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北伐
黄道周北伐是指隆武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南明隆武政权的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出师江西的抗清作战。
背景
[编辑]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初七日(7月29日),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二十七日(8月18日),即皇帝位,年号“隆武”,以七月初一日(8月21日)之后为元年。
隆武元年,隆武帝封黄道周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过程
[编辑]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但福建总兵郑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上奏隆武帝出师北伐抗清,由于南明隆武朝廷刚成立且财政窘迫,黄道周虽然任兵部尚书一职,但是调不动任何将领兵马,兵部尚书形同虚设,南明隆武朝廷实际兵权在福建总兵郑芝龙手中。
福建总兵郑芝龙并没有表态,只是要求各部闭关自守,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准备
[编辑]黄道周回到家乡漳州府漳浦县募众兵勇,募集粮饷,筹备北伐抗清相关事务。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八日,黄道周招募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饷。
战事
[编辑]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黄道周出师北伐抗清,人数虽然只有数千人,仍出仙霞关,与清廷抗击。施琅曾一度率部众与他前往,不久却迳自返回福建仙霞关。
十月二日,黄道周抵达广信(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又再募众数千人,筹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主力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已被清廷攻陷,黄道周下令进攻从德兴(今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反攻回乐平。
十二月二十四日,黄道周抵明堂里时遇到清廷伏击,部队损失殆尽,参将高万容败逃降清,于是全军崩溃退自徽州。
十二月二十七日,黄道周率馀部三百人退至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修整,并派人回福州请求援助,但福建总兵郑芝龙仍按兵不救。
十二月二十九日,明朝降将张天禄引导清军主力抵达。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率馀部与清军死战到底,终因实力悬殊,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交付给清廷。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黄道周被清廷处死,这场北伐以失败结束。
结果
[编辑]黄道周北伐抗清行动失败原因:
一、北伐抗清仓促准备。士兵未作任何充足训练。
二、整体北伐孤立无援。南明隆武朝廷实际兵权在福建总兵郑芝龙,采取闭关自守,所以并未发一兵一卒支援。
三、南明隆武朝廷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问题。同时期和浙江鲁王政权和其它地方势力不合且跋扈自利自保。
评价
[编辑]此事北伐抗清为南明隆武朝廷唯一一次,至此之后采闭关自守战略,直到南明隆武朝廷灭亡。
由于南明隆武朝廷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又与福建和江西各地方势力不合且各自跋扈自利自保,无法一致对外抗清。
同时福建隆武帝政权与浙江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共同发展抗清合作行动,反而在为明朝正统地位和合法性视同水火不合,各自为战与各自为政的内部激烈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