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臺灣大學:修订间差异

坐标25°0′58.95″N 121°32′12.45″E / 25.0163750°N 121.5367917°E / 25.0163750; 121.53679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118.160.177.2 (讨论)做出的1次编辑:請按來源編寫。
深刻地认识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40行: 第40行:
|logo = [[File:NTU_name.svg|center|225px]]
|logo = [[File:NTU_name.svg|center|225px]]
}}
}}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乃臺灣最早的現代[[綜合大學]],前身是於1928年創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籌設之初定位為只辦[[醫學]]和[[農學]]的實業大學,[[伊澤多喜男]]力排眾議定位為綜合大學<ref>「國內意見主張只設立以醫學部和農學部為主的實業大學即可......伊澤總督並不以設立實業大學為滿足,而主張以能發展台灣相關文化之人文學校𡗔內之綜合大學為籌設目標」《傳承與創新: 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歐素瑛(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ref>,由[[幣原坦]]一手籌設並擔任創校校長。<ref>語出「出身東京帝大史學科之殖民教育官僚幣原坦受命籌設臺北帝國大學。一九二八年,臺北帝大接續創立」《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1928-1960)》,李東華(2010),輔仁大學。</ref><ref group="注">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在2007年以前,臺大校方不承認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時期為校史起點。</ref>1945年起用現名。<ref>[http://www.ntu.edu.tw/12scence/taida/page/slide5_JPG.htm +臺大校地走透透+ - 投影片5]</ref>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ref>《虞兆中校長與大學通識教育》([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5&sn=707&check= 上],[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6&sn=739 下]) 黃俊傑。《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黃俊傑,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臺灣大學的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李成智。</ref>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乃中華民國最早的現代[[綜合大學]],籌設之初定位為只辦[[醫學]]和[[農學]]的實業大學,[[伊澤多喜男]]力排眾議定位為綜合大學<ref>「國內意見主張只設立以醫學部和農學部為主的實業大學即可......伊澤總督並不以設立實業大學為滿足,而主張以能發展台灣相關文化之人文學校𡗔內之綜合大學為籌設目標」《傳承與創新: 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歐素瑛(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ref>,由[[幣原坦]]一手籌設並擔任創校校長。<ref>語出「出身東京帝大史學科之殖民教育官僚幣原坦受命籌設臺北帝國大學。一九二八年,臺北帝大接續創立」《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1928-1960)》,李東華(2010),輔仁大學。</ref><ref group="注">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在2007年以前,臺大校方不承認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時期為校史起點。</ref>1945年起用現名。<ref>[http://www.ntu.edu.tw/12scence/taida/page/slide5_JPG.htm +臺大校地走透透+ - 投影片5]</ref>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ref>《虞兆中校長與大學通識教育》([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5&sn=707&check= 上],[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6&sn=739 下]) 黃俊傑。《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黃俊傑,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臺灣大學的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李成智。</ref>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校友]]涵蓋1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及3名[[中華民國總統]]。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列第155位。<ref>[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5/world-ranking/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TIMES.</ref><ref>[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10020045-1.aspx 全球最佳大學 台大重跌至155], 2014/10/02.</ref>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校友]]涵蓋1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及3名[[中華民國總統]]。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列第155位。<ref>[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5/world-ranking/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TIMES.</ref><ref>[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10020045-1.aspx 全球最佳大學 台大重跌至155], 2014/10/02.</ref>

2015年7月31日 (五) 02:40的版本

25°0′58.95″N 121°32′12.45″E / 25.0163750°N 121.5367917°E / 25.0163750; 121.5367917

國立臺灣大學
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il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ogo.jpg
國立臺灣大學校徽
拉丁語Universitas Nationalis Taivania
校训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创办时间1928年(日治昭和3年)03月17日
復辦時間1945年(民國34年)
學校代碼0003
学校类型國立研究型大學綜合大學
校长楊泮池 院士
副校长陳良基學術副校長)
張慶瑞行政副校長)
李書行財務副校長)
教務長莊榮輝
教师人數3,882 (2012年)
学生人數31,959(102學年度第一學期)
本科生人數16,556(102學年度第一學期日間部加進修部)
研究生人數15,403(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班10,801,加博士班4,602)
校址 中華民國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總校區)
中正區徐州路21號(舊社會科學院校區)
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醫學院)
中正區徐州路17號(公衛學院)
中正區思源街18號(水源校區)
新竹縣竹北市莊敬一路88號(竹北校區)停止開發[1]
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雲林校區)
南投縣竹山鎮前山路一段12號(實驗林管理處暨實驗林場)
校區市區、郊區、山區
总面积157.78公頃(各學院)
34,528.82公頃(其他資產)
參考: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單位
諾貝爾獎得主1
校隊37支運動代表隊
代表色磚红色金黃色[2]
昵称杜鵑花城
吉祥物椰林寶寶
隶属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網站國立臺灣大學
File:NTU name.svg
位置
地图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乃中華民國最早的現代綜合大學,籌設之初定位為只辦醫學農學的實業大學,伊澤多喜男力排眾議定位為綜合大學[3],由幣原坦一手籌設並擔任創校校長。[4][注 1]1945年起用現名。[5]自由主義學風著稱。[6]

校友涵蓋1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及3名中華民國總統。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列第155位。[7][8]

基本資料

學校象徵

校門口

校徽

國立臺灣大學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開始競圖,於1982年校慶時公布,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但獲選圖案後經游光義與三位得獎人再加修改,正式成為校徽。

國立臺灣大學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椰子樹所構成。

  • 傅鐘: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
  • 椰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臺大的校徽更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
  • 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色及雷文邊緣,乃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蘊,庶「臺大人」之三復斯義焉。

