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扬州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州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扬州市辖区、仪征市东部的部分乡镇
語系
文字揚州話拉丁化字母表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juai

汉语方言研究者和一般扬州人常说的扬州话,一般指通行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及毗邻的少数乡村的方言,扬州四乡又称其街上话[1]:4。扬州话属于汉语江淮官话洪巢片,常被用作江淮官话及“苏北话”的代表点。

音系

[编辑]

声母

[编辑]

扬州话有17个声母,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为同部位的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下表[1]:7[2]:17

发音部位 不送气塞音
塞擦音
送气塞音、
塞擦音
鼻音边音 擦音
双唇唇齿音 p 巴边步 怕婆盘 m 门面母 f 飞付房
龈音 t 到店淡 太天同 l 南里绕
龈音 ts 资招在 tsʰ 慈初船 s 四树生
龈腭音 酒巨战 tɕʰ 秋巧吃斜 ɕ 西扇雄
软腭音 k 高格跪 开空葵 x 灰后红
零声母 傲然闻云
  • /l/有自由变体[n],老派合口呼前读[l],撮口呼前读[n],新派无论韵母以读[l]为多[1]:6
  • /k/、/kʰ/、/x/和/i/、/ε/、/æ/、/ə/相拼时候,部位靠前,实为[c]、[cʰ]、[ç][1]:7
  • 零声母开口呼音节元音起头,齐合撮口呼音节开头带有明显的唇舌同部位摩擦[2]:18

韵母

[编辑]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分入声韵三套,如下表[1]:7[2]:17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ɿ 滋治是 i 地祭米忆 u 布树夫无 y 女居许玉
a 巴家打儿 ia 斜虾牙 ua 瓜夸瓦
ɛ 太开街 皆街也哀 怪猪外
ɪ[注 1] 杯眉飞 爹你车爷 堆吹灰
ɔ 包招敲 标敲鸟要
o 波多火母
ɤɯ 斗抽口欧 iɤɯ 秋柳谬有
æ̃ 班伞看 iæ̃ 览减淹安 uæ̃ 关弯赚
iẽ 边店闪然 yẽ 捐泉选
uõ 半短官碗
帮让桑昂 iaŋ 娘江羊 uaŋ 壮光芒
ən 本吞针更 uən 昏存问
ɔŋ 风中横翁 iɔŋ 兄穷永荣
平今幸引 军唇咏
æʔ 八杂甲 iæʔ 塔甲 uæʔ 刷刮袜
ieʔ 急笔力折 yeʔ 橘薛月域
uoʔ 拔脱说
剥莫托弱 iaʔ 雀削岳药 uaʔ 捉郭霍
əʔ 不德汁日 uəʔ 骨出活
ɔʔ 北独足握 iɔʔ 菊局有
  • 元音/a/作单韵母及在入声韵中为[ᴀ],在韵尾[-ŋ]后为[ɑ]。元音[ə]偏央。元音/o/在韵母[uõ]中偏高。元音/o/在韵母[uõ]中偏高[2]:18
  • 复元音韵母/ɤɯ/、/iɤɯ/发音动程不大,韵尾元音舌位偏低,有单元音化意味[2]:18
  • /yŋ/韵母中元音与韵尾间有过渡音:[yɪŋ][2]:18

声调

[编辑]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21、阳平34、上声42、去声55、入声4。除保留入声外,其他声调与中古声调的关系和其他官话方言一致,有平分阴阳、浊上归去现象。

連讀变调

[编辑]

扬州话的連讀变调并不复杂。两字组变调,后字一律不变调,前字变调如下[1]:8

  • 阴平在阴平前由21变为33,在其他声调前不变调;
  • 阳平一律不变调;
  • 上声作前字由42变为44;
  • 去声作前字由55变为53;
  • 入声在入声前由4变为53短调,在其他声调前不变调[1]:8

词汇

[编辑]

语法

[编辑]

内部差别

[编辑]

广义的扬州话,还包括今邗江区江都区西部、仪征市东部等历史上又同为江都甘泉二县属地之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又大体一致,除“街上话”外,还有“山上话”和“洲上话”等。[1]:4

注解

[编辑]
  1. ^ [ɪ]、[uɪ]《汉语方言字汇》中作[əi]、[uəi]。

参考资料

[编辑]

汉语方音字汇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 -- [2版]. -- 北京 : 语文出版社, 2003. -- 41,375,33页. -- ISBN 978-7-80184-034-9. -- 重排本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王世华 黄继林. 扬州方言词典. 南京: 苏州教育出版社. 1996. ISBN 7534328802. 
  2. ^ 2.0 2.1 2.2 2.3 2.4 2.5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ISBN 7800290001 请检查|isbn=值 (帮助).