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外觀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1]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2]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3]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銘先生以教化興起,雲間夏彝仲、陳臥子從而和之,兩郡之文遂稱述於天下。」[4]
春秋戰國
[編輯]春秋戰國時期共七組
- 孔門十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 儒家五聖:孔子(至聖)、顏淵(復聖)、曾子(宗聖)、子思(述聖)、孟子(亞聖)
- 孔孟:孔子、孟子
- 老莊:老子、莊子
- 屈宋:屈原、宋玉
- 戰國四公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
- 先秦七子:孔子﹑孟子﹑荀子﹑莊子﹑老子﹑韓非子﹑墨子
兩漢
[編輯]兩漢共十三組
- 二戴:戴德、戴聖
- 二仲:羊仲、裘仲
- 班馬: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和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
- 崔杜:東漢書法家崔瑗、杜操
- 揚馬:漢朝辭賦家揚雄、司馬相如
- 枚馬:枚乘、司馬相如
- 平輿二龍:許虔、許劭
- 兩司馬:史學家司馬遷、辭賦家司馬相如
- 二蘇:[5]蘇章、蘇不韋
- 商山四皓,簡稱四皓,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
- 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張衡、班固、揚雄
- 三張:張陵、張衡、張魯
- 一龍:華歆(首)、邴原(腹)、管寧(尾)
- 雙珠:韋康、韋誕
三國魏晉南北朝
[編輯]三國魏晉南北朝共五十六組
- 二蘇:[6]蘇亮、蘇綽
-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 四聰:夏侯玄、諸葛誕、鄧颺、田疇
- 三豫:劉熙、孫密、衛烈
- 鍾張:三國魏書法家鍾繇、張芝
- 鍾王:鍾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 曹王:曹植、王粲
- 王劉:王粲、劉楨
- 嵇阮:嵇康、阮籍
- 顏謝:南朝宋詩人顏延之、謝靈運
- 休鮑:[7]南朝宋詩人湯惠休、文學家鮑照
- 徐庾:南朝陳文學家徐陵、北周文學家庾信
- 陰何:[8]南朝文學家陰鏗、何遜
- 羊薄:南朝書法家羊欣、薄紹之
- 顧陸: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宋畫家陸探微
- 溫邢:北魏文學家溫子升、北齊文學家邢邵
- 邢魏(大邢小魏):[9]北齊文學家邢邵、魏收
- 二陸(二俊):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
- 二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 二潘: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尼
- 二妙:西晉書法家衛瓘、索靖
- 二應:應瑒、應璩兄弟
- 二葛:葛玄、葛洪
- 大小阮:阮籍、阮咸
- 大小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
- 二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朓
- 三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謝朓
- 三謝:晉代書法家謝尚、謝奕、謝安
- 鮑謝:鮑照、謝靈運
- 江鮑:江淹、鮑照
- 沈鮑:沈約、鮑照
- 孫許:晉人孫綽、許詢
- 潘陸(陸海潘江):潘岳、陸機
- 陶謝:陶淵明、謝靈運
- 劉郭:劉琨、郭璞
- 聯璧:潘岳、夏侯湛
- 二絕:[10]顧野王、王褒
- 三筆六詩:劉孝儀、劉孝威
- 沈詩任筆:沈約、任昉
- 三祖:[11]曹操、曹丕、曹叡
- 北地三才:[12]溫子昇、邢邵、魏收
- 潯陽三隱:[13]陶淵明、周續之、劉遺民
- 三張:張載、張協、張亢
- 三賢:王融、謝朓、沈約
- 東海三何:何遜、何思澄、何子朗
- 史學三裴:裴松之、裴子野、裴駰
- 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
- 南湖三先生:鄭露、鄭莊、鄭淑
- 四裴:裴黎、裴子野、裴楷、裴綽
- 山澤四友:謝惠連、何長瑜、荀雍、羊濬之
- 四蕭:蕭衍、蕭統、蕭綱、蕭繹
- 敦煌五龍: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
-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 竟陵八友: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蕭衍
- 東吳八絕:嚴武、吳範、劉惇、趙達、皇象、曹不興、宋壽和鄭嫗
- 金谷二十四友:[14]石崇、歐陽建、潘岳、陸機、陸雲、繆征、杜斌、摯虞、諸葛詮、王粹、杜育、鄒捷、左思、崔基、劉瓌、和郁、周恢、牽秀、陳眕、郭彰、許猛、劉訥、劉輿、劉琨
唐代
[編輯]唐代共六十組
- 陳杜:[15]陳子昂、杜審言
- 二包:[16]包何、包佶
- 三包:[17]包融、包何、包佶
- 王孟:王維、孟浩然
- 王韋:[18]王維、韋應物
- 高岑:[19]高適、岑參
- 大李杜:李白、杜甫
-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 老小杜:杜甫、杜牧
- 顏柳:顏真卿、柳公權
- 張王:張籍、王建
- 沈宋:[20]沈佺期、宋之問
- 韓孟:韓愈、孟郊
- 韓柳:韓愈、柳宗元
- 劉柳:[21]劉禹錫、柳宗元
-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 元白(元輕白俗):元稹、白居易
- 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 錢郎:[22]錢起、郎士元
-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 姚賈:姚合、賈島
- 賈喻:賈島、喻鳧
- 蘇賈:蘇晉、賈曾
- 盧馬(盧奇馬怪):盧仝、馬異
- 張王:[23]張籍、王建
- 二曹:[24]曹鄴、曹唐
- 郊島(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 韓馬戴牛:韓滉、戴嵩
- 燕許大手筆: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頲
- 二李:[25]李白、李賀
- 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
- 三楊:[26]楊憑、楊凝、楊凌
- 三羅:羅隱、羅鄴、羅虬
- 三俊:[27]李紳、李德裕、元稹
- 三舍人:[28]王涯、令狐楚、張仲素
- 邊塞三王:王昌齡、王之渙、王翰
- 河東三鳳:[29]薛收、薛元敬、薛德音
- 王氏三株樹:[30]王勔、王勮、王勃
