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時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輪梵語कालचक्र羅馬化:Kālacakra藏語དུས་ཀྱི་འཁོར་ལོ།威利轉寫dus kyi 'khor lo蒙古語Цогт Цагийн Хүрдэн)源自於秘密大乘佛教,用以表示時間輪迴的符號,常用木結構或彩砂(沙壇城或稱沙曼荼羅)搭建而成。其概念源自於無上瑜伽部的最高教法「時輪怛特羅」(Kālacakra Tantra)。

按藏族史書《西藏王臣記》,「時輪怛特羅」起源於古代印度北部的「香巴拉淨土,其國王月賢最早傳承和弘揚「時輪金剛」教法,約在公元11世紀前後從印度傳入西藏,13世紀時已經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修習經典之一[1]。時輪法門為藏區所獨有,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均有此法傳承,有些說法認為某些圓滿次第竅訣已經失傳,唯獨覺囊派擁有完整的教法[2][3]

時輪怛特羅

[編輯]
時輪金剛像,藏於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流傳

[編輯]

按《時輪金剛本續》註釋書《無瑕之光英語Vimalaprabha》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南印度達尼雅卡達卡英語Dharanikota城的大佛塔示現「時輪金剛」法相。金剛手菩薩所化身的月賢王(Sucandra)來到此城請法,將一萬二千頌的《本續》帶回香巴拉國(Śambhala)[4][5]。月賢王在香巴拉編成了6,000行的《本續》註釋,並以無數珍寶建立了時輪金剛的壇城[6]

六百年後,香巴拉國第一代迦樂季,為文殊菩薩之化身耶舍王(Yaśa),為了對抗將可能滅亡香巴拉國之蔑戾車(mleccha),乃糾集婆羅門仙人,將其召入時輪曼荼羅內,嚴禁殺生,給與時輪大密法灌頂,並宣說《略續》(Kālacakra Laghu-tantra)三千頌,此《略續》即現行流傳之時輪教法《最勝本初佛所現吉祥時輪本續王》(Paramādibuddhoddhṛta-śrīkālacakra-nāma-tantra-rāja)[7]。其後,第二代迦樂季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芬陀利迦王/白蓮花王(Pundarīka),蒙佛授記,隨順《本續》作註釋書《無瑕之光英語Vimalaprabha[4]

《吉祥時輪本續》最早的藏譯本為十一世紀末出現,分為「Rwa」(Rwa chos rab)和「'Bro」('Bro Shes rab grags)兩種傳承,是現存時輪密續的兩個主要來源,最後由布頓大師匯流兩個傳承合一,後來之薩迦、噶舉、覺囊及格魯等亦相續合併其翻譯[7]

內容

[編輯]

《吉祥時輪本續》是詩頌體裁,其主題的完整意義包含在三個時輪金剛(或稱時間之輪)之中:「外時間之輪」、「內時間之輪」、「別時間之輪」[5]

  • 「外時間之輪」即環境的外部世界,它也可稱之為「外部日月時程」,即宇宙的結構,包括天體運行的規律。
  • 「內時間之輪」是人的身體,包含胚胎發育、病理病因、醫藥醫療以及人體內脈息運行的規律等。內部的途徑、元素及風的運動也都可稱之為「內時間之輪」。
  • 「別時間之輪」是時輪金剛的灌頂、教示及成果,它處於先前的兩種時間之輪之外。上師透過灌頂,使弟子的身心識趨向成熟,而弟子則觀修,包含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教法。瑜伽士(yogi)透過這樣的方法,證得「樂空不二」,達到化現為佛身,即空性神聖形象的境界。

總結來說,時輪教法以時輪金剛為本尊,以時輪金剛壇城為修行的所緣境和依止處。主要的修煉方法是依「六支瑜伽」,把時空宇宙(外時輪)與人體小宇宙(內時輪)聯繫起來,將世間宇宙視為補特伽羅的心靈元素或「內時輪」的反映,由「別時輪」加以淨治,最終達到本初佛的空樂境界,證得俱生智慧空性[8]

理論

[編輯]

時輪金剛密法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在過去、現在、將來「三時」的「迷界」之中, 所以用時輪表示有情眾生在「三時」的無明之苦。要想擺脫無明的苦惱,就須修煉時輪金剛密法[1]

時輪壇城的主尊為時輪金剛,一般為三首,上身呈藍色,下身左腿為白色,右腿為紅色。除此之外,時輪金剛還具有很多的形象,不同形象有不同的象徵。一如金剛乘中所有的雙身佛,時輪金剛代表大悲方便,為陽性;明妃為陰性,代表般若智慧,雙身即表示陰陽和合,須臾不可分離,表明宇宙間與世間形成的一切規律,因此在時輪教法中,需在修觀時觀想時輪金剛與明妃的合身[9]

