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beta) |
||
第267行: | 第267行: | ||
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周恩来未为人知的一段情缘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7120127.html | author = 钟燕 | date = 2008-04-15 | accessdate = 2009-07-12 }}</ref>。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ref>[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8614492.html 周恩来的求婚信:愿与邓颖超共上断头台] 来源:凤凰网</ref>,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两人在广州结婚<ref name="Zhou1" />,婚姻持续50年。1927年4月,因难产胎儿夭折,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以后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ref>[http://yesee.qianlong.com/3910/2006/01/09/1240@2961540.htm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ref>。此后他们代为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并视同己出,其中包括在[[文革]]中惨死的[[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
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周恩来未为人知的一段情缘 | url =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7120127.html | author = 钟燕 | date = 2008-04-15 | accessdate = 2009-07-12 }}</ref>。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ref>[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8614492.html 周恩来的求婚信:愿与邓颖超共上断头台] 来源:凤凰网</ref>,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两人在广州结婚<ref name="Zhou1" />,婚姻持续50年。1927年4月,因难产胎儿夭折,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以后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ref>[http://yesee.qianlong.com/3910/2006/01/09/1240@2961540.htm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ref>。此后他们代为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并视同己出,其中包括在[[文革]]中惨死的[[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
||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ref name="Love2">{{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周恩来和邓颖超“情书” | url = 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0430/106050.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9年4月30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顾玉平:草地,周恩来和邓颖超都经历了重病煎熬 | url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159478/9559418.html | author = 梅世雄 黄庆华 | date = 2009年6月29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30日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21cn(选自新快网-新快报) | title = 周恩来逝世33周年祭:无私赢得世人尊敬 | url = 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9/01/19/5769336_1.shtml | author = 梁衡 | date = 2009-01-19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30日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东北新闻网 | title = 情书:要做革命伴侣——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 | url = http://amuse.nen.com.cn/73765139890831360/20060110/1827355.shtml | author = 千龙 | date = 2006-01-11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鄧只能以书写情书遠距表达對周之感情<ref name="deng2">{{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新华网(转自人民网) | title = 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 | url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7/12/content_11694603.htm | author = 浦奕安 | date = 2009-07-12 | accessdate = 2009-07-13 }}</ref>。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ref name="haha2" />。 |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ref name="Love2">{{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周恩来和邓颖超“情书” | url = 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0430/106050.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9年4月30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title = 顾玉平:草地,周恩来和邓颖超都经历了重病煎熬 | url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159478/9559418.html | author = 梅世雄 黄庆华 | date = 2009年6月29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30日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21cn(选自新快网-新快报) | title = 周恩来逝世33周年祭:无私赢得世人尊敬 | url = 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9/01/19/5769336_1.shtml | author = 梁衡 | date = 2009-01-19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30日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20171231/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9/01/19/5769336_1.shtml | archivedate = 2011年5月20日 | df =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东北新闻网 | title = 情书:要做革命伴侣——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 | url = http://amuse.nen.com.cn/73765139890831360/20060110/1827355.shtml | author = 千龙 | date = 2006-01-11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鄧只能以书写情书遠距表达對周之感情<ref name="deng2">{{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新华网(转自人民网) | title = 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 | url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7/12/content_11694603.htm | author = 浦奕安 | date = 2009-07-12 | accessdate = 2009-07-13 }}</ref>。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ref name="haha2" />。 |
||
周恩来生性好酒量,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ref name="drunkA">{{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 | title = 周恩来新婚之夜第一次醉酒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3/0306_2663_428754.shtml | author = 梁昌军 | date = 2008年3月6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ref name="drunkA" />,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ref name="drunkB">{{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转自《党史博览》 | title = 周恩来仅有的几次醉酒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2/0212_2663_396945_3.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8年2月12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醉酒后写检讨,并被毛泽东批评<ref name="drunkB" />。 |
周恩来生性好酒量,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ref name="drunkA">{{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 | title = 周恩来新婚之夜第一次醉酒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3/0306_2663_428754.shtml | author = 梁昌军 | date = 2008年3月6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ref name="drunkA" />,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ref name="drunkB">{{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转自《党史博览》 | title = 周恩来仅有的几次醉酒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2/0212_2663_396945_3.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8年2月12日 | accessdate = 2009年6月28日 }}</ref>;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醉酒后写检讨,并被毛泽东批评<ref name="drunkB" />。 |
2018年7月5日 (四) 09:45的版本
周恩来 总理 | |
---|---|
第一至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
任期 1954年9月27日—1976年1月8日 | |
秘书长 | 习仲勋 → 周荣鑫 |
第一副总理 | 陈云 → 林彪 → 邓小平 |
继任 | 华国锋 |
第二至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 |
任期 1954年12月25日—1976年1月8日 | |
名誉主席 | 毛泽东 |
前任 | 毛泽东 |
继任 | 邓小平(1978年)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 |
任期 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 |
继任 | 国务院总理 |
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 |
任期 1949年10月1日—1958年2月11日 | |
总理 | 自己兼任 |
继任 | 陈毅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 | |
任期 1956年9月28日—1976年1月8日 | |
党主席 | 毛泽东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任期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
任期 1954年9月15日—1976年1月8日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字 | 翔宇 |
出生 | 光绪二十四年2月13日) 大清江苏省淮安府 | 1898年3月5日(
逝世 | 1976年1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 | (77歲)
民族 | 漢族 |
国籍 | 大清(1898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76年)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1921年[1]-1976年) |
其他政党 | 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1923年)[2] 中國國民黨(1923年-1927年) [3] |
配偶 | 邓颖超 (1925年结婚—1992年丧偶) |
儿女 | 义女:孙维世(1921-1968) 义子:王戍 1922年(101—102歲) 义子:李鹏 1928年(95—96歲) |