- 駢文三十六體: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
- 李杜韓白:[31]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
- 韓孟元白:[32]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 王李高岑:[33]王維、李頎、高適、岑參
- 王孟韋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
- 錢郎劉李:[34]錢起、郎士元、劉長卿、李嘉祐
-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 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
-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 吳中四士:[35]賀知章、包融、張若虛、張旭
- 九華四俊:張喬、許棠、張蠙、周繇
- 五竇: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
- 六竇:竇叔向、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
- 竹溪六逸:[36]李白、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
-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 香山九老: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如滿
- 大曆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
- 方外十友:陸餘慶、趙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
- 咸通十哲:[37]許棠、喻坦之、任濤、溫憲、鄭谷、李昌符、張喬、周繇、張蠙、劇燕、吳罕、李棲遠等十二人。
- 芳林十哲:[38]秦韜玉、郭薰、唐珣、吳商叟、沈雲翔、林繕(林絢)、任江洎、李岩士、蔡鋌等人。
- 唐太宗十八學士: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
- 唐玄宗十八學士: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餘欽、孫季良
五代十國
[編輯]五代十國共五組
- 二徐:徐鍇、徐鉉
- 黃徐:後蜀畫家黃筌、五代南唐畫家徐熙
- 董巨:南唐畫家董源、五代宋畫家巨然
- 五代四大家:荊浩、關仝、董源、巨然
- 天策府十八學士:[39]李鐸、潘玘、拓跋恆、李皋、李莊、徐收、彭繼英、廖匡圖、徐仲雅、鄧懿文、李松年、衛曮、彭繼勛、蕭銖、何仲舉、孟玄暉、劉昭禹等十八人。
宋代
[編輯]宋代共五十八組
- 晁張:晁補之、張耒
- 姜張:姜夔、張炎
- 楊劉:楊億、劉筠
- 蘇黃:[40]蘇軾、黃庭堅
- 李郭:李成、郭熙
- 米薛:米芾、薛紹彭
- 文蘇:文同、蘇軾
- 蘇辛:蘇軾、辛棄疾
- 蘇梅:蘇舜欽、梅堯臣
- 蘇陸:[41]蘇軾、陸游
- 歐蘇:歐陽修、蘇軾
- 歐曾:歐陽修、曾鞏
- 歐梅:歐陽修、梅堯臣
- 晏歐:晏殊、歐陽修
- 周柳:周邦彥、柳永
- 李杜:李韶、杜范
- 尤楊:[42]尤袤、楊萬里
- 黃李:黃榦、李燔
- 真魏:真德秀、魏了翁
- 二宋:宋祁、宋庠
- 二劉:劉敞、劉攽
- 二程:程顥、程頤兄弟
- 二陸:陸九齡、陸九淵兄弟
- 二姚:[43]姚兕、姚麟
- 二戴:戴述、戴迅
- 二觀:王觀、秦觀
- 二仲:韓燮、韓境
- 二李:[44]李楠、李榑
- 二蘇:[45]蘇軾、蘇轍
- 二蘇:[46]蘇軾、蘇舜欽
- 三擘:歐陽修、王安石、蘇軾
-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 詞壇雙璧:張元幹、張孝祥
- 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
- 江左二寶:[47]胡伸、汪藻
- 北宋二林:林敏功、林敏修
- 三冷:冷世光、冷世修、冷世南
- 北宋三大家:畫家董源、李成、范寬
- 閩中三君子:鄭思肖、謝翱、丘葵
- 東南三賢:朱熹、呂祖謙、張栻
- 英德三賢:鄭俠、唐介、洪皓
- 龍眠三李:李公麟、李亮工、李元中
- 江西詩派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 宋四名家:[48]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
- 永嘉四靈:翁卷、徐璣、徐照、趙師秀
- 北宋四大書法家:黃庭堅、蔡襄、蘇軾、米芾
- 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 海濱四先生:鄭穆、周希孟、陳襄、陳烈
- 閩學四賢:楊時、朱熹、李侗、羅從彥
- 南宋四家: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 南宋四大家: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 豫章四洪:[49]洪朋﹑洪芻﹑洪炎﹑洪羽
- 甬上淳熙四先生: 舒璘、楊簡、袁燮、沈煥
- 四傑:[50]歐陽食、歐陽弈、歐陽弁、歐陽彝
- 尤蕭範陸: 尤袤、蕭德藻、范成大、陸游
- 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
- 杜氏五高(金華五高):[51]南宋杜旟、杜旃、杜斿、杜旞、杜旍五兄弟
- 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
- 南宋六君子:楊宏中、林仲麟、徐範、張行、蔣傅、周端朝
- 洛中八俊:[52]陳與義、朱敦儒、富直柔等八位文人
- 永嘉九先生:[53]周行己、許景衡、劉安節、劉安上、戴述、趙霄、張輝、沈躬行、蔣元中
遼、金
[編輯]元代
[編輯]元代共八組
- 劉盧:劉因、盧摯
- 姚盧:姚燧、盧摯
- 元初吳中三才子:郭鱗孫、袁易、龔瑜
- 元四家:
- 儒林四傑:[55]柳貫、黃溍、虞集、揭傒斯
- 元詩四大家:[56]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
-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明代
[編輯]明代約百組
- 明代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
- 汪王:汪道昆、王世貞
- 王李:[57]王世貞、李攀龍
- 高顧:明東林黨領袖高攀龍、顧憲成
- 會稽二肅:[58]唐肅、謝肅
- 雲間二韓:[59]顧斗英(字仲韓)、莫是龍(字廷韓)
- 雲間二沈:[60]沈度、沈粲
- 貴池二妙:吳次尾、劉伯宗
- 江上二沈:沈昆銅、沈壽民
- 婁東二張:張溥、張采
- 山陰二朗:朱士稚、張宗觀
- 嘉禾二王:王鏞、王鈞
- 山陰二王:王誼、王擇
- 吳興二唐:唐率、唐廣
- 海虞二馮:馮班、馮舒
- 晉安二徐:徐熥、徐火勃
- 二朱:朱應登、朱子價
- 魯藩二宗室:朱健根、朱觀熰
- 二袁:袁臨、袁賁
- 二畢:畢懋良、畢懋康
- 兩司馬:王世貞、汪道昆
- 武原雙丁:丁嗣徵、丁裔沆
- 武原二仲:吳蕃昌、彭孫貽
- 崇安二藍:藍仁、藍智
- 雙壁:沈瑋、沈琛
- 詩壇盟主:曹學佺、徐興公
- 北邢南董:明末書法家邢侗、董其昌
- 南董北米: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米萬鍾
