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精神分裂症用戶編輯:​ 回复: 直接封鎖此類思覺失調用戶:不用,封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破坏,何况我们不歧视任何人 (-) (CD)
第1,750行: 第1,750行:
另外,是否有必要直接封禁此类[[思觉失调]]用户?
另外,是否有必要直接封禁此类[[思觉失调]]用户?
利益相关:本人疑似精神分裂症 --[[User:Kjkluk|Kjkluk]]([[User talk:Kjkluk|留言]]) 2022年2月15日 (二) 06:58 (UTC)
利益相关:本人疑似精神分裂症 --[[User:Kjkluk|Kjkluk]]([[User talk:Kjkluk|留言]]) 2022年2月15日 (二) 06:58 (UTC)
: 直接封鎖此類思覺失調用戶:不用,封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破坏,何况我们不歧视任何人 '''[[U:Emojiwiki|<font color="black">Wiki emoji &#124; 😷🅔🅜🅞🅙🅘🅦🅘🅚🅘😷</font>]]''' <sub>[[UT:Emojiwiki|<font color="grey">祝百毒不侵~</font>]]</sub><!-- U:Emojiwiki/sign --> 2022年2月15日 (二) 07:53 (UTC)

2022年2月15日 (二) 07:53的版本

此頁面探討维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再擬設立國際關係命名常規為方針 121 14 Sanmosa 2024-06-13 15:46
2 提議英維指引en: MOS:TVINTL經本地化後引入中維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電視 112 10 Nostalgiacn 2024-06-12 21:16
3 关于国籍的原创研究 29 10 CHNAQW 2024-06-13 14:22
4 提議外部連結指引WP:ELNO同時編入WP:可供查證。 19 6 YFdyh000 2024-06-09 14:32
5 單純羅列名稱的列表要不要刪除 7 7 Nostalgiacn 2024-06-05 00:59
6 提議統一整合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電子遊戲)及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 146 9 HK5201314 2024-06-12 19:26
7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是否適用快速刪除準則 11 9 Ericliu1912 2024-06-05 14:33
8 就重修破壞方針徵求意見(討論通知) 2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11 00:13
9 关于列表条目中,编者自行选出部分项目置于条目顶端,是否符合中立观点 24 5 自由雨日 2024-06-12 00:52
10 過濾器創建方針討論 8 4 Cwek 2024-06-07 14:01
11 是否应参考英维更新维基百科:独立第三方来源? 33 6 MINQI 2024-06-11 03:28
12 有關維基百科:高風險主題中回退限制的修訂意見 41 7 LuciferianThomas 2024-06-13 14:50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維基百科格式與命名

Template talk:Infobox person § 修改 Infobox person 中 native_name 参数位置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列表 § 關於族群之知名人物是否需於條目中羅列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 (人名) § 中國歷代君主的金末帝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Wikipedia talk:非原创研究 § 提议:对WP:日常计算做小修改

Wikipedia talk:共识 § 共識建立的遞進步驟

Wikipedia talk:破坏 § 重修破壞方針

維基百科提議

Wikipedia talk:仲裁委员会 § RfC:2024年2月

Wikipedia talk:监督/统计 § 有关本页的去留

改革管理员的解任程序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集中討論告一段落。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管理人員選舉制度改革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集中討論告一段落。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提议调整人事任免投票门槛

方案一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條件延伸确认用户有權投票:

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45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本人提议的修订说明:

  1. 将延伸确认用户引入该条文,并且删去与延伸确认用户定义类似的条文语句;
  2. 提高活跃度门槛,从之前的90天前至少有一次编辑调整到45天(这个数字还在斟酌);
  3. 删去满足编辑次数就有投票权的条文。看了当初十年前制定这个方针时候的讨论,我理解有一些不爱编辑的维基人,但我认为单凭总编辑数无法判定是否真的能理解现实情况,如果说日常都不想登录编辑,但是任命的时候却想登录投票了,结合最近的RFA情况,这很难让我继续做善意推定;
  4. 编辑次数同时也不包括沙盒;
  5. 调整语句,加了个“且”字。

以上是本人的修订提案和想法,尚请社群中的各位多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我觉得这也可以算是管理员选举改革的一步。 --Tazkeung留言2021年10月18日 (一) 16:47 (UTC)[回复]

  • extended confirm 一經確認,即為永久權限。這樣不就降低了投票門檻嗎。恕反對。--Temp3600留言2021年10月18日 (一) 16:51 (UTC)[回复]
    • @Temp3600::不知道是否我理解有差错,我理解的“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其实也算是一个"永久权限",我理解成只要注册满120天并在这120天内编辑满500次,那就达成这个条件,而延伸确认用户的定义是注册满90天并且编辑满500次,就达成这个条件,区别就在于一个是120天,一个是90天,一个要在120天内完成,一个不需要。延伸确认用户只是投票的一个前提,不是唯一条件,我认为这个缺陷在活跃度收紧这方面能弥补。--Tazkeung留言2021年10月18日 (一) 17:13 (UTC)[回复]
      你說的是對的,但可以加上120天前是延伸確定用戶比較好,防止新手為了投票沖編輯量。新手一天50編輯,三周就延伸了。--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18日 (一) 17:41 (UTC)[回复]
      延伸用户有一个前提,是注册满90天呀。不过您这120天前是延伸注册用户,好像确实也有收紧了的效果。--Tazkeung留言2021年10月21日 (四) 06:51 (UTC)[回复]
      有點明白了。但是,舊制是要求"120天前已經編輯500次",也就是說,實質上大約要半年前創號才行; 但新制是"90天前創號,編輯數可以慢慢刷",好像還是放寬了不少?
      就是說,舊制下,提出投票前的120天,投票人名冊已經訂好了; 但是新制下,提出前一天還可以將90日,但是沒有投票權的用戶刷進名冊內。--Temp3600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1:07 (UTC)[回复]
  • (-)反对僅保留活躍度規定,可以考慮拉高編輯次數標準,但不應該全部刪去。一位似乎很活躍編輯的新手,不見得比打滾多年,只是最近跑去現充的老手更了解什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19日 (二) 01:07 (UTC)[回复]
我的意見與上面相反:為保障投票用戶帳號的安全性,應該無論如何都要求有權投票的用戶保持一定的活躍度,之前實在太多擾亂投票的(老)用戶了。我建議改為“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9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45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對,我這裏還進一步收緊了)。可以維持指定延伸確認用戶才有權投票。我認為以後所有針對人事任免投票資格門檻的調整都應該要求對所有用戶進行活躍度評斷。Sanmosa WÖRK 2021年10月19日 (二) 01:34 (UTC)[回复]
@TazkeungTemp3600Ericliu1912Sanmosa WÖRK 2021年10月19日 (二) 01:39 (UTC)[回复]
想問一下如果目的是確保安全性,那在其他站點的編輯是不是也可以作為活躍度標準?--拒食木瓜〽️心臓を捧げよ! 2021年12月14日 (二) 14:47 (UTC)[回复]
可以考慮。附上一則過往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2月17日 (五) 01:53 (UTC)[回复]

方案二

根据上述讨论,再结合个人想法,本人提出如下修正方案: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條件者有權投票:

連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120天已獲得延伸確認使用者權限,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45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注冊滿一年且編輯滿3000次,且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6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结合上述讨论,保留了一个老手条款,但还是增加了活跃度要求,要求可稍微宽松。适当收紧了活跃度条款。 --Tazkeung留言2021年10月21日 (四) 07:38 (UTC)[回复]

第二項條件達到可能性近乎0吧...很難想像符合這條件的人不合第一條。--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21日 (四) 09:15 (UTC)[回复]
原條文的第一種方式是「註冊滿七天且…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這樣最快只要註冊120天就能取得投票權。改成提議條文「連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120天已獲得延伸確認使用者權限」的話,「獲得延伸確認使用者權限」就要先註冊滿90天,然後取得此權限後又要間隔120天才能投票,所以最快是210天取得投票權。
我想確認您有想把現行至少註冊滿4個月的投票方案限長到7個月的意思嗎?--Reke留言2021年10月22日 (五) 12:34 (UTC)[回复]

方案三、方案四(已否决)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90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9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2日 (五) 04:53 (UTC)[回复]

說明:第一条修改原来的120天为90天,即注册满180天见方案四说明、延伸确认满90天的用户有投票权。本人认为第二条无需修改见下。若7日内无反对则公示。--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4日 (日) 04:53 (UTC)[回复]

  • (?)疑問:此修订如何体现出“注册满180天”这个条件?我的理解是这个修订是“注册满90天且编辑满500次”就可以了,反而是跟之前相比有所放松。至于第二条,我依然不觉得说长期不活跃的老用户能自动有投票权。--Tazkeung留言2021年10月26日 (二) 09:36 (UTC)[回复]
第二条已根据Tazkeung的建议进行修改。--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7日 (三) 04:47 (UTC)[回复]
說明“90天前编辑至少500次”是指90天前已成为延伸确认用户,最快需要注册满180天见方案四说明。--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7日 (三) 04:52 (UTC)[回复]

不明意義,條文自相矛盾,(-)反对,能否直接直接延確寫進條文。實際上理解是兩個90天是重複的。第一個90天和第二個90天是可以重複算的。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27日 (三) 06:22 (UTC)[回复]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9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根据上述讨论,对方案三做了一些修改。但延伸确认用户目前是不能写进条文的,因为“由于技术原因,此前已达门槛的用户需要额外编辑一次,才能获得延伸确认权”。--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8日 (四) 04:48 (UTC)[回复]

因本人理解有误,现重新 說明:“90天前编辑至少500次”是指90天前就已经有至少500次编辑。若注册时间早于180天前,则90天前就已成为延伸确认用户;若注册时间晚于180天前而早于90天前,且在90天前(注册不满90天)已编辑至少500次,则注册满90天时(早于投票开始时间)成为延伸确认用户。所以最快需要注册满90天获得投票权(但必须注册第一天就编辑500次,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均能保证每个用户在投票时都已成为延伸确认用户。另外最近查了一下Techyan和虫虫飞的投票情况,我感觉第二条限制活跃度和不限制没什么区别(因为参加投票的绝大多数符合第一条而不是第二条,而且限制活跃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尽可能不改变现行条文的情况下,我把这条规定去掉了。若一周内无异议则公示。--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29日 (五) 15:42 (UTC)[回复]

這實際上不就是放寬了規定,你能否說一下為啥要放寬。--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30日 (六) 04:03 (UTC)[回复]
现行的规定过于收紧,所以放宽一下,而且放宽有利于新用户(相对于老用户而言,指近期加入并活跃于维基百科且有一定经验的用户)投票,有助于解决“不活跃的老手扰乱投票”的问题。--12З4567留言2021年10月31日 (日) 04:49 (UTC)[回复]
同上,這也是我主張無論如何都需要要求有權投票的用戶保持一定的活躍度。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12:19 (UTC)[回复]

方案五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僅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120天已於中文維基百科編輯(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至少500次於該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的3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延伸确认用户方有權在該管理人員解任投票或上任投票中投票

基於方案一修改(並整合文字),而且很明顯是收緊。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12:19 (UTC)[回复]

投票開始前門檻基數可能的話是否再收緊點會比較好?--約克客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2:33 (UTC)[回复]
就社羣內用戶的動態來說,真的每30日做一次編輯實在過分詭異,通常可能就是一上綫就有十餘個編輯,因此就算我把「上任投票開始前的3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改成「上任投票開始前的30天內至少有(10≤x≤50)次編輯」,實際上的效果可能沒太大分別。假設一定要改得很有效果的話,把「上任投票開始前的3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改成「上任投票開始前的30天內至少有100次編輯」或許也可以,但要求是否過高又是另一個問題。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3日 (三) 00:00 (UTC)[回复]
30日太嚴。——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1月2日 (二) 12:41 (UTC)[回复]
見下。另現時除了我以外,也已經有其他用戶表態需要收緊老用戶的投票資格(而且這樣提議的全部都是老用戶)。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3日 (三) 00:00 (UTC)[回复]
@Longway22Ericliu1912:你們兩個的意見簡直就是迴異見解(一個要求再收緊,一個要求放寬),我該怎樣處理?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23:51 (UTC)[回复]
缺乏共識,硬改不妥,不如維持現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STE 2021年11月26日 (五) 19:44 (UTC)[回复]
我提議既然500次是得到延伸確認權限的技術問題,不如寫個幾年的日落條款,之後就必定要延伸才能投票,會不會方便點?--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3日 (三) 03:03 (UTC)[回复]
@Ghrenghren:倒也不用。延伸確認權限是2021年8月16日 (一) 21:27(我自動升級為延伸確認用戶的時間)在技術上設立的,因此在方案5的基礎上,所有延伸確認用戶在2021年12月14日起都可假定為符合「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120天前已於中文維基百科編輯(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至少500次」的條件。有個便捷的辦法是同時制定2021年12月14日後的版本,2021年12月14日後的版本不再提及「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120天前已於中文維基百科編輯(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至少500次」的條件;另一個辦法是方案五本身不再提及「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120天前已於中文維基百科編輯(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至少500次」的條件,但提案直至2021年12月14日方實施。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3日 (三) 04:40 (UTC)[回复]
我認為這個技術問題的意思是意指在之前達成500次的,要在8月16日之後有一次編輯才會成延伸確認。一個十年不用,但是超過500編輯的陳年老號是不會在8月16日升為延確的,會不會是我理解錯了?--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9日 (二) 17:36 (UTC)[回复]
我认为您的理解是正确的,这个十年不用、超过500编辑的陈年老号需要在8月16日或者之后编辑一次才会获得延伸确认。--Tazkeung留言2021年11月11日 (四) 15:35 (UTC)[回复]
U:KaurJmeb還是自確,明顯@Sanmosa理解出了偏差了。--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13日 (六) 05:11 (UTC)[回复]

方案六

根据放宽新用户(相对于老用户而言,指近期加入并活跃于维基百科且有一定经验的用户)投票、收紧不活跃的老用户投票的原则,现重新制定本方案: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條件者有權投票:

注册满120天,且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6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6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12З4567留言2021年11月3日 (三) 04:58 (UTC)[回复]

社群中的各位对上述方案是否有其他意见?还是说可以来一次明确能够明确表达社群意见的投票?--Tazkeung留言2021年11月16日 (二) 13:51 (UTC)[回复]

60天太短了,放一个短期维基假就没投票权了,比如某个长期活跃用户放了三月假,回来发现没有投票权。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19日 (五) 11:32 (UTC)[回复]
同意举行投票,因为选举权是很重要的条款,应该让社群整体决定。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10 (UTC)[回复]
(-)反对投票,因为投票不能代替讨论。--12З4567留言2021年11月25日 (四) 05:50 (UTC)[回复]

方案七

方案七之a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30天之前,已是延伸确认用户或已达到成为延伸确认用户条件,且符合以下兩項至少一項条件者有權投票:

  • 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 注册满一年,編輯数已达1500次;并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6个月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且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90+30必然已达120天,也加上因技术原因未能取得延伸确认用户的条款,其他权限都是六个月不活跃才移除,所以投票权也保留一个六个月条款,有1500次编辑并且六个月内有有效编辑则有投票权。基本上跟原条款没有差别,只是给老用户条款变成六个月条款,也防止7天刷1500/3000次编辑立刻取得投票权。 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17日 (三) 11:27 (UTC)[回复]

如果没有人有意见,就公示。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19日 (五) 12:08 (UTC)[回复]

本方案还是有差别,原条款是120天前需要达到500次编辑,新条款是30天前达到500次编辑并在120天前注册,正在考虑提出新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延确真的不方便加入条款。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14 (UTC)[回复]

方案七之b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60天之前,已是延伸确认用户或已达到成为延伸确认用户条件,且符合以下兩項至少一項条件者有權投票:

  • 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 注册满一年,編輯数已达1500次;并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6个月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且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如果保留延确在条款中,这个版本避免30天前有500次编辑就能取得投票权。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22 (UTC)[回复]

方案八

根据以上讨论,对方案六作出修订:

(已由12З4567撤回)

修订说明:放宽活跃且有一定经验的新用户,收紧不活跃的老用户,解决“60天太短,放一个短期维基假就没投票权”的问题。--12З4567留言2021年11月19日 (五) 16:34 (UTC)[回复]

巡查、回退、管理权都是六个月不活跃移除,那么投票权也应该是六个月失效。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1:46 (UTC)[回复]
除非说超过90天的老用户,会乱回退、巡查,因此超过90天不活跃应移除回退、巡查权。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1:50 (UTC)[回复]
另外您的方案也有30天有500次编辑就能取得投票权的问题。条款2部分倾向反对。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30 (UTC)[回复]

方案九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120天之前,编辑至少500次,且符合以下两項至少一項条件者有權投票:

  • 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 注册满一年,編輯至少1500次并符合下列两项条件至少一项者:
    • 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6个月內至少在主命名空间有1次非自动編輯。
    • 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提名開始前6个月內至少有10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且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根据方案七的问题,修正版。 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18 (UTC)[回复]

本方案只收紧3000次编辑就可以无忧的终身投票人,其他没有差别,本人也认为不需收紧或放宽。桐生君[讨论] 2021年11月20日 (六) 02:32 (UTC)[回复]

方案十

(已由12З4567撤回)

方案八的修正版,能够有效防止只写条目不了解站务的,或不活跃的老手扰乱投票。--12З4567留言2021年12月3日 (五) 04:47 (UTC)[回复]


根据EricLiu1912的意见,现将已达成共识的方案六公示一周,公示期为2021年12月13日 (一) 00:00 (UTC)至2021年12月20日 (一) 00:00 (UTC),如无异议则通过。--12З4567留言2021年12月12日 (日) 05:37 (UTC)[回复]

這算什麼共識,投票才有意義啊大哥。--🐦T 2021年12月12日 (日) 05:41 (UTC)[回复]
  • 說明:方案六是根据方案一至方案五所有讨论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制定的,且方案六中所有修订均为以上讨论所形成的共识,而其他方案均与原方案差别过大,显然没有共识。另外,本人坚决(-)反对投票,因为投票不能代替讨论。如有意见请尽快发表,本人将以方案六为基础进行修改,尽可能体现大多数人的共识。--12З4567留言2021年12月12日 (日) 05:48 (UTC)[回复]
    本人认为上述皆无共识,任免管理员实际也是投票决议,最近决定保护名称及标识也是采取投票,故举行投票有效。但本人认为既然无法达成共识,建议暂时搁置,但可以做实际不改变任何条件的修改。--桐生ここ[讨论] 2021年12月12日 (日) 07:10 (UTC)[回复]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桐生ここ[讨论] 2021年12月12日 (日) 07:26 (UTC)[回复]

我認為本話題顯無共識,一直強推提案也不是辦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2月12日 (日) 10:27 (UTC)[回复]
我也不認為這算什麼共識。--🐦T 2021年12月12日 (日) 12:21 (UTC)[回复]
不如暂不修改。桐生ここ[讨论] 2021年12月12日 (日) 12:43 (UTC)[回复]

意见征集

根据以上讨论,现决定中止公示,但仍进行最后意见征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1. 注册满(180/150/120/90)天,且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90/60/3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
  2. 您是否支持收紧活跃度要求?若支持,则应收紧为(75/60/45/30)天?
  3. 其他意见。

--12З4567留言2021年12月14日 (二) 05:47 (UTC)[回复]

  1. 注册满120天,且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
  2. 不支持,保持90天有1次编辑。
  3. 编辑1500或3000次者,活跃度要求为六个月,与IPBE一样。

--桐生ここ[讨论] 2021年12月14日 (二) 06:56 (UTC)[回复]

(!)意見1.本讨论宜以“无共识”终止。2.个人认为收紧活跃度限制这一做法可能无法起到任何预期效果。--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1年12月20日 (一) 15:32 (UTC)[回复]
我认为能不能有预期效果还是得做了试行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现在这么讨论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认为可以先不终止,得让更多人看到这讨论,继续发表意见。--Tazkeung留言2021年12月25日 (六) 18:11 (UTC)[回复]

我的意见是:

  1. 注册满120天,且解任投票联署提出或上任投票开始120天前,编辑至少500次。
  2. 不支持,保持90天有1次编辑。
  3. 没有其它意见。

--Lanwi1(留言) 2021年12月28日 (二) 04:31 (UTC)[回复]

  • (!)意見
  1. 注册满120天,且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
  2. 不支持,保持90天有1次编辑。
  3. 無。

--Kriz Ju留言2022年1月6日 (四) 02:34 (UTC)[回复]

方案十一

意见征集已有一个月,共收集到4条有效意见,且意见均为“维持原状”。根据意见,现决定公示以下仅修饰语句、不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的版本: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公示期为7天,若无异议则通过。--12З4567留言2022年1月16日 (日) 08:10 (UTC)[回复]

怎麼挑出沙盒編輯?因編輯條目而在沙盒編輯算不算?而這又跟直接編輯條目有什麼差別?這裡的沙盒是否包含草稿?——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6日 (日) 08:27 (UTC)[回复]
不同意移除「兩項之至少一項」,這兩項之中都有「且/或」連接詞,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且跟或的優先順序,能轉為條列式就應該轉為條列式,並使用「以下條件之一」的構句來讓條件更加清晰易讀。--Xiplus#Talk 2022年1月17日 (一) 13:46 (UTC)[回复]
如果只是語意調整,請WP:沒壞別修。--Ghren🐦🕐 2022年1月19日 (三) 17:12 (UTC)[回复]
仅支持去掉那个“七天”,七天1500笔条目编辑也太恐怖了吧……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7日 (四) 11:32 (UTC)[回复]
不行,万一真的行呢,还是把“七天”提进第二点里吧。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7日 (四) 11:33 (UTC)[回复]
自確必定要7天啊,只要隨意清清消歧7天1500不太難吧。--Ghren🐦🕗 2022年1月27日 (四) 12:14 (UTC)[回复]

方案十二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符合以下兩項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用戶對話頁及沙盒);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且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这样比较好。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7日 (四) 12:38 (UTC)[回复]

才看到上面的留言,确实是收紧了第二个条件,那这个只是供各位参考。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7日 (四) 17:26 (UTC)[回复]

不过各位可以接受仅注册7天但有1500次条目编辑的用户投票吗?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7日 (四) 17:27 (UTC)[回复]

(对整个讨论串的意见)我觉得老人条款应该要加一个六个月活跃。你六个月不活跃什么权都没了还能参加RfA不是很合理。--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0日 (日) 10:28 (UTC)[回复]
不活躍除權是出於安全考慮。這跟有沒有投票權應該是兩回事。不過或許再長一些的不活躍期應該可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30日 (日) 16:29 (UTC)[回复]
改成一年如何。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0日 (日) 16:54 (UTC)[回复]
投票应该也要考虑帐号安全吧。我建议是210天(6月+延期的1月)。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38 (UTC)[回复]

方案十三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1.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2.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1.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2. 注册满七天編輯至少3000次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21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
  3. 注册满七天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21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42 (UTC)[回复]

方案十四(公示中)

現行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注册满七天且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提議條文

凡管理人員解任投票聯署或上任投票開始之前,符合以下兩項之至少一項條件者有權投票:

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120天前,編輯至少500次;並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用戶頁及用戶對話頁);

編輯至少3000次,或編輯條目至少1500次。

以上所称“编辑”,均指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编辑,不含明显的破坏和测试。

根据意见,修改后重新公示7天。--12З4567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14:50 (UTC)[回复]

這個方案的意思是說,賦予七日內註冊、編輯至少五百次者投票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0日 (四) 17:11 (UTC)[回复]
應該是編輯7天內編輯1500次條目就有權吧...--Ghren🐦🕑 2022年2月10日 (四) 18:14 (UTC)[回复]
刪除註冊滿七日之限制後,實際上就是允許投票前七日以內註冊、編輯至少五百次者投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1日 (五) 03:33 (UTC)[回复]
@Ericliu1912:但是怎可能在120天前編輯500次然後只注冊7天?--Ghren🐦🕐 2022年2月11日 (五) 05:00 (UTC)[回复]
7<120。我不會說達到這個門檻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此方案的效果即是如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1日 (五) 05:21 (UTC)[回复]
这是不可能的,“120天前,编辑至少500次”,说明120天前已经注册。但是注册七天内编辑3000次(或条目1500次)就有投票权。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1日 (五) 08:20 (UTC)[回复]
「開始120日前編輯至少500次」,七日前也算在這120日前啊,開始七日前編輯至少500次就必然在開始120日前編輯至少500次了吧。這個前有歧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1日 (五) 17:33 (UTC)[回复]
「投票開始120天,編輯至少500次」=「投票開始的120天前,編輯已滿500次」≠「投票開始120天,編輯至少500次」,這邊的人只有您誤解現行條文,看看下一句的「投票開始90天至少有1次編輯」就應該知道您錯在哪裡。--Xiplus#Talk 2022年2月12日 (六) 04:53 (UTC)[回复]
我昨天講完之後就自己去翻了一下討論,然後明白確實是自己誤會了。但我覺得條文可以寫的再清楚一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2日 (六) 08:16 (UTC)[回复]
可參考台灣的法令用詞:「員工應於離職日的10天前預告」,「雇主應於員工離職日的前10天內通報」。例如:「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120天前,至少已編輯達500次;並在解任投票聯署提出或上任投票開始的前90天內,至少有1次編輯(不包括任何使用者頁面及使用者對話頁)」--218.35.184.161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3:00 (UTC)[回复]
因为“注册七天内编辑3000次(或条目1500次)就有投票权”,所以反对。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3日 (日) 11:33 (UTC)[回复]
你是跟Eric君有同一個誤解吧,請看Xiplus在2022年2月12日 (六) 04:53 (UTC)的留言。--路西法人 2022年2月15日 (二) 03:32 (UTC)[回复]
他的反對意見和Ericliu1912的誤解不同。因本案首段刪除「註冊滿七天」後,第一項條件仍規定至少需註冊滿120天,第二項條件則只規定編輯數,未規定註冊時間。然而兩項條件只須符合其一即有權投票。--111.71.79.179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05:16 (UTC)[回复]