校樹校花

大王椰子樹及杜鵑花,是被較多臺大學生認同的校樹與校花,臺大校園的暱稱「杜鵑花城」亦因此而來。

校歌

臺灣大學行政大樓(市定古蹟)

臺大的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載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1947年10月01日),並於第6期(1947年12月16日)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

海水洸洸,挾民族之輝光;
沈鄭遺烈,於今重矞皇。
民權保障,憲政提其綱;
民生安泰,氣象熾而昌。
阿里蒼蒼,對學府之講堂;
登峰造極,日知月無忘。
不倦不厭,教學相得彰;
光被大眾,充塞乎八荒。
學海洋洋,喜楫擊而帆揚。
研究有得,企業連繫將;
企業有利,研究益加強;
前進前進!康樂祝無疆。

新校歌是1963年12月17日第682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五年後,1968年12月05日之896次行政會議討論後新校歌正式頒布。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
臺大的環境鬱鬱蔥蔥,臺大的氣象勃勃蓬蓬;
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正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
近看蜿蜒的淡水,它不捨晝夜地流動,
正顯示我們百折不撓的作風;這百折不撓的作風,
定使我們一切事業都成功。

校訓

國立臺灣大學的校訓為「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在傅斯年校長任內訂定。

沿革

簡史

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臺北病院開設了「醫學講習所」,至1899年改建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8年改制為「臺灣總督醫學校專門部」,1922年專門部與「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創立)合併。 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1909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製藥所檢查課,擴張為「臺灣總督府研究所」,下設2部,1916年增設3部,1918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糖檢局」併入研究所。1921年,與臺灣總督府轄下六單位[注 2]合併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設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和衛生部。 1939年,中央研究所廢止,衛生部劃入臺北帝國大學,改稱「熱帶醫學研究所」,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臺大醫院內科第一組風土病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創立(位於校總區現址),1922年改制「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台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1942年4月,脫離帝大改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10月遷臺中,1943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今「中興大學」。

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創立,1926年更名「台北高等商業學校」,1944年更名「台北經濟專門學校」,1945年改隸「臺灣省立台北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9月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47年1月7日併入臺大法學院,是為「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

臺大商學系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4系於1987年組建為臺大管理學院。

帝國大學/國立大學

臺北帝國大學
物理系舊館(台大二號館),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內有物理文物廳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立,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1936年設「醫學部」。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畢業後只能就讀臺北帝國大學) ,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理農學部分為「理學部」、「農學部」。至日治末期,臺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共5個學部

國立臺北大學

1945年11月,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為「國立臺北大學」。[9][10][11][注 3][注 4]

臺灣光復之初,臺大、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前身)、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臺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農業專科學校(屏東科技大學前身)是臺灣僅有的5所高等教育學府。[12]

國立臺灣大學

1945年12月15日,經行政院會決議,教育部令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依中華民國大學制度,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共6個學院、22學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離中國大陸,「國立臺灣大學」取代「國立中央大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教育資源挹注最多之綜合大學。

臺大目前已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 (「藥學專業學院」申請案於102年3月23日國立臺灣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通過)、54個學系、96個研究所(其中包含84個博士班),以及進修學士班(含夜間部),學生人數已達31,539人。

中華民國最高學府原為南京市國立中央大學[13],後因國共內戰中央政府遷往臺灣,台灣規模最大的學校為台灣大學,中央大學雖復校,但已規模不如以往。

戰後時期

臺大醫院罷診事件

1946年2月9日,羅代理校長因公(向國民政府述職)離臺,陳建功教務長代理校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爭取聘書,03月19日到校長室陳情,與留守的周主任秘書發生衝突,於是提出〈要求書〉:「編制內員額補足」、「編制外無給職者發出委任狀」。

3月22日早上起,臺大醫院停止門診,3月27日提出「限大學於28日發出委任狀」、「大學當局應改正其官僚態度」2項新訴求。

4月9日,羅代理校長回到臺北,4月10日下午會見醫師代表,接受發委任狀和大學民主化的訴求。[14]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為臺大學生反對校方招收轉學生的抗爭。1948年10月上旬,由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反對續招插班生委員會」,反對不經考試即能入學臺大。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失利,統治區域日漸縮小。大批其他大學轉學生前來臺灣。許多臺大學生擔心特務會趁機進入臺大,向校方施壓。由於莊長恭校長處於政府與反對學生之間,導致辭職離臺。但學生自治會幹部趕在飛機起飛前將莊校長攔下來。10月29日臺大舉辦新招插班生入學考試。臺大學生自治會聯合會動員學生前往考場,向應試者說明考試只是形式,錄取人早已內定。大部分考生聽了說明而離開考場。最後在臺大校方以教授評卷轉學考試,向反對學生妥協。[14]

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事件是發生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臺大陳文成教授的死亡案件。1981年07月02日,陳文成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約談,07月03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臺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今圖書資訊學系系館)。陳文成具有美國藉,且在美國大學任教,故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2012年開始,陳文成的友人要求在他身亡之處,為他樹立小型紀念碑,但臺大校方因政治因素[來源請求],當時並未同意。

2014年6月14日,臺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將命案事發地點命名為「陳文成紀念廣場」,獲得與會師生支持,最後決議「原則同意」。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則聲明表示肯定,也強調「歷史不能遺忘, 以免重蹈覆轍」。[15]現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表示,在正式命名完成前,支持學生舉辦紀念活動,「想稱什麼就稱什麼。」[16]並且,他願意出席校內舉辦紀念陳文成的活動;至於校內開放空間的命名,應有原則性規範,會請校規小組邀請學生代表加入,討論命名相關辦法及事項。[17]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是臺灣大學的校景保存事件,學生自發行動,與學校交涉軍刀機在校園的保存安排。2011年以前,臺大公館校區靠近辛亥路的草坪有一臺編號0218的F-100超級軍刀機

