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

坐标26°1′50″N 119°12′25″E / 26.03056°N 119.20694°E / 26.03056; 119.206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6°1′50″N 119°12′25″E / 26.03056°N 119.20694°E / 26.03056; 119.20694

福建师范大学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福建师范大学校徽
校训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创办时间1907年2月,​117年前​(1907-02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
学校标识码4135010394
学校类型省部共建高校[1]
综合性大学
党委书记潘玉腾
校长王长平
教师人数2,059(2024年)[2]
职工人数2,973(2024年)[3]
本科生人数25,000余人(2024年)[2]
研究生人数10,000余人(2024年)[2]
校址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仓山校区:仓山区上三路8号
旗山校区:闽侯县上街镇乌龙江中大道18号
校区仓山校区(仓山区)
旗山校区(闽侯县)
总面积4000余[2]
代表色师大红
吉祥物小魔莉[4]
校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藏书数量近500万册[5]
隶属省级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
邮递区号350007(仓山校区)
350117(旗山校区)
网站www.fjnu.edu.cn
位置
地图

福建师范大学(英语:Fujian Normal University缩写:FNU 或 FJNU),简称福师大福建师大,坐落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6]

福建师范大学肇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末宣统帝溥仪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1953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州大学(1951年)、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学院、福建研究院、国立海疆学校等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2]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校训为“知名行笃,立诚致广”,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知名专家学者曾在校任教。[2]

福建师范大学初建时为师范类高等院校,现已发展为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的综合性大学,且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权体系。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省部共建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2]

历史

[编辑]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1907年2月)
 
华南女子大学预科班
(1908年)
 
 
 
 
 
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0年)
 
 
 
 
 
 
 
 
 
 
 
 
 
 
 
 
 
 
 
 
 
 
 
 
 
 
福建师范学校高等师范科
(1912年)
 
福建华南女子大学
(1911年)
 
 
 
 
 
私立福建大学
(1910年)
 
 
 
 
 
 
 
 
 
 
 
 
 
 
 
 
 
 
 
 
 
 
 
 
 
 
福建高等师范学校
(1913年)
 
 
 
 
 
 
福建协和大学
(1915年9月)
 
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27年)
 
 
 
 
 
 
 
 
 
 
 
 
 
 
 
 
 
 
 
 
 
 
 
福建研究所
(1939年)
 
福建省中学理科师资培训班
(1939年)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1933年)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
(1929年2月)
 
私立福建学院
(1929年)
 
 
 
 
 
 
 
 
 
 
 
 
 
 
 
 
 
 
 
 
 
 
 
 
福建研究院
(1940年11月)
 
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
(1940年)
 
 
 
 
 
 
 
 
 
 
 
 
 
 
 
 
 
 
 
 
 
 
 
 
 
 
 
 
 
 
 
 
 
 
 
 
 
 
 
 
 
 
 
 
 
 
国立海疆学校
(师范专科)
(1945年-1950年)
 
福建省立专科学校
(1941年6月)
 
 
 
 
 
 
 
 
 
 
 
 
 
 
 
 
 
 
 
 
 
 
 
 
 
 
 
 
 
 
 
 
 
 
 
 
 
 
 
 
 
 
 
 
 
 
 
 
 
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0年9月-1952年8月)
 
 
 
 
 
 
福建协和大学
(1942年4月)
 
 
 
 
 
 
 
 
 
 
 
 
 
 
 
 
 
 
 
 
 
 
 
 
 
 
 
 
 
 
 
 
 
 
 
 
 
 
 
福建研究院
(部分研究所)
(1951年)
 
 
 
 
 
福州大学
(1951年8月)
 
 
 
 
 
福建学院
(部分学科)
(1951年9月)
 
 
 
 
 
 
 
 
 
 
 
 
 
 
 
 
 
 
 
 
 
 
 
 
 
 
 
 
 
 
 
 
 
 
 
 
 
 
 
 
 
 
 
 
 
 
 
 
福建师范学院
(1953年9月)
 
 
 
 
 
 
 
 
 
 
 
 
 
 
 
 
 
 
 
 
 
 
 
 
 
 
 
 
 
 
 
 
 
 
 
 
福建师范大学
(1972年5月)
 
 
 
 
 
 
 
 
 
[7]


