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京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南京话
南京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南京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njin

南京话江淮官话淮语)的一种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马鞍山市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清代末期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1]。南京官话有入声分尖团分平翘,几百年来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汉语也是南京官话[1]。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汉语,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历史

[编辑]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东晋定都南京,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因此随著历代的变迁而演化。当时中原汉民带来的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称为“士音”。雅言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四代所袭。

成为“士音”后,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语音。但由于语音流变,吴音与今日南京话有诸多差异。例如吴音字首辅音中,全浊声母与清声母不同,现代南京话的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又如吴音中诸多鼻音声母,在现代南京话中多变为塞音或塞擦音。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南京官话与现在南京话是否相同,学界仍有争议[2]王力等学者主张南京官话主要仍是受北方汉语影响。

清末中国切音新字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以南京音为标准。当时曾出现老国音,力求兼通南北语音,与南京官话一样有入声、分尖团。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口音

[编辑]

正宗南京话现已有拼音方案[3][4]。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至少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所谓“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最老派南京话声母分尖团(已臻灭绝),而新南京话受普通话的影响,不分尖团。

老南京话

[编辑]

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道地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南京白话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除了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外,其本身属于江淮官话,往往被称为“ 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 如西南地区屯堡人(常以“南京人”自称)的屯堡话。

1930年代之前出生的南京人说的老南京话分尖团,“尖”和“间”声母不同,分别读如ziän[tsẽ][5]、jän[tɕẽ][6]

以下资料主要分析综合自赵元任论文[7]

声调

[编辑]

仅限单字调,未记轻声与语调影响。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8] F◟◝D E◞d F◝ e◝A f
(3♭)2♭ 13 2♭ 43♭ 44♯
31 13 22 44 5
声纽 次浊 全浊
三十六字母 见溪晓影
知彻照穿审
端透精清心
帮滂非敷
疑喻
娘日
泥来
明微
群匣
澄床禅
定从邪
并奉
阴平
公书天非
阳平
由人连迷
阳平
鞋常头旁
上声
敢整子本
上声
咬忍里武
去声
下上坐饭
去声
过至四破
去声
异二内望
去声
换树代伴
入声
哭得发式
入声
欲热力物
入声
或直夕拔

声母

[编辑]
不送气塞(擦)音 送气塞(擦)音 浊音 清擦音
唇音 b[p] 不八比白 p[pʰ] 仆片匹丕 m[m] 木毛忙米 f[f] 福凡夫否 不拼合口韵(含ong无u)
无擦龈音 d[t] 得刀刁丁 t[tʰ] 特土太天 l[l] 勒 l四呼俱全(细音时鼻化),其他缺撮口呼
有擦龈音 z[ts] 兹足井俊 c[tsʰ] 雌初七全 s[s] 师速小序 四呼俱全(有尖音)
庄组内转字除合口支脂两韵并不翘舌
卷舌音 zh[tʂ] 直丈中爪 ch[tʂʰ] 尺出丑吵 r[ɻ] 日人入如 sh[ʂ] 十勺山纯 唯洪音,比北平稍前,字量少于国音。
龈颚音 j[tɕ] 机九句决 q[tɕʰ] 欺欠犬去 x[ɕ] 希下玄血 其后介音虽有而甚短。
软颚音 g[k] 歌干公古 k[kʰ] 科口孔快 h[x] 呵火户扛 唯洪音
无阳平 阴平字很少 零声母:呆二一又五未文月元云
分平翘舌的规律
[编辑]

南京话分平翘舌z、c、s和zh、ch、sh,且和《广韵中古音有较严格的演变规律,长江上下游的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的平翘分辨模式一律如此。北京话的平翘系统由原有的精照对立与南京的分法混合而成,和《广韵》中古音无严格继承规律。 南京话的分平翘规律如下[9]

