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八百,洪应明仙佛奇踪》中的插图

李八百道教神仙。蜀郡人。蜀人计其寿八百岁,所以称他李八百。“蜀之八仙”之一。晋葛洪神仙传》中有其故事。曾度化唐公昉夫妇。

许多道教神仙都被称为李八百,例如紫阳真君李真[1],另外李阿[2]李脱[3]李良[4]李洞賔[5],以及蜀人李宽,也称李八百。[6]因长寿八百年,人称“李八百”。葛洪《神仙传》分李八百、李阿为二人,各自立传。符载《题李八百洞》诗:“后世何人来飞昇,紫阳真人李八百。”

葛洪《神仙传·李八百》称:“李八百者,蜀人也,莫知其姓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到了秦代,李八百听说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名师,欲敎授之。他到公昉家为佣人,一日染疾,通身脓血,有恶臭,唐公昉夫妇及三婢为之舐恶疮,并奉以洗浴恶疮美酒三十斛之试。李八百以《丹经》一卷授予唐公昉,唐公昉夫妇入云台。[7][8]《四川通志》以及明代《白话仙佛奇踪》、《瑞州府志》上均有记载八百洞天。

注释[编辑]

  1. ^ 《瑞州府志》:“李八百,《续仙传》云蜀人,后来高安,名真,尝得仙术,自称年八百余岁,故人以为号。”
  2. ^ 《抱朴子‧道意》记载:“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号称八百岁公,后不知所在。”
  3. ^ 《晋书·周扎传》云:“时有道士李脱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李八百。”
  4. ^ 《宋史·方技传下·魏汉津》:“魏汉津,本蜀黥卒也。自言师事唐仙人李良号李八百者,授以鼎乐之法。”
  5. ^ 《茅亭客话》卷一:“诏大白九井山虎耳先生李洞宾赍香于洞前,设醮礼察视之,由以祈灵贶。虎耳先生大名府有道之士,时呼为李八百。云已八百岁,如五十许,童颜鬒发,行速言徐。每驻足,士民聚观者如堵。”
  6. ^ 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一人,姓李名宽,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于是远近翕然。”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七:“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
  7. ^ 《太平广记》卷七“神仙”七云: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或隐山林,或出市廛。知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公昉不知也。八百驱使用意,异于他客,公昉爱异之。八百乃伪病困,当欲死,公昉即为迎医合药,费数十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脓血臭恶,不可忍近。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历年,常得笃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吝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八百曰:“吾疮不愈,须人舐之当可。”公昉乃使三婢,三婢为舐之。八百又曰:“婢舐不愈,若得君为舐之,即当愈耳。”公昉即舐。复言无益,欲公昉妇舐之最佳。又复令妇舐之。八百又告曰:“吾疮乃欲差,当得三十斛美酒,浴身当愈。公昉即为具酒,著大器中。八百即起,入酒中浴,疮即愈,体如凝脂,亦无余痕。乃告公曰:“吾是仙人也,子有志,故此相试。子真可教也,今当授子度世之诀。”乃使公昉夫妻,并舐疮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颜色美悦。以丹经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台山中作药,药成,服之仙去。
  8. ^ 《玉堂闲话》云:“兴元斗山观,自平川耸起一山,四面悬绝,其上方于斗底,故号之,有唐公昉饮李八百仙酒全家拔宅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