第三次推动设立LTA命名空间

由于今年LTA模仿犯泛滥,对本站站务造成困扰,我希望重提设立LTA命名空间,并通过引入扩展功能(mw:Extension:Lockdown)设置页面查看权限。

前期讨论
  1. 部分用户认为不设置查看权限就没必要设置命名空间,有用户认为即使不设置查看权限也有必要设置命名空间。
  2. 有用户认为,限缩查看权限不利于反破坏人员之养成、判定LTA,甚至沦为社群斗争工具。
设立流程
  1. 社群讨论决定设立LTA空间。
  2. mw:Writing an extension for deployment#Preparing for deployment的流程,同时社群讨论空间的细节。
  3. 扩展功能可以启用后,通过phab:设立LTA空间,并设置查看权限。同时进行后续处理(如将LTA部分特征页面留在Wikipedia空间)。

以上,希望社群讨论。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1年12月31日 (五) 15:51 (UTC)[回复]

查看權限設置為回退員只能看,還是其他用戶組(巡查可能需要以掛板)為佳?問題就是LTA空間的內容一外漏影響就是永久的,很容易在網上流傳開去,需要再三考慮下。--Ghren🐦🕑 2021年12月31日 (五) 18:25 (UTC)[回复]
还不如把LTA页面移动到另一个wiki里面。--GZWDer留言2022年1月1日 (六) 06:21 (UTC)[回复]
這樣說我覺得一些不宜公開討論的反破壞訊息可以全數移動到一個獨立的站點(Miraheze也好、wikimedia下的也好,都可以)--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日 (六) 11:16 (UTC)[回复]
巡退、延伸确认、管。限缩得太紧的弊端已述。至于“LTA空间的内容一外漏影响就是永久的”,回退员也不一定可信啊……限缩主要是为了防模仿犯、反愉快犯,也防止LTA页面成为破坏者联络场所。--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日 (日) 05:23 (UTC)[回复]
不好意思,討論過長沒找到「弊端已述」。延確能否信任也是一個問題,但可以後議。--Ghren🐦🕙 2022年1月2日 (日) 14:42 (UTC)[回复]
@Ghrenghren“不利于反破坏人员之养成、判定LTA,甚至沦为社群斗争工具”,完整版见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21年8月#再次推动破坏者(LTA)成为名字空间中Kriz的留言。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日 (日) 15:06 (UTC)[回复]
請先確定Lockdown能夠確實引入,以免浪費大家時間來討論。--Xiplus#Talk 2022年1月3日 (一) 05:30 (UTC)[回复]
走引入流程可能需要社群共识:Your deployment tracking bug should point to on-wiki community consensus (and/or community support/desire) for having the extension installed on a particular wiki, if applicable. 所以这就是第一步“社群讨论决定设立LTA空间”,Ghren的提问其实是下一阶段的内容。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日 (一) 05:42 (UTC)[回复]
这不就死循环了吗?对LTA空间是否设立存在疑虑是因为不知道能否使用Lockdown扩展;若要知道能否使用Lockdown扩展,必须达成共识成立LTA空间;若要达成共识成立LTA空间,需要知道可以使用Lockdown扩展。这就是永远的死局了。 --Milky·Defer 2022年1月3日 (一) 07:36 (UTC)[回复]
所以我提议的流程是先达成启用的共识,如果可以启用再设置空间。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日 (一) 07:41 (UTC)[回复]
我覺得這是個死局。假如不能Lockdown其實沒什麼意義。姑且可以先支持,但假如Lockdown用不了就當時再移回去吧。--Ghren🐦🕓 2022年1月3日 (一) 08:42 (UTC)[回复]
所以唯一支持建立獨立的命名空間的理據是使用Lockdown嗎?那麼我不反對將設立命名空間跟引入Lockdown綁定討論,部署Lockdown跟新命名空間應同時進行,若最終Lockdown無法引入,建立命名空間直接作廢。--Xiplus#Talk 2022年1月3日 (一) 11:15 (UTC)[回复]
我的意思就是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表述不清楚),扩展功能可以启用,通过phab:设立LTA空间。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日 (一) 12:10 (UTC)[回复]
  • (!)意見:敝人路經此地,竊以為若暫且不論站友前述的專業技術工程,斗膽對所謂的LTA之存在和相關頁面表達個人看法。
先說結論,個人主張不限制閱覽權限,但進一步提高收錄門檻;若往後真限制閱覽權限,延伸確認以上權限之使用者可觀看。
首先,個人反對輕易增生所謂的LTA頁面。每每只因有無聊的反社會人士來搞破壞一段時間,社群就替他們「立傳」,竊以為未必具那麼大的迫切或必要性;個人認為大量建立LTA專屬頁面除了可能輕易幫那些破壞者樹立「戰績里程碑」之外,長久而言提供他們繼續追求「戰功和名望」之誘因,也替他們在維基世界和時間長河中留下「個人(可能值得紀念或回味)的歷史印記和足跡」,甚至恐成為有心人輕易反向濫用該頁面或散布特定資訊之良機。某些編輯行為究竟是否屬破壞,個人認為反破壞編者可自行依站內規範和經驗判斷;在破壞者「升級」成為LTA前,多數時候熱心用戶維護關注的目標以「條目」為主,應即可有效實踐反破壞之本意(若真有需要查緝傀儡帳號另當別論)。
其次,此類LTA頁面之使用方式分為編寫和閱覽兩個面向。就閱覽而言,個人仍認為應開放資訊供所有有心用戶閱覽揀用,原因如過往所述。然而就編寫而言,站內熱心站友常在發現有破壞者符合收錄門檻後,便熱心記錄描寫其特徵和行為,並建立相關頁面公示於眾;有時LTA的相關資訊情報甚為模糊,僅稍具輪廓雛形而已,又或是過多細節導致實難真正辨識,甚至套用於其他編者身上亦看似輕易符合,故個人認為可能需要進一步研擬限制措施。
因此,在概念上,個人主張採「無無虛無」(中二....)之策略,亦即「回退、封禁、不理會」之最大化延伸,盡可能削減破壞者戮力追求之名望、成就、意義、價值、榮譽感、存在感、個人風格等可供追求之心理反饋,故在記載上應提高登載收錄和訊息傳播門檻。
具體措施上,就登載收錄而言,個人建議維基百科:持續出沒的破壞者之情報頁面建立門檻為「持續破壞3個月以上,且編者提供之相關情報資訊經客棧討論公示通過」,方移置公開收錄於VIP室頁首。尤其對於有心藉由模仿或造謠等方式進行擾亂之破壞者而言,若經由少數人收集或判讀訊息、未經過濾便輕易建立可供收錄展示之「專屬頁面」、成為「維基館藏」,甚而因部分熱心關注者可能的誤判造成負面效果,竊以為實屬不妥。
就訊息傳播而言,敝人主張可考慮進一步將所有LTA按編號代碼予以編管,於「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用户名>」創建情報頁面時改採流水號編碼,並以編碼建立相關重定向,以其編碼公示於VIP室,而原帳號名稱則記述於情報內文和資訊框,編碼方式和規律以可無限延伸、不具意義為基本概念,舉例如下:
1. 盡可能不依特定緣由或規律編號(如出現和破壞之時間、順序、編輯類型等規律或事由),於鄰近的號碼順序內,隨機進行編號。
2. 將英文字母和數字結合,持續延伸,列舉流水號樣式如下:
可無限延伸,若真有需要的一天(笑)。個人意見,供參。--Kriz Ju留言2022年1月6日 (四) 02:24 (UTC)[回复]
我觉得,封闭LTA查看权限可能可以规避“冲战绩”的想法,毕竟自己看不到。至于阅览面向,我觉得给延伸确认就可以了。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6日 (四) 04:31 (UTC)[回复]
別用流水帳,即使要DENY也不至於這樣,這樣太難記誰是誰了。--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1日 (二) 04:51 (UTC)[回复]
  • (!)意見:敝人的用意就是要構成一種「雙向限制」的效果,不只限制LTA對外傳播個人「功績」,同時也提高社群對於相關訊息的資訊傳遞和討論門檻,甚至有時有心人正是藉此方式散布各種擾亂訊息。在此敝人斗膽挑戰一個概念:為何我們要記得或認識他們呢?「努力」破壞的人被社群「銘記在心、永恆流傳」,還可以成為被「登載史冊、正式收錄」的對象,反倒對社群有貢獻的善意用戶隨著逐漸淡出或離去,經過幾年後,又有多少人或新進用戶認識或記得他們曾經的貢獻呢?
這麼說起來,是否破壞者破壞一陣之後,即可名留青史?善意的貢獻用戶還不見得可以輕易留名,就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而言,當今的社群機制是否反倒在鼓勵破壞者留名呢?
我們努力記住那些破壞者,卻放任社群遺忘曾經致力為社群貢獻的無名英雄,敢問這是什麼荒謬的現象或制度呢?
進一步而言,隨著時間過去,流水號越往後排越顯冗贅,而對於未來的LTA而言,他們公示於眾、留給世人的,就是這些他們自己也無法掌握、任人取名的「編號」,而不是他們要讓大家認識、甚至充滿個人風格、帶有個人色彩的「帳戶大名」。
竊以為就實務而言,既然提高資訊傳播門檻,加上若往後只有部分用戶具備閱覽權限,這表示只有真正願意投入研究的用戶,才能更熟悉這些訊息,亦即「反破壞」的相關資訊會進一步更接近為「帶有某種技術色彩」的站務,而不是只有「不會寫條目、不務正業」的用戶才會去玩的不入流把戲。
真正願意研究的人,肯定一段時間後就能辨識,尤其對於曝光率較高的那幾位遠古先生,不成大問題(比如有在投資的人就會了解,一段時間後對於投資標的代碼就可以如數家珍),甚至還可以提高用戶參與度和投入時間(事實上點進去頁面看一下即可,也不用硬記);而無法辨識或閱覽資訊的人,是否願意投入反破壞行列,就看個人選擇了。--Kriz Ju留言2022年1月12日 (三) 11:22 (UTC)[回复]
這樣只會造成反破壞工作更難進行。有名稱的作用是要可以立刻配出誰是誰,變成流水帳基本上沒人能辨識是哪一個破壞者。「事實上點進去頁面看一下即可,也不用硬記」但給出連結都成問題,怎樣點進去?辨識破壞者是必要的,我近期接觸大量LTA更感受到這一點,不然也不會提出改進破壞者辨認的SPI。--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3日 (四) 09:53 (UTC)[回复]
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回复在这儿。这个扩展提供的限制非常鸡肋,您只需要在其他名字空间创建一个指向私有的LTA名字空间页面的重定向,再在另一个页面中嵌入前述重定向,即可浏览内容。--——ほしみ 2022年1月17日 (一) 15:59 (UTC)[回复]
注:调整 $wgNonincludableNamespaces 无法控制其他名字空间指向LTA名字空间的重定向之嵌入。--——ほしみ 2022年1月17日 (一) 16:04 (UTC)[回复]
啊这,您有去mw:Extension talk:Lockdown提过吗(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7日 (一) 16:14 (UTC)[回复]
您可以自行测试后去提一下,我这边测试的结果是即使是master也没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写在mw:Security_issues_with_authorization_extensions内,看Inclusion/transclusion一栏右侧评论栏的意思是部分解决了,那重定向嵌入可能没解决吧。只能说,这个扩展限制的read权限目前并不能阻止破坏者完全不能阅读。--——ほしみ 2022年1月17日 (一) 16:37 (UTC)[回复]
重定向问题可能可以通过AF解决?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8日 (二) 03:58 (UTC)[回复]
AF没用的,单页面内预览就行了,甚至不需要创建页面。
例如Sandbox页面:
#重定向 [[LTA:Sandbox]]
{{:Sandbox}}
——ほしみ 2022年1月18日 (二) 04:29 (UTC)[回复]
Ghrenghren在站外提到可以“在所有LTApage 上加上個空白的onlyinclude”。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9日 (三) 15:42 (UTC)[回复]
已確認,已報告。--Xiplus#Talk 2022年1月17日 (一) 16:36 (UTC)[回复]
另外,一般用户仍然可以在最近更改、最新页面、用户贡献等特殊页面看到私有名字空间内每一笔编辑的摘要,包括创建页面时自动生成的摘要。--——ほしみ 2022年1月17日 (一) 16:45 (UTC)[回复]

上述讨论中LTA收录门槛的讨论与本案无关,将分拆讨论。距离Kriz君在我的讨论页表示支持已过去七日,现拟出决议并 交付公示,为期7日,2022年1月24日 (一) 04:19 (UTC) 結束

本社群达成共识:

一、本站将设立临时代号为“LTA”的命名空间,用于储存长期破坏的信息以反破坏,其它细节待议。

二、本站将申请部署mw:Extension:Lockdown以限制LTA命名空间的阅览权限。

三、LTA命名空间仅应在mw:Extension:Lockdown可以部署后设立。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7日 (一) 04:19 (UTC)[回复]

最好不要再像修訂巡查那樣擱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7日 (一) 07:27 (UTC)[回复]
上面的說的在理,我們還要搞嗎 囧rz……--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0:10 (UTC)[回复]
唉,又是一次浪費社群時間的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8日 (二) 00:33 (UTC)[回复]
单独设立空间本缺乏意义,但本案提及限制阅览权限的问题,其论述有说服力,故支持本案。但
  1. 本案之二仍需明确,具有阅览权限的用户范围,该范围不易太窄。有用户提出以延伸确认为界,考虑到反破坏一般至少是具备一定经验的用户,我认为是适宜的。
  2. 若能着手明确本案之二、三技术上是否确实可行,则更为稳妥。
以上。--Kirk # 2022年1月18日 (二) 04:15 (UTC)[回复]
现在讨论这个大概真是浪费社群时间……但是考虑到 IP masking, 我希望LTA空间对且仅对(未来)有权限查看IP地址的用户开放,而延伸确认肯定不是这种用户组。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8日 (二) 10:41 (UTC)[回复]

撤下公示。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9日 (三) 12:17 (UTC)[回复]

(对本讨论串整体的意见)在过去的反破坏工作中,我有九成把握可以说,能查阅私有过滤器者(回退员、管理员)中有人向外泄漏私有过滤器内容。所以不要对“限制阅读权限对保密有好处”抱有任何希望。谨此提醒参与本讨论的编者。至于防模仿、愉快犯的作用几何,我对此基本没有实感。--Tiger留言2022年1月19日 (三) 13:21 (UTC)[回复]
我有一个限制阅读权限的另一个理由:IP masking 实施之后,普通用户组不能直接查看未登录用户的IP,而有权限查看的用户也不能向无权限的用户提供这个信息,而反破坏中IP也是很重要的,只能放在私密的命名空间里了(即使保密性存疑)。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9日 (三) 13:58 (UTC)[回复]
這不是只有本地會遇到,而是所有wiki都會遇到,沒有必要本地硬想出方法(尤其還是個爛方法),參考其他wiki的作法也是可以的。--Xiplus#Talk 2022年1月26日 (三) 06:58 (UTC)[回复]
至于能查阅私有过滤器者(回退员、管理员)中有人向外泄漏私有过滤器内容,嗯,看起来不是什么新闻。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9日 (三) 16:02 (UTC)[回复]

设立新维基

GZWDer在phab提出了相关task后,User:Martin Urbanec表示,因为MediaWiki的阅读限制很可能被绕过,“几乎可以肯定Lockdown不会在任何维基媒体维基安装”。他建议可以参考意大利语维基百科申请建立的https://sysop-it.wikipedia.org,可能更适合本站的需求。

GZWDer于是提出了Create zhltawiki 的task作为替代。有两种方案:一是传统私密维基,不连接SUL,符合要求的用户可以通过一个Toolfridge工具自动创建帐号;一是Miraheze式的私密维基,连接SUL列入“member”用户组的用户有权限查看私密内容。

User:Majavah表示CentralAuth并不支持Miraheze式方案。

现交付社群讨论是否建立LTA维基,以及其具体实现方式。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1日 (五) 16:10 (UTC)[回复]

建议CentralAuth,但由BOT进行在主站有相应权限的用户的权限同步,把read给一个额外的用户组。--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1日 (五) 22:23 (UTC)[回复]
IP masking 實施之後,LTA WIKI(或Lockdown,但不可行)成为了宪制性必须存在的实体,故(+)支持。--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1日 (五) 22:31 (UTC)[回复]
我覺得沒什麼必要。Tigerzeng閣下說的也挺明白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22日 (六) 02:08 (UTC)[回复]
(✓&)有条件同意:建立一个新维基就设立的通用一点,延伸确认用户维基,所有延伸确认用户可见,或站务维基(行政员、管理员、巡查员、回退员、经申请可查看者)。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2日 (六) 02:40 (UTC)[回复]
我觉得可以(站务维基),而且我突然想到,编辑sysop-it的都是sysop,那么编辑zh-lta的就都是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2日 (六) 15:53 (UTC)[回复]
有條件支持:私以为除非对查看者进行严格限制(如wiki查看权应使用类似于巡查回退的申请方法),否则LTAWiki的设立并无太大意义。—Regards, BureibuNeko 2022年1月22日 (六) 06:15 (UTC)[回复]
既然有管理員內鬼,這條路恐怕不通。--Temp3600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09:04 (UTC)[回复]
說起來,還有防濫用過濾器這條路可以硬塞LTA資訊的,不過有可能影響過濾器效率(--1233 T / C 2022年1月23日 (日) 03:27 (UTC)[回复]
(+)支持,但是可访问用户的选择可能需要在延展用户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的限制,如规定最低Wikipedia名字空间编辑数。--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1月23日 (日) 14:05 (UTC)[回复]
没意见。--三万光年 GBAW 2022年1月25日 (二) 12:04 (UTC)[回复]
(+)傾向支持,只要访问限制得当,就没有问题。--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2022年1月26日 (三) 04:09 (UTC)[回复]
應該先確定持權條件再來設立新維基,另外反對任何能夠自動獲權的門檻制,應採用申請制,不然洩漏內容的話不僅隱藏內容無用,反而將資料保存在獨立的wiki上,徒增麻煩而已。--Xiplus#Talk 2022年1月26日 (三) 06:56 (UTC)[回复]
(+)支持,但(-)傾向反對CentralAuth的方案,我支持xiplus的申请制,并且我认为该wiki不应该搭建在wikipedia.org空间,而是自行在Toolforge上搭建,账号系统与基金会的CentralAuth完全分开。--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2年2月3日 (四) 18:41 (UTC)[回复]
有條件支持:支持提案,但認同Xiplus君所言應優先決定持權條件再設立。另外能不能不要叫「LTA維基」 囧rz……--路西法人 2022年2月9日 (三) 07:24 (UTC)[回复]

重提精简用户讨论页的罐头通知

大家应该都收到过速删通知提删通知模板吧。它们告诉页面创建者应该做什么(不能擅自移除{{d}},可以去WP:AR找回条目),还提供了一些很实用的链接(比如编辑帮助IRC)。但是对于老用户来说,这些东西没什么意义,而这么大一个模板,有用的信息仅有“xx页面被提删/速删了”。故,我希望老用户能收到更加精炼的消息。

目前我的方案(方案二):Twinkle自动给未在讨论页挂上[[Category:接受完整删除通知]]的延伸确认用户发送短的罐头通知。

在下已经制作了VFD通知SD通知的短模板。两个模板除了通知哪个页面被删除,还附有删除原因和到关于此通知的更多信息的链接。

此外在下先前还制作了{{Uw-short}},用于替代第一级警告的罐头通知,模板文档写得很详细了,就不啰嗦了()

三个模板的效果见此

以上。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日 (六) 14:06 (UTC)[回复]

不反對使用短通知模板,但{{uw-short}}比空泛更空泛,完全沒看懂為何要這樣做。--路西法人 2022年1月3日 (一) 09:49 (UTC)[回复]
因为第一级警告的一些内容对于老用户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邀请你来看欢迎页面,或者解释什么是原创研究。用{{uw-short}},发送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如“AGF”(也不需要在一大堆模板中找uw-agf1);而收到的用户也一目了然,他要我假定善意。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日 (一) 10:03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內文空泛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其他模板還能一眼看出來被提醒犯了什麼,對於一天不少編輯的人來說根本就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連犯了什麼都沒說,如何稱上提醒或警告?--路西法人 2022年1月4日 (二) 03:29 (UTC)[回复]
需要填参数啊,不填参数那真的是废话(我也说了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4日 (二) 04:03 (UTC)[回复]
完全沒看到,我眼殘(大草--路西法人 2022年1月5日 (三) 17:45 (UTC)[回复]
超过七日。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3日 (四) 12:15 (UTC)[回复]
想法不错,支持。Glerium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15:58 (UTC)[回复]
考慮到此舉影響甚大,建議再等多一點人來參與討論。目前這個討論量我覺得不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7日 (一) 16:39 (UTC)[回复]
(+)支持,但TW方面要进行更多修改以方便用家。--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2日 (六) 06:52 (UTC)[回复]
刚写了Module:RedirectCheck,可检查重定向目标,以下是例子:
原标题RedirectCheck
MOS:TITLEwikipedia:格式手冊/標題
WP:SANDBOX维基百科:沙盒
WP:BLPwikipedia:生者傳記
奥巴马贝拉克·奥巴马
我不懂如何打wikitable啦,原谅我!希望这个可以用来令警告者可以直接打入方针简写(如BLP)而被警告者可以更快的得知自己的问题(违反生者傳記)。--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2日 (六) 08:13 (UTC)[回复]
又在重造輪子,Module:Redirect。--Xiplus#Talk 2022年1月22日 (六) 08:19 (UTC)[回复]
@Xiplus似乎缺了「重新導向」,不過該模組我無法編輯,您有空可協助補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24日 (一) 13:03 (UTC)[回复]
您說說哪個頁面用了「重新導向」。--Xiplus#Talk 2022年1月24日 (一) 13:07 (UTC)[回复]
因為魔術字目前不支援繁體字的緣故,大概暫時沒有,但我相信此問題不是feature而是bug,總有一日會修復,這裡先加入亦沒有壞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24日 (一) 14:44 (UTC)[回复]
我觉得可以在快捷方式上用{{abbr}}标示重定向对象,因为有些常见的缩写(比如AGF)可能会比汉语全称更有辨识度。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5日 (二) 08:53 (UTC)[回复]
更正:是{{tooltip}}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6日 (三) 01:29 (UTC)[回复]
一般都是缩写吧,abbr可以吧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01 (UTC)[回复]
mw.log應該要刪掉吧-- Sunny00217  2022年2月11日 (五) 09:16 (UTC)[回复]
速删和提删通知已经支持Flow,发送时加入参数flow=1即可。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4日 (五) 07:09 (UTC)[回复]
此外短警告的样式更新,在单纯填写参数2时加入abbr,在同时填写2和3时加入tooltip。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4日 (五) 07:27 (UTC)[回复]

O7这样的东西还适合说“内容不当”吗?