筹建与创办伊始

[编辑]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朝政府决定变革教育,创设新学制。1903年,陈宝琛将福州东文学堂改办全闽师范学堂。1904年,陈宝琛根据《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筹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派全闽师范学堂的庶务长林柏棠、斋务长王孝缉前往日本考察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规则。1906年,全闽师范学堂更名为福建师范学堂,陈宝琛又派王孝缉前往日本,详细了解高等师范学校教学与管理问题。[8]

1907年,福建师范学堂增办培养中学教师的优级师范选科,随后正式更名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陈宝琛任首任监督。1908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首届招收理化选科和博物选科各一班,同年又增招地理历史选科一班。1910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增招数学选科。同年,根据《学部通咨各省限期停办优级选科初级简易科文》,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停招选科新生,于当年设立博物本科。[8]

1911年,陈宝琛受命任溥仪帝师,潘炳年接任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潘炳年辞去监督,由林元乔接任。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改称福建师范学校,林元乔改任校长。同年,招收图画手工专修科。1913年,福建师范学校恢复高师的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师范学校,下设高师科和初师科。1914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福建不办高等师范。福建高等师范学校停办高等师范,改校名为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5年7月,福建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专修科学生毕业离校,该校的高等师范教育到此完全结束。[8]

福建高等师范学校停办后,福建省长达二十多年没有省立的高等师范教育,导致后续出现较严重的“师荒”问题。[8]

福建省立师专时期

[编辑]

抗战全面爆发后,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决定自办省立福建大学,拟设三学院和师范专修科。1939年秋,省政府组成15人的筹备组,开始在永安县黄历建筑校舍,购置图书仪器设备,并赴上海聘请教师。1940年4月,福建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正式开学上课。同时,教育部电令不准福建大学立案,福建大学遂于夏季停办。省政府认为师范专修科作为全省唯一中学教师培养机构,不能停办,应适当扩大。因此在原福建大学师范专修科的基础上,改设福建省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该所初在战时福建省会永安效区上吉山,后迁至永安霞岭。所长由教育厅秘书、留法历史学博士沈炼之担任。[8]

1941年4月,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开始筹办,由唐守谦教授主持,徐君藩邹有华等人协助。1941年6月,福建省立师专获教育部电准许成立,首任校长为唐守谦。1942年春,福建省立师专校址由永安迁往南平。福建省立师专在原优级师范学堂与原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的一些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初设教育、文史地、数理化、艺术体育童子军等五科。后增至10个学科,涵盖当时普通中学的所有科目,并聘任黄寿祺章靳以谢投八等学者任教。[8]

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立师专从南平迁到福州林希谦彭传珍林天兰先后任校长。[8]

福建师院时期

[编辑]

1949年8月17日,解放军接管福州市。同年9月,福建省军管会派代表接管福建省立师专。1950年9月,福建省立师专更名为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将原来设置的八科改为:教育、中国语文、历史地理外国语文数学、理化、艺术和体育卫生八系。翌年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更名为福建省师范学院。1951年9月,福建省文教厅决定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而成的福州大学教育系并入福 建师院。1952年,福建师院并入福州大学。1953年9月,福州大学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1953年12月,福建师院外语系改为俄罗斯语言学系。 1954年8月,厦门大学教育系并入福建师院教育系。[8]

1955年,福建师院在长安山校园内兴建各院系的教学楼与宿舍区。1957年开始,反“右派”与“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连续波及福建师院校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59年6月,福建师院新设政治教育系。1961年,福建师院将地理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高分子研究所合并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所,下设地理、天然高分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寄生动物、微生物研究室及同位素实验室、人造卫星观测站等。1962年1月,福建师院撤消自然资源研究所,保留微生物、天然高分子、寄生动物等研究室。另设福建地方史研究室。[8]

1964年,福建师院共有12个系,14个专业,79个教研组,及微生物、天然高分子、寄生虫、福建地方史等4个专设研究机构,全院师生员工共有5066人, 附中师生员工1743人,附小1407人,达到了“文革”前的最大规模。1966年至1970年期间,福建师范学院正常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6月,福建师范学院被迫完全停办。[8]

福建师范大学时期

[编辑]

1972年,福建省革委会筹建福建师范大学,并于同年恢复招生,共有政教、中文、数学、外语四科学生。[8]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福建师范大学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1983年8月,福清师范专科学校改为福建师大二部。[9]

