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秀 (明朝)
刘文秀(1633年[來源請求]—1658年),陕西延安人,明末张献忠义子,南明蜀王。

生平[编辑]
早年追随张献忠。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西政权正式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合称为“四将军”。顺治三年(1646年),張献忠在四川南充戰死,与孙可望等率余部数万人南走,入雲貴,连克遵义、贵阳。大西军余部在云南建立政权后,称抚南王。
“四将军”归附南明后,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刘文秀受封济国公。永曆六年(1652年),刘文秀率大西军步骑六万出川南,由叙州、重庆进围成都,杀清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迫使吴三桂败走川北保宁。劉文秀與吳三桂部戰於保寧,輕敵大敗,刘文秀的部将王復臣自杀身死,刘文秀退回貴州。同年七月,孙可望奏请永历帝封刘文秀为南康王。永历十年(1656年),刘在昆明,李定国拥永历帝至昆明,刘被封为蜀王。孫可望聞訊大怒。隔年,孙可望背叛南明,刘文秀與李定国大败孙可望於交水,孙可望率部屬六百餘人至寶慶降清。
永曆十二年(1658年),刘文秀在四川山區操練,收集孙可望部下兵将,多达三万余人。李定国要求永历帝召回劉文秀,此舉使得日後清军的三路进攻贵州进展得极为顺利,而李劉兩人由是出現心結,文秀内心非常苦闷,“将一切兵马事务悉交护卫陈建料理,亦不出府”[1],四月二十五日病卒于昆明[註 1]。其子刘震后来也降清。
注釋[编辑]
- ^ 《求野录》載為四月二十五日。倪蜕《滇云历年传》卷十均系于四月。《明末滇南纪略》卷八《蜀王旋滇》云“于是岁六月薨”,误。
参考文献[编辑]
- ^ 《明末滇南纪略》卷八《蜀王旋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