為是健行隊在這次活動走在南橫公路健行。
- 第三例:不僅學生們已經耗費許多體力,也在這項活動中孕育出不少的男女朋友
- 既然耗費許多體力是結果,還用「已經」去強調就會變成贅字。
- 既然這一段話在描述這項活動的過程,還用「這項活動中」去強調就會變成贅字。
- 這一段話「孕育」之意是培養,但想要表達出是對『友情發展到感情』而言,那麼使用「男女朋友」一詞就有二種不妥:(1)孕育出男女朋友是誰去孕育的?這並不是母親養小孩。(2)知道「孕育」一詞是形容友情發展到感情,「男女朋友」只是變成停留在友情階段而沒發展。就此二種不妥可知,「男女朋友」換成「青年男女之間的感情」是比較準確的寫法。--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4:38 (UTC)
- (:)回應:你这几点也都算有道理,但还是没讲到重点,重点是“不仅...也...”的结构;这个结构要求两个分句非常平行、结构非常相似才行,具体点说,就是主语应该是一个,并且谓语-宾语结构应该相似 -- SzM 05:46 (UTC)
- (~)補充:我之前没讲清楚;具体说,这句话里边,主语是爬山(所以從梅蘭開始徒步時,經過...後,學生們早已爬升了將近2,000公尺的高度)这个行为,如果非要抠语法的话,可以用“這”字作虚拟主语,变成這不僅耗費了學生們的許多體力,也孕育出了不少青年男女之間的感情 -- SzM 23:38 (UTC)
- 第一例:令不少參與健行縱走的青年學子曾在這留下青春回憶
- @風鳴:你要考慮到「萬一」,若是真的有問題呢?正是呼應我起頭所說「為求慎重」。無論有沒有問題,有問題就學習改善,沒問題就當成一種經驗。--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4:38 (UTC)
- @SzMithrandir:這不是臺灣在寫,是我在寫的,你的疑問也正來自於我。「口語」是DYK那裡的人對我說的,我也不知道為何他看到就認定是口語;你說這不是口語不口語問題,按照你列出三例,你是想告訴我「語句潤飾與通順」的問題嗎?經由你的說明,並對照條目所寫來看,我確實發現到(準確地說叫「承認」)自己書寫上毛病:
- (:)回應Kai阁下:可能我上面没标清楚,我现在把我修改的方案用红色{{red}}标出。我觉得用词恰当与否倒再其次,问题都在于语法和逻辑;具体点说,问题主要是主谓结构不明,平行句式不平行,以及转折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然而、并且等)使用不当。 另外,我说的“台湾国文”的意思是,我发现大陆地区以外的华人,语法都很奇怪;台湾不是指某个人的id,是指阁下是台湾人。--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9日 (四) 05:46 (UTC)
- @SzMithrandir:我分成二個議題來回答:
- 第一:
- 你修改的方案不是你用紅色就會讓我看到,而是我有看到,卻在你沒告訴我背後的原因使我理解為何,我只能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就如你看到我說這些道理,這種方法就像是數學題對每一題「用驗證去反推」答案怎麼算出來的。
- 語法和邏輯,你這麼說就使我感受到自己會不會因為太口語,所以寫出來變成你說:「主謂結構不明,平行句式不平行」情況發生?我會這麼問,因為我還不能理解你的意思,我這個人需要看見實例才能理解,否則「主謂結構不明,平行句式不平行」這種話對我而言很像是數學題在背誦公式。
- 轉折詞使用不當,這原因經由DYK討論之後,知道是我個人習慣所致。我常常為了連接上下句的關係而使用這些轉折詞,但是太過強調關係,就變成我使用不當,比如說「雖然……但是……」、「不僅……因此……」、「由於……所以……」、「然而……因此……」、「不僅……並且……」,所以你是認為我書寫上不要太著重於上下句的關係,是這意思嗎?
- 第二:
- 我就是因為知道你意思是在說臺灣人,而不是在說我,所以我才有這種反應對你說:「這不是臺灣在寫,是我在寫的」這話,你何必因為我自己在語法上問題(包括邏輯),藉這次機會去牽扯臺灣人,你這麼說就會發生四種令人對你不好的解讀:
- (1)你是想塑造出對立,臺灣的國文能力遠比中國大陸來得差嗎?
- (2)你意思想表達是我害了臺灣,臺灣的國文能力與教育結果是因為我在語法、邏輯的書寫問題所致?
- (3)你是想說臺灣人受到國文教育都像我這樣子,其意是想藉由我(個案)去分析每個臺灣人的中文水平?
- (4)你的做法雖然是這麼問,而你的用心是想叫我別仗著臺灣人去發問(因為你看到我寫的條目是關於臺灣的建築物與歷史),或者更深入思考你的用心,可能你是想叫我不要寫有關於臺灣的條目?
- 以上四種,如果你不是這些意思,而是單純想問:「有關於中文教育上,臺灣與中國大陸是否一樣?」,麻煩請你先三思之後再謹慎發言,否則請不要因為我個人問題就牽扯上臺灣人,更何況我自己發問的問題裡沒有存在詢問有關於臺灣人,可見這是「你自己去聯想」出來的,萬一出了事(被別人追究),可不要把我拉下淌渾水,特此澄清聲明。--Kai(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07:51 (UTC)
- 我就是因為知道你意思是在說臺灣人,而不是在說我,所以我才有這種反應對你說:「這不是臺灣在寫,是我在寫的」這話,你何必因為我自己在語法上問題(包括邏輯),藉這次機會去牽扯臺灣人,你這麼說就會發生四種令人對你不好的解讀:
- 是,你说得对,我有地图炮之嫌,宣传报道出了偏差,我要负责任。你提出的“台湾问题”1234中,4是完全没有的;说白了,我是希望你们维基人士写东西能高质量一点,不求完美,但求优良。
然后我刚才特意看了一下DYK评选的长篇大论,有人质疑阁下把口语当做理所当然,不过后面讨论中部分打消了该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不只是“竟然把口语放到维基百科上”的问题,而是“想写书面语却难以高质量”的问题。埡口山莊就是个旅游景点,文字上追求严密也追求不到哪里去;但是同样的编写习惯,要换做其他条目呢?我举几个其他条目的例子:- title=五輪真弓,special:permalink/35728947
- 她的歌曲在整個東南亞都很流行,當年有不少香港歌手..都翻唱她的歌曲。可見她在香港,也有相當的影響力。【为何不一开始就说她的歌曲在整個東南亞都很流行,香港也不例外,然后再说xxxx都翻唱他的歌曲?】
- title=譚詠麟,special:permalink/46906133
- 1987年度,譚詠麟推出了《牆..》和《再..》兩張水平甚高的唱片,亦是不少樂迷心頭的最愛。兩張專輯以..為主,格調..統一,而譚詠麟展現了他不俗的創作功力,全年共作了十多首作品【为什么说两张专辑的风格,突然就又跳到全年贡献多少首原创歌曲?】。在《再..》專輯中,譚詠麟一人就貢獻了五首作品【这句话为何不与前一句话合并?既然要突出谭创作的功力,为何不把《牆..》和《再..》一起介绍,具体说明两张专辑分别有几首是原创?】。另外同年亦與張國榮,陳潔靈等人代表香港參加東京流行音樂節。同年7月,譚詠麟又在紅勘體育館連開17場個人演唱會,這是譚詠麟連續【第】三年舉辦多場次的個人演唱會。年底,譚詠麟的《Don't..》、《知..》、《無..》分別入選87年度十大勁歌金曲【並字后面的半句话,主语不是专辑,是谭咏麟,为什么不断句?】並連續第四年蟬聯最受歡迎男歌星;《再..》入選商業電台金曲獎以及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一样的问题,同前】;《Don't..》、《知..》分別入選十大中文金曲,譚詠麟在..後宣布不再接受..獎項。
- title=大英帝国,special:permalink/46910774
- 1588年,正值都鐸王朝的伊利沙白一世期間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大獲全勝,正式確立英格蘭王國作為海上霸權的地位..【“正值”的下文呢?其实根本不需要“正值”这个词吧?】
- 恕我浏览记载有限,不能一一列出;阁下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这些文段。我其实专门浏览了二二八事件,没有找到什么问题,所以二二八事件条目算是一个正面教材吧。
在文字问题之外,阁下也请留意内容;维基百科条目不应该和旅游景点简介一样风格。景点自我简介是有宣传性质的,会描写各种小故事;而维基百科不能成为广告站点,所以收录的内容其实不应该有什么“青年男女留下美好回忆”之类的措辞。--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9日 (四) 23:38 (UTC)
- @SzMithrandir:
- 這四點有沒有是你心裡想的,如果你沒有,當初本不該如此表達給說出來,又何須因為被我托出這四點,你才藉機來解釋呢,是不是?而且當你說「台灣問題」,我就知道你解釋等於沒有解釋,因為你沒有做到,我個人寫條目的問題能關乎台灣何事,怎麼會被定位叫「台灣問題」?我看你後面說:「我是希望你们维基人士……」,你自己不就身處在維基了嗎,怎麼會區分出「我」、「你們維基」二個角色,難道是因為你受到「台灣問題」影響而區分出「臺灣人」、「內地人(中國大陸)」二種人嗎?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又不願被人給懷疑,除非你心中拋下「先入為主」,否則你說出來的話很容易露出破綻,畢竟這裡是維基百科在討論條目,不是上來討論台灣問題,動輒就說誰是臺灣、誰是內地,你看我有對你說我是臺灣人嗎,還是你看我發問哪裡有說自己是臺灣人?如果沒有,我建議是:希望討論別帶著知道「對方是XX地區或XX國家的人」有此成見存在。
- 我只是忠言逆耳,试探一下阁下到底是否在意语言质量。希望不管是大陆人还是港台人还是海外人,都能认真对待维基百科的编辑过程;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问题,有的人像百度百科商业广告,有的人像综艺花边新闻,有的人像传教士,有的人翻译腔。-- SzM 05:50 (UTC)
- DYK評選,你說的也如我想的是同一條路——「質量提升」,但DYK只針對我在書寫上使用書面語所發現的問題去討論,我因為這裡的發現才進一步拿到這裡(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詢問,經過你的說明,其結果正是驗證DYK所說,但是值得我驕傲的是,反而我在這裡居然遠遠比DYK更多的收獲。實例,你提及「宣傳性質的措辭」一事,我感到很欣慰是你發現了我從來沒看見的問題(寫作陷入當局者迷而存在出地域中心),這種事很好解決,但相對地真正問題不在這裡,反而是主編如何避免陷入當局者迷(昨晚有討論這問題),更深入地說,這問題又涉及到分際拿捏,因為維基百科方針並「沒有完全禁止」,只是告訴我恪守中立觀點,如此才能避免過度地域、過度宣傳,所以我真正的問題乃在於「分際拿捏」!