時輪金剛密法強調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有一位「本初佛」(Paramādibuddha),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源泉。修習時輪密法,能保持和控制體內的「有生命的」,以使人長壽,並通過觀修「五佛」,獲得「五智」和「禪那」合一相應法,以證得「即身成佛」的圓滿功德[1]

預言

[編輯]

亞歷山大·伯金指出,從時輪金剛典籍對未來入侵香巴拉王國者之信仰描述來看,他們似乎是什葉派的早期分支伊斯瑪儀派。他進一步主張,表面上看,時輪金剛典籍是在預言一場佛教徒穆斯林之間的大戰,但是經典文本及其註疏則闡明,這一戰爭應理解為,一個人和自身心識中的迷惑和破壞力量較量的表徵[10]

考證

[編輯]

關於時輪怛特羅與無瑕之光英語Vimalaprabha之傳承,有諸多異說。總結諸說,約於西元1040年以後活躍於印度摩竭陀國之「大時輪足」(梵語:Kālamahāpāda;藏語:Dus shabs chen po)阿闍黎,與其弟子「小時輪足」(藏語:Dus shabs chuvvu)被推斷為時輪怛特羅與無瑕之光英語Vimalaprabha之作者,故時輪怛特羅成立之年代最早應為1027年[4]

地位

[編輯]

時輪教法被認為是無上瑜伽續的最高修法。時輪教法宣揚香巴拉是理想的人間淨土,信仰者如果發願並如實修學,便可以往生到香巴拉[8]

咒牌

[編輯]
十相自在裝飾品

十相自在藏語རྣམ་བཅུ་དབང་ལྡན།威利轉寫rnam bcu dbang ldan,音譯「朗久旺丹」,英語:The design of Gathering Ten Powerful Elements)是藏傳佛教中時輪的心咒,也稱「時輪金剛咒 」。

十相自在分別是:壽命自在、心自在、願自在、資具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圖案由七個梵文字母和三個金剛杵圖形豎向組合而成。據《吉祥時輪心髓十相自在的意義–寶燈論釋》上說,佛時輪的心咒十相自在,分為身、智、空、風、火、水、地、器、情、天界十個部分[11]

  • 身:在十相自在圖中用圓點表示;
  • 智:用半月形太陽表示;
  • 空:是自明點至洋字的九個字,自性所歸之「阿」字的本性,用三彎曲「那達」表示;
  • 「雅」(ya)表示風;
  • 「熱」(ra)字表示火;
  • 「瓦」(va)字表示水;
  • 「拉」(la)字表示堅固地界;
  • 「瑪」(ma)字表示器世間
  • 「克舍」(kṣa)字表示有情世間
  • 「翰」(ham)字表示天界

哈札瑪拉瓦拉雅,這幾個字組合為「時輪金剛心咒」:嗡。翰 克舍 瑪 拉 瓦 熱 雅 司哇哈(om ham kṣa ma la va ra ya svāhā)[12][13]

在藏地,人們將十相自在放在門、房門、牆壁等處,以起到吉祥增上的效果;也常能看到將「十相自在」製作成掛件,作為護身符來使用。清朝宮廷藏文佛經寫本《龍藏經》上經板,繪有釋迦牟尼佛,金剛手菩薩,以及三組「朗久旺丹」圖案[14]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观修的智慧与欢喜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性. 中國民族宗教網. 2012-07-29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8) (中文(簡體)). 
  2. ^ 侯松蔚. 香格里拉何處尋?──香巴拉、時輪金剛與覺囊派. 明覺. 2014-03-05, 323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 
  3. ^ 時輪金剛如何影響世界和平 (PDF).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12). 
  4. ^ 4.0 4.1 4.2 時輪怛特羅.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 5.1 時輪金剛 -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6. ^ 康楚仁波切神游香巴拉净土回忆录.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他將此佛法帶回他在喜馬拉雅山北邊之國土上,並將此佛法以文字記錄下來(12000頌),並在香巴拉結集了6000行的《時輪根本密續》之註釋,還建了一座以眾寶所成的時輪壇城,並任命了他的兒子蘇瑞瓦惹為國王兼密續的導師之後就入滅了。 
  7. ^ 7.0 7.1 時輪簡史.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8. ^ 8.0 8.1 文厚泓; 陳慶英. 民国时期九世班禅内地传播时轮教法记略 (PDF).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15 [2016-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12). 
  9. ^ 李南. 梵文金剛乘典籍.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1). 
  10. ^ 亞歷山大•伯金. 佛教視野中的伊斯蘭教.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2). 
  11. ^ 十相自在简介.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0). 
  12. ^ 嘉豐出版社:時輪金剛法解說講義.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13. ^ 十相自在的〈時輪金剛咒〉.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6). 
  14. ^ 探索亞洲-故宮南院首部曲_生命指南:亞洲的經典. [2016-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