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

坐标22°59′31″N 120°13′10″E / 22.991889°N 120.219505°E / 22.991889; 120.21950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1日 (四) 02:56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
本館正面
位置 臺灣臺南市東區長榮路二段135號
建成时间本館: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
講堂:昭和八年(1933年)
网站www.ckgsh.tn.edu.tw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日治建築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位於臺南市東區,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6月25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1]。該校可追溯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2月14日[2]創立的「新樓女學校」,是臺灣最早的女性教育單位之一,現在該校名為臺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3]

沿革

本館背面
講堂

自從長老教會來臺後,便有設校之打算,而其中最積極參與女校籌備事宜者為李庥牧師夫婦,然而1879年李庥牧師因病逝世,由妻繼承其遺志,並在1880年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教士,但後來也因病而在1884年返回英國[4][5][2]。1885年朱約安(Miss Joan Stuart)與文安(Miss Annie e. Butler)兩位女宣教士來臺接手工作,於兩年後終於成立女學校,而由於學校是位於新樓醫館內,所以稱為「新樓女學校」[4]。最初的學生只有19名,而唯一的入學條件是「不裹小腳[5]

創校之初,校務由朱約安(Miss Joan Stuart) 、與文安(Miss Annie e. Butler)與萬真珠(Margaret Barnett)三位輪流主持,而當其中一位負責校務時,另外二位則前往新樓醫館或去鄉村巡迴,直到日治時期1903年時英國女宣教會派盧仁愛(J.A.Lloyd)前來擔任第一任校長為止[4],校名也改為「長老教女學校」[3]。1918年,原有校舍已不敷使用,於是在努力募款後買下了今天校地,而新校舍則在1923年11月完工並於該月28日舉行落成典禮[4]。而在1927年時因盧仁愛校長轉任神學院女子部,而由吳瓅志(J.W.Galt)出任第二任校長,其任內廢除了小學部,使該校成為完全的中學校[4]。但後來因太平洋戰爭等因素,吳瓅志被迫離職返回英國,由日籍人士出任校長,並於1939年改為「長榮高等女學校」[4]。二次大戰結束進入民國時期後,改為「私立長榮女子中學」[4]

建築特色

本館建築兩層樓高,約略座南朝北,平面呈ㄇ字形[3]。其入口位於北面中央,設有門廊,進入於玄關後有樓梯,而在門廊屋簷下標有建築年代「1923」,其上方有陽臺與弧山牆,山牆之上則有校,屋頂上還設有八角型的小屋塔[3]。北面兩邊左右對稱,兩端還設有次入口[4]。其ㄇ字形內部三面為拱廊,北邊為五開間,而東西兩邊為八開間[3]

講堂位於本館南邊,其屋頂為歇山頂,有八個出入口[4]。出入口兩旁有壁柱,而其上有裝飾性雨庇,上有拱弧和十字架[4]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 2.0 2.1 長榮女中校史.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3.0 3.1 3.2 3.3 3.4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200、201頁. ISBN 957-30880-4-5.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王浩一. 黑瓦與老樹.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10年8月: 252-256頁. ISBN 978-986-80248-3-0. 
  5. ^ 5.0 5.1 遠流台灣館.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3-02-01: 218、219頁.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