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易參同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易參同契
原名周易參同契
作者魏伯陽
系列論說系列
語言中文
主題煉丹
發行資訊
出版地點中國
中譯本出版日期東漢末期
媒介線裝書
頁數35章(大易總敘-自敘啟後)
系列作品
前作《五相類》

周易參同契》又名《參同契》,是一本講煉丹術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王」。作者是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的書名中「參」音cān(ㄘㄢ)[1][2],指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於一。

出書時期

[編輯]

《周易參同契》最早出現在東漢末期。作者魏伯陽的事跡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大致生活在漢桓帝(公元147年 - 167年)時期。

《周易參同契》託名陰長生注本序云∶「蓋聞《參同契》者,昔是古《龍虎上經》,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從事,北海(今山東昌樂)人也。後因越上虞魏伯陽,造《五相類》以解前篇,遂改為《參同契》。更有淳于叔通, 補續其類……叔通親事徐君,習此經。」

內容佈局

[編輯]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以及《周易參同契鼎器歌》一首,共約6000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韻文體及少數長短不齊的散文體和離騷體寫成的。全書用周易爻象來論述煉丹成仙的方法。被道教的外丹內丹派都視為重要的著作。書中用煉丹術語來介紹修煉方法,使得本書非常晦澀難懂,而書的文風也對後世的丹書有很大影響。

理論濫觴

[編輯]

《周易參同契》指出,物質變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煉丹過程正如以檗染黃,煮皮革為膠,用曲櫱等等一樣,是「自然之所為」,「非有邪偽道」。他還將陰陽五行學說用於解釋煉丹術現象,認為萬物的產生和變化都是「五行錯王,相據以生」,是陰陽相須,彼此交媾,使精氣得以舒發的結果。魏伯陽認為修丹與天地造化是同一個道理,易道與丹道是相通的,所以能用《周易》的道理來解釋煉丹的道理,體現了煉丹家的哲學思維。

修煉之路

[編輯]

在道教的領域中,《周易參同契》的丹道修煉是以為鼎爐,以坎離為藥物,和《黃庭內景經》以黃庭為鼎爐不同。修煉過程中,學人要保持和具備大易中庸和平、慈祥寬恕、體貼瞭解、周流無滯的性情與智慧。穿透種種的比喻,經過「乾坤萬年依舊在,六爻游盡一場空」的神會,終於領悟到天人同一之真理,親見「太陽流珠」的無限金華,達到宗教真理追求的目標。[3]

註解

[編輯]

外丹

[編輯]
  • (唐) 無名氏,《陰真君周易參同契》
  • (唐) 無名氏,《周易參同契注》
  • (宋) 盧天驥,《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內丹

[編輯]
  • (後蜀) 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流通最廣)
  • (宋) 無名氏,《周易參同契注》
  • (宋) 儲華谷,《周易參同契注》
  • (宋) 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
  • (宋) 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
  • (元) 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
  • (元) 陳致虛,《周易參同契分章注》
  • (明) 陸西星,《周易參同契測疏》,《周易參同契口義》
  • (明) 董德寧,《周易參同契正義》
  • (明) 蔣一彪,《古文周易參同契集解》(採「石函古本」,實即杜一誠改編本)
  • (清) 仇兆鰲,《古本周易參同契集註》(採「石函古本」,實即杜一誠改編本)
  • (清) 朱元育(朱雲陽),《參同契闡幽》
  • (清) 劉一明,《參同契經文直指》,《參同契直指箋注》,《參同契直指三相類》
  • (民)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彭曉《參同契通真義後序》:「參同契者,參,雜也,同,通也,契,合也,謂與諸丹經理通而契合也。」
    張覺. 商君書. 五南圖書. 1997. 古代「參」有「並」義 
  2. ^ 參同契.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3. ^ 董德寧:《周易參同契正義》,自由出版社.

來源

[編輯]

研究書目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