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沿革) |
政治 |
中華民國政黨,依據現代法定所指,即是以政治理念為目標、向中華民國的內政部民政司登記在案,並可以在中華民國各級選舉中推派參選人之政治團體。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
截至2022年4月20日止,中華民國共有現存政黨81個,自行解散78個、撤銷備案2個、廢止備案215個。中華民國目前的執政黨為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也是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為最大在野黨,尚有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擁有不分區席次,以及少數無黨籍擁有部分席次;而地方議會除上述部分政黨外,另有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台灣團結聯盟、新黨、綠黨、社會民主黨、勞動黨、中華民族致公黨擁有席次。
歷史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共和國體遂吿確定。在後數月間,革命派的同盟會除由秘密轉公開活動外,從內部還分離出多個新黨團:有章炳麟一派分離組成的中華民國聯合會; 湖北一派如孫武、 藍天蔚、 劉成禺等則分離而與張伯烈、 饒漢祥等,擁黎元洪而組民社。立憲派的憲友會亦因時推世移而分離出:湖北湯化龍與福建林長民等再組共和建設討論會;直隸的 孫洪伊等組共和統一黨;籍中寅、 周大烈等則組國民協進會。除此之外還時有將近三百多個較小的新政黨[1]。
依據臨時約法採用西方民主國家之內閣制設計,選舉國會議員,並由多數黨的黨魁出任總理,組織政府。經過幾次大化合,到組成臨時政府時,各小黨均分別集結於兩大黨壘中,對峙局面於焉形成似為政黨政治的全盛階段,但並未形成強固[1]:以原來革命黨人與部分革命組織為主所改組成立之「國民黨」,領導者包括宋教仁[註 1]、孫中山(理事長)、黃興等人;以及由清末立憲運動人士組成的「進步黨」,主要領導者為黎元洪、梁啟超、張謇.國民黨曾在民國初期國會選舉中勝出,是為多數黨。
後歷經宋教仁遇刺,袁世凱稱帝,張勛復闢事件,段其瑞廢除臨時約法,另組安褔國會,北洋政府在由北洋軍閥所主導下是完全排除國民黨及南方軍閥勢力:在馮國璋繼任大總統並由段祺瑞掌閣揆下所另行選舉的新國會,當中以安福俱樂部爲絕對多數黨,此外尙有交通系、 新交通系、 硏究系、 討論系四政團,後安福系一小部分人和其他超然派議員又再合組個己未俱樂部,旨在擁護徐世昌、 靳雲鵬而與段祺瑞、 徐樹錚相對抗。同時一部分南下議員在廣州召集非常國會,隨而有護法國會與北方對立,時人稱舊國會,當中多數黨爲益友社系,此外有政學會系、 民友社系,及新補議員的新新俱樂部[1]。
而國民黨幾經改組[註 2],最後於1919年10月10日在廣州成立中國國民黨,之後在護法運動失敗後,再度改組,此時仿效列寧在蘇聯創立的黨國體制,組織一黨專政下統領所屬軍隊(國民革命軍),以及另外成立以黨訓政之國民政府,與獲北方軍閥支持的北洋政府對抗。
1922年直奉再戰導致徐世昌下野,北方將士轉向也以護法相號召希望全國統一,黎元洪再復職爲法統重光,於8月1日重召國會,政黨隨而復活,當國務總理張紹曾同意提出國會時,大小政團達38個,除稍著名的“十四政團”[註 3],其他政團有以門牌號做稱謂[註 4],有以同鄕聯會做基礎[註 5],名目繁多,光怪陸離,一人甚且列名三四政團[1]。到1923年曹錕積極進行賄選後,分派說客多方誘使議員多組新黨,一時政團增到40個以上,直至黎元洪離職到賄選如期完成期間,國會中政黨就超過了50個。大選後曹再下令左右親信組織憲政黨,企圖操縱國會;而反對方亦擬合組一黨以資抗衡,但在衆院院警撤後吳景濂負傷出走、民憲同志會繼續活動下未能成功,同時全國陷入新一波軍事勢態,令政黨無復有可活動的機會[1]。
自從1928年蔣中正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推翻北洋政府後至1948年,中國國民黨組織一黨制的國民政府;而中華民國的兩大主要政黨國民黨和中国共产党建國理念與意識相反,除了在政治協商會議之時有實體談判與討論外,基本上均為武裝衝突,導致国共内战。另有對日抗戰時組成的政黨聯盟-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國民主同盟)(民盟),在抗戰勝利後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憲法的制訂上有一定的發聲份量[註 6]。
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政府及國民黨播遷到台灣,只有國民黨、中國青年黨及中國民主社會黨為合法政黨,在戒嚴下,根本無從實施民主政治,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行長期威權獨裁統治。
