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簡稱特区,是指一個國家內为特别的目的、或区别于其他地方行政單位,而设立的自治地方或地區行政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省级特别行政区[编辑]
特别行政区 | |
---|---|
分類 | 省级行政区 |
位置 | ![]() |
創建法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创建时间 | 1997年 |
數量 | 2个[1](1999) |
下級 | 区、堂区(非政权性区域组织)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单位类型 |
---|
历史:清朝 → 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组织 |
---|
![]() |
香港和澳門是兩個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澳門原為明朝的領土,後歸葡萄牙所佔領;香港則原為清朝領土,依約後割讓及租借香港新界給英國。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繼續管治香港,葡萄牙則繼續管治澳門。
由於香港新界地區的租期至1997年屆滿,衍生了香港前途問題。此时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故藉兩者之間開展了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根據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和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香港主權由英國交还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權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2]。中國政府並在澳門回歸后,使用同樣的方法,成立「澳門特别行政區」。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有:
香港特别行政区 (英語: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澳门特别行政区 (葡萄牙語: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於各方面(除国防及外交)实行高度自治,其國內法律基礎是基本法、國際法律基礎為《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
高度自治[编辑]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应因台湾问题,提出统一台湾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构想。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该条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中保持不变。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源。
根據香港、澳门基本法第十二條,特別行政區是在必要時得設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中國省級行政單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目前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 [3][4][5][6]特別行政區的最高首長稱作為行政長官,俗稱為特別行政區首長(簡稱為「特首」)。港澳特區的官員必须由港澳人士擔任。
國籍[编辑]
根據香港法例及澳門法例,香港人和澳門人不一定是中國籍,而可以是英國籍、葡萄牙籍或其他國籍。任何国籍人士只需要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或澳門、通常居於當地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或澳門為永久居住地,即可以成為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7]
与中國內地的比較[编辑]
县级特別行政區[编辑]
特别行政区 | |
---|---|
分類 | 林业行政管理机构 |
位置 | ![]() |
創建法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创建时间 | 1968年 |
數量 | 1个(2015) |
應用範圍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本级政府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下級 | 臥龍鎮、耿達鄉 |
除了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中國大陸在地方行政上也具有名為“特别行政区”的單位,但其性質則與前者甚為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还设有县级的韶山特别行政区、庐山特别行政区、雙湖特別行政區。
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编辑]
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汶川縣臥龍特別行政區成立,同年7月改名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與保護區管理局合署辦公。臥龍特別行政區是四川省的一個特殊政區,現有人口5343人,由臥龍鎮和耿達鄉組成,行政區劃屬汶川縣,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辖,但實際管理則是由四川省林業廳負責。臥龍特別行政區的轄區與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全重合。
計劃中但实际未設立的特別行政區[编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岸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放弃对中华民国实控地区的主权主张。该地区以台湾岛、澎湖群島为主体,有金马、东沙等外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行政区划体系中,大体沿用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划分。法理上,台湾岛、澎湖列岛屿为台湾省。其余分属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1981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與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以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198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就叶剑英的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从宪法层面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
1983年6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鄧小平在會見美国新澤西州薛顿贺尔大学教授楊力宇時提出[8]:
“ | 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 | ” |
1992年10月12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即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9]
