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立法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華民國立法院
立法院
国家语言院名:
第十一届立法院
立法院院徽
立法院院徽
种类
种类
领导
韩国瑜国民党
自2024年2月1日
江启臣国民党
自2024年2月1日
结构
议员113
政党
执政党(51)
  •   民进党(51)
在野党(62)
选举
单一选区两票制
上届选举
2024年1月13日
会议地点
立法院议场
 中华民国台湾
100220 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1号
网址
www.ly.gov.tw
官方名称立法院
(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学校)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衙署
评定时间2017年6月12日
详细登录资料
官方名称立法院议场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衙署
评定时间2017年6月6日
详细登录资料

立法院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简称立院;在国民大会停止运作后,其普遍被视为中华民国的国会。最早前身为民国初年立法机构之众议院(1913年-1925年)。国民政府时期以恢复法统为由,于民国17年(1928年)在南京成立立法院[1];最初为国民政府的附属机关,民国37年(1948年)因应行宪而在制度上脱离行政权,成为正式的议会机关。现在是一院制之议会,议员称为立法委员,设有113个席位。1992年(民国81年)起,立法院全面定期改选至今。立法委员席位皆为民选,院长副院长则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任期均为4年。现任之第十一届立法院于2024年2月1日宣誓就职,任期至2028年1月31日届满。

职务与权力[编辑]

立法院是负责审查中华民国各项法案以及中央政府预算的机关。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39条、第63条、第104条、第105条,以及《宪法增修条文》第2条至第7条等规定,立法院的职权,包括: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覆议。立法院对于行政院移请覆议案,应于送达十五日内作成决议。如为休会期间,立法院应于七日内自行集会,并于开议十五日内作成决议。覆议案逾期未议决者,原决议失效。覆议时,如经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

另外,立法院得经全体立法委员三分之一以上连署,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时后,应于四十八小时内以记名投票表决之。如经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以上赞成,行政院院长应于十日内提出辞职,并得同时呈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获通过,一年内不得对同一行政院院长再提不信任案。

  1. 立法权
  2. 修宪及领土变更提案权
  3. 预算案、决算案审查权
  4. 法律案、戒严案、大赦案(含全国性减刑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决议案的审查权
  5. 人事同意权(司法院院长副院长以及大法官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监察委员审计长以及国家人权委员会的部分委员;考试院院长副院长以及考试委员;行政院检察总长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以及公平交易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等)
  6. 戒严及紧急命令追认权
  7. 对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质询权
  8. 对行政院院长的不信任案
  9. 副总统缺位时的选举权
  10. 对总统、副总统弹劾案、罢免案的提出权
  11. 对行政院覆议案的决议权
  12. 召开公听会权。

立法[编辑]

依据《中央法规标准法》,任何法律都需经由立法院通过,并由总统公布后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须进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立法委员或党团提出,预算案则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后,会送交“程序委员会”进行审议。在程序委员会中,秘书长会排定要讨论案件的日期,委员会审核后会将草案送交印刷(复印),并列入议程中的报告事项。提案在议程中进行“一读”(朗读标题),之后可送交相关的委员会(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等)讨论审查,或经由院会决定后,直接送交“二读”。

委员会中会针对送交过来的提案,听取提案人的报告,有时还会邀请和法案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提出意见(有时也会举行“公听会”)。之后进行讨论,并修正提案的内容。达成决议后,会将议案送至二读程序。

在二读时,会先朗读提案的内容,并在院会中进行深入讨论。二读是立法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在过程中,可以提出质疑、进行说明、修正等。最后决定是送交“三读”、撤销、或送回委员会重新审议。通过二读的议案,将在下次会议时进行三读的程序,但若有委员提议,并获得超过15名委员的附议,可以在当次会议就直接进入三读程序。

三读的过程仅能就文字进行修正,除非发现有违宪法或其他法律时,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审议。在三读时,若有委员对于议案有不同的意见,仍然必须等议案表决后,再提出复议。三读程序后就要进行全体的表决,若是通过,则送请总统在十天内公布,并送交行政院执行办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来自立法院的要求后,若认为法案难以执行,或有其他问题,在总统核准下可提出“覆议”的要求,将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审。

立法院接受覆议案后,会召开全院的审查会议,必要时会要求行政院长到立法院说明覆议案的原因。覆议案必须在15天内进行投票表决是否维持原法案内容,如为休会期间,立法院应于七日内自行集会,并于开议十五日内作成决议。覆议案逾期未议决者,原决议失效。覆议时,如经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