臺大工會的成立

臺大工會 2010年,由於不滿臺大校方無預警減薪、遲發薪資、剝削勞動權益,主要由擁有兼任助理身份的臺大研究生發起組織工會目前仍在爭取立案。

部份臺大研究生參與大陽花學運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臺北帝國大學(總長)

  1. 幣原坦:1928年03月-1937年09月
  2. 三田定則:1937年09月-1941年04月
  3. 安藤正次:1941年04月-1945年03月
  4. 安藤一雄:1945年03月-1945年08月

臺北高等商業學校

  1. 隈本繁吉(同時兼任總督府學務部長)
  2. 片山秀太郎(總督府參事官)
  3. 豐田勝藏(同上)
  4. 小川尚義(總督府編修官)
  5. 武田英一(東京商科大學)
  6. 切田太郎
  7. 遠藤壽三
  8. 石崎政治郎

中華民國

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傅園
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
  • 許壽裳(候任校長,未到任。留日文史學家、曾任北大教員)
    • 羅宗洛:1945年08月-1946年02月09日;1946年04月09日-1946年05月(代理校長,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日植物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 陳建功:1946年02月09日-1946年04月09日(教務長代理校長)
      • 戴運軌:1946年05月-1946年08月(教務長,校務維持委員會首席常務委員)
  • 陳大齊(候任校長,未到任。留日心理學家、曾任北大代理校長)
  1. 陸志鴻:1946年08月-1948年06月(留日工學家 曾任中大工學院院長)
  2. 莊長恭:1948年06月-1948年08月01日;1948年08月29日-1948年12月07日(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美、德化學家、曾任中大理學院院長。莊校長08月01日首度請辭離臺,教務長丁燮林和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杜聰明先後代理校長,08月29日被慰留回到臺北,12月07日再次請辭離臺,杜聰明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代理校長,12月15日行政院准辭,發表傅斯年接任)
    1. 丁燮林:1948年08月01日-1948年08月29日(教務長代理校長)
    2. 杜聰明:1948年12月15日-1949年01月(留日醫學家,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代理校長)
  3. 傅斯年:1949年01月-1950年12月(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英的德文史學家、曾任北大代理校長)
    1. 沈剛伯:1950年12月-1951年03月(留英歷史學家、曾任中大文學院院長,教務長代理校長)
  4. 錢思亮:1951年03月-1970年06月(留美化學家 曾任北大教員)
  5. 閻振興:1970年06月-1981年08月(留美水利學家)
  6. 虞兆中:1981年08月-1984年08月(土木工學家)
  7. 孫震:1984年08月-1993年03月(留美經濟學家)
    1. 郭光雄:1993年03月-1993年06月(留日動物學家,教務長代理校長)
  8. 陳維昭:1993年06月-2005年06月(留日醫學家)
  9. 李嗣涔:2005年06月-2013年06月21日(留美電機學家)[18]
  10. 楊泮池:2013年06月21日-現任(臺灣醫學家)

校區

校區遍及臺北市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等多個地區[19][1]

台灣大學因歷史因素,導致許多建築物無申請建照,或是違反建築法規的違章建築,目前是台灣最多違建的國立大學,佔所有案件的50%。[20]

校總區

臺大校地面積廣大,擁有約345平方公里的土地,約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注 5],校總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並有醫學校區、法律暨社會科學院校區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大安區校總區占地113公頃,也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為全校行政及大部份學院系所的總部,包括總辦公處、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法律、電機資訊等各學院、系、所、夜間部、圖書館等。此外尚有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而男生宿舍八棟及一部份教職員宿舍,則建於校總區四週。

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門進入臺大校總區後,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的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這項設計在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旁種有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椰林大道兩旁和校舍之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這兩種植物主要是在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

臺大的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的設計,展現空間上的層次,強調入口的位置。內部的設計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今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的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臺大新生教學館正門

校總區道路

臺大總圖書館前振興草坪

2004年3月臺大總務長在校園規劃會議中提議要將臺大校總區內主要道路命名。這是由於臺大在1980年代開始,規定校內建築物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設計,造成之後新建建築物相似性太過高,使得太多人在臺大校總區內迷路。經過校園規劃小組的討論,終於在2005年4月的校務發展會議中決議道路名稱。命名方式是以該條道路裡較具代表性的植物為名,以延續原「椰林大道、小椰林道」之命名特色[21]。此外,自銘傳國小到基隆辛亥路口的這條路原屬於臺北市府的舟山路,經過與市府長期的交涉後,於1999年收回為校內用地。

為因應社會科學院興建工程,穿越資訊系館與社會社工系館間之臨時替代道路於2010年04月落成[22],但該處於校園規劃中為永久綠地[23],將於社會科學院完工後由總務處檢討評估該道路之存廢問題[24]

道路列表
  • 椰林大道:校門口至振興草坪。
  • 小椰林道:椰林大道至理學院思亮館。
  • 蒲葵道:新月臺至小椰林道。
  • 水杉道:小椰林道至電資院(電機二館)。
  • 垂葉榕道:椰林大道至綜合體育館。
  • 楓香道:水杉道至語言中心。
  • 欒樹道:鹿鳴廣場至管理學院教學館。
  • 桃花心木道:小椰林道至楓香道。
  • 舟山路(又稱臺灣大學路):原為臺北市區道路,後來臺大以法律途徑回收該條路。捷運公館站/銘傳國小到教職員宿舍。

大學廣場

大學廣場位於臺灣大學校門口前,是一片空地,從日治時代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尤其1970年間這裡是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

