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沙市

座標28°11′46″N 112°58′20″E / 28.19611°N 112.97222°E / 28.19611; 112.9722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長沙

28°11′46″N 112°58′20″E / 28.19611°N 112.97222°E / 28.19611; 112.97222

長沙市
長沙
地級市
長沙市風光,由上至下順時針分別為:
湘江天際線、愛晚亭寶寧寺嶽麓書院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五一商圈、嶽麓山頂風光
綽號:星城、屈賈之鄉、山水洲城、瀟湘洙泗
坐標:28°11′46″N 112°58′20″E / 28.19611°N 112.97222°E / 28.19611; 112.9722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南省
政府駐地嶽麓區
下級行政區6市轄區1縣2縣級市
政府
 • 市委書記吳桂英
 • 人大常委會主任文樹勛
 • 市長周海兵
 • 政協主席陳剛
面積
 • 地級市11,820 平方公里(4,560 平方英里)
 • 市區2,150 平方公里(830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省內第10位(佔全湖南省5.58%)
 • 建成區(2019)483.80 平方公里(186.80 平方英里)
人口(2022)
 • 常住1,042.06萬人
 • 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湖南省15.12%)
 • 密度850人/平方公里(2,20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20)598.07萬人
 • 市區密度2,781人/平方公里(7,200人/平方英里)
 • 城鎮(2019)667.87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方言湘語-長益片-長株潭小片-長沙話寧鄉話
贛語-宜瀏片-宜春小片-瀏陽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10000
電話區號0731
車輛號牌湘A、湘S(省直屬系統車牌)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18.6 ℃
年降水1,352.4毫米
年日照1,560.8小時
行政區劃代碼430100
舊稱潭州、臨湘
城市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本地生產總值(2023)¥14331.98億(全省第1位
內地第15位
1,983.17億美元匯率
2902.13億國際元平價
人均¥137535(全省第1位
內地第24位(2023))
$19517(2023)美元(匯率)
34,569國際元(平價)
HDI(2016)0.814 極高 [3]
網站長沙市政府門戶網
市象徵
杜鵑花
香樟
長沙市
繁體字 長沙
簡化字 长沙
郵政式拼音 Changsha

長沙市湘語長沙話:[t͡sã˩˧ sɔ˧ sɿ˨˩]),簡稱,別稱星城,古名潭州,素有「屈賈之鄉[4]、「瀟湘洙泗」之譽[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省會。位於湘東北的湘江下游,為中國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及中國特大城市之一[6],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7]、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與周邊株洲湘潭共同構成長株潭城市群。市區通用湘語長沙話,下轄縣市亦使用寧鄉話贛語瀏陽話等[8]。市人民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長沙有兩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9],「長沙」一名最早見於先秦時代的《逸周書[10]秦代始設長沙郡西漢建立長沙國,所存馬王堆漢墓舉世聞名。唐代長沙窯首創釉下彩瓷器,遠銷世界各國[11]五代長沙為南楚國都。北宋嶽麓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12],留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名聯。清末長沙為中國四大米市四大茶市之一[13],近代則成為了中國一大維新與革命運動中心。維新派譚嗣同等人在此興辦時務學堂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黃興在此創立華興會毛澤東等人也在長沙求學和開展政治運動。抗日戰爭中長沙為大後方之一,承接沿海城市內遷,但其後「文夕大火」以及長沙會戰重創了長沙的經濟和城建[14]

如今,長沙擁有以工程機械、新材料為主的產業鏈,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15][16]GDP增速為21世紀初中國主要城市之中最快[17],並擁有中國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18]。2020年代以來則致力於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引領中非經貿合作[19][20]。擁有3所985院校的長沙是超級雜交水稻、「天河一號」「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中國首台激光3D打印機的誕生地[1],中國首條國產磁浮鐵路線亦開通於此[21]。長沙的傳媒出版產業亦頗為突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首個世界「媒體藝術之都[22]湖南衛視中國省級衛星電視頻道中影響力極高[23][24]

嶽麓山湘江橘子洲為地理和文化符號,長沙又名「山水洲城」[25],亦因孕育了雅俗共賞的市井文化,被稱為中國「娛樂之都」[26][27]

歷史

[編輯]

先秦時期

[編輯]

距今20餘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已有人類活動[28];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地區人類已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聚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地區已進入原始農業社會,有着石家河文化和龍山文化特徵[29][30]

據記載,長沙地區三苗國[31][32],後華夏族征服三苗族,長沙地區成為揚越人居住地。關於長沙一名由來,唐代《元和郡縣誌》認為得名於萬里沙祠[33];另一說認為,「」為古越語虛詞,「」意為湘江兩岸白沙如帶[29];此外還有星宿由來說,即來自軫宿中的長沙星,長沙也因此別稱「星城」。但二十八宿體系創立較晚,因此該假說應為後人附會[34]

中期開始,「揚越」成為商的「南服」並向其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營建洛邑竣工,各諸侯方國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是「長沙」這一地名最早可考的史籍記載[10]。長沙古越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以石器為工具,過着刀耕火種氏族生活。商中後期長沙地區受中原影響,進入青銅器時代,到西周後期出現了銅鋤、銅插(即),而且製造出了工藝精湛的,有着鮮明古越族特色的青銅容器、樂器,以四羊方尊大禾方鼎等為代表[35]

春秋後期,楚國南征並佔領了湖南全境,楚人代替越人入主了長沙地區,始建長沙城[36]楚文化最終替代了古越文化。長沙自此作為楚國糧倉和軍事重鎮達800年[37]。楚人帶來了中原的先進生產工具,使長沙進入了鐵器時代,結束了原始社會狀態,得以跨越奴隸社會而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38]

秦漢時期

[編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以長沙為中心,在北至湖北以南、南逾南嶺、東臨江西西北、西接沅江流域的範圍內建立起了「長沙郡」,為秦代36郡之一,以湘縣為郡治,長沙自此作為一個明確的行政區劃正式納入中國的政治版圖[39]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五年)劉邦封開國功臣吳芮長沙王,建立長沙國,將秦代「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西漢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吳氏長沙國共傳5代,歷時46年;「劉氏長沙國」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

其中,吳氏長沙國時期是長沙古代史上一段輝煌時期。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前元四年),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記載了"長沙乃二萬五千戶耳"的戶籍數,可知此時長沙已是一座約十來萬人口的城市[40]。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墓主辛追為吳氏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妻,其遺體為世界上已知保存時間最長的不腐濕屍,墓中的素紗褝衣展示了西漢的紡織技術巔峰,隨葬品T型帛畫為現存最早的描寫西漢生活的大型作品。

公元9年新莽始建國元年),長沙國改名「填蠻郡」,臨湘縣改名「撫睦縣」。公元26年建武二年),光武帝劉秀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劉秀廢長沙國,復置長沙郡[39]

三國至五代

[編輯]

三國時期長沙郡屬東吳,上隸屬荊州190年初平元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起兵會盟,長沙也是東吳孫氏發跡之地。有關東吳的土地、賦稅、司法制度以及相關典章的14萬餘枚走馬樓簡牘,於1996年在長沙市中心被發掘出,超過中國近現代以來已發掘簡牘之總和。

307年西晉永嘉元年),晉懷帝司馬熾從荊州分出8郡另立湘州,以長沙國臨湘縣為治所,是為長沙建制史上的標誌性事件。長沙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中心,其戰略地位與作用更加鞏固。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以長沙有昭潭,改湘州潭州,奠定了到清代為止長沙建置的基本規模。改臨湘縣長沙縣,是為長沙縣名之始。

唐太宗時期,潭州屬江南道,後屬江南西道708年景龍二年),從長沙縣中再分出瀏陽縣,自此長沙縣名不再改變[30]。唐以前的長沙社會發展整體落後於中原地區,經過三國、兩晉南朝400餘年的經營開發,到唐前期,趕上了中原地區的發展,此時的長沙人丁昌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771年大曆六年)時任潭州刺史張謂寫下了《 長沙土風碑銘》 [41];詩人杜甫游長沙時所寫的《清明》一詩中對長沙有着「着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齒膝」的描繪[42]。唐代的長沙銅官窯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產品遠銷東南亞波斯灣,與越窯邢窯同為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11]

安史之亂」後,764年廣德二年)以衡州(今衡陽)為治所設湖南觀察使768年大曆三年)治所遷往潭州,「湖南」作為行政區劃名稱首次出現。

907年後梁太祖開平元年),馬殷受封楚王,都潭州,號長沙府,建楚國;927年後唐明宗天成二年),楚國正式成立,史稱南楚馬楚,成為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馬楚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43]。這期間楚國與北方各個政權的貿易以茶葉為主,湖南的茶葉從此全國聞名。

宋元明清時期

[編輯]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廢長沙府,復置潭州,長沙縣為州治。宋代是長沙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長沙作為湖南政治軍事中心的地位更為鞏固,行政區劃基本定形。長沙城坊市界限被打破,經濟發展亦超過了中原。北宋詩人張祁所寫《渡湘江》一詩中有「長沙十萬戶,游女似京都」之句[44]976年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嶽麓書院,為今日湖南大學前身。朱熹、張拭在長沙講學,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史稱「朱張會講」,為南宋最早的書院會講之一,長沙由此成為湖湘文化中心[45]1067年治平四年)長沙(今大西門)八景台建成,荊南轉運判官宋迪繪「瀟湘八景」圖,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即在長沙橘子洲頭一帶。