暂且不论这个精简版罐头的事情,完整版罐头当中有“内容不当”字样。但是很明显并非所有的速删准则都是内容不当,比如O7废弃草稿。是否应该修改措辞使得降低对编者的指责感? --Milky·Defer 2022年1月2日 (日) 17:09 (UTC)[回复]

建议删去“内容不当,”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日 (一) 05:52 (UTC)[回复]
其實為何要寫內容不當,就直接「符合準則而被提出快速刪除」不就好了?(新舊模板均是)--路西法人 2022年1月3日 (一) 09:48 (UTC)[回复]
可能还要提醒他查看提删原因。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4日 (二) 04:05 (UTC)[回复]
( π )题外话,为何廢棄草稿要被删除?没坏别修,没违反方针就别删除。--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2日 (六) 08:15 (UTC)[回复]
引入O7的原始讨论,当时社群确实对此有疑虑,此案在有反对的情况下通过。社群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一下O7?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2日 (六) 09:19 (UTC)[回复]
煮了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6日 (三) 02:03 (UTC)[回复]
一点后续讨论。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2日 (六) 09:48 (UTC)[回复]

提議新建交通車輛條目內容方針

近期編輯條目發現交通車輛有多處類似的問題,問題如下:

鐵路車輛類

  1. 車輛車次運用:有些愛好者會將車輛的車次運用、行駛區間、運行時刻表…屬原創內容加入條目內。
  2. 車輛配屬:在每當車輛配屬變更前後或車輛借調經常發生編輯戰。
  3. 車輛改造/維修狀況:只要有車輛適逢檢修或是設備更新/改造等都會有類似實況轉播般,將進出廠車號獨立註明。

公車/客運類

  1. 車輛牌照號碼:將車輛曾掛過的車牌或現行掛的的車牌、營運的公司、路線鉅細靡遺的解釋。
  2. 車輛行駛路線
  3. 車輛停靠站牌

共同問題

  1. 這些內容移除馬上又會有愛好者重新加入。
  2. 根據維基方針WP:NTWP:NOTWP:NOR等,皆為違反。
  3. 部分愛好者會將營運單位的內部機密文件視為可靠消息來源。

以上是在下觀察的相關問題,可能有部分細節有疏漏的。因上述原因在下在此提出相關討論,雖新方案可能可併入關注度指引或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等方針,但若有更完善的頁面指引,可更加方便閱讀。

在下主編鐵路相關條目,公路車輛較無涉略,部分問題不是很了解,故只提出點列。望各位編輯能提出相關意見,感謝。--🚇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1日 (六) 20:11 (UTC)[回复]

勇于更新页面。持续加入违反方针内容封禁用户或保护条目即可。-Mys_721tx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05:46 (UTC)[回复]
香港鐵路主題的條目已經進行了70%的清理和改進,現在情況已經好多了,遵守規則之餘也未至於缺少必要資訊。--路西法人 2022年1月3日 (一) 09:46 (UTC)[回复]
建議移除,或者至少放到使用者頁面上。--Nrya 香港再無新聞🕯️ 2022年1月6日 (四) 16:30 (UTC)[回复]
建議有需要應該編寫一本完整的格式手冊,就算是不完善也可。單純這樣提出問題比較難討論。--Ghren🐦🕐 2022年1月8日 (六) 05:56 (UTC)[回复]
有想過了,我還沒有空處理。--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0日 (一) 13:32 (UTC)[回复]
在下已將想到的相關手冊方針建立,請見WP:交通車輛條目指引,客運車輛在下較不熟悉,故較無內容。--🚇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18日 (二) 09:09 (UTC)[回复]
@Mafalda4144補標一位--🚇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18日 (二) 09:49 (UTC)[回复]
我對車輛的內容涉獵較少,往往是只編輯Infobox、第一段和模板。不過我也提出一個想法:不如先考慮一個好的車輛條目應該是怎樣的。就我粗略觀察日本、台灣、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車輛條目,內容一般包括製造廠商、歷史(合約、製造、測試、投入哪條線服務[個人認為鐵路可以,巴士/客運不行]、改裝、路線調配、退役)、規格(比如一列多少車廂、長寬高和車門數量、幾動幾拖乃至其在列車的位置、機電設備如內燃?第三軌?接觸網?、電動機/內燃機型號、VVVF型號、車廂編號排列)、特色(比如設計、顏色、吊環、目的地顯示、物料、燈光、緊急設備、廁所、輪椅空間、電視以及靜音與否、商務車廂和普通車廂、座椅數量、站位數量、有沒有USB插座、LCD屏/閃燈圖/紙張路線圖、扶手、高低地板、空調與否、車廂連接處、改裝前和改裝後的差別)、分支型號(如有)、所屬車輛段、圖片、故障[只應列出大的故障]等等,不過可能有一些是不需要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2年1月18日 (二) 10:05 (UTC)[回复]
  • 個人因主要編寫軍艦軍備條目,所建立編寫原則主要在軍艦,又公車方面個人並不熟悉,故以鐵路為主要內容,得類推適用於公車,並輔以編寫軍艦條目所累積之經驗(但軍艦不適合類推適用於鐵路車輛)
首先且必須強調個人強烈堅持放進維基的資料必須是合法且公開的,而不是外流的各機關公文或電報大剌剌放上維基然後聲稱這是電報內容,一來缺乏連結如何證明資料正確?二則內部電報是機關內部就事務所需公文書信,本就不宜大剌剌拿來維基引用且也違反維基守則,三為有些電報外流是否合法似有疑慮,宜先解為機關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但如此高調難保未來相關單位不會追究,又追究起來誰要負責?例如近期EMU3000型電聯車商轉前夕該車配屬章節即出現不斷引用內部電報或機務段人員說法頻繁變更內容引起編輯戰,甚至於主文中出現人身攻擊內容,絲毫沒有思考相關法律責任牽連是否將造成若干人等麻煩,極為不妥,亦致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數次保護頁面設立停損點(個人os 商轉時不就知道配屬了,你以為你在做好事,實際上只是在製造別人的問題,到底為什麼要製造他人麻煩)。
中維因台灣公眾為主流使用者之一,故條目明顯呈現以台灣本島為核心向外擴展,與台灣大眾越是密切相關的條目內容往往較為鉅細靡遺且更新迅速,反之則內容簡略且更新緩慢甚至數年內更新次數屈指可數,這點於移至學院前的台鐵運行車次是否收錄討論有簡單提過,台鐵、公車因是台灣大眾日常密切使用之運輸工具,自然擁有大量愛好編輯者鉅細靡遺的寫入大量資訊且即時更新條目擴充,因此造就陸港日韓等均未收錄而台鐵與公車卻有所收錄的情形,而該群體未必明瞭維基運作準則,長年累月下來已成為群體慣性,甚成為廣大鐵道迷、公車迷們甚為依賴的管道,致移除內容後馬上又會有愛好者重新加入,此狀況若管理層無強烈決心似不易禁止,故個人建議或許可以參考現有守則另行建立一套守則(特別法概念),針對車輛、車次運用、車輛配屬及車輛狀況等事宜進行明確規範並適用於如JR、港鐵等各區域鐵路,準則建立後針對不符內容引用守則敘明後加以回退,亦可收溫和地將維基準則規範打入該群體中之效,不失為一解方,
其中車輛運用及配屬長期固定且具關注度或可納入收錄並寫入章節中,而車輛改造/維修狀況等過於瑣碎且多為短期變動,除非係屬明顯重大變動經討論認有必要外原則上建議不予收錄,而製造廠商、歷史、合約、製造、測試、投入哪條線服務(這點個人同樣認為鐵路或可,巴士/客運相對的過於細微故建議)、改裝、路線調配、退役、規格、衍生型等東西納入模板後有需要在由「車輛設計」章節講解即可,特色(比如設計、顏色、吊環、目的地顯示、物料、燈光、緊急設備、廁所、輪椅空間、商務車廂和普通車廂、座/站位數、USB插座、空調、改裝前和改裝後的差別、所屬、故障[只應列出影響行車安全的重大故障,車門故障這種小不予收錄]等內容則於章節敘明,圖片以一項以1~2張為原則(如行先1~2張、電聯車編組各車廂外觀至多1張、內部客室設備原則上1張,若是首次納入該設施則放入該設施,如3000型的插座設施,並保留裁量空間,彩繪組另計),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另針對人身攻擊的用戶建議予以處置以遏止此歪風(EMU3000型有數次紀錄),針對當前熱門話題車輛且近期有編輯戰記錄條目限制權限編輯以預防如EMU3000型狀況再現。消波塊留言2022年1月18日 (二) 15:00 (UTC)[回复]
在EMU3000以前EMU900也有發生過,看能不能再台鐵的E500和R200到前完成共識,不然可能會再接續下去XD。--🚊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20日 (四) 16:25 (UTC)[回复]
@心平星辰過多照片的部分已依閣下的建議加入。--🚊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29日 (六) 06:46 (UTC)[回复]
@鐵路1的確,EMU3000和900這兩個頁面被操作到頗為糟糕,甚至不斷出現電報、人員戰現象,確實要採取策略避免此情況在新型機車頁面上出現,尤其是電報戰,除非找的條文跟理據證明引用各機關內電報此舉無法規責任且無疑義,否則不建議將機關內部電報放入條目正文章節,另外有去FB社團用人名循線查看,有些是「小朋友」間的亂搞,在社團之間也有這個現象,但這點在維基內要處理應該不會太複雜,直接介入予以警示斬斷即可。消波塊留言2022年1月30日 (日) 03:44 (UTC)[回复]
(!)意見:在下是覺得不用拆這麼多子頁面,直接一個專頁收錄即可°.°--🚊鐵路Railway 2022年1月29日 (六) 15:59 (UTC)[回复]
同上--Qazwsaedx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8:30 (UTC)[回复]
回歸正題(個人較長編輯客運業條目):在下知道目前客運業的車輛、場站資訊內容可能有些編者很反對寫入,但我傾向保留(但內容可以修正)。因為將使用車輛刪除後,連許多拍攝相當不錯的圖片也連帶刪除了,以大南汽車現在的版本為例,刪除後只剩下一大堆表格,版面變得暗沉沉的,沒有任何圖片,非常可惜;且經歷這一大串的「清理」後,也趕走許多編輯人士,導致現在沒有什麼人想在更新相關條目……
關於「使用車種」的部分,在下希望修正後僅須簡列下列幾項:
  • (介紹圖片)
  1. 車體廠
  2. 引擎(馬達)
  3. 排氣量
  4. 變速系統
  5. 底盤年份
  6. 領牌年份
  7. 領牌範圍
  8. 共計X輛
  9. (原XX業者車輛)
  10. (XX業者有引進同款車輛)


至於其他如底盤、馬力、扭力、軸距、外觀尺寸、電池、冷氣、LED顯示器、車輛換牌對照、大客車分類等;甚至是於何時發生車禍、改裝保養等贅項全部免之,使版面乾淨俐落,應該會比原來的狀況好許多,在此想了解一下各位編者們對於此修正的看法。 -- Bus Follower留言2022年1月29日 (六) 14:40 (UTC)[回复]
@Bus Follower上述部分資料可直接使用資訊框{{Infobox Automobile}},不須而外介紹。--🚊鐵路Railway 2022年2月4日 (五) 09:13 (UTC)[回复]

本指引為交通車輛條目內容方針,統一格式將有助於閱讀及編輯維護上的便利性,以及減少特定章節的編輯戰,目的是幫助編者建立具有一致性的條目作品。

行文結構

鐵路車輛

  • 導言:簡述車輛所屬的鐵路公司、製造商、服務路線、投入服務日期等,並精要概括正文。
  • 資訊框:一般用用{{鐵路車輛}},亦可使用{{鐵路車輛2}}。模版應照文檔填寫。
  • 概要:介紹車輛引進緣由、役緣由(如已除役之車輛)、基本概述等。
  • 規格與構造:介紹車輛基本構造、機電設備、外觀塗裝、設備規格、編組方式等。
  • 重大事故:若車輛曾經發生過重大鐵路事故可初步簡述事故經過,並使用{{main}}作主條目導向。
  • 相關條目:與條目相關的車型或車種可於此列出。
  • 參考文獻:請列明來源!報章雜誌、鐵路公司官網的車輛簡介、車輛製造商的車輛簡介與政府出國報告書都是好的來源。切記,不可使用部落格與營運單位的內部文件作為來源。
  • 外部連結:可連接其他維基計畫或是未達可靠來源門檻的百科性資源

客運/公車車輛

  • 導言:簡述車輛製造商、車輛類型等,並精要概括正文。
  • 資訊框:一般用用{{Infobox Automobile}}。模版應照文檔填寫。
  • 概要:介紹車輛引進緣由、役緣由(如已除役之車輛)、基本概述等。
  • 相關條目:與條目相關的車型或車種可於此列出。
  • 參考文獻:請列明來源!
  • 外部連結:可連接其他維基計畫或是未達可靠來源門檻的百科性資源

條目內容

不合適的內容

  1. 愛好者內容
    • 鐵路車輛:請不要將車輛車次運用、車號機務段分配、改造期程、交車期程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
    • 客運/公車車輛:請勿將領牌車號、行駛路線、停靠站牌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
    依據: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說明書
  2. 大量的短條目: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依據:維基百科的條目大小指引
  3. 無關注度條目及衍生品:不要為無關注度主題創建新條目。受關注的主題必定會獲得獨立於主體外可靠來源的廣泛報導。只有在子條目有關注度時,才應該從大條目中拆分為獨立條目。
    依據:通用關注度指引
  4. 過多的圖片: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在下在這將目前的草案貼上,望盡快完成討論,欲修改可複製修改或提出意見。--🚊鐵路Railway 2022年2月4日 (五) 14:58 (UTC)[回复]

在下主要编辑珠三角地区的公交线路条目。个人认为,线路信息内,历史部分与重大事件是主要编写的部分。而车型、车牌等一般无参考依据,违反了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在下认为,若没有充足的依据,加入车型、车牌号可视为原创研究。--一片🍁枫叶展望未来 2022年2月8日 (二) 07:44 (UTC)[回复]

@一片楓葉在下主編鐵路相關條目,公車相關的條目不熟悉,文章結構望請協助修改成合適的條文,感激不盡。--🚊鐵路Railway 2022年2月8日 (二) 13:23 (UTC)[回复]
我想說不合適的內容可以再詳細點。比如說愛好者內容,這些內容假如是獨立又或者第二手來源收集應該是合適的,但是第一手來源的話可能有就不一定,假如完全沒有可靠來源就不行。第三條不太行,比較多餘。第二條可以再詳細點,比如說雖然車站都有關注度,但是內容過短時合併可能更為合適。--Ghren🐦🕓 2022年2月8日 (二) 08:13 (UTC)[回复]
@Ghrenghren依鐵路的部分,愛好者內容多無可靠參考來源,且許多用戶宣稱營運單位的內部文件為第一手可靠來源。若第三條覺得不需要則移除。第二條大量短條目指的是類似西日本鐵道3000型電聯車西武鐵道8500系電力動車組等條目。--🚊鐵路Railway 2022年2月8日 (二) 14:38 (UTC)[回复]
技術上按WP:合併請求的指引是刪不掉(「另外,若翻譯外語百科仍可擴充成條目的小作品請勿驟然提出合併請求,而應先翻譯或擴充內容。」),因為日維可以擴充。--Ghren🐦🕙 2022年2月8日 (二) 14:43 (UTC)[回复]

就安全投票問題訂立管理員選舉暫行規定

社群日前進行投票表決通過,決定「在未來一場管理員選舉使用安全投票(SecurePoll)」。考慮到選舉提名與安全投票開啟之間具有時差,現請社群就選舉日程,包括討論期間、投票期間等面向訂立暫行規定,優先於既有之申請成為管理人員指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5日 (三) 14:18 (UTC)[回复]

我這裏寫個草案吧。考慮到農曆新年和動員令社群會比較忙,本次算是一次比較大型的選舉,選舉宜在二月下旬至七月進行。考慮到目前的站務積壓,目前應該以管理員數量為首要目的,畢竟最積極的蟲蟲飛消失了,其他WP:OA2021中被除權的9位也有相當的貢獻,理論上先提名曾任管理的用戶比較容易得到共識。而針對Spoll的數目而言,我個人認為一次應該避免超過5個以避免影響社群同時要關注過多的投票。因此大致草案如下:
2月15日-2月22日:曾任管理員者可以優先被提名。超出5個則暫時凍結。
2月22日起:假如提名者不足5個一般合Rfa要求者也可以參與。
2月22日-3月22日:對候選人作出提問,社群討論候選人是否合適。
3月22日至3月29日:開啟Spoll讓社群進行投票。(兩週或者提前開啟也可,另議。)
3月29日後:行政員再按投票結果得出結論。同時再考慮準備下一回的投票。4月至7月其間可以再進行另一場Rfa。
此外,也有其他問題,以此Securepoll而言,延長投票似乎不太實際。而且中立的票也難作考慮。故此可能要設立一個比較固定的標准,按以往近80%則延長投票的做法較難實行。--Ghren🐦🕐 2022年1月5日 (三) 17:55 (UTC)[回复]
此外一票兩投IA也是個問題。以往可以用文字說明支持IA但不支時Admin,但SPoll不能做到這點。--Ghren🐦🕐 2022年1月5日 (三) 17:57 (UTC)[回复]
這樣的話能不能分開spoll?有意願選介面的話多開一個,分開兩邊投。--AT 2022年1月5日 (三) 18:20 (UTC)[回复]
這很簡單,若當事人要選介面管理員,增設一問題即可。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5日 (三) 18:31 (UTC)[回复]
見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6日 (四) 07:22 (UTC)[回复]
RfA已经不能兼RfIA了吧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6日 (四) 04:01 (UTC)[回复]
請注意投票結果是「未來一場」。多於一人參與會面臨要適用安全投票抑或一般投票方式的問題,且可能超出社群投票效力之範圍。故此僅建議以一人參與的情況來決定日程,這裡指的不是絕對的行事曆,而是相對的日數。之所以不直接決定往後採用,就是因為需要觀察。其實當初投票應該不要寫未來一場,而是寫「未來半年」之類的或許比較彈性一點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5日 (三) 18:28 (UTC)[回复]
作為參考,目前的管理員選舉,討論與投票並行,為期共十四日。在尊重既有制度、不改變實際選舉時長的情況下,個人有三種方案:
  1. 提名後立即開啟討論,為期七日,期間趕緊籌備安全投票,七日後開放投票,為期七日,總時長仍為十四日;(討七,投七)
  2. 提名後立即開啟討論,期間趕緊籌備安全投票,七日後開放投票,但同時允許繼續討論,總時長仍為十四日;(討七,討/投七)
  3. 提名後立即開始籌備安全投票,期間不得進行任何討論;安全投票開放後,同時開放討論,二者並行,為期共十四日。(討/投十四)
以上,請斟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5日 (三) 18:36 (UTC)[回复]
籌備安全投票本身大概需時多久?--AT 2022年1月5日 (三) 18:38 (UTC)[回复]
或許@1233會清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5日 (三) 18:45 (UTC)[回复]
我认为提名期和投票期搞得太紧安全投票会过于难安排。提名后不得讨论也过于高估社群的自制力。我认为投票期延长为妙。上次实际上也是延期了一周左右。当然事前预备好不是不行。但我认为安全投票的制度当初就有建议一年两场之类的意思,单纯选一个管理出来似乎效率有点低,总不行一年只出两个管理。--Ghren🐦🕗 2022年1月6日 (四) 00:20 (UTC)[回复]
七天搞起一個Spoll只怕也太難了,單是整理一份當時有人事任免資格的名單也已經用時甚久。假如共識認為一年兩場Spoll是比較合理的,日後的方案理論上應該往這個方案走,雖然這個共識沒有約束力。單問個人而言我認為第一屆還是合併數人舉行為好,但是作為第一次投票作為實驗性質也可以。--Ghren🐦🕗 2022年1月6日 (四) 00:46 (UTC)[回复]
那麼就是當初投票問題設計得不好了。為避免爭議,下一次選舉最好還是僅推舉一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6日 (四) 07:22 (UTC)[回复]
@Ericliu1912,這東西其實是沒有任何的標準的,但是細節是可以討論的。
我認為提名後就要籌備安全投票。期間應該是可以討論的。(禁止討論其實不切實際)。
反而投票的期間則應該仍然固定為十四天,而討論則可以在開始前繼續。另外,我認同一次選舉可以牽涉不同的人選,而不需要像現在那樣,一次選舉能投票給一位候選人。(可能是投票給兩至三位候選人)。
然後「整理一份當時有人事任免資格的名單」的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可以使用python或php等不同的方式整理就可,就像是這次的投票。而且該段code理應是可以重用的。--1233 T / C 2022年1月6日 (四) 03:24 (UTC)[回复]
遇上聖誕假期或是跟其他wiki投票衝突搞不好要推遲超過14天。--Xiplus#Talk 2022年1月17日 (一) 13:53 (UTC)[回复]
窩都可以,三個方案看要哪個社群決定好就好,不要又在那這不行那也不行。--~~Sid~~ 2022年1月14日 (五) 15:52 (UTC)[回复]
如果社群認同投票不能代替討論的話,應強制討論開始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投票,讓大家都能透過討論更加認識候選人。--Xiplus#Talk 2022年1月17日 (一) 13:57 (UTC)[回复]
同意。禁止讨论怎么看怎么不现实。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4日 (五) 15:57 (UTC)[回复]
不如直接邀請他人他人提名/推薦,然後同時搞管理員/用戶查核員的SecurePoll,然後提名7天,討論7天/投票14天?(提名和投票期需要大約三天以準備投票人列表及問題),然後主頁面為WP:投票/2022年第一次安全投票。--1233 T / C 2022年2月2日 (三) 08:10 (UTC)[回复]
2022年社群願望清單調查中與此案相關之願望,大家可以去看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5:17 (UTC)[回复]

現在的最大問題在於我們無法預期安全投票籌備要多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0日 (四) 11:25 (UTC)[回复]

所以我才提議預先指定一個提名日子,籌備安全投票的時間有太大風險。指定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Ghren🐦🕖 2022年2月10日 (四) 11:41 (UTC)[回复]
不就是嗎,而且還可以順便在同一時間搞CU的選舉--1233 T / C 2022年2月11日 (五) 13:53 (UTC)[回复]
根據他站社群(英維及波斯語維基百科)在去年於監管員佈告版請求監票之情況,他們在投票開始前(並非提名期開始前)大約一個月,已作出相關請求,可推斷開始投票前一個月便需作籌備。再者他們的選舉為定期進行,故如非定期進行可能需時更多。另可參考波斯語維基百科過往的籌備時間表。謝謝。--SCP-0000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14:54 (UTC)[回复]

抱歉,但目前這個議案己經放置在這一個月有餘但討論依然不足,我唯有按波斯語維基百科過往的籌備時間表,再加上上方的一些共識寫一個流程寫出來:

  • D-Day:提名開始
  • D+3:候選人如不合條件則重新開始
  • D+7:選舉設置(導入名單、votewiki改為中文)
  • D+10:投票期(發垃圾信息
  • D+24:投票結束(改回其他語言、點票)

此外尚有數點:

  • 本次投票以一人為限,以最先得到提名而且合符投票過程要求者的優先進行選舉,其他的押後至下一次;
  • 候選人應清楚說明是否參選界面管理員,如需要選票上應該另有一列;
  • 選舉的關鍵日期應該預先決定以方便安排投票。

大概是這樣。Ghren🐦🕖 2022年2月14日 (一) 11:32 (UTC)[回复]

RfA已经不能兼RfIA,其余支持。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4日 (一) 13:10 (UTC)[回复]
已經準備好投票頁面,細節待填。——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4日 (一) 15:04 (UTC)[回复]
@Ericliu1912現在依然以提出問題為宜。假如基金會對CU的要求是14天投票,其實管理另外再以七天制並不好。假如擔心過長的投票期使提名人辛苦的話可以另設冷靜期。Ghren🐦🕐 2022年2月15日 (二) 05:20 (UTC)[回复]
問題是基金會上次發了那則訊息以後就一點影子都沒有,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5日 (二) 06:30 (UTC)[回复]
基金會是積極不干預政策吧?但是本身Rfa其實本身都沒有太多細節可以安排吧。--Ghren🐦🕒 2022年2月15日 (二) 07:19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一、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旗幟圖案不用於强调国籍目的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有利于读者閱讀,而非装饰用途的规定对信息框是否有效。目前普遍存在信息框国家用国旗(甚至连清朝都有旗帜),党派用党旗(比如驴象代表民主共和两党),美国总统前面要加个,还有各种军衔、将星,电影产地要加{{美国电影}}{{英国电影}}{{日本电影}};

二、上面举的例子如、军衔、{{美国电影}}{{英国电影}}{{日本电影}}这些是否应该视为旗帷,因为有用户明确主张 美国是国旗模板,但 美國不是国旗模板,

三、个人认为如果确定国旗可以在信息框使用,宗教旗帜、州旗、市旗、家族盾徽、党旗、军衔、国玺都没有理由限制,那么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不要使用太多的旗帜如何裁量,多少算“太多”?

