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
道教 |
---|
道教主题 |
正一道是宋朝、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源自于汉朝的五斗米道。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奉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按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的记载,正一宗坛在信州之龙虎山,受正一之箓,行天心正法[1]。
原始派,崇尚与道德如孝,忠,仁,义等。追求自然之道,又有少数人称其为守一道。以祭天地,祖先为传统。古时在黄河流域南北广受追随。原始派因遵循自然之理,不必出家受戒,不忌婚娶。
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张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等两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禅和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科仪
[编辑]张天师
[编辑]历朝帝王追加了历代张天师不少“封号”与“赠号”。龙虎山也成为正一天师道的祖庭,历代张天师原居“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直至第63代张天师张恩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第63代天师张恩溥应国民政府蒋介石的邀请,陪同迁往台湾,自1949年,道教正一派张天师的传承就到台湾扎根,中华民国五十八年(1969年)12月底,张恩溥天师病故于台北,其后由其堂侄张源先接任第64代天师,张源先放2008年安详仙逝,在翌年2009年6月,第65代张天师张意将在台北袭职,在彰化设有“正一嗣汉张天师府”的张意将现为第65代张天师,资料显示,张意将乃第62代天师张元旭之后人。
自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龙虎山,“龙虎”即与天师道紧密连结。民国38年,国民政府来台,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随之来台,道统转移至台湾。
第六十五代天师张意将自幼生长在云林农村,学龄前曾被祖父带往山区修习基本道法。升座袭职之前,除了国内求学,并留学日、英,堪称道教历来学经历最为完整之掌教教主。第六十五代天师张意将于己丑年五月十八日(西元2009年6月10日)祖天师诞辰当天,依天师府内传祖制及传统道教仪程规范,假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剑南路“郑成功庙”正式陞座袭职。
参考文献
[编辑]- ^ 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金陵之三茅山,大洞之宗坛也。临江之阁皂山,灵宝之宗坛也。信州之龙虎山,正一宗坛也。历朝崇奉三洞圣师,传真弘化之地,主领教纲之所。”
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殊不知受正一之箓,行天心正法...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焉。当其受印剑于玉局,荡妖异于寰区,法之济时,厥勋盛矣。”
外部链接
[编辑]- 黎志添:〈民国时期广州市正一派火居道士营业道馆分布的空间分析〉。
- 刘红、曹本冶:〈天师道音乐的渊源及其影响与传播〉。
- 吕鹏志:〈赣西北发现的天师经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道教文化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