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8.161.93.90留言2018年12月20日 (四) 13:1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回回语
語系
印欧语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回回语是中亚现代波斯语的初始形式,即早期新波斯语(early new persian),也为元朝及明朝初期回回人所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曾为元朝三种官方语言之一(另外两种为汉语,蒙古语),并设有回回国子监等机构进行回回语的翻译教学工作,后因明王朝颁布同化政策,它的使用范围从最初的口头语变为清真寺回族经堂教育的书面语言,当代回族人口语中的波斯语单词即为回回语遗留,具有显著的回回语语音特征及用词习惯。

近现代有不少学者对回回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整理,较为有影响力的是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胡振华教授等等,而民间做此项研究的学者也不计其数,根据古籍记载中的回回语口音看,回回语接近于现在的平原塔吉克语,而与伊朗的德黑兰方言略有差别,但差别仅在元音方面。[1][2][3]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0). 
  2. ^ 丁世仁:中国“回文”——“回回字”的历史演进. [201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9). 
  3. ^ 回族语言与波斯语的关系探析. [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