1989年1月以前,由於實施黨禁政策,禁止人民籌組政黨。1950年代雷震在台湾曾經欲籌組中國民主黨,但受到當時的軍事氛圍及國民黨高層不允許之下,以及雷震企圖阻止蔣中正第三次連任總統,最後雷震被逮捕,組黨之事胎死腹中。當時的非國民黨籍的政治人士通稱為「黨外」人士[註 7]。由於青年黨與民社黨在戒嚴時代仍有合法地位,早期有黨外人士參與該兩黨從政,但該兩黨始終無法跳脫政治花瓶的路線,亦沒有實際的政治地位。
1978年桃園縣縣長(今桃園市市長)選舉發生舞弊(造成中壢事件。但是雖然有舞弊,結果仍由非國民黨所提名的許信良當選縣長)及隔年的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促成「黨外」人士的結合。在1980年代初期黨外人士逐漸在臺灣選舉中獲得席次。在1986年9月28日黨外人士在臺北市圓山大飯店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但選舉時不能以民進黨名義參選。
1987年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解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修改《人民團體法》,於1989年1月開放人民籌組政黨。
現代政黨法例
2017年1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政黨法》規範政黨相關事務,《政黨法》雖早在1993年就被提出,但因草案中包含處理國民黨不當黨產之條文,因此在立院卡關逾20年,直至立法院2016年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後,始才順利完成立法。[2]
概要
- 排黑條款:規定曾犯內亂、外患罪、貪污罪、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等,經判刑確定,不得擔任負責人。(第7條)
- 名稱:歧視性或仇恨性、已設立之政黨名稱或簡稱相同或類似、足以使人誤認等不得登記。(第8條)
- 存續:以下情形,廢止其備案(第27條)
- 連續四年未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經主管機關限期召開仍不召開。
- 連續四年未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
- 備案後一年內未完成法人登記。
1989年後政黨概況
民國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
單位:個 | 40 | 59 | 68 | 72 | 74 | 75 | 77 | 82 | 85 | 86 | 89 | 94 | 97 | 99 | 102 |
民國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單位:個 | 108 | 116 | 122 | 136 | 144 | 158 | 175 | 210 | 232 | 249 | 264 | 292 | 310 | 334 | 341 |
民國 | 108 | 109 | 110 | 111 | |||||||||||
單位:個 | 361 | 372 | 375 | 376 |
- 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有48個政黨推薦候選人參選,其中16個政黨推薦的候選人當選。
-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有45個政黨推薦候選人參選,其中5個政黨推薦的候選人當選。
- 因政黨法影響,已立案的全國性政治團體共有59個;廢止立案登記共42個政治團體[3]、自行解散共4個、轉為社會團體共3個、轉為政黨共10個[4]。
- 因政黨法影響,全國成立之政黨共有376個;一般政黨共81個,自行解散政黨共有78個、撤銷備案政黨共有2個、廢止備案政黨共有215個[5]。
- 現在有81個政黨中,目前79個政黨完成法人登記(國民黨及民進黨已在立法前完成),尚有2個政黨未完成法人登記。
有席次政黨
立法院、直轄市長、縣(市)長與地方議員
- 截至2022年5月10日,以下政黨在立法院、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會議員及縣(市)議會議員擁有席次:
政黨編號 | 政黨 執政黨/反對黨 | 席次 | 政黨領袖 | 兩岸政策 | 政治光譜 | 意識形態 | |||
---|---|---|---|---|---|---|---|---|---|
立法院 | 直轄市、縣(市) | ||||||||
首長 | 議員 | ||||||||
