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紅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紅袍茶
類型烏龍茶
起源地 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
備註
漢語名稱
正體字
簡化字
字面意思Big Red Robe

大紅袍閩北語duōi-hǒ̤ng-bǎu)是武夷岩茶的一種,因多種傳說而得名。

生產環境

[編輯]
武夷山上的大紅袍母株

「大紅袍」名欉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

「大紅袍」母株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終年有水從岩頂流下,帶著岩頂所積累的養份,形成恰到好處的灌溉。另外,由於母株所處的岩石位置,日照時間短,能夠擋住中午猛烈的陽光,卻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株,故此母株的生長環境是其他鄰近岩茶茶樹所缺。由於這種特殊的生長環境和植株,大紅袍母株極為珍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訂立保險,為現有六株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的產品責任保險[1]

「大紅袍」母樹的數量很少,現存為六棵,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每年根據雨水、產量等因素作限量採摘。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經過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茶葉栽培專家的多年培育,在1982年就有扦插繁殖成功的大紅袍品種推出,1988年據茶葉審評專家鑑定在品質風韻上已達到原母樹風味,實現扦插株的批量生產。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開始對大紅袍母樹進行「停採留養」。

大紅袍的來歷

[編輯]
武夷山元代御茶園

關於大紅袍此名的來歷有兩個說法:

  1. 大紅袍此名來自該樹清明時節嫩芽紫紅的顏色。由於猴子對紅色的嫩芽比對綠色的葉子感興趣,故能適當的採集大紅袍的葉子。
  2. 另外一說則源自民間故事。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寺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臨行辭別時,老方丈贈送一小包茶葉,囑咐秀才好好保存,將來會有用得著的地方。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駙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個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當日老方丈所贈的茶葉。皇后在服用茶葉所煎成的湯後迅速復元。皇帝大喜,命狀元往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

1930年代,崇安縣縣長吳石仙在大紅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製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和通仙井專門採制貢茶,初創製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採制技術

[編輯]
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413
編號項目Ⅷ—63
登錄2006年

「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品質特徵

[編輯]

「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孟鵬. 《大红袍志中情》背后的故事. 2011-09-13 [201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中文(中國大陸)). 2003 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投保 1 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人保在全國十大名茶責任保險中投下的最大保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