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反腐
朱元璋反腐又稱朱元璋反貪[1][2],指的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反腐事件。朱元璋反腐是下了重典的,他反腐主要以鐵腕懲貪,不避親故,法不徇私著稱[3],對貪官動則處以梟首和剝皮示眾的酷刑。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並沒能有效地遏制腐敗[4]。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發動並全程領導了史上最大最嚴的反腐肅貪運動[5]。他以猛治國稱[6],大力打擊貪污[7]。
手段
[編輯]設立《大明律》和《大誥三編》
[編輯]朱元璋訂《大明律》,編《大誥》,對懲治腐敗做出詳細規定,並嚴厲實行之[8]。朱元璋親自參與主持的《大明律》中將《受贓》專門設為一篇,其中詳盡規定了對於腐敗的懲罰,為他以後的鐵腕反腐奠定了基礎。同時朱元璋下令將《大誥》等其他多種司法教材發到每個家庭中去,而且規定官府執法時凡是家裡藏有《大誥》的,就可罪減一等,反之,要罪加一等。同時《大誥》還被列入全國各級學校的必修課程,連科舉考試都從《大誥》中出題。一時間從學校到民間講讀《大誥》蔚然成風[5]。
嚴懲腐敗分子
[編輯]朱元璋自幼出身貧寒,對政治貪污尤其憎惡,其對貪污腐敗官員處以極其嚴厲的處罰,凡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剝其皮,內充實草;並在府州縣衙之左立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5][7]。在朱元璋主政期間,大批不法貪官被處死,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其中甚至因為郭桓案、空印案殺死數萬名官員[9]。
設立監察機構
[編輯]朱元璋為了加大反腐力度,設立了從朝廷到地方的監察機構,其組織之嚴,權力之大,都是前朝歷代絕無僅有的。在中央朱元璋設立最高反腐機構都察院,將刑、檢、法職能集於一身。不久又設置六科給事中,專事糾舉彈劾六部中的貪官污吏。在地方上,除了有朝廷派遣的監察御史外,同時又在各省設按察司,掌監察之職;後來又設立「巡撫」制度,由朝廷派親信重臣大臣到各地出巡,監察地方官吏[5]。
廣開言路鼓勵民間反腐
[編輯]朱元璋在鐵腕反腐的同時,還鼓勵民間反腐。朱元璋在午門外設立「登聞鼓」,號召受冤的百姓們擊鼓鳴冤。為了防止此行為虛設,同時命令一名御史每天在那裡負責,但凡是民間有冤情,地方官員又不受理的百姓們,當事人可以擊登聞鼓,並由在那裡負責的御史帶着上奏;為了讓下級官吏有參政機會,朱元璋打破常規,規定不論朝廷官員品級、隸屬均可參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隱情還可單獨召見;朱元璋不僅允許民告官,還鼓勵百姓越級告狀;他甚至鼓勵普通百姓把貪官直接綁赴京城治罪,各級官員如果膽敢「截訪」,就治以誅滅家族的重罪。於是,在朱元璋的反腐力度下,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押解着貪官污吏行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5]。
影響
[編輯]由於朱元璋的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10]。朱元璋開展雷厲風行的肅貪運動,歷時之久、措施之嚴、手段之狠、刑罰之酷、殺人之多,為幾千年封建歷史所罕見。
儘管朱元璋反貪決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使腐敗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未達到徹底清除腐敗的根本目的[11]。
參考文獻
[編輯]- ^ 朱元璋反貪用酷刑:貪官要剝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鳳凰網
- ^ 朱元璋反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騰訊網
- ^ 明太祖朱元璋惩贪不避亲:为反腐处死亲侄子与亲女婿. 北京: 鳳凰網. 2014-07-01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中文).
- ^ 不让"四风"和腐败"树倒根存". 北京: 東方網. 2009-01-15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中文).
- ^ 5.0 5.1 5.2 5.3 5.4 朱元璋反腐存漏洞: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北京: 新華網. 2014-07-15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中文).
- ^ 《大誥》:「 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 ^ 7.0 7.1 葉子奇《草木子》記載:「凡守令貪酷者,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府、州、縣衙之左,特立一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官府公座旁,高懸一剝皮實草之袋,使之觸目驚心。」
- ^ 历史上的朱元璋反腐:强人政治 人亡政息. 新華網. 北京. 2014-05-28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中文).
- ^ 朱元璋反腐:全国省部级官员几乎全涉案. 北京: 新華搜狐網. 2014-06-17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中文).
- ^ 趙翼. 《廿二史剳记》.
明初「崇尚循良,小廉大法,幾乎兩漢之遺風,且駕唐宋而上哉」
- ^ 从朱元璋的反腐倡廉说开去. 北京: 人民網. 2009-01-15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