父母 | 周贻能(父)、万冬儿(母) |
学历 | 学历: 银冈书院短暂就读 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毕业 私立南开中学堂毕业 东亚高等预备学校短期注册学习 东京神田区高等预备校(法政大学附属学校)非正式学习 {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旧政学部、现政治经济学部)非正式学习 南开学校大学部被开除 学位: |
母校 | 银冈书院 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 天津市南开中学 东亚高等预备学校 南开大学 |
职业 | 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 |
宗教信仰 | 无 |
签名 | |
军事背景 | |
参战 | 南昌起义、長征 中国抗日战争、國共內戰 |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4],曾用名飞飞[4]、伍豪[5]、少山、冠生[6]等。生于中国江蘇淮安,祖籍浙江绍兴。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被官方和民間尊稱為周总理。
周恩來毕业於南开中学,於南開大學肄業,早年短期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法國、德國、英國等地,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少年共产党骨幹。回國後,擔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指揮長征。西安事變中,他代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主任,負責國共雙方軍事與政治調停。日本投降后,陪同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泽东前往重庆,与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於重庆谈判。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代表中共北平和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1949年至1958年期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此外,他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生平
早期学生生涯
中学之前
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10](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内驸马巷[4]。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骏龙(又名攀龙,字云门,后改名起魁)[11]:22,在清咸丰年间跟随二哥周昂骏北上淮安,随馆学幕,并在此定居。生父周劭纲,生母万氏,出生后不久即过继给早逝的叔父周贻淦为嗣,由守寡嗣母陈氏抚养长大[11]:23[12]:11。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从周庆到周恩来共历18代。據家谱记载,先祖是宋朝学者周敦颐,与鲁迅(即周树人)同宗。也有观点认为周恩来直系男性祖先周茂就是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孙子伯颜察儿。 [13]
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到中国东北地区[11]:26,在铁岭银冈书院学习[14]。半年后,转入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10[15]。
南开中学
1913年7月毕业,8月16日入天津南开学校[11]:28[9]:12,因表现优异而为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器之为“宰相之才”[16],特免其学杂费,这是南开当时唯一一个免费生[17][12]:第16。青年周恩来相貌英俊瀟灑,在南开曾反串表演,相识了妻子和革命伴侣邓颖超[18][19][9]:16。
南开大学及被捕、留学
1917年至1919年,周恩来赴日本求学。修读日语一年后,曾应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第一高等学校,但皆未录取。1919年4月,得悉南开学校即将创立大学部,决定回国学习。临行前,他把《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书赠给南开同学张鸿诰[7]。9月8日,周恩来注册进南开学校大学部文科学习,学号62号,其后大学部正式改名南开大学。
-
1919年的周恩来
-
石碑《周恩来曾在此求学》日本东京
-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纪念照
(最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成为运动领导核心,於9月16日组织成立觉悟社[4][20],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9]:31,并用笔名“伍豪”在报刊上发表时评文章[5][9]:36[12]:23。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被当局拘捕[12]:24。校方在直隶省教育厅压力下,开除包括周恩来在内被捕学生学籍[21][9]:43。为此,南开校父严范孙特捐款7000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李福景出国深造[16]。1920年11月7日,周乘船赴法国勤工俭学[4][9]:45,分别在法国、英国[22][9]:47、德国柏林大學考察学习。期间,1921年1月,周恩来曾准备投考英国的爱丁堡大学,他在法国巴黎的阿利昂法语学校补习法文,后又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镇继续学习法文,还在雷诺汽车厂做过工;1922年周恩来从巴黎来柏林,专门从事革命活动,告别了求学生涯[10][23]。在巴黎結識也是勤工俭学的鄧小平,成為終生好友及革命夥伴[24][25]。
投身革命
在旅欧的岁月中,年轻的周恩来就表现出卓越的政治领导天赋和强烈的政治倾向[26]。1921年3月,他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共产主义小组[4][27],随后与张申府、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一说是吴明)共5人一起建立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28][9]:54-57。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是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8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1923年6月周恩来在巴黎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1月任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执行部部长王京岐)。[29]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推行“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主张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30]。
由张申府推荐,周恩来回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戴季陶)[31],两个月后继任政治部主任[9]:70,主持建立主要由共产党骨干组成的“叶挺独立团”[4][32][9]:17。1925年2月、10月,与蒋介石等一起组织领导了第一、二次东征[4][9]:73-75,期间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副党代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4][9]:76-78,82。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4][9]:81。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辞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并在年底转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9]:99-100。
第一次国共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初期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動[33],迎接北伐军入城[9]:105-111。同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9]:112-113。8月1日,周恩来与张国焘、贺龙、叶挺、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12]:40[9]:123,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33],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9]:115-116。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9]:124。1928年4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42,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常委会秘书长[4]。11月返回上海,此后至1930年3月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
1928年11月14日,组织成立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简称特委)[33],下设中共特别行动科[9]:117,并以学生时代的笔名“伍豪”为化名[5]从事地下工作,工作包括情报收集、锄奸、安排工作人员渗透国民党党政部门等。特科三科(俗称“红队”、“打狗队”)负责暗杀活动[12]:43-44,也被称为“伍豪之剑”。1931年4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兼三科科长顾顺章变节供出了恽代英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后,顾家九人被特科暗杀,即“爱棠村事件”[34][35]。1929年,彭湃、杨殷、颜昌颐等中共领导人被白鑫供出并遭国民党杀害,周恩来、陈赓等人亦设法暗杀白鑫[36][9]:170-171。
1930年3月,离上海去莫斯科。7月,在联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8月回上海。9月,和瞿秋白一起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把持中央,周恩来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书记。
1931年12月,周恩来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开会,周恩来主持,史称宁都会议,矛头主要针对毛泽东[37]。任弼时等中央局领导以临时中央的行动方针为依据,批判毛泽东“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提出把毛召回后方免除军事指挥权,前方由周恩来负责指挥作战的建议。最后经周恩来折冲,通过留毛泽东在前方辅助周恩来指挥的决议。但毛执意离开前方,答应“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38]。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大胜。毛泽东在后方遭遇冷落两年之久,后来掌权后反复提及此事。周恩来在1972年遭斗争时曾反复检讨宁都会议后“未曾向主席求教过一次,现在反省起来,对照主席在宁都会议的临别之言,我真无地自容”[39][40]。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苏区,同年秋,李德受共产国际派遣也从上海到达瑞金,任军事顾问。这时,正值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秦邦宪)遂完全依靠李德进行军事指挥,由于军事战略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中共中央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为统筹转移事宜,中央成立了三人团作为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执行,史稱“老三人團”[41]。
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10][12]:58,1935年1月中旬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目前中共官方歷史統一的說法是,「三人團」受到所謂王明“左倾”路线影響,遭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批评,而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折损过半,周恩來认识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影响,在遵义会议中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对毛泽东重掌军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党和红军的决策;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为由朱德、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以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4]。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遵义会议决定进行分工,在毛泽东提议下,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12]:60-61[42]。随后在3月中旬,又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毛泽东和王稼祥为成员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亦称“新三人团”[12]:61[43],全权指挥红军作战。但不久周恩来即罹患重病,毛泽东遂逐渐取代周恩来负责指挥。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团结红四方面军,周恩来主动辞去红军总政委职务[4],由张国焘接任。9月,在南下与北上问题上红军正式分裂,中共中央突然率领红一方面军的三军团和军委直属队,脱离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部队,秘密连夜北上[44]。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省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2]:62。