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与区域地理学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始拥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1995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委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本科学科点”。[9]

2001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挂牌成立。2002年12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挂牌成立。2003年,化学与材料学院、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软件学院挂牌成立。同年9月,福州地区大学城一期工程竣工。11月,经济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历史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挂牌成立。2005年3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9]

201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一。2018年3月,福建师范大学成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0]

2022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成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0]

行政

[编辑]

历任校长

[编辑]
  1. 陈宝琛(1907,创办福建师范大学最早的前身校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
  2. 程吕底亚Lydia Trimble)(1908-1925,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首任院长)
  3. 庄才伟Edwin Chester Jones)(1915-1923,任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长)
  4. 高 智John Gondy)(1923--1927,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长)
  5. 卢爱德(1926-1927,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6. 林景润(1927-1946,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长)
  7. 王世静(1928-1951,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8. 何公敢(1929-1933,1949-1951,两度出任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学院院长)
  9. 林仲易(1936-1943,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学院院长)
  10. 唐守谦(1941-1944,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1. 郭公木(1943-1949,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五福建学院院长)
  12. 李黎洲(1944-1945,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3. 林希谦(1945-1946,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4. 梁披云(1945-1946,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国立海疆学校校长)
  15. 陈锡恩(1946-1947,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长)
  16. 彭传珍(1946-1948,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48-1949,另一前身校国立海疆学校校长)
  17. 螘 硕(1947-1948,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国立海疆学校校长)
  18. 杨昌栋(1947-1948,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长)
  19. 林天兰(1947-1949,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20. 林冠彬(1948-1949,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21. 胡允恭(1949-1952,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升格为福建师范学院)校、院长)
  22. 郑德超(1949-1950,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23. 王调馨(1950-1951,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24. 许彧青(1951年4月至1952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福州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兼省文教厅厅长)
  25. 陆维特(1952年2月至1952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福州大学校长,1953年9月至1955年2月,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26. 刘明凡(1955年3月至1958年7月,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27. 张孤梅(1957年10月至1959年1月,福建师范学院院长)
  28. 肖文玉(1959年2月至1960年1月,福建师范学院院长)
  29. 曾 鸣(1960年1月至1970年7月,福建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30. 李路明(1972年5月至1973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复办筹备领导小组组长,1973年1月至1975年2月福建师范大学临时党委书记)
  31. 申步超(1975年2月至197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临时党委书记)
  32. 明祖凡(1964-1970,福建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1972-1977,福建师范大学复办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临时党委书记)
  33. 张 立(1952-1963,福建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78-1980,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34. 范公荣(1979年7月至198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后任校党委书记至1986年9月)
  35. 陈 征(1983年11月至1988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校党委委员)
  36. 朱鹤健(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
  37. 陈一琴(1992年7月至1996年6月)
  38. 曾民勇(1996年6月至2002年8月)
  39. 李建平(2002年8月-2008年8月)
  40. 黄汉升(2008年8月-2015年5月)
  41. 王长平(2015年5月-)

现况

[编辑]

院系设置

[编辑]

福建师范大学目前设27个学院,设于仓山校区的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及网络与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1]设于旗山校区的有心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播学院、社会历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与资源与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地理科学与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索莱达学院及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11]协和学院为独立学院,位于福州大学城。[12]

学院 本科专业 硕士研究生专业 博士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院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 教育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心理学院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 心理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国际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理论经济学
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法律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教学(思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文学院 汉语语言文学 、文化产业管理 学科教学(语文)、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台湾文化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台湾文化研究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和翻译 学科教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 外国语言文学
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艺术学、戏剧与影视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
社会历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学、图书馆学、档案学 学科教学(历史)、中国史、世界史、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 中国史、世界史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社会工作、博物馆、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旅游管理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体育学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表演 艺术学、音乐、舞蹈 艺术学、音乐
美术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艺术学、美术与书法、设计、设计学 艺术学、美术与书法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数据科学 应用统计、学科教学(数学)、数学、统计学 统计学、数学
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物理与能源学院 物理学、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科教学(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电气工程、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能源与材料物理、能源与材料工程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能源与材料物理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科学与技术教育、光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光学、光学工程
化学与材料学院 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科教学(化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 化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态学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态学 学科教学(地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自然灾害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自然灾害学、生态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科教学(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 动物学、微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国际中文教育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索莱达学院 /
协和学院(独立学院) /
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 / 光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能源与材料物理 光学、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光学工程、能源与材料物理