- 南陳北崔:明末畫家陳洪綬、崔子忠
- 三楊:明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
- 三宋:宋克、宋廣、宋璲
- 三張:張鳳翼、張燕翼、張獻翼
- 鼎足三家:曹學佺、謝肇淛、徐火勃
- 國初三張:[61]張以寧、張光弼、張仲簡
- 海內三才:[62]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
- 明初三大古文家:宋濂、劉基、方孝孺
- 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
- 台州三學:張穀(古學)、方孝孺(正學)、王叔英(靜學)
- 吳中三高士:[63]朱用純、徐枋、楊無咎
- 婁東三鳳:陸容、張泰、陸釴
- 金陵三俊:[64]陳沂、顧璘、王韋
- 楚中三才:童承敍、張治、廖道南
- 羅氏三鳳:羅欽順、羅欽忠、羅欽德
- 練川三老:[65]唐時升、婁堅、程嘉燧
- 吳下三高:[66]朱白民、王芥庵、趙宦光
- 吳下三馮:馮夢龍、馮夢桂、馮夢熊
- 嘉靖三家: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
- 東湖三子:[67]趙煥、吳易、史玄
- 餘杭三嚴:嚴調御、嚴武順、嚴敕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雲間三徐:徐孚遠、徐鳳彩、徐致遠(《華亭志》)
- 雲間三子:陳子龍,李雯、宋徵輿
- 沈氏三鳳:[68]沈琉、沈琦、沈啕
- 江東三才子:[69]顧璘、劉麟、徐禎卿
- 浙派三大家:戴進、吳偉、藍瑛
- 東海三司馬:[70]范欽、張時徹、屠大山
- 嶺南前三傑:鄺露、黎遂球、陳邦彥
- 三甫:[71]余曰德、張佳胤、張九一
- 明代三大書家,又稱吳中三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王寵
- 畿南三才子:[72]申涵光、殷岳、張蓋
- 翰林三直:[73]羅洪先、唐順之、趙時春
- 紙糊三閣老:萬安、劉吉、劉翊
- 竹刻三朱:朱鶴、朱纓、朱稚征
- 聖教三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 四甫:余曰德、張佳胤、張九一、魏裳
-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 皇甫四傑:皇甫沖、皇甫涍、皇甫汸、皇甫濂
- 吳中四傑,又稱明初四傑:[74]楊基、高啟、張羽、徐賁
- 廣中四傑:[75]孫蕡、王佐、黃哲、李德
- 江北四子:景暘、趙鶴、蔣山卿、朱應登
- 吳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
- 明州四傑:朱應龍、沈明臣、葉太叔、盧澐
- 苕溪四子:茅維、臧懋循、吳稼竳、吳夢暘
- 錫山四友:[76]施漸、王懋明、姚咨、華察
- 南州四子:[77]劉斯陛、李奇、鄧履中、余正垣
- 青溪四子:[78]高近思、馬承道、金子坤、金子有
- 程門四先生:呂大臨、游酢、楊時、謝良佐
- 嘉定四先生:[79]程嘉燧、李流芳、婁堅、唐時升
- 江東(或稱金陵)四大家:陳沂、顧璘、王韋、朱應登
- 臨川四才子: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
- 晚明四家: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鍾
- 明季四公子:侯方域、陳貞慧、方以智、冒襄
- 太倉四君子:陸世儀、江士韶、陳瑚、盛敬
- 苕溪五隱:[80]孫一元、劉麟、吳琉、陸昆、龍霓
- 湖南五隱:[81]孫一元、劉麟、吳琉、施侃、龍霓
- 四明五老:[82]王珩、蔣璇、顧文、薛朋龜、汪思溫
- 四明八老:高閌、蔣璿、顧文、汪思溫、吳秉信、王次翁、徐彥老、陳先
- 北田五子:何絳、陶璜、梁槤、陳恭尹、何衡〔《廣東詩粹》〕
- 東南五才子:王洪、解縉、王偁、王璡、王達〔《靜志居詩話》〕
- 南園五先生,又稱南園前五先生:孫蕡、王佐、趙介、李德、黃哲
- 南園後五先生:歐大任、黎民表、梁有譽、李時行、吳旦
- 前五子: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宗臣
- 後五子:張佳胤、余日德、張九一、汪道昆、魏裳
- 廣五子:盧枏、歐大任、俞允文、吳維嶽、李先芳
- 續五子:黎民表、石星、王道行、朱多煃、趙用賢
- 末五子:李維禎、胡應麟、屠龍、魏允中、趙用賢
- 曇花五子:[83]杜喬林、杜十遠、張鼐、李凌雲、莫天洪
- 六尚書:尹曼、殷謙、周洪謨、張鵬、張荃、劉昭
- 六君子: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
- 幾社六子,或稱雲間六子:[84]夏允彝、周立勳、彭賓、徐孚遠、陳子龍、杜麟徵
- 楊門六學士:[85]張含、楊士雲、王廷表、胡廷祿、李元陽、唐錡
- 楊門七子:[86]張含、楊士雲、王廷表、胡廷祿、李元陽、唐錡 、吳懋
- 七才子:
- 東林七賢,即東林七君子: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昇、周宗建、黃尊素
- 青門七子:[87]朱惟㸌、朱惟焢、朱懷𡋧、朱懷𡈾、朱懷䨈、朱誼瀄、朱誼㳆
- 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吉、吳宏、葉欣、胡造、謝蓀
- 嘉靖八才子:[88]王慎中、唐順之、陳束、趙時春、熊過、任瀚、李開先、呂高
- 西湖八社:[89]祝時泰、高應冕、方九敘、童漢臣、劉子伯、王寅、沈仕等七人
- 明初十才子:張羽、楊基、高啟、徐賁、王行、杜寅、張適、梁時、浦源、方彝、錢復
- 弘治十才子:[90]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此即前七子排除王廷相,再加上顧璘、朱應登、陳沂、鄭善夫等四人。
- 閩中十才子:林鴻、鄭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陳亮、王偁、周玄、黃玄
- 景泰十才子:劉溥、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
- 廣陵十先生:儲巏、王軏、景暘、趙鶴、朱應登、蔣山卿、曾銑、朱曰藩、宗臣、桑喬〔《靜志居詩話》〕
- 太倉十子:周肇、黃與堅、王揆、許旭、王撰、王昊、王揆、王曜升、顧湄、王攄,也稱「婁東十子」。
- 越中十子:徐渭、沈煉、陳鶴、楊珂、朱公節、錢椴、諸大綬、蕭勉、柳文、呂光升
- 北郭十友:[91]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亦稱十才子。
- 碧山十老:秦旭、李庶、陳履、陸勉、高直、黃祿、楊理、陳公懋、施廉、潘緒
- 東莊十友:吳爟、文徵明、吳奕、蔡羽、錢同慶、陳淳、湯珍、王守、王寵、張靈〔《靜志居詩話》〕
- 西泠十子,一作西陵十子:[92]陸圻、柴紹炳、沈謙、陳廷會、毛先舒、孫治、張綱孫、丁澎、虞黃昊、吳百朋
- 燕台十子:杜麟徵、米壽都、陳肇公、楊廷樞、羅萬藻、艾南英、章世純、朱健、朱薇、張采、宋存楠等。燕台十子之盟後期的總人數達二十餘人。
- 南國十二子:陳子壯、陳子升、歐必元、黎遂球、歐主遇、區懷瑞、區懷年、黃聖年、黃季恆、陳邦彥、張家玉、梁朝鐘
- 浙江十四子:《彭姥詩蒐》僅列出邵景堯、楊守勤二人
- 黃山十六子:王寅、陳有守、鄭玄撫、程誥、程應軫、江瑾、江珍、余震啟、汪璦、王尚德、方大治、方霓、方弘靜、鄭銑、鄭懋坊、鄭默
- 四十子:皇甫汸、莫如忠、許邦才、周天球、沈朋臣、王祖嫡、劉鳳、張鳳翼、朱多煃、顧孟林、殷都穆、文熙、劉黃裳、張獻翼、王穉登、王叔承、周弘禴、沈思孝、魏允貞、喻均、鄒迪光、余翔、張元凱、張鳳鳴、邢侗、鄒觀光、曹昌先、徐益孫、瞿汝稷、顧紹芳、朱日封、王延綬、徐桂、王伯笛、王衡、汪道貫、華善繼、張九一、梅鼎祚、吳稼登