长征期间,周恩来在毛儿盖附近突患阿米巴痢疾,病情危急。警卫员从远处雪山上取冰冷却,并服用特效药,最终得以康复。在1975年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时,提到这次病说“而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四十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在那里穿肠成便治好的,也正是主席领导我们通过草地北上而活到现在的。”[4]
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4][33],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先后担任中共长江中央局书记、副书记(书记王明),南方局书记,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常驻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9月起,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來源請求]副部长。
抗日战争
抗战期间,周恩来任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主任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担当国共之间的党务交涉工作。周恩来同时主持了重庆《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宣传中共主张。
1938年,周恩来同王明在武汉主持中共长江局工作,坚持“一切经过统一战线”[45],后来在整风运动中作为与教条主义相唱和的经验主义代表遭到批判。[46][47]
1939年7月,周恩来与江青等人一起前往“华北联大”作题为《中国抗战形势》的报告,途中江青所骑骡子在过小沟时惊吓了周恩来的坐骑,周摔下后正好撞在石岩上使右臂粉碎性骨折[4][48]。在这之后,周恩来落下右臂无法伸直的残疾。事后蒋介石派自己的道格拉斯专机送周恩来赴苏联治疗[4](接到乌鲁木齐后由苏联方面接到莫斯科)[49][50]。在苏联期间,周恩来除了向苏联与共产国际方面汇报工作外,也带回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一些资助[51][52]。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对国民党军队的做法表示抗议[4][53]。同年,中条山战役国军失败后,重庆《大公报》指责中共军队在山西招兵买马,游而不击,周恩来撰文谴责,后《大公报》将此文章一并发表[45]。 1943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进行整风运动,毛泽东、刘少奇等指责周恩来犯了右倾路线错误,并且犯有与胡宗南交涉不当等过失,周恩来被迫认错并多次公开检查[46][47]。此段时间,因周恩来曾与王明共事,而被毛泽东、刘少奇等定为“经验宗派代表”和“教条统治的帮凶”遭受严厉批判斗争,周被迫承认“我连续犯了罪过”、“中心关键在于反毛泽东”、“宁都篡军为最高峰”、“一直考虑到我是否也如王明,敌我不分,这才使我猛醒”[54][55]。为此季米特洛夫在1943年12月专程向延安发信,表示不应当使周恩来和王明这样的人孤立于党[56],1944年1月毛泽东连续复电季米特洛夫表示其与周恩来关系非常好,并无矛盾[57]。
1945年4月-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当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4]。1945年8月,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任副主席[33]。
国共第二次内战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黨进行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关系缓和,周恩来甚至一度在酒宴中喝醉[58]。重庆谈判直接达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此后,周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作为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代表张群(后改为张治中)、美国方面马歇尔将军组成“三人委员会”[59],下辖“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目的是禁止国共双方军队的战斗接触,妥善处理双方军队的相处与整编问题,以及谈判停止国、共两党军事冲突的协议[12]:105-107。
1946年11月,由于在军队国家化和新政府组成等问题中双方意见分歧无法调和,国共和谈失败,周恩来从南京返回延安[4][12]:107。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甚至一度攻占延安,周恩来则跟随毛泽东在陕北转战[12]:109。1948年11月,中共部队展开战略反攻,周兼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33],和毛泽东一同领导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2]:117-119。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了20天的和平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国务院(1954年10月25日前称政务院)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4][10][12]:130,同时也是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33],并在1949-195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9-1952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1-1975年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在担负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了前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60][61][62][63]。
国家建设与反冒进
建国初期建设
1949年至1952年间,周恩来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60]。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周恩来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60]。1954年9月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56年1月,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64][65],会后主持制订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十二年科技规划)[66],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高饶事件
建国初期,毛泽东仿效苏联设立了计划委员会,高岗任主任,将原属政务院的主管经济部门调走,周恩来被架空,仅分管外交工作。同期,毛泽东多次批评刘少奇,而高岗乘机夺位,刘高矛盾也恶化。于是周恩来和刘少奇联手,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于七届四中全会上批斗高岗,使之下台。批斗会前周恩来甚至让陈赓带枪进入会场以防不测[來源請求]。 高岗下台后,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包揽所有部门,周恩来重新取得实权。
反冒进
1955年,在经济好转的形势下,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首的部分领导人开始倾向于冒进,在经济建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超越现状的过高指标[61]。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简称《农业四十条》[67]。其规定,粮食和棉花的产量在1967年分别由1955年的预算计数3652亿斤、3007万担增加到1万亿斤、1亿担,每年分别以8.8%、10.5%的速度递增[68]。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周恩来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反“冒进”的主张[67],却因此遭到毛泽东的批判[69]。1958年1月2日至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华东地区四省一市中共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反“冒进”,并表示“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慌起来了。”[68]周恩来被迫作检讨[67]。1月11日,毛泽东又主持召开南宁会议,并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69]。5月15日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周恩来被迫再次进行检讨[67][69],大会将这个8千多字的检讨稿作为会议材料印发代表[70]。会后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和彭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71]。 但在此前后周恩来被免去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外交部长等兼职,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经济工作的发言权[70][72]。
七千人大会前后
1960年至1964年,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和扭转经济困难局面,总理周恩来和国家主席刘少奇、总书记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61][62]。1960年8至9月间,他主持制定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73],这个方针在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61]。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1962年1-2月,北京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召开(即“七千人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68][73]。1962年4月,被中斷3年之全國政協第三屆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作《我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新發展》講話,200多名委員發言,提出400多件提案。[74]:1321963年1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75]。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派遣人员在海外持续购入黄金,以控制物价[76]。
他在任期间,还支持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主持兴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77][78][79],并且是中央专委主任,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工程的总策划与总指挥。他对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都给予特殊的关注[72][80]。
1964年,周恩来亲自导演了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81]为了突出毛泽东,周恩来将剧目中南昌起义一节更换为秋收起义[82]。10月16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演员,祝贺演出成功和原子弹爆炸成功[83]。同一年,周恩来亲自指导修改了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把歌曲推向全国。[84]
外交突破
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外交部长[10][12]:130-131,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决策[85]。1949年10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4][86]。朝鲜战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4]。
1955年,周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印度尼西亚万隆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0]。在万隆会议召开前,国民党情报部门在香港短暂停留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的包租飞机)上安装了美国中情局提供的炸药,机上11名记者全部遇难[87],周恩来因阑尾炎手术事先改变行程,倖免于难[88][89]。不过周恩来仍然坚持赴会,并在会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90],促进了会议的最终成功[91]。会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双方签订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解决了印尼华人的国籍问题[92]。
1955年,周恩来与埃及总统纳赛尔会晤,1956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及建交[93]。此外早期和美国的接洽也在暗处进行,为了召回被美国滞留控制的钱学森等科学家,周恩来利用外交手段,中美双方进行了十余轮谈判,并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以换回钱学森等人[94]。1964年,周恩来会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在上海达成协议。当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公报,中法建交[95]。同月,周恩来访问几内亚。到达当日,几内亚为此全国放假一天,首都当地居民几乎倾城夹道欢迎。总统杜尔亲自驾车拜访[93]。
