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05:18 (补救39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原则后,依据这一原则对台湾地区做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设置方案。

在19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為了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憲法原則——一國兩制,即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英語:One country, two systems,葡萄牙語:Um país, dois sistemas[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实际统治台湾地区的中華民國政府提出一國兩制,並且如同香港澳門一样,賦予台湾特別行政區的地位。台湾特別行政區內除了可以自行處理文化、經濟、外交、國防事務以及制訂國際貿易政策,并且让中華民國政府得以繼續保留權力、不會解散於臺灣設置的民意機關、能夠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等團體和有限度保留自身軍隊(不會對中國大陸構成威脅)等特別規定,但是種種提議都遭到中華民國政府拒絕[2]。其主要原因在於中華民國不同於香港和澳門過去被視為英國以及葡萄牙的殖民地,除了現時仍然有15個主權國家願意與其維持邦交,並將其視為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政府承認)外,實際上其所統治的臺灣地區在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享有自主性和獨立性[3]。時任總統蔣經國則在1987年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4]

面對這一情況,中華民國政府繼續維持現狀(目前有15個主權國家願意維持邦交,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而且中華民國政府在憲法上至今仍未宣告放棄大陸地區的主權。邓小平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未再提出具体的一国两制度台湾方案。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習五條[5]。他針對台湾问题,重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並延伸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邓六条,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更進一步罕見公開批評「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6]。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针对习五条,认为依照现今的政治原则,中央政府很难兑现邓小平时代的承诺,即台湾地区拥有独立的外交和军事权利[7]

历史

邓小平时代

福州马尾海岸在正对中华民国实际控制的馬祖列島处竖立有“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标语。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实际控制中國大陆,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前,曾主张以武力解放臺灣。後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等提出和平統一構想,但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下令停止炮擊金門才停止對中华民国的武力打擊。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構想,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過四部憲法1978年的憲法序言中,首次提及「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一部分」,1982年的憲法則修改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一部分」;之後並一直將之作為中國大陸主要的政治信仰之一[8]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希望能循此方針来实现中国统一。

江泽民、胡锦涛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澳门回歸後,在這兩地引用此一方针,期望用同样的政策统一台湾,並提出未來中國統一後,台湾自治政府将享有比香港和澳门更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拥有军队的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爲海峽兩岸雙方曾達成“九二共識”,並以此為談判的基礎。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反分裂国家法》,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提供了三种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武力統一臺灣的法律依據,以求防止台独势力直接宣布独立建国的可能。

习近平时代

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并于7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其中第十一条声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19年初特別推出歷史紀錄片《台海紀事》。值得關注的是,日前宣布投入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也現身該紀錄片,主談「九二共識」。朱立倫在第四集現身,指「九二共識」是一個重要基礎、重要里程碑,「因為就是從『九二共識』開始,兩岸才可以進行交流,可以相互走向和平」。台灣政治人物則邀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洪秀柱[9]

2019年1月2日上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题目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談话“习五点” ,定調九二共識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10],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目标,并深化兩岸交流,实现同胞心灵契合[11]。但不承诺对台湾放弃使用武力,并为统一台湾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12]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表示,中华民国在1992年未與陸方達成九二共识,也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她亦称九二共识已经被北京定义为“‘一个中国’、‘一国两制’”,并以此批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蔡英文同时认为北京当局施压国际企业、解放军军机军舰绕台,不会给台湾带来心灵契合[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蔡英文讲话后发表新闻稿对其进行批评[14]。国台办指,“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大放厥词,赤裸裸地宣泄其“两国论”分裂立场,违逆两岸同胞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意愿,进一步煽动两岸对立,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14]。”这是国台办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职以来首次对台湾蔡英文当局的立场作出定性[14]

臺灣反应

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便有抗議民眾提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作為主要訴求和口號,並且將香港視為遭到中國因素影響的負面教材[15]。圖為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林飛帆(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早在1982年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便提出“一國良制”以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16][17]李登輝總統時則於1999年卸任前針對一國兩制提出了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同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也繼續沿用一國良制的說法並且主張中國大陸應該實現民主、自由和均富[3]。中華民國在2000年由民主進步黨執政後一度海峽兩岸雙方的會談進度中止,同時陳水扁在總統任內也提出了一邊一國論述。其中包含臺灣內部傾向中國統一的主要政黨以及許多社會輿論大都強力反對一國兩制提案,並且各自提出自身觀點作為回應。