不信任案[编辑]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3条第1项明示,行政院院长应由总统直接任命,不须经立法院之同意,因此,法律规定若立法院不满意行政院的施政,可以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任案,如果得到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以上赞成,就视为通过,行政院院长应立即请辞,并得同时声请总统解散立法院。总统受理此声请后,应于10日内咨询立法院院长,再决定是否宣布解散国会。若不信任案未通过,则立法院1年内不得对同一位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任案。

会期[编辑]

立法院以会期作为行使职权的时间单位。每年两次会期,分别是二月起与九月起,《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也明文规定了报到日分别是2月1日与9月1日[2]

运作[编辑]

立法院作为国会,运作主要依《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及1999年所制定,修订之国会五法:《立法院组织法》、《立法院各委员会组织法》、《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立法委员行为法》、与《立法院议事规则》。

自主原则[编辑]

万年国会时代的立法院院长于1986-1991年曾六次动用警察权对付在野党立委;自1992年国会全面改选后,即使面对再大的内外压力,在“国会自主”原则下,都未曾动用警察权。

王金平在任立法院院长期间,坚持“国会尊严”、建立朝野协商的宪政惯例,拒绝国民党中央施压动用警察权使朝野冲突扩大之勇气,获得公民监督国会联盟的肯定。[3][4][5][6]

言论免责权[编辑]

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73条规定:“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即法律不得追究立法委员以其职责所发表之言论,并同时免除其民事刑事责任,等于英国的“言论免责权”(即政府不得因国会议员在行使职权时之言论提出诉讼),以确保立法院得以无后顾之忧的表达民意。但立法委员若违反立法院会议规定,仍可能必须负担行政责任,接受民意施压[7]。并且须注意的是,此处所谓免责权,惟立法委员因职权行使之需求(如于会议上或提出质询时)所发表之言论,方受此特权保护。倘若立法委员以私人身份之发言超出《宪法》言论自由保障范围,仍须受法律惩罚。

立法委员[编辑]

现任区域立法委员分布图(2024年2月)
  民主进步党
  中国国民党
  无党籍

立法院的主要成员为立法委员,简称立委。根据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自2008年选出的第七届立法委员起,选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并立制,立法委员席次减半为113席,包含院长2席在内。立法委员任期为4年,其中:

  • 区域立法委员:73席,由单一选区直选产生,各选区选出一名立委,每一选区选民人数须达约二十万七千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国民总人口数与立委席次相除得商),未达人数标准之县市如离岛县市皆保证一席立委名额,选举方式采相对多数制(即得票最多者当选,无需过半)。
  • 原住民立法委员:6席,由“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2个复数选区选出,仍然采原先之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投票制,各选区选出三名立委。
  • 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34席,由单一选区两票制中的政党得票比例按最大余额方法分配席次,政党得票率须达到5%方可获得不分区席次。各党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当选名单中需有半数妇女保障名额

依照《宪法增修条文》,立法委员应于每届任满之前三个月内选举出新一届委员[8]。宪法中所规定的各种选举,除了立法委员有期限规定,其他选举并无此种三个月的规定。立法委员虽然是中央层级职务,不过和地方民选职务同样适用《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而立法委员、立法院院长、副院长之宣誓就职,依据《宣誓条例》由司法院大法官一人监誓。

委员席次达到3席或以上之政党可组成党团;党团未达五个时,得合组四人以上之政团。党(政)团以5个为限;超过则以抽签决定。

立法委员任期是固定的。然而因为国家元首具有解散国会之权利,故若当届立法院被国家元首解散,立法委员任期会比原本应有的缩短。任期四年与否,只受到就任日的影响,不受到选举日的影响。

目前政党席次分布[编辑]

立法院席次分布
党团名 所属政党 席次
国民党党团 中国国民党 52 54
无党籍 2
民进党党团 民主进步党 51
民众党党团 台湾民众党 8
总席次 113


立法委员名单[编辑]

组织架构[编辑]

作为一个民意机关,立法院的组织分为“议事单位”与“行政单位”两大部分。议事单位由若干委员会与立法院会议构成,均由立法委员组成,是立法院运作的核心;行政单位则作为立法院的幕僚部门,由秘书长与副秘书长领导。另外立法院为推进各处、局、馆、中心与各委员会事务业务配合,要定期举行相关会报[9]