南宋初,湖南民族、軍閥矛盾尖銳,動亂不已,此時潭州為沿江6大帥府之一,有宰相李綱張浚,大將韓世忠、王理、岳飛等先後來到過長沙。1179年淳熙六年),愛國詞人辛棄疾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在長沙建立了飛虎軍;宋末潭州之戰中湖南安撫使李芾為抗元舉家投井,嶽麓書院數百書生集體自盡,彰顯了湘人的愛國氣節。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改潭州為潭州路1329年天曆二年),元文宗以「潛邸所幸」,改潭州路為天臨路;1364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九月,改天臨路為潭州府。元代長沙商貿繁榮,作為長江流域新興商業城市記載於《馬可波羅遊記》和《元史·食貨志》中。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潭州府更名長沙府,隸於湖廣布政使司。明代長沙府提出「聚四方之財,供一方之利」的戰略,耗巨資開河通商。洞庭湖區素以糧食產量高聞名,明後期,長沙成為中國四大茶市之一,清代又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清末成為中國五大陶都之一[46]

清代承襲明制,仍設長沙府。清初,湖南屬湖廣總督湖廣布政使司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廣為湖廣左、右布政使司,長沙屬於右司;1723年雍正元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治所長沙;次年,改偏沅巡撫湖南巡撫。湖南正式成為中國內地十八省之一。清初長沙經濟因戰亂一度停滯,乾隆年間開始又獲得了較大發展[47]。清同治《長沙縣誌》記載了清代長沙商品流通的盛況:「秋冬之交,淮商載鹽而來,載米而去;其販賣皮幣玉玩好,列肆盈廛,則皆江蘇、山陝、豫章、粵省之客商。……北客西陝,其貨氈皮之屬,南客蘇杭,其貨綾羅古玩之屬,繁華壟斷,由南關內至臬署前,及上下坡子街為盛。[48]」此外,長沙今日街巷格局和街巷名也至遲在明末已定型[36]

晚清至中華民國

[編輯]
1930年代的湖南國貨陳列館

鴉片戰爭以來長沙逐步成為中國重要的維新革命運動據點,湧現出了大批歷史人物。

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在此組建的湘軍,在與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軍作戰中迅速成長,使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有着「中興將相十九湖湘」之名。1852年咸豐二年)太平軍領袖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率軍攻打長沙未果,9月,西王蕭朝貴戰死於長沙,迫使太平軍改為長驅北進。1854年咸豐四年)初,太平軍為鞏固天京再次攻打長沙,仍以戰敗告終。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9月,維新派譚嗣同等人在時任湖南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創辦了新式學校時務學堂,以梁啓超為中文總教習,為戊戌變法時期最早建立的新式學校之一。次年又發起南學會,出版《湘學報》和《湘報》。同時,一批由官紳創辦的近代工礦企業如和豐火柴公司、湖南礦務局、寶善成製造公司紛紛建立。

1904年(光緒三十年)2月15日,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人以「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宗旨,在明德學堂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次年7月30日與孫中山主導的興中會聯合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1904年同年,清政府根據《中日通商行船續約》第十款規定,開放長沙為通商口岸[49]。開埠後的長沙商業更加繁榮,紡織、火柴、電氣、冶金、機車、印染、麵粉等近代工業開始發展,並且成為了中國八大手工業城市之一[50]。然而新的生產方式和外國資本的進入加速了農民的破產,1910年宣統二年)春,由於糧食歉收,米價飛漲,長沙爆發了轟動一時的搶米風潮,外國領事住宅、洋行、郵局、教堂、大清銀行、海關等被悉數搗毀,事件最終被英、美、法、德各國聯合清政府鎮壓,反映了清末社會矛盾之尖銳。

武昌起義後,1911年10月22日焦達峰陳作新等率新軍革命士兵和會黨舉義,佔領長沙城,湖南軍政府成立。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學堂的蔡鍔發動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護國運動。同年,毛澤東蔡和森中國共產黨早期核心人物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1920年,毛澤東、何叔衡等新民學會骨幹成員在長沙秘密組建了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為日後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基礎。1927年5月21日,中國國民黨何鍵所部第35軍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兵變,襲擊湖南省共產黨黨部、總工會、農民協會等共產黨機關,捕殺共產黨員和左傾人士100餘人,宣佈擁護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是為馬日事變,象徵着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公開合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湖南省治長沙府治與長沙縣同治。1913年長沙府1933年設長沙市,分治。辛亥革命後的長沙現代化繼續發展,如1912年湖南都督府參議吳作霖籌建的裕湘紗廠即為湖南近代輕工業代表。1914年1917年,長沙拆除城垣,僅留天心閣一段。1918年粵漢鐵路武昌-長沙段通車。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沿海地區人口被迫內遷,長沙人口暴增,成為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會戰的後方,迎來發展鼎盛期。1938年,為應對戰爭形式,國民政府採取焦土抗戰政策,外加一系列偶然因素,引發了著名的文夕大火,長沙城大部分被燒毀殆盡。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間,國軍更與日軍在此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重創了長沙的民生與經濟。

抗戰結束不久,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1949年夏,解放軍渡江逼近長沙。時任湖南省主席陳明仁程潛宣佈投降,長沙免於戰火[39]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長沙站

1949年8月5日,長沙市人民政府成立,長沙轄8區82保1838甲,為湖南省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長沙開始重建與發展。長沙作為毛澤東早期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城市,有着第一師範、橘子洲頭、愛晚亭等歷史地標,文化大革命時期被視為是革命聖地。1982年,國務院公佈長沙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長沙陸續重建了被戰爭毀壞的歷史古蹟,如1983年重建的天心閣[51],1986年修復的嶽麓書院[52]

由於過去的戰爭破壞和薄弱的產業基礎,長沙從1949年至改革開放前一度經濟發展緩慢。產業上偏重農業,工業以輕工業為主且基礎薄弱。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長沙經濟同沿海城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途經湖南,在長沙接見湖南領導人時要求「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經濟發展要快一點,總要力爭幾年上一個台階」。1992年7月30日,依照國務院決定,長沙正式對外開放[53][54]1980年長沙制定了GDP到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於1994年提前超額完成[39]2000年代,長沙經濟實現了10年間近5倍的高速增長[17]

2004年,國家首次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將長沙所在的中部地區劃入國家戰略版圖,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塌陷」的政策不平衡局面得到扭轉。長沙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之一,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優勢明顯[55]。隨着長沙和鄰近的株洲市湘潭市一體化速度加快,長沙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07年年底,長沙、湘潭株洲組成的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准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中國中部城市群建設的先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56]。同年,長沙成立了大河西先導區,並於2015年4月改名湖南湘江新區,升格為中國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57],成立以來GDP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國新區前列[58]2017年5月,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是中國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59]2020年8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成立,旨在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60]

由於政府的不動產調控政策和人才新政,長沙的不動產價格在中國主要城市中保持了較低水平,長沙人口也於2010年代十年間迅速增加300萬,增幅達到42.6%[61][62]

地理

[編輯]
地圖
長沙市地圖
長沙
氣候圖表
 
 
74
 
 
9
3
 
 
91
 
 
11
5
 
 
143
 
 
16
9
 
 
178
 
 
22
15
 
 
202
 
 
27
19
 
 
224
 
 
30
23
 
 
154
 
 
34
26
 
 
108
 
 
33
25
 
 
83
 
 
29
21
 
 
67
 
 
24
16
 
 
79
 
 
18
10
 
 
50
 
 
12
5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2.9
 
 
47
37
 
 
3.6
 
 
52
41
 
 
5.6
 
 
60
48
 
 
7
 
 
72
58
 
 
8
 
 
80
67
 
 
8.8
 
 
86
73
 
 
6
 
 
92
79
 
 
4.2
 
 
91
77
 
 
3.3
 
 
83
70
 
 
2.6
 
 
74
60
 
 
3.1
 
 
64
50
 
 
2
 
 
53
40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地形

[編輯]

長沙坐標為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南依株洲湘潭,北鄰岳陽、西接益陽婁底,東臨江西萍鄉。東西長約230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全市土地面積1.1819萬平方千米。

長沙的北、西、南緣為山地,東南以丘陵為主,東北以崗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大體各佔四分之一。長沙東有連雲山、大圍山九嶺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瀏陽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07.9米,為轄區最高點;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喬口鎮湛湖海拔23.5米,為轄區最低點,海拔相差1584.4米。 長江一級支流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長度約75公里,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海拔300.08米的嶽麓山佇立於湘江西岸,長5千米的衝擊沙洲橘子洲臥於江心,一起構成了長沙「山水洲城」的地貌特色。

地質上,花崗岩體廣布,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最古老的地層形成於10億年前。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開始由淺海上升成為陸地,形成長條形的山間盆地。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距今約35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蹟。地貌方面,長沙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地表水系發育。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於平緩,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U形漏斗。城內則為多級階地組成的坡度較緩的平崗地帶[63]

氣候

[編輯]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春秋短促,冬夏綿長。長沙距海遠,又位於沖積盆地,邊緣地勢高峻,向北傾斜,冷空氣可深入南下堆積,冬季比同緯度地區稍冷,而夏季比同緯度地區熱,是江南「四大火爐」之一。

長沙年平均氣溫為17.7℃。1月最冷,平均5.2℃,極端最低氣溫-11.3℃(1972年2月9日馬坡嶺站),望城坡站1972年2月9日曾錄得-12.0℃。7月最熱,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6℃(1953年8月13日馬坡嶺站、2003年8月2日望城坡站),馬坡嶺站2003年8月2日曾錄得41.1℃,1951-2013年日最高溫≥40℃天數7天[64]。全年無霜期平均275天,積雪日為6天。