知组二 知组三等 庄组二等 庄组三等 章组三等
遇摄
止摄开口呼
止摄合口呼
流摄
深摄
臻摄
宕摄
曾摄
通摄
假摄
蟹摄
郊摄
咸摄
山摄
江摄
梗摄

韵母

[编辑]
南京话韵母
/i/ /u/ /y/ 备注
y[ɿ] 止子
r[ʅ] 十*日*
i[i] 衣一*
几比七*力*
u[u̜] 乌屋*
土户六*不*
ü[y] 于玉*
女句曲*旭*
/əɹ/ er[əɹ] 儿耳二
/ɒ/ a[ɒ̝] 阿
大乍八*法*
ia[iɒ̝] 鸦押*
家卡甲*掐*
ua[uɒ̝] 蛙挖*
瓜花括*刷*
音彩与附近方言甚异。
/o/ o[o] 倭 火左
o[ɔ̆]* 恶 合作
io[iɔ̆]* 约
雀削
/-o/略有变高动程。舒声对应国音-o,入声来自见系合盍曷等韵、宕江摄。/io/唯入声。
/e/ e[e̽] 者蛇
ä[ɛ̆]* 厄 白舌
ie[i̯e] 爷叶*
且茄别*胁*
uä[uɛ̆]* 或阔 üe[ye̽] 瘸靴
üe[yɛ̆]* 月 决血
/-e/略有变高动程。/ie/除团音与零声母外可能失去i。舒声皆应国语-e。入声中,细音来自非组外咸山摄三四等,/e/除此外还有开口陌卖德等韵。/ue/唯入声,来自见系曾梗摄合口。
/aæ/ ä[aæ] 哀
乃才太
iä[iaæ] 捱
街戒鞋
uä[uaæ] 歪
甩快拐
音彩与附近方言甚异。/iaæ/对应国语yai或ie。
/əi/ ei[ə̙ɪ]
丕非每
uei[uə̙ɪ] 威
内水回
音彩与附近方言甚异。ei唯拼唇音,luei对应国语nei/lei。
/au/ ao[a̙ʊ] 熬
刀毛少
iao[ia̙ʊ] 腰
刁了小
/əu/ ou[ə̙ʊ] 欧
丑手后
iou[iə̙ʊ] 幽
九丘求
/iəu/中/i/为主元音。
/ẽ/ iän[i̯ẽ] 烟
先天欠
üän[yẽ] 冤
犬玄全
对应国语-an齐撮二呼。/iẽ/除团音与零声母外可能失去i。后半部分鼻化,极易受下字声母发音部位同化。
/əŋ/ en[əŋ] 恩硬
人本正风
in[iŋ] 因影
心近丁行
uen[uən] 温
寸吞困横
üin[yin] 氲
旬君俊
国语en/eng、in/ing分别合并且鼻尾不稳,/uən//yin/次之,国语唇音eng不读ong
/ã/ ang[ã̙] 安昂
凡三上方
iang[iã̙] 央
江向两
uang[uã̙] 弯汪
短串光床
国语an/ang、uan/uang分别合并。后半部分鼻化,极易受下字声母发音部位同化。
/oŋ/ ong[o̝ŋ] 翁
公中同
iong[io̝ŋ] 容
兄窘穷
各应ㄨㄥ和ㄩㄥ两韵母。鼻尾较稳固。
备注 作韵头的/i/在/tɕ/系声母后很短 作韵头的/y/甚短,有些人全无此呼

新南京话

[编辑]

新南京话,由于流行范围大于老城区的老南京话,现在往往直接称为“南京话”。南京官话有五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入声韵尾-p、-t、-k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n、-ng和韵腹合成鼻化元音(如“安”读如ã),也有人一概说成-ng。

除入声字外,其声调系统与北京话对应紧密。不过受普通话影响,大量入声字在年轻人口中已派入平、上、去等调。比如“百”“白”“北”“伯”在老南京话中是同音字,读作入声[pɛ˥],是广韵中古音入声字有规律的归并现象。但是南京年轻人受普通话影响,分别说成上声[pɛ˨˩˨]、阳平[pɛ˩˧]、上声[peɪ˨˩˨]、入声[po˥],对应北京话的入声归派现象。

以下音系以中派为准,剔除了普通话影响下带来的[ɤ]、[aŋ]等韵母。

声调

[编辑]

南京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与普通话类似,平声字根据中古汉语的声母清浊分派入阴平和阳平,中古汉语的全浊上声字现读为去声。与普通话不同,南京话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发音为短促的喉塞音。