议事单位[编辑]

议事单位由若干委员会与立法院会议构成,委员会分为常设委员会及特种委员会,常设负责审查各领域的政策法规;此外另有纪律、程序、修宪、经费稽核等4个特种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
委员会名称 第11届第1会期召集委员
内政委员会 高金素梅)、吴琪铭
外交及国防委员会 马文君)、王定宇
经济委员会 杨琼璎)、邱议莹
财政委员会 罗明才)、郭国文
教育及文化委员会 柯志恩)、林宜瑾
交通委员会 陈雪生)、李昆泽
司法及法制委员会 吴宗宪)、锺佳滨
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 王育敏)、黄秀芳
特种委员会
委员会名称 第11届第1会期召集委员
程序委员会 吴宗宪)、沈发惠
纪律委员会 吴琪铭王定宇邱议莹郭国文
林宜瑾李昆泽锺佳滨黄秀芳
经费稽核委员会
修宪委员会

院长、副院长[编辑]

立法院院长为立法院的最高首长,另设立法院副院长作为院长之辅助。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主持立法院的秩序。现任院长为韩国瑜,自2024年2月1日起任职至今;现任副院长为江启臣,自2024年2月1日起任职至今。

立法院会议[编辑]

立法院会议(简称“院会”)由全体立法委员组成,主要功能为审查法案(三读)、以及议决所有须由立法委员同意的国政事务。

全院委员会[编辑]

全院委员会由全体立法委员组成,审查行使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大法官,考试院院长、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监察委员及审计长等之任命同意权,审查总统发布之戒严令或紧急命令,审查罢免或弹劾总统、副总统案,审查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之不信任案,或遇有行政院移请覆议案时举行之。

行政单位[编辑]

秘书长[编辑]

立法院置秘书长一人,特任;副秘书长一人,职务列简任第十四职等,均由院长遴选报告院会后,提请任命之。秘书长承院长之命,处理本院事务,并指挥监督所属职员,是立法院最高层级的幕僚官员。副秘书长承院长之命,襄助秘书长处理本院事务。现任秘书长为周万来,自2024年2月5日起任职至今。

非编制内组织[编辑]

2014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占领立法院前夕,反服贸立法委员占领立法院议场主席台,抗议国民党强推两岸服贸协议

立法委员可自行依议题取向组成国会次级团体或问政小组,如早期的中国国民党内集思会、民主进步党内福利国连线、与现仍存在的跨党派“厚生会”等组织。此外,立法委员亦可针对特定议题组成国会小组,如2012年成立的院内人权团体立法院跨党派国际人权促进会、立法院图博之友会[10][11][12]、2020年成立的台湾国会香港友好连线[13]等。

历史[编辑]

原始设计[编辑]

根据国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五权,为“治权”,1928年10月8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明文规定:分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而人民则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利,称“政权”,通过国民大会来行使这些权力,《中华民国宪法》即以此作为蓝本而制定。在权能区分的理论中,立法院不是西方世界概念的国会,而是属于政府的专门委员会,由国民大会委托,专职立法[14]

也有人认为上述观点是对权能区分原理的误读,因为孙中山之所谓“政府”二字对应于美式英语中包含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广义政府概念而不是英式英语仅包括行政部门的狭义政府概念,而且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演讲中明言“立法就是国会”。[15][16]

另外亦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对立法院定位的论述随时间的发展而存在前后的变化:在1905年到1923年间,孙中山认为“立法院是修正的国会”、立法院成员是“代议士”;而在1924年《建国大纲》与民权主义的演讲中,孙中山的相关思想发生了变化,不再将立法院作为有直接民意基础的国会,而是“治权机关(专职立法机关)”。[17]

训政时期[编辑]

1928年8月21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训政开始应否设立五院案”决议:“训政时期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应逐渐实施”。1928年10月,国民政府立法院于南京成立,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国际事项的职权。立法院第一任院长为胡汉民,副院长林森。根据1928年10月20日公布《立法院组织法》,下设法制、外交、财政、经济4个委员会,1928年12月8日增设军事委员会,各委员会委员由立法委员分任,各委员会委员长由院长指定,院内置秘书、统计、编译三处。首届委员共49席,由国民政府任命。委员月薪照简任一级支取675元,后改680元。院址择定白下路“侯府”。每届任期两年。1930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了第二届立法委员49人。