長沙東西山勢高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51.4毫米,東部山區達1600-2200毫米,西部為1400-1600毫米,降水最多的6月平均為224.2毫米,降水最少的12月平均為49.7毫米;年平均雨日151天。長沙降雨不均勻,3~5月平均降雨日數有49.4天,約佔全年總降雨日數的35%。夏季旱澇無定。秋冬降水明顯減少。日照充足,日照時數達1541.9小時,作物生長期長。冬春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年保持着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因此長沙的冬季並不蕭索,常綠的闊葉樹,如香樟女貞等仍然蔥籠滴翠。但考慮到長沙的緯度(北緯28度),長沙的冬天是非常冷的。

1981–2010年間長沙市望城坡氣象觀測站WMO ID:57687)的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9
(80.4)
30.6
(87.1)
32.8
(91.0)
36.1
(97.0)
36.3
(97.3)
38.2
(100.8)
39.7
(103.5)
40.6
(105.1)
38.2
(100.8)
38.5
(101.3)
33.1
(91.6)
24.9
(76.8)
40.6
(105.1)
平均高溫 °C(°F) 8.3
(46.9)
10.8
(51.4)
15.1
(59.2)
21.8
(71.2)
26.8
(80.2)
29.9
(85.8)
33.5
(92.3)
32.7
(90.9)
28.3
(82.9)
23.0
(73.4)
17.4
(63.3)
11.5
(52.7)
21.6
(70.9)
日均氣溫 °C(°F) 4.9
(40.8)
7.2
(45.0)
11.2
(52.2)
17.4
(63.3)
22.4
(72.3)
25.8
(78.4)
29.2
(84.6)
28.3
(82.9)
23.9
(75.0)
18.4
(65.1)
12.8
(55.0)
7.3
(45.1)
17.4
(63.3)
平均低溫 °C(°F) 2.5
(36.5)
4.7
(40.5)
8.3
(46.9)
14.2
(57.6)
19.1
(66.4)
22.7
(72.9)
25.9
(78.6)
25.1
(77.2)
20.7
(69.3)
15.2
(59.4)
9.6
(49.3)
4.2
(39.6)
14.3
(57.9)
歷史最低溫 °C(°F) −9.5
(14.9)
−12.0
(10.4)
−2.3
(27.9)
1.9
(35.4)
8.9
(48.0)
13.1
(55.6)
19.7
(67.5)
16.7
(62.1)
11.8
(53.2)
2.4
(36.3)
−2.8
(27.0)
−10.3
(13.5)
−12.0
(10.4)
平均降水量 mm(吋) 73.7
(2.90)
94.6
(3.72)
139.6
(5.50)
187.9
(7.40)
181.1
(7.13)
223.6
(8.80)
142.6
(5.61)
107.1
(4.22)
76.5
(3.01)
72.6
(2.86)
81.4
(3.20)
47.4
(1.87)
1,428.1
(56.22)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3.6 14.0 17.8 18.8 16.3 13.3 9.7 9.9 9.8 11.1 10.2 9.4 153.9
平均相對濕度(%) 81 81 81 80 79 81 75 78 80 79 78 77 79
月均日照時數 76.2 63.0 69.4 88.3 122.8 144.8 238.3 229.6 160.0 133.4 115.7 103.2 1,544.7
可照百分比 24 20 19 23 29 35 56 57 43 38 36 32 35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65][66][67]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

瀏陽河湘江交匯處的新河三角洲
位於嶽麓區梅溪湖

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礦產

長沙礦產種類繁多,尢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已查明的有海泡石英語Sepiolite重晶石菊花石等50餘種,有全國獨一無二的菊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

水文

長沙水系完整,河網密佈;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含沙量少。水資源以地表水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徑流量達808億立方米。最大的水庫寧鄉市境內的黃材水庫瀏陽市境內的株樹橋水庫。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溈水河。支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二級支流128條,三級支流118條,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形成相當完整的水系,河網密佈全市。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

林木

長沙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椿油茶柑橘毛竹等。全市土地總面積1774.2萬畝,其中林地930.9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2.47%,森林覆蓋率49.98%,林木綠化率53.6%。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21008939立方米,其中喬木林蓄積19902702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4.73%;疏林蓄積9657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0.05%;四旁樹蓄積629976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3.00%;散生木蓄積450762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2.22%[1]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長沙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長沙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長沙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長沙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長沙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吳桂英[68] 文樹勛[69] 周海兵[70] 陳剛[71]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唐山市 湖南省隆回縣 湖南省岳陽市 重慶市榮昌區
出生日期 1966年2月(58歲) 1965年1月(59歲) 1971年2月(53歲) 1966年1月(58歲)
就任日期 2021年2月 2022年1月 2023年6月 2022年1月

行政區劃

[編輯]

長沙市現轄6個市轄區、1個,代管2個縣級市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2]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73]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6]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74]
街道
辦事處
430100 長沙市 Chángshā Shì 11,815.96 10,047,914 嶽麓區 410000 94 69 5
430102 芙蓉區 Fúróng Qū 42.68 642,010 東屯渡街道 410000 13
430103 天心區 Tiānxīn Qū 137.40 836,157 青園街道 410000 14
430104 嶽麓區 Yuèlù Qū 538.83 1,526,641 望岳街道 410000 16 2
430105 開福區 Kāifú Qū 188.73 820,790 芙蓉北路街道 410000 16
430111 雨花區 Yǔhuā Qū 292.20 1,264,895 圭塘街道 410000 12 1
430112 望城區 Wàngchéng Qū 951.07 890,214 高塘嶺街道 410200 10 5
430121 長沙縣 Chángshā Xiàn 1,755.62 1,374,491 星沙街道 410100 5 13
430181 瀏陽市 Liúyáng Shì 4,997.35 1,429,384 關口街道 410300 4 27 1
430182 寧鄉市 Níngxiāng Shì 2,912.09 1,263,332 玉潭街道 410600 4 21 4
註: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經濟

[編輯]
長沙國際金融中心,建成時為中國中西部第一、中國第十高樓

歷史上的長沙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和四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唐朝五代十國南北宋時期,長沙的經濟貿易迎來一個長時間的繁榮。長沙窯出產的陶瓷器暢銷國內,並大量外銷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中東等地。農業茶葉、紡織業等也十分發達。明朝末年、清朝民國時期為長沙另一個重要的經濟繁榮期。長沙於明末時成為中國四大茶市之一,清代時又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同時也是桐油湘繡等商品的重要銷售地。近代的繁榮一直維持到1938年文夕大火前。大火以後長沙被基本燒毀,又因長沙會戰,和三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經濟嚴重倒退。

改革開放初,長沙經濟同沿海城市一度差距拉大,90年代方才開始加速發展。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途中經過湖南長沙,和時任地方領導人提出「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經濟發展要快一點,總要力爭幾年上一個台階」的要求。2004年,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長沙和鄰近的株洲市湘潭市的一體化也步入了快車道,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准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年長沙成立了大河西先導區。2015年成立的湘江新區為中國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57]

長沙傳統上以工程機械製造業為支柱產業,隨着經濟轉型,201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了長沙第一大產業[75]。1978年長沙市GDP總量為16.85億元,到2017年達到10,535.51億元。曾經基礎薄弱的長沙通過推動自主創新驅動加速工業化,和着力做強縣域經濟,在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GDP增幅達到460%,在33個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2016年,長沙提出了建設「三個中心」即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的目標。

第一產業

[編輯]

位於洞庭湖平原南部的長沙歷史上位列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佔總種植面積80%左右,農戶家庭經營佔大多數。其他則為經濟作物。長沙農業形成了優質稻米、甜糯玉米、茶葉、時鮮瓜果、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烤煙、中藥材八大主導產品。油料作物以山茶油菜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草花卉,主要水果品種有柑桔葡萄,瀏陽為長沙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大型牲畜以生豬黃牛山羊為主,生豬飼養慢慢轉入小型規模化經營,農戶家庭飼養和小型規模化養殖大致對半;黃牛和山羊以農戶散養或小型規模飼養為主;本地家禽蛋類經營以農戶散養和規模經營大致對半;奶類牛奶為主,生產以小型規模經營為主。長沙水產以專業養殖為主,水產品為淡水魚類,魚類品種以草魚鱅魚(雄魚)、鯽魚鯉魚鰱魚為主(包括鱔魚泥鰍),甲殼類()。長沙現為中國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和農業科研基地。

第二產業

[編輯]

長沙的第二產業,近代至改革開放初一直以輕工業為主,改革開放初,長沙的經濟與其他中西部城市一起跌入低谷,工業發展緩慢。從1990年代開始長沙開始了工業的快速發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工程機械產業為龍頭的格局。21世紀以來產業鏈逐步完善,已形成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信息、家用電器、文化創意、中成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76],培育了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本土跨國企業。2017年,長沙獲批全國第7個臨空經濟示範區——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並形成了「五區九園」即5個國家級園區,9個省級園區的工業園區格局[77]

  • 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沙高新區)創建於1988年10月,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開發區、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高新區之一,其中嶽麓山高科技園(又稱「麓谷」)坐落於此。園區以智能裝備製造、互聯網為主導產業,以新能源為特色產業,已有甲骨文微軟谷歌騰訊中興等互聯網企業落子,是湘江新區的核心園區[78]
  •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經開區)創立於1997年,2006年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2010年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2012年3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培育了永清環保爾康製藥藍思科技三家上市企業。
  • 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望城經開區)成立於2000年,2014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有色金屬加工、食品為傳統產業,新着重打造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

另有9大省級工業園區,即:隆平高科技園、雨花經開區、天心經開區、金霞經開區、暮雲經開區、瀏陽高新區、寧鄉高新區、金洲新區、嶽麓工業區。

第三產業

[編輯]
東牌樓夜景

長沙的服務業中,以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仍占重要地位。以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現代物流等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的生產性服務業在近年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長沙三大產業比重首次實現了向「三二一」結構的轉變,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結構初步形成[79]