研究机构

[编辑]

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拥有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等部委级科研创新平台。[13]

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福建省属重点高校,拥有福建省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分析数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0余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3]

福建师范大学亦入选“2011计划”,拥有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部委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4]

馆藏资源

[编辑]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由仓山校区与旗山校区双馆舍组成,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福建师范大学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书籍近50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567.3万种。[15]福建师范大学馆藏古籍规模位居福建省前列,20余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拥有26万余册线装古籍、800余种善本,共1万余册。[16]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拥有首任监督陈宝琛特赠的“陈宝琛书室”,且馆藏福建地方志基本完备。[17]

内外声誉

[编辑]
大学排名
福建师范大学
全球排名
《CWUR》世界排名981名(2024)
《泰晤士》世界排名[18]1201–1500名(2024)
《US NEWS》世界排名[19]865名(2025)
《ARWU》世界排名[20]601-700名(2024)
区域排名
《泰晤士》亚洲排名[18]401–500名(2024)
《QS》亚洲排名[21]451-500名(2024)
国内排名
《ARWU》国内排名[22]87名(2024)

福建师范大学是中国福建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在福建省拥有较高认可度,在中国享有较高声誉。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福建师范大学近四年皆位于前百名,2024年位居87名。[23]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福建师范大学近四年皆位于前百名,2024年位居70名。

福建师范大学的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10][24]

福建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A类学科,12个B类学科,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第45位。[10]

福建师范大学拥有一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一项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一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与3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54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25]

福建师范大学拥有3个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9个省高峰学科、13个省高原学科与9个省级特色专业。[2][25]

环境

[编辑]

仓山校区

[编辑]

仓山校区是福建师范大学的老校区,位于福州市区。校园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古老的建筑和新兴的楼群相映成趣,宽敞的校道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学校毗邻长安山公园,近闽江爱情岛,是许多学生喜到之处。

旗山校区

[编辑]

旗山校区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新校区,位于福州大学城。校园近邻江边,景色优美。校园内设施齐全,校内图书馆馆藏规模巨大,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旗山校区近福州地铁2号线,方便与福州各地互通往来。

校友

[编辑]

政界

[编辑]

院士

[编辑]

文艺界

[编辑]

体育界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情况统计表(43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4-07-2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师大简介. fjnu.edu.cn. 2024-05 [2024-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7). 
  3. ^ 2024年度福建师范大学预算公开. cwc.fjnu.edu.cn. [2024-07-29]. 
  4. ^ 福建师大本科招生形象标识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啦!. 2023-07-20. 
  5. ^ 本馆介绍. library.fjnu.edu.cn.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6. ^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情况统计表(43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2). 
  7. ^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图. xyzh.fjnu.edu.cn. 2010-06-08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0).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学校简史--世纪回眸1. xyzh.fjnu.edu.cn.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9). 
  9. ^ 9.0 9.1 9.2 福建师范大学大事记(1907-2007). xyzh.fjnu.edu.cn.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5). 
  10. ^ 10.0 10.1 10.2 10.3 福建师范大学 _ 高校简介 _ 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科研成果校企合作对接平台. www.fuzhou.gov.cn.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0). 
  11. ^ 11.0 11.1 学院. www.fjnu.edu.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7). 
  12.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cuc.fjnu.edu.cn. [2024-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3). 
  13. ^ 13.0 13.1 科研创新平台. www.fjnu.edu.cn. [2024-07-31]. 
  14. ^ 部委级研究中心、研究所. skc.fjnu.edu.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9). 
  15. ^ 本馆介绍. library.fjnu.edu.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16. ^ 福建日报就古籍保护问题采访我馆. library.fjnu.edu.cn. [2024-07-31]. 
  17. ^ 福建日报报道我馆古籍馆藏. library.fjnu.edu.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18. ^ 18.0 18.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19.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20.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Q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ARWU 2020 Top 1000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3. ^ 【软科排名】福建师范大学|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福建师范大学优势专业. www.shanghairanking.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24. ^ 快讯:我校“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 微信公众平台. [202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7). 
  25. ^ 25.0 25.1 福建师范大学优势专业有哪些?. zsb.fjnu.edu.cn.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