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丹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丹術道教一種重要的修煉方法,現在一般視為道教氣功(道家多稱「煉氣術」)的一種。內丹術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為理論,進行性命的修煉,以人身為鼎爐,修煉「精、氣、神」等而達成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延長壽命、乃至成長生不老之目的。

歷史

[編輯]
白雲觀《內經圖》

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修煉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積精全神」、「移精變氣」等修煉、療病方法。「移精變氣」可以看作是後世內丹學「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一類的方法。司馬遷. 封禪書. 史記. [-61]. 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

老子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經》中即有「歸根復命」,「深根固柢」的內煉學說,又講述了「長生久視」、「沒身不殆」的理想,亦講述了「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的方法論,亦提到「或噓或吹」、「綿綿呵其若存」的吐納功法。《莊子》中提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亦有「心齋」、「坐忘」之類的內煉方法。《管子》則認為「能守一而棄萬疴」。內丹術與源自先秦時期的行氣導引等有關。王喬赤松子均為行氣派之祖。春秋戰國初的出土文物《行氣玉佩銘》,系統具體地講述了內氣煉養方法。《楚辭·遠遊》一文中,也有「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之句。

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的經書《太平經》也有一套自己的長生不老的修道理論和方法,認為需要「愛氣尊神重精」、「行善」、「守一」、「食氣」等。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提出了「參同相類」的修煉模式,為丹法之祖書。東晉葛洪金丹道教的理論家與實踐者。他認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極。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說:「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魏晉時道教教團重視內煉養生,上清派整理道經,如魏華存黃庭經》、陶弘景《服氣導引法》。

「內丹」一詞於已有文獻中最早見於題為東晉許遜所作的《靈劍子·服氣訣》:「服氣調咽用內丹」。另《靈劍子·松沙記》:「學道之士,初廣布陰騭,先行氣攻,持內丹長生久視之法。」南北朝梁代南嶽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禪師(515—577)《立警願文》中說到:「我今入山修習苦行,懺悔破戒障道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懺悔,為護法敵求長壽命,不願生天及余趣,願諸賢聖左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療治眾病除饑渴,常得經修行諸,願得深山靜處,神丹藥修此願,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己身有縛能解他縛,無有是處。」這是最早將外丹、內丹明確劃分開的一處著作。(道家外丹也可指「虛空中清靈之氣」,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先生云:「外界資助,當然不可少,卻是在虛空中尋求。」)

隋朝時,修道於羅浮山青霞谷的道士「青霞子」蘇元朗提出「歸神丹於心煉」,提倡「性命雙修」,強調心身的全面修煉,以此為內丹修煉的核心。「性命雙修」一說,進一步推動了內丹術理論的發展。

唐朝五代,是內丹之道發展的關鍵時期,崔希范撰《入藥鏡》,司馬承禎作《天隱子》、《坐忘論》、《服氣精義論》,李筌張果等註解《陰符經》,鍾離權著《靈寶畢法》、《還丹歌》、《破迷正道歌》,呂洞賓繼承傳統丹道,並作《九真玉書》、《直指大丹歌》、《指玄篇》、《百字銘》等,施肩吾撰《鍾呂傳道集》,陳摶作《太極圖》、《無極圖》,使內丹之道的理論與方法進一步完備和發展。宋朝《雲笈七籤》中列「諸家氣法」及「內丹訣法」,多是唐代作品。

北宋張伯端稱「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把《道德經》、《陰符經》作為內丹祖書,作《悟真篇》,融老子內煉思想於《悟真篇》內丹之道中。張伯端《悟真篇》還強調要煉內丹,必先積功德:「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願。」《悟真篇》也繼承了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經典《黃庭經》身體臟腑各有神所主的「五臟神」之說,並結合了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

張伯端一派所傳丹法,其繼承系統為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形成丹道的流派稱為內丹南宗

另有王重陽開創道教全真派,稱承鍾離權呂洞賓之真傳,修煉亦以內丹為首務,主張性命雙修,明心見性,以修性為先。《性命圭旨》提出:「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王重陽所傳丹法流派稱內丹北宗

