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
閩越 | |||||||||
---|---|---|---|---|---|---|---|---|---|
前306年—前110年 | |||||||||
地位 | 王國(前306年—前222年,前202年—前110年) 附庸國(前222年—前202年) 帝國(前111年—前110年) | ||||||||
首都 | 東冶(冶) 城村漢城 26°09′00″N 119°17′00″E / 26.15000°N 119.28333°E 27°32′48″N 118°02′38″E / 27.54667°N 118.04389°E | ||||||||
常用語言 | 閩越語、上古漢語 | ||||||||
族群 | 閩越人、古閩人、干越人、於越人、漢人[1][2] | ||||||||
宗教 | 巫覡宗教、祖先崇拜、山嶽崇拜、動物崇拜、天帝崇拜 | ||||||||
政府 | 君主專制 | ||||||||
君主 | |||||||||
• 前222年以前—前192年以前[3] | 無諸(閩越王 → 君長 → 閩越王) | ||||||||
• ?-前135年 | 郢(閩越王) | ||||||||
• 前135年—? | 丑((越)繇王) | ||||||||
• 前135年—前110年 | 餘善(王 → 東越王 → 武帝) | ||||||||
• ?—前110年 | 居股(繇王) | ||||||||
歷史時期 | 上古時代 | ||||||||
• 閩越建國 | 前306年 | ||||||||
• 秦屬閩中郡時期 | 前222年—前209年 | ||||||||
• 無諸復立為閩越王 | 前202年 | ||||||||
前138年—前135年 | |||||||||
• (越)繇王與東越王並立 | 前135年 | ||||||||
• 閩越亡國 | 前110年 | ||||||||
人口 | |||||||||
• 前110年估計 | 40萬[4] | ||||||||
貨幣 | 銅蚶殼幣[5]、四銖半兩[6]、五銖[7] | ||||||||
| |||||||||
今屬於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
閩越 | |||||||||||||||||||
繁體字 | 閩越 | ||||||||||||||||||
---|---|---|---|---|---|---|---|---|---|---|---|---|---|---|---|---|---|---|---|
簡化字 | 闽越 | ||||||||||||||||||
| |||||||||||||||||||
英語名稱 | |||||||||||||||||||
英語 | Minyue |
閩越,又稱閩越國、閩粵、東越,是中國福建省歷史上的一個國家,定都東冶(今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屏山),後東越王餘善在閩北建立王城(今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8]。
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主要勢力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閩中地區,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閩人」融合為閩越人,建立閩越,存在的時間大致為前306年—前110年1月[9]。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
歷史
[編輯]越人南遷
[編輯]前306年(越王無彊三十七年,楚懷王二十三年),楚國大敗越國,殺死越王無彊,奪取越國大片領土,導致越國分崩離析。部分越國王族在此時渡海入閩,有的住在越遷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越人在閩地北部定居下來後,建立閩越,與當地原住民逐漸融合為閩越人。
無諸之治
[編輯]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國消滅楚國後,向閩越進軍,於閩地設置「閩中郡」[10]。當時秦朝認為閩中遠離中原,地處偏遠、山高路險,而且越人強悍,難於統治。因此,「閩中郡」雖為秦朝的四十郡之一,建制卻不相同,秦未派官員到閩中來,只是廢去閩越王無諸的王號,改用「君長」的名號讓無諸繼續統治閩中[11]。因此,秦朝只是名義上建立了閩中郡,實際上並未在閩中實施統治。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後,君長無諸跟隨吳芮北上中原協助各國諸侯消滅秦國。秦朝滅亡後,項羽未分封無諸為王。前206年(漢王元年),楚漢戰爭爆發,無諸再度北上幫助漢王劉邦打擊西楚霸王項羽。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項羽自殺,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劉邦建國後,大肆分封功臣。前202年(漢高帝五年),無諸受封閩越王,建都東冶,繼續統治閩越。前195年(漢高帝十二年),漢高帝封南武侯織為南海王,析置閩越西南部和南越東部為南海國。前192年(漢惠帝三年),漢惠帝封閩君搖為東海王,析置閩越北部為東甌。無諸可能在前192年以前去世[3]。