- 南都四君子:[93]胡世寧、李承勛、魏校、余祐善
- 息林十二子:柯夏卿、王居敬等
清代
[編輯]清代共六十餘組
- 二戴:[94]戴本孝、戴迻孝
- 二朱:朱素臣、朱佐朝
- 二朱:[95]朱笈、朱靑
- 二朱:朱筠、朱胙
- 二汪:[96]汪懋麟、汪楫
- 二居:居巢、居廉
- 二洪:洪頤煊、洪震煊
- 王李:[97] 王星諴、李慈銘
- 雙張:張廷濟、張燕昌
- 鈕張:鈕少雅、張大復
- 康梁:康有為、梁啓超
- 湯戴:湯昭汾、戴熙
- 洪黃:洪亮吉、黃景仁
- 洪孫:洪亮吉、孫星衍
- 洪張:洪亮吉、張問陶
- 南瀋北郭:沈荃、郭棻
- 南洪京孔:戲曲作家洪升、戲作家孔尚任
- 南施北宋:[98]施閏章、宋琬
- 南袁北紀:袁枚、紀昀
- 二石:石裕、石濤
- 二堂:焦循號理堂,江藩號鄭堂
- 大小宋:宋征輿、宋征璧
- 山陰二朗:朱士稚(朗詣)、張宗觀(朗屋)
- 冰輪二陸:[99]陸嘉淑、陸宏定
- 江右兩名士:蔣士銓、彭元瑞
- 揚州二馬:[100]馬曰琯、馬曰璐
- 南北二丁:丁拱辰、丁守存
- 秀州二年:[101]李斯年、李良年兄弟
- 浙東二蟄:陳虬、湯壽潛
- 嘉興二李:李富孫、李遇孫
- 曹氏二妙:曹樹趣、曹樹珊
- 詞林二難:李宣龔、李宣倜
- 呈貢二孫:孫清元、孫清士
- 保山二袁:袁文典、袁文擺
- 社中二眉:吳庠、蔡芝眉
- 二陳:清代篆刻家陳鴻壽、陳豫鍾
- 三朱:[102]清代畫家朱青上、朱素人、朱野雲
- 三梁:梁清標、梁清寬、梁清遠
- 三洪:洪坤煊、洪頤煊、洪震煊
- 江西三山:宋之盛、謝文洊、魏禧
- 吳中三鐵:錢厓(瘦鐵)、吳昌碩(苦鐵)、王大炘(冰鐵)
- 關中三李:李二曲、李因篤、李柏
- 鹽橋三丁:[103]丁澎、丁景鴻、丁瀠
- 餘杭三嚴:嚴調御、嚴武順、嚴敕
- 新繁三費:費密與其子費錫琮、費錫璜
- 丹稜三彭: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
- 三任:畫家任熊、任熏、任頤
- 三魏:清散文家魏祥、魏禧、魏禮兄弟
- 嶺南三子:張錦芬、胡亦常、馮敏昌
- 劍川三子:羅宿、楊致中、張鴻舉
- 龍湖三子:朱奕替、羅期恩、陳履和
- 湖州三炳:[104]沈炳震、沈炳巽、沈炳謙三兄弟
- 嶺南三家,又稱嶺南三大家、嶺南三君: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 清初三先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 京師三大家:王鐸、薛所蘊、劉正宗
- 江右三大家,又稱乾隆三大家:戲曲家蔣士銓、文學家袁枚、詩人趙翼
- 江左三大家:吳梅村、錢謙益、龔鼎孳
- 江左三鳳凰:[105]陳維崧、吳兆騫、彭師度
- 遼東三老:[106]李鍇、戴亨、陳景元、馬長海
- 雲間三宋:[107]宋存標、宋征輿、宋征璧
-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 南潯三先生:邢典、施國祁、楊鳳苞
- 通州三范:通州文學家范當世、范鍾、范銳兄弟
- 浙中三毛:毛先舒、毛奇齡、毛際可
- 談天三友:焦循、汪萊、李銳
- 鐵瓮三子(亦稱丹徒三子、京口三子):吳庠、丁傳靖、葉玉森
- 海內三陳:陳衍、陳三立、陳曾壽
- 江南三布衣:朱彝尊、姜宸英、嚴繩孫
- 諫垣三直:[108]蘇廷魁、陳慶鏞、朱琦
- 浙西三李:清初詩人李繩遠、李良年、李符兄弟
- 綿州三李:李鼎元、李調元、李驥元
- 合肥三怪(廬州三怪):[109]王尚辰、徐子苓、朱景昭
- 滬上三熊:任熊、張熊、朱熊
- 鄭氏三鳳:鄭鳳儀、鄭鳳騰、鄭鳳書
- 即墨三仲:黃鴻中、楊仲玉、周仲愷
- 清末三大家:畫家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
- 東甌三傑:陳虬、宋恕、陳黻宸
- 京劇老生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 四大:馮大木、趙大經、封大受、陳大誥
- 四明四子:[110]李暾、鄭性、萬承觔、謝緒章
- 毗陵四子:[111]鄒祗謨、陳維崧、董以寧、黃永
- 西泠前四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
- 西泠後四家: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
- 四僧: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 四王:畫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
- 小四王:畫家王昱、王愫、王宸、王玖
- 後四王:畫家王三錫、王廷元、王廷周、王鳴韶
- 嶺南四家:畫家黎簡、張錦芬、黃丹書、呂堅
- 海陽四家:弘仁、查士標、汪之瑞、孫逸
- 孫、洪、黃、趙:[112]孫星衍、洪亮吉、黃景仁、趙懷玉
- 蕭山四文士(包、毛、沈、蔡):[113]包秉德、毛奇齡、沈禹錫、蔡仲光
- 曾門四弟子:黎世昌、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
- 姚門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東樹、姚瑩
- 晚清四大詞人:王鵬運、鄭文燁、朱祖謀、況周頤
- 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
- 滇南四家:朱庭珍、趙藩、陳榮昌、吳式釗
- 清季四公子:陳三立、丁惠康、吳保初、譚嗣同
- 清末四大藏書家:陸心源、瞿鏞、丁丙、楊紹和
- 五星:[114]周星詒、李慈銘、王星諴、周星譽、周星譼
- 江浙五不肖:[115]錢謙益、曹溶、吳偉業、龔鼎孳、陳之遴
- 南社五虎:龔易圖、林天齡、郭式昌、楊叔鐸、陳遹祺
- 南湖五子:[116]董劍鍔、林時對、周元初、高斗權、朱鐵
- 五華五才子:戴綱孫、楊國翰、池生春、李於陽、戴淳
- 粵西五大(古文)家,[117]亦稱嶺西五大家,呂璜、王拯、朱琦、龍啟瑞、彭昱務
- 北田五子:[118]何絳、陶璜、梁楗、陳恭尹、何衡
- 西冷五布衣:吳穎芳、丁敬、金農、魏之琇、奚岡
- 蕉園五子:[119]徐燦、柴靜儀、朱柔則、林以寧、錢雲儀
- 清六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
- 佳山堂六子:[120]吳農祥、王嗣槐、徐林鴻、吳任臣、毛奇齡、陳維崧
- 雪苑六子:侯方域、賈開宗、徐作肅、徐鄰唐、徐世琛、宋犖
- 桐川六子:沈槎、張方起、張超、孔自洙、朱萬錡、錢人詡
- 浙西六家:[121]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
- 浙西六家:厲鶚、嚴遂成、錢載、王又曾、袁枚、吳錫麟
- 毗陵六逸:惲壽平、楊宗發、胡香吳、陳鍊、唐惲宸、董大倫
- 肅(肅順)門六子:李樓、嚴咸、黃瀚仙、鄧彌之、鄧保之、王某(佚名)
-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楊銳
- 樞廷四諫官:陳寶琛、張之洞、寶廷、張佩綸
- 髻山七隱:[122]宋之盛、吳一聖、查天球、查小蘇、余睥、夏偉、周長孺
- 清代詞界前七家:[123]宋徵輿、錢芳標、顧貞觀、王士禎、沈豐垣、彭孫遹、納蘭性德
- 清代詞界後七家:張惠言、周濟、龔自珍、項鴻祥、許宗衡、蔣春霖、蔣敦復
- 吳中七子:王昶、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升之、曹仁虎、王文蓮
- 燕台七子:[124]宋琬、施閏章、趙賓、嚴沆、丁澎、張文光、陳祚明