1978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後,黨外運動蓬勃發展,校方為避免群眾聚集,在年底,在校門口廣場中央搭起三角形花壇,築起圍牆,使原本開放的校前空地,變成封閉空間。臺大正門就從羅斯福路,改由新生南路進出。2002年01月,拆除欄杆,圍牆高度下降。

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2004年11月,與臺灣電力公司認養人行道暨地下道整修工程同步施工。2005年03月完工,在03月19日臺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

臺大宿舍

大學共設有八所男生宿舍、九所女生宿舍、兩所研究生宿舍(研究生第二宿舍已改建為大一女生宿舍)、BOT太子長興宿舍、BOT太子水源宿舍,大部份設於校總區內,收費和分配安排各異。

社會科學學院校區

臺大法學院校舍於199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14年09月,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已遷入校總區新社科院大樓。徐州路21號未來規劃轉交由國家級研究中心使用,但目前仍未定案。公共衛生學院地址為臺北市徐州路17號,係利用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學生宿舍球場改建。

醫學院校區與臺大醫院

水源校區

澄思樓

水源校區位處中正區,占地約7.7公頃。正門位於思源路上,自來水博物館對面。校園草坪中間有陰陽太極水池,草坪繪有八卦線條。原為國防醫學院舊址,校園於1999年併入臺大校地後,國防醫學院遷往台北市內湖新院區,臺大接手後交由護理系使用,護理系亦遷出後,整個校區幾近呈現荒廢狀態。在臺大校區內違規停放的腳踏車會被拖吊至此,集中放置於原國防醫學院文華館與學生餐廳附近的空地待車主領回,同時不定期舉行拍賣會,將以廢車零件拼裝而成、或堪用但長期無人認領的自行車賣出。校方已經逐步拆除長年荒廢之舊國防醫學院建物,並新建校舍,在內部設有創新育成中心。目前大門東側(靠公館商圈側)原有國防醫學院時代建物及操場皆已拆除,在原地以BOT方式新建太子學舍水源舍區與修齊會館;大門西側(靠永福橋側)的舊有建物保存較完整,原國防醫學院之圖書館改名為飲水樓,做為臺大檔案室使用;健康中心、中正樓、人文系大樓分別成為創新育成中心之A、B、C棟,其中人文系大樓由大學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行政大樓目前交由哲學系與人類學系做為洞洞館拆除後的臨時系館使用;理化大樓經整理後改名為思源樓;勤務樓在2010年重新整修;學生餐廳前半段改為腳踏車修理場,後半段則被分割成數個隔間供機械系等系所做為工廠及實驗室使用;生化大樓與學生餐廳後方的福利社、垃圾場與焚化爐仍呈現廢棄狀態;長年廢棄的介壽堂與5號宿舍、6號宿舍(美生樓)則於2010年左右拆除,文華館亦已於2012年夷為平地。

竹北校區

國立台灣大學竹北分部

目前已啟用產學合作研發大樓「碧禎館」,今後將發展與整合成為生物醫農尖端科技之教育訓練與學術研究重要據點。臺大在新竹第一棟建築完成之後,還會有第二棟以及其他的校園建設也將逐步展開。

雲林校區

其他校地

未來規劃

  • 大學附屬高中:台北市立民族國中在2006年已開會決議,在未來以OT(委外經營)模式,有可能轉型為國立台灣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並附國中部)引用错误:<ref>标签有衝突或無效的属性北市府的教育局並明定原國中學區學生能直接入學國中。不過曾經有教育工作者曾批評教育部的相關OT制度 [1]

校景與建築

校園規劃

臺大十二景

File:台灣大學醉月湖.jpg
國立臺灣大學醉月湖

2005年臺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臺大十二景」,分別為

  • 新總圖書館:位於椰林大道端景建築物,建築外觀部分取材舊總圖書館(市定古蹟)建築元素進行設計。
  • 醉月湖:位於臺大校總區,可能與新生南路瑠公圳水系有關,中間建有涼亭一座但無橋聯繫岸邊。
  • 椰林大道與舊校區:「椰林大道」常成為指涉臺大同義詞,椰林大道之大王椰子為台北帝國大學時期種植,惟椰林大道所呈現寬度、植栽、原端景建物「南方研究所」(約為4號館東側前)背後所象徵日治時期官方意識形態,尚待更多元歷史方面詮釋角度。每年3月舉行的臺大杜鵑花節,椰林大道間的杜鵑花叢亦為賞花景點。
  • 傅鐘:位於文學院行政大樓中間,為臺大精神象徵。
  • 臺大校門:面對羅斯福路,原台北帝國大學大門,戰後至解嚴前具有民主言論廣場意義之校門,台北市市定古蹟。
  • 傅園:園內建有希臘風格之神殿、方尖碑、水池,建構傅斯年校長墓園,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25][26][注 6]
  • 大學池:位於南投縣溪頭屬於臺大附屬林場景點,池上架有竹橋一座。
  • 舊醫學院大樓:位於北市仁愛路及中山南路轉角,舊稱醫學院2號館,台北醫學專門學校時期唯一保留建築物,另一棟藥學館為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時期興建,內部設有醫療方面展覽室,亦為台北市政府市定古蹟。
  • 生態池:位於臺大農場旁。是臺大瑠公圳復原計畫的第一期工程,建造經費是由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提供,第一期工程內容包括生態池區、舊圳道區、新設湧泉及水道區、水圳淨化區、瑠公橋、眺望平臺及休憩步道空間等,並栽植七十餘種水生植物於水源池中。瑠公圳在臺大校總區內是屬於大安支線的一部分,圳路經過校園內的農場、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
  • 舟山路/台灣大學路:為基隆路舊道,原為台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共道路,後校方與台北市政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換取舟山路劃歸臺大校地,舟山路成為校地後校方採取打破原圍牆,使舟山路成為行人徒步區,並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堂並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
  • 校總區農場:建有生態水池、生態屋(台大綠房子)。
  • 共同三松共同大樓前的三株樹形優美的松樹,其中2棵被列入台北市政府老樹保護列管,保護編號為10615-00048及編號10615-00047 。