弟甲弒王
[編輯]無諸死後,又經歷了數代閩越王的統治,但史書沒有載明其世系。約在漢武帝在位初期(前141年—前135年),當時的閩越王(名字不詳)被其弟甲殺死。甲弒兄後也被殺死,其屬下部眾一時群龍無首[12]。
南征北伐
[編輯]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漢朝發生吳楚等七國之亂,吳王劉濞邀請閩越、東甌兩國共同出兵,閩越沒有聽從,東甌則發兵跟從。七國之亂被漢朝鎮壓後,劉濞的兒子劉子駒逃亡到閩越,因為怨恨東甌殺死其父,常勸說閩越攻打東甌。於是閩越在前138年(西漢建元三年)大舉進攻東甌,包圍其都城,東甌向漢朝求援。漢武帝派嚴助率軍,自會稽從海上增援東甌。閩越軍見漢軍到來,撤退回國。此後,東甌被漢朝遷到了江淮一帶,閩越成為漢朝東南方最強盛的國家,百越諸部因此臣服,周邊的劉姓諸國均以財物珍寶討好閩越。
前135年(建元六年),閩越王郢發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趙胡上表漢廷請求增援。漢武帝遣大行王恢率軍自豫章出發,大司農韓安國自會稽出發,水陸並進攻打閩越。郢立即發兵拒險。其弟餘善認為漢軍強大,不可與之為敵,與大臣合謀,用
雙王並立
[編輯]前135年(建元六年),郢被殺後,漢朝軍隊撤回北方,漢武帝冊封並未參與入侵南越行動的閩越繇君——丑為「越繇王」(也作「繇王」),命令其統治閩越。然而,刺殺郢成功的餘善受到閩越宗室與貴族們的支持,威行於國中,私下自立為王,繇王拿他沒辦法。於是,漢廷只好再冊封餘善為「東越王」,與繇王一同統治閩越;然而,閩越的權力基本上仍在東越王餘善的手中。丑去世後,居股繼承繇王之位。
餘善稱帝
[編輯]元鼎六年(前111年)秋,東越王餘善刻「武帝」璽,自立為帝,並發兵反漢。這時的西漢王朝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國富民強,特別是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解除北方邊患之後,調遣四路大軍共數十萬人圍進攻閩越。餘善建六座城池拒漢兵。
居股降漢
[編輯]漢朝對閩越內部採取分化瓦解的手段,爭取繇王居股、建成侯敖和原來的越衍侯吳陽殺餘善後降漢。漢武帝為了徹底消除後患,詔令大軍將閩越舉國遷往江淮內地,同時拆毀閩越的城池和宮殿,時為元封元年冬(前110年1月)。
地理與人口
[編輯]疆域
[編輯]西漢初期,閩越轄境南界南越東北(今福建九龍江一帶)[13],西達今江西省東北部鉛山[14],北至東甌。在秦征百越之前,今浙南、贛東北和粵東也為閩越屬地[15]。境內有泉山。
此外,今台灣可能也是閩越屬地。《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地傳》記載,「句踐徙治山北,引屬東海,內、外越別封削焉」「因徙天下有罪適吏民,置海南故大越處,以備東海外越」,學者辛土成認為「外越」即今台灣。《臨海水土志》記載,夷洲為「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八》記載,「夷州四面是溪,頂有越王釣石在焉」。《臺灣通史》稱,「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辭海》的「閩越」詞條稱,「台灣也有閩越人聚居」。但此說在學術界有較大爭議[15][16]。
部族
[編輯]閩越的居民主要是閩越人,是古代福建的原住部落,為百越的一支。對於閩越部落的形成,史學界有兩種看法。第一種認為閩越人是福建的原住部落;第二種則認為是越國人與百越的融合。
人口
[編輯]有人認為南越、閩越二國的甲卒都各有數十萬,甚至近百萬,其全國人口當然都以百萬計[17]。
《福建歷代人口論考》一書認為,閩越滅亡時的人口為40萬左右[4]。
根據《漢書》給出公元2年的人口數據,原越國、東甌、閩越故地的會稽郡人口有1032640人[18]。
外交
[編輯]與秦朝的外交
[編輯]前222年,秦國攻克閩越後,於東冶設置閩中郡,並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讓他繼續統治該郡。此時的閩越雖然名義上亡國;但事實上閩中郡並未直接受到秦朝的統治。
與漢朝的外交
[編輯]閩越與漢朝的外交可分為兩個階段,臣屬與對立:
前202年楚漢戰爭後,劉邦戰勝項羽稱帝。漢朝建立後,劉邦開始分封功臣,無諸因此受封閩越王,封國閩越。此時閩越的地位是漢朝的外臣(與南越、東甌相同)。前112年冬(元鼎六年冬十月),漢武帝發兵消滅南越後。翌年,餘善得知漢朝有進攻閩越的企圖,勃然大怒,遂自稱「東越武帝」,並刻皇帝印璽以自立。此後的閩越(東越)自主並與漢朝對立,直到餘善被繇王居股殺害、閩越亡國為止。