- 嶺南七子:梁佩蘭、程可則、陳恭尹、王邦畿、方殿元、方遠、方朝
- 毗陵七子:[125]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黃景仁、楊倫、呂星垣、徐書受
- 毗陵後七子:吳頡鴻、莊縉度、趙申嘉、陸容、徐廷華、汪士進、周儀顥
- 蕉園七子:林以寧、柴靜儀、錢鳳綸、馮嫻、顧姒、張昊、毛媞
- 揚州八怪:鄭燮、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膺、羅聘
- 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髙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
- 乾嘉八大駢文家:[126]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麟、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
- 駢文後八家:[127]張惠言、樂鈎、王曇、王衍梅、劉開、董祐誠、李兆洛、金應麟
- 海內八大詩家:[128]曹爾堪、宋琬、沈荃、施閏章、王士祿、王士禎、汪琬、程可則
- 西冷八大家(西泠前四家、西泠後四家):丁敬、蔣仁、黃易、陳豫鍾、陳鴻壽、趙之垛、錢松
- 柳洲八子,又稱魏里八子:[129]錢繼振、郁之章、魏學濂、吳亮中、魏學洙、魏學渠、曹爾堪、蔣玉立
- 易堂九子:清初文學家魏際瑞、魏禧、魏禮、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丘維屏、彭任、曾燦
- 清代詞界前十家:[130]宋徵輿、錢芳標、顧貞觀、王士禎、沈豐垣、彭孫遹、納蘭性德、李雯、沈謙、陳維崧
- 清代詞界後十家:龔自珍、張琦、許宗衡、姚燮、王錫振、張惠言、周保緒、項鴻祥、蔣春霖、蔣敦復
- 十子:[131]宋犖、王又旦、曹貞吉、葉封、田雯、謝重輝、林堯英(或作丁煒)、曹禾、汪懋麟、顏光敏
- 十三絕:
- 江左十五子:王式丹、吳廷楨、宮鴻歷、徐昂發、錢名世、張大受、管棆、吳士玉、顧鋼立、李必恆、蔣廷錫、繆沅、王圖炳、徐永宣、郭元釪
近現代
[編輯]近現代共三十三組
- 江南七彥:胡翔冬、王伯沆、柳詒徵、黃侃、王易、汪東、汪辟疆
- 南雍雙柱:王伯沆、柳詒徵
- 北於南鄭:于右任、鄭孝胥
- 南張北溥:張大千、溥心畬
- 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
- 南黃北李:黃侃、李亮工
- 東甌三傑:陳虬、宋恕、陳黻宸
- 淮上三傑:[132]張雪抱、周實丹、周人菊
- 嵩山四友: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
- 清華四子:朱湘、饒孟侃、孫大雨、楊世恩
- 清華四大教授: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
- 八閩二才子:梁鴻志、黃秋岳
- 文壇三才女:林徽因、冰心、凌叔華
- 左聯五烈士: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
- 成都五老七賢:趙熙、顏楷、駱成驤、方旭、宋育仁、龐石帚、徐子休、林山腴、邵從恩、劉咸滎、尹昌齡、曾鑑、吳之英、盧子鶴、文龍等
- 七君子: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
- 國民黨四大書法家:譚延闓、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
- 民國十大收藏家:張伯駒、王世襄、錢鏡塘、張大千、吳湖帆、龐萊臣、張叔馴、傅增湘、容庚、葉恭綽
- 甲骨四堂:羅振玉(雪堂)、董作賓(彥堂)、郭沫若(鼎堂)、王國維(觀堂)
- 嚴林:嚴復、林紓
- 章黃:章太炎、黃侃
- 東社十子:[133]王秋垞、周岐隱、周采泉、忻魯存、潘文本、宋少芬、戴雪棹、孫兆梅、王蔭亭、陳寥士
- 寒廬七子:袁寒雲、梁鴻志、黃秋岳、閔爾昌、易順鼎、步章五、何震彝
- 福州三大才女:廬隱、冰心、林徽因
- 史壇南北二陳:陳寅恪、陳垣
- 南饒北季:饒宗頤、季羨林
- 南饒北錢:饒宗頤、錢鍾書
- 南金北季:金性堯、季羨林
- 南蕭北遊:蕭嫺、遊壽
- 未名四老: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
- 清華四劍客:季羨林、林庚、吳組緗、李長之
- 北大中文四老:林庚、吳組緗、王瑤、季鎮淮
- 九葉詩派:鄭敏、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陳敬容、袁可嘉、穆旦、徐遲、王佐良等十餘人
跨朝代
[編輯]跨朝代共十一組
-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詞家三李:李白、李後主、李清照
- 明清八大家,又稱明清古文八大家:明代劉基、歸有光、王世貞,清代顧炎武、姚鼐、張惠言、龔自珍、曾國藩,是錢仲聯於2001年出版的《明清八大家文選叢書》中提出的新概念,意在繼承唐宋八大家,用八位散文家代表該兩朝的文學輝煌。
- 史學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
- 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
- 六朝三傑: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
- 畫家四祖: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吳道子
- 陸王:陸九淵、王守仁
- 餘姚四賢:嚴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
- 一祖三宗: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 二十四孝:舜、劉恆、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庾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黃庭堅
注釋
[編輯]- ^ 《後漢書·許劭傳》:「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 ^ 郭紹虞《明代的文人集團》:「標榜之風,固然古已有之,然而於明為烈。明代文人只須稍有一些表現,就可加以品題,而且樹立門戶。」(《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 ^ 陳維崧:《與吳駿公書》
- ^ 吳偉業:《兩郡名文序》
- ^ 《後漢書·郭杜蘇羊等傳贊》:「二蘇 勁烈,羊賈廉能。」
- ^ 《北史·蘇亮傳》:「亮少與從弟綽俱知名,然綽文章稍不逮亮,至於經畫進趣,亮又減之。故世稱二蘇焉。」
- ^ 鍾嶸《詩品》引羊曜璠之言說顏延之,「是顏公忌照之文,故立休、鮑之論。」
- ^ 杜甫《解悶》十二首之七云:「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 ^ 《北齊書·魏收傳》:「初,河間邢子才及季景與收並以文章顯,世稱大邢小魏,言尤俊也。」
- ^ 《陳書·顧野王傳》載:「野王又好丹青,善圖寫,王於東府起齋,乃令野王畫古賢,命王褒書贊,時人稱為二絕。」
- ^ 《宋書·樂志》引王僧虔《論三調歌表》:「魏氏三祖,風流可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魏之三祖,氣爽纔麗。」
- ^ 《北史‧魏收傳》:「與濟陰溫子升、河間邢子才齊譽,世號三才。」
