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征服吐蕃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0月23日) |
蒙古征服吐蕃是指13世紀以來蒙古對於吐蕃(今西藏)地區的入侵。蒙古帝國最早與吐蕃的交往,根據西藏歷史説法是蒙古入侵西夏以後。當時古魯格·多爾濟汗派手下尼魯呼那顏到柴達木盆地商量投降,但多數學者認為不是事實。首次真正入侵是1240年多達那波以3000人入侵造成500吐蕃人死亡。之後吐蕃投降成為蒙古帝國一部分。元朝建立後吐蕃地區成為宣政院轄地。[1]
1246年,應窩闊台之子闊端的邀請,藏傳佛教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攜其十歲的侄子八思巴和六歲的侄子恰那多傑到達甘肅涼州(今甘肅武威)。1247年,貢噶堅贊與闊端會晤,商討吐蕃的歸屬事宜。隨後,薩迦班智達寫《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致烏思藏善知識大德及諸施主的信》,勸說吐蕃政教首領無條件歸屬蒙古皇室。[2]
過程
[編輯]首次接觸
[編輯]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大軍在今文縣地區與金朝的戰鬥中首先接觸到了藏族。
歸屬蒙古
[編輯]蒙古王子闊端,是窩闊台的兒子和貴由的弟弟,在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被委派入侵吐蕃(目的是制服南宋)。當時蒙古屠殺了直貢的一些僧人和平民,燒毀了直貢寺。蒙古人希望找到一個單一的君主來投降,但卻發現西藏各地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沒有一個中央政府。於是找來勢力最大的法主薩迦·班智達到涼州談判。闊端在見識到薩迦.班智達強大的個人魅力和雄辯能力以及醫學技巧之後,對藏傳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極力勸說班智達留在涼州,涼州會盟促成了西藏的主要宗教領袖與蒙古君主以後的布施關係。[1]
結果
[編輯]蒙古人於是在西藏駐軍、普查人口、設立驛站,在元朝中央設以八思巴為首的宣政院和派親王出鎮,一直到元末帕竹政權成立為止。
後續
[編輯]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蒙古和碩特部首領顧實汗發兵攻打西藏藏巴汗政權,並於次年(1642年)再次降服前後藏,建立和碩特汗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蒙古準噶爾汗國派兵入侵西藏,次年(1717年)攻入拉薩,殺死了和碩特汗國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西藏遂為準噶爾汗國所統治,直到三年後(1720年)準噶爾軍被清朝軍隊驅除出西藏,清朝遂征服並統治西藏。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Zofia Stone, Genghis Khan: A Biography, Vij Books India Pvt: 60, 1 March 2017 [2020-03-17], ISBN 978-93-86367-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 ^ 蘇發祥. 〈王啟龍:《八思巴生平與對勘研究》〉. 劉東 (編). 《中國學術‧總第十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商務印書館. 2002年: 第336頁. ISBN 9787100035651 (中文).
12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