閩越與漢朝的諸侯國:淮南國、吳國、廬江國、江都國也有外交往來[3]。
與南越的外交
[編輯]南越位於閩越的西南面,疆域包含今日的兩廣與越北。南越是秦朝南海尉趙佗於秦末時建立的國家,都城位於番禺。前196年(漢高帝十一年),南越臣服西漢,與閩越都作為漢朝外臣。前180年(漢高后八年),南越武帝趙佗用財物賄賂閩越,使其臣屬[19]。前135年,閩越王郢入侵南越,趙眜請求漢武帝出兵,間接殺死閩越王郢。
與東甌的外交
[編輯]根據史記記載,閩越與東甌的王室都是越國王室的後裔。當兩國分別傳位至無諸與搖時,皆被秦始皇征服並廢位,後降級為隸屬於秦朝的「君長」。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又皆因幫助漢高祖劉邦稱帝,而分別受封復國,國號閩越與東甌。
前154年,漢朝發生七國之亂,兵敗後,吳王劉濞逃至東甌避難,但卻遭東甌王弟「夷鳥將軍」刺殺而死。吳王子劉駒則是逃至閩越,由於對東甌刺殺其父十分不滿,因此他經常遊說閩越朝廷發兵進攻東甌。前138年(漢建元三年),閩越發兵圍困東甌都城,東甌轉而向漢朝求援。但在漢軍抵達前,閩越軍早已聞訊撤退。閩越軍隊撤退後,東甌迫於閩越的壓力,因而請求漢朝允許東甌舉國遷往江淮,國除。閩越與東甌的關係也就此告一段落。
文化
[編輯]語言文字
[編輯]境內土著使用的語言是閩越語,為百越語的一個分支。現今的閩語(閩東語、閩南語、閩北語等)的用詞主要來自五胡亂華起由中原帶來的古漢語,但閩語支仍保留了部分閩越語底層詞彙。
在福州冶山、武夷山城村等閩越王宮遺址中,都發現了陶文、瓦文、瓦當文,冶山宮殿遺址中發現的板瓦和筒瓦正面戳印有閩越文字,目前均無法辨識。武夷山漢城遺址中還多見封泥文、銅弩機銘文、銅印文等,皆為漢字,可見當時漢字至少已在閩越上層通行。其中青銅弩機「河內工官」名文表明,此系中原輸入的兵器;銅印文字表明閩越官員已習漢字。其餘筒瓦、板瓦上戳印或模印的閩越文字,常見一二字,最多四字;書體有隸書、篆書或介於隸篆之間的漢字,書法與中原地區的一致,大部分文字不能辨識,疑是閩越人自創的文字。閩越國遺址發現的漢字,有官方,有民間,用途不一[2]。
1995年,在城村漢城內下寺崗遺址出土一枚銅印,是迄今為止唯一出土的閩越銅印,其印面為方形,陰刻「中門信印」四字[20][21]。
姓氏
[編輯]閩越宗族還保留一定的氏族血緣關係。同時,逐步吸納北方漢人,因此開始出現漢人的姓氏和名字,出現姓名的多元化現象,這在冶山考古發掘中已有一些證據。閩越王族統姓「騶」,上層貴族一般只記其名而不稱姓,如閩越王無諸、郢、餘善,建成侯敖、將軍多軍等,反映他們保留氏族傳統習慣。還有稱閩君搖、繇王居股等,這些應是閩越貴族的爵邑名號。閩越人使用漢姓,見於史書的有越衍侯吳陽[2]。
建築
[編輯]前202年,漢高祖封無諸為閩越王,統治閩中地區。這一年,無諸開始修建閩越王城「東冶」。無諸和後來的東越王餘善在閩北修築六座軍事要塞性質的城池(城村漢城、大潭城、烏坂城、臨浦城、臨江城、漢陽城),用於防止西漢入侵,統稱「拒漢六城」。
閩越王城的確切地點在學術界曾引起各種爭論。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戴顯群教授表示,之前曾出現「崇安論」、「福州論」、「浙南論」等,而武夷山漢代古城遺蹟的發現更是一度讓「崇安論」獨領風騷。但是近幾年,屏山附近的考古發現豐富,使「福州論」成為主流說法。
福建省考古隊隊員高建斌表示,1990年代在屏山一帶曾有不少考古發現,其中鼓屏路錢塘巷基建工地,發現了漢代文化堆積層、幾何圖案的陶片等文物。1997年,屏山永輝超市附近,出土多塊「萬歲瓦當」,轟動一時,並可能與漢代皇宮有關。此後,省財政廳工地的探方中又發掘出兩期疊壓的建築遺蹟。而在後續屏山站地鐵施工現場的考古勘察中,年代分明的地層、宮廷級別的漢代陶片、疑為城牆遺址的「磚牆」,再一次為閩越王城「福州論」提供了有力論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宗教
[編輯]福建至今仍傳承著閩越人遺留的古代信仰,如皇太姥、武夷君等閩越山神;無諸、白馬三郎等閩越英雄神;猴神齊天大聖、蛇神蟒天神王及九使爺、蛙神鐵甲將軍等閩越動物神,這些閩越古神多已漢化並融入漢人民間信仰。據《三山志·祠廟》記載,福州在唐代大曆之前,有名望得以通祀的只有南台廟(祭祀無諸)、鱔溪廟(祭祀騶寅,即白馬尊王)、城隍廟、明德贊福王廟(祭祀郢)四處廟宇,除城隍外,其餘三處皆為閩越人所遺留,今唯獨對明德贊福王郢的崇拜似已失傳。
現今閩南人保留的「拜天公」風俗,並非從北方傳來,而是閩越人祭天習俗的延續。「天公」實為閩越傳說中的「天帝」,民間常將其與道教的玉皇大帝混為一談[22][23]。
風俗
[編輯]兩千多年前,閩地(今福建[24])對中原文明來說還是偏遠之地。當地毒蛇很多,人們敬畏蛇,把蛇當作是部落的圖騰。蛇在古語中又被稱為長蟲,就以蟲為義,把這裏稱為閩。台灣學者吳守禮認為漢朝許慎著作《說文解字》時解釋這個「閩」字為「東南越蛇種」。請看:「閩」字的構成,從「門」從「虫」;「門」是音符,「虫」是義符。依我看,這義符「虫」,可能就是許慎解釋做「蛇種」的由來,就是說許氏據字形而做的解釋。如今我們似乎可以用民俗學的眼光,把「閩」解釋為:以蛇紋的形狀做「圖騰」(Totem)的民族,並不是「蛇」變「人」,這樣比較合理。