我个人立场认为应该对信息框使用旗帜设限,除非能证明加个旗帜不止“装饰用途”,不会起“强调国籍”的效果,否则就不应该加。汉语读者不可能看到“国籍:美国”后不知道是美国,要看到“国籍: 美国”才知道,读者也不会看到“民主党”不知道是民主党,要在前面加头动物才知道。电影“产地:美国”自然就说明是美国电影,“产地: 美國”除了装饰、转移读者注意力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作用。--7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09:22 (UTC)[回复]

我建议内链链接的不是国家的(如“ 美國”)就不要留旗帜了。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1日 (二) 12:33 (UTC)[回复]
美國總統那個真的過分了,還妥妥的地域中心。——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1日 (二) 13:39 (UTC)[回复]
@BlackShadowG:中文版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采用了英维指引的理论;而按英文维基的理论,自然会导出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英文维基百科版本中的具体做法。中维把具体规则砍掉,但又不拿出其他理论,可不就碰到Po主说的问题了。
我的建议是旗帜表达额外意义,且有利于排版时,可以考虑加入——
  • 比如“英国 莫·法拉赫”表示“代表英国队参赛的莫·法拉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喬治·克列孟梭”表示“代表法国参战的喬治·克列孟梭”。而且相对于地区名称参差不齐,战争等信息框罗列多个项目时,使用旗帜的确更美观且避免过长换行。(想象一下World War I infobox,下方“指挥官与领导者”处将旗帜替换为汉字,这样就能看出旗帜的优点)
  • 但是一般的公司/人物信息框,所有栏目全是文字,偏偏地区这个信息搞特殊非要加图像。而且公司地理位置坐落于美国,不表示公司代表美国开的。这种我认为是属于滥用旗帜了。
以上看法和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英文维基百科版本相同。我也认为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英文维基百科版本至少 字面上符合中文版指引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的精神。当然,我知道“人物/公司信息框禁止加旗帜”的做法不符合目前惯例。但这是因为加图标真的利大于弊,还是纯粹尊重现实,这点还是希望能有明确说明。--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1日 (二) 13:46 (UTC)[回复]
我认为加图标利大于弊,不过明确了地区的列表条目,如美国总统列表,可考虑限制。--驻军留言2022年1月15日 (六) 04:32 (UTC)[回复]
@驻军:中文维基的WP:FLAG基本是参考英文维基制定的。同样的理论,英文维基的解读结果是弊大于利。所以中文维基如果认为利大于弊,是有其他理论,还是同一理论有相异的解读方式?--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5日 (六) 15:03 (UTC)[回复]
英维没有{{美国电影}}{{法國電影}}这些电影产地模板,难道中维就一定要等同英维,拿掉电影产地模板?——驻军留言2022年1月15日 (六) 04:32 (UTC)[回复]
@Jarodalien我认为,在infobox中的“产地”“国籍”中,使用{{美国}},应当被允许。但是在“产地”中使用{{美国电影产地}},便不应当了,效果完全与国家模板相同。
关于何种内容属于滥用旗帜,我的观点如下。1.正文中不应当有旗帜:吸引读者注意力,有失中立。2.表格(包括信息框)可以有旗帜,只要不影响排版:上面那个美国总统,肯定得缩小点用,不然一是不美观,二是有失中立。
同时,旗帜内容、显示文本和内链应当一致,不能出现 清朝
@Lopullinen对于您“代表英国队参赛的莫·法拉赫”的用法,我不敢苟同。请问如果我打上“Christian Kouamé”,而且不给内链,请问读者能辨识出来吗?(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与国家名称一同使用)不要去查了,是科特迪瓦。我认为您提到的情况,应当另开一栏表国籍。而在旗帜上加内链的做法,对于触屏、打印都不友好,不建议这样做。
而您所询问的“所有栏目全是文字,偏偏地区这个信息搞特殊非要加图像”,翻了一下存档(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册/旗帜#調適案A),发现似乎是因为历来讨论均未得出共识,于是提案为正式指引时删去了相关内容,于是编者就按照惯例执行了。--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7日 (一) 07:40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我的意思就是在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与国家名称一同使用的前提下,使用 Christian Kouamé。
倒是一般infobox中的“产地”“国籍”中或类似信息(比如上村雅之的两个旗帜),我认为没什么必要。我在上面说了旗帜的两个作用,表达意义和有利排版,但这条目并不具备。一方面如您所说,读者根据文字而非旗帜判断地区,此处旗帜没用表达意义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些条目不需要用图示代替文字排版;反而是两个图标让信息框更加突兀(我认为他就职于任天堂的信息更加重要,总不能在「任天堂統合開發本部顧問」前面加任天堂的Logo吧)。--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7日 (一) 07:56 (UTC)[回复]
@Lopullinen1.我坚持对于不常有人认识的旗帜,距名称和旗帜同时出现的地方相隔较远使用时,恒带名称(此处“相隔较远”指的是5行以上)。真的有人会把整个大表格看完,并记得每个提到的旗帜的意义吗?对于那种需要折叠或者单立页面的大表格,用处似乎只是在需要时查询特定的一行或者列,甚至一个单元格,此时仅仅给出旗帜,让读者自己去找,就不方便了。--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7日 (一) 08:11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我的意思是,像国际运动会比赛、战役一类的条目,人物是代表地区的。比如在统计奖牌时,你要注明运动员代表科特迪瓦,而不是扔个名字上去。
直接用文字不好看:
  • (科特迪瓦)Christian Kouamé
  • (美国)XXXXXXXXXXX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YYYYYYYYYYYYYYY
  • ……
所以用图标代替文字排版(这里的图标有表意作用):
  • Christian Kouamé
  • XXXXXXXXXXX
  • YYYYYYYYYYYYYYY
  • ……
而图示需要图例,也就是之前图标要和文字出现一次:
此处图标和文字并列,主要意义是图例而非表意(总不能说美国代表美国)。如果上面不用图标,这里也不用加。
虽然指引总基调是不鼓励图标,但上面例子都是连续一串图标+文字,有对齐名字的优势,这就有让使用图标有了豁免理由。当然,我不是说必须用图标,全换成文字也没有问题。
Template:World War I infobox是把大量图标集体压到最底下的,这种也OK。但人物信息框其他栏目大串文字,偏偏一两个图标刷存在感,而且还说不出要用的理由——这种才是问题。--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7日 (一) 08:37 (UTC)[回复]
@Lopullinen1.您说的有道理,但是在我上述的使用场景中,读者会知道这个图例在哪里吗?如果可以订立规范,使之更加明显、易找,最好放在表格开头,单立标题,就好了。
2.我同意您的观点,大片文字夹带少数图标,有失中立。但考虑到历来讨论均未有结果,如果阁下想要写入指引,请另起讨论。
另:您对此发言的讨论我将在今晚8点以后或者明天回复——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7日 (一) 08:50 (UTC)[回复]
WP:FLAG是参考英维制定的,除非社群明确表示否决,否则自然会解读出和英维一样,不鼓励使用图标的结论。体育类条目使用图标,是因为找到了其他的理由。一般信息框如果不找出理由,就会不断有人提出和Po主一样,援引现行WP:FLAG提出问题。这是我想说明的。实际上这不是个例,中维不少方针指引都是从英维引入,然后切掉一块又不提出新的理念,结果造成方针理念和实际执行冲突情况。
至于您说的第一点。我的重点是想说图标要有表示意义的作用,而不是和 美国一样重复说话。奥运类条目有个模板,效果大概是「 YYYYYYYYYYYYYYY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应该能兼顾图标和文字的平衡。当然,我不编辑体育和战争类条目,具体方式由相关领域编辑确定比较好。--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7日 (一) 09:06 (UTC)[回复]
战争条目的惯例(至少在英文维基百科)是,在信息框的“参战方”一栏同时列出国名和国旗,随后的“指挥官与领导者”和“兵力”一般只使用国旗。--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13:09 (UTC)[回复]
@Lopullinen:1.同一提案6个月只讨论一次,加入常年提案定期讨论也可以。方针和指引的通过须要社群有明确共识,因此争议话题不应当被通过。而未通过的提案只要未有禁止,便可以如此做。
2.哪请问如何判定那些旗帜需要和名字一并出现呢?--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8日 (二) 14:32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我的意思是使用旗帜必须要有理由。谁要在某些地方使用旗帜(和名字一起出现),就请他自行解释亮出旗帜理由。举不出图示使用理由的全禁掉我没有意见。--洛普利寧 2022年1月19日 (三) 12:36 (UTC)[回复]
@Lopullinen:方针应当规定至少2种的合法情况,然后根据常识允许合理性等同的情况。--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29日 (六) 08:50 (UTC)[回复]
“两种合法情况”是指不符合“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旗幟圖案不用於强调国籍目的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有利于读者閱讀,而非装饰用途”还是符合?符合的话暂时还没有理由限制,不符合的话那要例外就意味着推翻上面两条总纲。--7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08:56 (UTC)[回复]
图例也需要清晰可辨啊,你看看这些旗帜: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7日 (一) 08:59 (UTC)[回复]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框中大量使用国旗,其实我不太赞同英文维基百科完全禁止在人物信息框({{Infobox person}})中使用国旗,但看到中维某些传记条目,一名几乎没有海外活动的人,信息框中出生地点、逝世地点、国籍、居住地(或墓地)几个字段挂着一副一模一样的国旗,这都不是用于强调国籍目的我还真不信。--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13:04 (UTC)[回复]
那么是否可以在上述几个字段如果相同时,限制只使用一次旗帜,或者出生逝世均不使用旗帜。--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8日 (二) 14:35 (UTC)[回复]
支持沿用英维的规定,人物Infobox不应使用国旗。正文中更不应该使用国旗。--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17日 (一) 20:06 (UTC)[回复]
我想说,这恐怕不是什么“人物Infobox”的问题,不用旗帜的核心思想在于“避免花哨华丽”,避免任何方面内容显得比其他内容更重要进而转移读者注意力。常见国家、地区、度量衡之类连内链都不应该加也是同样理由。如果因为是国家就有理由使用旗帜代表,但又凭什么认定宗教、党派图案不行,进而又凭什么说州旗市旗不行?各种旗帜、徽章、符号图案早已变成装饰品,根本没有提供任何额外信息,小小的图案又看不清楚、难以分辨(比如上面魔琴举例),来个极端点的,谁要是在X总统后代的条目给“父母”栏加上:父亲格罗弗·克利夫兰,岂不是都要赞赏一下用户的想象力?--7留言2022年1月18日 (二) 10:48 (UTC)[回复]
作为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的原初译者,我当然是全盘同意英维在旗帜徽章符号上的使用主张。只是人物infobox是此前多年来反对意见最为集中的地方,我当然要强调这点——国旗根本就不应该用在出生、死亡地点来暗示一个人的国籍。至于“避免花哨华丽”,我以为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旗帜图案应对读者的理解有用处,而非仅作装饰之用”),现在的问题多在于执行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26日 (三) 04:18 (UTC)[回复]
正文目前本就不能使用旗幟。——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8日 (二) 10:52 (UTC)[回复]
由于上述讨论,我想到如果字段内容精确到一级以下的行政单位,那么如何标识旗帜?如何加内链?
如果加这个行政单位的地方旗帜,那么对于没有的怎么办?如果不加旗帜,那么如何与其他的统一?--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1月18日 (二) 14:42 (UTC)[回复]
表格入面像2021年王者荣耀挑战者杯的使用也要提一下。--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16:57 (UTC)[回复]
我作為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現版本的提出者,我有必要就現狀進行解說。我的原提案大體上是與enwiki一致的,但我收到相當的意見反對限制旗幟在Infobox的使用,因此改為現版本並通過。我不反對Jarodalien的提議或與enwiki看齊,也很歡迎如此提案,但我懷疑社羣是否真的能就此達致共識。Sanmosa A-DWY3 2022年1月23日 (日) 04:27 (UTC)[回复]
如果“人物infobox”还有争议,那么大家能否认同“非人物infobox”不用国旗呢?比如,地址、党旗、格罗弗·克利夫兰,还有上面所谓的“电影产地模板”?我提议删除所有电影产地模板。非要用国旗的就直接 美国,不要拿什么 美國来做文字游戏。--7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08:56 (UTC)[回复]
我覺得還有一點可以探討的是Navbox用國旗模板到底是不是有問題的,我提案當時的討論中也有人提過這點。如果可行的話,我很建議把Navbox也一同管制。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2:29 (UTC)[回复]
@Jarodalien要提醒的一點是enwiki存在國歌Infobox使用國旗模板的例子,例如en:State Anthem of the Soviet Union。--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2:33 (UTC)[回复]
要按中維的習慣,List of successors那裡也會出現一堆flag……--洛普利寧 2022年2月1日 (二) 15:44 (UTC)[回复]

意见征集

1. 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下各项规定对信息框和正文同样适用,除非有其他明确规则(如体育、军事类),否则信息框和正文表格都不能使用国旗;
2. 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下各项规定只对正文适用,对信息框不适用,信息框和正文表格无论是哪一类条目不限制使用国旗,即人物出生地、死亡地、下葬地均可加国旗、州旗、市旗,党派可加党派,官职可加,宗教信仰可加信仰旗帜,出版作品产地、发行地可加国旗、州旗、市旗等。

本着一视同仁,避免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以上仅列出一律适用和一律不适用两大类。如果大家有自认不存在争议的方案还请提供。--7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2:56 (UTC)[回复]

支持維持現狀。一律適用和一律不適用等「一刀切」方案都不盡理想。不過我個人對於國旗以外的各類旗幟都是比較不贊同使用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9日 (三) 05:25 (UTC)[回复]
现状不过就是打编辑战而已。每个人看法不同,你支持用国旗,现在也有实例支持用党旗、官职旗、家族纹章,要么就全部允许。所谓的维持现状只不过假装没有任何问题和争议。--7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6:44 (UTC)[回复]
只要先到先得原則得到實踐就沒有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9日 (三) 09:38 (UTC)[回复]
先到先得意思是说,建立条目的那个人放了国旗,这个条目就可以放,没放国旗就不放?不然在这里怎么成立?而且既然实际效果是不限制,那就请表决支持不限制。--7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1:20 (UTC)[回复]
有無明文規定可確實是有差別的。現階段我不支持在格式手冊寫入上述任一方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0日 (四) 12:24 (UTC)[回复]
對於我言,在可以在表格或者資料框中使用旗幟以保持齊整縮短字數讀者看得懂作為原則。比如說今天的你的名字的條目,以旗幟列出大中華地區代理的書籍,名稱是比較合理的,因為保持了統一的大小,和減少了字數的使用。但是詳列各國上映時間就過火了,因為讀者根本不太能記得這個國旗。--Ghren🐦🕖 2022年2月9日 (三) 11:01 (UTC)[回复]
根据什么判断“读者看得懂”,每个读者看得懂的国旗可能不一样吧,而且很多旗帜相似,只要允许用就自然会全部用,不可能以任何国家“看不懂”为由拒绝,要觉得可以就请在上面表决不限制。--7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1:20 (UTC)[回复]
我倾向于支持信息框中涉及地点的时候才允许挂国旗。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0日 (四) 12:59 (UTC)[回复]
請求維基追加新功能讓用戶自行選擇是否顯示國旗,--北極企鵝觀賞團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12:10 (UTC)[回复]
1案或維持現狀我都不反對。2是比1寬鬆的情形,我不支持任何放寬的提案。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2日 (六) 04:16 (UTC)[回复]
較支持方案1。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2年2月12日 (六) 15:41 (UTC)[回复]
傾向支持資訊框涉及國家政權之時仍用國旗,地點反而不應該用(尤其為有領土爭議之處)。--路西法人 2022年2月15日 (二) 03:26 (UTC)[回复]

WP:HAM功能擴展至所有傀儡調查

Zh.WP checkuser re-introduction/重新引入中文維基百科用戶查核權限

原标题为:Zh.WP checkuser re-introduction/重新導入中文維基用戶查核權限

The members of the local Chinese language Wikipedia community and the Stewards, who currently provide CU support to Zh.WP, have indicated to the Foundation that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explore possibilities of reinstating local CheckUser privileges on Chinese language Wikipedia. These rights were revoked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due to security concerns in 2018.

中文維基百科本地社群成員以及替中文維基百科提供用戶查核支援的監管員已向維基媒體基金會反映希望恢復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查核權限。此權限基於安全考量,於2018年自本地社群移除。

As a Foundation, we strongly endorse community self-governance wherever feasible. We also realize that each community has unique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authentic approaches that tackle them. In this spirit, we would like to state that the Foundation would support reinstating local CU privileges if Zh.WP meets two conditions.

作為基金會,我們在許可範圍內強力支持社群自治;我們也同樣理解不同的社群有其特有的挑戰,亦需要用獨特的方式來應對。本著此精神,我們想聲明:若中文維基百科可以滿足下述兩個條件,基金會將會支持恢復本地社群之用戶查核權限。

First, that the local Chinese language Wikipedia community offer their commitment to uphold the global aspects that all communities with local CU privileges uphold. A critical element is policy compliance. Currently, all communities with local CheckUser privileges are required to adhere to binding policies governing the recruitment of CheckUsers and the use of the tool. The potentially elected Zh.WPs CU would need to strictly uphold the Compliance with the CheckUser Policy and Compliance with the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Policy, including the NDA policy update 2021. The local community should in turn respect these instruments.

首先,中文維基百科本地社群必須承諾維護所有擁有本地用戶查核權限之社群的通用認知。其中一個關鍵要素為政策規範合規性。目前,所有擁有本地用戶查核權限之社群都被要求要遵守有關用戶查核者的招募及使用工具之約束性政策。未來中文維基百科中可能當選為用戶查核員之用戶必須恪守用戶查核政策與非公開個人資料存取政策,包含2021年更新之保密協議。本地社群必須尊重這些政策文件。

Secondly, the Foundation is aware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Wikipedia continues to have long-standing internal trust challenges unique to the local community. We are aware that the local community is confronting noteable difficulties in local collaboration both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ly. As a Foundation, we undertake to support the re-introduction of the local CU rights if:

再來,基金會已認知到中文維基百科持續面臨當地社群獨有的長期內部信任挑戰。我們理解本地社群在本地合作/協作上,不論是與中國大陸還是跟國際社群都窒礙難行。作為基金會,我們承諾在滿足以下情況下支持重新引入本地用戶查核權限:

  1. Elections: All Zh.WP elections for CheckUser are conducted through SecurePoll elections (two weeks), with Steward scrutiny support. Doing so would provide greater safety to both candidates and voters. Further to this, the appointment tenure for CU user rights holders on Zh.WP to be two calendar years, at the end of which re-election of CheckUsers aiming to extend their tenure via SecurePoll will be required. Doing so would enable the local community, which does not have a NDA-signing ArbCom providing added accountability for CUs, to assess whether they still have sufficient trust in their local CUs after a meaningful period of time. There will be a recall mechanism for CUs. In it, voting-eligible users can safely register their voice in case they have lost confidence in a CU in-between elections. Once registered, a concern will be valid for a year or until the next re-election. 25 valid concerns related to a CU at the same time will trigger a recall election within two months, unless said CU decides not to run for re-election. Two years overall tenure in-between regular elections is in-line with long-standing re-election practices for CUs on German and Portuguese language Wikipedias, two other large communities with local CUs but without a NDA-signing ArbComs.
  2. Training: All successful Zh.WP CU candidates to be trained in CU community best practices prior to the user rights change granting them CU rights. Doing so would ensure alignment of Zh.WP CU practices with the global community.
  3. Audits: The Foundation will regularly audit CU activity on Zh.WP for at least a year; including an evaluation after a year whether or not to continue such audits. A practical way for that is keeping the current community consensus-based requests for checks. The community would comment on requests, which can then be audited for problematic users stacking against a certain user.
  1. 選舉:所有中文維基百科之用戶查核員選舉必須透過SecurePoll秘密投票,每次選舉為期兩周,選舉期間必須有監管員支援監票,這樣做將有助於提供候選人及選舉人更大的安全保護。此外,當選之用戶查核員任期為兩年,在任期結束後必須要再度重新參與選舉,通過秘密投票來延長任期。這樣做將有助於社群,在缺乏簽署保密協議之仲裁委員會確保用戶查核員負責任的情況下,有一段時間去檢視和評估他們對於當地的用戶查核員是否有足夠的信任。用戶查核權限將有除權機制:有人事任免投票資格的用戶可以安全地提出自己的質疑,此質疑有效期為一年,或是到下次用戶查核員選舉之前;如果有超過25人之質疑關切,就會在兩個月內觸發罷免,除非該查核員選擇不競選連任。上述任期制度已由德語、葡萄牙語兩大有本地用戶查核權限但沒有簽署保密協議的仲裁委員會的社群採用。
  2. 訓練:在授予權限之前,所有中文維基用戶查核員候選人都將會接受用戶查核員社群的培訓,以確保中文維基上的用戶查核實踐與全球社群一致。
  3. 稽核:基金會將會定期稽核中文維基之用戶查核活動至少一年,此舉包含一年後是不是要繼續持續這樣的稽核機制等。目前針對稽核有一個實用的方式:持續目前基於社群共識作出的查核請求;社群將對這些請求發表評論,令基金會可以稽核這些評論,以便尋找針對特定用戶的問題用戶們。

Finally, the Foundation commits to facilitating the functionary-guided creation of a CU self-learning module, availabl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e Wikimedia LMS in 2022. This will document global community best practices for the tool and its appropriate use in a local community context.

最後,基金會承諾會促成在行政人員(functionaries)指導下創建一個用戶查核權限自我學習模組,其中英雙語版本將於2022年在維基媒體LMS供查閱,此舉將把全球社群在使用該工具的經驗以及使用方式以當地社群語言妥善記錄。

WMFOffice留言2022年1月13日 (四) 20:38 (UTC)[回复]

“當選之用戶查核員任期為兩年,在任期結束後必須要再度重新參與選舉,通過秘密投票來延長任期....”WMF欽點了這個方法,那我認為可以在sysop上長遠使用啊?--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14日 (五) 08:30 (UTC)[回复]
不同意管理員任期制。另外我甚至反過來擔心這樣選使用者查核員會不會難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4日 (五) 10:04 (UTC)[回复]
難產的話,若有要查核就先轉交全域監管員?--0906(回復請Ping我) 2022年1月14日 (五) 15:22 (UTC)[回复]
是的,如果难产,先转交至监管员。--夏雪若留言2022年1月14日 (五) 15:28 (UTC)[回复]
難產也要。这是御旨。--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15日 (六) 05:51 (UTC)[回复]
我认为SRCU还有必要继续存在,鉴于社群目前的互信情况。不仅是CU员难产的问题,即使能选出CU员,社群对CU员的信任程度又有多少?到时候涉及老用户的查核可能还得监管员帮忙。另外我强烈建议CU的选举在管理员的安全投票试行一段时间后再举行。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4日 (五) 15:34 (UTC)[回复]
我想请问训练将在哪进行,以及训练一名用户查核员需要多长时间。--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00:21 (UTC)[回复]

对于重新引入不报希望,即便引入也是CU员难产。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18日 (二) 05:11 (UTC)[回复]

  • 如果已经明确计划好要恢复查核员,那对于无法签署NDA的大陆用户应该会造成更大规模的(无论主观或客观)歧视与不公平现象。毕竟曾经出现过
这种话,而现在大陆用户连监督员都无法担任。--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1月18日 (二) 14:34 (UTC)[回复]
基于上方理由,(-)強烈反对引入用户查核员,而且NDA不承认中国大陆的理由也合理无法反驳,不论对于歧视还是安全原因,都应维持现状。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18日 (二) 14:46 (UTC)[回复]
我反对恢复本地CU权限的理由是大陆用户无法签署NDA以及对港台用户与居住在海外的大陆人的不信任,应该维持现状。--Lanwi1(留言) 2022年1月18日 (二) 14:57 (UTC)[回复]
既然这样,我建议自废武功,本地CU不能查有关延伸确认用户的请求,而应转交元维基;本地CU查到有关延伸确认用户的案件,应送报元维基核实。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9日 (三) 04:19 (UTC)[回复]
所谓安全问题不是CU作出虚假结果,而是泄漏非公开数据,比如举报到香港国安处或者FBI,是编者的人身安全问题,即便CU值得信任,但是不能保证CU所在或所属的当局不会强迫CU进行查询,虽然大陆不能签署NDA,但比如香港、澳门实际上也是不安全的,要是排除这三个地方,就是一种歧视,因此不如维持现状。桐生ここ[讨论]2022年1月19日 (三) 04:38 (UTC)[回复]
我觉得目前大概两点疑虑,一点是打击报复,我觉得我的方案可以解决;一点是CU数据的安全性,大陆人不能签NDA可以保证(至少很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另外我很疑惑的一点,为什么排除港澳就是歧视,排除大陆就不是?既然现在港澳还能签NDA,我们就没必要帮WMF担心。如果真的觉得港澳不安全,那就应该跟WMF建议撤销港澳人士的NDA。没有说港澳能签NDA但做CU不安全的道理。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20日 (四) 04:29 (UTC)[回复]
支持合资格且有意向者申请用户查核权限,反对自我矮化主權,现今转交元维基的操作过于繁琐。先前对本地CU的担忧在于中共威胁与WMC渗透,基金会行动后已不是大问题。住所不为第三方所知的大陆用户仍然可以签NDA,而上方讨论中所说的“歧视与不公平现象”并无前例。--Lt2818留言2022年1月19日 (三) 05:21 (UTC)[回复]
据我所知,User:Alexander_Misel的住所应该不为第三方所知,然而却有该笔日志(注意此日志发生在WP:OA2021之前,与OA无关)。第二点,只知道担心“中共威胁与WMC渗透”,那我们这些用户要不要担心“█国民主党和F█I威胁与H█U█渗透”?第三点,“歧视与不公平现象”没有前例,但正在发生。建议参考自基金会行动以后站内的几项所谓“决议”的流程。另:怎么看待上方在查核员尚未被废除时真实出现过的言论?只是维基人间“友好的交流”?现在为解决这种现象所做出的唯一努力就是“歧视大陆用户”吗?(可能违反WP:AGF,故自行删除)虽然基金会做出的决定改不了,这一点没错啦;但是还是很想知道类似这种“决定”的支持者是怎样思考问题的。--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1月19日 (三) 14:39 (UTC)[回复]
具體住址是不知道,但是具體城市他曾經在QQ群公開過,他說那天他所在的城市居民包括他本人在內被全員核酸檢測。--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1月19日 (三) 14:27 (UTC)[回复]
我觉得住所不为第三方所知的大陆用户可以签NDA,也有大陆用户完全不愿公开自己的住址。--Lanwi1(留言) 2022年1月19日 (三) 15:43 (UTC)[回复]
即使“完全不愿公开自己的住址”,如果参加了任何线下活动,也很可能会有问题。甚至更极端的,在任何社交网站或者Zoom等地方公开了自己的照片,也有问题。更不用说真实身份早就众所周知的用户。--GZWDer留言2022年1月21日 (五) 10:07 (UTC)[回复]
个人认为连六扇门都难以找到住所的用户才满足条件。至于上述个案,原因恐怕不止于此。--Lt2818留言2022年1月20日 (四) 03:40 (UTC)[回复]
Wikipedia:河北维基人列表显示,该名用户现时住在石家庄。--Alexander Windsor谈笑风生 2022年1月23日 (日) 07:13 (UTC)[回复]
個人意見同Lt2818閣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9日 (三) 07:41 (UTC)[回复]
除非 User:PMDdeSN 一事明了,否则(-)反对。--广雅 范 2022年1月19日 (三) 08:18 (UTC)[回复]
那看來洩露CU紀錄的事情不止一位,要是CU回歸中維的話大家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1月19日 (三) 08:36 (UTC)[回复]
是什么事?没有了解过。--Tranve () 2022年1月20日 (四) 01:38 (UTC)[回复]
@Tranve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17年10月#用戶查核不得不說的事 --Lt2818留言2022年1月20日 (四) 03:40 (UTC)[回复]
(!)意見如果本地重新獲得用戶查核權的話,可以保留元維基用戶查核請求權以處理有爭議的本地查核案。--🎋🎍 2022年1月22日 (六) 12:25 (UTC)[回复]
有爭議的话,找其他本地查核员复核较为合适,亦可找申诉专员。监管员不会有更高权威,君不见三位监管员确认之傀儡都能被抵赖掉。--Lt2818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14:17 (UTC)[回复]
如果要找申诉专员,可能会面临举证难题,而且这难道不是对一些 处于弱势且不精通外语的中国大陆用户 的一种歧视?(除非申诉专员里出现了zh-2用户)--Yichen Ding留言|主账户2022年1月22日 (六) 14:49 (UTC)[回复]
就監管員吧,申诉专员處理效率肯定沒監管員好,不過可能要先問監管員願不願意。照規定來說,監管員不能處理有本地查核員的查核請求。--2022年1月22日 (六) 18:32 (UTC)[回复]
個人認為基金會會推動本地CU建立,然後到時監管員就不用管咱的CU請求了。除非有人跟基金會討論過可不可以維持現狀,不然我覺得樓上提的關於CU的問題要面對只是早晚而已。--2022年1月26日 (三) 23:58 (UTC)[回复]
基金會沒打算解釋一些細節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1日 (五) 03:39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情況有所進展。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建議在標點符號格式手冊增修有關示亡號的使用,規範示亡號僅用作在列表中(包括點列式、表格或資訊框內)標記當前文字所表述的時間環境下此人已經逝世,例如在長壽節目製作播出期間演員或製作人員逝世,或是獎項追頒。{{金鐘獎特別貢獻獎}}、{{新闻联播播音员}}屬於合理使用示亡號的例子,而{{大紫荊勳章}}的例子就屬於濫用。--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4日 (五) 14:29 (UTC)[回复]