- 但阁下这篇《垭口山庄》的内容确实很接近旅游宣传广告,除非大作改动。-- SzM 05:50 (UTC)
- 你列出的這些實例,我雖然無法因此就與你說「主謂結構不明,平行句式不平行」去連接在一起理解,因為在實例上看我的確有些地方看不出,一旦我拋下「主謂結構不明,平行句式不平行」這種公式,單單只就實例上來看,一切我就能明白了,這種驗證你也可以看看我怎麼對別人說([11]),我就像數學題將一題一題地給細細解開。
- 那只能说,阁下可能没有接触过“生硬”的系统的语法分析;我个人的经历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都有涉及语法(判断病句是经典题型),然后学习英文的过程中又比较了中英文语法;可能我个人比较在意语法吧。其实我现在回复你的这些话,语法虽然没问题,但逻辑关系并不严密,因为这是聊天对话;如果是写条目的话,这样的碎片句子是不行的,当然写条目的时候,内容要比我们的聊天复杂、“密集”。-- SzM 05:50 (UTC)
- 我從你列出這些實例再去延伸探討,追根究抵上做法,我只要在平常多下些閱讀上功夫,從別人作品藉由閱讀去反思,經過腦子思考後就會消化出一道答案,自然就能明白哪些地方該是注意,在什麼題材下該選擇怎麼樣鋪陳,對某一些話所運用的措辭要如何分際,如此功夫要融入自己一部分再去寫出條目,這種過程上學習是涉及自己的個性,的確不是仰賴你列這三個條目的實例可以教會我的事。倘若要追求質量(比如你說:「文字上追求嚴密也追求不到哪裡去」),你發現可能只是我冰山一角,我唯有從閱讀中思考別人作品來瞭解自己,以幫助自己所看不見的盲點給揭開其問題,答案也同於在這些其中,最後達到我不僅會加以活化其語文之運用,還可以協助我將條目的質量提升。總言之,閱讀就是我的語文老師,與書對話就是在瞭解自己(經由閱讀去思考內容來反思自己),融會貫通才能掌握其精髓。--Ka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06:43 (UTC)
- 这肯定是正确的,尤其要阅读高质量的内容;不知阁下是否能去到什么图书馆,或者网上搜索也行,马克斯·韦伯的书的语言应该都很“书面”、严谨。我忘记我以前读的是哪本书的英文翻译了,不过似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比较多中文翻译。-- SzM 05:50 (UTC)
- 這四點有沒有是你心裡想的,如果你沒有,當初本不該如此表達給說出來,又何須因為被我托出這四點,你才藉機來解釋呢,是不是?而且當你說「台灣問題」,我就知道你解釋等於沒有解釋,因為你沒有做到,我個人寫條目的問題能關乎台灣何事,怎麼會被定位叫「台灣問題」?我看你後面說:「我是希望你们维基人士……」,你自己不就身處在維基了嗎,怎麼會區分出「我」、「你們維基」二個角色,難道是因為你受到「台灣問題」影響而區分出「臺灣人」、「內地人(中國大陸)」二種人嗎?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又不願被人給懷疑,除非你心中拋下「先入為主」,否則你說出來的話很容易露出破綻,畢竟這裡是維基百科在討論條目,不是上來討論台灣問題,動輒就說誰是臺灣、誰是內地,你看我有對你說我是臺灣人嗎,還是你看我發問哪裡有說自己是臺灣人?如果沒有,我建議是:希望討論別帶著知道「對方是XX地區或XX國家的人」有此成見存在。
- @Kai3952:以上逐行回复。--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13日 (一) 05:50 (UTC)
- @SzMithrandir:我看你這種答覆是安插在我說的話裡頭,頓時我不知該如何接著回應。你說你分成四行,我就逐一回應:
- 你是看我說的,之後你才選擇辯解吧?我可不是,我是看中你之前的話都這麼說了,更何況是你自己無端扯出「臺灣問題」,既然你沒法證明是因為我發問或者與我所寫條目有關(比如:埡口山莊),你現在的辯解等於是沒說(沒有可信力)。反正呢,我暫時先不寫條目,免得你繼續搞這種事。你也別緊張,我不會指控你什麼的,一切都是我錯。
- 你應該是沒看懂才這麼說吧!「宣傳」是以你讀者角度而言所發現到問題,但我說的是編者在面對宣傳問題要去改動時,對於寫條目的過程該如何克服「當局者迷」,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重蹈覆轍,而不是光知道旅游宣传广告。具體地說,當我知道條目內容有宣傳之嫌、中立之疑,如要改動,就得使編者在吸收從各各來源上記載時,寫條目的過程中思考與篩選,其分際是該如何拿捏,哪些記載該寫進來、寫進來又該如何描述、描述又該如何不失記載的原本文意,如此種種,正是我(編者)所要面對的問題。這問題不難,因為我知道該怎麼寫了,而且我也知道該怎麼看。
- 要說原因的話,有二種可能:(1)太久沒來維基百科寫條目,加上我生活中也沒接觸到作文,所以自己寫作會生疏;(2)以前可能有這問題吧,只是一直沒人告訴我,我誤以為「沒事就是正常」這種觀念繼續這樣寫,但這無法證明與我就讀學校所受到教育是否有關,畢竟我已經畢業多年。這問題的解決,如我之前所言,從閱讀上做起。
- 謝謝。我會利用這段時間多去閱讀,從中多對自己寫作上瞭解,哪些可以增進,哪些缺失要改。--Kai(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6:19 (UTC)
- @SzMithrandir:我看你這種答覆是安插在我說的話裡頭,頓時我不知該如何接著回應。你說你分成四行,我就逐一回應:
- 我也没有任何追着讨伐的意思,我上线(参与编辑和讨论)也并不频繁。既然阁下已经明白语言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我想我们讨论(包括之前DYK的争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希望阁下工作生活愉快,以及维基编写愉快。--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7年11月13日 (一) 17:52 (UTC)
- 我明白你沒有討伐之意,但「台灣的國文和大陸的語文真的有差這麼多嗎?為何我總感到台灣的語法很奇怪?」是你說出來的,這使我對你留下疑問(你說這叫「試探」)。DYK的爭論不是指這種事,對方是看到我問他表達何意,這才招致反對,此後開啟了爭論。--Kai(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8:47 (UTC)
- 我认为"贴合百科全书所要求的正式书面语气"可以编写一个指南,因为我一开始来维基百科时最掌握不到就是这一点。不知其他维基人有没有这个疑难:「虽然知道百科全书有一套风格,和一般的新闻或文章有异,但又说不清楚那个风格是什麽」。之前我也问过「风格要求」是怎样,结果也只有很模糊的答案。--120.230.170.168(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17:18 (UTC)
- 救国团透过健行队要在南横公路5天的行程中,从梅兰一路走到利稻,路程备感艰辛,所以需要发挥团康精神,互助与扶持
- "透过"这个连接字是用在"AAA透过BBB事件,发现/学习/得到CCC"的结构上。
- 所以如果这句句子想用"透过"的话,到了"所以"这个位置就感到奇怪了。
- 建议改写:救国团透过健行队要在南横公路5天的行程,从梅兰一路走到利稻,路程备感艰辛,学习了互助与扶持及发挥团康精神。
- 但同时,"透过"和"学习"中间的有太多意思也会感到奇怪,令人一时捉摸不到意思,就有不畅顺感。
- 建议改写:救国团健行队从梅兰一路走到利稻,路程备感艰辛,透过在南横公路这5天的行程,学习了互助与扶持及发挥团康精神。--120.230.170.168(留言) 2017年11月9日 (四) 17:36 (UTC)
Nivekin你对田代哲也条目的处理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 巡查员User:Nivekin我问你一下你对田代哲也条目的处理是想要表达什么呢?别人翻译一个日文页面本来挺好的,你先移動頁面 田代哲也 至 田代哲也 (1969年出生),然后剪切部分文字,然后建立一个新条目田代哲也 (1984年出生),然后给两个条目都挂上关注度模板,你这么折腾为了啥?累不累?你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 做为巡查员,你这么尽职尽责,那你把这一套流程对着日文条目田代哲也也来一遍啊,看看日文维基方面是什么反应?
- 管理员User:AT教教我如何举报巡查员,如何撤销巡查员?--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08 (UTC)
- 如認為操作不當的話,可以在WP:申請解除權限中提出,我自己未見其操作有什麼問題。另外,個如果您有疑問可以先在其討論頁提出,不用什麼都搬來客棧說,以上謝謝。—AT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16 (UTC)
- 讨论页不如这里直观,另你自己未見其操作有什麼問題?他这做的分明是没必要的事情呀。还把事情弄复杂了。--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19 (UTC)
- WP:消歧義為何沒有必要?—AT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22 (UTC)
- 引用WP:消歧義正文“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请看一下田代哲也日文页面和田代哲也中文最初的页面[12],真的会混淆么?我看很清晰明了不会混淆啊。--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42 (UTC)
- 「消歧義的意義」一節有列出一些「不必要」的例子,田代哲也並非其中任何一類。且清楚說明「消歧義頁面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讀者可以選擇同名不同義的條目」。-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10 (UTC)
- 清楚说明“消歧义页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选择同名不同义的条目。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8 (UTC)
- 哈哈哈(攤手)。-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12日 (日) 12:50 (UTC)
- 没错啊,“消歧义页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选择同名不同义的条目。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独立消歧义页更像一个导航,实际上只列出该概述性的说明,一句为止,之后靠链接的方式导向具体的独立页面,所以一般情况,独立消歧义页一般不会详述每个消歧义项目的内容,也很少见到本区有这种实例,不要拿其他区的垃圾做例子;其次,消歧义的目的防止同名混淆,这里显然地两个不同的人物,连所取得的成就或工作成果也不一致,是可以考虑分割条目兼建立独立消歧义页。另外一句,User:Hat600/essay/主观唯心,这一切都是你认为的,只是别人不这么认为。——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6日 (四) 03:18 (UTC)
- 哈哈哈(攤手)。-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12日 (日) 12:50 (UTC)
- 清楚说明“消歧义页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选择同名不同义的条目。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8 (UTC)
- 「消歧義的意義」一節有列出一些「不必要」的例子,田代哲也並非其中任何一類。且清楚說明「消歧義頁面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讀者可以選擇同名不同義的條目」。-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10 (UTC)
- 引用WP:消歧義正文“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请看一下田代哲也日文页面和田代哲也中文最初的页面[12],真的会混淆么?我看很清晰明了不会混淆啊。--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42 (UTC)
- WP:消歧義為何沒有必要?—AT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22 (UTC)
- 讨论页不如这里直观,另你自己未見其操作有什麼問題?他这做的分明是没必要的事情呀。还把事情弄复杂了。--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19 (UTC)
邀请各位来表达你们的意见User:燃灯,User:Cwek,User:Hat600,User:克勞棣,User:和平至上,User:Aizag,User:風鳴,User:Liu116,User:Antigng,User:Bxxiaolin,--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19 (UTC)
- 雖然是同名同姓同職業,但畢竟是不同的兩個人,本來就不該寫在同一條目,就算寫在一起文字並不長也是一樣。日文版的確是寫在一起,但這裡是中文維基。再說分類(Category)要怎麼填?您看日文版也沒把五位伊藤武雄寫在一起,所以User:Nivekin並無做錯。-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49 (UTC)
- 引用WP:消歧義正文“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5:58 (UTC)
- 兩個確實就不同人,寫一起連結怎麼連,消歧義正解。--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3 (UTC)
- jawp的玩法和這邊不一定相同,我認為N大的操作除了1984年那邊沒有在摘要著名外沒有其他問題,掛關注度也沒錯,我看到1984年的我知道有關注度但不一定能找到所以這段時間去找,1969的有我知道的書籍資料,如果到了1個月後我一樣會拿出來,沒啥大不了的。-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3 (UTC)
- 兩個人同名同姓,沒有混淆?—AT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4 (UTC)
- 你刚刚把这一大套繁琐的流程简化成了“兩個人同名同姓”,现在这个例子,虽然两个人同名同姓,是不是符合“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5 (UTC)
- 兩個人同名同姓,沒有混淆?—AT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4 (UTC)
- 設立消歧義頁面是正確的。-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6 (UTC)
- 加关注度呢?请先看一下日文条目有无来源。--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5 (UTC)
- 同名同姓同職業還不容易混淆嗎?另外我很受夠你老是要拿其他語言維基百科做標準,其他語言維基的作法可以當作參考,但是中文維基有中文維基的運作方式。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06 (UTC)
- 引用WP:消歧義正文“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还有你所言和上面的“日文版的确是写在一起,但这里是中文维基。”都是正确的废话,不能对讨论产生任何有益的作用,但是因为含有否定的意味,可以在讨论中用来攻击对方,这种做法实质乃是诡辩。--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5 (UTC)
- 該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可用兩個不同的名字命名兩頁,那麼就不要用同一個名字然後加上消歧義(亦即那個括號)來當頁面名稱。然而在這個例子,兩個人都叫田代哲也,除非任一人有比本名更知名的別稱可以當條目名稱來「盡量不要加消歧義」,這樣就可以不用建消歧義頁,但條目仍然是兩個;不然最終還是得用同個名字當條目名稱,然後加消歧義,變成有三個頁面。這才是該句話要表達的,而不是閣下的意思(只有一個頁面)。--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33 (UTC)
- 引用WP:消歧義正文“编写消歧义页时,注意如果没有混淆的可能,尽量不要加消歧义。”,还有你所言和上面的“日文版的确是写在一起,但这里是中文维基。”都是正确的废话,不能对讨论产生任何有益的作用,但是因为含有否定的意味,可以在讨论中用来攻击对方,这种做法实质乃是诡辩。--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45 (UTC)
- 日文現在也一樣了。-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23 (UTC)
- 不一样啊,还有关注度模板和巡查员提报呢。--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50 (UTC)
- 你拿日文的關注度來中文說? 日文作品的關注度標準超級超級低的。--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57 (UTC)
- 不一样啊,还有关注度模板和巡查员提报呢。--Jasonnn~zhwiki(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50 (UTC)
- 另外同一句話別一直重複,你已經說四次「編寫消歧義頁時...」,當多數用戶與你意見相左時先冷靜點看你有無解讀認知錯誤,別像上次wp:point,在下可不樂見為此事再度被封禁。--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0日 (五) 16:57 (UTC)
- 在我看来N君在这几个条目所做在中文维基是有必要的事情。如果所有的同名条目都可以写在一起,那还要消歧义有什么用处(您若是觉得江泽民和江泽民 (汽车工程师)能够写在一个条目那我也不说什么了)。事实上田代哲也这个人名确实表示不止一个人,符合“消歧义在维基百科中指消除由于“一词多义”所引起的歧义”的定义。观两条目现状,在条目中着实没有能够证明关注度的来源。先使条目符合维基百科的格式要求,再追究可能的关注度问题,我觉得N君做的全无过失。另外,维基百科不强迫任何人参与,阁下“那你把这一套流程对着日文条目田代哲也也来一遍”实属违反方针的言论,还请克制。--Innocentius Aiolos 2017年11月10日 (五) 22:13 (UTC)
- 两个人出生日期和履历都不相同,怎么不需要分开两个条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1日 (六) 01:26 (UTC)
- 不介意的话,我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消歧义页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选择同名不同义的条目。”,ja原来的田代哲也,就是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物,按照消歧义的操作,本来就是要分开为两个独立条目,而且一般情况下,独立消歧义页就是作为一个导航指引到各具体条目页,而不是承担具体的解释。这样的分隔并不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1日 (六) 05:40 (UTC)
- 退一萬步,唯一有可能的講法是同頁消歧義,但同頁消歧義的use case在中文維基百科幾乎是0。但不管怎樣都不是用閣下說的「編寫消歧義頁時,注意如果沒有混淆的可能,儘量不要加消歧義。」來解釋。--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36 (UTC)
- (:)回應 分拆條目之前已向原作者交代(用戶討論:Ryokie38#田代哲也);關注度方面,日文版中兩人都只有自己 Twitter作來源。--Nivekin※請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3:53 (UTC)
雖然說中文維基百科基本沒用同頁消歧義,但同頁消歧義仍然是WP:消歧義所列的一種有效消歧義方式。沒有實例在手但我記得這樣用的條目也不是0。——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6:13 (UTC)
首页的"典范条目"及"优良条目"为什麽没有显示条目名称了?
把条目名称显示出来不会更好吗?这样更会帮助使用者对条目感兴趣。同时我一开始没有发现"粗体的字"是进入条目的连接,这做法比起"显示条目名称并可以点击进入条目"不够直观,恐怕很多首次访问者也没发现。--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15 (UTC)
- 尤其今天看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做法,使我更感到不明所以。--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15 (UTC)
女仆 中的"日本次文化中的女仆"是否可以建立为新的条目?
看到上面对田代哲也的讨论,我也想知道能不能把女仆条目的内容拆分为两个条目,分别为女仆条目及另外建立女仆 (日本次文化)条目。--120.230.155.229(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2:24 (UTC)
- 條目是侍女,如果同概念放在一起可以比對還不至於混淆,其他條目鏈入亦不會有問題,我覺得 英國侍女 日本女僕 中國婢女 分開寫無不可,三者的資料都有一定數量。--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4:35 (UTC)
- 这事和田代哲也关联性不太大吧……田代哲也条目这事是两个相关性仅限于同名同职业人物而已。而日本次文化中的女仆就是从传统的女仆中衍生出来的。不过对于日本次文化中的女仆是否值得分拆,最好是看一下篇幅是否足够到需要分拆的地步,就目前看来有点勉强。--№.N(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6:42 (UTC)
- 而且該段內容尚且不足,來源也不多,還是別亂拆得好。-KRF(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1:44 (UTC)
- (!)意見 任何現實世界的條目被過度ACG化都不是好事。--61.238.33.47(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4:01 (UTC)
陳時中是不是該由現在的主從消歧義改成平行消歧義?
- 陳時中是不是該由現在的主從消歧義改成平行消歧義?