臺大建築特色

文資法所列「古蹟」

  • 市定古蹟「臺灣大學校門」:校總區羅斯福路校門口守衛室,1931年完工。
  • 市定古蹟「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文學院)」:校總區文學院,1929年前棟完工,原台北帝大文政學部「本館」(即學部辦公室),1933年後棟西側完工,1934年後棟東側完工,原台北帝大文政學部「心理學及土俗學人種學教室」。
  • 市定古蹟「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行政大樓)」:校總區行政大樓,原為台北高等農林學校辦公室,台北高等農林學校為校總區第一個學校機構,以紅磚建築為主,帝大本身的建築以褐色建築為主,此建築後來成為台北帝大理農學部辦公室(院辦),台北高等農林學校成為「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與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非相同機構),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遷至台中後,成為臺中高等農林學校成為中興大學前身。
  • 市定古蹟「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校總區舊圖書館,現校史館,原台北帝大圖書館,1928年後棟完工,原台北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現樂學館,1930年前棟(舊圖書館的辦公室)完工,1931年中間棟(舊圖書館的書庫閱覽室)完工,1956年擴建中間棟兩側,1973年擴建前棟東側,1982年擴建前棟西側。
  • 市定古蹟「臺大醫學院舊館」:今臺大醫學院2號館,1907年建,台北市仁愛路1號,原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899-1919),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19-1936),1936年併入台北帝大成為「台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與台北帝大醫學部非相同機構),惟後方講堂(即禮堂)於1990年興建臺大醫院東址院區拆毀,原講堂內部現成為外部牆面,已整修成為醫學人文館,內部一樓大廳放置山口秀高高木友枝堀內次雄杜聰明校長胸像。
  • 市定古蹟「臺大醫院舊館」:臺大醫院西址,1912年建,台北市常德街1號,古蹟範圍包括本館、東一、西一建築物,原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後1937年成為台北帝大「附屬病院」。
  • 市定古蹟「臺大社會科學院」:徐州路社科院,1922~1925年完工,台北市徐州路21號,原台北高等商業學校(1919年設立),二戰後成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後併入台灣大學,法學院遷回臺大校總區後,為臺大政治系、經濟系所使用。此二系亦於2014年9月遷回校總區。
  •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22、26號」:台北市南昌路,原台北帝大校長官舍。
  •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翁通楹寓所」,1930年代建,台北市青田街9巷5號。
  •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1930年代建,台北市青田街7巷6號。
  •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羅銅壁寓所」,1930年代建,台北市青田街12巷5號。
  •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青田街7巷2號」,1930年代建,臺北帝大及台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
  • 市定古蹟「殷海光故居」,1945年,台北市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 市定古蹟「芳蘭大厝」,1806年建,台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74號,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建造,其後代又續建玉芳居與義芳居,本案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 三級古蹟「義芳居古厝」,1876年建,台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28號,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 市定古蹟「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1924-1925年建,台北市基隆路4段42巷台灣大學農場內,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培育蓬萊米原始基地,2004年發現磯永吉先生所遺留的手稿和大批農業相關文獻,現藏於臺大總圖書館。

文資法所列「歷史建築」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1930年代,和平東路1段183巷7弄6號),由臺北帝國大學及台北高商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戰後為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思標住所。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具有近代建築特色,為一完整保存日式小型住宅。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丁觀海、丁肇中寓所(1928年,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33巷4號),為臺大名教授丁觀海寓所及其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先生兒時住宅。
  • 歷史建築:臺大農業陳列館(1963年,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原為台北帝大行政大樓預定地,1963年,建築師張肇康設計,牆上的洞洞替代傳統屋頂上的琉璃瓦,橘色代表麥穗,綠色代表稻葉,入口處採階梯設計。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館:(1943年,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工綜館大門入口前,臺北帝大工學部建築,原預計與志鴻館拆除後,作為工綜館二期西翼建築預定地。
  • 歷史建築:青田街7巷8號,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台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 歷史建築:青田街9巷4號,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台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 歷史建築:青田街9巷6號,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台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 歷史建築:青田街9巷8號,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台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潮州街9號,1920年代,日治時期教育廳長等級住宅。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台北市中正區潮州街,戴運軌為當年帝國大學改制為臺灣大學推手,臺大首任教務長並曾代理校長。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1920年代,台北市南昌路2段1巷2號,法學教授戴炎輝住宅。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1929年,台北市牯嶺街60巷4號,原日治古亭町日人職工宿舍。
  •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銅山街4號,1920-1940年代,目前為陳前校長維昭居住。

具歷史意義建築(非文資法古蹟建築)