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11月,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周恩来、贺龙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试图修复中苏关系。然而11月7日晚宴期间,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酒后对贺龙说道:“不要让赫鲁晓夫和毛妨碍我们。”“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现在该你们把毛泽东赶下台了。”周恩来向勃列日涅夫提出抗议,并率领代表团离开当日晚宴[96][97]。
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与文革
1966年学生串联期间,周恩来也参与了工作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周恩来站在毛泽东一边,积极维护文化大革命,树立林彪。1966年,周亲自劝说并秘密迎接林彪至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并首先称呼林彪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98]1967年,周担任刘少奇专案组组长,而杨成武则认为周实际上担任中央专案组负责人和领导者,并针对刘少奇、贺龙、彭真等人主持专案工作[99]。对于周恩来在文革期间的表现,一般认为周恩来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尽力利用各种渠道从不同的方面减少动乱带来的影响[10],被江青等人称为“灭火队长”[71][100][101],并保护了大批老干部,但也有记载相左的其他文献,包括陈再道案[102][103]和孙维世案[104],但史学界争论不一[105]。
文化大革命時,不少古蹟文物在“破四旧”的名义下遭受浩劫[106],周恩来不断设法予以保護,从而挽救了大批珍贵文物,為中華文化存續做出重大貢獻,其中著名的實例有派軍队进驻保護杭州靈隱寺[107]、北京故宫[108]、莫高窟[109]以及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1968年,北京大学有学生向中央反映“伍豪事件”(即1932年2月,国民党用“伍豪”的名义发表周恩来宣布退党的声明),毛泽东一开始沉默不语,后亲自批示这是污蔑[110]。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周恩来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第三。周恩来在会上发言高度赞扬林彪,称赞“林彪同志是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一部份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接受毛主席领导的一位光荣代表”[111][112]。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周在毛泽东,林彪不赞成情况下,带头积极支持江青、叶群进入中央政治局。[113][页码请求]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汪东兴以及林彪集团成员与张春桥之间激烈冲突,引起毛泽东反击。周与康生跟随毛批判陈伯达和吴法宪,进一步受到毛信任[114][页码请求][100][11]:18。
林彪事件前后
1971年春,毛泽东针对陈伯达和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全面政治斗争,并将斗争引向林彪。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先后主持华北会议及军委座谈会,对黄永胜,吴法宪等人进行批判。在毛泽东、林裂痕越来越大时,周恩来奔走中间缓和关系,提议林彪主动找毛泽东道歉,但未能奏效。8月,毛泽东秘密南巡批判林彪,北京仅周恩来知情,以保密电话随时联系毛泽东[100]。9月12日,毛泽东返回北京,当日夜,林彪出逃,周恩来全程主持了对林彪事件的处理。并在9月24日主持逮捕黄,吴,李,邱。
林彪身亡后,接到电报时周恩来面露笑容说“好了,好了”,周恩来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左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说:“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115][116]《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说,周恩来先和众人一起露出久违的微笑,在只剩下纪登奎和周恩来两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时,周恩来当即失声痛哭[117]。林彪事件后,周恩来组织进行批判极左思潮,对国民经济、对外经贸、科教文卫、民族统战等方面进行整顿。到1973年,国民经济局势得到明显好转。但毛泽东仍坚持文化大革命政策,周恩来的批左进程被迫中断[118]。
外交进展
尽管国内政治混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仍有成效。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达成一致,由中国方面派遣人员技术及材料,援建坦赞铁路[93]。1971年7月9日、10月,美国总统特使亨利·基辛格秘访北京,并与周恩来进行长期会谈并达成协议[119],中美关系改善[120][12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否决国民党代表的中华民国提案[121]。1972年2月,周恩来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10][122],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1]:17,从而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121];1972年9月,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签署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恢復正常。
晚年与纪念活动
1972年5月,周恩来被查明罹患膀胱癌,其仍然带病工作[96],1973年2月,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这时血塊堵住尿道口,使每次小便都是一場痛苦的掙扎。中共八大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同年,毛泽东以外交工作出现修正主义倾向名义,发动对周恩来批判,组成“中央帮助总理认识错误小组”。
1973年10月,周恩来采纳了时任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著名国际法学家厉声教就领海宽度问题的重要建言,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而非200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并最终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领海宽度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议1982年最终通过了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成为主要签字国家之一,周恩来、厉声教等人的努力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中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以及对该公约的产生和顺利通过都作出了贡献。[123][124]
1973年11月,毛泽东指使王洪文、江青组织会议批斗周恩来[125],并上纲上线为“第11次路线斗争”[126]。毛泽东对此批评道有野心的是江青,而非周恩来[127][页码请求]。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周恩来夫妇制定“三不”政策:“不接见,不通电话,不来往”。邓颖超还叮嘱身旁工作人员:“江青来,总理都不让我们出来,生怕她一下看谁不顺眼,惨了。”[128]
1974年5月,癌細胞擴散,6月开始,周恩来被迫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直到病逝,6月1日,第一次膀胱癌手術;8月10日又接受了第二次手術。这一年,毛与江青等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批判党内“大儒”,后来直接点名“批周公”。但毛泽东最终否定了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说法,未能打倒周恩来。10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29][130];12月,周恩来抱重病前往长沙,亲自与毛泽东讨论第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成功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计划”[96]。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其后他再度担任国务院总理,但是身体已经极其虚弱。国务院工作移交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处理。其后,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三副一总),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着手对当时的局势进行大范围整顿[96]。周恩来对于复出后的邓小平给予大力的支持[96][129],并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趋势[63]。
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6周年后始办追悼会,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仪式[96]。9月7日,周恩来会见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率领的代表团,当时周恩来已经坦然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96][131]。10月7日,周恩来还不忘提醒杨度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132][133],并在邓小平探望时,告诫邓须再三忍耐[100][132]。1975年冬,毛泽东发动批邓右倾翻案风政治运动,并将《水浒传》人物宋江作为反面教材,影射党内投降派。周恩来在重病之下多次高呼自己不是投降派[134],并给毛泽东写信请求邓小平接任总理,未获回应。1976年1月7日,在弥留之际,周恩来临终遗言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96][100][131]
去世
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周恩来因病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逝世,享年78岁[96]。從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術到1976年1月8日去世為止,一共做了13次手術[96]。
周去世后,毛泽东对其没有发表任何评价[135]。然而,毛拒绝了一份将周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悼词,并未出席周恩来葬礼。据说因为毛担心此举使得公众相信毛开始“对文革反思”,而那是周恩来的个人意见[136]。
1月15日,周恩来追悼会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主持会议并致悼词,整个会议气氛极其悲伤和庄严肅穆[137]。周恩来去世后,遵其遗嘱,遗体火化,不保留骨灰[100],骨灰撒到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及渤海黄河入海口。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百万首都群众聚集在长安街道路两边,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即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138]。中国大陆各地举行广泛的自发纪念活动。仅仅几天时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就放满群众敬献给周恩来的花圈[139]。
纪念活动
1976年4月5日,为中国清明节。为纪念周恩来,北京民众自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称为“四·五天安门事件”[138]。但毛泽东通过毛远新传话,将此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直接导致邓小平第三次下台。毛泽东逝世及四人帮被粉碎后,此事件被视为反抗四人帮倒行逆施的革命行动,与当时中国大陆其他地方发生的悼念周恩来集会并称“四五运动”,为打倒四人帮和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140]。同年10月7日,毛泽东接班人华国锋,联合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粉碎“四人帮”,兵不血刃,结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29]。
此后,周恩来纪念活动一直在民间及政界进行[141]。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中国大陆及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各类纪念活动[142][143][144][145]。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周恩來120周年誕辰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稱「周恩來」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146][147]
家族与私人生活
个人生活
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148]。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149],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两人在广州结婚[4],婚姻持续50年。1927年4月,因难产胎儿夭折,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以后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150]。此后他们代为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并视同己出,其中包括在文革中惨死的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151],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152][153][154]。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鄧只能以书写情书遠距表达對周之感情[155]。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58]。