- 上一個問題的答案若是「是」,陳時中 (政治人物)是否也該改名?因為清末的那位陳時中也是政治人物,這個標籤無法區別兩人。
- (!)意見,原本的陳時中改成陳時中_(光緒進士) 後者論其知名度 討論度都值得直接使用陳時中當條目名。--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06:41 (UTC)
- (:)回應:@蘭斯特:我不認為中華民國現任衛福部長有那麼高的知名度與討論度。中華民國行政院底下有很多一級機關,衛生福利部只是其中之一;而衛生福利部有很多任部長,陳時中只是其中之一(只不過此時此刻他剛好是現任的而已)。事實上大部分的中華民國國民都不知道現任衛福部長是誰,就如同他們也不知道現任科技部長是誰、現任退輔會主委是誰一樣,而且他們在被廣為人知之前可能就已經卸任了,那通常就更不會有人知道他們了。沒錯,衛福部長陳時中是比光緒進士陳時中知名得多,但是並沒有到達壓倒性地多。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採平行消歧義,而不是主從消歧義。-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2日 (日) 07:24 (UTC)
- @克勞棣:如果要ping要重新簽名才會起作用,原作者已經移動並改成消歧義了(還添加了一位)。--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4:01 (UTC)
- (:)回應:@蘭斯特:雖然已經改成消歧義,但我還是認為臺灣的陳時中 (政治人物)要改標籤,因為清朝的那位也算是政治人物。-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3日 (一) 14:39 (UTC)
- 如果還有歧異閣下可以直接改 例如 台灣、中國、清朝 。--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2:05 (UTC)
为什么谷歌条目没有使用其中文名?
RT,无论是Google,还是其提供的一些有常用中文名的服务,根据命名方针应该使用其中文名才对。--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5:43 (UTC)
- 應該是常用名稱原則。-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1日 (六) 16:05 (UTC)
- 可是谷歌并不是不常用,而是生活、新闻中等大量使用的。同理还有安卓。--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03 (UTC)
- 很奇怪的是微软条目的名称就是微软,所以强烈建议移动Google至谷歌。--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05 (UTC)
- 每個條目本就相異,同樣的問題也可以是「很奇怪Google條目的名稱就是Google,所以強烈建議移動微軟至Microsoft」。在Google條目上,在下認為採最常用名稱Google是合理的。——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08 (UTC)
-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在說閣下所說的不合理,而僅是在說明使用Google是可行的、可以被理解的及可以被接受的。——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09 (UTC)
- Google和谷歌都很常用,但是前者不是中文,后者是,所以后者更为恰当,因而你说的「很奇怪Google條目的名稱就是Google,所以強烈建議移動微軟至Microsoft」不成立。google明明有其常用的翻译,却出现Google云平台这样的条目名称,实在是非常不伦不类。--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3 (UTC)
- 并无觉得不伦不类。 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4 (UTC)
- 在台灣,「Google雲端硬碟」這樣的用法極為常見,使用Google者抑遠較使用谷歌者多出不少,都很常用並不代表兩者常用的程度沒有分別,不論就台灣或就全球範圍來看,在下認為「Google是最常用用法」這樣的判斷沒有問題,而在下也並不認為有何不倫不類。——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7 (UTC)
- 但是问题是在Google和谷歌两者都常用,或者很难说谁更常用的情况下,肯定是先用中文名称的,这也是命名方针里面写着的,个人认为既然是维基百科里面的条目就要尽可能遵从方针,本人实在没看出谷歌条目有什么特别理由可以违反“使用中文”这一原则。--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0 (UTC)
- 「或者很难说谁更常用的情况下」哪裡困難呢?——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1 (UTC)
- 因为比如你说在台湾更常用,我觉得在大陆,或者是欧美华人圈IT从业者里,“谷歌”用的根本比英文的google多,如果你要搜索哪个词用的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拉丁字母,你怎么比?--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6 (UTC)
- 在下的說詞可以Google搜尋結果數作為根據,然而從「如果你要搜索哪个词用的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拉丁字母,你怎么比?」看來,所以閣下似乎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證明谷歌用的比Google多?那麼閣下是如何斷言的?如果閣下沒有可靠的基礎,又該如何要求移動?——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32 (UTC)
- 我没有否认过google一词在中文中频繁被直接使用,但是谷歌一词用的很多无需置疑,不说大陆媒体搜狐、新浪等等,欧美媒体如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包括新马媒体星州网都大量使用谷歌一词,特别是《华尔街日报》中的那篇文章,为什么大众在维基中是大众,而谷歌不是谷歌?所以说我可以证明谷歌被世界广大媒体接受,但是我没法证明谷歌比google用的更多。既然你说“在台灣,「Google雲端硬碟」這樣的用法極為常見,使用Google者抑遠較使用谷歌者多出不少”,有数据支持吗?--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39 (UTC)
- 其他不说,但但在有常用译名,甚至是官方译名的情况下不用中文,就违反了命名方针。--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40 (UTC)
- 閣下不知道Google可以設定搜尋結果來自的地區嗎?只要閣下將地區設定為台灣,就可以得出以下結果:
- 谷歌:約有 2,030,000 項結果;
- Google:約有 298,000,000 項結果。
- 就上開數據可知,Google與谷歌在台灣的使用量差距是146.79倍,顯示Google在台灣極度、壓倒性地常用於谷歌;在下已經提供數據了,希望閣下也能提供。——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45 (UTC)
- 閣下不知道Google可以設定搜尋結果來自的地區嗎?只要閣下將地區設定為台灣,就可以得出以下結果:
- 在下的說詞可以Google搜尋結果數作為根據,然而從「如果你要搜索哪个词用的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拉丁字母,你怎么比?」看來,所以閣下似乎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證明谷歌用的比Google多?那麼閣下是如何斷言的?如果閣下沒有可靠的基礎,又該如何要求移動?——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32 (UTC)
- 因为比如你说在台湾更常用,我觉得在大陆,或者是欧美华人圈IT从业者里,“谷歌”用的根本比英文的google多,如果你要搜索哪个词用的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拉丁字母,你怎么比?--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6 (UTC)
- 「或者很难说谁更常用的情况下」哪裡困難呢?——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1 (UTC)
- 但是问题是在Google和谷歌两者都常用,或者很难说谁更常用的情况下,肯定是先用中文名称的,这也是命名方针里面写着的,个人认为既然是维基百科里面的条目就要尽可能遵从方针,本人实在没看出谷歌条目有什么特别理由可以违反“使用中文”这一原则。--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20 (UTC)
- 在台灣,「Google雲端硬碟」這樣的用法極為常見,使用Google者抑遠較使用谷歌者多出不少,都很常用並不代表兩者常用的程度沒有分別,不論就台灣或就全球範圍來看,在下認為「Google是最常用用法」這樣的判斷沒有問題,而在下也並不認為有何不倫不類。——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7 (UTC)
- 并无觉得不伦不类。 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4 (UTC)
- Google和谷歌都很常用,但是前者不是中文,后者是,所以后者更为恰当,因而你说的「很奇怪Google條目的名稱就是Google,所以強烈建議移動微軟至Microsoft」不成立。google明明有其常用的翻译,却出现Google云平台这样的条目名称,实在是非常不伦不类。--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13 (UTC)
- 我当然知道,不过无论是瑞士版还是台湾版的谷歌,在设置高级搜索之后,根本就没有显示搜索结果,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另外,你有确保用google作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都是中文吗?最后,谷歌作为google的官方译名,使用官方译名的考量(名从主人)是排在“常用名称”之前的,见维基百科:命名常规。--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19:59 (UTC)
- 首先,在下的Google跟閣下的Google是一樣的,在下設了高級搜索就有,閣下設了就沒有,有這種事麼?這樣的技術問題在下幫不了,請自行洽詢Google公司;第二,關於「你有确保用google作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都是中文吗?」的質疑,值得一提的是Google也有提供限定搜尋結果語言的功能,在台灣及中文網頁限制下,搜尋結果呈現如:
- 谷歌:約有 2,120,000 項結果;
- Google:約有 41,800,000 項結果。
差異約20倍,依然為極度懸殊的差距;第三,在下並未見到有所衝突之處,在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的情況下,本就可以使用原文命名。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0:11 (UTC)
- 对,我之前就想说,即使是google比谷歌更常用,146.xx倍一看就不可能,20多倍还是靠谱一点,那即使是在台湾google比谷歌更为常用,但是还是我说的,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中的规定,建议你读一下。--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0:16 (UTC)
- 數據已確實證明在臺灣google確實比谷歌常用,不知為何閣下仍然要繼續重複這鬼打牆般的行為呢? --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0:25 (UTC)
- “鬼打牆般”这么说话不好听了吧。第一,为什么“臺灣google確實比谷歌常用”就应该停止讨论了?台湾代表所有中文地区了吗?这里不是台湾维基啊,同志。第二,对于维基的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如何解释?--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0:32 (UTC)
- 这么多问题还没讲清楚,”不知為何閣下仍然要繼續重複這鬼打牆般的行為呢?“非常不恰当吧。--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0:32 (UTC)
- 敢問閣下是認為WP:命名常規中哪一條符合現下的情況了呢?wp:命名常規 #使用中文的第一句即是「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眼下的情況確實在臺灣地區原文使用率較譯名高,確實不符合必須「使用中文」的規範。其次,閣下對於在下的發言似乎有過於曲解之嫌,在下並無要求停止討論,僅僅是對於閣下不斷要求閱讀常規卻又不確切說明的行為感到不解而已。 --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1:10 (UTC)
- 还请看一下wp:命名常規 #名从主人和wp:命名常規 #命名冲突这两个章节。另外,台湾的情况我大致本人了解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里不是台湾维基,大陆、港澳、新马的情况都要考虑。--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1:14 (UTC)
- 所謂「名從主人」指的是在「使用中文名稱成立」的狀況下需使用該組織所公開使用的名稱,若是「使用中文」已不成立了,何來的「名從主人」呢?而方針中提到,條目命名應當首先使用大多數中文使用者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閣下所提到的大陸、港澳、新馬等地之使用情況,不知閣下是否能提出證據證明這些地區使用「谷歌」譯名的比例能使總體使用者的比例高於「google」呢? --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1:40 (UTC)
- 注意:“「使用中文」已不成立了,何來的「名從主人」”这是不对的,维基百科:命名常规里根本没有说过“命名惯例”中“使用中文”先于“名從主人”。“大多數中文使用者最容易理解”的当然是中文,而不是英文。另外,我上面提到过的新闻就已经是很好的例子证明谷歌一词在新马、大陆和欧美媒体中文频道的通用性了,你可以看一下。--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2:05 (UTC)
- 閣下若是認為「谷歌」在所有中文用戶中使用的普遍性高於「google」,請提出確切數據證明閣下的理論。閣下所提出的新聞頁面僅能證明該報社編輯使用「谷歌」更勝於使用「google」,並不能代表全體中文使用者。 --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2:24 (UTC)
- “認為「谷歌」在所有中文用戶中使用的普遍性高於「google」,請提出確切數據證明閣下的理論”这哪是简单做一个上网查查就能查清楚的,这都可以当做事一个课题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何必把这个话题发在这里?反之,你是否有能力证明“「google」在所有中文用戶中使用的普遍性高於「谷歌」,請提出確切數據證明閣下的理論”?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来这里讨论的目的是参考是否符合《命名常规》,而不是天马行空凭自己主观意愿。新闻是我能想到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除了新闻你还能想到其他什么参考因素么?--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2:30 (UTC)
- 另外,还是我之前提到过的wp:命名常規 #命名冲突里面清楚说明了各个因素重要性了,希望接下来的讨论可以围绕《命名常规》来进行。--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22:30 (UTC)
- 話題從來沒有離開過wp:命名常規,在下方纔便有提到了,需優先使用大多數中文使用者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而此討論的內容便是「google」與「谷歌」何者方為最多使用者最易理解之名稱。至於何者能更優先於單一篇的新聞作為證據證明,若是閣下有在注意,Aotfs2013便有列出限定中文之內容資料,其搜尋的目的即為篩選出所有使用中文之網路使用者,再從中篩選出含有「google」亦或是「谷歌」之頁面,在下認為此筆資料便足以證明google並無改名之必要。而既然是閣下發起討論此條目是否有更名的必要,在下好奇為何閣下為何並無證明兩者常用程度的能力。 --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1日 (六) 22:50 (UTC)
- Aotfs2013之前对命名常规可一直是在回避的。的确是我提出的讨论,但是我以上说的重点在于很难从数据上总体来判断所有华人用户到底是用哪个更多。因为其实深究一下你会发现,谷歌中搜索“google”,尽管你高级设置为繁体中文,但是你把搜索结果随便看一下就知道,很多页面诸如例子1、例子2这类看上去是属于网页的中文版里的,本质上却完全没有翻译完全是英文原文的,这种能算在搜索结果里面吗?所以你之前通过谷歌搜索出来的结果,对于“谷歌”还是“google”非常不准确的,不能作为支持使用“google”的依据。--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29 (UTC)
- 我看不出Aotfs2013有迴避命名常規的意思,相反的其似乎不斷的就命名常規的規範提出證據。而就閣下所提出的例子討論,若是搜尋同時具有「google1」及「谷歌」的頁面,共有1,020,000筆搜尋結果,扣除這些頁面,數據更正為
- 谷歌:約有 1,100,000 項結果;
- Google:約有 39,780,000 項結果。
「google」的常用度仍然比「谷歌」高上許多。--NHC、我不是NPC ~!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2017年11月13日 (一) 13:24 (UTC)
- 使用GOOGLE引擎,限定中文網站搜索,限定關鍵字搜索,「GOOGLE」獲得44,700,000 項結果,「谷歌」獲得1,030,000項結果。會造成差異的問題恐怕不是慣用性的問題,而是在於政策。兩岸政府都有規定公司註冊不得使用外語(GOOGLE台灣的正式登記名稱就是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然而中國政府規定較為硬性,即使宣傳等作為都不得使用外語(雖然登記名稱是美商科高,但是在台灣的活動一直都是使用GOOGLE作為標語),最後才折衷發展出谷歌這個不損及品牌連貫印象又符合規定的方案。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02:47 (UTC)
- (~)補充,[13]我记得广电总局有这个规定:“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因此大陆的新闻都受此影响。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05:30 (UTC)
- 在大陆,个人观察日常生活中谷歌用的肯定比google多。--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32 (UTC)
- (~)補充,[13]我记得广电总局有这个规定:“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因此大陆的新闻都受此影响。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05:30 (UTC)
- 插個嘴,香港只使用Google。—AT 2017年11月12日 (日) 05:39 (UTC)
