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重定向自普化天尊)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九天應元雷霆普化天尊,簡稱普化天尊,民間常稱雷祖,又稱雷神[1],為道教神祇,掌管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2],居住於九天應元府,內有九天雷門使者。天尊之誕辰為農曆八月初五,下凡日為六月廿四。[3]
起源來歷[编辑]
由於各地風俗傳說不同,其來歷說法不一,包括:
- 雷聲普化真王(黃帝化身)
- 《歷代神仙通鑑》:“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印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陽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 《雷霆玉經》中,長生大帝化雷聲普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作“神霄真王”。
- 道教中一些派別奉王天君為「雷聲應化天尊」[4]
閭山傳說[编辑]
道教閭山派傳說,天尊一次下凡降妖伏魔,但此魔遁入地底巢穴,並大笑天尊,雷擊不著。為此,雷聲普化天尊眼中長出手,手上又有眼,眼上又有手,無限循環,深入地底,最後在地底發雷,將此魔打死,被稱為九天千眼帝。
文獻紀載[编辑]
根據《明史》紀載,雷聲普化天尊「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示現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夫風雲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壇複有秋報,則此祭亦當罷免」。[2]
關聯經典[编辑]
-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5]
- 《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
-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
- 《雷霆玉樞宥罪法懺》
文學中的形象[编辑]
章回小說《封神演义》中,殷商末代君王紂王朝中的太師聞仲在死後被封為九天應元普化天尊,率領雷部二十四員神將,負責催雲布雨,行雷擊電。
註記[编辑]
《封神演义》與民間將普化天尊俗稱「雷祖」,但依《雷霆玉經》之內容,雷祖天尊與普化天尊應為不同的兩尊神明。
相關頁面[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 張崑振, 由清代官祀天后體系看臺灣官祀天后宮建築的幾點特色 (PDF), 臺灣人類學刊, 2008, 6 (1): 133–162 [2015-04-21][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明史》卷50,可參閱维基文库的明史/卷50
- ^ "宗教觀光與寺廟經營管理之研究: 以大甲鎮瀾宮與三清總道院為例." (2010).
- ^ 侯會, 華光、王靈官與二郎神, 民俗研究, 2009, 2: 82–95
- ^ 尹翠琪, 道教版畫研究:大英圖書館藏《玉樞寶經》四註本之年代及插畫考 (PDF), 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 2010, 2: 135–183 [2015-04-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