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内观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上老君内观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之际[1],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云笈七签》亦收录此经。其创作与北方楼观道有关,但也受南方上清经思想的一定影响[2][3]。经文托为太上老君所说,以南北朝隋唐道教的“重玄”之说,论述人之身心与道体的关系,主张“内观澄心”为长生登仙之本,其要旨与《灵宝定观经》、《常清静经》等诸多隋唐道教经论相合[1]

题解[编辑]

内观,指内视或坐忘工夫[4][5]。《洞玄灵宝定观经注》:“慧心内照名曰内观”。《道枢·传道下篇》:“吕子曰:‘内观何谓也’? 锺离子曰:‘是所谓坐忘者也’。《道枢·肘后三成篇》:“纯阳子曰:‘内外具定,澄心自观,炎炎火里,歌和喧天,此交换者所谓内观者欤’”。

内容[编辑]

经文言内观静心之法。人心本来清静,因染六情而入苦海。“心若清静,则万祸不生”。故修道即是修心,其要在于“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内观之法,先思万物之中人最尊贵,莫妄染诸尘。再灭六识六欲,虚心无心、定心安心、静心正心,清心净心。心静神定,以至于“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又谓修心须与炼形结合,使精炁不散,纯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6]

注解[编辑]

  • 王卡,《新译道门观心经》,2009年,三民书局

相关著作[编辑]

今存于道藏中的《烟萝子内观经》(收入修真十书)及《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为《太上老君内观经》的不同传本[3]

影响[编辑]

丁培仁主张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并非凭空所创,而有其传承源流。他认为《坐忘论》直接依据的经书主要有《太上老君内观经》、《常清静经》和《洞玄灵宝定观经[7]

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一书,主张道教的内观修心,承自《太平经》内视之术,并引进了佛教义理,成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唐末以后为内丹术吸收,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而被继续运用[8]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王卡. 讀《上清經秘訣》所見. 中国道教. [2015-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2. ^ 张永宏. 《太上老君內觀經》考論.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3. ^ 3.0 3.1 强昱. 道教心学的精神气质——以《内观经》为核心的考察. 世界宗教研究. 2007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 內觀.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5. ^ 李叔还道教大辞典网上版. 內觀.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6. ^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335. 
  7. ^ 韩松涛. 天台山暨浙江區域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8. ^ 卿希泰 (编). 中国道教(第三卷).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