- 我也沒聽過「雅虎奇摩」這種說法。--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2日 (日) 06:09 (UTC)
- 大家都散了吧,去搜尋一下都能夠知道香港和台灣的谷歌官方都是用Google的。-【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13 (UTC)
- 这就奇怪了,“香港和台灣的谷歌官方都是用Google的”,大家就要散了?第一,香港和台湾可以代表所有说中文的地区?第二,官网使用拉丁字母名称,在维基中使用中文的条目多了去了。--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30 (UTC)
- 香港台灣當然不代表所有中文地區,不同地區有不同說法可以通過轉換解決,而實質標題應該採用哪一個,有一個更好的標準:先到先得。既然都常用,那就先到先得。—AT 2017年11月12日 (日) 11:04 (UTC)
- 这就奇怪了,“香港和台灣的谷歌官方都是用Google的”,大家就要散了?第一,香港和台湾可以代表所有说中文的地区?第二,官网使用拉丁字母名称,在维基中使用中文的条目多了去了。--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30 (UTC)
- 大家都散了吧,去搜尋一下都能夠知道香港和台灣的谷歌官方都是用Google的。-【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12日 (日) 10:13 (UTC)
- 我同意分地区考虑,这个没有问题,不过对于所谓“实质标题”,我觉得用中文名字更为合适,毕竟是中文维基,而且谷歌在香港台湾也不是完全就不用。--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1:16 (UTC)
- “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一般使用该中文名称”--苞米(☎) 2017年11月12日 (日) 11:24 (UTC)
- {{TA}}模板弄個zh-cn:谷歌;就解決了吧?--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11月12日 (日) 12:40 (UTC)
- 我觉得是这么个解决方案,但是希望“实质标题”是谷歌,而不是google,原因是这是中文维基,在港台google用的多,大陆新马“谷歌”用更多,总体而言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使用中文这一规则。“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一般使用该中文名称”如上所言。--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3:00 (UTC)
- 你一直在強調哪裡比較多,就麻煩你提出數據來。上面的搜尋結果已經很清楚了吧,好幾倍的差距,搜尋沒有限制地區,在所有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網站使用「GOOGLE」明顯就是大宗。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3:05 (UTC)
- 强烈建议你看一下最上面的讨论再说,几倍?纳尼,你要知道这几倍可是包括诸如例子1、例子2,这种搜索结果中包含大量这种“伪中文”的结果,有说服力吗?--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4:32 (UTC)
- 自己詢問的結果,新馬的朋友多是用GOOGLE,大陸的朋友一半一半,跟你的「感覺」差很多。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3:17 (UTC)
- 呵呵,我的可不是“感觉”啊,你问了我也问了,我也问了新马的朋友,他们有的说都有用,相比谷歌用的多,作为一个大陆人,平时绝对是不会google这个词的,身边朋友也是。--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4:30 (UTC)
- 不要擅自以為代表馬、新地區,這裡的中文媒體生態,這類科技新聞幾乎是轉載外媒文稿,雖然「谷歌」和「google」都有在用,但沒有證據表示「谷歌」會有比「google」更多人用,有時候寫「谷歌」後面還要注明(google),只能說是50/50。
- 谷歌 google site:.cari.com.my、谷歌 -google site:.cari.com.my、-谷歌 google site:.cari.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sinchew.com.my、谷歌 -google site:.sinchew.com.my、-谷歌 google site:.sinchew.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chinapress.com.my、谷歌 -google site:.chinapress.com.my、-谷歌 google site:.chinapress.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enanyang.my、谷歌 -google site:.enanyang.my、-谷歌 google site:.enanyang.my
- 谷歌 google site:.orientaldaily.com.my、谷歌 -google site:.orientaldaily.com.my、-谷歌 google site:.orientaldaily.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guangming.com.my、谷歌 -google site:.guangming.com.my、-谷歌 google site:.guangming.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kwongwah.com.my、谷歌 -google site:.kwongwah.com.my、-谷歌 google site:.kwongwah.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seehua.com、谷歌 -google site:.seehua.com、-谷歌 google site:.seehua.com
- 谷歌 google site:.ocdn.com.my、谷歌 -google site:.ocdn.com.my、-谷歌 google site:.ocdn.com.my
- 谷歌 google site:.zaobao.com.sg、谷歌 -google site:.zaobao.com.sg、-谷歌 google site:.zaobao.com.sg--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5:12 (UTC)
- 不要擅自以為代表馬、新地區,這裡的中文媒體生態,這類科技新聞幾乎是轉載外媒文稿,雖然「谷歌」和「google」都有在用,但沒有證據表示「谷歌」會有比「google」更多人用,有時候寫「谷歌」後面還要注明(google),只能說是50/50。
- 是的,你的观点一半一半我基本同意。既然如此,为何不考虑命名常规里的使用中文这一条?还有下面的名从主人原则,既然谷歌是人家的官方名称。--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5:51 (UTC)
- 名從主人的話,「美商科高」是google台灣分公司的註冊商號[14],「谷歌中國」是google中國分公司的註冊商號。google服務品牌的簡、繁中文介面,名稱都是「Google」[15][16]。既然這樣,google中國是「谷歌中國」、google還是「Google」。--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35 (UTC)
- 回到Google Inc.的網頁去找答案,他們的中文頁面都是用「Google」,如此一來「Google」符合名從主人、先到先得、常用名稱原則,維持現狀又何妨。--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23 (UTC)
- “常用名稱原則”符合了?在台湾是的,在大陆根本不是;”名從主人“的话,请告诉我,有人告诉过你06年定的谷歌中文名失效了?微软条目名是中文名,其官方网站也是微软网页也是用的Microsoft,按照你的逻辑是否要移动到Microsoft?这回没话了吧。--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31 (UTC)
- 谷歌和微軟有什麼關係?沒錯的話,微軟好像是符合先到先得、約定俗成和常用名稱原則。沒人說過,但google自己本身也不常用。我不知道「Google」在中國是不是常用,不過在馬新地區是常用,港澳台似乎也是。--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9:25 (UTC)
- 你这理解能力真是。。。我拿微软来类比谷歌的例子,这就是两者的关系懂了吗?你自己说“回到Google Inc.的網頁去找答案,他們的中文頁面都是用「Google」”可是人家微软主页也不用“微软”二字,现在这个逻辑清楚了没?--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7:35 (UTC)
- 谷歌和微軟有什麼關係?沒錯的話,微軟好像是符合先到先得、約定俗成和常用名稱原則。沒人說過,但google自己本身也不常用。我不知道「Google」在中國是不是常用,不過在馬新地區是常用,港澳台似乎也是。--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9:25 (UTC)
- 名從主人的話,「美商科高」是google台灣分公司的註冊商號[14],「谷歌中國」是google中國分公司的註冊商號。google服務品牌的簡、繁中文介面,名稱都是「Google」[15][16]。既然這樣,google中國是「谷歌中國」、google還是「Google」。--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35 (UTC)
---
- 要臉,別打!這已經是2006年的舊聞,當時谷歌中國有大好風光,現在搜遍www.google.com的簡體中文介面也不見「谷歌」一詞,既然連google本身都不再言「谷歌」,您又何苦強加上去呢。「谷歌」還是回歸「谷歌中國」吧。--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10 (UTC)
- 我觉得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不代表“谷歌”的官方名字一起跟着失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www.google.com里面你说的没用谷歌二字,还请你先看一下这篇文章,以前谷歌标识右下角在大陆显示的是“谷歌”,其他地方显示的国家名,现在不管是什么版本,什么都没有。这么说“既然連google本身都不再言「谷歌」,您又何苦強加上去呢。”说不通了吧。--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48 (UTC)
- 實際就是這樣,Google Inc.只有中國的分公司稱作「谷歌」、台灣的分公司稱作「科高」,其餘一律(包括總公司)稱作「Google」。Google Inc.本身只有在涉及中國、台灣分公司事端的頁面時,才有用「谷歌」、「科高」的名字,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由始至於,google本身就是「Google」完勝「谷歌」、「科高」。--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12 (UTC)
- 首先,注意两岸用词,其次,“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是不成立的,不知道你以前注意过没有,你在西班牙谷歌切换到中文,那么右下角显示的西班牙,根本不是你所说的“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另外,06年的官方用词“谷歌”是谁和你说随着谷歌退出大陆而失效的?--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19 (UTC)
- 我沒有說「谷歌」失效,谷歌信息技術還有運營,北京、上海、廣州都有辦公室,只是說Google總公司用這個名字時有局限性,Google總公司是「Google」,中國分公司才是「谷歌」,不是像中國媒體一律稱「谷歌」。--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49 (UTC)
- 是的,没错。“Google總公司用這個名字時有局限性”这句话如果换到微软头上,微软有发布过针对你所谓的“总公司”的中文名吗?据我所知是没有。那这么说为什么微软是微软不是Microsoft呢?我刚刚发的链接中有这么一句话:“昨天,Google 发布了我们在全球唯一的非英文品牌名称 – 谷歌。”,都已经说了品牌名称了,怎么能还分总公司不总公司呢?谷歌品牌只有一个。--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9:20 (UTC)
- 我不太確定除了這則涉及中國事務的聲明之外,google網頁還有哪裡提到谷歌?有提到科高的是台灣分公司的廣告程式條款,但台灣的政策還是用google的名字。--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9:35 (UTC)
- 是的,没错。“Google總公司用這個名字時有局限性”这句话如果换到微软头上,微软有发布过针对你所谓的“总公司”的中文名吗?据我所知是没有。那这么说为什么微软是微软不是Microsoft呢?我刚刚发的链接中有这么一句话:“昨天,Google 发布了我们在全球唯一的非英文品牌名称 – 谷歌。”,都已经说了品牌名称了,怎么能还分总公司不总公司呢?谷歌品牌只有一个。--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9:20 (UTC)
- 我沒有說「谷歌」失效,谷歌信息技術還有運營,北京、上海、廣州都有辦公室,只是說Google總公司用這個名字時有局限性,Google總公司是「Google」,中國分公司才是「谷歌」,不是像中國媒體一律稱「谷歌」。--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49 (UTC)
- 首先,注意两岸用词,其次,“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是不成立的,不知道你以前注意过没有,你在西班牙谷歌切换到中文,那么右下角显示的西班牙,根本不是你所说的“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另外,06年的官方用词“谷歌”是谁和你说随着谷歌退出大陆而失效的?--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19 (UTC)
- 實際就是這樣,Google Inc.只有中國的分公司稱作「谷歌」、台灣的分公司稱作「科高」,其餘一律(包括總公司)稱作「Google」。Google Inc.本身只有在涉及中國、台灣分公司事端的頁面時,才有用「谷歌」、「科高」的名字,不然在任何中文頁面都是稱作「Google」。由始至於,google本身就是「Google」完勝「谷歌」、「科高」。--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8:12 (UTC)
- 我觉得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不代表“谷歌”的官方名字一起跟着失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www.google.com里面你说的没用谷歌二字,还请你先看一下这篇文章,以前谷歌标识右下角在大陆显示的是“谷歌”,其他地方显示的国家名,现在不管是什么版本,什么都没有。这么说“既然連google本身都不再言「谷歌」,您又何苦強加上去呢。”说不通了吧。--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48 (UTC)
- 要臉,別打!這已經是2006年的舊聞,當時谷歌中國有大好風光,現在搜遍www.google.com的簡體中文介面也不見「谷歌」一詞,既然連google本身都不再言「谷歌」,您又何苦強加上去呢。「谷歌」還是回歸「谷歌中國」吧。--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6:10 (UTC)
- 前一个星期看本地新闻也看到直接叫Google而不是谷歌,显然符合“使用中文”的例外?——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3日 (一) 01:38 (UTC)
- 請看這條:“時間優先的規則:我們選擇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採用的命名方式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其他命名都重新導向到這個主要命名上來。”,Google在香港和臺灣均符合命名常規,因此根據這原則,應以Google作為條目名稱。此外,Google在香港和臺灣均採用“Google”,Google已經幾乎退出了
中國內地市場,你也會說是以前會用“谷歌”吧?你擧來擧去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了......--【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13日 (一) 12:24 (UTC)- 注意两岸关系用词!为什么一直强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以前會用“谷歌””根本不是,现在用谷歌的大有人在。按照你这个逻辑,是不是倒闭的公司(如最近的柏林航空),要移动到英文?“退出市场=名字也失效”这个逻辑根本无法自圆其说。--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7:35 (UTC)
- 請看這條:“時間優先的規則:我們選擇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採用的命名方式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其他命名都重新導向到這個主要命名上來。”,Google在香港和臺灣均符合命名常規,因此根據這原則,應以Google作為條目名稱。此外,Google在香港和臺灣均採用“Google”,Google已經幾乎退出了
- Google 趋势中,"Google"关键字的搜索指数一直都高于"谷歌",百度指数近90天的搜索指数中"Google"为66,920,"谷歌"为39,520。大数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202.144.192.23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3:50 (UTC)
- 只要該名稱在兩岸三地其中一個地方符合命名常規便可使用(採取先到先得原則)。--【和平至上】💬📝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17 (UTC)
- 即使在中国大陆,很多从事IT行业的人也习惯说Google,不会故意说"谷歌"。所以我看来使用Google作条目名称也不是对大陆地区有什麽坏处。--120.230.156.38(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47 (UTC)
- IT从业者不能代表所有行业。但是自身也作为IT从业者,自己包括身边的人还是说“谷歌”比较多。--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8:27 (UTC)
一品
一品重定向到正一品,那从一品呢。由此还需建立二品、三品等等,不知应该如何处理--淺藍雪❉ 2017年11月12日 (日) 15:12 (UTC)
- 消歧義,還可以把各文武官寫一起。--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2日 (日) 15:38 (UTC)
- 寫一個文官階級總覽,全部重定向過去。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3:49 (UTC)
- 消歧义总觉得有点累赘。。总条目我觉得也不太好写啊,现在品秩里面各个朝代都是分开的--淺藍雪❉ 2017年11月13日 (一) 11:20 (UTC)
憑什麼"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的CWB強度擺在上邊?