16 | 民主進步黨 | 62 | 7 | 233 | 蔡英文 | 臺灣民族主義、維持現狀 | 中間至中間偏左(有中間偏右的派別)[6][7][8][9] | 社會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反共主義 | |
1 | 中國國民黨 | 38 | 14 | 393 | 朱立倫 | 中華民族主義、九二共識、維持現狀 | 中間偏右至右翼(有中間偏左的派別)[10][11][12][13] | 三民主義、反共主義、社會保守主義、民族保守主義 | |
350 | 台灣民眾黨 | 5 | 1 | 5 | 柯文哲 | 維持現狀、兩岸一家親 | 中間 | 經驗主義、政治現實主義、第三條道路 | |
267 | 時代力量 | 3 | 0 | 11 | 陳椒華 | 臺灣民族主義、臺灣獨立 | 中間偏左[14] | 進步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環境保護主義 | |
90 | 親民黨 | 0 | 0 | 6 | 宋楚瑜 | 九二共識、中華民族主義 | 中間至中間偏右 | 自由保守主義、共和主義 | |
106 | 無黨團結聯盟 | 0 | 0 | 5 | 林炳坤 | 中華民族主義 | 中間偏右 | 自由保守主義 | |
95 | 台灣團結聯盟 | 0 | 0 | 5 | 劉一德 | 臺灣民族主義、臺灣獨立、臺灣本土主義 | 右翼[15][16](過去曾為中間偏左至左翼[17][18][19][20]) | 民族保守主義、社會保守主義、右翼民粹主義 | |
74 | 新黨 | 0 | 0 | 3 | 吳成典 | 中華民族主義、中國統一 | 右翼[21]至極右翼 | 社會保守主義、民族保守主義 | |
79 | 台灣綠黨 | 0 | 0 | 2 | 劉崇顯、余筱菁 | 臺灣民族主義、臺灣本土主義 | 中間偏左 | 綠色政治、進步主義、生態主義、和平主義 | |
15 | 勞動黨 | 0 | 0 | 2 | 吳榮元 | 中國統一、中華民族主義 | 左翼 | 社會主義 | |
98 | FP 中華民族致公黨 | 0 | 0 | 1 | 陳柏光 | 中國統一、中華民族主義 | 右翼至極右翼 | 社會保守主義、民族保守主義 | |
269 | 社 社會民主黨 | 0 | 0 | 1 | 丁勇言 | 臺灣民族主義 | 中間偏左 | 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多元文化主義 |
鄉鎮市(區)長、代表及村里長
- 截至2018年12月25日,以下政黨在鄉鎮市(區)長、代表及村里長擁有席次,但在立法院、直轄市長、縣(市)長及地方議會沒有席次:
政黨 | 席次 | 政黨領袖 | 政治光譜 | 意識形態 | |||
---|---|---|---|---|---|---|---|
鄉鎮市(區) | 村里長 | ||||||
首長 | 代表 | ||||||
青年陽光黨 | 0 | 0 | 2 | 高健智 | 中間 | 中間主義 | |
中華統一促進黨 | 0 | 0 | 1 | 何文智 | 極右翼 | 保守主義、民族保守主義、極端中國民族主義、中國統一 | |
人民民主黨 | 0 | 0 | 1 | 鄭村棋 | 左翼 | 社會主義 | |
天宙和平統一家庭黨 | 0 | 0 | 1 | 許惠珍 | 極右翼 | 保守主義、社會保守主義、基督教右派、反世俗主義 |
註釋
- ^ 國民黨理事之一,因孫中山接任全國鐵路督辦,故代理孫文理事長之職務,是當時黨內的實權者。
- ^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於日本東京改組成立中華革命黨,確立以效忠他一人的革命黨。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恢復「國民黨」名義,之後展開護法運動。
- ^ 民憲同志會、新民社、全民社、壬戌俱樂部 政學會、民治社、討論會、憲法硏究會、中國國民黨、漠南寄廬、西北議員俱樂部、 憲法學會、 二班改選議員俱樂部、蒙藏議員俱樂部等。
- ^ 如報紙街十八號、 石附馬 大街三號、 化石橋五十六號、……等。
- ^ 如江西議員俱樂部、 廣西議員公寓、 江蘇議員俱樂部、 浙江議員俱樂部、 吉林議員俱樂部等。
- ^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的中國青年黨和中國民主社會黨後來參與制憲國民大會而被民盟開除盟籍。而留在中國大陸的民盟成為中共政權的參政黨,詳見民主黨派。
- ^ 但一般來說不含與國民黨關係密切的非國民黨籍人士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初期多黨政治的回顧與檢討》 李時友 《東方雜誌》1946年 43卷 第18期
- ^ 解嚴30周年賀禮 《政黨法》三讀通過. 2017-11-10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陸續廢止立案名單 (PDF).