1928年至1937年立法院院址

1931年2月28日胡汉民在汤山被软禁。3月23日邵元冲代理院长。12月9日覃振(理鸣)代邵元冲。1931年6月15日公布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对立法委员的任命方式作了新的规定,立法委员由立法院院长提出人选,由国民政府主席提请国民政府依法任免,立法院会议以院长为主席。孙科回南京继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12月30日复公布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立法委员增加到99人。立法院于1937年11月迁驻重庆,于原义林医院(今渝中区中山三路中山医院)内办公。1938年5月重庆遭日机大轰炸,乃迁到郊区渝北公路(迁建区)独石桥办公。抗战胜利后,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与监察院合署借山西路法官训练所办公。

1946年至1949年立法院与监察院院址

立法院历经四届,于第四届增为194席,但因抗日战争而延任长达14年。当时除制定中华民国民法中华民国刑法等基本法律外,还同时负责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起草,五五宪草即由立法院所草拟。

宪政时期[编辑]

1947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立法院组织法》。依照此法,立法院设有内政、外交、国防、经济、财政、预算、教育文化、农林、交通、社会、卫生、地政、边政、侨务、民法、刑法、商事法和法制等19个委员会。同年12月又新设劳工、卫生两个委员会,并修正了部分委员会的名称。同年选出行宪第一届立法委员,共计759席。立法院仅有制定与修改法律、以及审查中央政府总预算等监督行政部门的权力,而变更领土、修改宪法、罢免总统副总统等攸关国家权力之事项,均由国民大会行使。

1950年,立法院因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当时随之而来的立法委员约380余名。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咨请立法院该届委员任期延长一年。[18]第一届立法委员原应于1951年届满,之后依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遂得以继续延任。自此以后,中华民国政府便以“沦陷区无法改选”为由(沦陷区指大陆地区),从未曾对立法院全面进行改选。在1969年,立法院依《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办法增补选11席,之后逐次增加增额席次,至1989年的第6次增额委员为130席。然而多数立法委员的大陆地区席次仍以“法统”为由,未曾改选,舆论指为“万年国会”,此也成为1990年爆发野百合学运的主因之一。野百合学运其中的重要诉求,便是要求包含立法院在内的国会议员全面改选

1991年,除第6次增额补选外的第一届立法委员全数退职,1992年首次进行立法委员全面改选,共选出161席,并确立仅在自由地区(台澎金马)改选席次。随后每三年一届定期改选,1998年再增为225席,并开始增设不分区立法委员。2005年,国民大会复决修宪案通过,将立法委员自第七届起减为113席,并改采单一选区方式选举,任期则改为4年。

过去中华民国国会曾是三院制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76号》解释认定,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共同相当于国会。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325号》以监察院不再由直接间接选举产生,已经不是中央民意机构为由,认定监察院不是国会。

历经1990年代以来的7次修宪国民大会的功能被逐渐缩减、最终于2005年停止运作,其职权除部分转由人民直接行使外,其他均转移至立法院,使得立法院的功能等同于三权分立理论中的国会。国民大会结束运作后,立法院成为中华民国的唯一国会立法委员即是中华民国的“国会议员[19][20]

2005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复决通过立委席次减半并立制,结果限缩小党空间,导致2008年选举起,立法院政党数目大减。

历届立法院[编辑]

1948年第一届立法委员选出后隔年,中华民国政府因内战失败已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原选区(除台湾、金门、马祖与大陈)无法办理选举而全体无限期延任,曾被讥为“万年国会”。[21]

届次 法定任期 实际任期 选举 名额 附注
1 原为三年,
后改为无限期延任
1948年5月8日-1993年1月31日
(各次当选者任期见右附注)
1948年选举 759 中国大陆举行的唯一一次选举。该次台湾省亦选出8名立法委员。
政府迁台后来台报到者509名,于1991年底退职。
1969年增选选举 11 仅在台湾地区(福建省除外)举行。选出委员之任期同1948年选出者,于1991年底退职。
1972年第一次增额选举 51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
1975年第二次增额选举 52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受国际情势延为五年。
1980年第三次增额选举 97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
1983年第四次增额选举 98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
1986年第五次增额选举 100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
1989年第六次增额选举 130 台湾地区任期制增额立法委员,任期三年。1992年1月1日起由于1948年、1969年选出的立法委员退职,立法院所有立法委员均为此次选举选出的立法委员。
2 三年 1993年2月1日-1996年1月31日 1992年选举 161 台湾地区全面改选。
3 1996年2月1日-1999年1月31日 1995年选举 164
4 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1998年选举 225
5 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2001年选举
6 2005年2月1日-2008年1月31日 2004年选举
7 四年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2008年选举 113 立法委员人数减半,任期改为四年,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
8 2012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 2012年选举
9 2016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 2016年选举
10 2020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 2020年选举
11 2024年2月1日-2028年1月31日 2024年选举 现任