  • 傅園: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範圍約為今之傅園、一號館後方、女一舍、女五舍、研究生宿舍及國立編譯館、地質系一帶),及傅斯年校長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種植熱帶植物。
  • 1號館:1930年12月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教室」,總區校門口右側第一幢建築物,原為動物系、植物系、植病系館,於陳維昭校長任內的2003年,動、植物系合併為生命科學系並遷往生命科學館,改由文學院戲劇系遷入使用,現為植微系(原植病系植物病理組)及戲劇系館。建築特色為出入口設置於接近兩側各一而不是建築物正中間,且一般進出皆由兩側側門而非大門。
  • 2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校門口右側第二幢建築物,物理系館。在新體育館旁的凝態中心暨物理系館落成後,現多稱舊物理館,為垂葉榕道(操場往椰林大道方向)之端景建築物。內有物理文物廳
  • 3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化學校舍」,2號館後面,現農化系所在地,多稱農化舊館。2號館與3號館原先為「工」字形排列,1980年加蓋東側,1988年加蓋西側,現已成「日」字形。
  • 4號館:1930年9月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農學教室」,現園藝系所在地。
  • 5號館:1935年4月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農業工學及數學教室」,4號館後面,現生工系所在地。
  • 6號館:原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農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生農學院農業綜合館。
  • 7號館:原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共同教室。
  • 植物標本館:1929年完工,原台北帝大理農學部「腊葉館」,位於1號館東南方,1號館與女生宿舍(群)之間。
  • 臺大大氣系舊館:位於臺大農場西側,日治臺北帝大時期興建,戰後並仿製新館一棟。
  • 舟山路研究生守衛室:日式木造守衛室。
  • 校總區農化系發發酵實驗工廠煙囪:1931臺北帝大時期興建已停用,部分空間作為總務處辦公室使用。
  • 公館林宅:臺大管理學院址,因校園規劃疏漏造成此清乾隆年間閩南式民宅於1994年遭到夷平,由於當時臺大城鄉所師生結合社運團體,抗議國民黨半夜拆除仁愛路中央黨部事件(原日治赤十字台灣支部,現張榮發基金會),臺大校本部反而發生拆除歷史民宅(但當時並未有古蹟身份),造成社會輿論質疑臺大標準不一。
  • 徐州路校區:校門(含燈具)及日式木造守衛室。
  • 臺大藥學系舊館:為臺大杜聰明教授藥理學原辦公室,位於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前方,面臨徐州路,因位於國際會議廳工地上,向北方平行位移但將原建築物180度轉向,使建築物入口由原北側轉向南側,與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廳入口相對。
  • 南方研究所:原為椰林大道終點建築物(約為今4號館及土大土木系館前),做為日本南進政策學術研究中心,戰後機構解散,建築物拆除。

現代建築

  • 土木工程系館:位於文學院東側,1955年完工,屬於現代主義建築,但是與原台北帝大第1~5號館、文學院、舊總圖等建築在外觀及量體具協調性與連續性,建築物中間大門廳具有大型樓梯突出入口意象、兩翼末端以突出牆面形成收尾、南面陽光直射處設置走廊、立面對稱、牆面以十三溝面磚為面材,下方以洗石子作接地、室內牆壁樑柱以線腳收邊,皆與1~5號館、文學院、舊總圖舊台北帝國大學建築設計相呼應。
  • 校總區臺大第一活動中心:由王大閎設計,王氏亦為國父紀念館、教育部及外交部設計者。
  • 校總區共同教學館:李俊仁王立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拆除台北帝大7號館所建,因保留庭園三棵琉球松,建築評價高,獲1984年台灣建築師雜誌獎
  • 校總區新總圖:沈祖海設計,以舊總圖為造型依據,建築量體以各方塊組合,外貼十三面溝磚,設有鐘塔一座,原預計由荷蘭進口鐘組。
  • 校總區社會科學院:由日本伊東豊雄設計,為其在台灣第3處作品(第1處為高雄市國家體育場、第2處為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臺北市政府列管老樹

組織

學院、學系及研究所

研究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各學院研究中心

  • 工學院
    •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6]
    • 船舶技術研究中心[17]
    • 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18]
    • 製造自動化研究中心[19]
    • 石油化學工業研究中心[20]
    •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21]
    • 工業知識科技研究中心[22]
    • 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23]
    電機資訊學院
    • 電信研究中心[24]
    •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25]
  • 社科學院
    • 社會政策與管制政策研究中心[26]
    •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27]
    • 公共經濟研究中心[28]
    管理學院
    • 金融研究中心[29]
    • 華人企業研中心
    • 創新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 證券期貨暨財務工程研究中心
    • 財經智慧與法規研究中心
    • 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30]

標本館與展覽廳等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舊總圖書館)
海研一號

活動

校慶

臺大官方將中華民國接收改制的日期11月15日做為臺大的校慶紀念日,但建校時間依然以1928年臺北帝大的建立視為臺大的起始。歷年校慶慶祝大會會頒發各年度名譽博士學位、表揚傑出校友及優秀青年當選人。

杜鵑花節

杜鵑花是校園內廣泛種植的花卉,也是公認的校花。種植杜鵑的起源是在1958年至1959年間,由於當時陽明山上進行工程,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接手原植於陽明山上大量的杜鵑花移植至校園內。從1997年開始,校方利用每年03月杜鵑花盛開之際舉行杜鵑花節。活動中除了學系博覽會之外也有社團聯展、校內博物館的參觀以及各項表演活動。

藝術季

臺大藝術季是自1995年開始舉辦的活動,選於每年的05月期間,持續將近一個月。藝術季的內容包括了電影節、靜態展覽、裝置藝術等活動項目。

學生活動

學生社團

參見 國立台灣大學學生社團(官方網站)。

學生自治組織

臺灣大學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學生會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門,其中立法部門為學生代表大會,同時另設有臺大研究生協會

運動校隊

臺灣大學總共有二十項體育活動有校隊,包括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 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二十項運動,男、女校隊共37隊,由學校體育老師擔任教練指導[27]

知名校友

關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傑出校友、以及名譽博士的進一步資訊,請參照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Category:國立臺灣大學校友

優秀教職員

總統科學獎

教育部國家講座

特聘講座教授

特聘教授

講座教授

世界大學排名

遠見》雜誌所辦的企業界大學評價調查中,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為全國前五大。[32][33]

臺大接受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補助的研究型大學

對外關係

國立臺灣大學聯盟

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等三所比鄰同處臺北市大安區的大專院校,於2014年6月10日倡議共組的大學系統。

臺灣歐盟中心

2009年0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臺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

