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學梵語śikṣā巴利語sikkhā)或三無漏學佛教術語,分別指增上戒學adhisīla-sikkhā)、增上意學增上心學adhicitta-sikkhā)、增上慧學adhipaññā-sikkhā[1][2],簡稱爲[3]。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脫三界生死結縳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修行之道,是對八正道的總結:八正道中的正語、正業、正命為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

簡介

[編輯]

佛教認為世俗和其他宗教的學說,都不能讓修學的人解脫三界生死輪迴的煩惱,都是有所缺憾、苦樂夾雜的,現前雖然看似有益處,其本質都是無常變異的,隨著因緣變遷,就會轉變成煩惱顯現相,所以稱呼這些學問為「有漏」之學。「無漏」意指沒有三界生死結縳的缺憾,現世就可以為人們帶來益處、止息煩惱。

三無漏學包括了「持禪定慧」三者,亦即「由,因定發,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三毒。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癡;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最終可以令學人證得智慧解脫煩惱、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進修行正確的三無漏學,才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釋迦牟尼佛所傳根本教義。

註釋與引用

[編輯]
  1. ^ 雜阿含經·八三二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學。何等為三。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何等為增上戒學。若比丘住於戒波羅提木叉。具足威儀行處。見微細罪則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增上戒學。何等為增上意學。若比丘離諸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增上意學。何等為增上慧學。若比丘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增上慧學。」
  2. ^ 舍利弗《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三學者。一增上戒學。二增上心學。三增上慧學。增上戒學云何。答安住具戒。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悉皆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是名增上戒學。增上心學云何。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云何。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增上慧學。」
  3. ^ 舍利弗《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於諸善戒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於諸善定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修定。修慧云何。答於諸善慧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不捨。是名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