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四邑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邑人
(Sze Yup Ngin)
总人口
800-900万
分布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香港澳门
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语言
粤语四邑方言广州话
宗教信仰
传统的汉传佛教道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
近代的基督新教天主教
相关族群
广府人、其他汉族

四邑人(Sze Yup / Siyi People),也称四邑民系(后亦加上鹤山称为五邑人五邑民系)是汉族广府民系的一支。主要分布于古代新会县范围内(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其海外侨民遍布全球各地。南宋时有赵宋皇族等中原、江西移民由珠玑巷迁入,因此四邑话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赣语的特征。 尽管学界常视四邑人为广府民系的一支,但其亦保留了与其他广府族群不同的身份认同。四邑人是大多数华裔国际知名人士的来源,诸多演员和歌手为四邑人。在亚裔美国人中,四邑人在政治方面具有影响力,是第一批被选为州长、市长和美国国会议员的亚裔美国人。[1]

四邑人中涌现过不少著名历史人物。四邑江门)被认为是中国的院士之乡,出过院士总人数为31人。[2]

语言

[编辑]

四邑人使用粤语四邑话,又称冈州话。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现代因新宁(今台山)侨民众多,使台山话成为海外四邑族群的常用交流语言,更有“小世界语”之称。

而台山话与标准粤语(广州话)差异较大,因此广州话使用者较难理解台山话,通常能相互了解程度只有30%。[3][4]

香港四邑人主要聚居于贫民区如公屋区观塘区秀茂坪、唐楼㓥房区深水埗区中西区。由于英属香港政府独尊粤语广州话,使之成为香港通用语言,因此在香港出生和成长的四邑人和其他汉族民系都融入了使用粤语广州话的香港社会。以四邑话为日常用语者锐减到占总人口的0.6%。

文化

[编辑]

文化上,四邑人与其他广府族群较为相似。许多四邑人在娱乐业、商业和政治等领域发光发热。

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著名政治人物就有新会人梁启超伍廷芳等。

新会人梁启超

在香港的四邑人有:利希慎刘德华Beyond(乐团)、陈百强关智斌容祖儿陈启宗曾俊华李国能等等。 四邑人在娱乐影视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在音乐和电影领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电影中,可以听到粤语四邑方言,特别是在麦嘉执导的许多电影。 由于今五邑地区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鹤山)出过不少影视明星,因此,江门市兴建名为江门星光园英语Jiangmen star park的公园。[5]

四邑地区台山也是中国大陆排球的诞生地而闻,其排球发展始于移民海外华裔回到台山,台山排球赢得了多个省级和全国冠军。周恩来曾经说过:“台山是国家运动体系的一半。”[6]

祖籍江西江右人在四邑相当多,暗示有很多古早的江西的江右人移民进入四邑。另根据开平水口龙塘何氏族谱,其一世祖,原籍广西来,于北宋年间侨居开平为官。

海外移民

[编辑]

四邑人在海外华裔民系中分布广泛,四邑地区为“著名侨乡”。四邑海外华裔侨民分布在五大洲的9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古巴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7]

四邑人在华裔美国人的历史上有重要巨大影响力和贡献,四邑籍华人是第一批被选为美国市长和美国国会议员的亚裔美国人,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也是由早期四邑籍华工兴建。

广东省新宁新会境内的新宁铁路,由广东新宁(今台山)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1909年通车。此路是继潮汕铁路之后,中国的第二条商办铁路。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antowicz, Edward R. The Rage of Nation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 June 1999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通过Google Books. 
  2. ^ Google Translate. translate.google.co.uk.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Cantonese speakers have been shown to understand only about 30% of what they hear in Taishanese (Szeto 2000)
  4. ^ (Ma & Cartier 2003)
  5. ^ "江门星光园" nddaily.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6. ^ Archived copy. [200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7. ^ Archived copy. [201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8. 《江门五邑海外名人》(第一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初版)

9. 《中西区地方掌故》(香港中西区区议会出版 二零零五年增订版)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