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站

坐标22°17′27.4″N 114°12′0.2″E / 22.290944°N 114.200056°E / 22.290944; 114.20005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ustin Chung 12345678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6日 (二) 20:4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角

North Point
北角站港島綫月台(2018年1月)
北角站港島綫月台(2018年1月)
位置 香港香港島東區
北角英皇道樂嘉中心
地理坐标22°17′27.4″N 114°12′0.2″E / 22.290944°N 114.200056°E / 22.290944; 114.200056
运营机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途经线路 港島綫
將軍澳綫
换乘交通巴士小巴電車渡輪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底車站
深度38米
车站层数5層[1]
换乘方式跨月台轉車站
出口数目8個[1]
电梯2部[1]
扶手電梯數目18條[1]
车站色系  橙色
  橙黃色
站台 港島綫將軍澳綫:2組分離側疊式月台
股道4條
其他信息
使用状态使用中
车站代码NOP
历史
启用日期 港島綫月台:1985年5月31日
轉乘通道、 將軍澳綫月台:2001年9月27日[2]
营运信息
車站服務時間05:56-01:22
首班车
 
末班车
 
邻近车站
上一站 港鐵 下一站
炮台山 港島綫 鰂魚涌
銅鑼灣北
規劃中
將軍澳綫 鰂魚涌

北角站(英語:North Point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樂嘉中心的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將軍澳綫鐵路轉乘站,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也是將軍澳綫的西面終點站。車站的港島綫部分由前地鐵公司委托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車站設計

北角站最深處距離地面38米,車站設有7層,包括2層通道、1層大堂、2層機房及2層月台。

樓層

G 地面 A1、A2、B1、B3、B4出入口
M 閣樓 A3、A4、B2出入口、商店、行人通道
L1 大堂 客務中心、商店、自助服務、免費Wi-Fi熱點、洗手間/育嬰室
L2 2 港島綫堅尼地城炮台山
分離式月台、開左邊門
月台層暗挖通道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4 將軍澳綫落客月台
L3
1 港島綫往柴灣鰂魚涌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月台層暗挖通道
分離式月台、開左邊門
3 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5](鰂魚涌)

大堂

大堂,付費區(2015年6月)
大堂,近B出入口位置(2020年8月)

閣樓及大堂有少量商店供乘客購物,包括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此外,大堂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6]

另外,大堂近A出入口的非付費區設有「會員服務站」,供乘客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7]

大堂全景圖(2018年1月)

月台

現時北角站4個月台均設有月台幕門,並以2組分離式側疊式月台排列,而每層的兩個月台中間為行人通道。大堂和上層月台之間為兩層機房,故此上層月台與大堂間相隔較大,而兩層月台之間則相隔較小。

通車初期,本站只設2個側式月台港島綫使用,曾經是全前地鐵系統中最深的車站,月台距離地面達38米[8]。 由於轉乘通道較一般跨月台轉乘站長而畢直,乘客每見對面月台的列車快將開出均會急步奔跑,為免危險,現時於轉乘通道內有張貼告示及廣播,勸導乘客不要在月台上追趕列車。

此站是港鐵兩個同一個月台上存在兩款品牌月台幕門的車站之一(本站將軍澳綫月台(前觀塘綫月台)2001年通車已裝設;港島線月台則在2004年加裝)。另一個是荔景站

1號月台全景圖,港島綫專用(2017年8月)
2號月台全景圖,港島綫專用(2017年8月)
3號月台全景圖,將軍澳綫專用(2017年8月)
4號月台全景圖,將軍澳綫專用(2017年8月)
轉線通道全景圖(2017年8月)