南京话五声调值是:阴平31[˧˩],阳平13[˩˧],上声212[˨˩˨],去声44[˦˦],入声5[˥]。南京话阴平的调值近于北京话的去声,南京话去声的调值近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和上声字与北京话几乎无差别。

变调

南京话两字连读时前字往往要变调:

后字
前字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阴平
阳平 转上声
无(ㄨˇ wǔ)敌、团(ㄊㄨㄢˇ tuǎn)结
上声 转阳平
老(ㄌㄠˊ láo)师、简(ㄐㄧㄢˊ jián)单
转阳平
广(ㄍㄨㄤˊ guáng)场、减(ㄐㄧㄢˊ jián)少
去声 有时转上声
第(ㄉㄧˇ dǐ)一
入声 有时转上声
“十一”作数词时“十”变上声,
作日期则“十”仍为入声
轻声

南京话有轻声,轻声字的调值取决于前一个字的声调:

例词 调值 注释
阴平加轻声 呆子、苍蝇 31 2 此时轻声调值近乎上声,两字声调和“苍影”相近得难辨。其实“蝇”是阳平字。
阳平加轻声 笼子 212 5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入声,前一字则变调成为上声。两字声调和“拢食”相同。
上声加轻声 傻子 212 3 此时轻声调值近乎去声,两字声调和“傻字”相近得难辨。
去声加轻声 棍子 44 4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去声,不过较短。两字声调和“棍字”相同。
入声加轻声 鸽子 5 5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入声。两字声调和“鸽汁”相同。

读轻声的字如果是阳声韵,有时鼻音要脱落,变成阴声韵。比如:苤蓝(la),头顶(di)心。

儿化

南京话有儿化,儿化时,介音i消失,u保留。比如“一点儿”dian+er,南京话读作der,和北京话保留介音[i]的dier不同。“喉咙管儿”guan+er,南京话和北京话一样有u介音。

例词 调类
阴平儿化 杯儿[pəʅ˧˩] 阴平
阳平儿化 明儿[məʅ˩˧] 阳平
上声儿化 靸板儿[pəʅ˩˧] 阳平,从“儿”的声调
去声儿化 黄豆儿[təʅ˦˦] 去声
入声儿化 一刻儿[kʰəʅ˥] 入声

声母

[编辑]

南京话z、c、s和zh、ch、sh不混,但发音和分法与北京音略有不同。l、n混用,通常用l的情况较多。

鼻音 m[m]马
塞音 b[p]把 p[]怕 d[t]大 t[]他 g[k]噶 k[]卡
塞擦音 z[ts]砸 c[tsʰ]擦 zh[ʈʂ]炸 ch[ʈʂʰ]查 j[]加 q[tɕʰ]恰
擦音 f[f]发 s[s]撒 sh[ʂ]沙 r[ʐ]然 x[ɕ]下 h[x]哈
边音 l[l]拉

韵母

[编辑]

南京话韵母表[4]

韵头
韵腹
i[i] u[u] ü[y]
/Ø/ i[i] 一*、衣 u[u] 物*、务 ü[y] 育*、 语
a[a] 阿*、啊 ia[ia] 压*、鸦 ua[ua] 挖*、蛙  
ä[ɛ] 额*、爱 iä[iɛ]娾 uä[uɛ] 瓁*、外
e[e] 车[ʈʂʰ-] ie[ie] 业*、夜   üe[ye] 月*、𦚢
ei[əɪ] 被[p-]   uei[uəɪ] 为  
ao[ɔ] 奥 iao[iɔ] 摇    
ou[əɯ] 欧 iou[iəɯ] 又    
o[o] 恶*、饿 io[io] 约*    
ang[ã] 安 iang[iã] 阳 uang[uã] 湾  
än[ẽ] 仙[ɕ-] iän[iẽ] 演   üän[yẽ] 冤
in[ĩ] 印     üin[yĩ] 运
ong[õ] 嗡 iong[iõ]用    
en[ə̃] 恩   uen[uə̃] 问  
er[ɚ] 而      
y[ɿ] 死[s-]      
r[ʅ]日*、耻[tʂʰ-]      