目前仍流行於閩南地區的民間舞蹈「拍胸舞」被認為是閩越人舞蹈之遺存。蛇為閩越人的圖騰崇拜物。舞者頭上特別箍上一個草繩箍,形似蛇,把稻草紮成草箍套於頭上,既是閩越稻文化的一種遺存,也是蛇圖騰文化的遺存,同時也是閩越人祭祀舞蹈之遺存。拍胸舞者赤裸上身及雙足,舞步粗獷威武,舞風近乎野性[25]。
遺跡
[編輯]城村漢城遺址
[編輯]1958年,閩越古城遺跡被發現,並進行了試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長方形,南北長約860公尺,寬約550公尺,總面積48萬平方公尺。在已發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個大型的宮殿建築群,佈局嚴謹,結構完整,底下還舖設了流暢的排水系統。在城內外還發現了多處居住遺址和冶鐵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鐵器、陶器、建築材料和銅器。其中的陶器,無論是形制或紋制,皆與中原地區的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城村閩越古墓
[編輯]2000年,在閩越王城遺址東南3公里處,又發現了一處古墓。2002年10月,研究人員開始了探索性的挖掘,經考察後,發現這是一處閩越王時期的貴族古墓。
福州屏山閩越宮殿遺址
[編輯]2012年12月,在福州修建地鐵1號線的時候,在屏山一帶意外發現了另一座閩越宮殿遺址。[26]隨後工程停止,考古隊進行發掘。部分遺址被切割運走異地保存,待地鐵施工完畢後將運回原址復原。[27]其發掘出來的文物被運往福州市博物館,部分文物於2014年1月在該館公開展覽。[2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徐光冀認為此次的考古發掘肯定了冶城與閩越王城就在福州。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認為此次發現的大型夯土台基和宮殿遺蹟為閩越王城位於福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29]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考古學教授歐潭生根據碳十四的檢測報告木炭的年代為春秋時期以及城牆、陶片的材料來看證明了閩越王城位於福州。[30]
君主列表
[編輯]肖像 | 稱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閩越王 君長 閩越王 |
無諸 | ?—前222年 前222年—前202年 前202年—前192年以前 |
被秦國廢去閩越王之位,降為君長 秦屬閩中郡時期 助劉邦稱帝,受封閩越王,復國 | |
閩越王 | (中間數代世系不明) | |||
閩越王 | 郢 | ?—前135年 | 為其弟餘善所殺 | |
(越)繇王 | 丑 | 前135年—? | 閩越王無諸之孫,受漢封為越繇王(也作繇王) | |
王 東越王 武帝 |
餘善 | 前135年—前110年1月 | 閩越王郢之弟,殺其兄郢後自立為王,後受漢封為東越王 前111年,自稱「武帝」,反漢,後為繇王居股所殺 | |
繇王 | 居股 | ?—前110年1月 | 降漢,降封東成侯,舉國遷江淮,亡國 |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闽都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特色. [201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 ^ 2.0 2.1 2.2 閩越姓氏與文字
- ^ 3.0 3.1 3.2 《閩越國文化》,楊琮,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 ^ 4.0 4.1 《福建歷代人口論考》,陳景盛,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 ^ 越國貨幣形態的考察
- ^ 《福建漢代貨幣幾個問題的探討》,林蔚文,《福建錢幣》第1期
- ^ 《浦城出土的兩漢錢幣》,赴洪章、賴俊哲,《福建文博》閩北專輯,1990年2月
- ^ 福州地铁站挖出上千件文物 为闽越王都遗址(图).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2).
- ^ 《漢書 卷六 武帝紀第六》,詔曰「東越險阻反覆,為後世患,遷其民於江淮間」。遂虛其地。
- ^ 史記-東越列傳
- ^ 秦汉闽越王世系新考.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 ^ 汉书 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上.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6).
- ^ 福建省歷史地圖集
- ^ 廣信府志:秦屬閩中部