- ^ 《宋書·隱逸傳·周續之》:「既而閑居讀《老》《易》,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遁跡廬山,陶淵明亦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
- ^ 《晉書·劉琨傳》:「秘書監賈謐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之徒,並以文才降節事謐,琨兄弟亦在其間,號曰『二十四友』。」
- ^ 白居易《唐衡二首》之二:「致吾陳杜間,賞愛非常意。」
- ^ 梁肅〈秘書監包府君集序〉:「有唐故秘書監丹陽公包氏諱佶字幼正,……洎公與兄起居何,又世其業,競爽於天寶之後。一動一靜,必形於文辭。由是議者稱為二包。」
- ^ 辛文房《唐才子傳‧包融》:「融,延陵人。……與參軍殷遙、孟浩然交厚,工為詩。二子何、佶縱聲雅道,齊名當時,號三包。」
- ^ 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右丞蘇州趣味澄澹,若清風出幽。」王士禛《帶經堂詩話·綜論·體制》:「又嘗論五言,感興宜阮陳,山水閑適宜王韋。」
- ^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云:「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
- ^ 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體之變極焉。」
- ^ 《舊唐書·劉禹錫傳》說劉禹錫「喜怒凌人,京師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時號二王劉柳」
- ^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上:「士林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 ^ 胡應麟《詩藪》:「元白長篇,張王樂府。」
- ^ 《吳禮部詩話》:「三劉二曹,如負蝂升高,雖窮智力,要為有限。」
- ^ 楊維楨《趙氏詩錄序》:「風、雅而降為騷,而降為《十九首》,《十九首》而降為陶、杜,為二李,其情性不野,神氣不群……」
- ^ 《新唐書·楊憑傳》:「(憑)長善文辭,與弟凝、凌皆有名,大歷中,踵踴進士第,時號三楊。」
- ^ 《舊唐書·李紳傳》:「歲餘,穆宗召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時稱三俊。」
- ^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二云:「右王涯、令狐楚、張仲素五言七言絕句共作一集,號《三舍人集》。」
- ^ 《新唐書.薛元敬傳》:「元敬,隋選郎邁之子,與收及收族兄德音齊名,世稱『河東三鳳』。收為長離,德音為鸑鷟,元敬年最少,為鵷雛。」
- ^ 《舊唐書·王勃傳》:「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株樹也』。」
- ^ 何焯《義門讀書記》:「詩至明遠,發露無餘,李杜韓白皆出此也。」
- ^ 趙翼《甌北詩話》卷四:「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為最。韓孟尚奇警,務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
- ^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凡例》:「至王、李、高、岑四家,馳騁有餘,安詳合度,為一體。」
- ^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長卿常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佑、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
- ^ 《新唐書·劉晏傳》載:「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
- ^ 《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飮,時號竹溪六逸。」
- ^ 《唐摭言》卷十:「咸通末,京兆府解,李建州頻主京兆解試,時濤與許棠、張喬、俞坦之、劇燕、吳罕、張蠙、周繇、鄭谷、李棲遠、溫憲、李昌符謂之十哲。是年試,俱以次得之。是歲咸通末也。」
- ^ 芳林十哲之名首見於盧言的《盧氏雜說》。《太平廣記》卷一八一引《盧氏雜說》之《蘇景張元夫》條云: 「開成會昌中,又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又有薄徒,多輕侮人。故裴泌應舉,行美人賦以譏之。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汪巳甲;又有四字,言深耀軒庭也。又有四㐫甲。又芳林十哲,言其與內臣交遊,若劉曄、任息、姜垍、李巖士、蔡鋋、秦韜玉之徒。」;《唐摭言》卷九《芳林十哲》標題下自註:「今記得八人。其名為沈雲翔、林絢、鄭圮、劉業、唐珣、吳商叟、秦韜玉、郭薰……」;《唐才子傳·鄭谷》則誤認鄭谷等「咸通十哲」為「芳林十哲」。芳林十哲於諸書記載或有異同,已難確認真正的組成名單。詳見周勛初〈「芳林十哲」考〉,載《唐代文學研究》第二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年出版,頁213-224
- ^ 《五代史補》卷三《馬希範奢侈》介紹更詳細:「馬希范,武穆之嫡子。性奢侈,嗣位未幾,乞依故事置天策府僚屬,於是擢從事有才行者,有若都統判官李鐸、靜江府節度判官潘玘、武安軍節度判官拓拔坦、都統掌書記李皋、鎮南節度判官李莊、昭順軍節度判官徐收、灃州觀察判官彭繼英、江南觀察判官廖圖、昭順軍觀察判官徐仲雅、靜江府掌書記鄧懿文、武平軍節度掌書記李松年、鎮南軍節度掌書記衛曮、昭順軍觀察支使彭繼勛、武平軍節度推官蕭銖、桂管觀察推官何仲舉、武安軍節度巡官孟玄暉、容管節度推官劉昭禹等十八人,並為學士。」實僅列出十七人。司馬光《資治通鑑考異》記載:「倣唐太宗天策府文學館立學士員。路振《九國志》載李鋒、潘起、曹梲、李莊、徐牧、彭緻英、裴頏、何仲舉、孟玄暉、劉昭禹、鄧懿文、李弘節、蕭株、彭繼併拓拔桓等四人,凡十八人。」兩書或有不同,如再加《考異》列舉的曹梲、裴頏等則超過十八人。
- ^ 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元祐,詩人疊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
- ^ 趙翼《甌北詩話》稱:「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
- ^ 楊萬里《延之寄詩和韻謝之》: 「誰把尤楊語同日,不教李杜獨齊名。」
- ^ 《宋史·姚兕傳》:「弟麟,亦有威名,關中號『二姚』。」
- ^ 喬億:《劍溪說詩》卷上
- ^ 《宋史·常安民傳》:「董敦逸再為御史,欲劾蘇軾兄弟,安民謂二蘇負天下文章重望,恐不當爾。」
- ^ 王鞏《王氏談錄·二蘇草隸》:「二蘇皆工草隸,而舜欽先得名。」
- ^ 《宋史·文苑傳七·汪藻》:「徽宗親制《君臣慶會閣詩》,群臣皆賡進,惟藻和篇,眾莫能及。時胡伸亦以文名,人為之語曰:江左二寶。」
- ^ 清周之麟、柴升編《宋四名家詩選》,輯蘇軾等四人之詩。
- ^ 《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雜記二》曰:「宋豫章有四洪:朋﹑芻﹑炎﹑羽,皆黃山谷之甥也,皆能詩而位不顯。」
