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語
渤海語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渤海國 |
區域 | 滿洲及朝鮮半島北部 |
語言滅亡 | 12至13世紀? |
語系 | 滿-通古斯語系?
|
文字 | 渤海文字[1](有爭議)、漢字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渤海語指在渤海國使用的主要語言。
概要
[編輯]渤海國使用受漢語影響的靺鞨語,最終形成渤海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據推測,統治階層可能使用漢語而普通民眾和地方多用靺鞨語。亦有看法認為渤海語事實上是含有少量高句麗語辭彙的靺鞨語。其中亦可能夾有大量漢語成分。隨着渤海國的滅亡,在12~13世紀消亡。 關於渤海語的資料稀少,其詳細情況仍然不明。僅在《新唐書》《舊五代史》中收錄有若干可能為渤海語的片語。
《舊五代史·外國列傳·渤海靺鞨》提到:「渤海靺鞨,其俗呼其王爲可毒夫,對面呼聖,箋奏呼基下。」《冊府元龜·外臣部七(卷962)》作「可毒大」,《五代會要·卷30》作「可毒失」。[2]。
遠東聯邦大學Ernst Vladimirovich Shavkunov的研究表明,渤海語中稱呼「王」的「可毒夫」可能與滿-通古斯語系的滿語「卡達拉」(滿語:ᡴᠠᡩᠠᠯᠠ᠊、kadala-「管理」)及赫哲語「凱泰」有關,原意應是年長的管理者。另外,渤海與靺鞨人名最後有時會帶「蒙」字(如)(烏借芝蒙、己珎蒙、慕思蒙),標誌着靺鞨語中重要的黏着詞尾。通古斯民族將氏族稱作「木昆」(滿語:ᠮᡠᡴᡡᠨ、;mukūn」,可能與這個「蒙」有關,是表明人名所屬氏族的詞綴。[3]
810年5月,渤海遣日使的一員首領高多佛獨自留在了越前,後來到越中,隨史生羽栗馬長等人教習渤海語[4]。與語言關係密切的是民族,渤海國是粟末靺鞨、白山靺鞨等部建立的多民族國家,它們的前身是挹婁和勿吉,《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挹婁……其人形似夫餘,言語不與夫餘、句麗同。」《北史·四夷列傳(卷94)》:「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言語獨異。」看來,靺鞨語在當地是很獨特的[4]。另外,渤海國先後征服了越喜靺鞨、鉄利靺鞨、拂涅靺鞨等靺鞨各部,雖說都應說靺鞨語,但亦有可能有多種方言。[4]。
稻葉岩吉《增訂滿洲發達史》認為「可毒夫」來自「佛陀」,但無論如何,「可毒夫」的用語不見於任何記錄高句麗的文獻,有人認為這說明渤海語並不來自高句麗語[5]。
根據中國的史書記載,渤海國「有文字」[6],但因迄今為止未發現獨特的渤海文字,所以多數學者認為史籍所載的「文字」應為漢字以及漢文;但俄羅斯歷史學會從考古學的資料研究認為,渤海國可能存在獨特的文字,但此觀點未受到一般認同。
亞歷山大·沃文(2012)指出,考古發現的部分文字不是漢字,其中與女真文有相似之處,並提出了「女真文從渤海文發展而來」的假說,但也有疑問點[7]。
腳註
[編輯]- ^ 【魚拓】 (PDF). ウェブ魚拓. [2024-09-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9-11).
- ^ 吉本智慧子. Original meaning of Dan gur in Khitai scripts: with a discussion of state name of the Dong Dan Guo (PDF). 立命館文學 (609) (立命館大學人文學會). 2008-12: 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19).
- ^ 朱國忱; 魏國忠. 渤海史. 東方書店. 1996-01: 248. ISBN 978-4497954589.
- ^ 4.0 4.1 4.2 酒寄雅志. コラム 渤海国文化点描. 月刊しにか. 大修館書店. 1998-09: 42.
- ^ 劉毅. 渤海国の族源について-中国・日本・朝鮮関連史料の考察-. 國學院雑誌. 國學院大學. 1997-07: 60.
- ^ 元,脫脫等. 本紀第一. 金史.
- ^ 川崎保. 「渤海」文字資料からみた女真文字の起源に関する一考察 : ヴォヴィン論文(2012)を中心として. 古代學研究 (202). 古代學研究會. 2014-0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