我就問為什麼, 為什麼HKO的參考度高過CWB, 且還更加常用, 為什麼CWB是擺在只低於JMA的位置? 把HKO當什麼了?--My doom(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8:06 (UTC)
- 1.那是香港而已吧。2.各地都有自己的國家標準,連這個都要爭,實在很無聊。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8:14 (UTC)
- (!)意見:現階段的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並不是國際採認的氣象單位,若按照閣下之說法乾脆刪除CWB的資料算了。--🍫|📖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37 (UTC)
總結:由於本討論之提出用戶已被證明是傀儡用戶,故此討論就此終結。--🍫|📖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37 (UTC)
條目引用新聞來源疑被施壓移除某些資料,能否引用archive版本?
一直有特定用戶要移除谷辣斯·尤達卡中漢名資訊,但自由時報有明確紀錄她去年親口說她的漢名[17],上週五我還有再次確認該頁內文,結果今天該帳號就以來源無此內容而移除,我一看內文還真的被改[18]!當然因為不只一家新聞報導,我替換成另一個來源,還有錄影確認本人講過。這下有個問題:假使真有辦法施壓到全部網路來源都移除某個親自講過的話(我是覺得可能性還蠻大的,像這次才兩天就被改一個),能引用archive版本而保留敘述嗎?感覺會有人以「改過才是正確內容」為理由反對,但像這次弄得太明顯,還有錄影,說「當初文字報導有誤」根本說不過去。--LHD(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8:27 (UTC)
- 葉冠伶不是已經重定向到谷辣斯·尤達卡了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06 (UTC)
- (:)回應,重定向是次要問題,主要應該是條目內文是否該顯示漢名。我認為一旦有過可靠來源證明,只要後來被移除的理由不是修正錯誤,那維基百科沒道理不能寫;如果當事人表示不再使用漢名,那還是可以寫「曾用漢名XXX」,而非移除。-KRF(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26 (UTC)
- ( ✓ )同意:我贊同你。條目內文該顯示漢名。-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4日 (二) 16:49 (UTC)
- (:)回應,重定向是次要問題,主要應該是條目內文是否該顯示漢名。我認為一旦有過可靠來源證明,只要後來被移除的理由不是修正錯誤,那維基百科沒道理不能寫;如果當事人表示不再使用漢名,那還是可以寫「曾用漢名XXX」,而非移除。-KRF(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26 (UTC)
王念祖 (聯合國)的出生年份
條目中的出生年份為1927年,然後,1937年入讀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45年先後在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中華民國經濟部任職。195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51年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工作.....在下不知出生年份有誤否?還是說王念祖非常有天分。--Tp0910(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3:35 (UTC)
- 第一個引用來源就寫1917年生了啊。--LHD(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3:46 (UTC)
- 沒注意到,若是標在年份後就會看到了。感謝。--Tp0910(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3:55 (UTC)
有關Template:台北聯營公車的合理使用圖片問題
這個模板有使用 File:TPE_Joint_Bus_Logo.png ,雖然因為Wikipedia:標誌而要遵守Wikipedia:合理使用,但是在 User:Jimmy-bot BOT加上
<!-- 合理使用文件:TPE_Joint_Bus_Logo.png -->
原始碼就會變成
<!-- 合理使用文件:TPE_Joint_Bus_Logo.png -->[[:File:TPE Joint Bus Logo.png|150px]]
而就會顯示成
就不能顯示出現圖片,這樣就失去掛上標誌的意義了。我在該模板有放上去討論,只是沒人回應,故我來這裡問問看有無變通方法(比如說改成自由授權的圖片)
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14:38 (UTC)
- 不要放標誌就好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11月13日 (一) 19:43 (UTC)
- @Mattc123456c:因為這個檔案不是在維基共享,所以才會這樣--Z750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22 (UTC)
- 正確來說凡是非自由版權的圖片都不能用在條目以外的地方。--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9:05 (UTC)
- 樓上兩位沒看清楚M大說的。M大知道那圖是版權圖,所以不能放模板;M大是在問,有沒有什麼替代方案。而我回答說直接不要放圖就好--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11月14日 (二) 20:19 (UTC)
- 目前該模板版本是已經將那張圖片給刪除了。如果我畫了svg版本的該標誌然後再上傳至維基共享,會不會因為其標誌的授權問題被提刪?然後有些不是介紹臺北市市區公車的條目(都是路線條目)似乎沒被機器人發現,再看看其他條目是以"聯營公車"文字取代,我在想說是不是該比照辦理。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6:03 (UTC)
馬力歐 (台灣藝人)的本名由卜國耕改成卜翔澤的可靠來源?
2017年10月28日有IP用戶將馬力歐 (台灣藝人)的本名由卜國耕改成卜翔澤,但我搜尋不到改名的可靠來源,所以也不確定馬力歐是不是真的把他身分證上的姓名改成卜翔澤,有人能幫忙找來源嗎?謝謝! 附帶一提,就算真的改名了,也不該把舊名刪掉,畢竟這姓名跟了他四十幾年。-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3日 (一) 14:58 (UTC)
- 他自己個人的FB是改成卜翔澤了沒錯......很詭異的是找不到新聞來源,有看到一些不可靠的來源說是胡瓜覺得卜國耕的台語發音不太好聽幫他改的,但是主流媒體沒有完全都沒有新聞.....。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5:11 (UTC)
- (:)回應他不是什麼明星,沒新聞很正常。-KRF(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17 (UTC)
- 以作品量來看,他已經算是很重要的綠葉演員了;既然沒有來源,甚至連其FB也沒發文說自己改名,只是把Mario Pu增加別名卜翔澤,條目就把卜國耕改成卜翔澤,好像太勉強了一點。-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4日 (二) 16:58 (UTC)
- 不是一線巨星不代表就不重要,好的綠葉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刻意低調,藝人對私生活都注意,尤其這種不是跟演藝事業直接有關的事情。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2:50 (UTC)
- 問題是維基百科可以就這樣把他的本名由卜國耕改成卜翔澤嗎?證據有點不足。-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5日 (三) 03:09 (UTC)
- 是可以直接跟本人求證拉,但是這樣不會變成第一手來源的問題?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5:10 (UTC)
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
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的原版本明文規定要用中港澳譯名, 因為這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 所以條目名稱需要跟進。然而2015年有用戶未經討論, 就更改為"先到先得", 另有用戶以此為藉口在颱風洛坦 (2016年)胡亂更改為台灣譯名. 可以看看BBC同埋新浪的報道, 看看這些媒體用了甚麼譯名, 希望大家能正視此問題。命名慣例作者User:Waihorace同埋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可以對此問題作出意見.--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41 (UTC)
這個不只是我一個,要討論需要更多熟悉熱帶氣旋頁面的維基人一齊討論。
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MCC214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對話|貢獻)加入。
- 樓上請先閱讀wp:sign謝謝--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1 (UTC)
- 樓上不簽名當然ping不到,若持續拒絕簽名可視為破壞或擾亂。--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15日 (三) 08:01 (UTC)
- (?)疑問,國際有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嗎?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4 (UTC)
- 當然有, 你看看新浪的報道就知道.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将“莫兰蒂”、“莎莉嘉”、“海马”和“洛坦”四个台风名称,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表中永久删除。" BBC也使用洛坦.--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6 (UTC)
- 非有效理由
,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來源在哪?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10:41 (UTC) - (-)反对錯誤解讀報導內容,報導內容指的是相對應的英文名——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15 (UTC)
- (:)回應, 馬來西亞也用中港澳譯名, 實際上, 根據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內地、香港同埋澳門的譯名有經過三方協商, 唯獨台灣沒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回應@WinFixer:由於臺灣目前的政權仍屬中華民國,而基於聯合國2758號決議而非聯合國成員,所以理所當然無法參與世界氣象組織,甚至無法參與颱風委員會的任何會議,既然閣下所稱大中華地區外的媒體能有那樣的報導,那敝人亦可拿出中央氣象局針對颱風譯名所發布的公共文件「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象壹字第10500097601號函」,這類的公共文件係屬對外公告,亦有相當的地位。--🍫|📖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38 (UTC)
- (:)回應, 馬來西亞也用中港澳譯名, 實際上, 根據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內地、香港同埋澳門的譯名有經過三方協商, 唯獨台灣沒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非有效理由
- 當然有, 你看看新浪的報道就知道.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将“莫兰蒂”、“莎莉嘉”、“海马”和“洛坦”四个台风名称,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表中永久删除。" BBC也使用洛坦.--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6 (UTC)
- (:)回應維基百科本身就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05(UTC)
- (:)回應所以條目名稱使用中港澳譯名就好, 台灣譯名可以另外再轉換.--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反对,國際官方認可的譯名無特別指中港澳,只是中港澳的譯名確實較多使用。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15 (UTC)
- (:)回應, 既然比較常使用中港澳譯名, 就應該要全面運用到條目名稱上.--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WinFixer:因沒有國際認可的中文名,應視為同等級,不要因哪個機構的譯名比較常用就應該用哪個譯名,維基百科有很多國家的讀者,應互相尊重。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25 (UTC)
- (-)反对,把世界氣象組織的相關文獻報告拿出來,再來討論中港澳譯名是不是閣下所謂的「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話說為何惟獨薇子未被標註到?--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54 (UTC)
- HKO, SMG, CMA身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 使用的中文譯名有經過多方協商, 而且兩岸四地以外的華文媒體一律使用中港澳譯名, 所以當然可以說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30 (UTC)
- (:)回應@WinFixer:首先提醒閣下請按照時序回應。進入主論,閣下還是在逃避「世界氣象組織的相關文獻報告」這個問題,華文媒體有使用亦不代表是國際官方的中文譯名。閣下所提出之證據在論述上仍是處境不利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Tenbeens::不好意思,漏mark了。小小意外!--BL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28 (UTC)
- HKO, SMG, CMA身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 使用的中文譯名有經過多方協商, 而且兩岸四地以外的華文媒體一律使用中港澳譯名, 所以當然可以說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30 (UTC)
- (?)疑問:那個「14個國家或地區所提供的140個名稱」不是西北太平洋都通用嗎?(只有菲律賓另外給名字)-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4日 (二) 17:09 (UTC)
- (:)回應那是英文名——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15 (UTC)
- (:)回應台灣沒有加入國際官方中文譯名的協商, 而且台灣譯名還是不通用的中文名字, 如果"先到先得"恐怕會引發編輯群的反彈.-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21 (UTC)
- (:)回應@WinFixer:《命名常規》:「我們選擇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採用的命名方式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命名常規方面, 好的應該繼續保留, 但是不好的就要改, 而且條目命名和命名常規要貼合時勢變化, 不能一成不變。--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09 (UTC)
- (:)回應@WinFixer:貼合時勢變化不代表能夠因為中華民國是被排斥的國家,所以就能夠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或是其他主觀意識主導維基百科的編輯,維基百科的編輯應該是要「客觀與中立」,這類的編輯應該要符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51 (UTC)
- (-)反对:官方名不見得都是正確且唯一的--Z750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20 (UTC)
- (:)回應: 但是台灣又不使用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同埋颱風作為評級, 和JMA, CMA, HKO, SMG的習慣都不同, 那會變成像是"熱帶風暴薔蜜 (2014年)"之類的稱呼, 大家不覺得很怪?--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17 (UTC)
- (:)回應@WinFixer:怪在哪裡?只不過是譯名套用成臺灣的罷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大家會接受"輕度颱風艾莎尼"這種說法? 如果不行, 你的說法也不行。--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1 (UTC)
- (:)回應:現在已有Template:NoteTA針對這樣的問題持續的運作,如果閣下(WinFixer)不了解模版的運作,還麻煩您前去瞭解地區用詞轉換情形再提出相關的提問。--🍫|📖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19 (UTC)
- (:)回應大家會接受"輕度颱風艾莎尼"這種說法? 如果不行, 你的說法也不行。--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1 (UTC)
- (:)回應@WinFixer:怪在哪裡?只不過是譯名套用成臺灣的罷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 但是台灣又不使用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同埋颱風作為評級, 和JMA, CMA, HKO, SMG的習慣都不同, 那會變成像是"熱帶風暴薔蜜 (2014年)"之類的稱呼, 大家不覺得很怪?--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17 (UTC)
- 某用戶為了在Talk:颱風閃電自圓其說, 未經討論就事先改了命名慣例, 到底有沒有想過"先到先得"這套方法是否能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 奉勸某用戶出面說明為什麼這麼做。--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2:11 (UTC)
- 關於這點,我必須重申,依據Talk:颱風黃蜂_(2014年) 2015年8月2日 (日) 02:14 (UTC)的紀錄,也有明確表示若颱風季頁面第一個創立為任何語言,都必須要尊重先搶先得原則。根據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的規定,條目採用「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轉換組,能將大部份常用詞語轉換以便各中文使用者閱讀。--🍫|📖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05 (UTC)
- (:)回應@WinFixer:那也只是論述罷了,不是格式手冊而無強制性。薇子不認為諸位皆須完全信服於這種「只有一個用戶編寫的論述」,一切仍以實際討論所得出之社群共識為準,望請理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6 (UTC)
- (:)回應Tenbeens到底要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想想看你當初為什麼沒發起討論就亂來?--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13 (UTC)
- (-)反对:請先將閣下所提及的世界氣象組織相關文獻報告提出,否則這樣的緣由是令人難以信服,甚至敝人會認為閣下是為了打壓台灣用戶所提出的方案,根據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故針對此部分並沒有因為臺灣在國際地位不受重視就能夠拿中國的說法來打壓臺灣編輯。--🍫|📖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31 (UTC)
- (:)回應我沒有要打壓你們, 為什麼你會有這麼大的反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12 (UTC)
- (▲)同上,我也認為@WinFixer:你沒把世界氣象組織相關文獻報告拿出來就妄自提出統一條目名稱為中港澳用語是在打壓台灣用戶,而且明明就可以切換繁簡地區語,條目名稱只是小事,何況現在的規則就是「先到先得」。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2 (UTC)
- (-)反对:確實看不出有任何需定於一方之譯的權威證據,既然見不到世界只能依誰之哪個譯名的強制與被接受規範,則毫無理由讓自願辛勤的臺灣維基人委屈地不依臺灣中央政府中央氣象局與臺灣人民熟悉譯名卻替外國作嫁。這類名稱不涉實質功能(如各國官職之中譯需考慮其實際階層職權範圍等),只是代號,看不出有什麼非誰不可的正當性,各國自行依維基設轉換即可。--WildCursive(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7:29 (UTC)
- (※)注意: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如果結果是(×)删除,以後對於剛形成的風暴只能以中港澳的譯名條目,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恐怕非中港澳的譯名命名在以後的熱帶氣旋條目難以見到;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4有很多熱帶氣旋條目(都是熱低)正在進行討論。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7日 (五) 01:07 (UTC)