根據2001年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統計,大约80%的民眾反對一國兩制政策,僅有10%的民衆支持該項方針[18]。其中反對中國共產黨人士便曾經提出一國兩府、《國家統一綱領》、一國兩區邦聯制聯邦制等建議,而一些人士認為一國兩制所提到的「一國」應為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19][20]。不過也有少部分臺灣民眾公開表示支持一國兩制原則,這包括有作家暨政治評論家李敖等人。當前中華民國社會民眾中普遍支持繼續維持現狀,並且反對短期內實現中國統一或臺灣獨立[21]。其中隨著臺灣陸續推動民主化運動以及本土化運動,甚至在1990年代舉辦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選舉等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使得臺灣內部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士比例逐漸上升,部分臺灣民眾也開始對於爭奪中國代表權不感興趣。在2010年12月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所作的民意調查中指出有高達87.3%的臺灣民眾認為應該維持現狀,而分別有6.4%以及1.2%的人士分別主張儘快宣布獨立或者盡快統一[22]。而2011年時,以「您認為臺灣與中國大陸哪裡才是祖國」為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有89.3%的受訪者選擇臺灣為祖國,僅有5.7%的民眾選擇中國大陸[23]。在2013年的TVBS民調中心電話訪問民調中則指出如果海峽兩岸關係只有一種選擇時,則有71%的民眾希望臺灣能夠獲得獨立,而僅有18%的受訪者傾向與中國大陸統一[24]。而在2014年受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的民意調查則指出10%和1.1%的臺灣民眾選擇「維持現狀後統一」和「儘速統一」,而17.6%以及4.7%選擇支持「維持現狀後獨立」和「儘速獨立」,而廣義上選擇維持現狀的人數比率則佔88.6%[25]

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否認中華民國統治的臺灣地區具有政治獨立性的主張,多次宣稱擁有臺灣地區主權,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逐漸認知到民族意義的中國尚未完全統一或分裂分治。一國兩制方針至今仍然是官方政策,在胡錦濤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曾實質停止宣傳一國兩制[26]。其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中便未提到一國兩制原則,相對地其假設臺灣採取中立並且不自行宣布獨立。而在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之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開始進行海峽兩岸雙方交流與談判,到了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官方會談重新展開[27],其中馬英九政府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上決定採取「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28]。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始與中華民國政府進行官方交流[29],之後陸續設立兩岸定期航線、開放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以及雙方共同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30]。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著重逐步推動經濟一體化,並且進一步與中華民國方面展開經濟和政治上的密切互動[26]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开始重新提起一国两制。在2014年9月6日會見新黨主席郁慕明及新同盟會長許歷農時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不是主權與領土的再造」,並且表示會充分考慮現實情況後具體實現之。對此,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重申拒絕一國兩制的立場[31],朝野政黨也表示無法接受[32]

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大會」宣佈繼續以一國兩制作為兩岸統一大政方針,對此總統蔡英文立即回應,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33]

同日下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召開臨時記者會表示:「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一國兩制」。[34]1月3日,台灣各大新聞媒體均在頭版報導此事件;[35]同日,中國國民黨文傳會表示:「重申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36]

新党方案

2019年8月17日,新黨在創黨26週年黨慶大會上公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岸統一後國號直接稱為「中國」、聯合國中國代表團納入台灣代表、維持台灣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保留但縮小軍事編制等八項方案: 新黨倡議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如下[37]