- ^ 史夢蘭《異號類編·聯稱》引《姓譜》:「宋歐陽彝,盧陵人,與兄弇、弈、弁俱有文采,時稱四傑。」
- ^ 胡應麟《詩藪·雜編》卷五
- ^ 樓鑰《攻媿集》卷七十一〈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承平時,洛中有八俊,陳簡齋詩俊,岩壑詞俊,富季申文俊,皆一時奇才也。」
- ^ 《宋元學案》卷三十二《周許諸儒學案·序錄》:「世知永嘉諸子之傳洛學,不知其兼傳關學。考所謂九先生者,其六人及程門,其三則私淑也。而周浮止、沈彬老又嘗從藍田呂氏游,非橫渠之再傳乎?……吾浙學之盛,實始於此。」
- ^ 王世貞《藝苑卮言》
- ^ 宋濂《柳待制文集.後記》曰:「天曆以來,海內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碩、烏傷黃公晉卿及公(柳貫)四人而已。」《元史·黃溍傳》稱柳貫、黃溍、虞集、揭傒斯為「儒林四傑」。
- ^ 宋犖《漫堂說詩》云:「元初襲金源派,以好問為大宗,其後則稱虞、楊、范、揭。」清.沈德潛《說詩晬語》云:「虞、楊、范、揭四家詩品相敵。中又以『漢廷老吏』為最。」
- ^ 《明史·文苑傳三·李攀龍》云:「攀龍才思勁鷙,名最高,獨心重世貞,天下亦並稱王李。」
- ^ 《明史·文苑·王行傳》
- ^ 《筆精》
- ^ 《曝書亭集碑傳》載:「兄弟皆善畫;度以婉麗勝,粲以遒逸勝。各臻其妙。」
- ^ 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一:「國初三張:以寧、光弼、仲簡。」
- ^ 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二:「當弘、正時,李、何、王號海內三才。」
- ^ 明末有吳中三高士,見《江南通志·人物誌》卷一六三;明初亦有吳中三高士,即韓奕、王賓、王履,見《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卷一八一。
- ^ 《明史·文苑·顧瑛傳》載:「初,瑛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
- ^ 《明史·文苑傳四·唐時升》:「與里人婁堅、程嘉燧並稱曰練川三老。
- ^ 《靜志居詩話》
- ^ 乾隆十三年刻本《蘇州府志》記載:「史元,字弱翁,自幼居柳胥村,天才雋拔,學有根底,與吳易、趙渙以古文詞相切,有《東湖倡和集》,三人者,才氣相埒也。」
- ^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 ^ 《明史》卷八十二:「績學能文,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
- ^ 《甬上耆舊集》:「張時徹、屠大山亦里居,與欽投閒嘯詠,主一時文柄,人稱爲東海三司馬。」
- ^ 王世貞《藝苑巵言》:「自是我黨有三甫。肖甫之雄爽流暢,助甫之奇秀超詣,德甫之精嚴穩稱,皆吾所不及也。」
- ^ 孫靜庵《明遺民錄》卷十八:「明申涵光,字和圭,一字鳧盟……涵光少以詩名河朔間,與殷岳、張蓋稱畿南三才子。」
- ^ 沈德符《野獲編·詞林·翰林建言知名》:「嘉靖十九年,上偶疾不視朝,東宮官贊善羅洪先、司諫唐順之、校書趙時春,以上免朝頗頻,各疏請來歲元旦,太子出御文華殿,受文武及朝覲官朝賀,上震怒……時人高之,又呼為翰林三直雲。」
- ^ 《明史·文苑傳一·高啟傳》載:「明初,吳下多詩人,啟與楊基、張羽、徐賁稱四傑。」
- ^ 俞憲輯《盛明百家詩》,收《廣中四傑集》一卷
- ^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王山人懋明》條:「同時有姚咨者,字舜咨,隱居錫山,教授鄉里,與僅約初俱客於學士,日相倡和。時以子潛、舜咨及施子羽為錫山四友。」
- ^ 光緒《江西通志》一三七《劉一煽傳》:「豫章有劉、余、鄧三子,劉即斯陛、余名正垣、鄧名履古。」陳田輯《明詩紀事·辛簽·卷二十四·余正垣》:「徐巨源作《南州四子傳》。四子者,劉斯陛士雲、李奇平叔、鄧履中左之、余正垣小星也。四子皆能詩。」
- ^ 周暉《金陵瑣事》載:「羽伯陳公評青溪社中四子詩云:『高汝州近思雄壯奇拔,馬國學承道博雅典則,金文學子坤清新秀朗,金孝廉子有則兼總諸長,詞義雙美。夫金氏崑玉,尚有詩集,若高、馬二公,人且不知其姓名也,況於詩乎。』」
- ^ 《明史·文苑·唐時升傳》
- ^ 《明史》本傳:「時劉麟以知府罷歸,龍霓以僉事謝政,並客湖州,與郡人故御史陸崑善,而長興吳珫隱居好客,三人者並主於其家。珫因招一元入社,稱『苕溪五隱』。一元買田溪上,將老焉。」
- ^ 《明史》卷一九四《劉麟傳》載:「正德初,進郎中,出為紹興府知府。劉瑾銜麟不竭謝,甫五月,摭前錄囚細故,罷為民。士民醵金贐不受,為建小劉祠以配漢劉寵,因寓湖州。與吳琬、施侃、孫一元、龍霓為『湖南五隱』。」
- ^ 《四明談助》卷四六:「四明五老:宗正少卿王珩、朝儀蔣璇、郎中顧文、衡州薛朋龜、大府少卿汪思溫,宦遊略相上下,年俱七十餘,最為盛事」。
- ^ 杜登春《社事始末》:「先是吾松文會有曇花五子。先祖(杜喬林)與張侗初先生鼐、李素我先生凌雲、莫涵甫先生天洪暨伯祖十遠公名林同硯席。」
- ^ 李延昰,《南吳舊話錄》卷二十三「六人社」目下云:「幾社首唱六人」,實為七人,增李雯一人;王澐:〈昔友詠〉序文提到「雲間六子」,刪李雯,與幾社六子完全相同。清方文有《雲間五子詩》,題下自註:「刪李雯一首。」增朱宗遠一人,缺周立勳與杜麟徵。
- ^ 楊慎《病中永訣李、張、唐三公》詩後注云:「吳高河懋嘗以楊弘山士雲、王純庵廷表、胡在軒廷祿、張半谷含、李中溪元陽、唐池南錡為楊門六學士,以擬蘇門秦、黃、晁、張、廖略雲。」
- ^ 吳大勛《滇南聞見錄》上卷「人部」:「張半谷含、楊宏山士雲、王純庵廷表、胡在軒廷祿、李中溪元陽、唐池南錡,此六學士也。又有吳高河懋,共為七子。」
- ^ 徐鼒《小腆紀傳》卷九:「誼㳆字子斗,亦秦藩裔,太祖十世孫也。才情橫溢,富平李因篤亟稱之。華陰王宏撰,交誼㳆於青門。顧炎武聞而訪之,誼㳆已歿;子存槓出所箸述以見,炎武為序之。時有青門七子者,皆宗室之賢。」顧炎武《顧亭林文集》卷二:「七子者:惟㸌伯明、惟焢叔融、懷𡋧士簡、懷𡈾長生、懷䨈季鳳、誼瀄伯聞與子斗為七,皆號能詩。」
- ^ 《明史》,卷287,列傳第175,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 ^ 《四庫全書總目題要》卷一九二「西湖八社詩帖」載:「明嘉靖壬戌,閩人祝時泰游於杭州,與其友結詩社西湖上,凡會吟者八,曰紫陽社,曰湖心社,曰玉岑社,曰飛來社,曰月岩社,曰南屏社,曰紫雲社,曰洞霄社。時泰與光州知州高應冕、承天府知府錢塘方九敘、江西副使錢塘童漢臣、諸生徽州王寅、仁和劉子伯、布衣仁和沈仕等分主之,以所作唱和詩集為此編,分春社、秋社二目。明之季年,講學者聚徒,朋黨分而門戶立。吟詩者結社,聲氣盛而文章衰。當其中葉,兆已先見矣。」
- ^ 《明史·文苑傳二·李夢陽》載:「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十才子。」
- ^ 《明史·文苑傳一·王行》: 「初,高啟家北郭,與行比鄰,徐賁、高遜志、唐肅、宋克、徐堯臣、張羽、呂敏、陳則皆卜居相近,號北郭十友,又稱十才子。」
- ^ 吳振棫《國朝杭郡詩鈔》:「講山年德既升,領袖群彥,王漁洋推爲西泠十子之冠。十子者,講山輿柴虎臣紹炳、睞際叔廷會、孫宇臺冶、張祖望網孫、丁飛禱澎、吳錦雯百朋、沈去矜謙、毛稚黃先舒、虞景明黃昊也。」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9):「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性剛直,不畏強禦,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官驕,世寧裁之。他日復請湖田,持不可。遷南京刑部主事。應詔陳邊備十策,復上書極言時政闕失。時孝宗已不豫,猶頷之。再遷郎中。與李承勛、魏校、余祐善,時稱『南都四君子』。」