以後又有元代李道純所創內丹中派明代陸潛虛所創東派清代李涵虛所創西派。另有明清時伍守陽柳華陽所創的全真派的分派「伍柳派」。元明時代的道士張三丰,丹法據稱傳自火龍真人,稱為隱仙派,其法訣采"清修派'與"陰陽派"之長,著有《無根樹詞》、《大道論》、《玄機直講》等。另外據說還有不少隱傳的內丹流派。隱傳的內丹術大多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難了解。

部分研究人士認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封神演義》不僅是文學名著,還是闡述內丹術的「丹經」。

四庫提要》說:「後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原其本始,則始於清靜自持。其後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而為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

理論

[編輯]

內丹的一個重要觀念,是要求體液逆流或逆行,尤其是精液與唾液。[1]

嬰兒現形圖
內丹術打坐

全真教

[編輯]

全真教的內丹術,是冥想丹田中有一丹爐,結合上下體液中的要素,產生純陽之氣。要造純陽之氣,要無憂無欲,心無雜念,方能有功。

舌頭攪拌唾液後,形成泡沫,嚥下泡沫,以獲取純陽之氣。唾液稱為「上水」,得和下身產生的「火」結合。精於此道者,可製造兩種不同的唾液,其一結合「肝氣」,其二結合「肺氣」,最後製造出「神水」,當中有「火」的元素。下身生出的「火」,同樣與二氣結合。三爻卦裏的「坎」和「離」,一旦在丹田會合,也可以製造神水和真火。用這種方法所造的純陽之氣,便是以前道士所謂的長生金丹。[2]

關於內丹修煉的階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幾個階段。元代陳致虛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氣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順則成人,逆則生丹。何為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虛化神,神化氣,氣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謂逆?萬物含三,三歸二,二歸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養形煉精,積精化氣,鍊氣合神,煉神還虛,金丹乃成。」《金丹大要》還說:「求於冊者,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

據傳道家文始派丹法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文始經》曰:「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仙學真詮》釋之曰: 「蓋忘精神者,虛極靜篤,而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虛無大道之學也;見精神者,虛靜以為本,火符以為用,煉精成氣,鍊氣成神,煉神還虛,此以神御氣之術也。學虛無大道者,雖不着於精氣,然與道合真,神形俱妙,有無隱顯,變化莫測,其壽無量,是了性而自了命者也,舉上而兼下也;以神御氣,則著於精氣矣,然保毓元和,運行不息,沖和之至,薰蒸融液,亦能使形合於神,長生不死,乃了命而性因以存也,自下而做向上去也。此二端雖大小不同,而皆有益於人。」

老子想爾注》中提出:「所以精者,道之彆氣也。」「萬物含道精。」「夫欲寶精,百行當修,萬善當著,調和五行。」《心印經》說:「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全真派《晉真人語錄》曰:「若人修行養命,先須積行累功。有功無行,道果難成。功行兩全,是謂真人。」「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疊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淨,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須要修行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懷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為之事,先人後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張三丰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學說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煉內丹方法還有「人元丹法」、「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之別,「龍鳳丹法」與「龍虎丹法」之別,階次各有不同。

西方心理學看法

[編輯]

德國衛禮賢Richard Wilhel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曾率先用西方心理學的概念—意識無意識—來闡釋內丹學的識神和元神範疇,並認為「性」就是意識與無意識,而「命」與生理之本能密切相關。榮格分析心理學旨在消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對立,榮格曾用集體無意識理論理解了內丹學著作《太乙金華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的超越現象,視之為一無意識的表徵。

人物

[編輯]

史書記載,內丹家多高壽,如《宋史》載:陳摶壽長118歲,張無夢99歲,張伯端96歲,石泰136歲,薛道光113歲,陳朴施肩吾藍元道陳楠白玉蟾等內丹家都達到高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頁209-210。
  2. ^ 余國藩:《余國藩西遊記論集》,頁206-207。

研究書目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