- ^ 15.0 15.1 《閩越源流考略》,黃榮春,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年7月
- ^ 《台灣海峽兩岸的古閩越族》,辛土成,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年9月
- ^ 潘悟雲. 語言接觸與漢語南方方言的形成,《語言接觸論集》2003,上海教育出版社。.
- ^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會稽郡,戶二十二萬三千三十八,口百三萬二千六百四。」
- ^ 《史記·南越列傳》
- ^ 五大途徑認識閩越國文字
- ^ 《福建通史(第一卷):遠古至六朝》,徐曉望,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 ^ 車越喬. 第2卷. 越文化实勘研究论文集. 密歇根大學. 中華書局: 235. 2005 [2023-01-30]. ISBN 70302382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 ^ 徐曉望. 福建民间信仰源流.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148 [2013-01-30]. ISBN 75334147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簡體中文).
其實質應為閩越人傳說中的「天帝」。從閩中文獻來看,福建各地都有天帝的傳說流傳,不過,後世人常稱「天帝」為「天公」。祭祀天帝是閩中長期延續的習俗
- ^ 唐朝開元二十一年以後始稱福建,閩後來也就演變成福建的簡稱。
- ^ 泉州拍胸舞. [202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 ^ 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2012-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 ^ 因发掘闽越国地下遗址 地铁屏山站延期1年后昨恢复掘进. [2014-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成果展完成布展 31日起亮相. [2014-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 ^ 屏山闽越国宫殿遗址:“冶在福州”一记实槌. 東南網.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 ^ 【闽都风土】两座遗址公园 见证福州历史. 搜狐網.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研究書目
[編輯]- 辛土成. 台湾海峡两岸的古闽越族.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8. ISBN 9787561501023.
- 吳春明、林果. 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7-5615-1460-3.
- 楊琮. 闽越国文化.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11-02957-9.
- 王榕春. 千年走闽越.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9787211039463.
- 黃榮春. 闽越源流考略. 福州: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2. ISBN 7-80562-910-2.
-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省文化廳. 闽越文化研究.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03. ISBN 7-80640-689-1.
- 易石嘉. 闽越文化. 北京: 華藝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2523081.
- 陳名實. 闽越丛谈.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1544846.
- 丁海祥. 闽越王城文集. 福州: 海峽書局、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14. ISBN 9787806919743.
- 丁海祥. 闽越王城图集. 福州: 海峽書局、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670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