(+)贊成,不然遲早會看到全部是示亡號的列表。--Wolfch (留言) 2022年1月15日 (六) 07:00 (UTC)[回复]
囧rz……(+)支持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25日 (二) 05:49 (UTC)[回复]
内容不可更新的纸媒列表使用示亡号比较常见,而内容可更新的网络列表是否必要使用?人总是要死的。乌拉跨氪 2022年1月17日 (一) 16:47 (UTC)[回复]
(+)支持,甚至我覺得可以完全禁止使用,這個符號本來就不是什麼通用符號,再加上維基百科有內部連結,想知道一個人還在不在世用滑鼠放到上面不就知道了,點進長壽劇節目條目又不是想看甚麼「xx医院死亡演員列表」。至於獎項追頒應改為其他腳註符號,* † 之類的,又不是說活著拿獎的人就不能死,這樣會產生很多歧義。--Austin Zhang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19:36 (UTC)[回复]
(+)支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25日 (二) 04:33 (UTC)[回复]

@LuciferianThomas是否提出正式修訂草案並作公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1:20 (UTC)[回复]

(+)贊成限定使用范围,不然迟早全都是方框。-- 2022年2月4日 (五) 02:52 (UTC)[回复]
(-)反对,反对额外的示亡标识,根本上不加。用连接到条目则可解决,如果对应人名没条目,可以简单补充生亡年份来代替。——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2月8日 (二) 02:31 (UTC)[回复]
格式手冊可採「多數禁止,少數不建議」立場表達本站態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8日 (二) 11:34 (UTC)[回复]
同Eric君顧着搞SPI忘了我提過這個(草--路西法人 2022年2月15日 (二) 03:25 (UTC)[回复]
反對在任何條件中使用示亡號,Special:Diff/70179631,founder部分看似符合提案人的要求,但等到其餘三位辭世,豈不是founder一欄出現四次示亡號。-- 2022年2月15日 (二) 05:02 (UTC)[回复]

提交存廢覆核刪除條目卻沒先掛模版

看過好幾次,用戶提交的WP:存廢覆核請求DRV條目的處理結果為刪除,結果提交的用戶沒有先掛上存廢覆核模版,導致經手過此條目的所有用戶根本不知道條目已經被提交存廢覆核了。以後應該要比照WP:頁面存廢討論AFD的方式要求提交的用戶必須掛上覆核模版,否則直接判定為無效請求。提議條文看來需要寫進WP:刪除方針DP。--章安德魯留言2022年1月23日 (日) 10:50 (UTC)[回复]

(+)支持。--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1月24日 (一) 07:19 (UTC)[回复]
現行條文

提存廢覆核前,建議先閱讀删除方针和下文。條目及檔案有合理理由時,管理員刪除或保留。如以為某頁面存廢之決定有問題,則可連同所持理據提案至此。現存之頁面在頁面懸掛{{Delrev}}如為已被刪除的頁面則在覆核結果決定之前,應避免搶先重建或改為重定向或消歧義。

提交人須知

  • 一切刻意攻擊、中傷誹謗或責難其他用戶的提案均一律不會受理。
  • 用戶切勿僅由於反對存廢討論結果,而再次以舊理由提案。唯用戶可以於討論結束者錯誤闡釋,或有新證據,而此證據乃可影響結果時呈請。
  • 請勿由於閣下所創頁面遭到刪除,而呈其他頁面至此。切記文文相異,每頁均有獨特之處。
提議條文

提存廢覆核前,建議先閱讀删除方针和下文。條目及檔案有合理理由時,管理員刪除或保留。如以為某頁面存廢之決定有問題,則可連同所持理據提案至此。現存之頁面在頁面懸掛{{Delrev}}且使用{{subst:DRPNote|頁面名稱}}在該頁面建立者的對話頁底留下相關訊息,提醒建立者該頁面被列入存廢覆核。如為已被刪除的頁面則在覆核結果決定之前,應避免搶先重建或改為重定向或消歧義。

提交人須知

  • 一切刻意攻擊、中傷誹謗或責難其他用戶的提案均一律不會受理。
  • 現存之頁面未懸掛{{Delrev}}或未使用{{subst:DRPNote|頁面名稱}}通知該頁面的建立者時一概視同請求無效。另請勿要求管理員代掛模板。
  • 用戶切勿僅由於反對存廢討論結果,而再次以舊理由提案。唯用戶可以於討論結束者錯誤闡釋,或有新證據,而此證據乃可影響結果時呈請。
  • 請勿由於閣下所創頁面遭到刪除,而呈其他頁面至此。切記文文相異,每頁均有獨特之處。

以上是WP:存廢覆核方針需要修訂的提案條文,部份內容參考自WP:頁面存廢討論。另外{{DRPNote}}需要參考{{AFDNote}}製作。--章安德魯留言2022年1月29日 (六) 21:10 (UTC)[回复]


@Ch.Andrew多日無意見,應可提起公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6日 (日) 03:23 (UTC)[回复]

(!)意見:必須提醒建立者,有違WP:OWN,通知建立者更多是義務,不應該為必須。--Nostalgiacn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05:47 (UTC)[回复]

(:)回應:這跟WP:OWN沒有關聯。提案條文的目標是要與AFD頁面存廢討論的標準保持一致,無論是AFD的相關方針條文或是現行的提交流程皆有要求需要通知建立者,甚至還建議再通知近期的編者。--章安德魯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12:37 (UTC)[回复]
tw能跟上我就支持,跟不上我就反对。Fire Ice 2022年2月6日 (日) 12:41 (UTC)[回复]
就算以後沒有編入TW,提交者也只是多張貼2個模版而已。況且這部份的DRP需要先經過AFD才會出現,提交頻率基本低於AFD,並不會因此大幅增加提交者的負擔,反而更加符合維基精神。--章安德魯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13:03 (UTC)[回复]

  • WP:存廢覆核方針
    現行條文

    提存廢覆核前,建議先閱讀删除方针和下文。條目及檔案有合理理由時,管理員刪除或保留。如以為某頁面存廢之決定有問題,則可連同所持理據提案至此。現存之頁面在頁面懸掛{{Delrev}}如為已被刪除的頁面則在覆核結果決定之前,應避免搶先重建或改為重定向或消歧義。

    提交人須知

    • 一切刻意攻擊、中傷誹謗或責難其他用戶的提案均一律不會受理。
    • 用戶切勿僅由於反對存廢討論結果,而再次以舊理由提案。唯用戶可以於討論結束者錯誤闡釋,或有新證據,而此證據乃可影響結果時呈請。
    • 請勿由於閣下所創頁面遭到刪除,而呈其他頁面至此。切記文文相異,每頁均有獨特之處。
    提議條文

    提存廢覆核前,建議先閱讀删除方针和下文。條目及檔案有合理理由時,管理員刪除或保留。如以為某頁面存廢之決定有問題,則可連同所持理據提案至此。現存之頁面在頁面懸掛{{Delrev}}且使用{{subst:DRPNote|頁面名稱}}在該頁面建立者的對話頁底留下相關訊息,提醒建立者該頁面被列入存廢覆核。如為已被刪除的頁面則在覆核結果決定之前,應避免搶先重建或改為重定向或消歧義。

    提交人須知

    • 一切刻意攻擊、中傷誹謗或責難其他用戶的提案均一律不會受理。
    • 現存之頁面未懸掛{{Delrev}}或未使用{{subst:DRPNote|頁面名稱}}通知該頁面的建立者時一概視同請求無效。另請勿要求管理員代掛模板。
    • 用戶切勿僅由於反對存廢討論結果,而再次以舊理由提案。唯用戶可以於討論結束者錯誤闡釋,或有新證據,而此證據乃可影響結果時呈請。
    • 請勿由於閣下所創頁面遭到刪除,而呈其他頁面至此。切記文文相異,每頁均有獨特之處。
    • 若是轉介自存廢討論或快速刪除等他處,轉介人在轉介後應通知原提交人。如轉介人另有個人見解,應在意見區留言而非覆核理由欄,以利區分兩者的身份發言,避免造成管理員在填寫時的困擾。

    以上公示7天。--章安德魯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21:16 (UTC)[回复]

    抱歉現行刪除條文寫的是「發起存廢討論時,須在頁面頂部標記存廢討論模板(因頁面被全保護而無法標記的除外),並將頁面提報至當日的存廢討論頁面。如可能,應通知頁面的建立者。」甚至沒說到要用{{AFDNote}}。有什麼理由要求必須要通知建立者?--Ghren🐦🕖 2022年2月14日 (一) 11:18 (UTC)[回复]
    不通知建立者直接刪建立者可能會生氣(雖然通知後刪了也一樣生氣),或者跑站外抱怨[1],甚至還有攻擊刪除的管理員是五毛以及洩露管理員個人資料。--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1:35 (UTC)[回复]
    不過真要刪除條目請管理員自己承擔可能會遭受的污名化後果。--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1:37 (UTC)[回复]

    O7的意义?

    為整合有關主題的討論,本討論已移動至Wikipedia_talk:快速删除方针 § O7的意义?進行集中討論請至有關頁面發表意見。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集中討論告一段落。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WP:TVCONTENT的内容链接到外部维基好吗?

    1. 比如一个主题可能在很多个外部维基上有,那么在维基百科上相关条目应该链接到哪一个?
    2. 同上,那么如果选择链接到其中一个外部维基,是否等于维基百科承认该外部维基是这个主题最权威的?排挤了其他外部维基?
    3. 是否相当于为外部维基做宣传了?感觉维基百科是严肃的百科全书不应该做这样的事。
    4. 链接到的外部维基是否像维基百科一样安全可靠?(隐私协议等是否可靠/甚至是否有恶意程序)
    --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7日 (四) 17:46 (UTC)[回复]
    1. 理論上Fandom應該不會出現重複主題的站點(Fandom會合併重複主題的站點)。如有重複,以較活躍的維基為準最佳。如果不同維基説明同一主題的內容為不同面向,固然可以連結多於一個。
    2. 否。維基百科從不主觀「承認」。連結到哪一個應是基於能否合理提供充足資訊,但外部維基的內容與維基百科無關聯,並非從屬關係。若外部維基提供的資訊有問題或比維基百科還少,固然是不適合連結的站點(維基百科能覆蓋有關所有資訊的話沒必要連結);若無這樣的問題,不連結也不代表不可信,等於在維基百科沒有條目不代表不具備關注度。
    3. 不認同,連結Fandom站點是「僅供參考」的作用,不認為這樣就構成宣傳。在一些機構的條目上放置官方網站的連結是否構成宣傳?
    4. 所以為何一般而言僅建議連結至Fandom的站點(且為何外部維基的跨維基內部連結僅有Fandom),因為Fandom是頗有規模的網站,隱私協議被認為相對可靠,而站點自定程序會由特定團隊審核才能發佈,較不會出現有惡意程序可能性。
    個人是建議連結的外部維基最少要有維基百科有相當經驗的編者參與或觀察是否安全,且需要有相當的活躍程度才適合使用作為外部連結。(噢對,應該是不適合直接當作內部連結用啦,只能用{{Furtherwiki}}、{{Fandom}}這些)--路西法人 2022年1月28日 (五) 05:45 (UTC)[回复]
    (?)疑問:FANDOM是否屬於Wikipedia的商業版,或者合作伙伴,一律鏈接到FANDOM是否正確?而且是否可以連結到Miraheze灰机wiki萌娘百科、甚至百度百科。關於第二點,比如一個主題同時在FANDOM、灰機wiki、Miraheze有,那麼應該鏈接到哪一個。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8日 (五) 06:01 (UTC)[回复]
    起碼Fandom也是老大的。如果收錄的額外內容相似則僅連結一個最活躍(最多活躍編者)、正常和安全的(Fandom>Miraheze>灰機>萌娘>>>百度);如果收錄內容不同(例如一邊收錄演藝另一邊專門收錄歌唱事業的,兩個都連應該都合理;當然如果有站點兩邊都有相關資訊就連內容比較齊全的站點)。--路西法人 2022年1月28日 (五) 14:01 (UTC)[回复]
    优先选择Fandom,另外优先选择稳定性高的维基,例如自由百科的稳定性远远高于萌娘百科(两个都是ACG类百科网站) BuenosDías 2022年2月7日 (一) 01:24 (UTC)[回复]

    是否应该提升巡查员门槛 / 提議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

    目前讨论的两种方向

    1. 提升巡查降低巡免,巡查豁免者是巡查自己条目的人(或者写条目好的不得了),巡查员是巡查自己条目,也同时巡查别人条目的人。
    2. 分割权限,巡查豁免者是写条目好的不得了的人,否则都需要经过别人的巡查。

    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3:59 (UTC)[回复]

    方向一:提升巡查员门槛并降低巡查豁免者门槛

    提醒:降低巡查豁免者门槛为之后加入的。提升巡查员门槛不与方向2冲突。

    巡查员也有巡查豁免权,但是门槛却比巡查豁免权低很多,是否应该提升巡查员门槛到延伸确认用户?同时降低巡查豁免者门槛到巡查员? --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28日 (五) 02:10 (UTC)[回复]

    (+)支持(我認為提升巡查員門檻與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並不衝突),但我不太在意具體門檻設定在哪裏。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2:40 (UTC)[回复]
    (+)支持 --折毛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2:56 (UTC)[回复]
    (+)强烈支持。现在巡免门槛来的比巡查还高,明显从权限所属关系是不合理的。Hotaru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1:04 (UTC)[回复]
    (+)支持:看起來第一個提案比較容易達成共識,那就創建75個條目且即是延伸用戶才能當巡查員,數字可以相應調低。--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1:23 (UTC)[回复]
    (-)反对这个提议,如果存在疑虑,我宁可支持2--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2月4日 (五) 08:05 (UTC)[回复]
    (+)支持:提高巡查員門檻,降低巡查豁免權門檻!--小躍大海撈月2022年2月5日 (六) 07:37 (UTC)[回复]
    (+)支持。—Regards, BureibuNeko 2022年2月9日 (三) 11:01 (UTC)[回复]

    方向二: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

    雖然是年經,不過我覺得至少應該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AT 2022年1月29日 (六) 14:17 (UTC)[回复]