部分人[i][y]不分。 *表示入声。部分人说这些入声字时,带点喉塞韵尾[-ʔ],所以入声字不仅算一个声调,而且有的学术著作里又单独归为一个韵母。

拉丁化

[编辑]

赫美玲南京官话方案

[编辑]

曾出任中国海关官员的德国人赫美玲(Karl Ernst Georg Hemeling)于1902年出版了《南京官话》(德语:Die Nanking Kuanhua)一书,使用拉丁字母记载南京话发音,并整理出音节表及同音字表。其拼音方案接近威妥玛拼音,区分前后鼻音韵母及n、l声母,但仅有前后鼻音之分的拼写被视作同一音节,不作区分;而仅有n、l声母之别的拼写虽然被编排在一起,但是辖字仍然被区分开来。如音节表的第146个音节,先列出lan、lang下阳平、上声、去声的郎、朗、烂,而后列出nan、nang下阳平和去声的男、难。仅拼入声的ê韵被视作是仅拼舒声的ai韵之音位变体,附于ai韵之后。[10]

赵元任南京罗马字

[编辑]

赵元任在记载分析南京音系时为了便于印刷书写,使用了一种和国语罗马字规则类似的南京话罗马字,入声用q尾表示。[11]

南京方言志音标符号

[编辑]

南京方言志在记载南京音系时亦使用了一种接近汉语拼音方案又搀杂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12]。由于南京不分前后鼻音,该方案用符号ŋ表示安、恩、英、翁诸字的鼻化韵母。

输入法方案

[编辑]

不受普通话等外来方言影响的正宗南京话有拼音方案拼音输入法[4]

有在线字典可以查汉字的正宗南京音,含拼音和语音[3]

方案对照

[编辑]

南京话中大部分声母韵母在以上拼音方案中的拼写对照可参考标准官话拼音对照表威妥玛拼音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的部分。南京话特有的一些韵母的拼写对照如下表所示,其中赵元任的罗马字方案举平以赅上去。

例字 赫美玲 赵元任 南京方言志 输入法
结别入声 ieh5 ieq, éq ie5,ê5 (i)e5
者蛇 ê e, é ê e
厄白舌入声 ai5(亦作ê5 eq, éq ai5 ä5
哀乃才太 ai ai ai ä
自此师 ŭ y i y
之池是 ih y i r

南京方言字

[编辑]
书写有南京话的墙

南京郊区方言

[编辑]

南京辖位于扬子江以南的江宁溧水高淳和位于扬子江以北的江浦、六合各郊区县,其中溧水县城、江宁、江浦、六合主要属江淮话,溧水乡镇和高淳方言主要属吴语,有些地区的方言如溧水、江宁的部分乡镇则介于两者之间。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陈辉. 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中文(中国大陆)). 
  2. ^ 麦耘,朱晓农〈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收入《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编,2012年4期
  3. ^ 3.0 3.1 漢語方言發音字典. 2019-05-26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4.2 南京官話拼音方案. 2019-02-16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中文(中国大陆)). 
  5. ^ 在南京话里面发音为ziän1的字. 2019-05-16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中文(中国大陆)). 
  6. ^ 在南京话里面发音为jän1的字. 2019-05-16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中文(中国大陆)). 
  7. ^ 分析综合自何美龄(K.Hemeling)《南京官话》(1902)与赵元任《南京音系》(《科学》第13卷第8期,1929)
  8. ^ 根据赵元任1922年《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研究法》(《科学》第7卷第9期)用七弦琴粗略实验的图(精确到间、线的无升降号低音谱。)
  9. ^ 熊正辉. 官話區方言分[ts][tʂ]的類型. 北京: 《方言》1990年第1期. 1990年2月: 1–10. 
  10. ^ Karl Ernst Georg Hemeling. Die Nanking Kuanhua. 
  11. ^ 赵元任; 吴宗济, 赵新那.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273–297 [2019-08-24]. ISBN 71000312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12.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方言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方言志. 南京出版社. 1993 [2019-08-24]. ISBN 78056079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来源

[编辑]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方言志. 南京出版社: 1993年7月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