周恩来生性好酒量,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156];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156],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157];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醉酒后写检讨,并被毛泽东批评[157]。
家族
周恩来与鲁迅(本名周树人)同为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人。[158][159]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在《周恩来始祖迁浙新考》中披露,周恩来的始祖周茂曾任元代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奉元王,谥忠宪。”而《周氏破塘祖茔祭簿》也有“一代元泊府君,讳茂,字元泊。由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一品夫人”等内容。[160]
侄子:周尔辉,江苏教育厅副厅长;周尔鎏,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钧,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少将,妻子导演邓在军;
- 三弟:周恩寿。
侄孙周国镇,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数理天地》杂志社社长。
干女儿:叶挺的女儿叶扬眉;谌志笃的大女儿谌曼里。孙维世并未有正式承认。
与李鹏无养父子关系。
新儒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妻子艾蓓1994年前后写了一本书《叫父亲太沉重》,在书中自称是周恩来的私生女,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质疑为谣言。
轶闻
- 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午宴时,每人面前摆放一盒“熊猫”牌香烟,尼克松夫人帕特对此赞不绝口。周恩来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帕特疑惑道:“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此后,中国的一对雌雄大熊猫被送到美国国家动物园,成为了中美两国友好标志[161]。
- 1967年7月15日,北京外国语学院文革红卫兵组成“揪陈大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门口组织街头集会,拦截车辆,扬言要捉外交部长陈毅。周恩来与红卫兵对峙,并说道“如果你们要抓陈毅、冲击会场,就从我的身上踏过去!”[162]。
- 在首都工人体育场十万群众批判陈毅等二月逆流大会上,周恩来高度赞扬江青,称赞“三十年代她就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最后喊出“誓死保卫江青同志!谁反对江青同志我们就打倒谁!”的口号[163]。[164]
-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门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有称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为政府首脑降半旗。实际上,联合国只是遵循1947年制定的旗典中关于致哀规定: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165]。
纪念
故居及纪念馆
-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
-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周恩来纪念馆、驸马巷周恩来故居
- 江苏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万公馆,外祖父家)
- 江苏宝应县: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 江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 北京: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毛泽东纪念堂的周恩来厅
- 浙江绍兴市:周恩来祖居馆
- 江西庐山牯岭周恩来纪念
- 辽宁沈阳: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 辽宁铁岭: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 陕西延安:周恩来枣园故居
- 广东汕头:周恩来汕头东征军纪念馆
- 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周恩来故居
纪念雕像和纪念碑
- 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八里台校区)、南开大学周恩来铜像(津南校区)、南开中学周恩来雕像、南开大学“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
- 广东潮州:西湖公园周恩来铜像
- 新疆石河子市: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 日本京都:周恩来诗碑,位于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
纪念文艺影视作品
- 2016年,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
- 2013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 2008年,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
- 1998年,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
- 1998年,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 1991年,故事片《周恩来》
- 1990年,纪录片《周恩来》
- 1979年,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 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诗作,傅庚辰作曲。
货币与邮票
- 货币:
- 邮票:
机车命名
1976年10月30日,在庆祝“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大会上,在北京的参加全国铁路100多个机务段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活动的司机们,出于对周恩来逝世的哀思和敬仰,请求铁道部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铁道部随即就向国务院请示在上海铁路局内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8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1978年1月5日,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被正式命名为“周恩来号”机车,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
1984年“周恩来号”机车由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4型2106号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二代“周恩来号”机车;1997年,全国铁路再次全面大提速后,由东风4型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11型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号为“DF11-1898”,其1898年正是周恩来的出生年份。[167]2015年5月4日,“周恩来号”机车进行第四次换型,此次换型使用的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制的HXD1D-1898号机车,[168]并担任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停运后,担任K1558/1555、K1556/1557次列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将来有望延伸到周恩来的故乡淮安[169]。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 ^ 1921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 ^ 周恩来组织建立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人民网. [2017-11-04].
- ^ 倪鴻祥. 周恩來在國民黨歲月 完整保存台北. 中評社. 2007-05-22 [2010年5月13日] (中文(繁體)).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秦九凤. 开国总理周恩来. 人民网. 2008年1月25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5.0 5.1 5.2 周恩来“伍豪启事”事件始末. 新华网(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6月1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李蓉,张延忠 (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年6月: 263–264. ISBN 9787208074293.
- ^ 7.0 7.1 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 凤凰网. 2009年4月29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孙移泰. 周恩来诗中“群科”应释为“政治学”. 南方网(转载自人民政协报). 2004-11-10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年谱(1898-1949)》.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 ISBN 7-5073-0409-4 (中文(简体)).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Enlai Zhou. spartacus. [200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英文).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Wenqian Gao; Peter Rand, Lawrence R. Sullivan.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 a Biography. PublicAffairs. 2007. ISBN 978-1-58648-415-6 (英语).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Barbara Barnouin; Changgen Yu. 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962-996-244-9 (英语).
- ^ 周恩来始祖之谜竟在宁海解开!是元代穆斯林后裔
- ^ 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 罗盘网. [2009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 ^ 胡晟璟. "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生平业绩展"在澳门开展. CCTV. 2008年9月5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16.0 16.1 郑津. 百年南开纪念特刊——世纪南开耀中华. 北方网. 2004-10-13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大鸾高飞——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中华读书网. 2007-05-22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陳文茜. 《解碼陳文茜》──陳文茜:周恩來是如何追求鄧穎超的. 鳳凰衛視. 2008年1月23日 [2008年5月23日].
- ^ 陳文茜. 周恩來是如何追求鄧穎超的. 鳳凰衛視: 《解碼陳文茜》. 2008年1月23日
- ^ 胡春萌. 觉悟社——男女同社的爱国团体. 搜狐网(转自《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05-17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老肖. 天津名人:觉悟社与周恩来. 搜狐网(转载自北方网). 2008年7月26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拟入爱丁堡大学学习——致严修》(一九二一年二月八日),载《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 ^ 张晓芳. 关注建党90周年:在柏林寻访周恩来故居. World.huanqiu.com. [2017-05-23].
- ^ 周恩来对邓小平说的最后一句话. 中国柯桥网. 2009年6月9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23日),见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ISBN 978-7-5065-2523-7,第348页
- ^ 岳南. 国学大师的人生:周恩来与陈寅恪的一段往事. 中国新闻网. 2008-07-22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著名共产党员入党介绍人名人多 包含"第1号烈士". 中国新闻网,摘自《天天新报》. 2009年2月5日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张申府: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 新民网(来源自《网易历史》). 2009-06-18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孙延波 《周恩来、王京岐与国共旅欧统一战线》,潍坊学院学报 ,2004年
- ^ 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 凤凰网. 2009年4月27日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李杨. 谁推荐周恩来到黄埔军校的?. 南方报业网. 2007-01-24 [2009-06-28] (中文(简体)).