    @AT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這回事上級站點會受理的話我不反對。--Sanmosa A-DWY3 2022年1月30日 (日) 06:21 (UTC)[回复]
    ( ✓ )同意,懂巡查不代表懂写好条目,我就是一个例子。但技术上有困难,除非你是想禁止自我巡查。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1月31日 (一) 07:05 (UTC)[回复]
    巡查早就和玩一样了,拆权是唯一出路。->>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1月30日 (日) 00:20 (UTC)[回复]
    FYI,enwiki連管理員也被(預設)撤銷巡查豁免了。--Xiplus#Talk 2022年1月30日 (日) 06:45 (UTC)[回复]
    那我覺得更有條件去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了。--AT 2022年1月30日 (日) 09:26 (UTC)[回复]
    @XiplusAT桐生ここ鐵路1Ohtashinichiro那我直接改提案標題了。我也正式附議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的提案。Sanmosa A-DWY3 2022年1月30日 (日) 09:51 (UTC)[回复]
    (!)意見:在提出此案之前我也想的是拆分权限,但是后来我想,巡查员自己写的条目都不能保证是相当于被巡查过的状态,如何胜任巡查员?何以巡查别人的条目?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0日 (日) 10:06 (UTC)[回复]
    (+)支持,但是桐生ここ言之在理。之前有人没通过巡查员就是因为给自己的条目挂板()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0日 (日) 10:09 (UTC)[回复]
    @桐生ここ你不能排除有些人只懂得看條目而不懂得寫條目。Sanmosa A-DWY3 2022年1月30日 (日) 10:20 (UTC)[回复]
    我认为巡查员要保证自己建立的条目是被自己巡查过的状态,巡查豁免者不应该以75个条目为(实际操作的)硬性指标,应该像巡查员一样考察获提名人的认识和经验。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0日 (日) 10:22 (UTC)[回复]
    按您原本的提案,延伸確認使用者也未必都能獲得巡查豁免,按照權限包含的方式來思考,申請巡查員的資格難道要提高到必須先有巡查豁免權嗎?--Xiplus#Talk 2022年1月30日 (日) 11:39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降低巡查豁免權门槛,提升巡查员门槛,巡查员要保证巡查自己建立的每一个条目,没有必要由其他人巡查,自己拿不准的可以通过AFC、同行评审。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0日 (日) 13:02 (UTC)[回复]
    AFC和巡查豁免的標準都遠高於巡查員吧?就算有人建立的頁面每次都被巡查通過,也未必能獲得巡查豁免。--Xiplus#Talk 2022年1月31日 (一) 06:40 (UTC)[回复]
    不太支持,现阶段免巡查功能不能针对命名空间控制,给巡查员免巡查可以省掉对用户讨论页等部分页面的标记巡查。——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1月30日 (日) 13:38 (UTC)[回复]
    就算拿掉權限,巡查員仍然可以自行將自己建立的頁面標記為已巡查?—HW討論 貢獻2022年1月30日 (日) 15:55 (UTC)[回复]
    所以我认为巡查员有义务巡查自己建立的条目,使巡查员持有的自动巡查权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条目按下巡查按钮。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0日 (日) 16:54 (UTC)[回复]
    这不是你认为,是mw功能认为,也就是有规则而没法实施也就是白纸一张。可能需要向mw开发确认功能,或提出申请或者开发意向。——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1月31日 (一) 02:03 (UTC)[回复]
    巡查員有義務也有權力不去巡查自己不確定的頁面,那為何他們沒有權力對自己建立的頁面這麼做呢?--Xiplus#Talk 2022年1月31日 (一) 06:36 (UTC)[回复]
    巡查员可以巡查别人的新条目,却被人“怀疑”自己创建的条目不应该被自己巡查或者不满足巡查的要求,既然自己创建的条目不符合巡查的要求,那为什么他们能保证巡查别人条目符合要求?不反对巡查员不保留对自己创建的条目的自动巡查豁免,但应该保留一些页面的巡查豁免(由于巡查行为而产生的,包括用户讨论页、记录速删的用户子页、提删讨论页等)。——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2月1日 (二) 07:41 (UTC)[回复]
    主要是权限“autopatrol”能不能区分命名空间,主要是希望巡查豁免的“autopatrol”对条目命名空间有效,而巡查员的“autopatrol”不对条目空间有效。要不然很难推进这个区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1月31日 (一) 02:03 (UTC)[回复]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但我比較傾向於只給予巡查員User與User talk空間的autopatrol權限。--Sanmosa A-DWY3 2022年1月31日 (一) 06:07 (UTC)[回复]
    目前強迫巡查員一律巡查豁免卻是技術上不可控制的,但在拆分權限後,用小工具在新頁面根據使用者篩選,或是用機器人直接自動巡查特定命名空間下巡查員建立的頁面,都是技術上可達到靈活控制的解決方式。--Xiplus#Talk 2022年1月31日 (一) 06:34 (UTC)[回复]
    @Cwek。那既然是技術上可行的事情,我覺得問題應該不大。--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2:42 (UTC)[回复]
    我认为不应该以workaround的方式考虑问题,而是切实的。只是现阶段来看不希望巡查员的巡查阔免对条目空间有效,而实际技术上还是没有相应的控制。——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2月1日 (二) 13:38 (UTC)[回复]
    (+)强烈支持这非常好,导游是巡查和豁免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巡查员不会写条目却也能自动巡查。--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2022年1月31日 (一) 07:49 (UTC)[回复]
    (-)反对:巡查员的自动巡查相当于给自己建立的条目按下巡查按钮,自己的条目都巡查不好,如何巡查别人的条目?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1月31日 (一) 07:53 (UTC)[回复]
    @Emojiwiki有勞你解答一下他的問題。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2:43 (UTC)[回复]
    @Sanmosa完成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1日 (二) 13:06 (UTC)[回复]
    可以巡查不代表可以写出好条目。举个例子,你可以听出一首歌是否作的好,但你可以编出一样水准的音乐吗?同理。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1日 (二) 13:05 (UTC)[回复]
    但是你会巡查啊,就像巡查别人的条目一样,判断你写的条目好不好,有问题挂板,该删除的自己提删,该速删的就不要建立。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3:24 (UTC)[回复]
    問題在於人往往是寬己嚴人,不是所有人都對自己那麼有要求的,但是對別人就可以很嚴格。--AT 2022年2月1日 (二) 13:29 (UTC)[回复]
    @桐生ここ我和AT的意見有點出入:我傾向假定zhwiki的用戶都是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的(像之前WG這種的屬實誇張),因此他們都有能力判斷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寫的條目好不好。現在的情況是他們雖然知道他們自己寫的條目不好,但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好的條目。這跟你在0微積分基礎的背景下意圖學習高階微積分的情況一模一樣:你知道你的高階微積分肯定是算錯了,但你不知道怎樣才能算對。--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4:43 (UTC)[回复]
    (-)反对我覺得巡免就像是良民証,沒良民証就別當警察。倒是可以探討下寫個Bot自動巡查Talk空間和User空間。要是能借此解決了巡查壓力到時再考慮。--Ghren🐦🕓 2022年1月31日 (一) 08:54 (UTC)[回复]
    以巡查員如此低的門檻,能寫得一手好條目才奇怪吧?看提案人對於提高巡查員門檻的本意似乎是認為巡查員雖然有巡免權,但與巡免者的標準卻差距甚遠,那麼提高巡查員門檻當然是一個選項,但是延確顯然不等同於巡免者,也就是說如果要縮小兩項權限的差異的話,只能提高巡查員門檻至跟巡免者相同,或者降低巡免者門檻至跟巡查員差不多的水平,或取兩者之間的一個點,同時提高巡查員門檻和降低巡免者門檻才能解決。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大幅變動是在所難免,也不見得能夠取得共識,畢竟兩者門檻實在相差太大。而且,提高巡查員門檻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積壓必然會變得更嚴重,原本滿足資格的巡查員將會因為這類大幅變動而失去資格,長遠來說更可能導致有潛力成為管理員的巡查員失去積累站務經驗的機會。另一方面,我認為剝奪巡查員的巡免權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實際上能做些小修小補或提刪之類的,不代表就一定能寫一手好條目,能夠理解規定,不代表就一定能夠實踐,就算剛滿足延確條件仍然是非常困難,始終還是需要累積更多的經驗,這種經驗往往是按年來計算,要去到自動巡查少說也要一年,很多用戶可能已經在維基五、六年甚至更久,還是難以達到這個水平,因此以巡查員的門檻來說,要求其本身能寫得一手好條目本身就不符合實際情況。相反地,如果同時滿足巡免權門檻的巡查員也大可以申請巡免權,通過完全分拆兩權來消除巡查員與巡免者門檻之間的差異,同時也能夠維持新頁面巡查的人手,巡查員就專注巡查別人建立的頁面,巡免者就繼續寫自己的條目的同時通過自動巡查來減輕巡查的壓力,因此我認為拆權是有百利而無一害。--AT 2022年1月31日 (一) 15:48 (UTC)[回复]
    可以拆,而且管理員和行政員也不應該自動獲得巡查權和巡免權,必須額外申請。--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1月31日 (一) 18:23 (UTC)[回复]
    巡查那兩個命名空間根本沒意義啊 囧rz……,除非你是說同時抓破壞,但當前你維應該是沒有人會/有意願搞這麼強大的AI,正確率很高,誤判率很低的那種,不然沒意義-- Sunny00217  2022年2月8日 (二) 01:42 (UTC)[回复]
    如果最終決定拆分,請記得恢復原本持有權限但因取得其他包含權限而取消者之權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日 (二) 07:18 (UTC)[回复]
    能自動恢復嗎?--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3:04 (UTC)[回复]
    (見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1:29 (UTC)[回复]
    (+)支持刚来维基时,有巡查员就给堂堂金帐汗国万户长,俄国王公打关注度和可信疑问,人家纪念雕塑好好的留在市中心。还有古城遗址,GOOGLE地图一找就有的,当作不存在。还有些某些祟拜苏联人士质疑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院士的研究成果,我拿的是堂堂苏联档案+近三四十年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等等。还有这种明显机翻,连名字都译不对的错误。目前巡查员给我的直接观感只有扰民,支持拆分巡查员权限,或需要加强巡查员素质。--折毛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2:18 (UTC)[回复]
    @折毛打关注度显然和巡查员的巡查豁免权无关,是巡查员门槛要加强。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2:30 (UTC)[回复]
    认同,但必须说也有素质高的巡查员帮忙,如孛栾台纪录中的这位--折毛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2:38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人身攻擊、惡意假定,已由🎋🎍2022年2月15日 (二) 05:58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我記得以前User:SanmosaUser:蟲蟲飛說過給條目找關注度的資料是編者的責任,不是掛板人的責任。個人不是很讚同這句話,因為{{Notability}}上明確寫著「致贴上本模板的编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XXX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不存在该主题的可靠来源(判定指引)。若有可靠来源,请贴上可靠来源或换用{{subst:Notability Unreferenced/auto}}模板。否则,请将本条目报告到此处。」
    還有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這個條目不是我寫的,是原作者翻譯英文維基後先發佈在豆瓣上,然後求助站內人士幫他發表在維基上。我就幫了忙,幫他發上去。版權方面應該沒問題,因為這篇原本也是翻譯自英文維基的。不過我沒看出機翻問題,也是有責任的。--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7:05 (UTC)[回复]
    首先不要立稻草人,我何时说过这三位素质极差,还有何时说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条目有版权方面的问题?不要擅自加戏,否则只会令他人对阁下之人品有更深的怀疑。另根据维基百科:傀儡,阁下代他人编辑属于分享帐户:
    分享账号: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账号的贡献均被视为每一个人的贡献。因此,我们不容许创建一些由多人共享的“角色账号”并进行编辑。这些“角色账号”如被发现,将会被永久封禁以禁止使用。如您欲以团体身份进行编辑,请参阅用户名指引的相关段落。而容许的例外包括为主要方便内部电邮而创建的非编辑账号、获基金会同意的账号及由多名用户联合管理的机器人账号(须获得社群同意)。详情请参阅用户名指引的“分享账户”段落。
    说回我为何称赞Vikarna,因为在伊瓦伊洛起义和一些有关东罗马和东正教的条目上都曾有过合作,了解他的史学素养,因此是称赞并无贬义,并且很庆幸维基有这种高素质的人员协助检阅新条目。至于其他事主,大部分已经过去一两年,不必提太多旧日恩怨,而我在某些时间亦确实是懒,随心写写了事,这方面还是得改进。而知识水平不足方面基本认同,虽然我读到博士,自问不足之处仍多,不知之事仍多,何况其他史友?我自问自己知识储备尚且有盲点,因此我愿意收回此前论点,我确实应该写得完整点,让人了解条目重要性,而不是让别人自己去搜。--折毛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9:02 (UTC)[回复]
    那人根本就不是維基人,也沒用過我的賬號,不認為代他發佈條目就是傀儡。更何況他只是全文翻譯英文,雖然有的地方的確有點瑕疵。--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9:35 (UTC)[回复]
    (:)回應:此類香港賽馬馬匹在被掛板之前可靠來源為,搜索後發現大部分都很有可能不符關注度,故提報,最後AFD的結果也是刪除,拿去覆核的結果也是相當一部分都不符關注度,故本人掛板並無不妥甚至是必要的,至於所謂“惡意提刪”純屬胡言亂語。所有無來源條目(除非明顯符合關注度的),尤其是生者傳記條目,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有走一遍關注度的必要。另外請您不要將站務頁面作為發洩個人對其他維基人成見的地方,敬希合作。--🎋🎍 2022年2月2日 (三) 01:42 (UTC)[回复]
    (~)補充一下,八方雲集等是本人批量將LTA:114.27LTA:KAGELTA:JC建立和經手的劣質台灣飲食店小作品送去走關注度時一起送去的,該條目的創建者[2]LTA:JC,再加上LTA:114.27LTA:KAGE多次在該條目編輯,故我判定這些條目需要走一波關注度,之前也有台灣啦啦隊隊員條目的先例。--🎋🎍 2022年2月2日 (三) 04:08 (UTC)[回复]
    我想說假如我是個提刪派,我沒必要去寫NT:DRAMANT:ANIMAL出來,放任條目被刪就好。我想說可能的話也會去找找一下來源,但是有時候確實是沒有。賽馬現在DRV的來源放得像連結農場一樣,這個觀感確實不太好看。--Ghren🐦🕗 2022年2月2日 (三) 12:59 (UTC)[回复]
    AT和Xiplus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此方案反而是比较麻烦的,1.要向上级站点请求更改权限,2.也有Eric Liu说的问题原有巡免权的要一一找出来重新授予。巡查员即便不会写条目,但是会巡查,所以可以巡查自己的条目,因此取兩者之間的一個點,同時提高巡查員門檻和降低巡免者門檻是比较容易的解决方法。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3:04 (UTC)[回复]
    我覺得在處理事情上不能夠因為嫌麻煩就不做。關於第一點,雖然我也不知道實際上如何操作,不過我想也就申請一下而已,最多花點時間。第二點,讓相關用戶自行申請就可以了,曾經有巡免權不代表現在就一定符合,也有些用戶可能根本不想要巡免權,因此沒必要急於補回權限。--AT 2022年2月1日 (二) 13:21 (UTC)[回复]
    這不是想不想要的問題,這是程序上應當做到的。恢復權限之後,再讓當事人自行決定是否保留權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06:12 (UTC)[回复]
    如果做不到恢復,那乾脆別讓巡查員和巡查豁免拆分好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9:31 (UTC)[回复]
    我寫了一個Quarry,列出曾持有巡查豁免者權限的巡查員和管理員。這數目其實比我想得還要少。另外說實話我不怎麼喜歡直接砍掉(拆分)權限的這個方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0:52 (UTC)[回复]
    如果拆權的話,這27位用戶我來重新授權就好。--AT 2022年2月2日 (三) 12:55 (UTC)[回复]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曾經當選管理員,不代表現在勝任管理員?主要是之前因為巡查權限實際上比巡免權大,所以當上巡查員後這個權力才被撤下。--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2:34 (UTC)[回复]
    直接一律授權吧,免生爭議,自願自行除權的就除,之後有濫用權限的照舊送除權就行了。--Xiplus#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2:39 (UTC)[回复]
    第二点:一个BOT搞定一切,只需冻结授权几分钟。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1日 (二) 13:21 (UTC)[回复]
    向上級站點請求這種事情應該不算麻煩,畢竟是有先例的。@AT就第二點而言,我想知道有哪些用戶是真的存在Ericliu1912說的那種情況的,如果有一定數量的話,我覺得在正式剝奪巡查員的自動巡查豁免權限後有必要發個通知提示他們這件事情。--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4:47 (UTC)[回复]
    如果共識是拆權的話,或許可以直接大量發送信息予巡查員,讓他們知曉變更,同時也讓有意願且合資格的巡查員可以去自行申請巡免權,這樣可以省卻逐一查看巡查員用戶權限日誌的時間。--AT 2022年2月1日 (二) 15:09 (UTC)[回复]
    @AT我不排除有巡查員拒絕接受大量發送資訊(用戶是可以自行設定的),但我認同可以以大量發送資訊進行通知。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日 (二) 15:45 (UTC)[回复]
    也可以同時上公告和全站通知。--AT 2022年2月1日 (二) 15:47 (UTC)[回复]
    可行。--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07:12 (UTC)[回复]
    (見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1:29 (UTC)[回复]
    如果可以巡查自己的條目,那好像和獲得自動巡查豁免權限也沒太大區別?寫完了自己點一下已巡查不就好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6:20 (UTC)[回复]
    巡查员无法对自己建立的页面按下巡查按钮,我记得MediaWiki是这个逻辑。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7:18 (UTC)[回复]
    以前兩權綁定多少有被動成分,作為巡查員創建不合格條目還有得說道。如果改成兩權分開,條目不合格又自行審查通過,就變成作為巡查豁免者創建不合格條目+作為巡查員通過不合格條目,兩個權限都可以摘除?--洛普利寧 2022年2月1日 (二) 16:29 (UTC)[回复]
    不知道兩權拆分會如何運作,如果自己又是巡查豁免者又是巡查員,大概不用按「已巡查」按鈕。--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7:09 (UTC)[回复]
    我个人也觉得拆分是有道理的,毕竟以前巡查申请很少考虑创建条目的能力,不过如果权限拆分实行起来很麻烦也可以考虑一下不拆分的折中方案。比如以后申请巡查员时,须提供一定数量的自创条目供大伙查阅,作为申请条件的一部分。这方面的要求可以较单纯巡查豁免适当降低,毕竟主要是处理巡查。至于现任巡查员,可以直接看已有的创建条目,没什么基础性的或是很严重的纰漏就过,有明显问题的正好借这个机会补补课完善条目看看,毕竟好的指导也给是先从好学生起来的嘛。实在是拿不出任何条目的查一下以往巡查记录怎么样,巡查水准很不错比较活跃的也就放行了。完全没有任何条目创建经验而巡查又是接近养老状态的我估计找不出几个,应该可以考虑退休。总之以后的申请顾及巡查豁免,在这方面可以从严一些,现有的巡查就适当宽松处理吧。当然,如果拆分很顺利没遇上什么麻烦,那一了百了分开来也挺好的。--南冥大鹏👈把我批判一番出偏差要负责👊微小的工作历史的进程2022年2月1日 (二) 20:42 (UTC)[回复]
    支持。技术上能够阻止巡查员巡查自己创建的条目最好。-Mys_721tx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22:58 (UTC)[回复]
    如果建議獲得採納,技術上也應該阻止行政員和管理員巡查自己創建的條目。除非行政員和管理員自己獲得巡查豁免。--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9:13 (UTC)[回复]
    支持。就巡免门槛都比巡查高,把巡免权限套给巡查本身就是给巡免权限开了口子。—Regards, BureibuNeko 2022年2月2日 (三) 08:06 (UTC)[回复]
    (+)强烈支持 許多巡查員甚至連巡免權的要求都沒達到(包括我ww),所以支持此提案。--Talk · DinoWP · Sign
    (-)反对:只需要提高往後巡查員申請標準即可。(當然還可以同時降低目前過高的巡查豁免者建議門檻,這樣更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0:58 (UTC)[回复]
    (-)強烈反对从我开始做巡查员到现在都没听过巡查员因为不合理利用autopatrol权限而掉帽子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拆权而拆权,如果说有大量用户有patrol的资质而不能胜任autopatrol,可以再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现在更多是要讨论调整两个权限的准入门槛,而不是讨论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Hotaru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1:04 (UTC)[回复]
    上面很多人提到的巡查员门槛来的比巡查豁免要低是不假,但是这不是拆权的理由,与其拆权不如认真调整两权的准入门槛,250编辑30天注册就可以申请巡查员是特别不合理的,如果把巡查员门槛变得不再比巡查豁免权低,保持巡查对巡查豁免的全包含关系也就无可厚非了。显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让这个不合理的门槛合理化而去拆权,而是修改这个不合理的门槛,让门槛本身变得合理,这样巡查员队伍才能提升质量。Hotaru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1:14 (UTC)[回复]
    「巡查員因為不合理利用autopatrol權限而掉帽子的事情」:Wikipedia:申请解除权限/存档/2017年Trymybestwikipedia第3案。--Xiplus#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1:57 (UTC)[回复]
    「显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让这个不合理的门槛合理化而去拆权,而是修改这个不合理的门槛,让门槛本身变得合理,这样巡查员队伍才能提升质量。」您說得很對,所以您要一下子將巡查員的門檻提高至跟巡免者一樣還是更高?您知道如果要求巡查員門檻變成跟巡免者一樣或更高的話,那將會有多少人失去巡查權限?您有想過這對新頁面巡查的影響有多大嗎?拆權的意義是在於消除兩者之間門檻的差距,讓權限的運用更加明確,同時避免出現門檻更低但權限更多的情況,僅提高巡查員的門檻實際上只是在製造問題(例如新頁面巡查積壓)。—AT 2022年2月2日 (三) 12:51 (UTC)[回复]
    相關變更本就不應溯及既往。反倒是拆權才會導致一堆人失去巡查豁免權限,而對新頁面巡查造成影響。(這裡暫且不論既有巡查員水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5:22 (UTC)[回复]
    拆權的話,需要巡查的頁面當然會增加,但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畢竟自動巡查不應那麼輕易取得,互相巡查也是好事。況且,如不拆權,請問如何解決兩者門檻差異甚大的問題?把巡查員拉到跟巡免者一樣高的門檻還是更高?這樣的話,就算現在巡查員人手夠,將來也肯定不夠。--AT 2022年2月2日 (三) 16:05 (UTC)[回复]
    可以像下面一样autopatrol权限自己认为需不需要,不需要自己移除,需要自己加上,如果有autopatrol权限时创建大量低质量条目的话的话patrol权限一起掉。这样可以适当降低patrol的获取门槛。HotaruTalk 2022年2月3日 (四) 02:19 (UTC)[回复]
    Trymybestwikipedia2020年和2021年兩度被封,會不會嚇得不敢來寫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4:13 (UTC)[回复]
    我入站都2018年了,不知道这事 囧rz……HotaruTalk 2022年2月3日 (四) 02:19 (UTC)[回复]
    (-)反对:沒必要因為一些突然爆發的事件而拆權,巡查員就算自己的條目自動已巡查,別人還是會偶爾看一下寫的內容是否符合維基百科的遊戲規則,管理人員會自行評估是否能授權巡查員,基本上不來亂的話,巡查員權限自然而然就能繼續維持!我之前巡查那麼多條目,找到一些不錯的來提升中文造詣!希望各位維基人加油努力,共同維護維基百科運作!--小躍大海撈月2022年2月5日 (六) 07:21 (UTC)[回复]
    反對“(沒必要)因為一些突然爆發的事件而拆權”這個説法,拆權這個提議很早就已經有了。--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5日 (六) 14:54 (UTC)[回复]

    方向三:巡查员可以加入或移除自身的巡查豁免者用户组

    目前群里有一个提案,巡查员可以加入或移除自身的巡查豁免者用户组,如果巡查员巡查自己的条目,就可以加入该用户组,如果巡查员希望由别人巡查自己的条目,就可以移除该用户组。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4:05 (UTC)[回复]

    那加入的話還需要管理員審批嗎?還是可以隨意加入和退出?--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4:11 (UTC)[回复]
    不需要审批,自己有把握就加入,自己没把握时希望别人巡查自己条目就移除。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4:14 (UTC)[回复]
    這個可以。--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4:20 (UTC)[回复]
    這個提案是拆權前題還是怎樣?--AT 2022年2月2日 (三) 16:01 (UTC)[回复]
    不知道,不是我提的,可能属于第三方向?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6:08 (UTC)[回复]
    不知道技術上能否實現,AT是否支持這一提議?--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7:10 (UTC)[回复]
    技术上可以实现。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7:14 (UTC)[回复]
    從人性來看,如果巡免權可選的話,那正常來說不會自行除權。在這前題下,這個提案我不知道有什麼用處,也與這串討論的原意不符。如果是拆權前題的話,應僅限於原本曾經是巡免者現巡查員的用戶,未曾是巡免者的巡查員應在申請巡免者成功後才有能夠隨意除權或復權,不然巡查員和巡免者門檻的差距根本就跟現在一樣,沒有任何變化。--AT 2022年2月2日 (三) 17:25 (UTC)[回复]
    如果加入自动巡查组但自己建立的条目不符合要求没有相当于被巡查过,属于滥权,未履行巡查员职责,应除权,因此从人性来说,也有想让别人检查自己条目的。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8:01 (UTC)[回复]
    反正有膜蛤群在,只要一直關注那個群,不管是不是免巡查,實際上都被巡查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8:05 (UTC)[回复]
    所以這仍然是拆權前題吧?畢竟不拆的話不可能自選吧?另外,如果自動巡查的頁面有問題,可以以此為由除權的話,那沒什麼問題。不過,這仍然沒有解決到跟巡免者之間門檻差異過大的問題。--AT 2022年2月2日 (三) 18:10 (UTC)[回复]
    这个方案是我看见@BureibuNeko在群里面提出的如果巡查员能力足够,可以给巡查员对所有人+-autopatrol后我在群里面提出的,个人考量就是说这两个权能拆,但是巡查员应当对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并且自己能知晓自己的条目能否通过巡查,不能的应当自行移除该权,认为自身条件足够的可以自己加入该权达到减轻其他巡查员巡查压力的目的。当然这个方案提出时我还没仔细看站内讨论串,在看过站内讨论后发现拆权讨论实质上已经影响到了提高门槛的讨论活跃度,所以我在上方对拆权提出了反对,意图在于先把门槛这个问题确定下来,根据门槛情况确定要不要拆权(如果后续门槛仍然不合理不适合权限全包含的话我自己都会到VPP来提案要拆权)。HotaruTalk 2022年2月3日 (四) 02:33 (UTC)[回复]
    那把這個作為前題,您支持嗎?還是說您打算27人一個個審一遍?--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7:33 (UTC)[回复]
    拆權前題的話沒有問題,27人無論是直接授權、自行申請還是自行復權都可以。--AT 2022年2月2日 (三) 17:38 (UTC)[回复]
    以拆权作为前提,技术上无法实现巡查员需先有巡查豁免者权限之后可以自由移除或加入巡查豁免权。只有“用户组A加入或移除自身用户组B”的功能;没有“判断用户组A是否已经是用户组B才可以加入或移除自身用户组B”的功能。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8:10 (UTC)[回复]
    「仅限于原本曾经是巡免者现巡查员的用户,未曾是巡免者的巡查员应在申请巡免者成功后才有能够随意除权或复权」那这就和巡查员没有任何关系了,相当于:既是巡查又是巡免可以+-autopatrol,但单单巡免不能+-autopatrol?这也很诡异。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4日 (五) 08:53 (UTC)[回复]
    @魔琴巡免自己加入移除估計要改mediawiki/core一大塊(其他都只要改operations/mediawiki-config),沒人寫補丁的話還是算了吧-- Sunny00217  2022年2月8日 (二) 01:52 (UTC)[回复]

    三个方案合一

    目前为:

    • 巡查豁免者是写条目好的不得了的人,写的条目已经不需要被巡查,但不一定会巡查操作。
    • 巡查员是巡察别人条目的人,因为技术原因取得巡查豁免权,不一定会写好条目。

    提议为:

    • 巡查豁免者是写条目好的不得了的人,写的条目已经不需要被巡查,但不一定会巡查操作;或写的条目不一定很好但会巡查自己条目使其可以被按下巡查按钮的人,不想巡查别人条目。
    • 巡查员是巡察别人条目的人,写的条目不一定很好但会巡查自己条目使其可以被按下巡查按钮的人。
    • 巡查员可以加入或移除自身的巡查豁免者用户组;对自己条目有把握按下巡查按钮,就加入巡免用户组;对自己条目没把握希望别人巡查,就移除巡免用户组。管理员授予巡查员权限时不会预设授予巡查豁免者,需要自己加入;加入巡免组即代表对自己所有条目按下巡查按钮。
    • 自动巡查权的最低要求就是建立的条目相当于可以被按下巡查按钮,不论是巡查豁免者还是巡查员,如果持有自动巡查权时大量建立不符合此要求的条目应除权。
    • 平衡两者差异:提升巡查员门槛到“需编辑至少500次,自首次编辑以来参与维基百科至少90日,提供10个巡查例子”;降低巡查豁免者门槛到“建立10个有效条目”。数字不是授权的重点,数字可以修改为更合适的,欢迎提出。

    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8:58 (UTC)[回复]

    (-)反对,ap的门槛是实实在在的75个条目,而p则是0,如果现在开门让p自选,等于直接白送,那到底改了什么玩意?我也不懂要搞这么复杂干嘛,简单的两句话:①巡查豁免者所创建的条目满足维基百科质量要求无需检查。②巡查员检查条目是否满足维基百科质量要求。二者独立互不干涉。门槛问题,ap最低50个条目是我个人的底线。->>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2月3日 (四) 08:37 (UTC)[回复]
    即便没有autopatrol权,质量不佳但是可以保留的条目一样会被建立,最终被巡查员维护整理一下按下巡查按钮。那么autopatrol和patrol手动按下巡查按钮有何区别?你能检查别人条目是否满足维基百科质量要求,不会检查自己条目是否满足维基百科质量要求?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3日 (四) 09:44 (UTC)[回复]
    区别在于你自己看不见的问题别人也许能看见,如果你自己能看见并解决所有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去申请ap呢?--。->>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2月3日 (四) 11:22 (UTC)[回复]
    说一个可能离题的问题。我认为也不得不考虑现在巡查工作本身已经严重积压,而且条目1个月未巡查则会被自动标记为已巡查这两点。如果技术上可行的话,在已巡查、未巡查中间增加一个“不确定”的标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发现条目有一定问题,而自己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则可以标注为“不确定”。--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残夢 2022年2月3日 (四) 10:23 (UTC)[回复]
    1个月未巡查是不是可以不用自動標記為已巡查?--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3日 (四) 10:28 (UTC)[回复]
    所谓是否已巡查,在数据库当中,是只存在于最近更改表的一个field,一旦一个条目的entry离开了这个表,那么是否已经巡查本质上已经不重要,因为它在数据库中的entry就没有那个field了。倒不如说,如果你有仔细阅读Special:NewPages的开头文字,你会发现,MediaWiki软件本身是描述为「一个月以前的页面不会显示」,而不是「自动标记为已巡查」。--Milky·Defer 2022年2月3日 (四) 10:44 (UTC)[回复]
    用简明扼要的话来讲,一个月不巡查的后果是,你无法再对页面执行巡查操作;而非软件将其自动将这个页面标记为已巡查。--Milky·Defer 2022年2月3日 (四) 10:49 (UTC)[回复]
    并不会有用,因为现在留着的这些就是事实上的“不确定”,哪怕改成橙色、红色、紫色也不会有人去点。说到底还是社群能力普遍不足。->>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2月3日 (四) 11:28 (UTC)[回复]
    (+)支持降低巡查豁免要求,不是一定要70个条目才能让人创建出“完美”条目。如果一个新用户首先接触的条目创建工作是从翻译外文维基条目开始的(并且不是机器翻译),那这名用户可能很快就能够掌握基本的编写出良好品质条目的方法,而所需创建的条目数远远会小于70. --Yichen Ding留言|主账户2022年2月4日 (五) 14:29 (UTC)[回复]
    (-)反对降低巡查豁免要求,現在巡查豁免權給的已經很濫了。--🎋🎍 2022年2月7日 (一) 03:57 (UTC)[回复]
    // LocalSettings.php
    $wgUseRCPatrol = true;
    $wgUseNPPatrol = true;
    $wgUseFilePatrol = true;
    
    $wgGroupPermissions['patrollers']['patrol'] = true;
    $wgGroupPermissions['autopatrollers']['autopatrol'] = true;
    
    $wgGroupsAddToSelf['patrollers'][] = 'autopatrollers';
    $wgGroupsRemoveToSelf['patrollers'][] = 'autopatrollers';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8日 (二) 02:18 (UTC)[回复]
    乾脆這樣好了
    diff --git a/wmf-config/InitialiseSettings.php b/wmf-config/InitialiseSettings.php
    index 23bc225eb..be6f39e09 100644
    --- a/wmf-config/InitialiseSettings.php
    +++ b/wmf-config/InitialiseSettings.php
    @@ -11400,7 +11400,7 @@ function wmfGetVariantSettings() {
     		],
     		'patroller' => [
     			'patrol' => true,
    -			'autopatrol' => true,
    +			'autopatrol' => false, // T??????
     			'movefile' => true, // T195247
     			'suppressredirect' => true, // T201160
     			'unwatchedpages' => true, // T219285
    @@ -15509,7 +15509,10 @@ function wmfGetVariantSettings() {
     		'contentadmin' => [ 'flood' ],
     		'sysop' => [ 'flood' ],
     	],
    -	'zhwiki' => [ 'sysop' => [ 'flood' ] ],
    +	'zhwiki' => [
    +		'patrollers' => ['autopatrollers'], // T??????
    +		'sysop' => [ 'flood' ]
    +	],
     ],
     'wgGroupsRemoveFromSelf' => [
     	'metawiki' => [ 'sysop' => [ 'flood' ] ], // T39198
    @@ -15559,6 +15562,7 @@ function wmfGetVariantSettings() {
     		'accountcreator' => [ 'accountcreator' ], // T194871
     		'filemover' => [ 'filemover' ], // T195247
     		'transwiki' => [ 'transwiki' ], // T250972
    +		'patrollers' => ['autopatrollers'], // T??????
     	],
     	'zhwikibooks' => [ 'flood' => [ 'flood' ] ], // T185182
     	'zhwikinews' => [ 'flood' => [ 'flood' ] ], // T54546
    
    -- Sunny00217  2022年2月8日 (二) 09:50 (UTC)[回复]

    修订WP:V中「通常不可靠的來源」条文

    現行條文

    通常不可靠的来源 可疑来源 可疑来源指在事实查证上声誉不佳的来源。这包括:被公认为极端主义、出于推销目的或主要基于流言与个人观点的网站与出版物。可疑来源只可用在關於它们本身的内容中,特别是它们的专文。(参见下文。)使用此类来源的條目,不应该转述此类来源中任何关於第三方的争议性主张,除非这些主张亦同在可靠来源中出现。

    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 (略)

    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文章。但是,此类来源的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略)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自身信息乃至条目的参考来源,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

    1. 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
    2. 不包括针对第三方的主张;
    3. 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
    4. 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
    5. 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

    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

    提議條文

    通常不可靠的来源 可疑来源 可疑来源指在事实查证上声誉不佳的来源。这包括:被公认为极端主义、出于推销目的或主要基于流言与个人观点的网站与出版物。掠奪性開放獲取出版期刊因缺乏有效的同行评审,也被视为可疑来源。使用此类来源的條目,不应该转述此类来源中任何关於第三方的争议性主张,除非这些主张亦同在可靠来源中出现。

    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 (略)

    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该领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类来源的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略)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发布者或本身内容来源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发布者(如某人、组织或其他实体)或该来源自身信息的参考来源,但仅限在以该发布者或来源本身为主题的条目中,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