2020年,長沙A股上市企業達到69家,為中部第一[80][81],包括胡潤世界500強企業愛爾眼科在內,長沙以3家千億市值企業的數量領先中國中西部城市[82][83]。同年,長沙已有華菱鋼鐵、湖南建工、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8家中國500強企業,並佈局有173家世界500強[84]金融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84家[85]東亞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新韓銀行滙豐銀行等外資銀行在長設有分行、本土銀行方面,有上市銀行長沙銀行湖南銀行[86]

長沙自古商業繁榮,以近代長沙城城郭為範圍的「三湘第一商圈」長沙五一商圈,自三國時代以來就是長沙以及湖南的商業中心[87],此處匯集了九龍倉長沙國際金融中心、長沙世茂廣場、海信廣場、日本平和堂百貨、香港新世界百貨等各類商業業態,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坡子街民俗商業街等百年商業名街皆位於此。被稱為「解放西」的解放西路酒吧林立,太平街、化龍池都正街等百年歷史街區也日日遊人如織。長沙另以伍家嶺東塘長沙站濚灣鎮等地為傳統商圈,此外,芙蓉北路CBD、洋湖新城、濱江新城、紅星、梅溪湖國際新城、星沙高鐵新城等也正成為近年重要的商圈和商務區。

文化產業是長沙突出的品牌產業,先後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文化名片。湖南衛視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以及旗下擁有芒果影視芒果TV天娛傳媒等資產的芒果超媒皆為代表性傳媒品牌。長沙佔有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的兩家。長沙也擁有國家科技部批准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一(另三地為北京上海成都),是唯一以卡通動畫為特色的國家基地。2017年,長沙與日本京都韓國大邱共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經濟合作

[編輯]

在湖南省內,長沙主城區與株洲市湘潭市相距均不足40公里,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地區暨環長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全國,長沙是「中部崛起」戰略指出的中國中部經濟區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時還加入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廣東為龍頭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鄰省的經濟往來和相互輻射。2017年以來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倡議,正加速推進和亞非歐國家的經濟協作。

交通

[編輯]

長沙是中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南方重要的高鐵和航空樞紐,陸、水、空交通較為發達。

公路

[編輯]

長沙城區主幹道有五一大道嶽麓大道三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湘江路瀟湘路等,以及人民快速路萬家麗路高架紅旗路高架湘府路高架等高架路和快速路,還有二環線三環線兩條環線。

長沙是一座跨湘江的城市,有多條過江通道,包括10座過江大橋,即橘子洲大橋(一橋)、銀盆嶺大橋(二橋)、猴子石大橋(三橋)、(以下自北向南)長湘高速湘江特大橋長沙綜合樞紐大橋月亮島大橋三汊磯大橋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黑石鋪大橋;2條過江隧道即營盤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

經過長沙境內的國家高速公路有G4 京港澳高速G0401 長沙繞城高速G0421 許廣高速G0422 武深高速G5513 長張高速G60 滬昆高速G6021 杭長高速,省級高速公路有S40 機場高速S50 長芷高速(含原長韶婁高速)、S01 寧韶高速(含原韶山高速)、S19 瀏洪高速S21 長株高速S41 長潭西線高速S71 華常高速(含原益婁衡公路)。[88]其中,G6021 杭長高速的一段長永高速是湖南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連接長沙的國道 106國道 107國道 319國道 354國道

截止2010年底,長沙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306.54千米,公路密度達到129.5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286.94千米。另有4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佈,等級公路總里程為12346.90千米[89]

鐵路

[編輯]
長沙南站

長沙是中南地區高鐵樞紐之一,同時與株洲湘潭共同形成普鐵樞紐。「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的中國高速鐵路京廣高速鐵路中國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中國高速鐵路渝長廈高速鐵路中國高速鐵路長益常高速鐵路中國高速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等線路在此交匯,另有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京廣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石長鐵路等普鐵幹線。目前中國高速鐵路呼南高速鐵路已納入規劃。長沙的主要客運站有:

地鐵

[編輯]

長沙的第一條地鐵線路——長沙地鐵2號線,開通於2014年4月29日,使長沙成為中國大陸第18個開通地鐵的城市。目前,長沙已運營的地鐵線路有 1號線 2號線 3號線 4號線 5號線 6號線。正在建設中的線路有 7號線。長沙地鐵可以與長沙磁浮快線長株潭城際鐵路京廣客運專線滬昆客運專線京廣鐵路石長鐵路等線路換乘。

長沙磁浮快線

磁浮

[編輯]

長沙磁浮快線,又稱長沙中低速磁浮線,是湖南省長沙市的一條磁懸浮列車線路,屬於長沙軌道交通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線路。該工程線路西起長沙南站,東至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初期建設磁浮高鐵站磁浮㮾梨站磁浮機場站3座車站,並預留會展中心站汽車城站2座車站,其中磁浮高鐵站可與長沙地鐵2號線4號線進行換乘。正線全長約18.7公里,全部採用高架鋪設,並設車輛段和綜合基地1處[92]。長沙磁浮快線的線路識別顏色採用「長沙軌道交通補充線1」的顏色(Pantone 708C,#F891A5),為粉色[93]

小運量有軌公共交通

[編輯]

2019年,長沙市小運量有軌公共交通建設規劃進行了環評,包括梅溪湖市府線,梅溪湖高新區線,長寧線以及馬欄山線。[94]2020年,馬欄山線發佈了勘察設計招標公告。[95] 另外,長沙湘江新區內還於2019年正式動工修建了大王山雲巴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底載客運營。[96]2022年7月,大王山雲巴開始試運營。[97]

城際鐵路

[編輯]
城鐵開福寺站站台

長株潭城際鐵路(或「長株潭城際線」、「長株潭城際軌道」,客運運價里程表分稱長株城際線湘潭城際線[98]),包括長沙至株洲(湘潭)線和西環線等線,國家發改委批覆長度為760公里[99],主線全長104.36公里,跨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境內,呈「人」字形線路形態。全線共設車站24座,其中在長沙境內15座,株洲境內5座,湘潭境內4座。兼具跨市客運、市內通勤功能,且在長沙市境內將與長沙地鐵線網交匯換乘。長沙站以南的17個車站於2016年12月26日開通,西延線於2017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

2019年9月,長株潭城際西環線開工建設。[100]長株潭城際西環線初期將與長沙地鐵3號線貫通運營,遠期終點為長沙西站,其制式與現有長株潭城際鐵路不同,在規劃圖中被稱為「S3線」、「河西快線」、「長潭快線」等,屬於市域快線,其相關信息詳見長沙地鐵3號線條目。[101]

出租車

[編輯]

長沙主要出租車公司有長沙藍燈的士、鴻基等,車輛多採用天藍色-銀白色拼接塗裝。價格上,起步價為:白天起步2公里內8元,夜間(22:00一次日5:30)2公里內10元;車公里價:白天2公里以上續程單價每公里為2.0元,夜間(22:00一次日5:30)2公里以上續程單價每公里為2.40元。長沙天然計程車有限公司的出租車接受現金支付、微信、支付寶支付[102]

公共交通

[編輯]

長沙公共汽車出現於1934年5月15日。2013年,全市公交公司整合為寶駿巴士公司、龍驤巴士公司、湖南巴士公司三家公交公司。長沙公共汽車票價為2元,少數車次為1元,可通用長沙公交公司發行的湘行一卡通IC卡、瀟湘支付公司發行的瀟湘卡以及其他城市交通聯合卡。長沙萬眾公交汽車有限公司的所有線路只收現金,不接受瀟湘卡以及其他城市聯合交通卡。

此外,長沙設有營運長株潭公交的長株潭汽車站,以及汽車東站、汽車西站、汽車南站、汽車北站等長途汽車站[103]

水運

[編輯]

長沙港可通江入海,與長江沿岸及南京上海連雲港等港口通航。長沙輪船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陽津市安鄉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陰岳陽等地的班船。此外,截至2010年11月,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有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104]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完工後,上游庫區水位全年達到二級航道標準。

航空

[編輯]
俯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IATA代碼CSXICAO代碼ZGHA[105])位於湖南長沙市長沙縣黃花鎮,為4F級民用機場,距離長沙城區約22千米,由機場高速連接長沙大道,並可通過 S2線 6號線快速直達市區。該機場於1986年6月25日動工,1989年8月29日首航,2座航站樓建築面積共26.6萬平米,具備年接納2200萬名旅客出入機場的能力,可以起降空中巴士A380客機。

機場共有43家中外航空公司運營,為湖南航空的基地機場,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奧凱航空公司在此設立運營基地。目前已開通或即將開通航線110條,包括中國大陸境內大中城市及香港澳門台北高雄台中等地兩岸航線以及至東京倫敦洛杉磯法蘭克福首爾大阪悉尼新加坡曼谷吉隆坡河內等85個城市的航班。在2016年,成為中部第一座年旅客吞吐量邁入2000萬級的國際機場[106]

人口

[編輯]

長沙人口主體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揚越楚人,楚之先民為九黎三苗。之後,長沙先民與中原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了主體民族漢族。長沙在歷史中形成了幾次人口高峰,如在五代十國馬楚時期建立的繁榮。兩宋時長沙發展了大量人口,卻在南宋末年再次被屠城。明朝朱元璋攻打長沙導致大多數當地居民的傷亡,於是又有了「江西填湖廣」之說。明清時期長沙人口穩步攀升,到了民國時期城市人口已經約30多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長沙作為沿海人口內遷目的地之一,人口從1934年的38萬人驟增到50多萬。其後「文夕大火」以及長沙會戰使得長沙人口再次回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總人口約30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僅38萬人。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長沙總人口約為45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4萬人[107][108]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長沙市常住人口708.46萬人,占湖南省的10.8%,居第3位,人口密度608人/公里2;男女性別比為102.8比100;其中市區常住人口366.36萬人,佔總人口的51.35%;全市戶籍人口658.87萬人,佔全省戶籍人口的10.50%;淨流入人口558,230人,占戶籍人口的9.36%。全市共有2,104,622個家庭戶,家庭戶人口6,097,929人,佔總人口的86.57%;家庭平均人口規模3.04人。