- ^ 陈延年: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河北日报(转自新华社). 2009-07-05 [2009-07-06] (中文(简体)).[永久失效連結]
-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 政协. 2007-02-01 [200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9) (中文(简体)).
- ^ 中共特科传奇:周恩来惩叛徒灭其满门. 网易(转自金融网). 2008-03-26 [200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0) (中文(简体)).
- ^ 凤凰卫视专访顾顺章女儿顾利群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7-07.
- ^ 王增勤. 周恩来策划“东方第一谋杀案”. 天水在线(转载自网易历史). 2009-05-12 [200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8) (中文(简体)).
- ^ 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1932年10月21日
- ^ 周恩来致中共苏区中央局并转临时中央的电报,1932年11月12日
- ^ 周恩来,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六次路线斗争的个人认识,1972年6月10日
- ^ 周恩来写给毛泽东的最后一封信.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9-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 ^ 裴默农. 人生楷模周恩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12. isbn 7-5305-2065-5
- ^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3日).
- ^ 牛鑫. 周恩来忆遵义会议前后. 东北新闻网(转自新华网). 2009-07-13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红军分裂解密:张国焘“草地密电”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8-19.
- ^ 45.0 45.1 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 ^ 46.0 46.1 高华,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
- ^ 47.0 47.1 刘少奇迟来的后悔与毛泽东的铁石心肠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9-12.
- ^ 《坠马伤臂出外就医——致曹云青、曹云屏》(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载《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 ^ 吴跃农. 周恩来延安骑马摔伤胳膊事关江青. 网易. 2007-03-02 [2009-06-30] (中文(简体)).
- ^ 历史档案:周恩来总理胳膊致残真相揭秘. 扬子晚报. 2005-09-15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30) (中文(简体)).
- ^ 建生. 1939至1940年周恩来苏联之行 获共产国际的资助. 人民政协网. 2009年6月11日 [2009-06-30] (中文(简体)).
- ^ 历史档案:周恩来总理胳膊致残真相揭秘. 中华网(转自《扬子晚报》). 2005-09-15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中文(简体)).
- ^ 典出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提纲,1943年11月15日,手稿。
- ^ 周恩来,《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六次路线斗争的个人认识》,1972年6月12日
- ^ 《季米特洛夫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68页,“我认为,开展反对周恩来和王明的运动,指责他们推行共产国际建议的民族战线政策,似乎他们正在把党推向分裂,这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不应当使周恩来和王明这样的人孤立于党,而应当维护他们并尽一切办法为党的事业而使用他们。”
- ^ 《季米特洛夫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74页,277页“你说我反对了周恩来吗?没有这事,“我们同周恩来的关系非常好。我们根本不想把他排除在党外。周恩来有很大的成就和进步。”“我衷心地谢谢您给我的指示。我一定深入研究这些指示,注意它们,并根据指示采取措施。”
- ^ 58.0 58.1 李晟. 重庆谈判时担心投毒为毛泽东挡酒(组图). 重庆晨报. 2008年3月4日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张家康. 史海回眸:周恩来马歇尔共事三人委员会. 中华网(转自新华网). 2008-04-14 [200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中文(简体)).
- ^ 60.0 60.1 60.2 蒋建华.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简介. 搜狐网(转自人民网). 2005年9月29日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61.0 61.1 61.2 61.3 蒋建华.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简介. 人民网. 2000年12月29日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62.0 62.1 蒋建华.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简介. 四川在线(转自人民网). 2005-10-08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63.0 63.1 蒋建华.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简介. 搜狐网(转自人民网). 2005年9月29日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郑婷婷. "知识分子怎定位" 周恩来出口成章演讲无需润色. 人民网(转自凤凰网). 2009年5月25日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周恩来.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国家数字文化网. 1956-01-14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十二年科技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67.0 67.1 67.2 67.3 姜长青. 史海回眸:“大跃进”前周恩来的三次检讨. 中国新闻网(转自人民网). 2009-02-20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68.0 68.1 68.2 刘明钢. 七千人大会上:实事求是要有“五不怕”精神. 人民网(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年11月 [2009年7月13日] (中文(简体)).
- ^ 69.0 69.1 69.2 金冲及. 建国初毛泽东周恩来之间的分歧. 金羊网(转自人民网). 2009-07-10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70.0 70.1 程冲. 薄一波回顾历史:周恩来两度失权 曾顶撞毛泽东. CCTV(转自人民网). 2008年10月12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71.0 71.1 罗闽. 周恩来为什么不和毛泽东翻脸. 金鹰文化(转自《老年生活报》). 2009年5月22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72.0 72.1 宪红. 毛泽东为何没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 呼伦贝尔日报. 2009-03-20 [2009-07-07] (中文(简体)).
- ^ 73.0 73.1 薄一波. 七千人大会始末. 人民网(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年5月7日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前進的足迹: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ISBN 978-962-04-1293-6
- ^ jlwang. 1963年: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 腾讯网(转自人民网). 2009年7月4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林海云. 关于周恩来外贸思想的片断回忆. 人民网.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谢良兵. 三峡:世界最大的坝. 新浪网(转自经济观察报). 2009年6月19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林一山. 周恩来与水利建设. 光明网. 2005-01-11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是可行的——致毛泽东、林彪》(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载《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 ^ 刘武生. "武力保护"钱学森 "两弹一星"方有成. 人民网. 2006年2月26日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周恩來與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Cpc.people.com.cn. [2017-05-23].
- ^ 周恩来与电影,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第390页 "原来《东方红》自排练以来,一直不断有同志提出应正面表现南昌起义,而总理则一直不 同意。总理说:南昌起义不能同秋收起义相提并论,并且南昌起义失败了。"
- ^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pc.people.com.cn. [2017-05-23].
- ^ http://view.news.qq.com/a/20110423/000016.htm. View.news.qq.com. [2017-05-23].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 ^ 蔡娟、李红艳. 周恩来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红网(转自新华网). 2009-07-06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jlwang. 1952年: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腾讯网(转自人民网). 2009年6月30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China spills Zhou Enlai secret. chinadaily. 2004-07-21 [2009年7月14日] (英语).
- ^ 呈薇. 台湾特工抖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黑幕. 光明网(转自《健康导报》). 2004年12月23日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陈一能. 周恩来抱病出访 美蒋特务勾结苏联特工暗杀未遂. 网易(转自中国新闻网). 2009-02-03 [2009-07-07] (中文(简体)).
- ^ The Bandung Conference of 1955. xinhua. 2005-04-19 [2009年7月14日] (英语). "The Chinese Delegation has come here to seek unity and not to quarrel, to seek common ground and not to create divergences. There exists common ground among the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the basis of which is that the overwhelming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ir peoples have suffered and are still suffering from the calamities of colonialism. All the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gaine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 colonialist rule whether these countries are led by the communist or nationalists. We should seek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 sympathize with and support one another and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may completely serve as a basis for us to establish relations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and good neighborliness."
