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從效
晉江王 留從效 | |||||||||
---|---|---|---|---|---|---|---|---|---|
前任:无 繼任:留绍镃 | |||||||||
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 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 |||||||||
國家 | 閩國(909年-945年) 南唐(945年-949年) 清源軍(949年-962年) | ||||||||
時代 | 五代十國、北宋 | ||||||||
主君 | 閩景宗(939年-944年) 闽天德帝(944年-945年) 南唐元宗(945年-949年) | ||||||||
姓名 | 留从效 | ||||||||
字 | 元範 | ||||||||
職官 | 泉州散员指挥使 → 平贼统军使(自称) → 泉州都指挥使 → 漳、泉二州留后(自称) → 福建团练使、泉州刺史 → 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 ||||||||
勛官 | 检校太傅 → 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 → 太尉、灵州大都督(追封) | ||||||||
封爵 | 鄂國公 → 晉江王 | ||||||||
出生 | 唐天祐三年 906年 唐威武军泉州南安县桃林场留湾(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 | ||||||||
逝世 | 北宋建隆三年七月 962年8月或9月 清源軍泉州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
在位年代 |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962年8月或9月 | ||||||||
祠廟 | 留从效庙 | ||||||||
|
留从效(906年—962年8月或9月),字元範,五代十国时期泉州南安县桃林场留湾(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人[1],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2]。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年少时父亲去世,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喜欢读书,又颇好兵法[2]。曾在泉州當衙兵,後來闽帝王延羲在位时任泉州散员指挥使[2]。
崛起[编辑]
后晋开运元年(闽永隆六年、殷天德二年)三月十三·乙酉(944年4月8日),闽国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和阁门使連重遇在都城长乐府(今福州)发动兵变,殺死闽景宗王曦,朱文進自立為閩王。十一月(944年11月19日—12月17日),留從效与党羽王忠顺、董思安、張漢思和心腹苏光诲谋划,在晚上于家中设酒宴款待亲善的军中壮士,从中募得52人(包括泉州副兵马使陳洪進),趁夜色持白梃翻过城墙,斩杀朱文進任命的泉州刺史黃紹頗。留從效等三人自稱平賊統軍使,陈洪进等人自称指挥使,並请殷帝王延政之姪王繼勳主持泉州军府事务,奉殷帝王延政為主。王延政封王继勋为侍中、领泉州刺史,留从效、王忠顺、董思安为泉州都指挥使,陈洪进为泉州马步行军都校。十二月,朱文进听说黄绍颇被杀,派统军使林守谅和内客省使李廷锷率领临时募集的2万军队攻打泉州。殷帝王延政派遣大将军杜进领兵2万救援泉州,留从效打开城门,率领泉州兵在泉州城东北双阳瞻迹岭大败福州兵,杀死林守谅,俘虏李廷锷。
开运二年(945年),朱文進被殺,王延政亦降於南唐,闽国灭亡。留從效随王继勋归降南唐。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四月,李仁達派弟李仁通討伐泉州,留從效乘機以赏罚不明、士兵不肯力战为由,废黜泉州刺史王繼勳,自称漳、泉二州留后,随后率军击败李仁通。南唐封留從效為福建团练使、泉州刺史,并向漳、泉二州派驻戍兵。同年十月,南唐漳州守将林赞尧作乱,杀监军使周承义、剑州刺史陈诲。留从效发兵把林赞尧驱逐出漳州,以泉州裨将董思安权知漳州;南唐元宗任命董思安为漳州刺史,董思安因父亲名为董章,表示推辞;于是,南唐元宗将漳州改名为南州,还命董思安和留从效率领本州军队会攻割据福州的李仁达。
割据泉漳[编辑]
保大五年(947年)三月,南唐军队在福州被李仁达请来的吴越援军打败,本来就不愿意看到福州被南唐攻取的留从效率军回到泉州,告诉南唐戍将泉州无力供养南唐戍军,并为他们置办酒席饯行,戍将不得已率军离开泉州。南唐元宗无法制约留从效,还在同年十二月加封留从效为检校太傅。
保大七年十二月(949年12月23日-950年1月20日),留從效之兄南州副使留從願毒殺董思安,自任南州刺史。南唐元宗李璟遂设立清源軍,领泉、南二州,以留從效為清源军節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後來又被南唐任命為同平章事兼侍中、中書令,封鄂國公,後又進爵為晉江王[2]。
保大十三年(955年),後周攻打淮南,南唐元宗李璟派兵十万驻守紫金山。留从效多次写信给李璟,称其使士兵疲于防守,形势不利。李璟不听,结果大败,长江以北诸郡尽失,南唐只得于显德五年(958年)向后周称臣。
南唐向後周稱臣後,留從效于958年和959年两次派使者至後周朝廷請求歸附,但不被後周世宗柴榮所允許。但在宋建隆元年(960年),宋朝新建,太祖趙匡胤接受了留從效稱臣的請求。
留從效出身寒微,頗知百姓疾苦,因此為政以勤儉養民為要務,人民非常愛戴他[2]。相傳他的官服通常安置在中門之側,處理公務時才穿,平時則穿布衣[2]。每年秋天又開進士、明經考試來招募人才,稱之「秋堂」[2]。不過也由於懼怕其地被南唐所收回,因此向南唐、後周及宋都進貢大量財物。
留從效無子,而以其兄留從願之子留紹錤、留紹鎡為子。宋建隆三年(962年)五月,留從效背部长疽,病重,当时留從願驻守南州,留紹錤至南唐進貢,遂讓留紹鎡统領軍務;七月(962年8月3日-9月1日),留从效去世[3][4]。南唐追贈太尉、灵州大都督。
亲属[编辑]
- 兄:留从愿。
- 侄、养子:留绍𫓹、留绍镃。
- 族子[5]、义子:留居道;为知莆田县事。经商至安南(今越南),带回荔枝种苗18株,称“十八娘子”[6]。北宋开宝年间仕官,累官赠尚书左仆射[7]。
- 孙:留丕式;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到朝廷献上留从效所受宋太祖时期的制书,被任命为三班借职。
- 再从弟:留仁𬤝;北宋淳化年间,任泗州长史,为官清廉,宋太宗知道他的事迹后,特地召见他,还提拔他为扬州观察支使。
- 六世孙:留正[8];南宋大臣,官至左丞相。
其他事迹[编辑]
留從效曾下令在泉州城遍植刺桐,使泉州城有「刺桐城」的別稱[2]。
據說同安東橋(在今廈門市同安區)是留從效所建,又被稱為「太師橋」[2]。
其家鄉的祠堂經過修繕後,以「留從效故居」的名義保留下來[2]。
目前,晋江市金井镇溜江村存有宋朝时期兴建的“留从效庙”,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9]。
参考文献[编辑]
- ^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泉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05: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李啟宇. 第一章 唐、五代先賢‧第五節 "晉江王"留從效. 《閩南先賢》. 河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08: 21–22. ISBN 978-986-6346-03-3.
- ^ 《十国春秋》卷93
- ^ 五国故事
- ^ 莆田县志
- ^ 留从效与泉州“海丝”
- ^ 留居道
- ^ 留刘氏牌坊背后的人与事
- ^ 闽文物工程【2022】7号晋江市福全所城之福全城石刻、留从效庙和无尾塔文物保护工程开工登记表
外部链接[编辑]
前任: 新头衔 |
清源軍節度使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962年8月或9月 |
繼任: 姪留紹鎡 (留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