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22.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72.4%,文盲率0.68%。年齡構成上,14歲及以下人口955,887人,佔總人口的13.57%;15-64歲人口5,452,222人,佔77.4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36,009人,佔總人口的9.03%[10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0,047,914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40,95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06,962人,增長42.71%,年平均增長率為3.62%[110]。其中,男性人口為5,085,746人,佔總人口的50.61%;女性人口為4,962,168人,佔總人口的49.3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49。0-14歲的人口為1,672,202人,佔總人口的16.64%;15-59歲的人口為6,835,863人,佔總人口的68.0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39,849人,佔總人口的15.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15,873人,佔總人口的11.1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30.00萬人,佔總人口的82.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47,914人,佔總人口的17.4%;6個市轄區人口598.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63.69萬人,城鎮人口佔市轄區人口的94.25%[111]

2022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1042.06萬人[112],比上年末增長1.8%。2021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1023.93萬人,據此計算,長沙常住人口增加了18.13萬人。

姓氏

[編輯]

根據2006年人口數據,長沙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其中前八位姓氏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的大姓[113]

民族

[編輯]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114]
歷次人口普查 總人口 其中: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
族別數[註 3]
普查
年份
普查
順次
人口 佔總人口
比重(%)
長沙 全國
2020年 第七次 10,047,914 249,701 2.485 55 55
2010年 第六次 7,040,952 77,160 1.096 51 55
2000年 第五次 6,138,719 48,564 0.791 46 55
1990年 第四次 5,490,729 17,995 0.328 39 55
1982年 第三次 4,803,511 6,018 0.125 25 55
1964年 第二次 3,514,573 2,937 0.084 16 54
1953年 第一次 3,296,055 989 0.030 8 38

長沙主要民族為漢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長沙有少數民族人口為48,564人,佔總人口的0.79%,涉及46個族別。人口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滿9個民族,人口過百人的有布依朝鮮8個民族。

長沙主要的少數民族為回族土家族苗族開福區撈刀河鎮漢回村為全市主要少數民族回族的集中聚居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長沙共有少數民族人口48,564人,佔全省少數民族的0.76%,少數民族口數居湖南第8位;佔地區人口的0.69%;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6個民族分佈。全市土家族人口18,503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2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38.10%,為第1大少數民族。苗族人口11,140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1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22.94%,為第2大少數民族。本市另一主要少數民族回族人口4,085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0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41%,為第3大少數民族。侗族人口3,357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05%,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6.91%,為第4大少數民族。人口過2千的還有滿3民族,分別達到2,853、2,078和2,040人,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為5.87%、4.28%和4.20%;蒙古2民族人口過千人,分別達到1,192和1,048人,佔地區少數民族比重為2.45%和2.16%。布依朝鮮維吾爾6民族人口過2百,畲族2民族人口過1百,其餘29個民族在100人以下,其中有5個民族分別僅有1人[116]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798,213人,佔97.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9,701人,佔2.4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834,421人,增長40.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3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72,541人,增長223.6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39個百分點。其中,土家族人口增加58,709人,增長203.6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6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54,439人,增長295.2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6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14,832人,增長262.5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2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11,605人,增長213.9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

長沙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117]
民族名稱 漢族 土家族 苗族 侗族 瑤族 回族 壯族 維吾爾族 滿族 白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9,798,213 87,541 72,877 20,482 17,030 11,453 9,023 4,677 4,673 4,136 17,809
佔總人口比例(%) 97.51 0.87 0.73 0.20 0.17 0.11 0.09 0.05 0.05 0.04 0.18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35.06 29.19 8.20 6.82 4.59 3.61 1.87 1.87 1.66 7.13

文化

[編輯]
沙坪湘繡博物館
青山祠戲劇街內的湘劇壁畫

長沙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省會城市中惟一的生態建設示範試點市。湘劇花鼓戲為主要流行劇種。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7個,其中,湖南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博物館13個,其中,湖南省博物館中的馬王堆漢墓陳列享譽中外;檔案館14個。廣播電視保持較高發展水平,2004年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6.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7.8%。

全市共有旅遊區(點)66處,其中包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4A級旅遊區(點)4處,國家森林公園2處,國家水利風景區2處。城內共有47處名人墓冢、33處文化遺址、30處古墓、25處名人故居、13處近現代紀念地、6處古城遺址

語言

[編輯]

長沙方言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市內五區和望城區長沙縣的方言為代表。長沙話可以與新湘語的其他地區(湘潭、株洲、益陽、岳陽、衡陽、婁底等市的部分區域)無障礙互相通話,僅有口音和少量用語區別;也可以基本聽懂西南官話片區(如省內的常德、張家界,省外的四川、重慶,廣西等)的大部分方言。由於古代楚地巫風熾烈,長沙一帶有一些與其它地方不同的《忌諱》;如舊時早飯之前忌說「龍」「虎(方言讀fu)」「鬼」「夢」四字。碼頭幫里如誰早上起來不小心說了「昨晚做了個夢」之類的話,就得罰為大家付早餐以消除可能帶來的一日壞運。早餐常吃的豆腐、腐乳等食物叫成「水片子」、「貓乳」等。老虎稱「大蟲」,「府正街」作「貓正街」,「燈籠」成「亮殼子」等等。不過新一代的長沙人已經很少有這種忌諱。

長沙市六區和長沙縣以外的地區,如寧鄉市也說新湘語,但口音有別於市區長沙話。此外,長沙縣等郊縣部分地區說中原官話,口音接近於鄭州話;瀏陽市說贛語瀏陽方言、客家話,靠近長沙市區方向鄉鎮說長沙話。

長沙方言逐漸受到普通話影響,用語有逐漸向官話靠攏的趨勢。八九十年代出生至今的一代長沙人,因父母輩來自外地比例急劇增加,很多習慣用語逐漸消失,口音和老一輩長沙人產生明顯區別,也更接近普通話。如「監督」從「Gan Dou」變為「Jian Dou」、「講」從「Gang」變為「Jiang」。但同時因湖南本地電視電台對保留部分長沙方言的節目,以及在餐飲業、零售業等有宣傳需求,如「娭毑」、「霸蠻」、「呷飯」[118]、「何解咯(O Gai Lo)」等老長沙話的用語頗為流行。

特產與民俗

[編輯]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繡、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湘繡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繡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繡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瀏陽有「花炮之鄉」的美稱,其生產的花炮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曆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五月五塗雄黃酒,熏艾葉掛艾葉;臘月初八煮臘八豆等。隨着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這些習俗逐漸淡化,但在郊縣依然保持。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長沙過去流行的湘劇,是最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劇種。當今湘劇既缺少年輕一輩的傳承,又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而長沙花鼓戲雖然也缺乏年輕一輩的傳承,但仍在流行,長沙花鼓戲使用的戲劇語言多為長沙方言與官話的混合。

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

飲食

[編輯]
長沙坡子街美食一條街
坡子街湘味美食一條街
火宮殿小吃:姊妹糰子、糖油粑粑、小籠包、豆皮、蒸南瓜、排骨玉米湯
超級女聲總決賽第一輪現場
長沙小吃的代表:臭乾子(即臭豆腐)

長沙的飲食品種很多,本地小吃湘菜最為流行。同時長沙人也愛吃很多外地名菜,因此全國各地的飲食也經常風靡一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貴州啤酒鴨、重慶火鍋、廣東水果粥等。

隨着農家樂的興起,自1990年代前後長沙開始推出各種土菜系列,代表性口味有剁椒魚頭、煙熏臘肉、抱鹽魚等;風味小吃最著名的為臭豆腐、黃鴨叫、燈芯糕,以及近期開始流行的口味蝦、鴨脖等。著名的土菜館有辣椒炒肉,潭州瓦罐等。

長沙的小吃,種類眾多,符合湖南當地的口味,很多小吃為長沙所獨有。臨街小吃店是吃小吃的主要場所。火宮殿以及坡子街美食一條街集中了長沙眾多的美食百年老店,是感受長沙傳統美食文化的集中地帶。每到晚上,坡子街、南門口等地前來吃小吃的人們絡繹不絕;即使過了深夜12點,來吃夜宵的人依然令街道火爆異常。尤其有名的夜宵區域在南門口到勞動廣場之間一條步行十分鐘即可穿過的路上,兩旁餐館林立。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娭毑臭乾子」和在馬益順巷口的臭豆腐攤。

主要的當地湘菜有:瀏陽蒸菜、鄉里臘肉、剁椒魚頭、醬椒魚頭、寧鄉口味蛇、辣椒炒肉、黃鴨叫、毛家紅燒肉、四方坪土雞、潭州瓦罐、竹香魚、瀏陽火焙魚等。

主要的當地小吃有:長沙臭豆腐、糖油粑粑、口味蝦、口味蟹、口味雞、口味田雞、鴨舌、鴨脖、荷蘭粉、豬血、白粒丸、燉豬腳、蘭花乾子、油豆腐、刮涼粉、米粉、唆螺、麻辣捆雞、香菜涼拌腰花等。著名小吃有:無名粉店的粉,楊裕興面、向群鍋餃、文記四合一。

最為出名的兩條小吃街:坡子街小吃街(火宮殿也在其中) 和 南門口。


橘子洲江神廟
化龍池酒吧街區

休閒娛樂

[編輯]