出入口

編號 指示 圖片 建議前往的目的地
出口A1  渣華道 中國旅行社消費者委員會海關總部大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宜必思香港北角酒店、渣華商業中心、渣華道、渣華道市政大廈北角匯北角渡輪碼頭、北角街坊會陳樹渠大會堂、和富中心和富薈粵華酒店
出口A2  啟基學校春秧街、樂群社會服務處、馬寶學林、寶馬花園、馬寶道麗東軒書局街
出口A3  國賓商場
出口A4  華滙中心、職業安全健康局樂施會
出口B1 盲道标志  英皇道 明愛社區書院、華豐國貨、英皇道、僑冠大廈新都城大廈、新都城百貨公司、樂嘉中心、新光戲院大劇場華懋交易廣場二期
出口 升降机标志 書局街
出口B2  樂嘉中心(麥當勞地庫)
出口B3  健威花園、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基督教國際神召會、港運城琴行街、樂嘉中心
出口B4  百褔花園、富雅花園、明慧國際幼兒園暨幼稚園、丹拿花園、丹拿道、雋悅七姊妹道
註:盲道标志 設有盲道 | 升降机标志 設有升降机

車站藝術

2001年9月,地鐵公司首次把本地藝術融入市區線車站的建築,向北角區內的70多位的小朋友及著名建築藝術家何弢博士結集而成的巨型壁畫,把「我愛北角」、「北角是我家」和「我與北角共成長」三個主題繪畫出來固定在A出入口沿100米入口的104塊屏板上,命為「我愛北角,北角是我家」,所選油畫反映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對北角的印象。[9][10]

利用狀況

北角站位於北角英皇道地底,由於車站鄰近多個私人樓宇、公共屋邨以及學校等,因此在一天內的不同時間均有不少乘客利用車站。鰂魚涌站轉綫通道紓緩工程後,北角站成為一個轉車站,當時是港島綫及觀塘綫的轉車站,使用量因而直綫攀升,是人流最多的轉乘站之一。

直至2002年8月,將軍澳綫全綫通車,故此本站成為了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轉車站。所有乘客往返港島綫及觀塘綫,需要在本站及油塘站轉車,轉乘次數增加帶來的不便使此站的使用量稍為回落。但隨著將軍澳綫沿途各站周圍的物業逐漸落成,本站的使用量亦因而回升。

現時在本站轉車的人流除了原有往返港島綫及觀塘綫的乘客外,亦有使用將軍澳綫往返將軍澳新市鎮的新增乘客量。因此本站無論在上下午的繁忙時間也會變得很繁忙。其中,2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更為上午繁忙時間的擁擠「重災區」。有記者表示雖然港鐵安排每隔一分鐘有一班列車抵達,不過幾乎每班車都迫滿乘客,等了4班車才能上車。[11]

為舒緩本站2號月台的擠迫情況,港鐵亦會在上午繁忙時間增加由太古側線或柴灣車廠開出的加班車,直接由本站起載。

另外每當上下班繁忙時間之後,部份將軍澳綫的港鐵列車在此站清客後,便會暫停服務,返回將軍澳車廠

接駁交通

接駁交通列表
電車
巴士
小巴

歷史

選址、命名及啟用

1967年,地鐵規劃港島綫初稿中,位於北角地區的車站名為七姊妹,位置在北角健康邨之下。1981年,因為鰂魚涌用地規劃更改,原有位置改作污水處理廠及水務署香港區大樓(1990年3月9日啟用),車站向西移前,並改稱為北角站,北角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大堂承建商是禮頓,車站隧道由保華建業集團負責興建。

車站擴建

由於鰂魚涌站大量的轉綫人流出現近乎飽和的情況,當時的地鐵公司耗資31億港元,決定在現有北角站的南面加建兩個月台,並將觀塘綫由鰂魚涌站暫時延長至北角站。由於地底設施密集,並且原來車站上的工地早於1985及1988年發展為國賓大廈及樂嘉中心,因此若要擴建車站的話,只能另覓新的工地。結果政府決定清拆房協丹拿山邨,並把丹拿山粵语丹拿山夷平,在丹拿道地底下興建新的月台,用通道連接現有港島綫月台。這次擴建工程承建商是西松建設,工程遂於1998年7月展開。