- ^ 全國性政治團體專區簡介-全國性政治團體-政黨資訊網-內政部.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 ^ 政黨進階搜尋-政黨-政黨資訊網-內政部. [2020-02-04].
- ^ Qi, Dongtao. Globalization, Social Justice Issu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Taiwan: An Explanation of the Limited Resurgence of the DPP during 2008–2012. The China Quarterly. 2013-11-11, 216: 1018–1044. 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
Furthermore, the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PP, as a centre-left party opposed to the centre-right KMT, has been the leading force in addressing Taiwan's various social justice issues.
- ^ Chou, Hsuan-Yi. Celebrity Political Endorsement Effects: A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Dist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9-12-31]. ISSN 1932-80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 Huang, Li-Li.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vs. Chinese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ilemma of polarizing society in Taiwan. Societ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Review: 119–132.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Hurry up: Taiwan's president has upset both business and workers. The Economist. 2018-05-26 [201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 ^ New face for KMT in Taiwan. The Australian.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The problems for the centre-right KMT in retaining the presidency over the centre-left DPP…
- ^ Qi, Dongtao. Globalization, Social Justice Issu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Taiwan: An Explanation of the Limited Resurgence of the DPP during 2008–2012. The China Quarterly. 11 November 2013, 216: 1018–1044. 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
Furthermore, the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PP, as a centre-left party opposed to the centre-right KMT, has been the leading force in addressing Taiwan's various social justice issues.
- ^ Shim, Jaemin. Mind the Gap! Comparing Gender Politics in Japan and Taiwan. GIGA Focus|Asia.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 Babb, Jeffry. Fractious party puts Tsai in a pickle. News Weekly. 13 August 2016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 ^ 《新新聞》李佳穎. 新新聞》時力新任黨魁邱顯智,不想台灣永遠只能選藍綠. 風傳媒. 2019-02-20 [2020-06-03].
- ^ 台聯超狂半版廣告 他驚:王浩宇會氣死. 中國時報.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 ^ 台聯黨賭上政治生涯!刊廣告「輸給新黨 台聯收攤」. 民視.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 ^ Larry Diamond; Gi-Wook Shin (编). New Challenges for Maturing Democracies in Korea and Taiwa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374.
- ^ W Jou. The Heuristic Value of the Left—Right Sche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10.
- ^ Jean-Pierre Cabestan, Jacques deLisle (编). Political Changes in Taiwan Under Ma Ying-jeou: Partisan Conflict, Policy Choices,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Security Challenges. Routledge. 2014: 44.
... even more radical positions at the far left (TSU) or far right (NP) of the spectrum.
- ^ Robert Ash, John W. Garver, Penelope Prime (编). Taiwan's Democrac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Routledge. 2013: 91.
- ^ Former Taiwan president blasted for remarks on island dispute. Inter Press Service. 10 August 2015 [12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On July 27, the chairman of Taiwan’s right-wing New Party, Yok Mu-ming quickly filed charges of treason against the 92-year-old over his remarks. China’s state-run Xinhua News Agency reiterated the charge in a July 29 editorial entitled “Lee Teng-hui a traitor to his hom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