長沙的娛樂業十分具有特色。由於消費觀念的不同,長沙人在娛樂方面投入很大資金。足浴按摩店遍佈全城,密度之大讓人稱為「腳都」,從2010年後有所好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大大小小几十家酒吧,具有代表性的酒吧為魅力四射、水木年華等。現在化龍池和太平街也是娛樂的好地方,這兩個地方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也是場場爆滿,以田漢大劇院和歐陽胖胖歌舞廳最具特色,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等。夜總會和歌舞廳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並成為長沙媒體娛樂業的強勁的推動力,為長沙培養了眾多本土人才,提供了很多媒體娛樂發展的素材。

長沙的公園有世界之窗烈士公園月湖公園橘子洲公園、嶽麓山公園、南郊公園、曉園公園、省森林植物園天心閣(天心閣公園)、王陵公園等。世界之窗是長沙最大的遊樂園。

長沙人重視生活品質,多具有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相對較低,而在餐飲和休閒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這種消費觀也使得許多商家願意落戶長沙。[119]

唐制長沙窯釉下褐彩葡萄紋三耳棱口壺

考古發掘

[編輯]

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裏遺址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以下列舉重要的歷史紀錄。

  • 世界最早的鑄鐵件——春秋晚期鐵凹形鋤和鐵鼎,鑄造於春秋晚期(約前6、7世紀)。
  • 世界最輕的絲織品——素紗襌衣,長沙馬王堆出土。重僅49克(一說48克),由於絲纖度非常細,現代工藝無法仿製。
  • 世界最早的印花織物——印花綢被面,戰國楚墓出土。[120]
  • 世界最早的毛筆——長沙左家公山出土,製作於戰國時期。
  •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實物——西漢《五星占》和《天文氣象雜占》,長沙馬王堆出土。注2
  •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長沙窯出土,長沙窯也因此被認為是釉下彩發源地[121]
  • 世界最多的簡牘出土——長沙走馬樓一次出土三國14萬餘枚,超過歷年出土的簡牘數量之和。
  • 中國最早的鋼製品——春秋晚期鋼劍,長沙楊家山出土;
  • 中國最早的性醫學著作——馬王堆漢墓房中書,有《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等共六種。
  •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鐃——商代象紋大銅鐃,寧鄉出土,重220.76公斤。
  • 中國最大的商代方尊——四羊方尊,寧鄉出土,高58.3厘米,重約34.5公斤。
  •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瓿——寧鄉出土。通高62.5厘米,口徑58厘米,腹徑89厘米,重55公斤。
  • 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1959年寧鄉出土的商代銅鐃中藏有224隻小青銅斧,具有貨幣功能。注3
  • 中國第一條標準的汽車公路——長潭(長沙至湘潭)公路,於1913年修建。注4

文化積澱

[編輯]
賈誼故居

屈賈之鄉,是長沙的別稱。意思是憑弔屈原賈誼的地方。

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被陷害,流落在沅湘一帶(岳陽汨羅附近)。屈原依然對國家的安危念念不忘,寫了許多著名詩歌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屈原悲憤難抑,寫了最後一篇詩歌《懷沙》後,自投汨羅江。

101年後(公元前177年),另一位著名的文人賈誼也來到了長沙。和屈原一樣,他也懷才不遇,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長沙的三年,他寫下了《吊屈原賦》和《鵩鳥賦》兩篇代表作。回到長安後四年,他因為梁懷王墜馬而死,終日自責,鬱鬱而終。

兩位著名文人的遭遇同在長沙度過,令後人感嘆不已。司馬遷史記中列有《屈原賈生列傳》。唐朝的杜甫憑弔後作詩《發潭州》、《清明》。劉長卿有《長沙過賈誼宅》。李商隱有《潭州》。多表達了他們對懷才不遇的感慨。長沙北的汨羅江邊,現有屈原祠,始建於漢代。長沙城裏有賈誼故居

社會

[編輯]

教育

[編輯]
hunan university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主條目:長沙教育

長沙的教育,具體數據方面,2004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9所,普通高中92所,初中學校255所,普通小學1433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32.94萬人,在讀研究生2.28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2.99萬人,初中在校學生26.58萬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31.80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79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初中入學率100%。

長沙的中等基礎教育在湖南省內有較高知名度。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有長沙四大名校之稱,其師資配備、教學設施和教育質量等都處於領先水平,且均為百年老校。歷年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知名院校的畢業生在湖南省內佔有很大比例。長沙市一中和湖南師大附中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上多次獲得金牌[122],獎牌數位居全國前兩位。近幾年湖南師大附中的高考成績在湖南全省均名列前位。雅禮中學為美國耶魯大學校友組織雅禮協會創辦,以英語教學聞名。

長沙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擁有4所211工程重點大學」即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123],有3所進入985工程[124],在中部地區僅次於武漢、西安位居第三。國防科技大學是最好的軍事院校,在計算機領域十分突出。中南大學在材料機械冶金醫學和橋樑隧道工程等領域研究佔有重要地位,2005年以「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而奪得空缺6年之久的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嶽麓書院,其土木建築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位居全國前列。湖南師範大學其前身是國立師範學院,目前為湖南省屬高校的龍頭,其文、理科在全國具有一定實力。

傳媒

[編輯]

長沙為許多中國媒體的聚集地,中國主流媒體之一的「湖南電視台」就坐落在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台,網羅了一大批著名主持人和媒體工作者。其主要作品有《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電視劇《還珠格格》等。「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目的成功舉辦和《大長今》、《恰同學少年》、《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等多部自製電視劇的播出又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湖南經濟電視台為湖南本土最受歡迎的電視台之一,其收視率和支持度都與湖南衛視不相伯仲。湖南經視注重本土觀眾,所以經常有帶有湖南地方特色的節目播出。如綜藝節目《越策越開心》、家庭劇《一家老小向前衝》等。2010年又與青海衛視聯合推出一檔選秀節目《花兒朵朵》,它是2010年新裝改版試播後推出的一檔全民選秀活動,旨在挖掘優秀人才,提供平台。中國的本土動漫在長沙的發展也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佔兩家。湖南衛視在2016年《亞洲品牌500強》中超越日本放送協會鳳凰衛視,僅次於中國中央電視台而位列電視媒體品牌第二[125]

長沙市為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當地報紙《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周報》和《今日女報》,都曾多次獲得「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稱號。《體壇周報》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

隨着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報紙也推出了電子網頁版,如《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在線》電子網頁版等。

體育

[編輯]
賀龍體育場

長沙體育事業發展良好,跳水體操羽毛球舉重等為長沙的傳統體育強項,代表過中國在世界獲得金牌。

1996年在長沙舉辦了第一屆亞洲體操錦標賽。2003年舉辦了中國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城運會上,長沙市運動員共取得金牌19枚,金牌數位列79個參賽城市的第5位。2004年全舉辦以上運動會28次,同比增加1倍。年末擁有體育運動學校61個,公共體育場館52個,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為153人,等級裁判員發展人數為60人。體育設施建設齊全,2003年10月7日在賀龍體育場館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和增擴功能齊備的輔助設施形成的「賀龍體育文化中心」(「新世紀文化中心」)正式落成,成為長沙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1983年,在賀龍體育場開始舉辦的「賀龍杯」足球邀請賽,湖南隊在5屆中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湖南當年有第一支男足甲B球隊湖南金象。當年最後一輪擊敗火車頭隊保級成功。1995年4月更名湖南萊孚隊,在21輪再次對火車頭隊的比賽中發生球迷騷亂事件,受到嚴厲處罰並最終降級。之後長沙在長達8年的時間沒有一支甲級球隊,處於足球的低潮期。直到2004年,長沙通過收購的方式擁有了第一支男足甲級球隊湖南湘軍,2004年和2005年均留在甲級。2006年湖南湘軍降級,但中超球隊瀋陽金德由於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於2007年2月12日拆除,瀋陽市已經沒有可以承辦中超賽事的體育場,所以中國足協在12月26日同意俱樂部將主場遷往湖南長沙,長沙第一次擁有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最高級別的球隊。2009年湖南省的另一支球隊——湖南湘濤奪取了中國足球乙級聯賽的冠軍,升入2010年的中甲聯賽,這也是湖南足球歷史上的第一個全國聯賽冠軍。2011年,長沙金德離開湖南成為廣州富力,湘濤成為了目前湖南唯一的職業足球俱樂部。

籃球方面,湖南財經學院獲得1999年舉行的首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亞軍。

素有「南湘雅」美譽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長沙有熊倪唐九紅陸莉劉璇李小鵬鮑春來等世界頂級運動健將,在世界級比賽中獲得多枚金牌,其中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126]現今效力中超及亞冠盟主廣州恆大黃博文都是出生於長沙市

醫療

[編輯]

長沙市所轄的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長沙縣、望城區、寧鄉市為血吸蟲疫區。市衛生局已制定《長沙市血吸蟲病綜合防治規劃綱要(2011-2015年)》,展開了開展查(滅)釘螺、滅蚴、查病、化療等防治工作,[127]力爭到2014年底以行政村為單位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128] 2015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66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4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2個;婦幼保健機構11個.衛生技術人員6.96萬人,增加0.2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56萬人,增加0.13萬人;註冊護士3.24萬人,增加0.16萬人.衛生機構床位6.60萬張,增加0.2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5.99萬張,增加0.25萬張。[129]

宗教

[編輯]
古開福寺
潮宗街教堂
長沙漢回村清真寺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數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雲麓宮戴公廟、河圖觀、青陽山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城北堂11處宗教場地被列為省級以上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均為千年古剎,其中麓山寺和開福寺還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陶公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城北堂和基督教北正街教堂等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作為省會城市,既是市級宗教團體所在地,亦是省級宗教團體的所在地,宗教界人士相對集中[130]