- (~)補充@林天蓬、MCC214:「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這句話有誤,因為臺灣也不用「颱風」作為熱帶氣旋級別。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刪除,那麼臺灣譯名將不得出現於任何熱帶氣旋條目名稱上。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每個條目名稱的提刪標準將以此作為範例參考,那樣對每位臺灣編者而言是非常不尊重、不公平的,哪個臺灣人會知道「颱風百合」是指哪個颱風?難道臺灣人一定只能用「颱風百合 (2001年)」才能搜尋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即使臺灣中央氣象局在中文是使用輕度颱風,但英文仍是Tropical Storm以及Severe Tropical Storm,所以當然可以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級別+臺灣譯名 (年份)」這種格式命名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27 (UTC)
- (:)回應@Tenbeens:依你所說,其實維基百科本來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以「中國大陸使用『陆』、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為:**
-{zh-cn:陆; zh-hk:港; zh-sg:马; zh-tw:臺;}-
,如你所言颱風百合 (2001年),如果將颱風百合 (2001年)的條目裏,將顯示語言由香港繁體轉換成台灣正體,都一樣顯示到颱風納莉 (2001年),只不過要在編輯欄裏修改而已,如:|T=zh-cn:台风百合 (2001年); zh-hk:颱風百合 (2001年); zh-tw:颱風納莉 (2001年); zh-mo:颱風百合 (2001年),|1=zh-cn:台风百合; zh-hk:颱風百合; zh-tw:颱風納莉; zh-mo:颱風百合,所以對於台灣人來說,根本就没有這個問題,説到底,其實就是台灣人有没有將維基百科的主頁版面固定為台灣正體而己--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27 (UTC)- (:)回應@Tenbeens:閣下認為中港澳日都是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惟獨臺灣不是使用這種級別系統,所以不應該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或重定向頁。你知道重定向頁刪掉,就算轉換模板有寫臺灣譯名,但臺灣人仍將無法用臺灣譯名找到條目嗎?臺灣人難道都要用閣下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才能查詢條目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42 (UTC)
- (:)回應@Tenbeens:那如你所言,如果要將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確立為方針和指引,那裏面的内容就必須要改,以免爭拗--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01 (UTC)
- (:)回應@MCC214:閣下主張十分頑執乃至偏激,《命名常規》說了很清楚是「先到先得」原則,當初薇子將此無理的論述修改,相信是有其直接性、必要性的,而不是如閣下所願而改成譯名統一為中港澳,然後讓臺灣人查詢不到颱風條目,還望閣下再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21 (UTC)
- (:)回應@Tenbeens:所以呢本人就(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創立重定向頁,亦都(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般去做重定向,但本人恕不能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那中港澳人士豈不是就只能輸入臺灣譯名颱風納莉 (2001年)才能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這個條目嗎?中港澳人士不知道納莉是甚麼?(本人不是要臺灣人用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查詢條目),當然我亦恕不能同意WinFixer「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這個説法,所以本人在此表示(-)反对--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55 (UTC)
- (:)回應@MCC214:中港澳人士的確不知道什麼是「納莉」,所以薇子支持創立其他譯名的重定向頁,但閣下的要求真的非常過份,為什麼只能用中港澳譯名創立條目?為什麼要刻意追求譯名統一?為什麼認為「先到先得」不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如果閣下反對「臺灣人須用中港澳譯名才能查詢颱風」,那請劃去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還有閣下投反對票的說法,其實就和投支持票別無二致......--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8:19 (UTC)
- (:)回應@Tenbeens:在此不再多說,現在你有沒有信心你的提議可以同時照顧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中港澳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百合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台灣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納莉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本人是中港澳人士,而你是台灣人士,在照顧台灣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中港澳人士的利益,同樣地在照顧中港澳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台灣人士的利益,以免造成好像本人針對任何一方的表象,所以本人是相當之難做,因為政治觀點等等互相不同,中港澳人士對台灣人士,或者台灣人士對中港澳人士,在很多事情上,相互的觀感都不同,所以就造成相互的爭拗,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你要同時平衡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尤其是在中港澳人士有成13至14億人,而台灣只有2300多萬人之下,更要相互安撫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否則中港澳人士以大欺小,台灣人士以小欺大,就不理想,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是由AndyAndyAndyAlbert提出的,有甚麼事請問他,還有林天蓬,費時本人劃去對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之後,存廢討論卻仍然繼續,最後本人在此重申「三不」:不反對「先到先得」,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劃去"支持刪除"改為"保留",最少你的新意向可以給其他人看到 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薇子的提議說得很清楚了,就是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此主張自認是顧及到各地編者和讀者的利益,以及尊重社群共識、方針等,所以當初才會自行更改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從「中港澳譯名」改為「先到先得」,若有質疑或相關問題則歡迎提出。還有,閣下說得好像這全然是薇子的應盡義務,的確薇子要為個人言行負責,但此議題理應為全體維基人共同維護才是,豈非?--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06 (UTC)
- (:)回應@Tenbeens:但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好像和《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有衝突,所以才出現有人用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判斷,但是有人就用《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來判斷的現象--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15 (UTC)
- (:)回應@MCC214:理解錯誤!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自從2015年7月26日由薇子親手更動內容之後,直到今年11月13日被某一IP用戶更改前,內容一直都是「先到先得」。導火索是颱風洛坦 (2016年)以及颱風閃電這二個條目,請見編輯歷史及其討論頁面。--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20 (UTC)
- (:)回應@Tenbeens:根據「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的修訂歷史和「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修訂間的差異(於2017年11月14日 (二) 10:48 的修訂)和(於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29 的修訂),其實是關某一IP用戶和Typhoon Destroyer的事,他認為是因為「不好意思,沒有討論就修改不能接受,如果想修改,請同時提供先到先得原則的證據,謝謝。」,有甚麼事請問Typhoon Destroyer,再去回退或修訂至2016年2月25日 (四) 14:25 的修訂(即你的版本),始終因為我不想違反WP:3RR--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51 (UTC)
- (:)回應@Tenbeens:已修訂回你的版本(後果本人負責)--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07 (UTC)
- (~)補充@Tenbeens:還有,我覺得你應該提供2015年的討論予所有颱風季專題參與者,以消除這種現象(因為Typhoon Destroyer同時都在「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修訂間的差異(於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31 的修訂)裹面提到「2011-2015年是用同樣的規矩,2015年後沒有任何討論就改成先到先得。請同時提供2015年的討論,不然這個討論只會無了期」--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30 (UTC)
- (:)回應@MCC214:理解錯誤!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自從2015年7月26日由薇子親手更動內容之後,直到今年11月13日被某一IP用戶更改前,內容一直都是「先到先得」。導火索是颱風洛坦 (2016年)以及颱風閃電這二個條目,請見編輯歷史及其討論頁面。--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20 (UTC)
- (:)回應@Tenbeens:但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好像和《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有衝突,所以才出現有人用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判斷,但是有人就用《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來判斷的現象--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15 (UTC)
- (:)回應@Tenbeens:在此不再多說,現在你有沒有信心你的提議可以同時照顧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中港澳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百合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台灣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納莉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本人是中港澳人士,而你是台灣人士,在照顧台灣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中港澳人士的利益,同樣地在照顧中港澳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台灣人士的利益,以免造成好像本人針對任何一方的表象,所以本人是相當之難做,因為政治觀點等等互相不同,中港澳人士對台灣人士,或者台灣人士對中港澳人士,在很多事情上,相互的觀感都不同,所以就造成相互的爭拗,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你要同時平衡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尤其是在中港澳人士有成13至14億人,而台灣只有2300多萬人之下,更要相互安撫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否則中港澳人士以大欺小,台灣人士以小欺大,就不理想,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是由AndyAndyAndyAlbert提出的,有甚麼事請問他,還有林天蓬,費時本人劃去對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之後,存廢討論卻仍然繼續,最後本人在此重申「三不」:不反對「先到先得」,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中港澳人士的確不知道什麼是「納莉」,所以薇子支持創立其他譯名的重定向頁,但閣下的要求真的非常過份,為什麼只能用中港澳譯名創立條目?為什麼要刻意追求譯名統一?為什麼認為「先到先得」不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如果閣下反對「臺灣人須用中港澳譯名才能查詢颱風」,那請劃去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還有閣下投反對票的說法,其實就和投支持票別無二致......--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8:19 (UTC)
- (:)回應@Tenbeens:所以呢本人就(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創立重定向頁,亦都(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般去做重定向,但本人恕不能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那中港澳人士豈不是就只能輸入臺灣譯名颱風納莉 (2001年)才能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這個條目嗎?中港澳人士不知道納莉是甚麼?(本人不是要臺灣人用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查詢條目),當然我亦恕不能同意WinFixer「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這個説法,所以本人在此表示(-)反对--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55 (UTC)
- (:)回應@MCC214:閣下主張十分頑執乃至偏激,《命名常規》說了很清楚是「先到先得」原則,當初薇子將此無理的論述修改,相信是有其直接性、必要性的,而不是如閣下所願而改成譯名統一為中港澳,然後讓臺灣人查詢不到颱風條目,還望閣下再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21 (UTC)
- (:)回應@Tenbeens:那如你所言,如果要將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確立為方針和指引,那裏面的内容就必須要改,以免爭拗--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01 (UTC)
- (:)回應@Tenbeens:閣下認為中港澳日都是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惟獨臺灣不是使用這種級別系統,所以不應該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或重定向頁。你知道重定向頁刪掉,就算轉換模板有寫臺灣譯名,但臺灣人仍將無法用臺灣譯名找到條目嗎?臺灣人難道都要用閣下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才能查詢條目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42 (UTC)
- (:)回應@Tenbeens:依你所說,其實維基百科本來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以「中國大陸使用『陆』、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為:**
- (~)補充@林天蓬、MCC214:「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這句話有誤,因為臺灣也不用「颱風」作為熱帶氣旋級別。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刪除,那麼臺灣譯名將不得出現於任何熱帶氣旋條目名稱上。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每個條目名稱的提刪標準將以此作為範例參考,那樣對每位臺灣編者而言是非常不尊重、不公平的,哪個臺灣人會知道「颱風百合」是指哪個颱風?難道臺灣人一定只能用「颱風百合 (2001年)」才能搜尋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即使臺灣中央氣象局在中文是使用輕度颱風,但英文仍是Tropical Storm以及Severe Tropical Storm,所以當然可以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級別+臺灣譯名 (年份)」這種格式命名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27 (UTC)
(:)回應@MCC214:薇子先針對閣下主張的「三不」進行反駁:「不反對先到先得」究竟是不反對「先到先得」本身,還是不反對「熱帶氣旋條目適用於先到先得」?「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和「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但閣下卻又反對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煩請閣下解釋清楚。
2015年關於熱帶氣旋條目名稱討論是Talk:颱風閃電,就是前幾小時前要求閣下須看過一次的那個,但後來不了了之,而且長期以來反對臺灣譯名的巡查、回退員Deprave413亦因此成了破壞者且逐漸淡出。由於該次討論是在8月討論,其實在當時已經由薇子親自更改,在那之前的確是未作相關討論,這點薇子的確有錯。可是,由於該命名慣例僅是論述,熱帶氣旋專題本身無格式手冊,本身亦未經討論而設立此慣例,原版本又與「先到先得」原則相互牴觸,故以「命名慣例有規定」為由而將條目實際名稱強行改成中港澳譯名這點,其實不是有效理由。
雖然不是2015年的討論,但還是引用在「2008年颱風黑格比」條目討論當中,用戶未命名在譯名爭議當中的發言:「用『臺灣中央氣象局另搞一種譯名』來看待這件事,就已經有偏見了,說了半天就是大陸港澳的譯名原來就是正統,臺灣中央氣象局是故意與眾不同再去另創譯名。實則這些名稱是亞洲各地所取的,大陸港澳與臺灣分別搞自己的譯名,而大陸港澳自己搞在一起而已。」
薇子本想創設熱帶氣旋專題的格式手冊,亦打算整理歷史上的一些相關討論,以作意見參考,於是薇子在互助客棧上提了不少問題,但惟漏譯名議題——薇子本以為此議題已解決,卻未料由另一用戶提出後,成為討論最熱烈且激起多方矛盾最嚴重的議題。在經過此次風波後,薇子將深切檢討、思考在相關議題上是否有其他探討空間可議,使各方意見邀集多元化,爾後還請諸位多加指教,薇子如有不諳亦將虛心受教。--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4:31 (UTC)
- (:)回應@Tenbeens:本人所說的「三不」,是建立在你在之前所說「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的基礎上的,即是你有信心做好這個提議之下,還有我所言「不反對先到先得」是不反對「熱帶氣旋條目適用於先到先得」,那就即是本人反對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的理由已經不存在(在「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的基礎上)。--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6:25 (UTC)
- @Typhoon Destroyer:請當事人提出意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9日 (日) 23:00 (UTC)
全面恢復原來風暴條目中的一些元素
1. 以前有圖片庫章節, 可供大家查看該風暴各時期的雲圖,不知道為甚麼被刪了.
2. 以前國家或地區都有國旗, 為甚麼都沒有了?
3. 以前都有升降格, 現在字數太多很難看清甚麼部門在何時升/降格.
應該要恢復這些, 各位看看如何?--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0:00 (UTC)
- (-)反对:
- 明明條目底下旁邊就有維基共享資源的連結,讀者可前去點閱。
- 弄得花花綠綠,排版不盡理想,倒不如直接使用文字表示即可。
- 「發展過程」章節的過程是熱帶氣旋本身,不是氣象機構在什麼時候升降格好嗎?
- 以上幾點供閣下參考。--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58 (UTC)
- (-)強烈反对:第1項Tenbeens君已述,不重複;第2項請見2013年颱風天兔第2次參選GA和2015年颱風杜鵑討論頁;至於第3項,內容只得「純升降格」是以前風暴條目奇差的罪魁禍首,我們千辛萬苦去寫好新條目以至重寫舊文,難道你想令我們的努力付諸流水?況且現在加了不少與風暴發展過程相關內容,但仍保留了升降格時間。——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11月15日 (三) 15:59 (UTC)
- 第三項的意思是,加入升降格時間的時間軸或者折線圖或者表格?——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7 (UTC)
總結:由於本討論之提出用戶已被證明是傀儡用戶,故此討論就此終結。--🍫|📖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09:40 (UTC)
頁面存廢討論問題
- 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06/10有大量標示為「以上頁面已合併到其他位置」的條目未被合併,請求處理
- 在Category:條目刪除候選,有大量掛了AFD/VFD模版的條目已經掛了相關模版很長時間但從沒有人提交存廢討論,是應該怎樣處理?
