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七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銅七佛造像。浙江省博物館

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是佛經中紀錄的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七位佛陀

概論[編輯]

佛教認為,世界會有無數無盡的依次出世傳法。在我們的娑婆世界中,現在所處的時間叫賢劫,有千佛出世,過去叫莊嚴劫,也有千佛出世。拘留孫佛爲賢劫千佛之第一佛,釋迦牟尼佛爲賢劫千佛之第四佛,而拘留孫佛之前,則是莊嚴劫出世的佛陀。佛教中將過去莊嚴劫最後出世的三佛,與現在賢劫最先出世的四佛,合稱為過去七佛,爲離我們現在時間最近的、依次出世的七尊佛陀[1]

其中,釋迦牟尼佛(Śākyamuni)是七佛中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姓氏喬達摩。釋迦佛之前出世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Vipaśyin)、尸棄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孫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葉佛(迦ㄕㄜˋ佛,Kāśyapa)。《長阿含經·大本經》中記錄了過去七佛出現的因緣和故事。[2]

過去諸佛[編輯]

部派佛教時期,僧人更往前推溯出過去七佛之前的佛陀,如過去「二十五佛」(出自《佛種姓經》)、「二十八佛」(出自巴利《本生經》的序論〔Nidānakathā〕)之說法。所謂過去二十五佛即過去七佛之前有十八佛,總共二十五佛,所謂二十八佛即二十五佛之前有三佛[3]

還有如大眾部說出世部,及《佛本行集經》所談的過去佛,竟達三十億之號為釋迦佛者,八億之號為燃燈佛[3]

傳法偈頌[編輯]

宗鏡錄》、《景德傳燈錄》等典籍記載其傳法偈頌為:


第一毘婆屍佛偈云:

身從無相中受生,

由如幻出諸形像。[註 1]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無所住。


第二尸棄佛偈云:

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

幻出無根無實性。


第三毘舍浮佛偈云: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第四拘留孫佛偈云:

見身無實是佛見,

了心如幻是佛了。[註 2]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第五拘那舍牟尼佛偈云:

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懼於生死。


第六迦葉佛偈云:

一切眾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第七釋迦牟尼佛偈云:

幻化無因亦無生,

皆即自然見如是。

諸法無非自化生,

幻化無生無所畏。


參考資料[編輯]

註解[編輯]

  1. ^ 《景德傳燈錄卷一‧敘七佛》記載此句為「猶如幻出諸形象」
  2. ^ 《景德傳燈錄卷一‧敘七佛》記載前兩句為「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1. ^ 黃開國,李剛,陳兵等 主編. 七佛. 诸子百家大辞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7-220-04869-6. 
  2. ^ 長阿含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冊 No. 0001 (東京: 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8 [201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婆屍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屍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 
  3. ^ 3.0 3.1 張瑞良. 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台大哲學論評.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