新建月台較舊有港島綫月台寬兩米,為5.4米,啟用時已裝設有幕門。另外前地鐵公司並將越位隧道盡頭預留連接至天后站。[12]

與此同時,於兩個月台樓層亦開闢多條闊度達5.6米的行人通道與原有港島綫月台連接,方便乘客以跨月台轉乘的方式轉乘觀塘綫列車來往港九兩岸,乘客在北角站毋須上落樓層即可轉乘列車來往香港島及九龍東。全部工程於2001年完成,同年9月觀塘綫亦暫時延伸至本站作為上行總站,直至翌年將軍澳綫通車才將過海路段納入將軍澳綫,此站成為將軍澳綫下行終點站,觀塘綫的走綫亦有變動,不能直接由藍田過海,北角站作為觀塘綫一員的身分不足一年[13]

前地鐵公司除了在北角新建兩個月台外,亦在車站內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包括加建月台幕門及額外的環境控制系統。另外還有新建的車站控制室、加建乘客升降機等。[14]

工程問題

唯建造期間,工程頻頻發生工業意外,在擴建北角站及將軍澳支線工程中已有4名工人死亡,但地鐵公司從未向外交代意外數字,亦沒有主動向死者家屬提供殮葬及撫恤安排。地鐵發言人則謂,地鐵工程的意外率較建造業整體意外率低,但仍會督促承建商進一步完善工業安全措施。[15]

2000年1月7日晚上8時42分,北角七姊妹道地鐵北角站地底隧道內發生三級火災,大量濃煙難以散去,消防處恐防濃煙會攻入已駁通的鰂魚涌站,因而關閉鰂魚涌站近兩小時,地鐵服務亦大受影響,觀塘線列車不過海,藍田站亦關閉,至晚上10時半後服務才陸續恢復正常。火警中,一名尼泊爾籍工人扭傷腳,需要送院敷治。[16]

到2000年6月,有居民受地鐵北角站擴建工程影響,接獲199宗投訴指爆破工程令居所不斷出現裂紋、甚至石屎剝落,要求地鐵負上全部維修責任。地鐵公司發言人表示,已把有關個案交由其保險公司調查和處理。[17]

到2000年8月,居民代表到金鐘法律援助署申請法律援助,控告地鐵向地鐵公司為受工程影響而損失的住戶作出合理賠償,及交出公證行檢查報告。惟地鐵方面沒有理會。[18]

啟用

2001年9月27日,擴建部分啟用在下午3時啟用,所有觀塘綫列車即時改以北角站為終點站,地鐵估計,新轉線安排每日可惠及10萬名乘客,令他們轉車的時間,由原來的5分鐘減至1分鐘。通車當日,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乘坐特別列車由鰂魚涌站前往北角站,成為首名使用該站的乘客。另一方面,工業傷亡權益會八名代表帶同橫額及花牌,到地鐵北角站請願,抗議地鐵隱瞞在興建北角轉線站期間,有四名工人在工作意外中死去的事件。他們批評地鐵草菅人命。[19]

將軍澳綫通車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局部通車,觀塘綫總站由北角站改為油塘站,而北角站及鰂魚涌站則改屬將軍澳綫,當時將軍澳綫只來往油塘站、鰂魚涌站及北角站;直至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綫全綫通車,由北角站開出的列車可以直達寶琳站

康城站通車

2009年7月26日,康城站通車。由於在繁忙時間的將軍澳綫北行的列車可能會有不同的終點站,故此港鐵在3號月台安裝了數部液晶顯示器,清楚顯示下4班列車的終點站以及抵站時間,使乘客能夠登上前往正確目的地的列車;而在非繁忙時間由本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將軍澳站轉車。

火警事故

2013年1月24日,北角站將軍澳綫3號月台的月台幕門於早上10時20分因頂部的固定支架絕緣裝置突然短路起火冒煙,車務控制中心決定關閉車站,大批消防員接報後用滅火筒將火噴熄,並拖喉戒備。事後幕門頂部的指示牌部份被火燒黑。火警期間沒有人受傷。[20]