——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17 (UTC)
- @Manchiu:作為結案人,請解釋。--61.238.33.47(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23:26 (UTC)
- 處理時已屬積壓投票。我本來在筆電中完成一半,但電腦近期壞了,所以暫無法繼續下去。--千村狐兔(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2:41 (UTC)
条目的图片含有误导性,令人疑惑。--120.230.156.38(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38 (UTC)
- (?)疑問:哪張圖片?--M940504(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1:07 (UTC)
Template:Failed verification在字面意思和其他百科語言版本裡的意思都是用來表示在查看來源資料後發現來源中沒有任何能證明所標示語句的意思。但是在中文維基百科中,這模版的文字說明和文檔說明都是在說來源不符合所標示語句,或者來源被曲解之類。要是來源真的和內文不同的話應該直接更正內文吧。因此,個人建議把Template:Failed verification的意思大幅修改並取消Template:不符這重定向。但這樣要先把用了這模版的條目全都檢查一次?——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9:11 (UTC)
關於存檔網站與可供查證
繼上一次討論之後,我還有留下疑問:
- archiveurl
- archiveurl採用別的網站保存的複製文,我只知道有可靠度問題,但一樣都是存檔,維基百科沒規定不能這麼用,所以我不懂為何有人反對?
- 若因為這個討論所言,它畢竟還是處於討論,沒有出現在方針指引或使用手冊裡有說明,等於是維基百科沒有規定我們怎麼用archiveurl,為何不被允許「採用別的網站保存的複製文去充當存檔網頁」呢?
- 承接上一個疑問,既然是叫討論,放在討論裡也除了參與者與旁觀者之外,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你們怎麼規定archiveurl是這麼用的,我的想法是討論存有各自立場的偏見與不確定的,盲目遵循只會使自己陷入無所適從,所以我想問你們這該如何?
- 來源
- 可供查證是否僅限於在線(線上)網頁?如果是,那麼我留存的來源呢?
- 因為某些文獻極具珍稀,當條目撰寫所引用的文獻剛好需要引用這一種珍稀文獻時,我面臨的情況有二種:
- 過去是開放任何人閱覽,經年許久,如今是基於保存考量,變成只能經申請才能閱覽。我因為不符申請資格,所以想問一種假設,若是有人符合資格可閱覽,並願意寫入條目,那他引用這種文獻能算是可供查證嗎?
- 在維基百科上,過去有人引用的這一個文獻,我也想引用,但我找遍很多館藏地都沒找到,至少查到有論文引用該文獻,證明是存在的,問題是我沒有管道可以去看到,他這樣不知從何來的文獻引用在條目,能算是可供查證嗎?--Kai(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29 (UTC)
- 关于archiveurl,社群一般比较认同使用使用存档站的来源。不过,有一个实际例子,钉宫理惠的一个介绍,曾经出现来源死链且没有存档的问题,当时的做法就是直接标记原链为死链,但是找了其他可以确认认为是其转载的来源url来作为新来源来补充。
- 至于线下来源,只是线上来源的确认比线下更高效,毕竟我们都是线上的,而线下来源所叙述的真实与准确性只能善意推断添加者认为其是可以考证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因为曾经出现过有问题的线下来源的冒充,所以说线下来源不是不好,只是线上不方便查证。——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20 (UTC)
- archiveurl,以可靠度而言是如此,但我不會採用「一般比较认同」這種不確定性,至今我對上一次被糾正的經驗仍存在疑問。
- 可供查證是不是有個「大前提」,凡是無法被人給查證則不能引用?我那二個問題,前者在問非線上(我自己留存),後者在問別人看過而我看不到。所以我想,你回答的應該是指前者。至少我知道來源曾被發表過(包括影音節目),無論用網路下載的、電視錄影的、付費購買的,甚至是絕版的,這些留存方式都僅自己能看見來源的內容,問題是別人看不到,但也沒限制或禁止我不能這麼用。--Kai(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4:20 (UTC)
- 請問什麼是線下來源?例如什麼?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5日 (三) 12:18 (UTC)
- archiveurl多数用archive.org和archive.is,也比较认同其作为存档网站,其他的话少见。——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3 (UTC)
- 很多,只要在網路上看不到,那些都算是,但一定能被查到有這種來源。例如:過去電視播放過的、線上影音平台過去可看而今被移除的、過去的原始網頁可看而今失鏈,且查無存檔的,這些情況發生之前,我預先留存給自己一份,如此別人看不到我有存檔,除非有人主動向我索取。我發現很有爭議的是,我無法將全部公開給對方看,若對方轉載給更多人,我就淪為散布之罪,但不公開給人看就無法給人查證。--Kai(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24 (UTC)
- @Kai3952、cwek:這麼說來,書籍、期刊、論文都是線下來源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5日 (三) 15:01 (UTC)
- 也不一定,很多書籍、期刊、論文都已經電子化,能在網絡上查到。——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23:02 (UTC)
- 按定义的话,书籍等都是线下,只是现在有线上版本。——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3 (UTC)
- @C933103:雖說很多書籍、期刊、論文都已經電子化,但想在網路上看到「全文」,恐怕不是要收費就是要加入會員,所以也不是人人在網路上都看得到。-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6日 (四) 03:12 (UTC)
- @cwek:archive.org和archive.is並不是可靠來源,只是網頁刊載的內容是與原始網頁一樣的,如同公路邦張貼縣道140公告是一樣的問題:存檔網頁不是在原始出處的網站。請問,為何有所謂「比較認同」,只認同archive.org和archive.is,那麼為何公路邦不被認同呢?--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08 (UTC)
- @克勞棣:書籍、期刊、論文沒有這種問題,反而是網路上、電視上那些才有問題,因為考量到網頁會失鏈、電視節目播過就沒了這二種情況,那麼問題是:保存下來備份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無法查證,又如何使人知道來源曾經有發表過?--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08 (UTC)
- @Kai3952:我不是問書籍、期刊、論文有沒有這種問題,我是問書籍、期刊、論文是不是線下來源。-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37 (UTC)
- 我看了原本的發問是寫「在線(線上)網頁」,用意是詢問我的存檔內容取自網路上來源,日後這些來源失鏈,而我的存檔又沒有放在網路上,面對別人查證無法線上查到,這情況能被容許嗎?至於你說書籍、期刊、論文,我不太能懂為何你用「線下」這種詞來問我是不是,所以我當時回答是假設你在問紙質文獻(指實體文獻)。--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29 (UTC)
- 閣下看了原始來源沒存檔,可是這世界上某個角落的某個看到了同樣來源的人可能有存檔啊!還是用原始網址到archive.org和archive.is搜尋看看有無存檔吧!archive.org和archive.is當然不是可靠來源,但是是存放可靠來源的地方。-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13:43 (UTC)
- @克勞棣:
- 我不知道是否我太多慮,維基百科沒有明文規定不能我拿自己存檔引用為來源,不就意味可供查證不一定要求我做到「百分百」有給人查證的機會,那麼別人無法查證不可以視為移除不可靠內容及來源的理由,是嗎?
- 有一種人的認知是非出自原始出處都不是可靠來源,即使archive.org和archive.is也一樣。所以按照這種人認知,若是遇上交通部檔案科給我的說法:「政府在網路上任何公開給人民的資訊不會永遠存在」,我無論引用是archive.org或archive.is這類存檔網站,還是其它以外的網站(轉載的複製文),他一樣會質疑不是可靠來源,問題是原始網頁失鏈,他既無法接受存檔網頁,又無法認同失鏈的網頁就是原始出處,那麼以他認知斷定來源不是可靠,這合理嗎?--Kai(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9:15 (UTC)
- 貼出了原始網址,而原始網址死鏈,但另外貼出存檔網址,這不可視為移除不可靠內容及來源的理由,因為來源是否可靠與它是不是死鏈無關。
- 如前述,來源是否可靠與它是不是死鏈無關,所以這不合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0日 (一) 02:58 (UTC)
- @克勞棣:
- 閣下看了原始來源沒存檔,可是這世界上某個角落的某個看到了同樣來源的人可能有存檔啊!還是用原始網址到archive.org和archive.is搜尋看看有無存檔吧!archive.org和archive.is當然不是可靠來源,但是是存放可靠來源的地方。-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13:43 (UTC)
- 我看了原本的發問是寫「在線(線上)網頁」,用意是詢問我的存檔內容取自網路上來源,日後這些來源失鏈,而我的存檔又沒有放在網路上,面對別人查證無法線上查到,這情況能被容許嗎?至於你說書籍、期刊、論文,我不太能懂為何你用「線下」這種詞來問我是不是,所以我當時回答是假設你在問紙質文獻(指實體文獻)。--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29 (UTC)
- @Kai3952:我不是問書籍、期刊、論文有沒有這種問題,我是問書籍、期刊、論文是不是線下來源。-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37 (UTC)
- @C933103:雖說很多書籍、期刊、論文都已經電子化,但想在網路上看到「全文」,恐怕不是要收費就是要加入會員,所以也不是人人在網路上都看得到。-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6日 (四) 03:12 (UTC)
- @Kai3952、cwek:這麼說來,書籍、期刊、論文都是線下來源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5日 (三) 15:01 (UTC)
- 不懂用cite模版的archiveurl參數的話,也可以手寫<ref>[http://原.網/址 標題],存檔於[http://存檔.網站/網址]</ref>,或者用其他表達方式,總之重點就是應該是添加而不是取代原網址。 ——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8:43 (UTC)
- 另外,有關於難以獲取來源的問題,如果是事先便知道來源會在一定時間後被刪除或變成收費的話,建議在加入來源時同時進行存檔並把存檔的網址按上述方法一併加入參考資料。另外,需要付費不算看不到。——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23:02 (UTC)
- @C933103:很抱歉,你回答的問題,以上都不存在。說明如下:
- 不是不會使用archiveurl參數,而是在問archiveurl所使用的網站哪一種方式才算是存檔的。現在問題是有二個:(1)維基百科沒有說明,這個討論也就僅止於是討論,為何我的用法被質疑?(2)「別的網站保存的複製文」算不算存檔,如公路邦張貼交通部公告一例,目前只有我認為算,至於你們呢?
- 不是難以獲取來源,而是問自己存檔的來源,日後有天要引用時會面臨到可供查證的問題。另外,我從來沒說付費,又怎麼會有你說「不算看不到」這種話?--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08 (UTC)
- 有關存檔網址,原討論就有說了,不推薦,並且在WP:ROT也提到了可行用處。有關別的網站的複製文,我個人認為可以附上但字眼可能要調整。有關付費來源,我是在回應另一用戶。——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2:49 (UTC)
- 這也是我懷疑的,社群之前的討論沒看到哪裡是有討論存檔引用自「別的網站保存的複製文」,很多網誌、facebook、批踢踢都會張貼與原始出處相同的文章,像這種轉載的複製文能不能視為一種存檔,並將其網址運用在archiveurl參數,社群並沒有回答我問題。--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3:03 (UTC)
- @C933103:很抱歉,你回答的問題,以上都不存在。說明如下:
- 如果這些網誌、facebook、批踢踢所儲存的文章除了儲存了文章本身內容與圖片,也記錄了出處的原始網址、發行者、作者、原始日期等資訊,那是可以用的。以報紙新聞為例,像這個存檔網站記錄的新聞,有原始網址、發行者聯合新聞網、新聞日期2016年11月16日,記者馮靖惠,就很適合使用;相反地,像這個只有文字內容與圖片,至於原始網址、報社名稱、新聞日期,記者姓名都付之闕如者,非不得已不要用。-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13:43 (UTC)
- 新聞報導是如此,那如果是轉載自某個官方網站的介紹資訊,或者轉載自政府機關張貼的電子公文、新聞稿,像這種的呢?--Kai(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7:18 (UTC)
- 類似,來源的基本資訊越詳細越好,原則是這樣。-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0日 (一) 02:58 (UTC)
- 新聞報導是如此,那如果是轉載自某個官方網站的介紹資訊,或者轉載自政府機關張貼的電子公文、新聞稿,像這種的呢?--Kai(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7:18 (UTC)
- 如果這些網誌、facebook、批踢踢所儲存的文章除了儲存了文章本身內容與圖片,也記錄了出處的原始網址、發行者、作者、原始日期等資訊,那是可以用的。以報紙新聞為例,像這個存檔網站記錄的新聞,有原始網址、發行者聯合新聞網、新聞日期2016年11月16日,記者馮靖惠,就很適合使用;相反地,像這個只有文字內容與圖片,至於原始網址、報社名稱、新聞日期,記者姓名都付之闕如者,非不得已不要用。-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8日 (六) 13:43 (UTC)
「國家氣象機構」應否包含香港及澳門?
在Template:國家氣象機構中,Jyxyl9將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放在中國氣象局的括號內,示例: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竊以為這種做法會令某些用戶誤認為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為下屬於中國氣象局的機構,而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將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獨立擺出來。但Jyxyl9以「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不是國家氣象機構」為理由而將二者直接刪除。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亦屬於區域性的官方氣象部門,各位認為二者是否應在「國家氣象機構」模板中保留?