邓小平對於未來兩岸统一以后的政治構想,是以省級特别行政区的方式管理台灣,但台湾比香港和澳門更具有自治權,如軍隊、外交、司法、政治制度等,被归为鄧小平理論的一部份。確立政府的態度,首先尊重維持現狀,其次統治為基本路線。但这种构想当前则不为台湾民众所广泛接受。而依據2011年國立政治大學和2013年TVBS等机构所做的民意調查,皆显示大部分台湾人支持“維持現狀”[10][11]
2017年,根據台灣自由時報引述香港傳媒報導,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立「台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來作為試驗「台灣特區護照」,以此開始漸進式的解決台灣問題。[12]
直至2022年4月,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有52.8%民眾認為要台灣獨立,另有22.4%民眾是期盼「維持現狀」,僅11%民眾認為要「兩岸統一」。
中華民國[编辑]
曾設立的特別行政區[编辑]
中華民國在1949年政府遷台前,曾設置若干特別行政區,通常作為行政區預備改制前的過渡性區劃。主要指:
- 建省前的行政區劃单位:如民國初年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綏遠特別區、熱河特別行政區、川邊特別行政區等四特别行政區,或1949年的海南特別行政區。
- 外國歸還的領土:威海衛行政區、東省特別區
- 地方武裝割據的區域:陝甘寧邊區
特别行政区 | 性质 | 后继建制 | 设置年份(日期) | 所在位置(地圖) |
---|---|---|---|---|
察哈爾特別行政區 | 建省前的行政區劃单位 | 察哈爾省 | 1914年 | ![]() |
綏遠特別區 | 綏遠省 | 1912年 | ![]() | |
熱河特別行政區 | 熱河省 | 1914年 | ![]() | |
川邊特別行政區 | 西康省 | 1912年 | ![]() | |
海南特別行政區 | 今海南省,原瓊崖特別區 | 1949年 | ![]() | |
威海衛行政區 | 外國歸還的領土 | 今威海市 | 1923年5月 | ![]() |
東省特別區 | 九一八事变后,中长铁路沿线地区被日军方面及满洲国所占领,改为北满特别区 | 1924年 | ![]() | |
陝甘寧邊區 | 地方武裝割據的區域 | 1950年撤销,今隶属于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 | 1937年9月6日 | ![]() |
未設立的特別行政區[编辑]
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中華民國未來規劃走向中,曾出現六星計畫(未實現計畫)。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候選人謝長廷認為各縣市的國際能見度都很低,依各地的行政區編制,地方的人才以及能力也不足,主張將臺灣分成六大地區(省或州),再加上澎金馬合併為離島特別行政區,中華民國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大幅地躍升。而另外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提出過「四省兩特雙首都」的規劃,其中也包括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但最終並未實現該計劃。
山地特別行政區: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提出「四省兩特雙首都」主張,是以河川流域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個行省,設置山地與離島兩個特別行政區。但最終皆未實現該計劃。
更多國家的特區[编辑]
![]() |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
主权国家 | 政治体制 | 特别行政区 | 拥有的特别行政区现况 | 區旗 | 區徽 | 地图 |
---|---|---|---|---|---|---|
![]() |
一党执政共和制 | 新义州特别行政区 | 新義州于2002年9月12日设立了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後降格為北韓內閣轄下的經濟特區。 | ![]() |
![]() |
![]() |
![]() |
社会主义共和制 | 青年岛特区 | 位于阿尔特米萨省(原哈瓦那省的一部分)正南,距古巴岛100公里,青年岛及附近小岛属青年岛特区管理,不属于任何省(青年岛特区辖区除青年岛本岛外还包括附近的一些小岛如南长岛等)。该特别行政区属于古巴共和国政府直辖。 | ![]() |
![]() | |
![]() |
总统共和制 | 亞齊特区 | 印度尼西亚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 ![]() |
![]() |
![]() |
日惹特区 | ![]() |
![]() | ||||
雅加達首都特區 | ![]() |
![]() | ||||
巴布亞省 | ![]() |
![]() | ||||
西巴布亞省 | ![]() |
![]() | ||||
![]()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吉隆坡 | 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由联邦政府管辖的一級行政區,由吉隆坡、纳闽、布城三个地区组成。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于1974年成立;纳闽和布城随后于1984年和2001年相继成立。
|
![]() |
![]() |
![]() |
纳闽 | ![]() |
![]() |
![]() | |||
布城 | ![]() |
![]() |
![]() | |||
![]() |
社会主义共和制 | 賽宋本行政特區 | 老挝东北部的一个省。首府班蒙查。下分5县。1994年自万象省和川圹省分出,2006年解散该省,复归两省。 2013年12月31日复设省。 |
![]() |
![]() |
![]() |
![]() |
单一制总统共和制 | 緬甸掸邦第一特區 | 缅甸联邦共和国的自治区,掸邦和果敢、佤邦享有高度自治权。 | ![]() | ||
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 ||||||
內比都聯邦區 | ||||||
![]() |
总统制单一制共和国 | 济州特别自治道 | 2006年韩国政府首次向市、道一级地方政府之一的济州道赋予高度自治权,并废除各种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济州道建设成为东北亚中心国际城市。 | ![]() |
![]() |
![]() |
![]() |
联邦制半总统制共和国 | ![]() |
俄罗斯联邦的外飞地,享受特別稅務政策和入境政策。 | ![]() |
![]() |
![]() |
![]() |
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加入俄罗斯联邦,享受特別稅務政策和入境政策。成为经济特区。乌克兰对该地声称拥有主权 | ![]() |
![]() |
![]() | ||
![]() |
单一制半总统制共和国 | ![]() |
![]() | |||
![]() |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 ![]() |
特区直屬美国聯邦國會,不屬於任何美國州份。 | ![]() |
![]() |
![]() |
![]() |
联邦制议会共和制 | ![]() |
該地區包括艾比爾、蘇萊曼尼亞、代胡克省及哈拉卜賈四省,東鄰伊朗,西鄰敘利亞,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區,位於整個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南部。 該地區由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政府管轄,首府設在最大城市艾比爾。 |
![]() |
![]() |
![]() |
![]() |