    1. 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
    2. 不包括针对其他人、组织、实体的主张或观点
    3. 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
    4. 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
    5. 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

    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

    原条文有一些歧义的地方,如「作為其本身內容來源」和「不包括針對第三方」。部分编者将评论其他人或组织的社群媒体贴文、自媒体文章及影片作为条目来源,就是以此条文为理由。所以最好厘清这段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Jhstriver留言2022年1月28日 (五) 03:30 (UTC)[回复]


    以上🕗 公示7日。--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06:12 (UTC)[回复]

    以前來說某議員的某份貼文批評香港倉鼠的條文可用於維基百科,但現在不行,因為被規限在條目自我本身和第二款?--Ghren🐦🕒 2022年2月6日 (日) 07:19 (UTC)[回复]
    首先应考量这则贴文是否重要,如果有多个第三方来源报道或引用了这条贴文(此时已经不算自行出版了),则依然可以用于条目;否则就是单纯的个人出版物,应受限于上面的条文。维基百科应该采纳可靠的已经出版的来源。--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10:30 (UTC)[回复]
    我覺得以此例而言應該看之前媒體有沒有「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報導過,假設有直接引用也算勉強接受的。這個議案在發表時我就看了幾次,但至今依然不太明白第三點修訂的趣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但我覺得實行上可能有問題。但暫時想不到。--Ghren🐦🕖 2022年2月6日 (日) 11:48 (UTC)[回复]
    (?)疑問:不明白「但僅限在以該釋出者或來源本身為主題的條目中」的用意,對應的enwp方針「Wikipedia:Verifiability」寫的是「usually in articles about themselves or their activities」,沒有「僅限」的意思。--Mewaqua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17:32 (UTC)[回复]
    如果只有「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发布者(如某人、组织或其他实体)或该来源自身信息的参考来源」这句话,而没有其他限制的话,还是有歧义和定义含混的可能。
    自行出版物A一旦涉及到针对B(如其他人、组织或者某一概念、事件)的论述C,有些编者会认为这些论述C可以出现在B相关主题的条目中,理由是「C也说明了自行出版物作者或者A本身的信息,A的作者说过这些话」。但既然是在B相关主题的条目中,论述C应当算作是用来说明B的信息。与其保留这样的歧义,不如一开始就说清楚——「仅限在以该发布者或来源本身为主题的条目中」。英维也有关于误用的讨论
    若自行出版物(如社群媒体贴文)的内容真的重要,一般都有第三方来源报道或引用,这样就没必要去直接使用个人出版物。参见彭帅事件,有很多媒体报道,那么彭帅的微博内容既可以出现在彭帅的条目中,也可以出现在张高丽的条目中。--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2:04 (UTC)[回复]
    對於「自行出版物A一旦涉及到针对B(如其他人、组织或者某一概念、事件)的论述C」,大部分已經有「不包括針對其他人、組織、實體的主張或觀點」一句所涵蓋。另外「但僅限在以該釋出者或來源本身為主題的條目中」限制範圍太嚴,舉例,如果某小說的作者在「自行出版物」評論自己的作品或發表「最新消息」,「該小說條目」、「出版社的條目」就未必算是「該釋出者或來源本身為主題的條目」。--Mewaqua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16:54 (UTC)[回复]
    首先,若作家发表的对自己作品的「评论」「最新信息」真的很重要或有价值,通常都有第三方来源报道或转述,去采用这些来源即可。否则,这些评论或最新消息不太适合出现在该「作品条目」中;
    再者,如同我上面所说。既然是在「作品条目」中,这些「评论」「最新消息」就应该算是说明「该作品」的信息,而不是用来说明「发布者」(该作家)的信息。同理,如果张三创造了某种「阴谋论」,如果没有可靠第三方来源报道,张三在Twitter发的相关贴文也不应该出现在该阴谋论的条目中。--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12日 (六) 05:24 (UTC)[回复]
    (-)反对「但僅限在以該釋出者或來源本身為主題的條目中」這一句,理由如前述。陰謀論可由「Wikipedia:可供查證」的「特殊的斷言需要特別的來源」章節處理。
    本次提案自提出以來,只有提出者一人明確支持(另一用戶的「技術上是沒有問題,但我覺得實行上可能有問題。但暫時想不到」應該不算是明確支持),希望到最後不會出現「只有提出者一人明確支持而且有其他用戶提出異議下」,提出者仍然自行認定「公示期間異議已獲合理回應」並自行宣佈提案「通過」。
    --Mewaqua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13:39 (UTC)[回复]
    这里指涉的对象不一定是「阴谋论」。如果张三创造了某个公司、组织或其他东西,那么他在社群媒体上发表的相关评论就能直接在被创造物的条目中使用,这显然是荒谬的。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主要依賴於已出版且可靠的第二手來源
    「张三」和「张三写的小说」已经是不同的实体。关于这则条文适用范围,已经写明:「Self-published and questionable sources may be used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mselves」。早期英维写得更清楚:

    Self-published sources, and published sources of dubious reliability, may be used only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themselves, and only in articles about them. For example, the Stormfront website may be used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itself in an article about Stormfront, so long as the information is notable, not unduly self-aggrandizing, and not contradicted by reliable, third-party published sources. Self-published sources may never be used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another person or topic.

    日维也写得不错,还有明确的例子。说到底,「小说」一般不可能自行发布贴文来说明它的信息,除非它有官方网站或Twitter之类的。
    另外我很好奇,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对自己作品的评论或最新消息」,仅在个人出版物上发布,同时又没有可靠第三方来源报道。--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16:05 (UTC)[回复]
    我不打算花時間研究你舉的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Verifiability」2006年某月某日版本摘錄後來為何修改和版本變遷。
    以下是虛構例子:
    俄羅斯用戶甲提案:在「俄烏戰爭」條目寫明「俄烏戰爭是由烏克蘭挑起」。(理據)
    烏克蘭用戶乙:反對(理據)。
    ...
    甲第N次回應:(省略)俄烏戰爭是由烏克蘭挑起。
    乙第N次回應:(省略)仍然反對。
    甲第N+1次回應:(省略)俄烏戰爭是由烏克蘭挑起。
    (乙不再回應)
    甲:依據WP:7DAYS,公示期間異議已獲合理回應,通過。在「俄烏戰爭」條目寫明「俄烏戰爭是由烏克蘭挑起」。
    --Mewaqua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1:28 (UTC)[回复]
    写条目(依赖可靠第三方二手来源)和在互助客棧讨论议案不是一回事。参见WP:7days公示期間若無正當合理異議,提案作通過論。任何正當合理的意見(無論是否於公示前或公示後提出)若已獲提案人正當合理的回應,且自該回應起計的3日後無進一步再回應,應視為該意見已解決,且不再作為對該提案的正當合理的意見。
    我已经论证某小說的作者在「自行出版物」評論自己的作品或發表「最新消息」不在本条文涵盖的范围。本条文仅讨论「Self-published and questionable sources may be used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mselves」这种情况。
    请阁下举出本条文妨碍某些合理使用的具体例子,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小說的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论或最新消息」,仅在个人出版物上发布,同时又没有可靠第三方来源报道。若例子很多,可以考虑进一步增补条文,扩充合理使用的范围。--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2:48 (UTC)[回复]
    「自行出版物」的定義是何?上市公司自己發表的公告算不算上市公司的「自行出版物」?
    提案人自己判斷他人的異議是不是「正當合理異議」,判斷自己的回應是不是「正當合理的回應」,跟「球員兼裁判」相差不遠,尤其在「只有提出者一人明確支持」的情況下。
    --Mewaqua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3:11 (UTC)[回复]
    「自行出版物」可参见個人出版Self-publishing上市公司自己發表的公告某种程度算「自行出版物」,属于上市公司说明自身信息,可以在上市公司相关条目使用。
    现在是在讨论阁下之前的论据如果某小說的作者在「自行出版物」評論自己的作品或發表「最新消息」,如果没有实际具体的例子,如何算正當合理的回應。另外,因为不涉及上述情况,本条文根本没有禁止编者采用「作者评论自己作品的贴文」。--Jhstriver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3:25 (UTC)[回复]

    修改后版本

    現行條文

    通常不可靠的来源 可疑来源 可疑来源指在事实查证上声誉不佳的来源。这包括:被公认为极端主义、出于推销目的或主要基于流言与个人观点的网站与出版物。可疑来源只可用在關於它们本身的内容中,特别是它们的专文。(参见下文。)使用此类来源的條目,不应该转述此类来源中任何关於第三方的争议性主张,除非这些主张亦同在可靠来源中出现。

    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 (略)

    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文章。但是,此类来源的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略)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自身信息乃至条目的参考来源,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

    1. 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
    2. 不包括针对第三方的主张;
    3. 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
    4. 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
    5. 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

    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

    提議條文

    通常不可靠的来源 可疑来源 可疑来源指在事实查证上声誉不佳的来源。这包括:被公认为极端主义、出于推销目的或主要基于流言与个人观点的网站与出版物。掠奪性開放獲取出版期刊因缺乏有效的同行评审,也被视为可疑来源。使用此类来源的條目,不应该转述此类来源中任何关於第三方的争议性主张,除非这些主张亦同在可靠来源中出现。

    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 (略)

    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该领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类来源的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略)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发布者或本身内容来源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发布者(如某人、组织或其他实体)或该来源自身信息的参考来源,通常在发布者相关条目或以该来源本身为主题的条目中,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

    1. 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
    2. 不包括针对其他人、组织、实体的主张或观点
    3. 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
    4. 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
    5. 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

    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

    @Mewaqua尊重阁下的意见,重新修改条文,删去「仅限」。可否延续之前的公示?--Jhstriver留言

    不反對公示此版本。--Mewaqua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16:12 (UTC)[回复]

    典範條目評選重選的提議

    這討論曾建議本身GA的條目在評FA時可GA重審一次,而我在FA重審中想:FA要求比GA高,如果一曾通過FA評選條目因FA重審而變成非GA、非FA,有一點奇怪(特別是同時曾通過GA及FA評選條目)。在此我提議

    現行條文

    若條目本身是優良條目,其典範條目評選期間可提出優良條目評選以作重審一次(只限一次)。優良條目評選被提出時,其典範條目評選會被暫停,暫停期間在典範條目評選的投票將會視為無效,但仍可提供意見。而當其優良條目評選結束時:

    • 如條目喪失優良條目資格,其典範條目評選則會被視為無效而結束並進行存檔。
    • 如條目保留優良條目資格,其典範條目評選則會被恢復,且結束時間亦會相應延後以補回暫停期間的時間。
    提議條文

    若條目本身是優良或典範條目,其典範條目評選或重審期間可提出優良條目評選以作重審一次(只限一次)。優良條目評選被提出時,其典範條目評選或重審會被暫停,暫停期間在典範條目評選的投票將會視為無效,但仍可提供意見。而當其優良條目評選結束時:

    • 如條目不符優良條目資格,其典範條目評選或重審則會被視為無效而結束並進行存檔。
    • 如條目符合優良條目資格,其典範條目評選或重審則會被恢復,且結束時間亦會相應延後以補回暫停期間的時間。

    徵求大家意見--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1月31日 (一) 16:57 (UTC)[回复]

    的確有些需要重審,我是覺得應該要設優良條目當選到典範條目候選之間的冷卻機制,別一上來就直接用典範條目候選,有失公平性(除非曾經是典範條目落伍一段時間以外)!--小躍撈出記錄2022年2月3日 (四) 00:06 (UTC)[回复]
    @小躍現在已有30天提名冷卻期。--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2月7日 (一) 05:49 (UTC)[回复]

    邀請曾參與這討論的人@Z7504SanmosaCdip150CwekInufuusen@Opky9407--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4:54 (UTC)[回复]

    (!)意見,這種情況我會建議FA/FL被撤銷後可以不須等30天直接提GAC,而不是FAR途中提出GAC。原因是當FAR途中的GAC結果是符合GA、而FAR恢復之後的結果是不符合FA,那麼條目是會降為GA還是完全撤銷?如果是前者,將導致FAR通過時,處理辦法出現不一的情況——有時是完全撤銷(如果期間沒有GAC)而有時是降為GA(如果期間有GAC),我擔心執行上會較易出錯;而如果是後者,則GAC又會變得蕩然無存。--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2年2月12日 (六) 04:36 (UTC)[回复]

    @Z7504SanmosaCdip150CwekInufuusen@Opky9407考慮街燈電箱意見,我改變原先建議,現建議修改優良條目評選條件中的

    現行條文

    同一個條目請勿在距上一次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評選結束後不滿30天內重複提名,否則該提名視為無效。

    提議條文

    同一個條目請勿在距上一次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評選(不包括典範條目重審)結束後不滿30天內重複提名,否則該提名視為無效。

    因如重審成功,第六條的「若條目本身是典範條目,請勿對其進行優良條目評選」已阻止其被提名優良條目評選/重審。--Cmsth11126a02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1:37 (UTC)[回复]

    研拟快速删除红链消歧义页

    為整合有關主題的討論,本討論已移動至Wikipedia_talk:快速删除方针 § 研拟快速删除红链消歧义页進行集中討論請至有關頁面發表意見。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集中討論告一段落。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研拟快速删除LTA创建的雪球关注度条目

    快速刪除被全域禁制個人的編輯

    為整合有關主題的討論,本討論已移動至Wikipedia_talk:快速删除方针 § 快速刪除被全域禁制個人的編輯進行集中討論請至有關頁面發表意見。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直到集中討論告一段落。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统一WP:RFR权限不活跃时间

    解除權限方針有這樣的規定:

    當超過六個月沒有任何編輯活動,在Wikipedia:申请解除权限報告後如查明屬實便即時除權。

    而目前各權限方針頁面的不活躍期限状态如下:

    提议更改以上权限不活跃时间统一为一年,以安全理由来说,大量信息发送及大量账号建立显然更需要安全。对于使用完毕就除权的权限,是指未使用完毕但用户失踪的情况,因此统一设立一个一年的不活跃时间。确认用户参考自动确认用户,不设期限。IPBE另案考慮。

    --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6:54 (UTC)[回复]

    ( π )题外话:同时是否应该统一允许上述用户组移除自身权限(自动维基浏览器除外),比如模板编辑员目前不能自行移除。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1日 (二) 19:12 (UTC)[回复]

    既然管理员是六个月除权,那么这些也应该统一为六个月。->>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2月2日 (三) 02:24 (UTC)[回复]
    管理員是謎的六個月+一個月通知期呢,我認為應該順便廢除一個月通知期。--AT 2022年2月2日 (三) 03:08 (UTC)[回复]
    已有复权方针,因此通知期似乎没有必要?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06:26 (UTC)[回复]
    支持统一,另外一个月的缓冲期给了管理员“回归”并继续“挂机”的机会,与解任初衷不符。--东风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5:49 (UTC)[回复]
    我認為管理員不活動除權的期限也應該延長至一年。通知期問題,大可改成前一個月通知,期限一到就除權,這樣才符合初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06:15 (UTC)[回复]
    一年雖然不認同,但是改成前一個月通知則合理得多。不過,如果僅管理員需要通知的話,我認為是非常不合理,除非其他權限也提早一個月通知,否則也應完全廢除管理員的一個月通知,畢竟管理員不應該有任何特權。--AT 2022年2月2日 (三) 12:41 (UTC)[回复]
    真熱愛維基的話一天不編輯都會難過,所以一年的確太長。因此應該一律半年(六個月)不活躍撤權,第五個月通知,適用於所有權限持有者。--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2:48 (UTC)[回复]
    管理員和上述其他權限之持有者,在重要程度和安全風險等方面都難以一概而論吧。還不如這樣,管理員維持半年,其他的統一為一年。除權的話一律提前一個月通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2日 (三) 17:01 (UTC)[回复]
    管理員半年+提前一個月通知可能沒異議,讓這一點先通過公示吧。--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7:06 (UTC)[回复]
    支持。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17:17 (UTC)[回复]
    巡查豁免者無任何編輯活動本身並不會構成任何安全性風險,因此我不建議為巡查豁免者設置不活躍除權機制。Bot無任何編輯活動的安全性風險我想聽取@Xiplus的意見。其餘權限我同意設置/保留不活躍除權機制並統一不活躍時長限制。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07:17 (UTC)[回复]
    比如账号失窃大量建立破坏条目被自动巡查,使得巡查员不能及时发现?机器用户是Flood,机器人Bot的不活跃期限已经是一年。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07:24 (UTC)[回复]
    那我不反對為巡查豁免者設定不活躍除權機制。--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10:34 (UTC)[回复]
    不能說完全沒有風險,端看您能想到該怎麼濫用這個權限,例如竊取巡查豁免者的帳號來建立難以發現的惡作劇條目之類的。--Xiplus#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11:13 (UTC)[回复]
    所以我改了表態。感謝意見。--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11:20 (UTC)[回复]
    AWB 應該不用設限吧?其餘我覺得可以設限半年!--小躍撈出記錄2022年2月3日 (四) 00:11 (UTC)[回复]
    AWB目前已经被设限。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3日 (四) 03:59 (UTC)[回复]
    AWB可以自己移除,只要在Toolforge架个OAuth程序当中介让AWB者进入自行除权。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6日 (日) 11:31 (UTC)[回复]
    這是甚麼麻煩的操作,況且你怎麼知道機器人會不會濫權(((-- Sunny00217  2022年2月8日 (二) 01:34 (UTC)[回复]

    提议修改Wikipedia:FNC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文件更名指引的第六条无法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指引上找到,而这在请求文件移动时会遇到一些不便,故请求在其中增加一行

    No. 目的 示例(旧名称) 示例(新名称) 捷径
    11 无争议的维护与缺陷修正,包含修正双重扩展名、无效或不正确的扩展名、字符处理问题等 File:Map of Asia.svg.png
    File:Computer mouse.jpe
    File:Map of Asia.png
    File:Computer mouse.jpg
    WP:FNC#11

    大概如此,如有细节问题需要调整请提出,谢谢。--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2022年2月2日 (三) 07:18 (UTC)[回复]

    (+)支持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07:21 (UTC)[回复]
    (+)支持--~~Sid~~ 2022年2月2日 (三) 07:26 (UTC)[回复]
    (+)支持桐生ここ[讨论] 2022年2月2日 (三) 07:41 (UTC)[回复]
    (+)支持HotaruTalk 2022年2月2日 (三) 07:43 (UTC)[回复]
    (+)支持,但咱不是投票啦 囧rz……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2日 (三) 13:14 (UTC)[回复]
    (+)支持。--Lanwi1(留言) 2022年2月3日 (四) 05:04 (UTC)[回复]

    公示7日--Ghren🐦🕕 2022年2月9日 (三) 10:24 (UTC)[回复]

    将内容审查行为定义为破坏

    中文维基百科目前为止发现一些用户对维基百科(尤其是政治类条目)实施内容审查,但是目前为止暂无相关条款。

    实际上内容审查属于破坏行为的一种,而实施内容审查的动机不限于商业、宗教以及政治。

    而目前为止中维暂无有应对内容审查的对策,比如此行为的相关条款已经处理方案。--BuenosDías 2022年2月3日 (四) 08:48 (UTC)[回复]

    @Seele2021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維基百科不會審查內容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3日 (四) 09:37 (UTC)[回复]
    能效成疑,就現有所見是明顯不足以遏制情況,有必要商討擴大該條項之滲透面,在如內容方針、撰寫方針和指引等等地方都強化約束條文被用作審查編輯自主之風險,包括最近訂立和過往通過之部分限制內容的所謂方針指引,都應當納入該項之處理範圍,社羣最好可在後面一同梳理羅列、便利更多層面地擬定反制方向和方案。--約克客留言2022年2月5日 (六) 02:39 (UTC)[回复]
    維基百科不會審查內容一條是說明不應因為內容與政治、社會觀念不同而移除特定被認為具有冒犯性的內容,而不是說不應該執行方針指引約束內文以確保符合相關規則。您對該方針條文的理解具有根本性的錯誤,WP:NOTCENSORWP:IAR不是被用作解釋違反方針指引的合理理據。--路西法人 2022年2月5日 (六) 09:21 (UTC)[回复]
    個人認為恰恰相反,現在是部分編輯對條文的理解和擴大引用有所抵觸到一直應遵循的核心編輯精神,跟著可以時刻被收窄之細節方針指引,所謂合規要求之合乎與否按照現有的趨勢、分分鐘是與維基核心和知識理念等等相背道而馳的,很可惜看來很少活躍編輯有確實意識到案主所指出局面之嚴重程度。--約克客留言2022年2月5日 (六) 09:39 (UTC)[回复]
    @Longway22:您指的“核心编辑精神”是否为五大支柱?是否可以提出具体行为作为例子讨论?--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2月6日 (日) 09:00 (UTC)[回复]
    WP: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作为基石方针之一,拥有比其他方针或者指引更高的效力与关注度,不需要其他方针或者指引再次强调。WP:破坏规定“破坏经常是指通过增删或修改内容,故意危害维基百科正确性与完整性。”,因而审查并移除内容除经社群讨论外,应当被视为破坏。因此一般可以视作破坏处理。--落花有意12138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2月6日 (日) 08:54 (UTC)[回复]
    赞同,当前不需要更多的方针,能执行好现有的方针就够了--Yinyue200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5:55 (UTC)[回复]
    其實無故刪除有來源內容就可以送VIP了。比較煩的就是萬一哪天在wp:rsn得出結論「非中共官媒來源一律是不可靠來源」。雖然按照現在的趨勢是不可能啦。 --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18:40 (UTC)[回复]
    我这里说的内容审查指的是为了符合某种意识形态的要求,移除条目内和该意识形态相抵触的内容,尤其是一些亲中派人士擅自移除一些争议性的内容如美国之音等网站的报道,毫无疑问这样的行为放在其他的维基百科如英语或者德语的维基百科就是纯粹破坏,另外提报一个已经持续滥用两年的用户User:Guyiming,他的滥用/破坏行为如果放在英语维基百科毫无疑问被永久封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中维一直为他一路开绿灯,并且两次被提报破坏均已编辑争议处理 BuenosDías 2022年2月6日 (日) 22:22 (UTC)[回复]
    @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不必太杞人忧天,因为「非中共官媒來源一律是不可靠來源」这样的提案短期内是不可能通过的了,自从2021年9月13日基金会对大陆维基人采取的行动,清洗了一批违反政策的亲中派人士,至少还中维一片清朗的空间。另外本人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管理员不受理这样的投诉,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中维堕落成为百度百科第二的危险不会消失。( π )题外话维基百科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因为它的主旨就是“自由的百科全书”,所谓的自由就是几乎独立于任何实体政府而不受政府的约束,例如条目爱德华·斯诺登就这样描述为“棱镜计划的揭发者,美国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而不是某些人认为的x奸、卖国贼等负面语调的评价,并且在2013年曾经有一个美国高级官员多次在维基百科将斯诺登的评价改成卖国贼,然后他的账号被封12小时。相反在百度百科,词条郝海东早毙掉了 BuenosDías 2022年2月6日 (日) 22:27 (UTC)[回复]
    “自由”仅仅是版权上的自由,对于内容偏向性,是“中立”,但中立仅仅也是多数人普遍观点和两方观点呈递,而不是单纯消除某些观点。现有的基础规则基本足够处理这些问题(比较明显的为移除而移除,可以视为一种破坏)。——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2月7日 (一) 03:37 (UTC)[回复]
    (!)意見内容審查難以界定,很多情況下被指控為内容審查的實際上是因為政治立場而引發的編輯戰。如果真的遇到專門來打政治編輯戰的單一用途賬號就按純破壞封了完事。--🎋🎍 2022年2月7日 (一) 01:42 (UTC)[回复]
    同感--Yinyue200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12:44 (UTC)[回复]

    之前遇過粉嶺高爾夫球場被IP用戶刪去爭議內容。看歷史記錄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機構、人物等內容可能是由於利益相關,而刪減內容。當然本條目發起人只聚焦「意识形态」相關的內容,未免過去狹隘。--Nostalgiacn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1:02 (UTC)[回复]

    補充意見請保持社羣友好,避免重蹈WMCG之前風。既然是確認長期存在因為偏好利益而對內容刪減,就已經是違反維基本地禁止審查的相關條款了,同時看來是還沒有具體可行的方案去監管這系列的審查活動,如果說本地管理機制和執行等等方面需要繼續大改的話,可以肯定是必須在這方面再下工夫。應該細化監管編輯活動中可能與利益實體機構或利益實體人物的代理人利益,至少可以在申報編輯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下方向,監察涉及到公共議題範圍的編輯活動是否有審查不利於個別利害實體利益的內容或編輯。--約克客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1:29 (UTC)[回复]
    WP:COI都沒有達成共識,相關監管都沒有法理依據。先把這個規範變成共識,或者部分達成共識,再討論「進一步研究」吧。--Nostalgiacn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1:45 (UTC)[回复]
    不就承本編所言閣下要研究嘛,閣下可以對這個指引補充一些意見參考嗎?如上所言這是一個需要細化的內容。--約克客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2:29 (UTC)[回复]
    • (?)疑問还是回来说几句吧。我这里直接问一句,照这样下去,是不是单纯对某些人无视条目质量、长期可读性,大量在条目内堆砌无意义的新闻报道做出必要的整理、清理操作也算是破坏了?就拿我长期参与维护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条目为例,去年4月底、5月初天和核心舱发射之后就有几位用户进来大量的堆砌各种大致内容重复的新闻报导(多为针对中国大陆的负面信息),甚至存在内容失实的问题,本人对这些编辑进行的清理,并对原先堆砌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总结,同时补充其他相关的事实性信息,保证长期可读性,如果按照上面某些人的建议,是不是我也算是自己破坏自己长期参与编辑、维护的条目了?Misaka1366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1:58 (UTC)[回复]
    那些堆砌內容應該是WP:TEND,屬於WP:不合理的比重,適當清理和整理是合規也是建議的做法。--Nostalgiacn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2:14 (UTC)[回复]
    但是引用這樣指引也可以作為審查工具,如上述所謂堆砌負面內容或所謂失實,尤其涉及地域中心等等的問題,就更應該注意當編輯先設了些什麼的情況下、就可以導致使用這些工具事實上可能在其他不同專業和角度看,是否有同等給予其他編輯或讀者是一致觀感?還是說比重變化可以更結合不同角度的看法,不會製造一種和其他官方出版物或官方資料別無二致的樣貌?當然說法不是針對確實整理編排等等的工作,不過基於華文資訊圈和現背景實際狀態諸多因素,認為還是應該值得社群再深思一下。--約克客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02:25 (UTC)[回复]