  1. 兩岸和平統一後,尊重各自政經制度與生活方式,統一後共同的國號、國旗由雙方政治協商決定。我們建議,國號直稱「中國」,並且考慮由兩岸共組協商機構,處理兩岸間政治安排的事務。
  2. 兩岸和平統一後,聯合國中國代表團納入台灣代表。聯合國主導之各項會議、機制、公約、活動,以主權國家為成員條件的國際組織,透過兩岸協商認可的方式,安排台灣參與。其它非政治性的國際經貿、體育等組織,台灣可單獨加入。
  3. 兩岸和平統一後,維持台灣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但絕對不容許「台獨」分裂活動。應充分理解兩岸長期對立造成的疏離,開導統一前被「台獨」勢力誤導的一般民眾,耐心謀求心靈契合,但對主導「台獨」勢力、分裂國家的各界人士,必須追究其責任。
  4. 兩岸和平統一後,兩岸既已結束政治對立,台灣自當縮小軍事編制,停止對美軍購,省下經費用於社會福利及經濟建設,將台灣打造成非戰之區、和平之島。
  5. 兩岸和平統一後,台灣原「軍、公、教」人員被剝奪的權益應予恢復,承諾的待遇應予保障。兩岸形成共同市場,積極幫助台灣融入國際經貿整合,扶助台企加入「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遇。
  6. 兩岸和平統一後,台灣與大陸以不同政經制度治理,但台灣同胞可按大陸法規參與大陸的政治運作,亦可參加中央層級的治理人才甄選。
  7. 兩岸和平統一後,台灣各領域菁英在國際賽事獲獎者,比照大陸標準,享受同等獎勵。
  8. 兩岸和平統一後,繼續推進兩岸「共寫史書、共享史料」,客觀呈現國共兩黨及兩岸同胞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貢獻,共同傳承中華兒女的光榮歷史。

民意

台湾方面

2011年的一份台湾民调显示,44.3%的台灣青少年在台灣與他國發生戰爭時,不願意上戰場,略高於願意上戰場的38.7%。研究者認為假如中國大陸主動以武力攻台,人們上戰場的意願將會提高[38]。2016年5月16日,台湾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做的民調显示,即使大陸攻台也支持台灣獨立的“「鐵桿台獨」”占22%,只有大陸不會攻打台灣才支持台獨的“「條件台獨」”者占42%,不支持台獨和未表態者占36%。而且愈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愈認為大陸不會攻打台灣;即便大陸攻打台灣,他們也比較有信心地認為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另外,他們也相信台灣人民會挺身而出並站起來反抗到底。[39]

大陆方面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大陆官方推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民众观点类似。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后,大陆民众的反台独情绪高涨,间杂的反台情绪则在台湾民众的反陆情绪刺激下,不断扩张。以致出现比官方更激进的对台主张。2016年1月,在民进党籍的蔡英文当选总统的新闻下,有中国大陆网友留言表示:「枕戈待旦,统一台湾」「解放宝岛,希望在即!」等。除贊成武力攻台的言论外,「要岛不要人,只要周杰伦!」这一口号[40],更是来自最激进的武统主张——“留岛不留人[41]”。同年4月,《环球时报》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做的一份网络民意调查则显示,40.7%的中國大陆民众认为和平统一“完全没可能”,40%的民众认为“可能性很小”;超过85%的民众支持“武统台湾”[42][43]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华认为因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引起武力統一臺灣之意愿上升[44]。台湾作者认为,2016年4月[a]的“民調結果其實較為真實地反映出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觀感發生根本改變,他們對和平統一的幻想已經破滅”[45]。也有作者认为大陆民众认可的“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只是民粹观点,并无多大意义[46]