佛教與道教

[編輯]

長沙一帶的佛教與道教信仰一向都十分興旺。民國時期,長沙有古開福寺麓山寺華林寺上林寺洪恩寺谷山寺杲山禪寺桐溪寺譽為「長沙八大叢林」。後因為經歷文夕大火四次長沙會戰文化大革命等劫難,很多寺廟慘遭毀滅,近些年來,有一小部份寺廟得到重建,如谷山寶林寺[131]。目前,長沙城內最大的寺廟開福寺,其歷史悠久,每年香火十分旺盛。另外嶽麓山上有古麓山寺;洪山廟地區有洪山寺;寧鄉有密印寺等,都是長沙地區重要的佛教廟宇。長沙人也愛去衡山南嶽大廟燒香朝拜,多以祈福為目的。而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的道教聖地陶公廟,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基督宗教

[編輯]

清末民初時期,長沙就已經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傳教士進行傳教了。但近代,長沙地區教案頻傳,基督宗教一度陷入低谷。進入2000年以後,基督教新教影響擴大,尤其在鄉村地區廣為傳播,信眾呈逐年增加趨勢,發展較快[132]

旅遊與休閒

[編輯]
嶽麓書院
毛澤東母校——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從湘江西岸眺望長沙濱江文化園
位於北辰三角洲的長沙濱江文化園(「三館一廳」)

城區有可供參觀遊覽的景觀景點50多處,轄區縣(市)也有眾多歷史遺蹟和旅遊景點。相鄰地區主要旅遊景點如韶山毛澤東故居南嶽衡山岳陽樓桃花源等都是到長沙後可以及時旅遊的地方。

長沙最重要的景點是:嶽麓山及其附屬景點、嶽麓書院、天心閣、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等)、湖南第一師範劉少奇故居長沙濱江文化園(包括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市規劃展示館、長沙圖書館和長沙音樂廳等「三館一廳」建築群)等。

船山學社
湖南省博物館(老館廳)

國家級景區和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嶽麓山—橘子洲、長沙市花明樓景區。

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石燕湖生態旅遊公園、湖南省博物館雷鋒紀念館大圍山和天心閣。長沙也因此成為中南地區擁有AAAA級旅遊區最多的城市。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嶽麓山嶽麓書院橘子洲);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大圍山森林公園和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湘江風光帶)、千龍湖金洲湖濕地公園黃材水庫國家水利風景區。

嶽麓書院(長沙市區,第二批)、黃興故居(分別位於長沙市區和長沙縣)、劉少奇故居(寧鄉)、銅官窯遺址望城區,第三批)、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瀏陽,第一批)、譚嗣同故居及墓祠(瀏陽,第四批)、蔡鍔墓(長沙市區,第六批)、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舊址(長沙市區,第六批)、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長沙市區、第六批)

第七批:新民學會舊址(長沙市區)、何叔衡故居(寧鄉)、謝覺哉故居(寧鄉)、徐特立故居(長沙縣)、愛晚亭(長沙市區)、胡耀邦故居(瀏陽)、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長沙市區)、湖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瀏陽)、馬王堆漢墓(長沙市區)、漢代長沙王陵墓群(長沙市區)、張南軒墓(含張浚墓)(寧鄉)、曾國藩墓(長沙市區)、禹王碑(長沙市區)、天心閣古城牆(長沙市區)、瀏陽文廟(瀏陽)

第八批:湘雅醫院及醫學院早期建築(長沙市區)、程潛公館(長沙市區)、瀏陽紅一方面軍活動舊址(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瀏陽)

太平街歷史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

[編輯]

由於八年抗戰文夕大火破四舊,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1978年大陸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城區建設發展較快,但沒有完整考慮對歷史街區的保護,目前尚不存在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完整的麻石街僅存4條。近幾年開始關注對古城區的搶救,設立了五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性搶救,這些街區為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

陶公廟
靖港古鎮

歷史文化村鎮

[編輯]

2004年2月確定的「長沙地區歷史文化村鎮」共計7個:

人物

[編輯]

對外交流

[編輯]

友好城市

[編輯]

截至2017年8月,長沙市共與境外23個國家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133]

城市 國家 締結時間
布拉柴維爾市  剛果共和國 1982年8月9日
鹿兒島市  日本 1982年10月30日
聖保羅市  美國 1988年5月9日
武吉知馬市鎮  新加坡 1994年4月10日
弗雷堡市  瑞士 1994年6月10日
澤西市  美國 1995年11月29日
普羅魯阿市  意大利 1997年9月26日
蒙斯市  比利時 1998年5月14日
龜尾市  南韓 1998年10月19日
奧克蘭市  美國 1999年3月22日
普羅魯阿市  新西蘭 2000年2月24日
貝爾德朗市(與瀏陽市  巴西 2000年10月25日
金伯利市  南非 2002年9月25日
恩德培市  烏干達 2003年4月14日
羅瓦涅米市  芬蘭 2004年11月3日
烏里揚諾夫斯克市  俄羅斯 2006年1月19日
奧本市  澳洲 2006年3月20日
安那波利斯市  美國 2008年10月25日
維多利亞市  加拿大 2011年12月2日
三藩市市  美國 2014年6月26日
奧佛斯市  冰島 2016年10月25日
莫吉廖夫市  白俄羅斯 2017年6月30日
塞伊奈約基市  芬蘭 2017年12月12日
聖佩德羅蘇拉  洪都拉斯 2024年3月19日[134]

領事機構

[編輯]

日本於1905年設立駐漢口領事館長沙分署,同年,升格為領事館,英國則於1907年開設領事館。美國民國四年(1915年)起設置駐長沙領事館,民國十六年(1927年)關閉。[135][136]比利時挪威奧匈帝國等國家也曾經在長沙設立領事館,均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裁撤。[137]

領事機構 協議確定時間 開館時間 領區 館址 領館車輛號牌
 老撾駐長沙總領事館 2017年9月14日 2017年12月23日 湖南湖北河南貴州 芙蓉區解放東路300號華天大酒店10樓 未知
 馬拉維駐長沙總領事館 2023年6月29日 湖南 未知