历届立法院选举及任期

历届席次分布[编辑]

1948年至1991年之第一届立法院以中国国民党党籍之立法委员占绝对多数,另有极少数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党籍之立法委员。1969年起增额选举使部分台湾籍党外运动人士得以担任立法委员。然而因为增额选举选出之立法委员与1948年选出之第一届立法委员共同行使职权,人数相对非常少。

1991年5月宣布国会将全面改选第一届资深立法委员须于1991年底退职。1989年第六次增额选举选出之立法委员则在1992年起继续行使职权,直到1993年2月1日第二届立法委员就职为止。下表由1992年资深民代退职后列起。

  绝对多数党   相对多数党   最大少数党

届次 执政党 立法院
院长
在野党 总席次
政党名称 政党领袖 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 席次 席次 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 政党领袖 政党名称
第1届
1992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登辉 饶颖奇 94 刘松藩 21 许信良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30
1  中国青年党
14 无党籍
第2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登辉 饶颖奇 95 刘松藩 51 施明德 许信良(1993年)
施明德(1993年-1996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61
1 朱高正  中华社会民主党
14 无党籍
第3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登辉 饶颖奇 85 刘松藩 54 施明德 施明德(1996年)
许信良(1996年-1998年)
林义雄(1998年-1999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64
21 陈癸淼(1995年-1997年)
周阳山(1997年-1998年)
 新党
4 无党籍
第4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登辉(1999年-2000年)
连战(2000年-2002年)
饶颖奇(1999年-2000年)
洪玉钦(2000年-2002年)
123 王金平 70 施明德 林义雄(1999年-2000年)
谢长廷(2000年-2002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25
11 李庆华(1999年-2000年)
郝龙斌(2000年-2001年)
谢启大(2001年)
 新党
4 徐成焜 民主联盟
3 叶宪修 全国民主非政党联盟 全国民主非政党联盟
1 彭百显   新国家连线
1 许世楷 建国党
12 无党籍
第5届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谢长廷(2002年)
陈水扁(2002年-2004年)
柯建铭 87 王金平 68 洪玉钦 连战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25
46 宋楚瑜 亲民党 亲民党
13 廖本烟 黄主文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1 郁慕明  新党
1 魏吉助 台湾吾党
9 无党籍
第6届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苏贞昌(2005年)
游锡堃(2006年-2007年)
陈水扁(2007年-2008年)
柯建铭 89 王金平 79 曾永权 连战(2005年)
马英九(2005年-2007年)
吴伯雄(2007年-2008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25
34 吕学樟(2006年2月-) 宋楚瑜 亲民党 亲民党
12 苏进强(2005年-2006年)
黄昆辉(2007年-2008年)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6 张博雅  无党团结联盟
1 郁慕明  新党
4 无党籍
第7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吴伯雄(2008年-2009年)
马英九(2009年-2012年)
林益世 81 王金平 27 蔡同荣(2009年-2010年)
柯建铭(2008年;2010年-2012年)
蔡英文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13
3 颜清标 林炳坤  无党团结联盟
1 宋楚瑜 亲民党 亲民党
1 无党籍
第8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马英九(2012年-2014年)
朱立伦(2015年-2016年)
林鸿池(2012年-2014年)
费鸿泰(2014年-2015年)
赖士葆(2015年-2016年)
64 王金平 40 柯建铭 苏贞昌(2012年-2014年)
蔡英文(2014年-2016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13
3 黄文玲
赖振昌
黄昆辉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3 李桐豪 宋楚瑜 亲民党 亲民党
1
(原2)
林炳坤  无党团结联盟
1
(原0)
徐欣莹 民国党 民国党
1 无党籍
第9届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蔡英文(2016年-2018年)
卓荣泰(2019年-2020年)
柯建铭 68 苏嘉全 35 廖国栋(2016年-2017年)
林德福(2017年-2018年)
江启臣(2018年-2019年)
曾铭宗(2019年-2020年)
洪秀柱(2016年-2017年)
吴敦义(2017年-2020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3
3
(原5)
徐永明(2016年—2019年)
黄国昌(2019年—2020年)
黄国昌(2016年—2019年)
邱显智(2019年)
徐永明(2019年—2020年)
 时代力量
3 李鸿钧 宋楚瑜 亲民党 亲民党
1 林炳坤  无党团结联盟
3
(原1)
无党籍
第10届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卓荣泰(2020年)
蔡英文(2020年-2022年)
赖清德(2023年)
柯建铭 62
(原61)
游锡堃 37
(原38)
林为洲(2020年)
费鸿泰(2021年)
曾铭宗(2022年)
江启臣(2020年-2021年)
朱立伦(2021年-2023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3
5 赖香伶(2020年)
邱臣远 (2021年-2023年)
柯文哲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3 邱显智(2020年-2023年) 徐永明(2020年)
邱显智(2020年)
高钰婷(2020年)
陈椒华(2020年-2023年)
王婉谕(2023年)
 时代力量
0(原1) 陈奕齐 台湾基进 台湾基进
5 无党籍
第11届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赖清德(2024年-) 柯建铭 51 韩国瑜 52 傅崐萁 朱立伦(2024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3
8 黄国昌 柯文哲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2 无党籍