    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嚴重滯後,請求按照現在的英文方針修改和擴充

    我在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06#司寇討論中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不是词典的版本主要內容還是user:Shizhao2004年根據英維翻譯的版本,和現在的英維en:Wikipedia:Wikipedia is not a dictionary脫節嚴重。假如嚴格按照現在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不是词典說法(「维基百科不是字典及词典,所以仅有一个定义而没有其它文字的条目不应该放在这里」),不管小條目是什麼類型,只有定義的話其實都可以去維基詞典,哪怕此類主題完全可以收錄進百科全書。而英文維基en:Wikipedia:Wikipedia is not a dictionary則開頭就列出了百科條目和詞典收錄範圍的異同(Each article in an encyclopedia is about a person, a people, a concept, a place, an event, a thing, etc., whereas a dictionary entry is primarily about a word, an idiom, or a term and its meanings, usage and history. In some cases, a word or phrase itself may be an encyclopedic subject, such as Macedonia (terminology) or truthiness.),下文還列出了表格作為比對,並且也沒有「维基百科不是字典及词典,所以仅有一个定义而没有其它文字的条目不应该放在这里(英文2004年版的方針:Wikipedia is not a dictionary, and an entry that consists of just a definition does not belong)」這句話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2月6日 (日) 18:25 (UTC) 看了看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的討論頁,似乎該方針18年來只有一次討論。--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6日 (日) 18:57 (UTC)[回复]

    同意。這個方針非常重要,應當更新。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11:11 (UTC)[回复]
    又來一個,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10#红土文化user:A1Cafel的理由正如英文現今指引所提到的「One perennial source of confusion is that a stub encyclopedia article looks very much like a dictionary entry, and stubs are often poorly written; another is that some paper dictionaries, such as "pocket" dictionaries, lead users to the mistaken belief that dictionary entries are short, and that short article and dictionary entry are therefore equivalent.」(條目寫的太短,容易和詞典搞混)--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6:17 (UTC)[回复]
    真的應該移動到詞典的是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08#咩噗此類非百科內容的詞語、流行語解釋。--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6:20 (UTC)[回复]
    (+)支持英維版本,精義就是en:Use–mention distinction,百科全書介紹紅土文化司寇兩事物,詞典解釋「紅土文化」和「司寇」兩個詞。詞典要收定義不代表百科不能收定義,好的定義是應有的百科內容,可以保留,以待擴充。(當然若條目僅有差的定義,換言之無百科價值,仍應刪除。)——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00:28 (UTC)[回复]
    6/8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18:31 (UTC)更新[回复]
    好,翻譯完的話是不是在這裡公示7天就行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1:19 (UTC)[回复]
    應該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13日 (日) 08:52 (UTC)[回复]

    已有初稿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在下稍作 說明

    1. 一些段落對「不是詞典」加以闡釋,且在下認為是社群一早就有的共識,衹是未有明文寫下,應該較少爭議。但以下幾項可能爭議較大。
    2. 如中維2002閣下所述,最大分別是廢除舊版的「僅有一個定義而沒有其它文字的條目不應該放在這裏」,僅有定義的小作品的存廢應(如常)按是否有百科價值(如是否屬「好定義」,是否小小作品,是否可直接用重定向代替)判斷。以「維基百科不是詞典」為由提刪將限於介紹標題用語本身而非標題所指代的主題的條目,如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08#咩噗,而不是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06#司寇,見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格格不入的詞典詞條
    3. 有關新造詞(如網絡用語),重申來源使用某詞(以指代某事物)與介紹某詞(該詞本身)的分別,強調按關注度、可供查證、非原創研究等原則,有關新造詞的條目需要介紹該詞的來源,僅有可靠來源使用該詞不足以建立條目,見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新造詞。本節並無新事,衹是從既有原則稍作延伸,但會有助澄清網絡用語條目的存廢。
    4. 作為「不是詞典」的推論,維基百科的條目不是介紹「狗」這個詞(該詞指代某種動物),所以首句不寫成「狗一種動物」,也不寫成「狗是動物的名稱」,而是介紹狗這種動物,寫成「狗一種動物」。見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修正首句的「指」,本節若獲採納可移入WP:格式手冊
    5. 標題詞性方面,英文有要求用名詞,但不符中文用法,所以相關段落在下已作修改,見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不當標題Wikipedia:命名常规對詞性保持沉默,實務上亦少見限制,所以希望寫明「未有限制條目標題的詞性」以作填補,防止因為詞性緣故令禁煙被移動至煙草禁制政策燭之武退秦師被移動至燭之武退秦師事件(近來多有條目以「事件」或「爭議事件」為名,宜重申是可以但非必需)。本節若獲採納可移入Wikipedia:命名常规
    6. Draft: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指向維基詞典建議啟用{{Wiktionary redirect}},假如中文採用的話,使用狀況不是很明朗(?)。舉例英文有en:IMNSHOen: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en: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日文則有ja:重点ja:保留

    以上,請求意見。——留言2022年2月14日 (一) 21:22 (UTC)更新[回复]

    第4點第一點可以接受是詞典的寫法。第二個表述,其實很多條目都在開頭講到「xx是指xxxxx」,本身這一表述可以算作百科方式的敘述。我再補充一條,假如說「狗是一個名詞,X朝就出現這一叫法」也算是一種詞典性質的寫法。--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03:22 (UTC)[回复]
    草稿原來已經都翻完了,厲害。--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06:16 (UTC)[回复]

    WP:AFD顯示詳細數據

    寫了個模板,會顯示近期被刪除、保留頁面的數目。能否在AFD使用?User:Ghrenghren/del_count_table/current--Ghren🐦🕗 2022年2月8日 (二) 12:55 (UTC)[回复]

    可以嘗試先放到wp:統計裡面。--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6:23 (UTC)[回复]

    配合WP:傀儡调查项目启动修改WP:傀儡方针条文

    为配合将于2022年2月14日启用的WP:傀儡调查条目,现根据WP:傀儡调查/管理员指引的内容修改WP:傀儡方针“处理傀儡”的条文:

    現行條文

    主账号 二、封禁主账号-在Wikipedia:当前的破坏页面对应的处理申请点击主账号的“封”链接以设置封禁。封禁时间按第一段的规则决定。

    三、标记主账号的用户页-除非有特别指示,主账号如未被标示,需要按以下规则在用户页加上标示。

    • 如主账号被有限期封禁,请不要替换主账号用户页的内容。
    • 经用户查核确定操作傀儡的主账号:将主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sockpuppeteer|blocked|checked=yes}}
    • 未经用户查核而确定操作傀儡的主账号:将主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sockpuppeteer|blocked}}

    傀儡账号 一、永久封禁账号-在Wikipedia:当前的破坏页面对应的处理申请点击傀儡账号的“封”链接以设置封禁。

    二、适当地标记傀儡用户页-除非有特别指示,傀儡账号如未被标示,需要按以下规则在用户页加上标示。

    • 如主账号被有限期封禁,请不要替换主账号用户页的内容。
    • 经用户查核确定为傀儡账号:将傀儡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blocked sockpuppet|主帳號|evidence=[[Wikipedia:元維基用戶查核協助請求|用戶查核]]}}
    • 未经用户查核而认定为傀儡账号:将傀儡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blocked sockpuppet|主帳號}}

    傀儡IP地址 二、封禁IP地址(如需)-在Wikipedia:当前的破坏页面对应的处理申请点击IP地址的“封”链接以设置封禁。管理员可自行决定封禁时间,但不应为永久封禁,以容许日后其他人能使用此IP地址进行编辑。

    提議條文

    主账号 二、封禁主账号-在WIkipedia:傀儡调查案件页面点击主账号的“封”链接以设置封禁。封禁时间按第一段的规则决定。

    三、标记主账号的用户页-除非有特别指示,主账号如未被标示,需要按以下规则在用户页加上标示。

    • 如主账号被有限期封禁,请不要替换主账号用户页的内容。
    • 经用户查核确定操作傀儡的主账号:将主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sockpuppeteer|blocked|checked=yes|spipage=案件名}}
    • 未经用户查核而确定操作傀儡的主账号:将无限期封禁的主账号的用户页全部内容替换为{{sockpuppeteer|blocked|spipage=案件名}}

    傀儡账号 一、永久封禁账号-在WIkipedia:傀儡调查案件页面点击傀儡账号的“封”链接设置永久封禁。

    二、适当地标记傀儡用户页-除非有特别指示,傀儡账号如未被标示,需要按以下规则在用户页加上标示。

    • 如主账号被有限期封禁,请不要替换主账号用户页的内容。
    • 经用户查核确定为傀儡账号:将傀儡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SPIsockpuppet|主帳號名稱|SPI檔案名稱(如不同)|checked=1}}
    • 未经用户查核而认定为傀儡账号:将傀儡账号用户页的所有内容替换为{{SPIsockpuppet|主帳號名稱|SPI檔案名稱(如不同)}}

    傀儡IP地址 二、封禁IP地址(如需)-在WIkipedia:傀儡调查案件页面点击IP地址的“封”链接以设置封禁。管理员可自行决定封禁时间,但不应为永久封禁,以容许日后其他人能使用此IP地址进行编辑。

    --百战天虫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15:57 (UTC)[回复]

    使用者查核方針是不是也要一併修訂來著?雖然本地目前沒有查核員,不過相關規定仍然應該與時俱進。——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8日 (二) 16:34 (UTC)[回复]
    (+)支持,忘了需要更新整個傀儡方針。--路西法人 2022年2月9日 (三) 05:11 (UTC)[回复]
    笔误,已改。--百战天虫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3:21 (UTC)[回复]

    公示7日。--百战天虫留言2022年2月12日 (六) 09:11 (UTC)[回复]

    在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嚴格執行WP:SOAP及WP:PLOT

    這問題已經困擾香港的社群成員許久了,尤其是在藝人(及歌曲)及劇集相關條目,自2021年5月後開始有人大量添加“100萬里程碑”及其他應遷移至fandom的內容,且香港社群無法移除相關資料。

    現在,本人請求:

    1. 移除所有軼事或相關段落。若資料有足夠關注度則應自成段落
    2. 移除所有在infobox以外的,與藝人相關的YouTube及其他音樂/影片平台資料(包括播放量/訂閱數,除非該事情已有超過三個可靠來源報道)

    歡迎討論。

    1233 T / C 2022年2月9日 (三) 05:08 (UTC)[回复]

    (+)支持--🎋🎍 2022年2月9日 (三) 06:06 (UTC)[回复]
    (+)支持:除此之外,我對音樂作品中派台歌曲成績也有意見,近期有大量電子媒體的排行榜放到備註一欄,影響觀感,而且有關排行榜大多數沒有二手來源,因此我建議也同與藝人相關的YouTube及其他音樂/影片平台資料一樣,需要有超過三個可靠來源報道來證明其關注度。
    @CyrussKK1230Manman123123FactrecordorFran1001hkManchesterisbestSeoTae現邀請常見於編輯香港娛樂條目等人給予意見。--幻柘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6:45 (UTC)[回复]
    (-)反对有些電台歌曲排行榜都是根據播放數量而進行排名,YouTube點擊次數亦是直接影響該段影片能否排熱搜,如果將每首歌曲點擊次數,作階段性紀錄,譬如每100萬進行紀錄,到200萬又一次編輯,為有代表性的歌曲個別增加獨立欄目加以說明,這樣處理我覺得也是可行辦法。--Manman123123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6:30 (UTC)[回复]
    • @Wongan4614派台這個歌曲成績的內容會牽涉非常多的歌手條目,個人認為需要小心審視,不過只要有來源不妨保留。Fran·1001·hk 2022年2月9日 (三) 07:02 (UTC)[回复]
      認為只需要放四/五台的排行榜就可以,其他的都是畫蛇添足。--1233 T / C 2022年2月9日 (三) 07:11 (UTC)[回复]
    • @Wongan4614電子媒體的排行榜基本上不太可能有三個可靠來源報導,即使有也更加影響觀感,不如直接全部刪去。另外,是否單曲獨立成一頁面即可記錄?--CyrussKK1230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7:10 (UTC)[回复]
      同意全部刪去,但事實上如果電子媒體的排行榜沒有三個可靠來源報導,即是代表該歌曲在有關電子媒體排行榜並沒有關注度,因此即使另外獨立成條目也難而記錄。只是我認為,如獨立成條目而記錄則認為可比放到派台歌曲成績備註一欄寬鬆,因為電子媒體排行榜放在派台歌曲成績必須要與派台歌曲成績有相近關注度。--幻柘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8:52 (UTC)[回复]
    支持清理的精神但(-)反对当前太简单的提案。(1)“轶事”一节一般用于暂时收纳编辑者尚未找到并入正文的方法的信息,如果一刀切删除,将使一些信息失去了被其它编辑者整理的机会。(2)“YouTube及其他音樂/影片平台資料”:“资料”的定义模糊,无法支持;如果是指播放次数,则的确不适合单独成为章节,而且不管有多少個可靠來源報道。--Benevolen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07:56 (UTC)[回复]
    這樣說好了,現時就是有編者濫用「軼事」一節添加大量在維基百科不太合適的內容。該類型內容應移至沙盒或外部站點,而非正文。關於播放次數,若事情已成新聞內容(例如「玻璃心」一曲的播放次數),則應仍然放在正文加以敘述,因該事情以非單一事情。另外,資料的定義認為播放次數及訂閱人數,以及其他在歌手的"About"分段會出現的內容,例如聯絡方法及簡介。其他資料則應當依照來源的可靠程度重新處理。--1233 T / C 2022年2月9日 (三) 08:45 (UTC)[回复]
    (-)反对:抱歉這個方案完全是沒有讀U:Antigng/方針提案所得出來的草案。完全不能接受。軼事整合應該按WP:TRIV在完成,不能WP:V就全部移除。而Youtube的WP:SOAPWP:PLOT,抱歉何處見得是過度的統計清單?最嚴重的播放數以列表的角度而言也不超過十項,何以見得是WP:PLOTWP:SOAP依我認為這些需要是第一手來源才是能產出一大堆WP:SOAP的內容。大眾傳媒的觀點很難是WP:SOAP的內容又或者是WP:FAN的內容。和多少個可靠來源沒有關係,一個可靠來源假如能有效整合其第一來源生成中立的文章,不太可能是WP:FAN,反之缺乏有效改寫,照搬第一手來源的話就有可能是WP:FANWP:TRIVWP:PLOT。歌單可以看看en:MOS:CHARTS,應該討論中有不少有價值的提案。我不見得這個方案能有效解決問題。--Ghren🐦🕕 2022年2月9日 (三) 10:10 (UTC)[回复]
    電子傳媒的榜單是一個矛盾的問題,NT:MUSIC可以讓電子傳媒的榜單証明關注度,但是現在又要用WP:PLOT刪掉,這個邏輯是不是有什麼問題。--Ghren🐦🕕 2022年2月9日 (三) 10:16 (UTC)[回复]
    關於排名的問題,我覺得問題主要是大量不相關的排名(暫時四/五台我認為是最合理的)。現在的問題是有人「里程碑」式記載大量愛好者內容。--1233 T / C 2022年2月9日 (三) 12:52 (UTC)[回复]
    寫得像「點擊率亦持續上升,於10月14日達100萬點擊率,於11月19日達200萬點擊率,於12月16日達300萬點擊率,於12月31日達400萬點擊率,於2022年1月31日達500萬點擊率」然後只有100萬和500萬有來源的自然不行,不相關的排名是指只包括點擊率還是包括串流或者其他古古怪怪的榜單。--Ghren🐦🕘 2022年2月9日 (三) 13:10 (UTC)[回复]
    是,串流榜單因其特性故不宜放進條目(經常更動)--1233 T / C 2022年2月9日 (三) 15:16 (UTC)[回复]
    其實派台歌曲成績中放置串流榜單有一個問題,如炎明熹的派台歌曲成績有列出iTunes熱門歌曲榜、馬來西亞KKBOX廣東歌曲排行榜、新加坡KKBOX廣東歌曲排行榜等,但當中其實並沒有指出當中的榜單為日榜、周榜或是月榜,甚至是年榜,除非如一表人才把當中每個表單以日榜、周榜列出,否則難以辨別(雖然有關表單也有其問題)。
    除此之外,放置其他榜單本意是想證明歌曲在外地流行程度,有關這方面,本人建議需要多個新聞來源證明該歌曲在有關榜單關注度。--幻柘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1:13 (UTC)[回复]
    我還沒有時間詳看en:MOS:CHARTS,一般來說這些條目出現的排名一般都是最高的排名,於是都是日榜。實際上這些日榜的參考價值並不大。我認為多個來源証明關注度這個操作會產生來源炸彈的現象,不是太好。或者可以規定這些榜單要在維基上有條目才可收錄,以証明不是不知名榜單?--Ghren🐦🕚 2022年2月10日 (四) 03:13 (UTC)[回复]
    (-)反对:對於(1)軼事,反對,理由與Ghren相同。對於(2)榜單,沒有意見。--Factrecordor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6:24 (UTC)[回复]
    1. 請提供「受影響」的條目例子說明。2. 請慎用「香港社群」一詞,正如「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不完全等同「中國大陸社群」。3. 「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包括香港以外的「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Mewaqua留言2022年2月9日 (三) 18:00 (UTC)[回复]
    我本人非發表議題人,但有關問題本人而深受其害,因此我可以代其作答。
    1.請提供「受影響」的條目例子說明。
    我本人單是從炎明熹姚焯菲中,已看到有人大量添加「100萬里程碑」以及榜單排名(如YouTube、iTune等),甚至當中內容於個人經歷已超過一半,但事實上,「100萬里程碑」以及榜單排名並非個人經歷,只屬其他人對該藝人的支持,因此不應隨意加入。
    同樣是從炎明熹姚焯菲等藝人,長期可以看到有人更新YouTube 資料,但YouTube 資料本身用途是用於單人Youtuber或是Youtuber團體,因此藝人條目加入YouTube 資料不適合,除非有關YouTube為其主要關注度。
    2. 請慎用「香港社群」一詞,正如「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不完全等同「中國大陸社群」
    3. 「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包括香港以外的「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
    是的「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包括香港以外的「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但提出的問題大多出現於香港的「劇集/藝人等演藝相關條目」,如剛才所指的炎明熹‎姚焯菲以外,還有好日子 (無綫電視劇)牛下女高音等有關軼事沒有來源但未被刪去,正因其數量之多而導致「香港社群無法移除相關資料」,當中所指「香港社群無法移除相關資料」也是指出有關問題已長期出現,因此應該就這次討論而得出共識--幻柘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1:47 (UTC)[回复]
    查看了阁下提及的炎明熹牛下女高音,其中前者的播放次数和平台排名、后者的轶事都因为无来源且很可能不会有来源而可以删除,不需要专门建立新方针。--Benevolen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03:30 (UTC)[回复]
    播放次數和平台排名有來源,以及軼事也有些有來源才是今次最需要解決的地方,近期一直都有要求劇集的軼事需要提供來源,但眼看越來越多內容都是WP:FAN,以及播放次數和平台排名其實都有一定問題。--幻柘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12:30 (UTC)[回复]
    所以还是直接下手删就好了。之前一大堆琐碎的艺人奖项列表就是长期没人下手清理,后来一次讨论后全清理掉了。--Benevolen留言2022年2月10日 (四) 18:02 (UTC)[回复]
    • (=)中立:雖然很想贊成,但細節可以再討論。「移除所有在infobox以外的,與藝人相關的YouTube及其他音樂/影片平台資料(包括播放量/訂閱數,除非該事情已有超過三個可靠來源報道)」,記得藝人infobox不支援YouTube,一旦遇到YouTube系或只擁有YouTube管道的藝人,外部連結章節會不能放YouTube。播放量/訂閱數方面我建議只要有第3方就好(不限數量),除非逼不得已才能用YouTube當查證來源,但要有存檔。
    • 順帶一提,NT:MUSIC只負責關注度,況且WP:PLOT也提到「條目應該包含足夠的說明文字把統計資料所蘊含的來龍去脈介紹給一般讀者」,單純展示榜單成績真的可以刪掉。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2年2月12日 (六) 15:59 (UTC)[回复]

    WP:UPNOT调整

    WP:UPNOT的列举项并非全是“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存在逻辑矛盾。为此我做了这笔修改,未实际更動指引内容,但由于调整了顺序,在此说明一下。--Lt2818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6:30 (UTC)[回复]

    • 我改了什么:把與“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無關的內容统一放在后面,前置“此外,用户页上亦不能放置”之句。
    • “取得社群共識再去修改”:未修改方針指引文意的编辑可直接进行
    • “修訂版本差別有夠難看”:可以不用看版本差別,直接对比前后两个版本。
    --Lt2818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9:22 (UTC)[回复]
    @Lt2818Wikipedia:共识#微小修訂簡易規定:“如該提案……為對方針指引等規定的單純語法調整、錯別字更正或現實性對應調整(事實性修訂),且無人對相關修訂提案是否單純語法調整、錯別字更正或現實性對應調整(事實性修訂)提出合理質疑……該修訂提案可立即執行,而毋須跟從基本規定。該修訂提案獲立即執行後,應在{{Bulletin}}的「公告」欄位加入連結宣告該修訂已獲進行。”我認為Hijk910的留言可能具足有人“對相關修訂提案是否單純語法調整、錯別字更正或現實性對應調整(事實性修訂)提出合理質疑”的要件(但如確認並不具足,此提案則確然可以立即執行)。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5日 (二) 01:36 (UTC)[回复]
    我的理解是这个应该只规范客栈提案(即,提案提出来了才这样做),否则我们相当于禁止未经公告的事实性修订,这个既不现实,又可能导致bulletin变成垃圾场。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5日 (二) 02:03 (UTC)[回复]
    此擬議修改牽涉以下修改:
    • 序號修改:原2至4→8至10,原5至10→2至7(1、11至13序號不變);
    • 於新第8項(原2)前加入“此外,用戶頁上亦不能放置:”句;
    以上。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5日 (二) 01:45 (UTC)[回复]
    @Hijk910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15日 (二) 01:47 (UTC)[回复]
    我觉得这个很明显了,鸭子测试一望而知。版本差异功能没有那么智能,要习惯 囧rz……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15日 (二) 02:00 (UTC)[回复]

    维基百科:關注度 (書籍)準則裡面加個動畫片

    現行條文

    该書曾經改編成在數個商業劇院中播放的電影、於任何國家的電視網路或有線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

    提議條文

    该書曾經改編成在數個商業劇院中播放的電影、於任何國家的電視網路或有線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動畫。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

    User:Red16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2/13#天官賜福 (小說)裡面提到的保留依據是「已经被改编成新番的原作,中日同步播出,你跟我说关注度过期?」 ,不過维基百科:關注度 (書籍)裡面居然沒有提到動畫片,所以提議增加一項動畫片。(講不出實際反對理由只會抬槓的人別來搗亂)--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8:01 (UTC)[回复]

    沒有意見。--Ghren🐦🕓 2022年2月13日 (日) 08:15 (UTC)[回复]
    已有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hiJK910 走先喇 係咁先喇 下次再玩吖 2022年2月13日 (日) 08:48 (UTC)[回复]
    那往這個指引裡面加一下動畫片應該沒問題吧?我之前都沒考慮到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這個關注度。--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8:55 (UTC)[回复]
    要加的話,「動畫」就好,不用「動畫片」。-hiJK910 走先喇 係咁先喇 下次再玩吖 2022年2月13日 (日) 08:59 (UTC)[回复]
    好--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9:03 (UTC)[回复]
    這樣的話就寫作「存在跨媒體改編作品,並且在公開場合(如電影在數個商業劇院中播放、電視媒介作品在任何國家的電視網絡或有線電視台播放、發售改編書籍作品等)發佈或演出。」然後WP:5P5改掉就好。--Ghren🐦🕓 2022年2月13日 (日) 09:05 (UTC)[回复]
    WP:5P5改掉?--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3日 (日) 09:14 (UTC)[回复]
    (-)反对:改動意義何在?難道電影和電視劇就不能是動畫嗎,討論格式(例如音樂劇、廣播劇)還有道理但風格就很詭異了。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2年2月15日 (二) 05:40 (UTC)[回复]
    電影和電視劇可以是動畫。如果管理員能認定書籍改編成動畫符合维基百科:關注度 (書籍)以及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的話不加也可以。--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06:19 (UTC)[回复]

    精神分裂症用户编辑

    wp:AUTISMWP:ESSAY已有, 希望增加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人群编辑论述。 另外,是否有必要直接封禁此类思觉失调用户? 利益相关:本人疑似精神分裂症 --Kjkluk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06:58 (UTC)[回复]

    直接封鎖此類思覺失調用戶:不用,封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破坏,何况我们不歧视任何人 Wiki emoji | 😷🅔🅜🅞🅙🅘🅦🅘🅚🅘😷 祝百毒不侵~ 2022年2月15日 (二) 07:5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