註釋

[編輯]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3. ^ 中國曆次人口普查民族族別數參見《我國56個少數民族的識別過程》(施聯朱)[115]
  • 注1:「㮾梨」之「㮾」,音同「朗」(lǎng),原字應為「上朗下木」。「lǎng」字在政府公文統一寫為「榔」,其它不規範寫法還有「塱」、「朗」。
  • 注2:《扁鵲內外經》為最早所記載的中醫學著作,《黃帝內經》為傳流至今的最早的中醫學著作,但均未發現最早的實物。
  • 注3: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在河南安陽等地出土的商代晚期銅貝為同一時期最早的金屬貨幣。
  • 注4:公路的建設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影響,直到1921年才全線通車。中國最早的非汽車公路無法考證。參見中國第一條公路——長潭公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市地方志編纂室. 長沙概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長沙市政府入門網站. 2021-04-13.
  2. ^ 2019年長沙市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年度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0-07-10.
  3.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等.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歷史轉型中的中國人類發展40年:邁向可持續未來[失效連結]. 北京: 中譯出版社. 2019-12.
  4. ^ 司馬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王禹偁(北宋). 潭州嶽麓書院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
  6. ^ 6.0 6.1 长沙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長沙市統計局.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6). 
  7.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務院. 2017-02-03.
  8.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12.
  9. ^ 黃朴華. 長沙古城址考古發現與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嶽麓書社. 2016-12-01.
  10. ^ 10.0 10.1 逸周書:王會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沙鱉,其西,魚復鼓鍾鍾牛。」
  11. ^ 11.0 11.1 王習加. 長沙史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12: 15.
  12. ^ 范成大(南宋). 石鼓山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天下有書院四:徂徠、金山、嶽麓、石鼓。」
  13. ^ 長沙大學長沙文化研究所. 古代長沙商業之繁榮及其原因初探(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長沙大學學報. 2011(1).
  14. ^ 曾桂林. 長沙開埠與城市空間的演變(1904—192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湘論壇. 2007(4).
  15. ^ 長沙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省統計局. 2017-10-16.
  16. ^ 長沙:「工程機械之都」探尋世界坐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華網. 2019-05-20.
  17. ^ 17.0 17.1 張懷中. 長沙GDP10年增長460% 增速領跑全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人民網. 2016-08-22.
  18. ^ 走進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 聽高質量發展「新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湘江新區網站. 2015-05-31.
  19. ^ 湖南: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非合作論壇. 2021-01-19.
  20. ^ 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戶湖南,那些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9-06-01.
  21. ^ "Medium-Low Speed Maglev in Changsh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RRC ZELC EUROPE.
  22. ^ Changsha | Creative Cities Netwo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23. ^ 2009-2017年電視台收視率排行榜 湖南衛視連續九年第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vtv.hk. 2018-01-14.
  24. ^ 2020「TV地標」和「時代之聲」榜單發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華網. 2020-12-17.
  25. ^ 山水洲城譜寫現代化新篇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0-10-13.
  26. ^ 實拍:「中國娛樂之都」長沙的夜生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浪網. 2019-08-27.
  27. ^ 【旅遊局長說】湖南長沙:唱響娛樂之都 打造歷史文化名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搜狐網. 2018-02-20.
  28. ^ 李鄂權. 長沙發現的舊石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考古輯刊. 長沙: 嶽麓書社. 1994(00).
  29. ^ 29.0 29.1 彭雪開. 長沙地名源流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長沙大學學報. 2016(6): 7-10.
  30. ^ 30.0 30.1 湖南省長沙縣誌編纂委員會. 長沙縣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12.
  31. ^ 戰國策:魏策:魏一: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32. ^ 史記:列傳:孫子吳起列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
  33. ^ 李吉甫(唐). 元和郡縣誌 : 卷三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按《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
  34. ^ (清)吳兆熙, (清)張先掄.光緒善化縣誌:「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
  35. ^ 陳先樞, 黃啟昌(著). 長沙經貿史記[失效連結].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6-12.
  36. ^ 36.0 36.1 陳先樞. 長沙城建大事記(上)(公元前475年—公元1850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文史拾遺. 2012(2).
  37. ^ 司馬遷. 史記 : 世家 : 越王句踐世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沙,楚之粟也。」
  38. ^ 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 長沙新發現春秋晚期的鋼劍和鐵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文物. 1978(10): 44-48.
  39. ^ 39.0 39.1 39.2 39.3 長沙市志編纂委員會. 長沙市志:第1卷.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40. ^ 賈誼. 治安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41. ^ 《長沙土風碑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2. ^ (唐)杜甫.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九~卷二十.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浙江大學圖書館.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43. ^ 长沙现湖南史上唯一王朝遗址 将还原古国风貌. 華聲在線. 2014-10-21 [201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44. ^ (宋)張祁. 渡湘江. 古詩詞網.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45. ^ 李清良, 張洪志. "朱張會講"的緣起,過程,特徵及意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032(001):9-15.
  46. ^ 鄭佳明, 梁小進, 楊錫貴. 長沙歷史風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02.
  47. ^ 雷晶. 1800-1949年长沙现代化进程研究. 湘潭大學. 2008 [202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48. ^ (清)劉采邦, (清)張延珂. 同治长沙县志. 長沙: 嶽麓書社. 2010-02-01 [2021-06-18]. ISBN 97878076128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49. ^ 枢密院決議・一、追加日清通商航海条約・一、日米間小包郵便条約・明治三十六年十二月二日決議 (PDF). 國立公文書館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24). 
  50. ^ 段銳. 城市記憶與社會變遷:長沙工業文化遺產初探. 湖南社會科學. 2013(4): 255-258.
  51. ^ 长沙市天心阁(重建). 長沙市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2. ^ 书院概况.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3. ^ 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等市的通知. 国函〔1992〕93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1992-07-30, (13): 910–911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4. ^ 对外开放. 中國政府網.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5. ^ 解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6. ^ 易穎. 湖南长株潭一体化悬念:悄悄进行的“竞争”. 南方周末. 2004-05-07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57. ^ 57.0 57.1 湖南湘江新区获批设立 成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 人民日報. 2015-04-26 [2018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5日). 
  58. ^ 周帙恆. 长株潭自创区和湘江新区建设成效显著. 中國日報中文網. 2020-09-11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59. ^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 规划面积140平方公里. 中國政府網.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60. ^ 自贸区简介.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61. ^ 人才新政22条专栏. 長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62. ^ 房天下諮詢. 长沙低房价见效了,十年增加300万,晋级千万人口大城市!. 搜狐.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63. ^ 譚仲池. 长沙通史(现代卷).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3-06-01 [2021-06-19]. ISBN 97875539038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64. ^ 长沙气象资料. 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2013年5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2). 
  65.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66.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67. ^ 南方52站打破11月最高气温纪录 长沙连续2天刷新11月最高气温纪录. 天氣網. 2022-11-11 [2022-11-13]. 今天(11日)南方同期罕見暖熱天氣繼續「加碼」...大城市中,長沙截至14時最高氣溫已經達到33.1℃,再度刷新昨天剛剛打破的11月最高氣溫紀錄 
  68. ^ 吴桂英任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69. ^ 湖南十四市州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产生. 湖南人大網.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70. ^ 周海兵任长沙市代市长. 中國經濟網.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71. ^ 陈刚当选长沙市政协主席.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7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73. ^ 長沙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 《长沙统计年鉴2017》.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7年8月 [2018-04-16]. ISBN 978-7-5037-82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7). 
  7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75. ^ 长沙GDP10年增长460% 增速领跑全国. 人民日報. 2015-04-26 [2018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5日). 
  76. ^ 转型升级奏强音——长沙市改革开放40年产业发展纪实. [2018-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77. ^ 重磅消息!长沙工业园区正式确定产业功能分区. [2018-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78. ^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高新概况. [2018-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79. ^ 长沙去年GDP超万亿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3位 省会城市第6位. [201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80.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长沙市】今年新增6家上市企业,增量居中部城市第一.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81. ^ 湖南省統計局. 1—9月长沙金融业持续较快增长.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82. ^ 曹開陽. 拥有三只千亿市值A股全国第六 看看长沙上市公司究竟有多强. 長沙晚報.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83. ^ 舒元臻. 胡润世界500强首发,爱尔眼科成为长沙唯一上榜企业,以2693亿元价值排在360位. 長沙晚報.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84. ^ 劉捷萍 何勝雄. 2020年长沙商务和开放型经济“成绩单”出新出彩. 長沙晚報. 
  85. ^ 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金融机构_湖南省金融服务平台.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86. ^ 2017年长沙金融业发展量质齐升. [201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87. ^ 長沙城建大事記(公元前475年—公元1949年).《湖南文獻》2015年第2期
  88. ^ 湖南省省級高速公路命名與編號方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湖南省交通運輸廳
  89. ^ 參見:《湖南統計年鑑2011》
  90. ^ 长株潭城铁全线明天开通运营,3站点可与地铁换乘,记者提前体验(附时刻表). 2017-12-25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91. ^ 哪些线路经过高铁长沙西站. 紅網. 2017-12-08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 
  92. ^ 长沙5月开建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铁路_新闻中心_专题专栏_高铁专题_行业资讯_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201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93. ^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官网-运营服务. [201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線路查詢」下方的官方線路圖 
  94. ^ 长沙即将迎来四条有轨电车线路!覆盖梅溪湖、滨江、马栏山、宁乡. 瀟湘晨報.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95. ^ 长沙市小运量有轨公共交通马栏山线勘察项目招标公告. 長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202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96. ^ 大王山云巴首列车上线了. 瀟湘晨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97. ^ 大王山云巴首列车上线啦!.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98. ^ 中國鐵路總公司. 铁总运电〔2016〕235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长株城际线、湘潭城际线开办旅客运输初期运营有关事项的通知. 鐵路客貨運輸專刊. 2016-12-24, 2016 (6): 36–38. 
  99. ^ 長株潭城市群城際交通網規劃(2009-2020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09-11-02
  100. ^ 长株潭城际西环线开工建设.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101. ^ 长株潭西环线环评 (PDF).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3). 
  102. ^ 长沙的哥车上有Wifi可用支付宝付款 微信拉客. 紅網-瀟湘晨報. 2012-11-24 [2023-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103. ^ 汽车南站就地升级对接城铁地铁. 三湘都市報. 2011-04-07. 
  104. ^ 长沙市霞凝新港二期工程投产. [201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105. ^ 长沙航空口岸. [201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4). 
  106. ^ 2016各机场吞吐量和排名出炉 黄花机场领跑中部. 長沙晚報. 2017-02-26 [201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107. ^ 陳先樞. 《湘城文史丛谈》.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10. 
  108. ^ 长沙市政府首页>长沙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不管县时期、管县时期. [2018-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 
  109. ^ 2010年湖南與長沙人口普查數據分別出自《長沙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與《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0. ^ 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长沙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1-06-03 [2023-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111. ^ 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數據來源於《湖南統計年鑑202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2. ^ 千万人口城市变局:长沙增量第一,石家庄“逆转”--经济·科技--人民网. finance.people.com.cn.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113. ^ 长沙十大姓氏“新鲜出炉” 王公安部:短信可查重名. 湖南新聞網. 2007-10-19 [2020-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114. ^ 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數據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5. ^ 施聯朱. 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识别过程. 《中國民族》. 1999年, (第3期): 52–54. 
  116.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出自湖南省統計局/人口服務網(子網)-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分縣人口數據參考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7. ^ 湖南省統計局、湖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湖南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118. ^ 长沙方言词典. 長沙里手. [2017-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119. ^ 58同城“中国好商家”走进长沙关注度赛《快乐大本营》.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2). 
  120. ^ 中國古代印染
  121. ^ 郝建英:《初探湖南的現代陶藝》《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年 第4期
  122. ^ 长沙市一中国际金牌榜(长沙市第一中学国际奥赛金牌榜).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2017-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123. ^ 211工程大学名单. 中國教育在線.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124. ^ “985工程”院校名单. 騰訊教育. 2005-05-04 [2017-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125. ^ 2016年《亞洲品牌500強》:湖南廣播電視台躍居亞洲電視媒體品牌第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人民網2016年09月28日
  126. ^ 奥运湘军的“天路历程”. 湖南省體育局. 2007-03-27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127. ^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长血地办发〔2013〕1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201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 
  128. ^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卫生局等单位《长沙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長沙市政府入門網站. [201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 
  129. ^ 长沙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長沙統計信息網. [2016-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130. ^ 長沙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長沙市宗教方面基本情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1. ^ 長沙重塑千年寶寧寺 大雄寶殿將創5項世界紀錄. [2012-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6). 
  132. ^ 长沙城市概况(2). 新浪湖南. 2013-05-08. 
  133. ^ 长沙市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一览表(含意向友城). 長沙市外僑辦. 2018-07-18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134. ^ 驻洪都拉斯大使于波出席长沙市同洪圣佩德罗苏拉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意向书签字仪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洪都拉斯共和國大使館. 2024-03-21 [202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 
  135. ^ 黃剛. 《中美使領關係建制史 (1786-1994)》.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 
  136. ^ U.S. consular officials in China. The Political Graveyard.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137. ^ 譚仲池. 长沙通史(近代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3-06-01 [2022-03-15]. ISBN 97875539038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5).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