- ^ 1955年:中央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经济网(转自人民网). 2009年6月13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刘新生(原中国驻文莱大使),周总理与万隆会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9-06.
- ^ 93.0 93.1 93.2 许钟. 周恩来与非洲领导人的深情. 金鹰文化(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3月19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吕春. 钱学森归国始末:周恩来巧妙利用外交手段. 中国新闻网(转自中国政协报). 2009年5月7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司徒北辰. 周恩来在巴黎:住房不到10平米还是党团活动中心. 中国经济报(转自人民网). 2009年3月31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96.00 96.01 96.02 96.03 96.04 96.05 96.06 96.07 96.08 96.09 周恩来:伟人生命尽头的十个最后一次. 金融界(转自中国网). 2009年1月12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闫丽. 周恩来最后一次出访苏联:抗议"推翻毛泽东领导". 中国新闻网(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月6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歲月艱難: 吳法憲回憶錄》,北星出版社,2006年,ISBN 978-962-86438-2-0
- ^ 杨成武《我知道的中央专案组"二办"》,载《纵横》2000年第1期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左左. 文革后期江青如何攻击周恩来?. 金羊网(转自深圳新闻网). 2009-07-13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顾保孜. 中南海政坛人物春秋史.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年8月: 16. ISBN 978-7-221-09601-2.
- ^ 丁凱文; 明鏡出版社.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 明鏡出版社. 1 February 2013: 143–144. ISBN 978-986-89533-2-1.
- ^ 《新史記》編輯部. 《新史記》第7期 周永康掌控中國命脈. 新史記雜誌社. 25 May 2012: 142. ISBN 978-1-63032-374-5.
- ^ 辛史仁; 明鏡出版社. 《毛澤東與周恩來》. 明鏡出版社. 15 December 2013: 116–118. ISBN 978-1-63032-101-7.
- ^ 葛剑雄,丁东,向继东主编. 望尽天涯路 当代学人自述.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2年11月: 23–24. ISBN 978-7-5391-8218-6.
- ^ 张彤彤. 荒诞“破四旧”:文革时的愚昧和疯狂. 华夏经纬网. 2008-08-22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王革新. “文革”:灵隐寺何能免遭“破四旧”一劫. 凤凰网(转自《百年潮》杂志). 2007年10月25日 [2009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 ^ 韵闻. 力挽狂澜周恩来闭馆救宝. 光明日报. 2005-11-03 [2009-07-14] (中文(简体)).
- ^ 张自智. 亲自签文件保护莫高窟 周恩来关心敦煌文保. 人民政协报. 2009年1月22日 [2009年6月30日] (中文(简体)).
- ^ 赵炜. “伍豪事件”的真相. 《西花厅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11-29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周恩来等九位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大会上的发言》,四川人民出版社革命委员会翻印,1969年5月7日
- ^ 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王年一 《当代中国研究》2004年第2期
- ^ 《邱會作回憶錄》,邱會作,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
- ^ 《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汪东兴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80092-606-8
- ^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周恩来亲属和旧从对日本NHK“开金口” - BBC中文网. Bbc.co.uk. 1970-01-01 [2017-05-23].
- ^ 温文儒雅的周恩来为何说脏话 - 青年周刊
- ^ 周秉德. 林彪外逃死无全尸 周恩来因何嚎啕大哭?. 腾讯网(转自人民网). 2009年5月31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875. ISBN 978-7-5098-0950-1.
- ^ ELAINE SCIOLINO. Records Dispute Kissinger On His '71 Visit to China. NY times. February 28, 2002 [2009-07-14] (英语).
- ^ Shane Maloney. Gough Whitlam & Zhou Enlai. The Monthly. 2006, 13 (June) (英语).
- ^ 121.0 121.1 121.2 基辛格: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江苏公众科技网(转自《人物》). 2009-07-13 [2009-07-13] (中文(简体)).[永久失效連結]
- ^ Richard M. Nixon. RN: The Memoir of Richard Nixon. New York: Grosset & Dunlap. 1978: 560 (英语).
- ^ 周恩来对中国海洋事业鲜为人知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2018-03-06.
- ^ 外交家厉声教:曾起草联合国公约 受周恩来肯定与接见. 中国共产党新闻.
- ^ 1973年周恩来为何挨批,金伯雄,《炎黄春秋》,2012-2
- ^ 叶永烈. “四人帮”兴亡(组图). 网易(转自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2009-04-11 [2009-07-07] (中文(简体)).
- ^ 《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这次会开得好,很好。哲”“就是有人讲错了两句话。一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是讲总理迫不及待。他(引者注:指周恩来)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引者注:指江青)才是迫不及待。”
- ^ 128.0 128.1 李晟. 周恩来逸事:清粥小菜化外交干戈. 新浪网(转自《重庆晨报》). 2008年3月4日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129.0 129.1 129.2 The End of Deng Xiaoping: Enemy of the People. Revolutionary Worker Online. March 2, 1997 [200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22日) (英语).
- ^ 潘鈜. 强支病体从不露痛苦表情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图). 中国经济网(转自人民网). 2009年2月24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131.0 131.1 潘鈜. 周总理的最后岁月:我体重还有61斤 务请主席放心. 中新网. 2009-02-23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永久失效連結]
- ^ 132.0 132.1 秦九凤. 史海回眸:周恩来弥留之际全力举荐邓小平 急坏四人帮. 人民网(转自中国网). 2007年11月13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曲琳. 历史悬案:张学良是否是中共党员?. 华夏经纬网(转自中评社、摘自《风云历史中的潜伏者》). 2009-06-12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2907. 人民网 周恩来力保晚节:癌症手术前疾呼“我不是投降派!”. History.people.com.cn. 2012-03-12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0).
- ^ Spence, Jonathan D.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New York: W.W. Norton and Company, 1999. ISBN 978-0-393-97351-8. pp. 610
- ^ Teiwes, Frederick C. & Sun, Warren. "The First Tiananmen Incident Revisited: Elite Politics and Crisis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Pacific Affairs. Vol. 77, No. 2, Summer, 2004. 211–235. 2014-2-12查阅.
- ^ 视频: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会讲话. Ku6.com. 2009-11-11 [201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30) (中文(简体)).
- ^ 138.0 138.1 刘天成. 1976年四五运动图集. 凤凰网. 2008年10月9日 [2009年6月30日] (中文(简体)).
- ^ 陈小津. 周总理去世举国悲恸 毛泽东失声痛哭江青极不敬. 中国新闻网(转自《羊城晚报》). 2009年6月2日 [2009年6月30日] (中文(简体)).
- ^ Greg Gibson. CLINTON IN CHINA; The Leaders' Remarks: Hopes for a Lasting Friendship, Even if Imperfect. NY times. June 28, 1998 [2009年7月15日] (英语).