- ^ 《池北偶談》卷十一
- ^ 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三:「朱笈,字二亭,江都人。天性純篤。工詩,與朱青齊名,時稱二朱。」
- ^ 《清史列傳》卷七十一《文苑傳》二: 「汪懋麟,字季角,江蘇江都人。與楫同里,同有詩名,時稱二汪。」
- ^ 周星譽《王君星諴傳》載:「歲庚戌,補博士弟子員,與會稽李模(李慈銘)俱以諸生有名於時,號王李當道。」
- ^ 王士禎《池北偶談》謂:「康熙以來詩人,無出『南施北宋』之右,宜城施閏章愚山、萊陽宋琬荔裳也」。
- ^ 阮元《兩浙輔軒錄》載「俞寶華」曰:「陸宏定詩與兄嘉淑齊名,嘉淑字冰修,宏定號輪山,時有『冰輪二陸』之目。」
- ^ 《清史列傳·文苑傳》記載:「馬曰琯,字秋玉,安徽祁門人,原江蘇江都籍,諸生,候選知州。性孝友,篤於學,與弟曰璐互相師友,俱以詩名,時稱揚州二馬。」
- ^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七:「浙西先輩,多稱湖州三炳、秀州二年。二年,指李斯年、良年兄弟,浙士皆能舉其文行。」
- ^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五: 「 (法式善)愛畫,朱青上、素人、野雲時往來其門,號三朱。」
- ^ 柯汝霖《武林公館考》云:「郎中丁澎宅,在鹽橋。澎與弟景鴻、瀠齊名,世有鹽橋三丁之稱。」(《雲蠖齋詩話》)
- ^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七: 「浙西先輩,多稱湖州三炳、秀州二年。二年,指李斯年、良年兄弟,浙士皆能舉其文行。三炳,人知有東甫士炳震耳。東甫所著《新舊唐書合抄》《廿四史四譜》,固為史學津梁;其弟炳巽降旃,有《補正水經注》;炳謙幼牧,說五法九政,受知浙督程元章。」
- ^ 鄧之誠《清詩紀事·吳兆騫》條載,吳偉業以兆騫「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共目為江左三鳳凰」。
- ^ 遼東三老有多種說法。戴亨《慶芝堂詩集》任璦序:「余伏田裡,聞遼東三老人聲籍,甚思見其人,求其書讀之,竟不可得。三老人者:李鐵君、陳石閭、戴通乾也。」《清史稿·文苑傳二》記:「陳景元,字石閭,漢軍鑲紅旗人,詩擬孟郊、賈島,有《石閣集》。與戴亨、長海為遼東三老。」
- ^ 楊際昌《國朝詩話》卷二說:「華亭宋轅文征輿、尚木征璧、子建存標,陳大樽(子龍)所稱三宋也。」
- ^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嘉道之間,蘇廷魁、陳慶鏞、朱琦為諫垣三直。」
- ^ 《皖詩玉屑》云:「廬州三怪,徐子苓孤僻,王謙齋放蕩,而朱默存孤傲。」
- ^ 金埴《不下帶編》卷一:「今士缽聽稱四明四子者,李東門瞰、鄭南豁性、萬西郭承觔、謝北溟緒章。」
- ^ 楊鍾義《雪橋詩話》卷二
- ^ 吳修《〈兩當軒詩集〉序》記: 「君與同里孫觀察淵如、洪編修亮吉、趙司馬味辛齊名,世稱『孫、洪、黃、趙。』」
- ^ 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卷十一《蕭山四文士》;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西河同時,蕭山包秉德、沈禹錫、蔡用光,皆淹貫博雅,時有『包、毛、沈、蔡』之稱,後三人皆以諸生老。」
- ^ 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雲:「蒓客初名模,平子名章,因畇叔先生名星譽,於是蒓客更名星謨,平子更名星諴,與餘五外祖涑人先生、外祖季況先生,稱五星。」
- ^ 沈梅史《重麟玉冊》中《李曉碧傳》 後附記有云:「當時錢牧齋、吳梅林、龔芝麓、陳素菴、曹倦圃為江浙五不肖,皆蒙面灌漿人也。」
- ^ 《浙江人物簡志·中》: 「 (董劍)後又與林時對、周元初、高斗權、朱為「南湖五子社'。」
- ^ 謝元福:《粵西五家文鈔序》,見《粵西五家文鈔》卷首,光緒二十四年刊本。
- ^ 《清史稿·文苑·陳恭尹傳》:恭尹「久之歸,主何衡家,與陶窳、梁無技及衡弟絳相砥礪,世稱'北田五子'。」
- ^ 陳文述《西泠閨詠》卷十:「義政堂詠顧玉蕊」條云:「……招諸女作蕉園詩社,有《蕉園詩社啟》。蕉園五子者,徐燦、柴靜儀、朱柔則、林以寧及女雲儀也。」土默熱《大觀園詩社與蕉園詩社》一文稱:「『蕉園吟社』的前期組織者是顧玉蕊,參加者有著名女詩人徐燦和柴靜儀,林以寧,朱柔則等,號稱『蕉園五子』;後期的組織者是林以寧,參加者有錢鳳婉,錢鳳綸,馮又令,張槎雲,毛安芳,李淑等,號稱『蕉園七子』。」
- ^ 《清稗類鈔·考試類》:「其客馮文毅公邸第者,世稱為九等上上之選,呼曰佳山堂六子,其實亦不盡然。六子為錢塘吳農祥、王嗣槐、海寧徐林鴻、仁和吳任臣、蕭山毛奇齡、宜興陳維崧也。」
- ^ 《四庫全書總目·浙西六家詞提要》: 「所選為國朝朱彝尊、李良年、沈皞日、李符、沈岸登、龔翔麟之詞。翔麟,仁和人。其五人皆嘉興人。故稱浙西六家。」
- ^ 《清史稿·儒林·宋之盛傳》稱其「國變後,足不入城市,結廬髻山,與同里查撤、吳一聖、餘暉、查世球、夏偉及門人周祥發講學,時稱髻山七隱」。
- ^ 《清稗類鈔·文學類》載:「其後繼起者,有前七家、後七家、前十家、後十家之目。前七家者,華亭宋徵輿、錢芳標、無錫顧貞觀、新城王士禎、錢塘沈豐垣、海鹽彭孫遹、滿洲性德也。」
- ^ 《清史稿·文苑·宋琬傳》:「始琬官京師,與嚴沉、施閨章、丁澎輩酬唱,有燕台七子之目。」
- ^ 《清史稿·文苑·趙翼傳》:「其同里學人後於翼而知名者,有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黃景仁、楊倫、呂星垣、徐書受,號為'毗陵七子'。 」
- ^ 吳鼒:《八家四六文鈔》
- ^ 王壽榮:《後八家四六文鈔》
- ^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程可則》;吳之振《八家詩選》有陳廷敬,無汪琬。
- ^ 李陳玉《魏里八子序》曰:「魏里有『八子』:魏學濂、學洙、學渠……錢繼振……郁之章……蔣玉立、吳亮中……曹爾堪……倡予和汝,結社鶴湖之陰。」
- ^ 《清稗類鈔·文學類》載:「其後繼起者,有前七家、後七家、前十家、後十家之目。前七家者,華亭宋徵輿、錢芳標、無錫顧貞觀、新城王士禎、錢塘沈豐垣、海鹽彭孫遹、滿洲性德也。……更益以華亭李雯、錢塘沈謙、宜興陳維崧三家,遂為十家。」
- ^ 清代文壇流行各式各樣的「十子」講法,但結社成員皆大同小異,如「長安十子」、「都門十子」、「都中十子」、「都下十子」、「輦下十子」、「金台十子」、「詩中十子」、「海內十子」、「京師十子」、「燕山十子」、「康熙十子」等。《清史稿·文苑·尤侗傳》:「曹禾,字頌嘉,江陰人。……與田雯、宋犖、汪懋麟、顏光敏、王又旦、謝重輝、曹貞吉、丁澎、吉封齊名,稱詩中十子。」陶孚尹《欣然堂集》卷四《曹峨嵋寓齋再餞賦別》首句「南曹端愛我」,自註:「時『都門十子』俱以詩名,峨嵋於中稱『南曹』。」楊際昌《國朝詩話》卷二:「江都汪蛟門(懋麟),『輦下十子』之一也。」詳見朱則傑《「長安十子」考辨》。另王士禎《居易錄》 卷五有葉峰,無葉封。
- ^ 鄭逸梅《藝林散葉》:「淮上三傑,一張雪抱,一周實丹,一周人菊,三傑皆籍隸南社,以詩文鳴於時也。」
- ^ 鄭逸梅《藝林散葉續編》:「王秋垞、周岐隱、周采泉、忻魯存、潘文本、宋少芬、戴雪棹、孫兆梅、王蔭亭、陳寥士,均擅詩,為東社十子。」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