  • 主席:臺大校長楊泮池
  • 主任:臺大政治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

全球姐妹校

最新完整資訊請參考[31]

部分校級締約學校如下:

社區關係

在臺大總圖書館前廣場玩耍的小孩與市民們

臺大植栽覆蓋率高,宛如自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台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區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台北鳥會也常到臺大賞鳥。步道協會亦在臺大校區設計自然步道與數學步道,提供兒童趣味學習的資源。

臺大周邊NGO密度頗高,與臺大本身資源豐富有關,許多臺大教授甚至是NGO的主持人。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臺鐵新店線(1965年停駛)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其中溫州、青田街日式宿舍還是臺大的教職員宿舍。

2000年開始,臺大校方意識到社區跟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區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接著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並且在舉辦大型活動時,邀請社區民眾參觀,甚至參與。

國立臺灣大學並設有訪客中心。

  • 首任訪客中心幹事為許家豪先生
    • 建立訪客中心志工系統。
    • 開設首屆英文導覽培訓課程
  • 第二任訪客中心幹事為楊松翰先生
  • 第三任訪客中心幹事為洪若綾小姐
  • 第四任訪客中心幹事為張淇惠小姐

爭議及社會事件

  • 立委葉津鈴根據中華民國審計部資料說明,該校校區違建多達372件,為全台灣違建總數之一半有餘,為台灣地區違建大戶。[34]而大安區立委蔣乃辛則認為,台大許多建物都是日治時代留下的古蹟,因此在取得建照與消防執照等程序上無法比照新建物,至於建照方面則建議校方可與地方政府協調就地合法化[35]
  • 根據天下雜誌刊登聯合報報導:2015年6月,「台灣大學領導學程有25名學生為爬南湖大山,在網路推贊助企畫『Climb for Taiwan』、向社會募款50萬元,遭網友噓爆、批評計畫『超瞎』,質疑爬山沒有公益性,為何要募款?還有人揶揄台大學生不如小學生,小學生募款還懂得透過義賣,台大學生拿了國家這麼多資源,爬山卻還求贊助。」[36]後也引發社會討論及反思風潮,甚至有某位PTT網民提出「贊助500塊下樓買咖啡」等提案反諷。[37]而身為該學程副主任與台大物理系教授的朱士維則澄清,募款計畫是針對企業而非公開募資,並對作業流程中的疏失引起風波感到抱歉。[38][39]面對外界質疑「登山活動早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補助40萬元,還需要再募資嗎?」,朱士維教授對此則表示是因為擔心教育部補助逐漸減少,所以未雨綢繆尋求企業贊助,以幫助未來課程需要。此外也表示經費會由學務處監督,並不會流入私人帳戶。[40]後該學程提出900字聲明認錯,但網友仍質疑90萬到底花在哪?[41]
  •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彭文正主持壹電視節目引發爭議,6月經由中華民國教育部認定是「兼職」,該教授聲稱「兼差不等於兼職」,引來該校教師不務正業之批評,現教育部已要求台灣大學補正程序後處理。立委蔡正元更批評:「據英國QS機構調查,在世界百大大學中,台大只排到76名,正是因為新聞系只排到全球300名,拖垮排在20幾名的電機、化工等系所,『老師都忙著上節目,哪有時間教學生?』,蔡痛批,若允許新聞所這樣兼職,『裁掉算了』,否則每年編那麼多錢給台大,『丟不丟臉』!據他計算,裁掉新聞所可以讓台大在百大前進3名,若是要兼職,『乾脆到酒店當領班』。」[42][43]

注釋

  1. ^ 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京城帝國大學),因此在2007年以前,臺大校方不承認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時期為校史起點。
  2. ^ 「農事試驗場」、「殖產局糖業試驗場」、「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殖產局茶樹栽培試驗場」、「殖產局園藝試驗場」、「殖產局種畜場」
  3. ^ 臺北帝大正式接收後,翌日《臺灣新生報》即刊出:「臺北大學於昨(十五日)由教育部特派員羅宗洛奉命前往接收……下午三時半接收完畢,關於圖書儀器之點收正在進行收,該校即改為國立臺北大學,現各部均照常工作,繼續上課……。」〈臺北大學正式接收 即招考新生造就本省青年〉,《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16日,2版。
  4. ^ 劉廣定.校史糾誤. "一、校名 本校光復之初,一度曾名「國立臺北大學」。證據有三:~(一)《臺灣 新生報》34年11月16日三版新聞標題為「臺北大學正式接收 即招考新生造就本 省青年」~) (二)《臺灣新生報》34年11月21日三版有羅宗洛先生(國立臺北大學之展望)一文(三)《臺灣新生報》34年11月28日一版有「國立臺北大學臨時招生廣告」及「國立臺北大學附屬大學先修班(舊大學豫科)招生廣告」。至同年12月15日才由教育 部通知改名「國立臺灣大學」,見《臺灣新生報》34年12月26日及27日一版所刊告。"
  5. ^ 此數據包含臺大校方所擁有之附設農場、林場與醫院等土地與建物。
  6. ^ 自然步道協會所著《臺大校園自然步道》,傅園部分寫傅園是衣冠塚,可能造成傅園是衣冠塚說法大行其道。根據2005年出版的《國立台灣大學校史稿》,以及當時的新聞報導(【1951-12-21/聯合報/03版/】佳城鬱鬱傍黌宮 傳斯年安葬 桃李三千鳴鐘五五 傳園舉行週年祭禮 中央社訊)。傅園的確埋的是傅斯年校長的骨灰。