联邦制委员会制共和国 | 布尔奇科特区 | 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一个联邦特区,名义上属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管辖,但是事实上该区的地位却等同于第三个政治实体,因为该区具有等同于其他两个政治实体的相同权力,并且直属于波斯尼亚政府和黑塞哥维那政府主权所管辖。 特区设立于2000年3月,该区面积493平方公里,波斯尼亚内战前人口有87,332人(1991年)。首府布尔奇科。 |
![]() |
![]() |
![]() |
![]()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澳洲首都领地 |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的政府首脑是首席厅长,相当于各州的州长(总理)。 和澳大利亚其他领地不同,首都领地不设代表联邦总督的领地行政官,而由联邦总督直辖。与其他联邦州不同。 |
![]() |
![]() |
![]() |
![]() |
总统制共和国 | 达尔富尔 | 由苏丹共和国达尔富尔地区权力机构负责管理,实行自治,管辖东达尔富尔、西达尔富尔、南达尔富尔、北达尔富尔、中达尔富尔五个州。 | ![]() |
| |
![]() |
议会共和制单一制 | 德涅斯特河沿岸自治领土单位 |
摩尔多瓦单方面设立的行政区划并对该地声称拥有主权,实际上从未统治该地区(详见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 - | - | ![]() |
加告兹自治区 | ![]() |
![]() |
![]() | |||
![]() |
联邦制共和国 | 联邦首都特区 | 是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所在的首都區,1976年成立時是納薩拉瓦州、尼日爾州和科吉州的一部分。聯邦首都區位於奈及利亞的中心地區。不像該國各州一樣首腦是選舉出來的州長,聯邦首都區由聯邦首都區政府管理,其首腦是由奈及利亞總統直接任命的部長。 | ![]() |
主要国家特别行政区、外属地概况[编辑]
![]() |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
屬地和特別行政區 | 所屬國家 | 區域 | 人口[14] | 面積(km²)[15] |
---|---|---|---|---|
![]() |
![]() |
亞洲 | 7,304,100 | 1,105.6 |
![]() |
![]() |
亞洲 | 649,100 | 30.4 |
![]() |
![]() |
亞洲 | 2,205 | 135 |
![]() |
![]() |
亞洲 | 596 | 14 |
![]() |
![]() |
歐洲 | 29,013 | 6,784 |
![]() |
![]() |
歐洲 | 49,192 | 1,399 |
![]() |
![]() |
歐洲 | 1,872 | 62,045 |
![]() |
![]() |
歐洲 | 66,297 | 78 |
![]() |
![]() |
歐洲 | 98,069 | 116 |
![]() |
![]() |
歐洲 | 88,195 | 572 |
![]() |
![]() |
歐洲 | 29,328 | 6.5 |
![]() |
![]() |
歐洲 | 941,873 | 15,100 |
![]() ![]() |
![]() ![]() |
歐洲 | 1,913,731 | 26,100 |
![]() |
![]() |
非洲 | 7,795 | 308 |
![]() |
![]() |
美洲 | 16,752 | 91 |
![]() |
![]() |
美洲 | 70,537 | 54 |
![]() |
![]() |
美洲 | 34,232 | 151 |
![]() |
![]() |
美洲 | 57,268 | 264 |
![]() |
![]() |
美洲 | 51,430 | 948 |
![]() |
![]() |
美洲 | 5,267 | 102 |
![]() |
![]() |
美洲 | 2,931 | 12,173 |
![]() |
![]() |
美洲 | 113,648 | 180 |
![]() |
![]() |
美洲 | 149,035 | 444 |
![]() |
![]() |
美洲 | 41,486 | 34 |
![]() |
![]() |
美洲 | 3,578,056 | 8,870 |
![]() |
![]() |
美洲 | 646,449 | 177.0 |
![]() |
![]() |
美洲 | 102,951 | 346 |
![]() |
![]() |
美洲 | 5,595 | 242 |
![]() |
![]() |
美洲 | 7,209 | 25 |
![]() |
![]() |
美洲 | 57,728 | 2,166,086 |
![]() |
![]() |
大洋洲 | 54,194 | 199 |
![]() |
![]() |
大洋洲 | 162,742 | 544 |
![]() |
![]() |
大洋洲 | 53,467 | 464 |
![]() |
![]() |
大洋洲 | 285,321 | 3,827 |
![]() |
![]() |
大洋洲 | 275,355 | 18,275 |
![]() |
![]() |
大洋洲 | 15,664 | 142 |
![]() |
![]() |
大洋洲 | 1,337 | 12 |
![]() |
![]() |
大洋洲 | 54 | 47 |
參考文獻[编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中英双方 ,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北京. 1984-12-19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中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 ^ 中國的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單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人民网
- ^ 香港基本法第十二條. [2015-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 ^ 澳門基本法第十二條. [2015-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 ^ 入境事務處:居留權. [2015-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 ^ 鄧小平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設想. 198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3).
- ^ 存档副本.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 ^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 (PDF).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16).
- ^ 最新民調 7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 蘋果日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中文).
- ^ 北京將發行「台灣特別行政區護照」?陸委會駁謬議. 台北: 自由時報. 2017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日) (中文).
- ^ 黄梓清.槟州成联邦直辖区?. 星洲网. 2017-02-07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 美國中情局 世界各國人口數據.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 ^ 美國中情局 世界各國面積數據.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参见[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