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佛教
外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4月8日)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大乘佛教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0年4月8日)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東南亞佛教以南傳上座部教法為主,信眾主要分佈於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大乘佛教在華裔族群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信徒主要分佈於泰國、越南北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歷史上也有一些國家流行過大乘佛教和金剛乘佛教,如柬埔寨、泰國等地。
源流
[編輯]公元2世紀到6世紀,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但不可否認的是,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在經過與佛教文字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在東南亞佛教中,很多的佛教名勝和佛教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的影子,譬如婆羅浮屠、吳哥寺、蒲甘王朝的塔寺等。
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同時,南傳上座部佛教也為東南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各地信眾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確定了大宗和法宗兩派僧王制度。
從公元18世紀到現代,以泰語、緬甸語、高棉語和老撾語為主的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使的東南亞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