备注 

  1. ^ 林原文章原文:“4月下旬環球網台灣民意大調查”。环球网隶属环球时报,当是同一次网络调查。

參考來源

  1. ^ Doreen Dang. 香港是時候面對“一國一制”的現實. 《南華早報》. 2014-09-03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 (中文(繁體)). 
  2. ^ MI A "BÉKÉS EGYESÍTÉS, EGY ORSZÁG KÉT RENDSZER" IRÁNYELV ALAPVETŐ TARTALMA?.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大使館. 2004-04-14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匈牙利语). 
  3. ^ 3.0 3.1 我們對一國兩制之看法.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998-07-23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繁體)). 
  4. ^ 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 陳長文/辜汪會談23週年:放下兩國論,追求一國良制.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6-05-02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5. ^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定向领航. 中国日报网. 2019-01-03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6.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直播. 新华网. 2019-01-02. 
  7. ^ 记者:蓝孝威. 一国两制是台首选 再来是武统. 中时电子报. 2019-01-06 [2019-09-28] (简体中文). 
  8. ^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新华网.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8). 
  9. ^ 《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 朱立倫現身央視紀錄片談「九二共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Ttoday 2019.1.1
  10. ^ 【告台灣同胞書全文】習近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5要點談統一. 蘋果日報.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中文(臺灣)). 
  11.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网. 2019-01-02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12. ^ 习近平称不承诺对台湾放弃使用武力.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13. ^ 回应习五条 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 不接受一国两制.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14. ^ 14.0 14.1 14.2 储玲娟. 蔡英文首次被国台办点名"大放厥词" 透露什么信号?. 建德新闻网. 建德.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中国大陆)). 
  15. ^ 张洁平. 今日台湾,明日香港?. 《紐約時報》. 2014-04-22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中文(简体)). 
  16. ^ 台灣日報》. 李登輝、陳水扁同台發聲,粉碎親中媒體、泛藍政客的分化耳語.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3-08-17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中文(繁體)). 
  17. ^ 阿扁李登輝同台批一國兩制. BBC中文網. 2003-08-16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中文(繁體)). 
  18.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Most Taiwanese oppose Beijing formula: MAC. 行政院新聞局. 2001-07-05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1) (英语). 
  19. ^ 李家泉. 兩岸共創“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 中國網. 2001年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中文(繁體)). 
  20. ^ 澳洲日報》. 老鄧一國兩制 仍是對岸基調. 新浪. 2011-06-22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中文(繁體)). 
  21. ^ 國立政治大學.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例行性民意調查 (PDF).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4-03-15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16) (中文(繁體)). 
  22. ^ 陸委會:七成以上民眾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的有序運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1-01-07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中文(繁體)). 
  23. ^ 2011 國情調查記者會 (PDF). 台灣智庫. 2011-10-08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4-26) (中文(繁體)). 
  24. ^ 蘇聖怡. 最新民調 7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 《蘋果日報》. 2013-10-30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中文(繁體)). 
  25. ^ 曹伯晏. 陸委會最新民調 支持統一僅一成. 《自由時報》. 2014-03-15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7) (中文(繁體)). 
  26. ^ 26.0 26.1 歐漢龍英语Michael E. O'Hanlon. The Risk of War Over Taiwan is Real. 《世紀報》. 2005-05-01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英语). 
  27. ^ 哈密史·麥達諾英语Hamish McDonald. Hopes grow as second Taiwan leader visits China. 布魯金斯學會. 2005-05-13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6) (英语). 
  28. ^ 倪鸿祥. 马英九提出两岸关系新三不原则:不统不独不武. 網易. 2008-01-17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中文(简体)). 
  29. ^ 高希均. 「維持現狀」是台、中、美的共同利益——台灣的最新民意. 《遠見雜誌》. 2010年7月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0) (中文(繁體)). 
  30. ^ 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符合現階段雙方發展最大利益.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2-11-08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繁體)). 
  31. ^ 江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接受一國兩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
  32. ^ 嚴思祺. 習近平提一國兩制 台灣朝野:無法接受. BBC中文網. 2014-09-26 [2014-09-29] (中文(繁體)). 
  33. ^ 快訊/蔡英文回應習近平:大國要有大國格局!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34. ^ 總統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談話說明我政府立場. 中華民國總統府. 
  35. ^ 一月三日各報頭條搶先報. 蘋果日報. 2019-01-03. 
  36. ^ 回應「習五條」 國民黨聲明:「一國兩制」現階段難獲台灣多數民意…. 中天. 2019-01-03. 
  37. ^ 新黨推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主導「台獨」要究責.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38. ^ 林楠森. 民調顯示台灣青少年不願上戰場. BBC中文网. 2011年12月1日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39. ^ 鐵桿台獨年輕化 7成信美軍助台. 聯合新聞網.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40. ^ 中国网民呼吁武统台湾:要岛不要人(图). 1+新闻网. 苹果日报. 2016-01-16 [2016-12-19]. 
  41. ^ 武統留島不留人聲浪突增 怎麼回事?. 世界新闻网. 2019-04-16 [2019-09-07] (繁体中文). 
  42. ^ 3到5年內?中國官媒民調 逾85%支持「武力統一台灣」. 三立新闻网. 2016-04-26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43. ^ 陳君碩. 大陸武統線上民調 85%網友喊打 - 焦點新聞. 中時電子報. [2019-06-01]. 
  44. ^ 杨晨. “武统”台湾临近?. 祖国. 2017, (4): 17-18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45. ^ 林原. 台灣的反中與大陸的反台. 《海峽評論》307期-2016年7月號. 2016-00-00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繁体中文). 
  46. ^ 林犀真言. 台湾为何如此在意“习近平的一国两制”?. 多维新闻网站. 2019-01-08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简体中文).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