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客家八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客家八音
表記
客家語漢字 客家八音
客語白話字 Hak-kâ pat-yîm

客家八音客家語拼音方案四縣腔::hagˋ gaˊ badˋ imˊ ;客家語拼音方案海陸腔:hag gaˋ bad rhimˋ ),臺灣的客家音樂,分布在南台灣六堆客庄(高雄美濃屏東)等地,是客家人發展出的特有音樂文化。其中以苗栗和六堆地區的客家八音最為著名。目前於某些學校中的社團及社區的業餘團體都有客家八音團。

八音原指「」八種樂器材料[1]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重要的樂器,通常為領奏樂器。

音樂特點

[编辑]

客家音樂中,八音是由鼓吹、弦索形式組合而成的器樂音樂,以嗩吶與打擊樂器為主的合奏音樂。長期以來客家八音受到客家大戲亂彈戲四平戲京劇歌仔戲,乃至於廣東音樂及當時所謂的流行音樂影響,所以曲目和樂器都隨著時間有許多的改變。客家八音可說是客家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傳承著儒家思想中「禮樂文化」的表現,所以才會在重要的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神明誕辰等慶典活動中,扮演典禮過程的一部分。客家八音最重要的樂器為嗩吶,其擔任主奏,所以在技巧方面可以在八音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他樂器會依照編制的大小而有所改變,八音團可由四人、五人、六人、七人與八人等所組成。[2]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社會發展以宗族體系為核心,以神權崇拜為權力基礎的階級制社會,展現核心價值與天人秩序的祭祀禮儀。儀式是社會性質的行動,人民藉由儀式和天、祖先產生連結。八音在儀式思維中被賦予多重的象徵意涵,「樂」是一種儀式表演,祭儀中各種演出相互交融,於儀式中顯示具有意義、塑造天人感應的形式。在傳統禮樂制度裡,「禮」與「樂」兩個概念是不分割的。 「樂」是展演「禮」的表演形式,透過八音「樂」的聲音,外顯形式的實踐手段與具體形式,是儀式中傳遞文化內在意義的重要介面。過去多用於國家祭祀行為的「樂」,現普遍於常民社會祭祀行為中出現。《樂記》「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者相親,異者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傳統儀「禮」中的「樂」是不能忽視的一環,「樂」為儀禮帶來莊嚴肅穆的現場,亦是作為與神靈溝通的一部分。雖然八音電子音「樂」的播放競爭到現場八音團的場,但在祭儀中播放八音仍舊是必要的,也許型態不同,但藉由「聲」的播放,讓人們可感受到「禮」的進行,也可透過「音」的傳達,讓禮生或福首可傳達人民的期許,也讓「禮」的氛圍更為莊敬,帶領人們通過儀式。[3]

演奏型態

[编辑]

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主要以鑼鼓樂加上嗩吶類吹奏樂器。演奏內容可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則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 吹場樂:即一般所說的「鼓吹樂」,以嗩吶和打擊樂器為主。多用於祭典、迎送神靈、賓客及廟會演奏。吹奏內容大部分是傳統曲牌,以北管居多,少部分為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的曲牌
  • 絃索類:可視為民間的小樂隊合奏,含有表演欣賞的特質,演奏內容十分廣泛,常用於戲劇伴奏演出。由於樂器多而人數少,頭手和打擊手必須身兼兩種以上樂器。[4][5]   

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都有不同。南部的客家八音屬於小而精簡的合奏,使用樂器有嗩吶、二絃、胖胡、大鑼、小鑼、小錚鑼、梆子、堂鼓,編制通常為4人,演奏內容以傳統曲目為主。而北部的客家八音所使用的樂器,文場包括嗩吶、殼子絃、和絃、吊鬼子、三絃、揚琴、喇叭絃、秦琴、笛子等;武場則有單皮鼓、梆子、竹板、通鼓、小鈸、大鑼、小鑼、小錚鑼等。編制上以6人最常見,最多8人。演奏內容含鼓吹樂、民間小曲、大戲等。

依歲時節令之不同,演奏場合可分數種:

  1. 起天神
  2. 接媽祖
  3. 神明誕辰
  4. 中元普渡與建醮
  5. 還神
  6. 喜慶場合...等。[6]

使用樂器

[编辑]

美濃客家八音

[编辑]
  • 二弦(客語,就是歌仔戲殼子弦的胡琴類樂器,是胡琴的頭,定弦純5度)
  • 胖胡(客語,就是冇弦,是胡琴第2把手,定弦純5度)
  • 直簫或橫(品仔調;笛曲的旋律領奏樂器)
  • 嗩吶(笛仔。吹打樂;鼓吹樂;嗩吶調的旋律領奏樂器)
  • 民樂二胡(輔助性質)
  • 打擊樂器(鑼、鼓、梆子、鐃鈸等,南北大致相同)

其它樂器

[编辑]

吸收自粵樂的樂器

[编辑]

音樂風格

[编辑]

美濃地區的客家八音傳統上為四人編制,其所演奏的曲調和國樂明顯有別,而在吹場的演奏上,藉由嗩吶領導樂曲的演奏,加上鑼鼓伴奏,也顯得節奏流暢並穩定,著名曲目有《大團圓》和《大開門》等。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書經.舜典>所載的「八音克諧」,及<周禮.春官宗伯>提到:「大司樂長成均之,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尚書.益稷>列出:「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等,皆可看出八音之名源自於不同材質的樂器所演出的樂曲,也是泛指其所演奏出的音樂。
  2. ^ 洪, 佩華. 客家流行音樂發展之研究 (PDF).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05-2016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13). 
  3. ^ 鍾, 兆生. 遺產化過程中美濃客家八音與地方常民生活關係之研究 (PDF). 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05-2016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13). 
  4. ^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mauli/chushin/5/4d.htm[失效連結]
  5. ^ 【新竹地區客家八音之研究-以葉金河為例】 黎錦昌撰
  6.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s://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121880929/track[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