院址[编辑]

立法院成立时,院址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上(今军人俱乐部),对日抗战时迁至重庆的义林医院(今重庆市中山医院渝中院区[22])与司法院蒙藏委员会合署办公。1950年随其他中央政府机关迁台后,初期以台北市中山堂做为临时会址,1960年始迁入位于台北市中山南路日治时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23]台湾战后时期曾作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厅址[24]),原有之学校礼堂经整修后成为议场以供立法院召开院会之用[25];随着业务的扩大,又陆续租用与购入邻近房舍,逐渐构成今日的立法院院区。

2017年2月19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召开文资审议委员会,核定将立法院行政大楼(俗称红楼)列为市定古迹、立法院议场为历史建筑[26]

立法院院区的办公厅舍分布如下:

  • 本部(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1号;原日治时期之台北第二高女校舍)
  • 青岛第一会馆(简称青岛一馆;台北市中正区青岛东路1号)
  • 青岛第二会馆(简称青岛二馆,原日治时期之七星郡役所厅舍;台北市中正区青岛东路10号)
  • 青岛第三会馆(简称青岛三馆;台北市中正区青岛东路1-3号)
  • 镇江会馆(台北市中正区镇江街2号):屋顶使用太阳能发电,亦是全球第三个绿能国会,公单位用太阳能发电的先例[27]
  • 群贤楼(台北市中正区济南路一段1号)
  • 委员研究大楼(台北市中正区济南路一段3之1号;完工时名为“中兴大楼”,由台湾省政府台开合作兴建[28]

除此之外,立法院在全国各地尚有其他设施,其中位于台北市的两处会馆为提供立法委员住宿之用:

院址迁建[编辑]

立法院迁往台湾后,由于当时反攻大陆的时空背景,使得立法院没有自己的议事与办公处所。其现址是向台北市政府承租使用,加上建筑老旧且不敷使用,与国会形象不符,因而不断有另建新址的建议[30]

1993年,立法院首次规划迁建新院址,当时选址离博爱特区不远的台铁华山车站旧址,但因经费过于庞大,导致立法院内外的反对声浪过大而未决。1999年第四届立法委员提出第二次迁建计划,地点则改为位于台北市仁爱路空军总部旧址;当时预算已编列兴建经费新台币241亿元,但因城市规划变更作业不顺,加上立法院内外仍有反对意见而作罢[31][32]

2011年7月,适逢中华民国建国百年,立法院再次提出迁建计划,仍以空军总部旧址作为优先选择[33][34][35],惟行政院计划将空军总部旧址仿效日本东京六本木的“城中城”模式进行开发[36]

后续在立法院院长游锡堃上任后,召开“国会愿景规划咨询委员会”,评选出中正纪念堂、空军总部旧址、土城看守所现址、成功岭营区、高铁彰化车站特定区、中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6处为优先考虑的扩建基地。[37][38]

争议与相关事件[编辑]

媒体上的乱象与立院形象[编辑]

1988年后,立法委员皆享言论免责权[39],人身安全受到保护,是为国民所赋予的特别权力,但也因此带来了层出不穷的议会暴力事件。

获搞笑诺贝尔和平奖[编辑]