參考資料

  1. ^ 1.0 1.1 嚴文廷. 被罵詐騙集團 台大宣布停止竹北設校. 臺北市: 聯合晚報. 2015-06-06 (中文). 
  2. ^ 臺大一覽 - 有關臺大. 國立臺灣大學. [2015-03-15]. 
  3. ^ 「國內意見主張只設立以醫學部和農學部為主的實業大學即可......伊澤總督並不以設立實業大學為滿足,而主張以能發展台灣相關文化之人文學校𡗔內之綜合大學為籌設目標」《傳承與創新: 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歐素瑛(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4. ^ 語出「出身東京帝大史學科之殖民教育官僚幣原坦受命籌設臺北帝國大學。一九二八年,臺北帝大接續創立」《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1928-1960)》,李東華(2010),輔仁大學。
  5. ^ +臺大校地走透透+ - 投影片5
  6. ^ 《虞兆中校長與大學通識教育》() 黃俊傑。《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黃俊傑,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臺灣大學的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李成智。
  7.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TIMES.
  8. ^ [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10020045-1.aspx 全球最佳大學 台大重跌至155], 2014/10/02.
  9. ^ 羅宗洛,國立臺北大學之展望,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21日
  10.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紀事 (PDF). 2010-06-24 [2012-10-08]. 
  11. ^ 劉廣定. 《校史糾誤》. 臺大校訊. 2002-09-25, (674) [2012-10-17]. 
  12.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學校簡介-校史簡介
  13. ^ 重慶商報. 當年全國最高學府在重大松林坡 叫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桃園市. 2013年4月25日 (中文). 
  14. ^ 14.0 14.1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2001年出版。
  15. ^ 臺大生提議設陳文成廣場 校方原則同意, 新頭殼newtalk, 2014.06.14
  16. ^ 臺大擬設立「陳文成廣場」, 中時電子報, 2014.06.15
  17. ^ 臺大可望設立 陳文成紀念廣場, 自由時報, 2014.06.15
  18. ^ 《2007年臺灣大學簡介》
  19. ^ 現新竹校地由於新竹縣政府認為該校地的開發延宕,未來校地可能被收回
  20. ^ 溫貴香、許秩維. 立委指違建多 台大:逐年改善. 中央社. 2014-08-20. 
  21. ^ 臺大校總區道路命名說明
  22. ^ 臺灣大學社科院遷建大事紀
  23. ^ 2009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
  24. ^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校園規劃小組九十七學年度第七次委員會會議紀錄
  25. ^ 佳城鬱鬱傍黌宮 傳斯年安葬 桃李三千鳴鐘五五 傳園舉行週年祭禮. 聯合報. 1951-12-21: 3. 
  26. ^ 蔡淑婷. 傅園-台大校園自然資源、建築景觀、與文人風範之薈萃. 臺大校友雙月刊. 2004-07-01, (issue34) [2012-10-19]. 
  27. ^ 運動代表隊. 臺大體育室. 國立臺灣大學. 2011 [2012-08-01]. 本校現有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等二十項,男、女生共三十七個運動代表隊,均有專任教練負責組訓工作。 
  28. ^ 英國QS公布亞洲大學排名 台灣12校擠進百大
  29.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Ranking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30. ^ 羅德水. 台大排名退步與台灣高教危機. 台北市: 天下雜誌. 2015年3月31日.  |issue=被忽略 (帮助)
  31. ^ 美國新聞世界報導-世界大學排名-國立台灣大學
  32. ^ 柯曉翔. 2014企業最愛大學評價調查. 遠見雜誌 (遠見天下文化). 2014年2月 (中文(臺灣)). 選才仍偏重辦學名聲:在一般公立大學類別,毫無意外,臺大、成大、政大、清大與交大拿下前5名 
  33. ^ 2015企業最愛大學畢業生. Cheers雜誌. 2015 (中文). 除成大外,台政清交夾著名校光環長期受到企業歡迎。 
  34. ^ ​全台國立大學違建高達711件 台大竟佔一半. 台灣蘋果日報. 2014年8月20日 (中文(臺灣)).  参数|title=值左起第1位存在零宽空格 (帮助)
  35. ^ 莊雅婷、繆宗翰. ​台大校舍有違建? 學生安全隱憂. 台灣立報. 2014-10-01 [2015-06-24] (中文(臺灣)).  参数|title=值左起第1位存在零宽空格 (帮助)
  36. ^ 陳智華; 沈育如; 陳皓嬿; 鄧桂芬. 募款讓學生爬山學領導 台大遭轟. 臺北市: 天下雜誌. 2015年6月23日 (中文). 
  37. ^ 募資50萬爬山 台大生反串「贊助500塊下樓買咖啡」. 台北市: 東森新聞雲. 2015年6月22日 (中文(臺灣)). 
  38. ^ 林立芸. 台大募資登山惹議 朱士維:是向企業募款. 新頭殼newtalk. 2015年6月23日 [2015-06-24] (中文(臺灣)). 
  39. ^ 洪欣慈. 登山募資 朱士維:願為流程犯錯道歉. 中國時報. 2015年6月24日 [2015-06-24] (中文(臺灣)). 
  40. ^ NOWnews. 已有40萬經費還募款 台大師:未雨綢繆,未來可使用. Yahoo!奇摩新聞. 臺北市. 2015年6月26日 (中文). 
  41. ^ 台大登山團900字聲明認錯 網友批:90萬到底花在哪?. 臺北市: ETtoday. 2015年6月26日 (中文). 
  42. ^ 胡清暉; 王家禕. 彭文正稱兼差不等於兼職 網友批:狗屁不通. 臺北市: 中國時報. 2015年6月3日 (中文). 
  43. ^ 符芳碩. 彭文正主持「正晶」 台大:符合4要件才能兼職. 新頭殼newtalk. 臺北市: 先驅媒體社會企業. 2015年6月3日 (中文). 

相關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emplate: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單位 Template:國立臺灣大學研究〈中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