- ^ Late Premier Zhou remembered. XINHUA. 2006-01-09 [2009年7月15日] (英语).
- ^ 罗颖. 大型史诗音乐会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中国新闻网(转自《济南时报》). 2008年2月26日 [2009年7月1日] (中文(简体)).
- ^ 黄维. 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中国文联赴淮安慰问演出. 人民网. 2008年2月28日 [2009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7日) (中文(简体)).
- ^ Xiong Qu. China commemorates 110th birthday of late Premier Zhou Enlai. CCTV. 2008-03-01 [1009-07-15] (英语).
- ^ Yan Liang. Chinese late Premier Zhou Enlai paid homage in Romania. xinhua. 2008-03-14 [2009年7月15日] (英语).
- ^ 《人民日報》:中共中央舉行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中央網絡報. [2018-03-03].
- ^ 紀念周恩來120歲冥誕 習近平:他的名字令人自豪!. ETtoday新聞雲. [2018-03-03].
- ^ 钟燕. 周恩来未为人知的一段情缘.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04-15 [2009-07-12] (中文(简体)).
- ^ 周恩来的求婚信:愿与邓颖超共上断头台 来源:凤凰网
- ^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永久失效連結]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
- ^ 周恩来和邓颖超“情书”.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4月30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梅世雄 黄庆华. 顾玉平:草地,周恩来和邓颖超都经历了重病煎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6月29日 [2009年6月30日] (中文(简体)).
- ^ 梁衡. 周恩来逝世33周年祭:无私赢得世人尊敬. 21cn(选自新快网-新快报). 2009-01-19 [2009年6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0日) (中文(简体)).
- ^ 千龙. 情书:要做革命伴侣——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 东北新闻网. 2006-01-11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浦奕安. 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 新华网(转自人民网). 2009-07-12 [2009-07-13] (中文(简体)).
- ^ 156.0 156.1 梁昌军. 周恩来新婚之夜第一次醉酒. 凤凰网. 2008年3月6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157.0 157.1 周恩来仅有的几次醉酒. 凤凰网,转自《党史博览》. 2008年2月12日 [2009年6月28日] (中文(简体)).
- ^ 从周敦颐到周恩来的家族谱系考. 齐鲁周刊. [2015-05-05].
- ^ 沈建中. 鲁迅、周恩来宗族关系考述. 上海地方志.1998.1. [2015-05-05].
- ^ 迁浙始祖官至中书左丞相二世祖葬在绍兴马山镇. 绍兴晚报. 光明网. 2014-11-24 [2015-05-05].
- ^ 李学军. 尼克松女儿深情回忆毛主席. 黄河新闻网(转载自新华网). 2006-12-25 [2009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9日) (中文(简体)).
- ^ 四毛. 周恩来:谁要揪陈毅 你们从我身上踏过去. 和讯读书(转自凤凰网). 2009年1月8日 [2009年7月7日] (中文(简体)).
- ^ 《北邮东方红》(北京:北京邮电学院革命委员会,红代会北邮东方红公社主办),1968年3月29日,第76期第1-4版 1968年3月27日,周恩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彻底粉碎二月逆流新反扑,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 ^ 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周恩来,1968年10月
- ^ 弥天大谎:联合国为周恩来去世破例降半旗. 网易. 2007-06-18 (中文(简体)).
- ^ 方寸之中的怀念——邮票上的人民总理周恩来. 自贡日报. [200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中文(简体)).
- ^ “周恩来号”机车的故事. 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 2015-07-13.
- ^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在上海机务段正式上线运营. 中国南车.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9).
- ^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南车株机”造. 湖南日报. 2015-05-07.
来源
- 书籍
- 《Zhou Enlai-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Gao Wenqian,Public Affairs,2007-10,ISBN 978-1-58648-415-6
- Wenqian Gao; Peter Rand, Lawrence R. Sullivan.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 a Biography. PublicAffairs. 2007. ISBN 978-1-58648-415-6 (英语).
- Barbara Barnouin; Changgen Yu. 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962-996-244-9 (英语).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年谱(1898-1949)》.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 ISBN 7-5073-0409-4 (中文(简体)).。
- 《周恩来自述》,人民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01-005639-5
- 《周恩来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2004年,ISBN 978-7-01-003962-6
- 《晚年周恩來》,高文謙 著,美國:明鏡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ISBN 978-1-932138-07-8
- 《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劉武生 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ISBN 978-7-01-005338-7
- 《周恩来军事文选(全四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2646-6
- 《周恩来》,[英]迪克·威尔逊,封长虹译,2006年,ISBN 978-7-01-005639-5
- 《周恩来总理生涯》,熊华源、廖心文,人民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01-002544-5
-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曹应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208-05964-1
- 《周恩来与邓颖超》,张颖,东方出版社,ISBN 978-7-5060-2190-6
- 《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郝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ISBN 978-7-5073-1550-9
-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肖振才,中央文献出版社,ISBN 978-7-5073-2011-4
- 《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钱江,2005年,ISBN 978-7-80199-189-8
- 《周恩来万隆之行》,熊华源,2002年,ISBN 978-7-5073-1177-8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陈扬勇,重庆出版社,ISBN 978-7-5366-7612-1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陈扬勇,重庆出版社,ISBN 978-7-5366-7611-4
- 《周恩来画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ISBN 978-7-220-07014-3
-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杜修贤,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ISBN 978-7-205-05504-2
- 《周恩来外交风云》,傅红星,文汇出版社,2003-03,ISBN 978-7-80676-328-5
- 《周恩来传(1—4卷)》,金冲及 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03,ISBN 978-7-5073-0403-9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权延赤,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03,ISBN 978-7-5035-0687-1
- 其他
- 陳三井:〈周恩來旅歐時期的政治活動(1921-1924)〉
外部链接
周恩来 | |||||||||
繁体字 | 周恩來 | ||||||||
---|---|---|---|---|---|---|---|---|---|
简化字 | 周恩来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
新頭銜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 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
改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新頭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1954年9月27日-1976年1月8日 |
繼任: 華國鋒 |
前任: 閻錫山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
中國大陸政府首腦 1949年10月1日-1976年1月8日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
前任: 毛澤東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1954年12月25日-1976年1月8日 |
繼任: 鄧小平 (1978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新頭銜 |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長 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
改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新頭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 1954年9月27日-1958年2月11日 |
繼任: 陳毅 |
- 1898年出生
- 1976年逝世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
- 第1届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第1届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
- 第2届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二届全国人大期间)
- 第3届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三届全国人大期间)
- 第4届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四届全国人大期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 第1届国务院
- 第2届国务院
- 第3届国务院
- 第4届国务院
- 全国政协主席
- 冷戰時期領袖
- 國共戰爭人物
-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1年入党)
- 中華民國中將
- 黄埔军校校友
- 南开大学校友
- 明治大學校友
- 淮安人
- 绍兴人
- 周姓
- 周恩来家族
- 海葬者
- 罹患膀胱癌逝世者
- 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 中共中央特科人物
- 亞洲紙幣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