1995年10月6日,第五届搞笑诺贝尔奖和平奖以“表彰他们证明了互相拳打脚踢使政客能够比通过向其他国家发动战争取得更多利益”为由颁布给中华民国立法院。[40]

证件特权质疑[编辑]

2012年,因立法院识别证及停车证发放浮滥及变造者甚多,经媒体广泛报导后,引发歹徒借此逃避警方查缉、或是民众借此享受特权之质疑。[41][42][43][44]

立法院国会占领[编辑]

太阳花学运发生时,学生和社会运动者占领立法院议场

2014年3月18日,立法院爆发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存查争议,200名学生在晚上点冲进立法院议场占领主席台[45]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山地原住民选举区立法委员高金素梅苗栗县第一选举区立法委员陈超明(仍具中国国民党籍,惟目前停权中)。
  2. ^ 适用于区域立法委员选举。
  3. ^ 适用于原住民立法委员选举。
  4. ^ 适用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

参考文献[编辑]

  1. ^ 立法院. 立法院. 立法院. 2013-07-23 [2019-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2) (中文(台湾)). 
  2. ^ 制定立法院职权行使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总统令,中华民国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华总一义字第八八○○○一五六七○号。
  3. ^ “老贼时代”立院动过6次警察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9-16., 自由时报, 2012-6-19
  4. ^ 王金平树立院长权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台湾), 2005年09月28日
  5. ^ 金恒炜, 王金平“造反有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5/10/12
  6. ^ 第八届第一会期 立法院正副院长暨党团干部 评鉴报告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 2012-11-21
  7. ^ 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35号》:“宪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旨在保障立法委员受人民付托之职务地位,并避免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之功能遭致其他国家机关之干扰而受影响。立法委员得借此保障,于无所瞻顾及无沟通障碍之情境下,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民意,反映多元社会之不同理念,形成多数意见,以符代议民主制度理性决策之要求,并善尽监督政府之职责。故此项言论免责权之保障范围,应作最大程度之界 定,举凡立法委员在院会或委员会之发言、质询、提案、表决以及与此直 接相关之附随行为,如院内党团协商、公听会之发言等均属应予保障之事 项。其中所谓对院外不负责任,系指立法委员不因行使职权所为之言论及 表决而负民事上损害赔偿责任或受刑事上之诉追,除因其言行违反内部所 订自律之规则而受惩戒外,并不负行政责任,业经本院释字第四○一号解 释释示在案。 宪法保障立法委员之言论,使豁免于各种法律责任,既系基于维护其 职权之行使,若行为已超越前述范围而与行使职权无关,诸如蓄意之肢体 动作等,显然不符意见表达之适当情节致侵害他人法益者,自不在宪法上 开条文保障之列。至于具体个案中,立法委员之行为是否已逾越范围而应 负刑事责任,于维持议事运作之限度内,司法机关依民主宪政之常规,固 应尊重议会自律之原则,惟遇有情节重大而明显,或经被害人提出告诉或 自诉时,为维护社会秩序及被害人权益,亦非不得依法行使侦审之权限。 本件系就立法院于中华民国八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函送之声请案而为解释; 另案声请人魏耀干为台湾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一年度易字第五一二○号刑事 判决有违宪疑义声请解释,与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第五条第一项第二 款规定未尽相符。惟其声请解释之事项与本件已作成之解释系属同一,不 须另为处理,并此叙明。”
  8. ^ 修正及增订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总统令,中华民国94年6月10日,华总一义字第09400087551号。此令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四条第一项:“……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依左列规定选出之,……”《宪法》本文第六十五条亦有此规定。
  9. ^ 立法院處務規程.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10. ^ 持续关注图博人权与自由 萧美琴发起成立“立院图博之友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法院, 2012-06-29
  11. ^ 台湾立委吁持续关注西藏人权与自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纪元时报, 2012-06-29
  12. ^ 第八届立委评鉴;陈节如(第八届第三会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 2013-10-04
  13. ^ 跨黨派 48 名立委成立「台港連線」撐香港 連曾喊「北京中央」的陳玉珍也在內.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4. ^ 桂宏诚《中华民国立宪理论与1947年的宪政选择》:“众所皆知,孙中山将权能区分理论正面表述为‘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但若从负面来表述,未尝不也意味‘人民应该有权,但人民不一定有能’。……因此孙中山主张区分政权与治权,即意味了人民主权机关与立法机关应有所区分。”“国民大会为孙中山规划中的政权机关,实亦即为象征主权在民的机关,而立法则被归为政府治能,故成为以院为名称的治权机关。其次,国民大会的组成分子称代表,已不若国会议员称议员,此一改变,也当与国民大会不具有议政功能有关。同样的,立法院的组成分子称委员,则与孙中山设计中的立法院为专家立法,且属政府权能的治权有关。且称委员,也意味了并非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受国民大会委托,专责立法的人员,故不是象征主权在民的机关。”
