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玉皇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簡稱《玉皇經》。撰人不詳,成書於唐代宋代[1],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為元始天尊演說玉皇修道證仙故事,以及奉持玉皇經咒的功德果報。

本書自宋元以來廣為流行,為道士舉行齋醮道門功課之必誦經文。此經為玉皇根本經典,不但道士常誦此經作為功課,其它有關玉皇的朝、懺、燈儀等也以此為依據,對道教和民間信仰都有很大的影響[2]

題解

[编辑]

玉皇,道教稱天帝曰玉皇上帝。《玉皇經》:「是穹蒼主,浩劫之尊,妙見妙知,無等無倫,湛寂真靜,杳亡杳存,上聖上靈,大神通、光明藏、大丈夫,開化人天,教道無窮,大慈大悲,流煥法輪,為度羣生,是號玉皇」。

本行,源自佛教語,指成佛以前尚在菩薩位(因位)時之行法[3]。《玉皇經》用此詞指稱玉皇成就玉帝前的修行因緣

內容

[编辑]

全書分五品,分別敘述玉皇上帝的來歷、神格,授五方五老天君大神咒五篇,以及頌揚奉持玉皇經咒之功德果報。

經稱:古有光嚴妙樂國王無嗣,皇后夢見太上道君抱一嬰兒予之,覺而有孕,生下王子。王子嗣位後,治國有道,體恤民眾疾苦,又捨國入山修道,如此反復歷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清靜覺王如來,教諸菩薩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再經億劫修行,證位為玉帝。所以玉皇能大顯神通,分身化形,為十方演說清靜解脫之道。

其次,又稱玉帝授五方五老天君神咒五篇,此咒即六朝所出「靈寶赤書真文」,但文字略有不同。最後頌揚奉持玉皇經咒之功德。

註解

[编辑]
  • 周玄貞《高上玉皇本行經集註》
  • 太上洞玄靈寶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經闡微(收入《道藏輯要》)

相關著作

[编辑]

考證

[编辑]

謝聰輝,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嘉靖四十年(1561)的黃綾定本《玉皇經》序跋,推斷《玉皇本行集經》扶鸞出世的地點在四川蓬溪縣。由劉安勝後輩的接真鸞手,託梓潼帝君飛鸞書出。其創作背景為南宋面臨1217–1218年「蜀罹敵難」的宋金战争劫難,以飛鸞造經達到救末劫與安鎮國祚的目的[4]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謝聰輝. 〈正統道藏〉本〈玉皇本行集經〉成書時間考定 (PDF). 清華學報. 2010, 40 (2): 193–220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5). 
  2. ^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291. 
  3. ^ 本行. [永久失效連結]
  4. ^ 謝聰輝. 《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背景與 因緣研究 (PDF). 道教研究學報. 2009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