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女性主義
外观
(重定向自Portal:女權)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关于女性主義... |
特色条目
《恋恋模范生》(But I'm a Cheerleader),又译《啦啦队长》,是1999年的一部讽刺喜剧电影。导演是詹米·巴比特(Jamie Babbit),这是她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灵感来源于童年看到的关于性取向转换康复计划的文章。 |
特色图片
埃莱娜·迪特里厄(Hélène Dutrieu,1877年7月10日-1961年6月26日)是一位自行车世界冠军,特技自行车手,特技摩托车手,赛车手,飞行员,战时救护车司机和军医院院長。
当年今月
- 1938年11月2日 – 玛丽娜·罗斯科娃获得蘇聯英雄奖章,成为获此奖章的第一位女性。她是一个被称为“俄罗斯的阿梅莉亚·埃尔哈特”的苏联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建立了三个女子飞行员兵团。
- 2004年11月2日 – 荷兰导演特奧·梵高被穆罕默德·布耶里刺杀身亡,原因是他执导了服从 (2004年电影),该电影由女权主义者阿亚安·希尔西·阿里创作,电影抨击了古兰经中允许虐待穆斯林妇女的经文。
- 1793年11月3日 – 法国剧作家和记者奥兰普·德古热(图)被送上斷頭台,她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发表《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要求妇女的平等权利。
- 1872年11月18日 –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苏珊·安东尼被逮捕和处以罚款,原因是她在女性没有投票权时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投票行为,她的后半生都拒绝支付罚款。
- 1893年11月28日 – 女性第一次在新西兰投票。
特色人物
海伦娜公主,全名海伦娜·奥古斯塔·维多利亚(英語:Helena Augusta Victoria,1846年5月25日-1923年6月9日),是维多利亚女王与及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五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女儿。海伦娜公主嫁给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的次子克里斯蒂安王子。
你知道吗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