將軍澳綫調景嶺站北角站一度因火警而暫停服務,港島綫列車亦一度不停北角站。兩線服務於下午1時許回復正常。[21]事後服務雖回復正常,但該月台的所有月台幕門需要全數打開,並由月台助理把守,列車進出車站時均需以人手限速駕駛。港鐵在事件中,因未有安排接駁巴士而被指安排混亂及應變緩慢。[22]

港鐵事後完成調查,證實事故屬港鐵可控制範圍之內,港鐵公司需按車費調整機制,撥出港幣300萬元,在2014年6月港鐵加價以作推出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優惠之用。[23]

未來發展

北港島綫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北港島綫計劃[24],將軍澳綫將由北角站向西延伸,中途設銅鑼灣北會展,直到添馬艦設置添馬站,與東涌綫連接。屆時,北角站將由將軍澳綫港島端終點站變為中途站。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北角站位置圖 (PDF). 港鐵公司.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15). 
  2. ^ 由於將軍澳綫現時行經此路段屬鰂魚涌站轉綫通道紓緩工程的新建路段,故是以觀塘綫的暫為延伸日期作準。
  3. ^ 康城與往寶琳首班車時間相同。
  4. ^ 康城與往寶琳末班車時間相同。
  5. ^ 來往北角站至康城站的班次只會於平日及星期六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其餘時段所有列車均以寶琳為終點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將軍澳站轉車。
  6. ^ 車站商店搜尋-北角站. 港鐵. 港鐵公司. [2020年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21日) (中文(繁體)). 
  7. ^ 鐵路四處遊-「會員服務站」. 港鐵網頁. 港鐵公司. [2016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26日) (中文(繁體)). 
  8. ^ 後來被因加建下層月台而挖至深達42米的鰂魚涌站取代。
  9. ^ 車站藝術建築 我愛北角,北角是我家.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10. ^ 小朋友壁畫添色彩 《信報財經新聞》 2001年9月27日
  11. ^ 港鐵有幾迫? 轉車要等4班車. 香港經濟日報. 2014-03-19 [2021-02-01]. 
  12. ^ 本來是為了日後連通北港島綫作好準備,原定以『換綫方案』規劃,所以本行車隧道盡頭位於天后站前方,即炮台山站東南方。
  13. ^ 北角站觀塘綫部份本預計2000年12月通車,唯2000年1月北角七姊妹道北角站地底隧道內發生三級火災,使北角站觀塘綫部份延至2001年9月才投入服務,將軍澳綫原本預計2002年12月通車,唯最後將軍澳綫提前至同年8月投入服務,使北角站作為觀塘綫一員的身分只得10個月
  14. ^ 接駁觀塘線 疏導 魚涌站人流 北角轉線站正式啟用 《香港經濟日報》 2001年9月27日
  15. ^ 地鐵北角轉線人人稱便 《東方日報》 2001年9月27日
  16. ^ 地鐵地盤火警多站關閉 地鐵地盤火警多站關閉 《文匯報》 2000年1月8日
  17. ^ 北角常爆破 坑口用震錘 地鐵工程噪音難忍受 《蘋果日報》2000年6月19日
  18. ^ 指地鐵工程引致住宅裂痕 北角居民求法援索償 《新報》2000年8月20日
  19. ^ 北角站轉車省時四分鐘 每日十萬名地鐵客稱便 《蘋果日報》 2001年9月27日
  20. ^ 北角站火警 200人疏散 港鐵封站三小時 乘客不滿無接駁巴. 蘋果日報. 2013-01-25 [201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21. ^ 港鐵北角站月台幕門火警(現場)
  22. ^ 應變慢安排差 乘客鬧爆. 東方日報. 2013-01-25 [201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23. ^ 港鐵幕門起火 被罰款三百萬. 東方日報. 2013-08-26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9). 
  24. ^ 鐵路發展策略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5-38、47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