  15. ^ 司徒一《民国宪法要义与宪政制度展望》(黄花岗杂志总第47期):“有人(尤其是对美国制度和美式英语不了解者)试图以狭义的“政府”概念来理解权能区分原理,认为孙中山所设想的五权政府之立法机关相当于狭义政府下设的立法局,自然是解释不通的。况且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演讲中列举政府五权之时明确指出五权之中“立法就是国会”,所以五权宪法的立法机关是代议立法机关,而不是从属于行政当局的立法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16. ^ 司徒一《民国宪法要义与宪政制度展望》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10-13.
  17. ^ 聂鑫.国民政府时期立法院的地位与权限.历史研究.2014.No.352(06):147-164+192.
  18. ^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66页
  19. ^ 立院遭攻陷 全面封锁禁出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视,2014年3月19日
  20. ^ 场外观察/24年后三月学运再起 国会殿堂亮了吗?NOWnews,2014年3月20日
  21. ^ 中央選舉委員會歷次選舉摘要-立法委員選舉. [202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22. ^ 重庆市中山醫院. [201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4). 
  23. ^ 立院前身 日治女高校舍未列古蹟. [201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24. ^ 重耀建筑作品简介[永久失效链接]
  25. ^ 《立法院啟用新議場陳誠兼行政院長報告施政》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26. ^ 张凯翔. 〈台北都會〉立法院行政大樓 列市定古蹟. 自由时报电子报 (自由时报). 2017-04-20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中文(台湾)). 
  27. ^ 永鑫能源申请ISO认证 业界领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9.20 中时
  28. ^ 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小原時雄宅.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29. ^ 苏木春.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揭牌 蘇嘉全:肩負保存傳承. 中央社.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30. ^ 倡建新國會大廈 王:彰顯民主精神 - 自由時報 2012.02.04. [201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31. ^ 立院遷建 兩度選址 兩度喊停 - 自由時報 2011.07.22.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32. ^ 立法院搬到台中?王金平:见仁见智 台中土地比台北好 - NOWnews 2011.07.22
  33. ^ 國會遷建案再起 朝野協商後啟動 - 自由時報 2011.07.22.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34. ^ 立法院有脸盖新大厦
  35. ^ 立院遷建 黃萬翔:兩屆可蓋好.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6. ^ 开发旧空总、松机 地只租不卖 - 中国时报 2012.12.24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2-30.
  37. ^ 空間不夠!立院將設擴建委員會 游錫堃:選定地點就「功德圓滿」|壹蘋新聞網. Nextapple. [202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中文(台湾)). 
  38. ^ 立法院擴建明年前選址 前5名地點都在「北市」 -- 上報 / 要聞. www.upmedia.mg. [202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39. ^ 立法委員的言論免責權.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40. ^ Winners of the Ig® Nobel Prize. Improbable Research. 2015-10-06 [2019-03-30]. (原始内容 (html)存档于2008-05-03) (英语). PEACE: The Taiwan National Parliament, for demonstrating that politicians gain more by punching, kicking and gouging each other than by waging war against other nations. 
  41. ^ 掛立院識別證 超車不爽 開槍示威. 201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9). 
  42. ^ 逆向停車,車上有立法院識別證和立法院停車證.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3. ^ 立委停車證好用?鴨霸亂停 民眾PO網揪人.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4. ^ 囂張!掛立院停車證 亂停阻礙通行.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5. ^ 记者苏芳禾、陈彦廷、王文萱、曾韦祯、彭显钧. 學生攻佔議場 要求逐條審查服貿 (html). 台北: 自由时报. 2014-03-19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繁体中文). 为表达对于国民党蛮横处理服贸协议的不满,要求实质审查、重启谈判,近两百名学生于昨晚九点左右,突破警力封锁、冲破立院康园侧门,兵分多路直奔议场,随即冲破议场侧门、大门占据主席台,拉开布条要求逐条审查服贸协议,学生们并高喊“全面占领主席台,服贸重启谈判”。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