小妹提議在模板中加標注,指明二者只是「區域性」的部門,而非「國家級」;或者乾脆把模板改成類似「國家或地區官方氣象部門」等的名字。
現邀請Jyxyl9、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Tenbeens、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MCC214、WinFixer等用戶提供意見,謝謝!--Win. M.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02 (UTC)
- (+)支持模板名稱更改為「國家或地區官方氣象機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05 (UTC)
- 个人认为较合适的方式是将其以斜体显示,参考模板:Central banks对港澳金管局的处理方式。——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08 (UTC)
- (+)支持Tenbeens君的提議。--🍫|📖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0:00 (UTC)
- (!)意見:認為 @Jyxyl9:的方案較妥當。--1233|點此與此廢青展開激情對話 | 千錯萬錯都是阿道夫的錯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56 (UTC)
戲劇的線上觀看連結
有影音平臺向台灣分會反應,他們家的網站被放入 black list,但愛奇藝之類的類似網站沒被 ban,所以透過維基找戲劇資料的人就只能連去特定的影音網站。這樣的確有利益上的不公平。是否能把這類網站都 ban 掉,除非是做為必要的可靠參考來源,不然應該一視同仁地移除這樣的外部連結,以免維基產生利益衝突?---Reke(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7:23 (UTC)
- 自己愛亂搞,把誠信搞掉了,怪誰~。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40 (UTC)
- 同认为不保留非作品原始播放地的直播链接作为外部链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7日 (五) 05:46 (UTC)
- 原始播放地可能有在不同區域下原始播放地如何認定的問題。其實要找劇看用Google、百度一定找得到地方。--Reke(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7:55 (UTC)
- 按作品的原始制作国判断和官方关联程度判断。——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1月19日 (日) 01:43 (UTC)
- 原始播放地可能有在不同區域下原始播放地如何認定的問題。其實要找劇看用Google、百度一定找得到地方。--Reke(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7:55 (UTC)
用户@Jg451:德國國內邊界导言中加入“与西德地区一样迅速转化为伊斯兰主导的突厥国家”。Excuse me,德国什么时候变成突厥国家了??? 近年来中国大陆网络包括微博知乎等处弥漫着反穆斯林言论,包括作为该段来源的新闻网页转载的专栏,并非可靠来源。撤销更改后又回退,如我再撤销则会产生编辑战,请求社群介入以取得共识。 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20:03 (UTC)
- 用不着,WP:VIP。--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7年11月17日 (五) 00:19 (UTC)
- 什么叫反穆斯林言论,句句都是事实。你了解古兰经吗?是不是等他们斩你的首,贩卖你的女性亲戚为奴你才接受现实或者继续装睡?你是不是奴隶当惯了?想继续当四等汉民?维基百科不归中国政府管,两少一宽对维基百科没用。Jg451(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2:03 (UTC)
- 麻烦你先去了解英国瑞典那些non-go区域再来坚持你的观点。Jg451(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2:17 (UTC)
- (*)提醒:WP:可供查證、WP:可靠來源。--Kolyma(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4:27 (UTC)
- 给一个可靠来源[19],有中文消息中引用了此数据,附上翻译的原话“1970年,德国的土耳其移民中的妇女比非移民的妇女平均多生2个孩子,到1996年这个差距缩小到1,到2009年,这个差距继续缩小到0.5。”穆斯林生育率高占领西欧言过其实了——移民在两代之内就会在生育率上与移入国趋同。 Abacn(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4:35 (UTC)
- 麻烦你先去了解英国瑞典那些non-go区域再来坚持你的观点。Jg451(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2:17 (UTC)
- 什么叫反穆斯林言论,句句都是事实。你了解古兰经吗?是不是等他们斩你的首,贩卖你的女性亲戚为奴你才接受现实或者继续装睡?你是不是奴隶当惯了?想继续当四等汉民?维基百科不归中国政府管,两少一宽对维基百科没用。Jg451(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2:03 (UTC)
- 恩 講完了嗎?很簡單就是兩個字,來源,沒有來源就寫這種東西究叫做仇恨言論,以上。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45 (UTC)
- 建议无视并直接提报WP:VIP。--HAL Le Patrouilleur 2017年11月17日 (五) 04:11 (UTC)
- 提示一下,那個搜狐號不是專欄而是公眾平台,類似微信公眾平台的文章。另外追加的其他網站的引用也是轉自微信公眾平台。(順便建議一下能把這些公眾平台的網址都黑名單嗎)——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19:17 (UTC)
使命召唤二战被禁售
这个游戏已被禁售 淘宝上搜不到 能否添加中国大陆查禁游戏?—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75.77.146(對話|貢獻)於2017年11月17日 (五) 06:16加入。
- 可以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遊戲審查制度,但請附上WP:可靠來源。 Kou Dou 2017年11月17日 (五) 06:26 (UTC)
- 順便一提,在steam搜不到整個使命召唤系列。--120.230.156.176(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8:17 (UTC)
创建品葱网条目
一个类似知乎的网站—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75.77.146(對話|貢獻)於2017年11月17日 (五) 07:50加入。 网址https://pin-cong.com已被墙—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75.77.146(對話|貢獻)於2017年11月17日 (五) 08:44加入。
- 请您提供WP:可靠来源,以协助社群判斷該條目是否符合收錄標準。 Kou Dou 2017年11月17日 (五) 08:31 (UTC)
- 您不僅需要給出網站的地址,也需要提供證明其知名度的新聞報道。另外,請在每次留言後簽名,方法是輸入四個波浪綫:
~~~~
。 Kou Dou 2017年11月17日 (五) 08:49 (UTC)
- 您不僅需要給出網站的地址,也需要提供證明其知名度的新聞報道。另外,請在每次留言後簽名,方法是輸入四個波浪綫:
马来西亚第二大都会区的争议
众所皆知,吉隆坡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自然是最大的都会区。然而第二理应是北方的大槟城都会区,然而却有用户认为新山大都会/马来西亚依斯干达是第二大都会区。我认为如果不搞清楚哪个城市是第二大都会区必会引起编辑战,希望各位能够提供意见决定哪个才是马来西亚第二大都会区,而后人也不能再擅自改动。 angys 讨留奖 2017年11月18日 (六) 04:43 (UTC)
- 这是新山都会区范围的定义问题,有的统计只计入已经发展的相连区域为都会区,依这定义,新山都会区只是排第三。有的则是把包含该区域所跨越的相邻的县市的整个行政区计算进来,包含了郊外地区与不相连市区的人口与面积,则稍微超过大槟城。两种统计方式由来已久,各有各的理由。由于在现实中就是一个争议问题,维基百科不必判断谁对谁错,只需依照可靠来源同时列出双方的观点,但应该保持合理的比重。——♠白布¤飘扬§§ 2017年11月18日 (六) 14:24 (UTC)
(:)回應,就是有一个叫User:Wiki-Leader的用户不断把新山改为第二大,让槟城/乔治市成第三大,如果阁下去看新山大都会的历史记录自会了解。人家是新人,但是也太执着了,我已经多次阐明但他的态度还是这样 囧rz……。 angys 讨留奖 2017年11月19日 (日) 04:45 (UTC)
- 先把你認為有問題的段落加入{{fact}},然後請@Wiki-Leader:主編有提供WP:可供查證、WP:可靠來源的責任,FB、blog、論壇、內容農場不足以採信。我不熟城市規劃,但我想這個條目應該注意「城市」和「大都會」是不同的聚落概念,許多大都會都是跨城市,由一個中心城市向外圍城市輻射出去,巴生谷(Seremban-KL-PJ-Klang)以隆市為中心、大檳城(Georgetown-Butterworth-Bukit Mertajam-SP)以喬治市為中心、依斯干達特區(Kulai-JB-Pontian)以新山市為中心。如果你要說新山市取代喬治市成為第二大城市,也許可以相信,請提供可考來源和數據,不過這種內容應該在「新山」裡面,不是在這裡;大檳城和依斯干達特區是前幾年才出爐的發展項目,目前都是在發展中的狀況,要到未來才完成第一個發展大藍圖,沒有可靠來源就不要臆測;至於JB-Singapore大都會,目前是以新加坡為中心,柔新地鐵最快也要5年後才通車,將來中心區會否北移新山還言之尚早。--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5:36 (UTC)
- (~)補充,「新山大都會」的名字和內容是否有涉及原創?從內容看來是改動自「依斯干達特區」,城市發展計劃的正名「Iskandar Malaysia」,但它和「新山」好像不是等義交換吧?又或者是把「新山市」充胖子做「新山大都會」?Google搜尋結果,「新山大都會」多是有關一座叫「Metropolis Tower, JB」的商業大樓。簡單的說,我覺得把「依斯干達特區」叫做「新山大都會」涉及名字原創、把「新山市」充做「新山大都會」涉及內容原創,新山只是依斯干達特區的其中一部分。--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5:36 (UTC)
- (~)補充,我目前有找到把新山稱為「大都會」的來源是新山中區市議會由「perbandaran」(municipal)提升為「bandaraya」(city)[21],想來新山市政廳大概也是相同的意思,可要知道地方政府的收入、開銷和發展并不會超出本身管轄的區域,這裡「大都會」(其實應該是從「市」變「城市」)意義和條目內容所述跨城市甚至跨縣的「metropolitan area」或「conurbation」有很大差距。--O-ring(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05:23 (UTC)
- (~)補充,「新山大都會」的名字和內容是否有涉及原創?從內容看來是改動自「依斯干達特區」,城市發展計劃的正名「Iskandar Malaysia」,但它和「新山」好像不是等義交換吧?又或者是把「新山市」充胖子做「新山大都會」?Google搜尋結果,「新山大都會」多是有關一座叫「Metropolis Tower, JB」的商業大樓。簡單的說,我覺得把「依斯干達特區」叫做「新山大都會」涉及名字原創、把「新山市」充做「新山大都會」涉及內容原創,新山只是依斯干達特區的其中一部分。--O-ring(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5:36 (UTC)
- 你們要比較的是什麼,人口?面積?人民年均收入?房價指數?地方政府發展指數?沒有可靠來源的臆測是不應該採用的。(&)建議大家沒有可靠來源就不必去臆測誰是第二、第三,自行總結只會流於原創,拉低可信度,也沒有意義,同時搞清楚來源中指的對像是什麼樣的規格。要比較也是比較同級的州vs州、縣vs縣、地方政府vs地方政府、城市vs城市。統計局有行政區劃(州-縣-巫金)和地方政府(州-地方政府-城市/城鎮)兩種報告,不然沒弄懂檳州/檳榔嶼/檳島市政廳/喬治市vs柔州/新山縣/新山市政廳/新山市的區別,就很容易曲解來源,自行總結歸納就容易犯原創研究--O-ring(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10:30 (UTC)。
- 要不就全部不写,等2020年马来西亚人口普查报告出炉才写,只是大槟城比须阐明2010年,才不会有争议。还有马来西亚依斯干达和新山大都会是不同事物不能混为一谈,而柔佛苏丹说的是2016年了。--Wiki-Leader(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10:30 (UTC)
- WP:SCORCHEDEARTH,WP:可供查證、WP:非原創研究、WP:可靠來源是維基條目的基本要求,不是刻意刁難或偏幫哪個條目,只是新山大都會的參考文獻確實無法支撐這個條目。--O-ring(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13:43 (UTC)
向交通部查證縣道140號公告仍留下問題
在上一次討論當中,對於公路邦張貼的交通部公告關於縣道140號存有四點問題,於是我就帶著這些問題親訪交通部,由檔案科專員調閱這份公告(是副本),文書科的科長為我提出的問題逐一答覆解說。我發現到問題如下:
- 正本在苗栗縣政府,只有他這份公告才有關防,問題是文件有保存期限3年(對外公告不會顯示出來),所以不一定查得到,而且苗栗縣政府未必同意將正本給民眾查閱。
- 交通部檔案科是有正本,但是電子文檔,只有在電子公文系統才能查到,問題是民眾無法查到,因為這僅限他們公務之用,也只有他們看得到。
- 副本會有騎縫章是因為從正本掃描的,前面幾頁與副本相同公告是內部檔案,這是他們在內部作業時所看到的公文,所以才沒有騎縫章。若要取得騎縫章與關防的完整公文,也只有找苗栗縣政府才有。
- 通常交通部公告都會送至行政院公報,但文件有保存期限(我查的這份公告是3年),過了就不一定會留著,若是查不到,就表示已經被銷毀,若在網路上公告,那就是被撤下,不會有存檔網頁。檔案科希望給民眾的認知是,政府任何文件都會有保存期限,不會一直留存這些文件。
- 對於保存期限,文書科的科長也有對我所找這份網路公告提出說明,過期文件想查到,只能找資訊中心從資料庫裡挖出來,否則是看不見的。
以上可知,這其中有可供查證的問題。我看到只是副本,只是證實有存在這份公告,但無法證實其真偽,只能向苗栗縣政府調閱正本,只有他那裡才能見到關防章、部長職銜章、紅色騎縫章能接上。--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18 (UTC)
- 我修正,每一份文件的保存期限都不一樣,未必是像我查的3年,所以可能1年或5年,我們在網路上看不見期限(現場調閱實體文件才有顯示),哪時候過期也不知道,過期了又哪時候自網路撤下公告也不會知道。--Kai(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20:00 (UTC)
- 請問閣下此行帶回了什麼收穫,可以獻給維基百科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20日 (一) 14:42 (UTC)
有關Template:臺灣教育在手機版顯示的問題
如題,我用平板看台灣教育類的時候,發現該模板的類別没有[顯示]可以點選以打開類別下隱藏的內容,必須要切換到桌面版才能看到。 那麼我要怎麼改以避免此狀況發生?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07 (UTC)
YouTube 666
一个很有名的恐怖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FXyLah2oQ点击量超过一千万,能否创建该条目?111.75.77.146(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2:23 (UTC)
- 许多流行文化当中非常有名的事件或作品都不一定能够被维基百科接受,原因是缺乏可靠来源支撑的关注度。因此建议阁下尝试搜寻是否有相关报道,中英文皆可。如无,则不建议创建。 Kou Dou 2017年11月18日 (六) 12:29 (UTC)
- (:)回應這個滿有名的 也有相關報導(大部分是「Youtube上的N個奇怪影片」之類的報導) [22] [23],我認為可以創建。-KRF(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08:38 (UTC)
暴走大事件
暴走大事件是因为像章书院的内容被CCP封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75.77.146(對話|貢獻)於2017年11月18日 (六) 16:42 (UTC)加入。
关于國泰航空中的新闻内容
User:Dragoon17cc在解除封禁后又立即开始其本人之前有争议的操作,其中之一就是删除新闻中他认为不合适的内容。被删除内容。本人的感觉是这些内容至少部分还是需要保留的,如“===裁員===”和“===失去藍籌地位===”等等。所以想看看各位的意见。--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8:40 (UTC)
- 移除大量内容卻連編輯摘要都沒有當然是不可取的。在共識出現之前,敝人支持回退該用戶今天在國泰航空作出的編輯。 Kou Dou 2017年11月19日 (日) 08:42 (UTC)
- 同样问题发生在模板: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公司。本人已经在其讨论页留言,针对大幅度修改,没有讨论,直接回退,见编辑记录。--暖城2016-02-05(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12:20 (UTC)
新山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
新山到底包不包括Iskandar Pute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